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慕容隆

鎖定
慕容隆(?~397年5月18日),字道興, [76]  祖籍昌黎郡大棘城(今遼寧省義縣)人,鮮卑族後燕宗室名將,封爵高陽王。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孫,後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 [1] 
建元五年(369年),父親慕容垂受到太傅慕容評忌憚,後舉家投奔前秦,受到宣昭帝苻堅庇護。建元二十年(384年),背叛前秦,隨慕容垂於關東叛亂。得知長樂公苻丕突襲慕容垂,率軍救出父親。擊敗前秦將領邵興趙粟。後燕建立後,陸續平定蔡匡、張願、張申等地方軍閥勢力。建興十一年(396年),隨慕容垂出征北魏,擊殺北魏陳留公拓跋虔 [2-3]  [14]  [20]  [25]  [30]  [34-35]  [42-44] 
永康二年(397年),清河公慕容會日益驕狂,又圖謀儲君之位,慕容農與慕容隆屢次責備慕容會,最終引發其不滿,後遭慕容會黨羽侍御史仇尼歸殺害,追贈司徒,諡號康王。 [67-73] 
全    名
慕容隆
所處時代
魏晉南北朝
民族族羣
鮮卑族
逝世日期
397年5月18日
主要成就
擊敗蔡匡、張願、張申、王祖;討滅趙粟邵興;斬殺拓跋虔
所屬國家
後燕

慕容隆人物生平

慕容隆人物身世

慕容隆,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後燕名將,後燕開國皇帝慕容垂之子。
慕容垂一生後代很多,諸子當中比較有名的有:段後所生的慕容令慕容寶。但段後在前燕時,即被可足渾氏(前燕皇帝慕容俊的皇后)害死。慕容垂的另一個皇后也姓段,為了區別兩位段後,史書上將前者稱為先段後,將後者稱為後段後,後段後生子慕容朗慕容鑑。慕容垂的一些愛姬生子有慕容麟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柔慕容熙等,慕容隆就是其中之一。 [1] 

慕容隆隨父投秦

東晉太和四年(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温率軍進攻前燕。其父慕容垂力挽狂瀾,擊退晉軍。慕容垂與慕容俊可足渾氏關係不好,在慕容俊死後,太子慕容暐即位,大權掌握在太傅慕容評的手中。此時,慕容垂大敗桓温,威名大振,慕容評對慕容垂更是忌恨。太后可足渾氏遂與慕容評相謀,欲殺慕容垂。慕容垂知道後,拒絕了一些人提出謀反的建議,而是採取出逃避禍的方式,於十一月以打獵為由,微服出鄴,準備回故都龍城。到邯鄲時,卻出了意外,慕容垂的幼子慕容麟向來不為慕容垂所寵愛,便嚮慕容評告狀,慕容垂左右也多有離去。慕容垂遂率夫人段氏(後段後),子慕容令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舅蘭建,郎中令高弼等一起投奔前秦。前秦宣昭帝苻堅素聞慕容垂之名,待其甚厚。慕容垂便在前秦居住下來。 [2-4] 

慕容隆河內起兵

太元八年(383年),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慘敗,慕容垂以祭拜祖陵以及撫慰關東為藉口離開苻堅回到鄴城。當時鎮守鄴城的是長樂公苻丕,苻丕聞慕容垂北來,懷疑其欲叛秦,讓他住在鄴城西。慕容垂密謀復國,正好當時洛陽附近的丁零人翟斌起兵叛秦,準備進攻豫州牧平原公苻暉於洛陽,苻堅下詔令慕容垂前去平叛。苻丕為防慕容垂反叛,只給了慕容垂兩千老兵,又派廣武將軍苻飛龍率一千氐族精騎隨行,並暗中告訴苻飛龍:“卿王室肺腑,年秩雖卑,其實帥也。垂為三軍之統,卿為謀垂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晉書·慕容垂載記》)。 [5-6] 
慕容垂留慕容農慕容楷慕容紹鄴城,行至安陽湯池,閔亮、李毘自鄴城趕來,將苻丕與苻飛龍之言告訴了慕容垂。慕容垂乘機以此激怒其眾,説:“吾盡忠於苻氏,而彼專欲圖吾父子,吾雖欲已,得乎”!(《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於是便以兵少為由,於河內募兵,幾天時間便達至八千人。平原公苻暉遣使責備慕容垂,讓其趕緊進兵,慕容垂便對苻飛龍説:“今寇賊不遠,當晝止夜行,襲其不意”(《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苻飛龍覺得有理,便同意了。一天夜裏,慕容垂派慕容寶率兵居前,讓慕容隆率兵跟隨自己,並把氐兵分散編入隊伍,並與慕容寶擊鼓為號,一起動手。半夜,鼓聲響,慕容垂部前後合擊,全殲苻飛龍與氐兵。 [7-9] 

慕容隆救父出圍

此時投奔翟斌慕容鳳王騰、段延都勸翟斌奉慕容垂為盟主,翟斌於是來投慕容垂,慕容垂先是拒絕但最終還是同意了翟斌來投。慕容垂到到洛陽,鎮守洛陽的苻暉聽聞慕容垂殺了苻飛龍,閉城抗拒慕容垂,慕容垂又認為洛陽四面受敵,欲攻打鄴城,於是慕容垂率軍向東。慕容垂帥眾二十餘萬,自石門濟河,長驅向鄴城。 [10-11] 
太元九年(384年)正月,慕容垂到達鄴城附近,改前秦建元為燕元年。慕容垂遂招集慕容農、可足渾潭和平幼兄弟等各路大軍會攻鄴城。慕容垂指揮大軍攻城,克外城。苻丕退守中城。二月,慕容垂又率領包括丁零、烏桓等各少數民族部眾共二十多萬人用雲梯、挖地道攻城,但苻丕頑強抵抗,後燕始終無法攻克鄴城。四月,鄴城仍未攻下,一天慕容垂打獵,於華林園飲酒,秦兵知道後,派兵來襲,矢下如雨,慕容垂幾乎不得而出,多虧慕容隆(時為冠軍大將軍)率騎兵打退秦軍,慕容垂才得以倖免。 [12-14] 

慕容隆擊敗翟真

七月,之前投降慕容垂的翟斌恃功驕縱,索求無厭。時鄴城久功不下,翟斌漸有叛心。世子慕容寶請求將其殺掉,慕容垂説:“河南之盟,不可負也。若其為難,罪由於斌。今事未有形而殺之,人必謂我忌憚其功能;吾方收攬豪傑以隆大業,不可示人以狹,失天下之望也。藉彼有謀,吾以智防之,無能為也。”慕容農和范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都説:“翟斌兄弟恃功而驕,必為國患。”慕容垂説:“驕則速敗,焉能為患?彼有大功,當聽其自斃耳”(《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對其禮遇更重。翟斌還想當尚書令,慕容垂説:“翟王之功,宜居上輔;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翟斌大怒,遂反,暗中與鄴城內苻丕聯絡,又派丁零兵決堤放水,解除鄴城被淹的危險。事泄,慕容垂殺翟斌兄弟,餘者皆免。翟斌的侄子翟真乘夜逃往邯鄲(今屬河北),然後率兵攻向包圍鄴城的燕軍,欲與苻丕內外相應夾擊燕軍。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寶與冠軍大將軍慕容隆擊破翟真,翟真逃回邯鄲。 [15-17] 

慕容隆平復冀州

八月,丁零人翟真擊敗後燕軍,駐於承營(今河北定州附近)。十月,翟真駐於承營與前秦將領公孫希宋敞等人互相呼應。苻丕光祚率軍數百趕赴中山(今河北定州),與翟真會合;又派陽平太守邵興率騎兵數千往冀州郡縣活動,招集舊部,準備與光祚在襄國會合。當時,後燕兵馬疲弊,秦軍又漸漸恢復了元氣,冀州郡縣都在觀望成敗,趙郡人趙粟等起兵響應邵興。慕容垂派慕容隆與龍驤將軍張崇率軍擊邵興,同時命令驃騎大將軍慕容農自清河出發,前來會合。慕容隆與邵興在襄國交戰,邵興大敗,邵興逃到廣阿被慕容農俘獲。光祚聽到邵興戰敗被俘的消息,急速撤回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慕容隆則擊敗趙粟等起事的部眾,冀州的郡縣復入於燕。 [18-20] 

慕容隆抵抗東晉

十二月,苻丕勢窮糧竭,急忙向東晉謝玄求援。謝玄派劉牢之滕恬之等率領兩萬人馬救援鄴城,並從水陸運米兩千斛接濟苻丕 [21] 
太元十年(385年)四月,劉牢之於鄴城擊敗慕容垂,慕容垂退至新城。不久,慕容垂又從新城北退。劉牢之不告苻丕,單獨率兵追擊,苻丕聞後,也發兵繼後。燕軍連戰不勝,士氣低落,慕容垂認為:“秦、晉瓦合,相待為強。一勝則俱豪,一失則俱潰,非同心也。今兩軍相繼,勢既未合,宜急擊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劉牢之急行軍兩百里,在五橋澤(今河北省廣宗縣)急奪後燕戰備物資時,被慕容垂打得大敗,死數千人。慕容隆與慕容德率兵在五丈橋截擊劉牢之,劉牢之馳馬跳過五丈澗,單騎而逃,適逢苻丕率援軍來救,才得以入鄴城。 [22-23] 

慕容隆討伐叛亂

太元十年(385年)八月,苻丕離開鄴城奔赴晉陽。慕容垂拿下鄴城派魯王慕容和鎮守鄴城。慕容垂派遣慕容農出蠮螉塞,過凡城,赴龍城,會兵討餘巖慕容麟、慕容隆自信都到勃海、清河掠地,慕容麟擊勃海太守封懿,抓獲封懿。十一月,繹幕(今山東省平原縣)人蔡匡據城叛後燕,慕容隆和慕容麟率軍討伐。泰山太守任泰暗中率軍救援蔡匡,進軍至蔡匡的營壘南八里處,後燕軍始覺。後燕諸將以為形勢嚴峻,慕容隆認為:“匡恃外救,故不時下。今計泰之兵不過數千人,及其未合,擊之,泰敗,匡自降矣”(《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於是,燕軍轉而攻擊任泰,大敗任泰軍,斬首千餘人。旋即蔡匡投降,慕容垂斬蔡匡,在營壘中大肆屠殺。 [24-25] 
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立為帝,改元建興,史稱後燕。四月,慕容隆被封為高陽王。八月,慕容隆掠地於平原。 [26-27] 
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慕容垂舉行閲兵式,準備攻打温詳。温詳原為燕臣,後降於東晉,晉任為濟北太守,屯東阿,慕容垂派慕容德和慕容隆攻打温詳,温詳遣從弟温攀守黃河南岸,兒子温楷守碻磝以拒燕軍 [28] 
慕容隆向慕容垂建議:“温詳之徒,皆白麪儒生,烏合為羣,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慕容垂從之。慕容垂命鎮北將軍蘭汗和護軍將軍平幼率軍於碻磝(古津渡,今山東茌平西南古黃河南岸)西四十里處渡過黃河,慕容隆率大軍於北岸列陣以待。温詳部將温攀、温楷見之即逃往東阿,平幼部追擊,大破之。温詳攜家人夜逃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其部眾三萬餘户向後燕軍投降。此後,慕容垂以太原王慕容楷為兗州刺史,鎮守東阿,以加強該地統治。 [29] 
當時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人齊涉率八千餘人據守新柵(今河北省廊坊市),並向後燕稱臣。慕容垂拜齊涉為魏郡太守。不久,齊涉又反叛後燕,投靠東晉叛將張願。張願率萬餘人自泰山郡(治奉高,今山東省泰安市)進駐祝阿(今山東省歷城市)之甕口(今山東省禹城市),並聯合據黎陽(今河南省浚縣)之丁零族翟遼為援。慕容垂與諸臣共商進兵大計,慕容隆認為:“新柵堅固,攻之未易猝拔。若久頓兵於其城下,張願擁帥流民,西引丁零,為患方深。願眾雖多,然皆新附,未能力鬥。因其自至,宜先擊之。願父子恃其驍勇,必不肯避去,可一戰擒也。願破,則涉自不能存矣”(《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慕容垂從其言。二月,慕容垂令慕容隆會同范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及龍驤將軍張崇率兩萬步騎合擊張願。後燕軍行至斗城(今山東省禹城市),離張願駐守之地僅二十餘里,解鞍休息,不料張願率部迅速襲來,燕軍大驚,慕容德臨戰先退,但慕容隆卻勒兵不動。張願之子張龜見狀遂率部衝擊燕軍營陣,慕容隆令部下王末迎擊,陣斬張龜。慕容隆乘勢揮兵反攻,張願敗退。慕容德部行裏餘,復整頓兵馬與慕容隆會合,對慕容隆説:“賊氣方鋭,宜且緩之。”慕容隆説:“願乘人不備,宜得大捷;而吾士卒皆以懸隔河津,勢迫之故,人思自戰,故能卻之。今賊不得利,氣竭勢衰,皆有進退之志,不能齊奮,宜亟待擊之。”慕容德説:“吾唯卿所為耳”(《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二人遂乘勝追擊,在甕口大破張願部,斬七千八百餘人,張願隻身逃走。燕軍進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青、兗、徐州郡縣壁壘多來降。不久,新柵人冬鸞抓獲齊涉,獻給後燕,慕容垂誅齊涉父子。 [30] 
太元十二年(387年)五月,吳深殺燕清河太守丁國,章武人王祖殺太守白欽,勃海人張申據高城叛燕,慕容垂命樂浪王慕容温討之。 [31]  十月,翟遼復叛燕,遣兵與王祖、張申寇抄清河、平原。 [32] 
太元十三年(388年)八月,燕護軍將軍平幼與章武王慕容宙共同發兵攻打在清河反叛後燕的吳深,吳深敗走。 [33] 
九月,勃海人張申攻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章武人王祖攻樂陵(今山東樂陵南),慕容隆發兵攻討。 [33]  至十二月,太原王慕容楷、趙王慕容麟與慕容隆三路大軍會師於合口(今河北滄州市西南),以攻張申。王祖為救援張申夜襲燕軍,遭燕軍反擊大敗而逃。慕容隆欲率兵追擊,慕容楷和慕容麟都勸阻説:“王祖老賊,或詐走而設伏,不如等到天明。”慕容隆則認為:“此白地羣盜,烏合而來,徼倖一決,非素有約束,能壹其進退也。今失利而去,眾莫為用;乘勢追之,不過數里,可盡禽也。申之所恃,惟在於祖,祖破,則申降矣”(《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於是留慕容楷和慕容麟繼續圍攻張申,自己與部將平幼兵分兩路乘夜追擊,及至天明,後燕軍大獲全勝,將所斬首級懸掛於張申陣前。張申見大勢已去,遂繳械投降,王祖亦歸降。 [34] 
次年(389年)五月,清河民孔金斬吳深,將其首級送中山(今河北定州)。

慕容隆鎮守遼東

太元十四年(389年)正月,遼西王慕容農上表自己已在龍城五年,庶務修舉,便請求入關征戰。後燕皇帝慕容垂同意,便以慕容隆為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徵北大將軍、幽州牧,建留台於龍城,以代替慕容農,並以慕容隆錄留台尚書事。慕容隆使用慕容農舊時的方法治理遼東,遼、碣遂安。九月,慕容隆集郡縣守宰為其夫人送葬,北平(治今河北遵化東)人吳柱乘機聚眾千餘人起事,擁立和尚法長為天子,破北平郡,轉攻廣都(今遼寧建昌),克白狼城(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西南),幽州震動。眾人聞吳柱起事,請慕容隆回城,派兵征討,慕容隆説:“今閭閻安業,民不思亂。柱等以詐謀惑愚夫,誘脅相聚,無能為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慕容隆等到葬禮結束,遣安昌侯慕容進等率百餘騎直奔白狼城進討,吳柱部眾不戰而潰,吳柱被俘斬。 [35-36] 

慕容隆征討北魏

太元二十年(395年),太子慕容寶率燕軍伐北魏,在參合陂(今內蒙古涼城東北)為魏軍大敗。十二月,慕容寶恥於參合陂之敗,請求再次伐魏。慕容垂乃部署兵力準備大舉攻魏,命慕容隆率其全部精兵由龍城回中山,期以明年大舉擊魏。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正月,慕容隆率龍城之軍回到中山,軍容精整,燕軍才士氣稍長。 [37-40] 
慕容垂又遣徵東將軍平規發兵冀州(今河北冀縣),平規因後燕軍於參合陂大敗,遂於二月率博陵(治今河北安平縣)、武邑(治今河北武邑)、長樂(治今河北冀縣)三郡兵在魯口(今河北饒陽)反叛後燕。平規不聽其侄冀州刺史平喜勸諫。平規弟海陽令平翰在遼西起兵響應叛燕。慕容垂遣鎮東將軍餘嵩討伐平規,餘嵩敗死。慕容垂親率大軍攻平規,至魯口,平規丟棄部眾,率妻子親屬等數十人渡河逃走,慕容垂率兵還。平翰在遼西起兵後,率軍奔龍城(今遼寧朝陽)。清河公慕容會遣東陽公慕容根等攻擊平翰,破之,平翰逃走。 [41] 
三月,慕容垂留范陽王慕容德鎮守中山(今河北定州),親自率軍秘密出發,越過青嶺(今河北易縣西南),經天門,鑿山開道,出北魏不意,直指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北魏陳留公拓跋虔率部落三萬餘家鎮守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慕容垂率軍至獵嶺在今山西代縣東北夏屋山),派慕容隆和慕容農為前鋒襲擊平城。當時燕軍因為在參合陂慘敗,皆恐魏軍,只有慕容隆率領的龍城軍奮勇爭先,拓跋虔不設備,燕軍攻到平城才發現,拓跋虔率軍出戰,兵敗被殺。燕軍攻佔平城,收編其部落。北魏諸部聽説拓跋虔戰死,各懷貳心,魏主拓跋珪不知所從。 [42]  這時慕容垂經過參合陂,見積骸如山,為死亡將士設祭,後燕軍哭聲震動山谷。慕容垂慚憤吐血,病發,住在平城,不久病重,遂還師。慕容垂在平城住十日,病重,便築燕昌城而還。四月癸未(即公元396年6月2日),慕容垂於上谷沮陽去世,同月慕容寶即位。五月,任慕容隆為尚書右僕射。 [43-44] 
六月,平規收聚餘部佔據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後燕主慕容寶遣慕容隆率軍征討,東土之民素懷慕容隆之恩,迎接其軍者不絕於路。七月,慕容隆率軍進臨黃河,平規放棄高唐逃走。慕容隆遣建威將軍慕容進渡河追擊,斬平規於濟北,平喜逃奔彭城。 [45] 

慕容隆抗擊北魏

八月,魏主拓跋珪大舉伐燕。九月,魏軍至陽曲,乘西山,臨晉陽(幷州治所,今太原市西南),遣騎環城大噪而去。慕容農出戰,大敗,奔還晉陽,司馬慕輿嵩閉門不讓慕容農進城。慕容農帶妻子和部眾數千人東走,魏中領將軍長孫肥追之,於潞川俘獲慕容農妻子,燕軍全軍覆沒。慕容農也身受重傷,隻身逃歸中山。拓跋珪奪取幷州,繼續率軍東進,直指後燕國都中山。燕王慕容寶修城貯糧堅守中山,派慕容農出兵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東南),作為警戒。一切軍務,皆委於趙王慕容麟。十月,拓跋珪派冠軍將軍於慄磾、寧朔將軍公孫蘭率步騎兩萬,暗從晉陽開韓信舊道,自井陘關趨中山(今河北省井陘縣西北)。拓跋珪首先攻取常山(今河北省正定縣南)。常山以東各郡縣守宰或逃或降,只有中山、鄴(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信都(今河北省冀縣)三城為燕軍所守。十一月,拓跋珪率軍進攻中山,慕容隆率軍守南城,奮戰多時,殺傷魏軍數千人,拓跋珪見中山城堅,遂引兵而退。 [46-52] 
拓跋珪久攻中山不克,進據博陵魯口,燕國的郡縣都投降魏軍。隆安元年(397年)二月,燕主慕容寶聞魏有內亂,不從拓跋珪請和,調集步卒十二萬、騎兵三萬七千屯柏肆(今河北省藁城北15公里),在滹沱水北築軍營,向魏軍挑戰。拓跋珪率軍到柏肆,在滹沱河南筑營。慕容寶派慕容隆勇士萬餘人為先鋒夜渡滹沱河,襲擊魏營,慕容寶親率大軍在魏營之北佈陣,作為後援。燕軍夜到魏營,憑藉風勢放起大火猛攻魏營,魏軍大亂。但拓跋珪很快召集軍隊,在營外多設火把,縱騎兵衝擊,大敗燕軍,俘斬萬餘。慕容寶率軍渡河退回。次日拓跋珪整軍渡河,與燕軍相持。慕容寶見燕軍士氣被奪,率軍向中山敗退。拓跋珪追擊,多次打敗燕之殿後軍隊。慕容寶害怕被魏軍追上,令士卒拋仗棄甲,繼而置大軍於不顧,僅率2萬騎逃回中山,時值大風雪,凍死者無數。所棄將士及文武大臣,降魏或被俘者甚眾。拓跋珪在柏肆戰勝燕軍,旋遣兵回國平定內亂。 [53-55] 

慕容隆出征被阻

三月,魏軍再次進攻中山,城中將士都想出戰。慕容隆對慕容寶説:“涉圭雖屢獲小利,然頓兵經年,兇勢沮屈,士馬死傷太半,人心思歸,諸部離散,正是可破之時也。加之舉城思奮,若因我之鋭,乘彼之衰,往無不克。如其持重不決,將卒氣喪,日益困逼,事久變生,後雖欲用之,不可得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慕容寶認為有理,可衞大將軍慕容麟卻多次阻撓其建議,“隆成列而罷者,前後數四”(《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慕容寶派人割地求和,拓跋珪同意,隨即慕容寶又後悔,拓跋珪遂率軍在圍中山。燕軍數千將士嚮慕容寶請戰説:“今坐守窮城,終於困弊,臣等願得一出樂戰,而陛下每抑之,此為坐自摧敗也。且受圍歷時,無他奇變,徒望積久寇賊自退。今內外之勢,強弱懸絕,彼必不自退明矣,宜從眾一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慕容寶同意。慕容隆率軍出戰,對其部下説:“皇威不振,寇賊內侮,臣子同恥,義不顧生。今幸而破賊,吉還固善;若其不幸,亦使吾志節獲展。卿等有北見吾母者,為吾道此情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遂披甲上馬,待命出戰。這時慕容麟卻出來阻止,將士大為憤怒,慕容隆只好涕泣而還。 [56-57] 

慕容隆出奔龍城

魏軍進攻中山,屯於芳林園。其夜後燕尚書慕容皓謀殺慕容寶,立慕容麟。慕容皓妻兄蘇泥告發,慕容寶令慕容隆收捕慕容皓,慕容皓與同謀數十人斬關奔魏。慕容麟心不自安,當夜,慕容麟劫持北地王慕容精,讓慕容精派禁軍殺慕容寶,慕容精拒絕,慕容麟殺死慕容精出逃,逃奔丁零。城中震駭,慕容寶不知慕容麟逃到何處,認為清河王慕容會的軍隊在附近,怕慕容麟奪其軍權,先據龍城(今遼寧朝陽),便召慕容隆和慕容農,準備放棄中山,逃往龍城。慕容隆勸阻説:“先帝櫛風沐雨以成中興之業,崩未期年而天下大壞,豈得不謂之孤負邪!今外寇方盛而內難復起,骨肉乘離,百姓疑懼,誠不可以拒敵;北遷舊都,亦事之宜。然龍川地狹民貧,若以中國之意取足其中,復朝夕望有大功,此必不可。若節用愛民,務農訓兵,數年之中,公私充實,而趙、魏之間,厭苦寇暴,民思燕德,庶幾返旆,克復故業。如其未能,則憑險自固,猶足以優遊養鋭耳。”慕容寶説:“卿言盡理,騰一從卿意耳”(《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當時遼東人高撫善於占卜,素為慕容隆所信任,高撫私下對慕容隆説:“殿下北行,終不能達,太妃亦不可得見。若使主上獨往,殿下潛留於此,必有大功。”慕容隆説:“國有大難,主上蒙塵,且老母在北,吾得北首而死,猶無所恨。卿是何言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遂召其部屬,問其去留,唯司馬魯恭、參軍成岌願意跟隨,其餘者皆願留,慕容隆並聽之。 [58-61] 
夜晚,慕容寶與太子慕容策慕容農、慕容隆、慕容盛等萬餘騎趕赴慕容會。慕容寶等至薊城(今北京城西南),一路上傷亡眾多,只剩下慕容隆所率的數百騎做為護衞,清河王慕容會率二萬騎兵出城迎接。此時慕容寶見來迎接慕容會臉上怏怏有恨色,便暗中告訴了慕容隆和慕容農。二人都説:“會年少,專任方面,習驕所致,豈有它也!臣等當以禮責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慕容寶雖同意,但仍將慕容會的軍隊交給慕容隆,慕容隆不同意,慕容寶便將慕容會的軍隊分一部分給慕容隆和慕容農,並派西河公庫傉官驥率兵三千幫助慕容詳守中山。不久,慕容寶將薊城中府庫全部運往龍城,北魏軍追擊後燕軍,慕容會回軍相戰,慕容隆和慕容農也率軍擊之,大敗魏軍,追百餘里,斬數千人。慕容隆又獨自追出數十里而還,對其舊部留台治書陽璆説:“中山城中積兵數萬,不得展吾意,今日之捷,令人遺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言畢,慷慨流涕。當初,慕容垂喜愛慕容寶的庶子清河王慕容會,對其屢加重用,等到慕容垂臨死時想讓慕容寶立清河王慕容會為嗣子,但慕容寶喜歡小兒子慕容策,慕容寶的庶長子慕容盛也贊成立慕容策為太子,慕容寶又問趙王慕容麟和高陽王慕容隆的意見,慕容麟和慕容隆都贊成立慕容策為太子,於是慕容寶正式立慕容策為太子。慕容會對此深感痛恨。 [62-66] 

慕容隆慘遭殺害

慕容會打敗魏軍後,居功自傲,慕容隆因此多次訓責慕容會。慕容會心中不滿,慕容會害怕到龍城後,大權被名望素高於己的慕容農與慕容隆奪去,又知道自己沒有希望當太子,便生反叛之念。 [67]  時有人勸慕容寶殺慕容會,被侍御史仇尼歸聽到,告訴了慕容會,並鼓動其謀反。慕容會心存猶豫,沒有同意。 [68] 
此時,慕容寶對慕容農和慕容隆説:“觀道通志趣,必反無疑,宜早除之。”二人勸道:“今寇敵內侮,中土紛紜,社稷之危,有如累卵。會鎮撫舊都,遠赴國難,其威名之重,足以震動四鄰。逆狀未彰而遽殺之,豈徒傷父子恩,亦恐大損威望。”慕容寶對説:“會逆志已成,卿等慈恕,不忍早殺,恐一旦為變,必先害諸父,然後及吾,至時勿悔自負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二人力諫,慕容寶才做罷。慕容會知道後,更加害怕。 [69] 
四月癸酉(公元397年5月18日),慕容寶宿廣都黃榆谷(今遼寧建昌一帶)(此處《資治通鑑》記載慕容寶宿廣都黃榆谷,而《晉書》則記載慕容會奔廣都黃榆谷),慕容會派仇尼歸、吳提染干率壯士二十餘人分道襲擊慕容農、慕容隆。慕容隆慘遭殺害,慕容農也身受重傷。慕容寶設宴誘殺慕容會,但被慕容會逃脱。慕容會逃回自己軍中,率軍擊慕容寶。慕容寶逃回龍城。慕容會進圍龍城,慕容寶最終擊敗慕容會,慕容會率十幾名騎兵逃到中山,被慕容詳殺死。慕容寶贈慕容隆司徒,諡曰康。 [70-73] 

慕容隆親屬成員

慕容隆父親

慕容垂,字道明,後燕開國皇帝。

慕容隆妻子

張氏,相貌美麗,後為慕容熙所殺。 [77] 

慕容隆子女

慕容崇,嗣高陽王,一度被段速骨叛軍擁立,後為驃騎將軍、高陽公。
慕容澄。
兩人均於398年捲入步兵校尉馬勤謀叛,最終被慕容盛賜死,慕容隆自此絕嗣。
慕容隆另有三女,曾為其母張氏嚮慕容熙求情,但慕容熙沒有答應。

慕容隆史料索引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晉紀二十七》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晉紀二十八》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晉紀二十九》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晉紀三十》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晉紀三十一》
晉書·卷一百二十三·載記第二十三》 [74] 
《晉書·卷一百二十四·載記第二十四》 [75]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晉紀三十》:初,燕主垂先段後生子令、寶,後段後生子朗、鑑,愛諸姬子麟、農、隆、柔、熙。
  • 2.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及敗桓温於枋頭,威名大振。慕容評深忌惡之,乃謀誅垂。垂懼禍及己,與世子全奔於苻堅。
  • 3.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二 晉紀二十四》吳王垂自襄邑還鄴,威名益振,太傅評愈忌之...遂自洛陽與段夫人、世子令、令弟寶、農、隆、兄子楷、舅蘭建、郎中令高弼俱奔秦。
  • 4.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二 晉紀二十四》王猛言于堅曰:"慕容垂父子,譬如龍虎,非可馴之物,若藉以風雲,將不可複製,不如早除之。"堅曰:"吾方收攬英雄以清四海,奈何殺之!且其始來,吾已推誠納之矣。匹夫猶不棄言,況萬乘乎!"乃以垂為冠軍將軍,封賓徒侯,楷為積弩將軍。
  • 5.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堅至澠池,垂請至鄴展拜陵墓,因張國威刑,以安戎狄。堅許之...時堅子丕先在鄴,及垂至,丕館之於鄴西,垂具説淮南敗狀。會堅將苻暉告丁零翟斌聚眾謀逼洛陽...丕許之,配垂兵二千,遣其將苻飛龍率氐騎一千為垂之副。丕戒飛龍曰:"卿王室肺腑,年秩雖卑,其實帥也。垂為三軍之統,卿為謀垂之主,用兵制勝之權,防微杜貳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 6.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垂心善其言,行至澠池,言于堅曰:"北鄙之民,聞王師不利,輕相扇動,臣請奉詔書以鎮慰安集之,因過謁陵廟。"堅許之...慕容垂至安陽...丕聞垂北來,疑其欲為亂,然猶身自迎之..館垂於鄴西。垂潛與燕之故臣謀復燕祚,會丁零翟斌起兵叛秦,謀攻豫州牧平原公暉於洛陽,秦王堅驛書使垂將兵討之...乃以羸兵二千及鎧仗之弊者給垂,又遣廣武將軍苻飛龍帥氐騎一千為垂之副,密戒飛龍曰:"垂為三軍之帥,卿為謀垂之將,行矣,勉之!"
  • 7.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垂留慕容農、慕容楷、慕容紹於鄴,行至安陽之湯池,閔亮、李毗自鄴來,以丕與苻飛龍所謀告垂。垂因激怒其眾曰:"吾盡忠於苻氏,而彼專欲圖吾父子,吾雖欲已,得乎!乃託言兵少,停河內募兵,旬日間,有眾八千。
  • 8.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平原公暉遣使讓垂,趣使進兵。垂謂飛龍曰:"今寇賊不遠,當晝止夜行,襲其不意。"飛龍以為然。壬午,夜,垂遣世子寶將兵居前,少子隆勒兵從己,令氐兵五人為伍;陰與寶約,聞鼓聲,前後合擊氐兵及飛龍,盡殺之。
  • 9.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垂至河內,殺飛龍,悉誅氐兵
  • 10.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慕容鳳、王騰、段延皆勸翟斌奉慕容垂為盟主;斌從之...垂乃許之。於是斌帥其眾來與垂會...垂以洛陽四面受敵,欲取鄴而據之,乃引兵而東...帥眾二十餘萬,自石門濟河,長驅向鄴。
  • 11.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翟斌聞垂之將濟河也,遣使推垂為盟主...垂引兵至滎陽,以太元八年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燕王,承製行事,建元曰燕元...眾至二十餘萬,濟自石門,長驅攻鄴。農、楷、紹、宙等率眾會垂。
  • 12.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庚戌,燕王垂至鄴,改秦建元二十年為燕元年,服色朝儀,皆如舊章...可足渾潭集兵得二萬餘人,攻野王,拔之,引兵會攻鄴。平幼及弟睿、規亦帥眾數萬會垂於鄴...壬子,燕王垂攻鄴,拔其外郭,長樂公丕退守中城。關東六州郡縣多送任請降於燕...燕王垂引丁零、烏桓之眾二十餘萬為飛梯地道以攻鄴,不拔;乃築長圍守之,分處老弱於肥鄉,築新興城以置輜重。
  • 13.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垂攻拔鄴郛,丕固守中城,垂塹而圍之,分遣老弱於魏郡、肥鄉,築新興城以置輜重,擁漳水以灌之。
  • 14.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垂行圍,因飲於華林園,秦人密出兵掩之,矢下如雨,垂幾不得出,冠軍大將軍隆將騎衝之,垂僅而得免。
  • 15.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燕翟斌恃功驕縱,邀求無厭;又以鄴城久不下,潛有貳心。太子寶請除之,燕王垂曰:"河南之盟,不可負也。若其為難,罪由於斌。今事未有形而殺之,人必謂我忌憚其功能;吾方收攬豪傑以隆大業,不可示人以狹,失天下之望也。藉彼有謀,吾以智防之,無能為也。"范陽王德、陳留王紹、驃騎大將軍農皆曰:"翟斌兄弟恃功而驕,必為國患。"垂曰:"驕則速敗,焉能為患?彼有大功,當聽其自斃耳。"禮遇彌重。
  • 16.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燕翟斌恃功驕縱,邀求無厭;又以鄴城久不下,潛有貳心...斌諷丁零及其黨請斌為尚書令。垂曰:"翟王之功,宜居上輔;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斌怒,密與前秦長樂公丕通謀,使丁零決堤潰水;事覺,垂殺斌及其弟檀、敏,餘皆赦之。斌兄子真,夜將營眾北奔邯鄲,引兵還向鄴圍,欲與丕內外相應。太子寶與冠軍大將軍隆擊破之,真還走邯鄲。
  • 17.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翟斌潛諷丁零及西人,請斌為尚書令...垂猶隱忍容之,令曰:"翟王之功宜居上輔,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便置。待六合廓清,更當議之。"斌怒,密應苻丕,潛使丁零決防潰水。事泄,垂誅之。斌兄子真率其部眾北走邯鄲,引兵向鄴,欲與丕為內外之勢,垂令其太子寶、冠軍慕容隆擊破之。
  • 18.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真自邯鄲北走,又使慕容楷率騎追之,戰於下邑,為真所敗,真遂屯於承營。
  • 19.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八月,翟真自邯鄲北走,燕王垂遣太原王楷、驃騎大將軍農帥騎馬追之,甲寅,及於下邑。楷欲戰,農曰:"士卒飢倦,且視賊營不見丁壯,殆有他伏。"楷不從,進戰,燕兵大敗。真北趨中山,屯於承營。
  • 20.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翟真在承營,與公孫希、宋敞遙相首尾。長樂公丕遣宦者冗從僕射清河光祚,將兵數百赴中山,與真相結。又遣陽平太守邵興將數千騎,招集冀州故郡縣,與祚期會襄國。是時,燕軍疲弊,秦勢復振,冀州郡縣皆觀望成敗,趙郡人趙粟等起兵柏鄉以應興。燕王垂遣冠軍大將軍隆、龍驤將軍張崇將兵邀擊興,命驃騎大將軍農自清河引兵會之。隆與興戰於襄國,大破之;興走至廣阿,遇慕容農,執之。光祚聞之,循西山走歸鄴。隆遂擊趙粟等,皆破之,冀州郡縣復從燕。
  • 21.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玄乃遣劉牢之、滕恬之等帥眾二萬救鄴。丕告飢,玄水陸運米二千斛以饋之。
  • 22.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晉龍驤將軍劉牢之率眾救苻丕,至鄴,垂逆戰,敗績,遂撤鄴圍,退屯新城。垂自新城北走,牢之追垂,連戰皆敗。又戰於五橋澤,王師敗績,德及隆引兵要之於五丈橋,牢之馳馬跳五丈澗,會苻丕救至而免。
  • 23.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夏,四月,劉牢之進兵至鄴。燕王垂逆戰而敗;遂撤圍,退屯新城;乙卯,自新城北遁。牢之不告秦長樂公丕,即引兵追之。丕聞之,發兵繼進。庚申,牢之追及垂於董唐淵。垂曰:"秦、晉瓦合,相待為強。一勝則俱豪,一失則俱潰,非同心也。今兩軍相繼,勢既未合,宜急擊之。"牢之軍疾趨二百里,至五橋澤,爭燕輜重;垂邀擊,大破之。斬首數千級。牢之單馬走,會秦救至,得免。
  • 24.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燕主垂以魯王和為南中郎將,鎮鄴。遣慕容農出蠮螉塞,歷凡城,趣龍城,會兵討餘巖,慕容麟、慕容隆自信都徇勃海、清河。麟擊勃海太守封懿,執之
  • 25.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繹幕人蔡匡據城以叛燕,燕慕容麟、慕容隆共攻之。泰山太守任泰潛師救匡,至匡壘南八里,燕人乃覺之。諸將以匡未下而外敵奄至,甚患之。隆曰:"匡恃外救,故不時下。今計泰之兵不過數千人,及其未合,擊之,泰敗,匡自降矣。"乃釋匡擊泰,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匡遂降,燕王垂殺之,且屠其壘。
  • 26.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太元十一年...燕王垂即皇帝位...燕主垂封其子農為遼西王,麟為趙王,隆為高陽王。
  • 27.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八月...庚午,自帥范陽王德等南略地,使高陽王隆東徇平原。
  • 28.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初,燕太子洗馬温詳來奔,以為濟北太守,屯東阿。燕主垂遣范陽王德、高陽王隆攻之,詳遣從弟攀守河南岸,子楷守碻磝以拒之。
  • 29.    《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 晉紀二十九》燕主垂觀兵河上,高陽王隆曰:"温詳之徒,皆白麪儒生,烏合為羣,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垂從之。戊午,遣鎮北將軍蘭汗、護軍將軍平幼於碻磝西四十里濟河,隆以大眾陳於北岸。温攀、温楷果走趣城,平幼追擊,大破之。詳夜將妻子奔彭城,其眾三萬餘户皆降於燕。垂以太原王楷為兗州刺史,鎮東阿。
  • 30.    《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 晉紀二十九》初,安次人齊涉聚眾八千餘家據新柵,降燕,燕主垂拜涉魏郡太守。既而復叛,連張願,願自帥萬餘人進屯祝阿之甕口,招翟遼,共應涉。   高陽王隆言於垂曰:"新柵堅固,攻之未易猝拔。若久頓兵於其城下,張願擁帥流民,西引丁零,為患方深。願眾雖多,然皆新附,未能力鬥。因其自至,宜先擊之。願父子恃其驍勇,必不肯避去,可一戰擒也。願破,則涉自不能存矣。"垂從之。   二月,遣范陽王德、陳留王紹、龍驤將軍張崇帥步騎二萬會隆擊願。軍至斗城,去甕口二十餘裏,解鞍頓息。願引兵奄至,燕人驚遽,德軍退走,隆勒兵不動。願子龜出衝陳,隆遣左右王末逆擊,斬之。隆徐進戰,願兵乃退。德行裏餘,復速兵還,與隆合,謂隆:"賊氣方鋭,宜且緩之。"隆曰:"願乘人不備,宜得大捷;而吾士卒皆以懸隔河津,勢迫之故,人思自戰,故能卻之。今賊不得利,氣竭勢衰,皆有進退之志,不能齊奮,宜亟待擊之。"德曰:"吾唯卿所為耳。"遂進,戰於甕口,大破之,斬首七千八百級,願脱身保三布口。燕人進軍歷城,青、兗、徐州郡縣壁壘多降。垂以陳留王紹為青州刺史,鎮歷地。德等還師,新柵人冬鸞執涉送之。垂誅涉父子,餘悉原之。
  • 31.    《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 晉紀二十九》吳深殺燕清河太守丁國,章武人王祖殺太守白欽,勃海人張申據高城以叛;燕主垂命樂浪王温討之。
  • 32.    《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 晉紀二十九》十月,翟遼復叛燕,遣兵與王祖、張申寇抄清河、平原。
  • 33.    《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 晉紀二十九》張申攻廣平,王祖攻樂陵;壬午,燕高陽王隆將兵討之。
  • 34.    《資治通鑑 卷一百七 晉紀二十九》燕太原王楷、趙王麟將兵會高陽王隆於合口,以擊張申;王祖帥諸壘共救之,夜犯燕軍,燕人逆擊走之。隆欲追之,楷、麟曰:"王祖老賊,或詐走而設伏,不如俟明。"隆曰:"此白地羣盜,烏合而來,徼倖一決,非素有約束,能壹其進退也。今失利而去,眾莫為用;乘勢追之,不過數里,可盡禽也。申之所恃,惟在於祖,祖破,則申降矣。"乃留楷、麟守申壘,隆與平幼分道擊之,比明,大獲而還,懸所獲之首以示申。甲寅,申出降,祖亦歸罪。
  • 35.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晉紀二十九》:遼西王農在龍城五年,庶務修舉,乃上表曰:"臣頃因徵即鎮,所統將士安逸積年,青、徐、荊、雍遺寇尚繁,願時代還,展竭微效,生無餘力,沒無遺恨,臣之志也。"庚申,燕主垂召農為侍中、司隸校尉。以高陽王隆為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徵北大將軍、幽州牧,建留台於龍城,以隆錄留台尚書事。又以護軍將軍平幼為徵北長史,散騎常侍封孚為司馬,併兼留台尚書。隆因農舊規,修而廣之,遼、碣由是遂安。
  • 36.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晉紀二十九》:九月,北平人吳柱聚眾千餘,立沙門法長為天子。破北平郡,轉寇廣都,入白狼城。燕幽州牧高陽王隆方葬其夫人,郡縣守宰皆會之。眾聞柱反,請隆還城,遣大兵討之。隆曰:"今閭閻安業,民不思亂。柱等以詐謀惑愚夫,誘脅相聚,無能為也。"遂留葬訖,遣廣平太守、廣都令先歸,繼遣安昌侯進將百餘騎趨白狼城。柱眾聞之,皆潰;窮捕,斬之。
  • 37.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遣其太子寶及農與慕容麟等率眾八萬伐魏,慕容德、慕容紹以步騎一萬八千為寶後繼。魏聞寶將至,徙往河西。寶進師臨河,懼不敢濟。還次參合,忽有大風黑氣,狀若堤防,或高或下,臨覆軍上。沙門支曇猛言於寶曰:"風氣暴迅,魏軍將至之候,宜遣兵御之。"寶笑而不納。曇猛固以為言,乃遣麟率騎三萬為後殿,以御非常。麟以曇猛言為虛,縱騎遊獵。俄而黃霧四塞,日月晦冥,是夜魏師大至,三軍奔潰,寶與德等數千騎奔免,士眾還者十一二,紹死之。
  • 38.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魏王珪叛燕,侵逼附塞諸部。五月,甲戌,燕主垂遣太子寶、遼西王農、趙王麟帥眾八萬,自五原伐魏,范陽王德、陳留王紹別將步騎萬八千為後繼。
  • 39.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燕軍至參合陂,有大風,黑氣如堤,自軍後來,臨覆軍上。沙門支曇猛言於寶曰:"風氣暴迅,魏兵將至之候,宜遣兵御之。"寶以去魏軍已遠,笑而不應。曇猛固請不已,麟怒曰:"以殿下神武,師徒之盛,足以橫行沙漠,索虜何敢遠來!而曇猛妄言驚眾,當斬以徇!"曇猛泣曰:"苻氏以百萬之師,敗於淮南,正由恃眾輕敵,不信天道故也!"司徒德勸寶從曇猛言,寶乃遣麟帥騎三萬居軍後以備非常。麟以曇猛赤妄,縱騎遊獵,不肯設備。寶遣騎還詗魏兵,騎和十餘裏,即解鞍寢。魏軍晨夜兼行,乙酉,暮,至參合陂西。燕軍在陂東,營於蟠羊山南水上。魏王珪夜部分諸將,掩覆燕軍,士卒銜枚束馬口潛進。丙戌,日出,魏軍登山,下臨燕營。燕軍將東引,顧見之,士卒大驚擾亂。珪縱兵擊之,燕兵走赴水,人馬相騰,躡壓溺死者以萬數。略陽公遵以兵邀其前,燕兵四五萬人,一時放仗斂手就禽,其遺迸去者不過數千人,太子寶等皆單騎僅免。
  • 40.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燕太子寶恥於參合之敗,請更擊魏。司徒德言於燕主垂曰:"虜以參合之捷,有輕太子之心,宜及陛下神略以服之,不然,將為後患。"垂乃以清河公會錄留台事,領幽州刺史,代高陽王隆鎮龍城;以陽城王蘭汗為北中郎將,代長樂公盛鎮薊;命隆、盛悉引其精兵還中山,期以明年大舉擊魏...春,正月,燕高陽王隆引龍城之甲入中山,軍容精整,燕人之氣稍振。
  • 41.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燕主垂遣徵東將軍平規發兵冀州。二月,規以博陵、武邑、長樂三郡兵反於魯口,其從子冀州刺史喜諫,不聽。規弟海陽令翰亦起兵於遼西以應之。垂遣鎮東將軍餘嵩擊規,嵩敗死。垂自將擊規,軍至魯口,規棄眾,將妻子及平喜等數十人走渡河,垂引兵還。翰引兵趣龍城,清河公會遣東陽公根等擊翰,破之,翰走山南。
  • 42.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三月,庚子,燕主垂留范陽王德守中山,引兵密發。逾青嶺,經天門,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雲中。魏陳留公虔帥部落三萬餘家鎮平城;垂至獵嶺,以遼西王農、高陽王隆為前鋒以襲之。是時,燕兵新敗,皆畏魏,惟龍城兵勇鋭爭先。虔素不設備,閏月,乙卯,燕軍至平城,虔乃覺之,帥麾下出戰,敗死,燕軍盡收其部落。魏王珪震怖,欲走,諸部聞虔死,皆有貳心,珪不知所適。
  • 43.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垂之過參合陂也,見積骸如山,為之設祭,軍士皆慟哭,聲震山谷。垂慚憤嘔血,由是發疾,乘馬輿而進,頓平城西北三十里。太子寶等聞之,皆引還。燕軍叛者告於魏雲"垂已死,輿尸在軍。"魏王珪欲追之,聞平城已沒,乃引還阻山。   垂在平城積十日,疾轉篤,乃築燕昌城而還。夏,四月,癸未,卒於上谷之沮陽,秘不發喪。丙申,至中山;戊戌,發喪,諡曰成武皇帝,廟號世祖。壬寅,太子寶即位,大赦,改元永康...高陽王隆領右僕射
  • 44.    《晉書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傳》:寶恨參合之敗,屢言魏有可乘之機。慕容德亦曰:"魏人狃於參合之役,有陵太子之心,宜及聖略,摧其鋭志。"垂從之,留德守中山,自率大眾出參合,鑿山開道,次於獵嶺。遣寶與農出天門,徵北慕容隆、徵西慕容盛逾青山,襲魏陳留公泥於平城,陷之,收其眾三萬餘人而還。   垂至參合,見往年戰處積骸如山,設弔祭之禮,死者父兄一時號哭,軍中皆慟。垂慚憤歐血,因而寢疾,乘馬輿而進。過平城北三十里,疾篤,築燕昌城而還。寶等至雲中,聞垂疾,皆引歸。及垂至於平城,或有叛者奔告魏曰:"垂病已亡,輿尸在軍。"魏又聞參合大哭,以為信然,乃進兵追之,知平城已陷而退,還館陰山。垂至上谷之沮陽,以太元二十一年死,時年七十一,凡在位十三年。
  • 45.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平規收合餘黨據高唐,燕主寶遣高陽王隆將兵討之。東土之民,素懷隆惠,迎候者屬路。秋,七月,隆進軍臨河,規棄高唐走。隆遣建威將軍慕容進等濟河追之,斬規於濟北。平喜奔彭城。
  • 46.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八月,己亥,魏王珪大舉伐燕,步騎四十餘萬,南出馬邑,逾句注,旌旗二千餘裏,鼓行而進。左將軍雁門李慄將五萬騎為前驅,別遣將國封真等從東道出軍都,襲燕幽州。
  • 47.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戊午,魏軍至陽曲,乘西山,臨晉陽,遣騎環城大噪而去。燕遼西王農出戰,大敗,奔還晉陽,司馬慕輿嵩閉門拒之。農將妻子帥數千騎東走,魏中領將軍長孫肥追之,及於潞川,獲農妻子。燕軍盡沒,農被創,獨與三騎逃歸中山。
  • 48.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魏王珪遂取幷州
  • 49.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燕主寶聞魏軍將至,議於東堂...命遼西王農出屯安喜,軍事動靜,悉以委麟。
  • 50.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魏王珪使冠軍將軍代人於慄磾、寧朔將軍公孫蘭帥步騎二萬,潛自晉陽開韓信故道。己酉,珪自井陘趨中山。
  • 51.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魏王珪進攻常山,拔之,獲太守苟延,自常山以東,守宰或走或降,諸郡縣皆附於魏,惟中山、鄴、信都三城為燕守。
  • 52.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十一月,珪命東平公儀將五萬騎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將軍李慄攻信都。戊午,珪進軍中山;己未,攻之。燕高陽王隆守南郭,帥眾力戰,自旦至晡,殺傷數千人,魏兵乃退。珪謂諸將曰:"中山城固,寶必不肯出戰。急攻則傷士,久圍則費糧,不如先取鄴、信都,然後圖之。"丁卯,珪引兵而南。
  • 53.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珪軍於魯口,博陵太守申永奔河南,高陽太守崔宏奔海渚。珪素聞宏名,遣吏追求,獲之,以為黃門侍郎,與給事黃門侍郎張袞對掌機要,創立制度。博陵令屈遵降魏,珪為中書令,出納號令,兼總文誥。
  • 54.    《晉書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慕容寶傳》魏攻中山不克,進據博陵魯口,諸將望風奔退,郡縣悉降於魏,寶聞魏有內難,乃盡眾出距,步卒十二萬,騎三萬七千,次於曲陽柏肆。魏軍進至新梁。寶憚魏師之鋭,乃遣徵北隆夜襲魏軍,敗績而還。魏軍方軌而至,對營相持,上下兇懼,三軍奪氣。農、麟勸寶還中山,乃引歸。魏軍追擊之,寶、農等棄大軍,率騎二萬奔還。時大風雪,凍死者相枕於道。寶恐為魏軍所及,命去袍杖戎器,寸刃無返。
  • 55.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寶聞魏有內難,不許,使冗從僕射蘭真責珪負恩,悉發其眾步卒十二萬、騎三萬七千屯於曲陽之柏肆,營於滹沲水北以邀之。丁丑,魏軍至,營於水南。寶潛師夜濟,募勇敢萬餘人襲魏營,寶陳於營北以為之援。募兵因風縱火。急擊魏軍,魏軍大亂,珪驚起,棄營跣走;燕將軍乞特真帥百餘人至其帳下,得珪衣靴。既而募兵無故自驚,互相斫射。珪於營外望見之,乃擊鼓收眾,左右及中軍將士舟稍稍來集,多布火炬於營外,縱騎衝之。募兵大敗,還赴寶陳,寶引兵復渡水北。戊寅,魏整眾而至,與燕相持,燕軍奪氣。寶引還中山,魏兵隨而擊之,燕兵屢敗。寶懼,棄大軍,帥騎二萬奔還。時大風雪,凍死者相枕。寶恐為魏軍所及,命士卒皆棄袍仗、兵器數十萬,寸刃不返,燕之朝臣將卒降魏及為魏所繫虜者甚眾。
  • 56.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魏圍中山既久,城中將士皆思出戰。徵北大將軍隆言於寶曰:"涉珪雖屢獲小利,然頓兵經年,兇勢沮屈,士馬死傷太半,人心思歸,諸部離散,正是可破之時也。加之舉城思奮,若因我之鋭,乘彼之衰,往無不克。如其持重不決,將卒氣喪,日益困逼,事久變生,後雖欲用之,不可得也,!"寶然之。而衞大將軍麟每沮其議,隆成列而罷者,前後數四。
  • 57.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寶使人請於魏王珪,欲還其弟觚,割常山以西皆與魏以求和。珪許之;既而寶悔之。己酉,珪如盧奴,辛亥,復圍中山。燕將士數千人俱自請於寶曰:"今坐守窮城,終於困弊,臣等願得一出樂戰,而陛下每抑之,此為坐自摧敗也。且受圍歷時,無他奇變,徒望積久寇賊自退。今內外之勢,強弱懸絕,彼必不自退明矣,宜從眾一決。"寶許之。隆退而勒兵,召諸參佐謂之曰:"皇威不振,寇賊內侮,臣子同恥,義不顧生。今幸而破賊,吉還固善;若其不幸,亦使吾志節獲展。卿等有北見吾母者,為吾道此情也!"乃被甲上馬,詣門俟命。麟復固止寶,眾大忿恨,隆涕泣而還。
  • 58.    《晉書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慕容寶傳》魏軍進攻中山,屯於芳林園。其夜尚書慕容皓謀殺寶,立慕容麟。皓妻兄蘇泥告之,寶使慕容隆收皓,皓與同謀數十人斬關奔魏。麟懼不自安,以兵劫左衞將軍、北地王精,謀率禁旅弒寶。精以義距之,麟怒,殺精,出奔丁零。
  • 59.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是夜,麟以兵劫左衞將軍北地王精,使帥禁兵弒寶。精以義拒之,麟怒,殺精,出奔西山,依丁零餘眾。
  • 60.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於是城中人情震駭。寶不知麟所之,以清河王會軍在近,恐麟奪會軍,先據龍城,乃召隆及驃騎大將軍農,謀去中山,走保龍城。隆曰"先帝櫛風沐雨以成中興之業,崩未期年而天下大壞,豈得不謂之孤負邪!今外寇方盛而內難復起,骨肉乘離,百姓疑懼,誠不可以拒敵;北遷舊都,亦事之宜。然龍川地狹民貧,若以中國之意取足其中,復朝夕望有大功,此必不可。若節用愛民,務農訓兵,數年之中,公私充實,而趙、魏之間,厭苦寇暴,民思燕德,庶幾返旆,克復故業。如其未能,則憑險自固,猶足以優遊養鋭耳。"寶曰:"卿言盡理,騰一從卿意耳。"
  • 61.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遼東高撫,善卜筮,素為隆所信厚,私謂隆曰:"殿下北行,終不能達,太妃亦不可得見。若使主上獨往,殿下潛留於此,必有大功。"隆曰:"國有大難,主上蒙塵,且老母在北,吾得北首而死,猶無所恨。卿是何言也!"乃遍召僚佐,問其去留,唯司馬魯恭、參軍成岌願從,餘皆欲留,隆並聽之。
  • 62.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壬子,夜,寶與太子策、遼西王農、高陽王隆、長樂王盛等萬餘騎出赴會軍...甲寅,寶至薊,殿中親近散亡略盡,惟高陽王隆所領數百騎為宿衞。清河王會帥騎卒二萬迎於薊南,寶怪會容止怏怏有恨色,密告隆及遼西王農。農、隆俱曰:"會年少,專任方面,習驕所致,豈有它也!臣等當以禮責之。"寶雖從之,然猶詔解會兵以屬隆,隆固辭;乃減會兵分給農、隆。又遣西可公庫傉官驥帥兵三千助守中山。
  • 63.    《晉書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慕容寶傳》會傾身誘納,繕甲厲兵,步騎二萬,列陣而進,迎寶薊南。寶分其兵給農,隆,遣西河公庫辱官驥率眾三千助守中山。會以策為太子,有恨色。寶以告農、隆,俱曰:"會一年少,專任方事,習驕所致,豈有他也。臣當以禮責之。"
  • 64.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丙辰,寶盡徙薊中府庫北趣龍城。魏石河頭引兵追之,戊午,及寶於夏謙澤。寶不欲戰,清河王會曰:"臣撫教士卒,惟敵是求。今大駕蒙塵,人思效命,而虜敢自送,眾心忿憤。《兵法》曰:'歸師勿遏。'又曰'置之死地而後生。'今我皆得之,何患不克!若其捨去,賊必乘人,或生餘變。"寶乃從之。會整陳與魏兵戰,農、隆等將南來騎衝之,魏兵大敗,追奔百餘裏,斬首數千級。隆又獨追數十里而還,謂故吏留台治書陽璆曰:"中山城中積兵數萬,不得展吾意,今日之捷,令人遺恨。"因慷慨流涕。
  • 65.    《資治通鑑 卷一百八 晉紀三十》燕徵北大將軍、幽、平二州牧、清河公會母賤而年長,雄俊有器藝,燕主垂愛之。寶之伐魏也,垂命會攝東宮事、總錄,禮遇一如太子。及垂代魏,命會鎮龍城,委以東北之任,國官府佐,皆選一時才望。垂疾篤,遺言命寶以會為嗣;而寶愛少子濮陽公策,意不在會。長樂公盛與會同年,恥為之下,乃與趙王麟共勸寶立策,寶從之。乙亥,立妃段氏為皇后,策為皇太子,會、盛皆進爵為王。策年十一,素蠢弱;會聞之,心愠懟。
  • 66.    《晉書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慕容寶傳》初,垂以寶冢嗣未建,每憂之。寶庶子清河公會多材藝,有雄略,垂深奇之。及寶之北伐,使會代攝宮事,總錄、禮遇一同太子,所以見定旨也。垂之伐魏,以龍城舊都,宗廟所在,復使會鎮幽州,委以東北之重,高選僚屬以崇威望。臨死顧命,以會為寶嗣,而寶寵愛少子濮陽公策,意不在會。寶庶長子長樂公盛自以同生年長,恥會先之,乃盛稱策宜為儲貳,而非毀會焉。寶大悦,乃訪其趙王麟、高陽王隆,麟等鹹希旨贊成之。寶遂與麟等定計,立策母段氏為皇后,策為皇太子,盛、會進爵為王。策字道符,年十一,美姿貌,而蠢弱不慧。
  • 67.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會既敗魏兵,矜很滋甚;隆屢訓責之,會益忿恚。會以農、隆皆嘗鎮龍城,屬尊位重,名望素出己右,恐至龍城,權政不復在己,已知終無為嗣之望,乃謀作亂。
  • 68.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左右勸寶殺會,侍御史仇尼歸聞之,告會曰:"大王所恃者父,父已異圖;所杖者兵,兵已去手;欲於何所自容乎?不如誅二王,廢太子,大王自處東宮,兼將相之任,以匡復社稷,此上策也。"會猶豫,未許。
  • 69.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寶謂農、隆曰:"觀道通志趣,必反無疑,宜早除之。"農、隆曰:"今寇敵內侮,中土紛紜,社稷之危,有如累卵。會鎮撫舊都,遠赴國難,其威名之重,足以震動四鄰。逆狀未彰而遽殺之,豈徒傷父子恩,亦恐大損威望。"寶曰:"會逆志已成,卿等慈恕,不忍早殺,恐一旦為變,必先害諸父,然後及吾,至時勿悔自負也!"會聞之,益懼。
  • 70.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夏,四月,癸酉,寶宿廣都黃榆谷。會遣其黨仇尼歸、吳提染干帥壯士二十餘人分道襲農、隆,殺隆於賬下。
  • 71.    《晉書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 慕容寶傳》會聞之彌懼,奔於廣都黃榆谷。會遣仇尼歸等率壯士二千餘人分襲農、隆,隆是夜見殺,農中重創
  • 72.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行十餘裏,寶顧召羣臣食,且議農罪。會就坐,寶目衞軍將軍慕輿騰使斬會,傷其首,不能殺。會走赴其軍,勒兵攻寶。寶帥數百騎馳二百里,晡時,至龍城。會遣騎追至石城,不及。乙亥,會遣仇尼歸攻龍城;寶夜遣兵襲擊,破之。會遣使請誅左右佞臣,並求為太子;寶不許。會盡收乘輿器服,以後宮分給將帥,署置百官,自稱皇太子、錄尚書事,引兵向龍城,以討慕輿騰為名;丙子,頓兵城下。寶臨西門,會乘馬遙與寶語,寶責讓之。會命軍士向寶大噪以耀威,城中將士皆憤怒,向暮出戰,大破之,會兵死傷太半,走還營。侍御郎高雲夜帥敢死士百餘人襲會軍,會眾皆潰。會將十餘騎奔中山,開封公詳殺之。
  • 73.    《資治通鑑 卷一百九 晉紀三十一》丁丑,寶大赦...贈高陽王隆司徒,諡曰康。
  • 74.    卷一百二十三 載記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12]
  • 75.    卷一百二十四 載記第二十四-晉書(唐)房玄齡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12]
  • 76.    《十六國春秋·卷五十·後燕錄八》:慕容隆字道興,垂之中子也。
  • 77.    《晉書·卷一百二十四·載記第二十四》:慕容隆妻張氏,熙之嫂也,美姿容,有巧思。熙將以為苻氏之殉,欲以罪殺之,乃毀其禭靴,中有弊氈,遂賜死。三女叩頭求哀,熙不許。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