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馬八達

鎖定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傅(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因其兄弟八人的表字皆有“達”,於是並稱為“司馬八達”。 [1] 
中文名
司馬八達
別    名
八達
所屬時代
東漢至西晉
緣    由
兄弟八人的字皆有“達”
成    員
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

司馬八達司馬家族史

司馬懿支脈待整 司馬懿支脈待整
河內名門司馬家族的先祖出自高陽帝的兒子重黎。夏朝時,其家族有官為司馬。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賜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之爭時,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以為家。自司馬卬以來的八世,是東漢安帝時,徵西將軍司馬鈞,字叔平,為高祖。司馬鈞生司馬量,字公度,豫章太守,為曾祖。司馬量生司馬俊,字元異,為潁川太守,為祖父。司馬俊生司馬防,字建公,是“司馬八達”的父親。司馬防年輕時擔任地方官員,歷任洛陽令、京兆尹,年老之後轉任為騎都尉。八子依次為: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

司馬八達成員簡介

司馬八達司馬朗

兗州刺史司馬朗(171年—217年)字伯達。年少時就表現得很有見識。
漢末動亂之際,受父命帶領家屬逃離董卓,又遷往黎陽,成功躲避戰亂。曹操司空後,司馬朗被闢為司空屬官,又歷任成皋令、堂陽長、元城令、丞相主簿、兗州刺史等職,所在皆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後司馬朗與夏侯惇臧霸等征討吳國,到達居巢。軍隊中流行瘟疫,司馬朗親自去視察,派送醫藥,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留下遺言説:“刺史蒙國厚恩,督司萬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癘,既不能自救,辜負國恩。身沒之後,其布衣幅巾,斂以時服,勿違吾志也。”
司馬朗自幼便以見識超羣、品行端正知名,年僅12歲便通過經學考試而成為童子郎,後跟隨父親司馬防在洛陽任職。國賊董卓焚燬洛陽、挾帝西遷時,司馬朗受父命率家屬東逃避禍,先至黎陽,後返故鄉温縣。司馬防因對曹操有知遇之恩,所以後者在執政後,便徵辟司馬朗為司空掾屬,對他很是器重。
司馬朗之後又陸續出任成皋令、堂陽長、元城令、丞相主簿、兗州刺史等職,所在皆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馬朗跟隨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江東,不幸在居巢罹患瘟疫去世,虛齡47歲。司馬朗身後有一子名司馬遺,又收三弟司馬孚之子司馬望為養子。司馬遺在魏明帝朝獲封昌武亭侯,而司馬望在西晉獲封義陽王,歷官徵西將軍、衞將軍、司徒、大司馬

司馬八達司馬懿

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宣皇帝
司馬懿是“八達中”成就最高、名望最大者。司馬懿少機警,胸懷謀略、志向遠大。建安十三年(208年),司馬懿接受曹操的徵辟,出任文學掾,之後又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掾、丞相主簿等職,因勤於職守、屢獻良策,漸受曹操器重。曹丕被立為太子前,司馬懿轉而侍奉曹丕,成為後者的心腹。
司馬懿在文帝時期備受信用,歷任尚書、督軍御史中丞、侍中、尚書右僕射、撫軍、給事中錄尚書事等要職,並在文帝駕崩前被任命為輔臣,與曹休曹真陳羣並列。司馬懿在明帝朝歷任驃騎將軍、大將軍、大都督、太尉等重職,進封為舞陽侯,並在明帝臨終前接受託孤重任。
曹芳即位後,司馬懿起初擔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不久便被大將軍曹爽排擠,擔任太傅虛職。司馬懿隱忍待變,終於在十年後,通過高平陵之變將曹爽一黨全部誅除,掌控將曹魏政權。四年後(251年),司馬懿病死,虛齡71歲,諡號文貞(後改文宣)。

司馬八達司馬孚

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180年—272年),字叔達。河內温(今河南温縣西)人。三國曹魏及西晉時重臣。司馬懿之弟,自曹操時代起,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司馬孚在“高平陵事變”之際,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為太宰,封安平王。晉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晉書》。“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壽,清徽至範,為晉宗英,子孫遵業,世篤其慶。”又贊曰:“安平立節,雅性貞亮。” [2] 
司馬孚是“八達”中享壽最長者。司馬孚温厚廉讓、博涉經史,是一位令世人敬重的道德君子。曹操執政後,司馬孚起初擔任曹植的文學掾,後轉任太子曹丕的中庶子。曹魏建立後,司馬孚歷任中書郎、給事常侍、黃門侍郎、河內典農、清河太守、度支尚書等職。司馬家執政期間,司馬孚因身份尊顯,歷任侍中、司空、太尉等重職,最終官至太傅,封長樂公。
司馬孚在八兄弟中享壽最高,活到92歲。
司馬炎代魏建晉後,司馬孚獲封為安平王,並擔任太宰、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等重職。公元272年,司馬孚壽終正寢,虛齡92歲,臨終前猶以魏朝忠臣自居。司馬孚生有九子,除世子司馬邕早逝、次子司馬望過繼給司馬朗外,其餘六子在晉朝皆獲封王爵

司馬八達司馬馗

司馬馗,字季達,生卒年不詳。曹魏時期官員,官至太常,封東武城侯。司馬防的第四子,司馬懿的四弟,河內温縣(今河南温縣)人,死後諡曰戴。
在魏朝官至魯相,封東武城侯,生卒年不詳,死後被追贈為太常,諡號為戴。司馬馗生有三子,即司馬權司馬泰司馬綏,在西晉皆獲封王爵。孫子輩中最著名者系司馬越,獲封東海王,也是“八王之亂”的終結者和帝國覆滅的罪魁禍首。

司馬八達司馬恂

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生卒年不詳。漢末河內司馬防之子,司馬懿之弟。 [3] 
在魏朝官至鴻臚丞,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恂至少有一子名司馬遂,在魏朝歷任典軍郎將、督鄴城守諸軍事、北中郎將冠軍將軍等職,西晉時獲封濟南王

司馬八達司馬進

中郎司馬進(生卒年待考),字惠達,司馬防之子,司馬懿之弟。 [3] 
仕曹魏官至中郎,封城陽亭侯,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進至少有兩子,即司馬遜、司馬睦,前者在西晉獲封譙王,後者獲封高陽王

司馬八達司馬通

魏安城亭侯司馬通(生卒年待考),字雅達,河內温縣人,魏安城亭侯。東漢京兆尹司馬防之子,司馬朗、司馬懿之弟。 [3] 
仕宦情況不明,在魏朝獲封安城亭侯,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通至少有三子,即司馬陵司馬順、司馬斌,其中司馬陵在西晉獲封任城王,司馬斌獲封西河王。至於司馬順,則是家族中反對司馬炎篡位之人,由此被廢黜流放,卒於姑臧

司馬八達司馬敏

魏安平亭侯司馬敏(生卒年待考),字幼達,東漢京兆尹司馬防之子。 [3] 
仕宦情況不明,在魏朝獲封安平亭侯,生卒年、追贈、諡號情況均不詳。司馬敏似乎早卒,而且身後沒有子嗣,所以在他死後,侄兒司馬睦將長子司馬彪過繼到他名下。司馬彪是著名的史學家,曾著有《九州春秋》、《續漢書》,在史學界名氣很大。
參考資料
  • 1.    司馬八達  .古今人文網[引用日期2014-09-19]
  • 2.    晉書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9]
  • 3.    《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安平獻王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初,孚長兄朗字伯達,宣帝字仲達,孚弟馗字季達,恂字顯達,進字惠達,通字雅達,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八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