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陽王

鎖定
高陽王,又稱高陽郡王。中國古代王爵之一,郡王級別,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後燕慕容隆、北魏拓跋弘之子高陽文穆王元雍、唐朝武周時期武三思之子武崇訓、明朝朱高煦
中文名
高陽王
外文名
king of gaoyang
西    晉
司馬珪司馬緝司馬睦、司馬毅
後    燕
慕容隆慕容崇
北    魏
拓跋濬元雍元泰元斌
北    齊
高湜
武    周
武崇訓
明    朝
朱高煦

高陽王西晉

高陽王司馬珪

司馬珪,高陽元王,字子璋,少有才望,曹魏時封高陽鄉侯。歷河南令,進封湞陽子,拜給事黃門侍郎。晉武帝受禪,晉封高陽王,邑五千五百七十户。歷北中郎將、督鄴城守諸軍事。泰始六年入朝,以父孚年高,乞留供養。拜尚書,遷右僕射。十年薨,詔遣兼大鴻臚持節監護喪事,贈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高陽王司馬緝

司馬緝,高陽哀王,太原王司馬輔之子。過繼司馬珪,緝立五年,咸寧四年薨,諡曰哀。無子,太康二年詔以太原王瑰世子顒子訟為緝後,封真定縣侯。

高陽王司馬睦

司馬睦曹魏時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晉建立後,初封中山王。咸寧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縣侯。太康元年(280年),恢復王爵,改封高陽王。元康元年(291年),司馬睦任宗正,最終卒於任上。

高陽王司馬毅

司馬毅,其父為司馬睦世子司馬蔚早卒。拜散騎侍郎,永嘉之亂中被石勒殺害。

高陽王前秦

苻方,前秦開國皇帝苻健之子。皇始二年(352年),苻健稱帝,苻方進封高陽王。 [6-7] 

高陽王後燕

高陽王慕容隆

慕容隆,高陽康王,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之子。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立為帝,四月,慕容隆被封為高陽王。

高陽王慕容崇

慕容崇,後燕驃騎將軍、高陽王、高陽公。公元398年八月,乙亥(十五日),後燕步兵校尉馬勤等人陰謀反叛,結果被殺。這件事牽連到了驃騎將軍、高陽公慕容崇,弟弟東平公慕容澄,慕容盛命他二人自殺。

高陽王北魏

高陽王拓跋濬

拓跋濬北魏文成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母恭皇后閭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元年(451年)封當時是皇孫的拓跋濬高陽王,但因為拓跋濬為皇孫世嫡,不宜在藩,故廢止高陽王封號。 [1] 

高陽王元雍

元雍,高陽文穆王,字思穆。自稱“身(我),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拓跋弘之子,元宏弟弟,初封潁川王,改封高陽王。宣武帝時,屢遷司空,議定律令。孝明帝正光元年(520),進位丞相,與侍中元叉同決庶政。富貴冠一國,一食值錢數萬,有憧僕六千、使女五百,曾與河間王元琛鬥富。孝莊帝初,大都督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時與世子元泰被殺。《洛陽伽藍記》記載元雍有私宅高陽王寺。

高陽王元泰

元泰,高陽文孝王,字昌,高陽王元雍世子,名聲頗好。為中書侍郎,尋遷通直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太常卿。與元雍同時在河陰之變中遇害。追贈侍中特進驃騎大將軍、太尉公、武州刺史、高陽王,諡曰文孝。

高陽王元斌

元斌 [2]  字善集。元雍之孫,元泰之子,元斌美儀貌,性寬和,居官重慎,頗為高澄愛賞。北齊天保初年(550年),降爵為高陽縣公,拜右光祿大夫天保二年(551年),跟隨高洋討伐契丹回來時,在白狼河,以罪賜死。

高陽王北齊

高湜,高陽康穆王。北齊神武帝高歡第十一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異母弟,母為遊氏。天保元年受封高陽王,天保十年遷尚書令。滑稽多智,又不守禮法。文宣帝高洋病逝後,以高湜為司徒,負責在送葬隊伍前面引導皇帝的棺槨,但是他不僅不悲傷反而吹着笛子,又擊打胡鼓取樂,惹得太后大動肝火,把他打了一百多杖,竟活活打死了。 [3] 

高陽王武周

武崇訓,武三思第二子。武周時期,封為高陽王,娶安樂郡主(安樂公主)。神龍元年,拜駙馬都尉,遷太常卿,兼左衞將軍。降封酆國公,仍賜實封五百户,尋徙封鎬國公。二年,兼太子賓客,攝左衞將軍。及為節愍太子所殺,優制贈開府儀同三司,追贈魯王,諡曰忠。 [4] 

高陽王明朝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初封高陽王 [5]  ,後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功。成祖即位後,封為漢王,藩國雲南。他卻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謀取太子之位,縱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輿器物。永樂十五年(1417年),被強令就藩樂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繼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卻在宣宗親征後投降,被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後與諸子相繼被殺。
參考資料
  • 1.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十二月丁丑,車駕還宮。封皇孫濬為高陽王,尋以皇孫世嫡,不宜在藩,乃止。改封秦王翰為東平王,燕王譚為臨淮王,楚王建為廣陽王,吳王餘為南安王。
  • 2.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 :“琅邪公主名玉儀,魏高陽王斌庶生妹也。
  • 3.    《北齊書.高湜傳》高陽康穆王湜,神武第十一子也。天保元年封。十年,稍遷尚書令。以滑稽便辟,有寵於文宣,常在左右,行杖以撻諸王。太后深銜之。其妃父護軍長史張晏之嘗要道拜湜,湜不禮焉。帝問其故,對曰:“無官職漢,何須禮。”帝於是擢拜晏之為徐州刺史。文宣崩,兼司徒,導引梓宮,吹笛,雲“至尊頗知臣不”,又擊胡鼓為樂。太后杖湜百餘,未幾薨。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與杖,何期帶創死也!”乾明初,贈假黃鉞、太師、司徒、錄尚書事。子士義襲爵。古
  • 4.    《新唐書》:崇訓崇訓之尚主也,三思方輔政,中宗居東宮,欲寵耀其下,乃令具親迎禮。宰相李嶠、蘇味道等及沈佺期、宋之問諸有名士,造作文辭,慢泄相矜,無復禮法。中宗復位,擢崇訓駙馬都尉、太常卿,兼左衞將軍。三思進位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加實户五百。固辭,進開府儀同三司。會降封,裁減實户。俄以太后遺詔還所減,而封崇訓鎬國公。
  • 5.    《明史·諸王世表》:高煦,成祖嫡二子。洪武二十八年封高陽王。
  • 6.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苻健左長史賈玄碩等請依劉備稱漢中王故事,表健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大將軍、大單于、秦王。健怒曰:“吾豈堪為秦王邪!且晉使未返,我之官爵,非汝曹所知也。”既而密使梁安諷玄碩等上尊號,健辭讓再三,然後許之。丙辰,健即天王、大單于位,國號大秦,大赦,改元皇始。追尊父洪為武惠皇帝,廟號太祖;立妻強氏為天王后,子萇為太子,靚為平原公,生為淮南公,覿為長樂公,方為高陽公,碩為北平公,騰為淮陽公,柳為晉公,桐為汝南公,廋為魏公,武為燕公,幼為趙公。以苻雄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領車騎大將軍、雍州牧、東海公;苻菁為衞大將軍、平昌公,宿衞二宮;雷弱兒為太尉,毛貴為司空,略陽姜伯周為尚書令,梁楞為左僕射,王墮為右僕射,魚遵為太子太師,強平為太傅,段純為太保,呂婆樓為散騎常侍。
  • 7.    《晉書·卷一百十二·載記第十二》:初,杜洪之奔也,招晉梁州刺史司馬勳。至是,勳率步騎三萬入秦川,健敗之於五丈原。八年,健僣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諸公進為王,以大單于授其子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