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湜

(北齊宗室)

鎖定
高湜(538-560年),字須達,勃海蓨人也。北齊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歡第十一子,文襄帝高澄異母弟,母為遊娘
天保元年,封為高陽王天保十年,遷尚書令。滑稽多智,不守禮法,頗受寵信。乾明二年,文宣帝高洋病逝後,兼任司徒,負責送葬事宜,大違禮度。武明太后婁昭君大怒,下令杖斃。追贈假黃鉞、太師、司徒、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諡號康穆。 [1] 
本    名
高湜
須達
所處時代
北齊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勃海蓨縣
出生日期
538年
逝世日期
560年
主要成就
北齊宗室大臣
官    職
尚書令 兼司徒
爵    位
高陽王
封    贈
假黃鉞、太師、司徒、錄尚書事、冀州刺史
諡    號
康穆

高湜人物生平

高湜佞幸之臣

高湜因為人滑稽便辟,口齒伶俐,討得了嫡兄文宣帝高洋的歡喜,常在高洋左右煽風點火,幫着行杖痛打諸王,太后婁昭君很反感。高湜的岳父護軍長史張晏之曾在要道對他下拜,高湜不禮。高洋問為什麼,高湜道:“一個無官職的漢人,對他行禮做什麼。”高洋於是擢拜張晏之為徐州刺史。 [2] 

高湜乾明薨逝

天保十年(559年)十月高洋崩,高湜在國葬禮上負責導引梓宮,臨葬吹笛,聲稱“至尊頗知臣不”,又擊胡鼓為樂。婁昭君發怒,命人把高湜打了一百棍。乾明元年二月六日(560年3月18日)高湜斃命。婁昭君哀哭,曰:“我看他不長進,管教一下,哪想到他就這樣帶傷死了。”
同年,追贈高湜假黃鉞、太師、司徒、錄尚書事。諡號為康穆。兒子高士義襲爵。 [3] 

高湜家庭成員

高湜父母

父親:高歡,北齊奠基人,史稱齊神武帝。
母親:遊娘

高湜妻妾

張妃,高陽王妃,出身清河張氏,兗州刺史張宴之女。

高湜兒子

高士義,高陽王。

高湜高湜墓誌

王諱湜,字須達,勃海蓨人也。太祖獻武皇帝第十一子。□流自遠,締構逾邈。與滄海而方深,共崑山而比峻。地祉攸憑,天縱斯在。毛骨異眾,精彩被物。同鳳章之五色,等若華之四照。神仙不能喻,玉人未之比。重」其黼藻,加以琢磨。羣藝鹹舉,眾流總挹。闊略小道,志存遠大。傑乎千刃,邃矣九重。不得宮門,莫睹百官之富;入其廊廟,乃見禮樂之美。及蛟龍遷事,謳訟在門。周興藉其本支,漢盛由於盤石。詔空而奉圖,爰御茲青土。且有後命,入佐王室。奉玉壼於帝座,統絲綸於鳳水。內參日揆,外倫三事。揚歷去來,鹹熙庶績。顧蚩曹植,徒奏奉車;還笑劉倉,止驃騎。以斯茂親,兼此明德。天眷綢繆,褒錫日委。非唯密須之鼓,寧直繁弱之弓。固亦輦駕香衣,馬漂朱汗。而雅懷挹損,不以憍人。視金如沙,輕若土。庭有履珠之士,門無彈鋏之客。每清風朗夜,佳景名辰,甲第臨衢,平台瞰野。合樽促席,申以談笑,機警絕倫,神氣獨遠。楊循弗之睹,邯鄲所未逢。上天不弔,元首下席。還自晉陽,臨護喪事。攀髯之哀未割,遏密之思猶纏。常棣之華,忽其復落。以乾明元年二月癸未朔六日戊子薨於鄴都之第,春秋二十有三。痛結衣簪,悼興旒冕,朱軒駿舉,黃素驟裂。詔贈使持節假黃鉞太師司徒錄尚書事都督冀定瀛汾晉雲顯青齊袞十州諸軍州刺史,諡曰康穆,禮也。以其年歲次庚辰四月壬午朔十六日丁酉措於鄴城西北二十七里。
千秋萬歲,時移世易。孤竹之墳已毀,長沙之墓且問。不有所記,終古何述。是用勒銘玄壤,貽諸後昆。俾英聲與茂實,共峴嶽而長存。其詞曰:」明珠孕海,寶玉生昆,大風之胤,靈祉寔繁。□茲五五,出自軒轅,桐珪命服,丹書誓藩。體韻瑰奇,風鑑俊朗,孝友自性,仁義非獎。文武並馳,書劍共,淵深不測,山高可仰。毛畢佐周,東平仕漢,我有懿烈,出內兼贊。爰負龍□,來掌綸翰,未鶩抑揚,華蟲磷爛。王言已睦,移步禮闈,恪居端貳,台閣增暉。百齡未幾,三壽忽微,當霄落照,中天墜飛。加榮廣數,紀終旌伐,陸離軒冕,參差戈鉞。華道路,徒喧城闕,柏梁不陪,承明詎謁。長辭兔苑,永即魚山,青松卑煙,悲哉萬古。瑣語終傳,立言無愧,聲飛管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