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勒

(中國十六國時期軍事家,後趙開國皇帝)

鎖定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㔨勒或匐勒 [50] 世龍,幷州上黨郡武鄉縣(今地名詳見“人物爭議” [107]  )人,羯族。中國十六國時期軍事家,後趙開國皇帝(319年-333年在位)。 [49]  [81-82] 
石勒的父祖都是部落小帥。他自幼行販於洛陽,為人力耕,曾被西晉官吏掠賣到山東為耕奴。永安年間,與汲桑等聚眾起兵。後投劉淵為大將,轉戰河北,屢敗晉軍,馳騁江漢,連戰皆捷。在寧平城追殲晉軍十餘萬,消滅諸王公大臣,實力大增。又建“君子營”,與漢族士人合作,尊奉張賓為謀主,並依其“先定河北,後爭雄天下”的意見,移軍北上,佔領襄國,消滅王彌王浚劉琨邵續段匹磾等勢力,控制並、幽、冀三州,息境安民,積蓄力量,阻止東晉祖逖北伐。光初二年(319年),自稱大趙天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繼而向河南發展,佔據司、豫、徐、兗等州,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太和元年底(329年初),與前趙軍決戰於洛陽,俘獲前趙皇帝劉曜,滅亡前趙。隨後秦隴氐羌各族紛紛歸附,使後趙基本統一中國北半部。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逝世,享年六十歲。諡號明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高平陵 [35] 
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飽經憂患。但富於軍事才能,政治上也頗有識度。 [85]  雖不識字,但常聽人讀史,熟諳古今得失,善納眾議。他重視根據地建設,課農造舟,廣儲軍備,擴充兵員;制定律令,建立比較完善的行政機構;頒佈户税制度,注意勸課農桑;注重發展教育,加強選官制度的建設,使後趙社會秩序相對穩定。 [61]  [63]  [85] 
全    名
石勒
別    名
石世龍
後趙明帝
世龍
諡    號
明皇帝
封    號
平晉王、上黨郡公、趙公、趙王、大趙天王(稱帝前) [4]  [17]  [24-25]  [72] 
廟    號
高祖
年    號
太和建平
所處時代
十六國(後趙)
民族族羣
羯族
出生地
幷州上黨郡武鄉縣(今地名位於山西省,具體爭議見“人物爭議”目錄) [107] 
出生日期
274年
逝世日期
333年8月17日
逝世地
襄國宮城西閣 [59] 
陵    墓
高平陵
在位時間
319年 至 333年
繼    任
石弘(無廟諡)
主要成就
滅亡前趙,南征東晉,北侵代國
建立後趙,減租緩刑,求賢納諫,建立選官制度
本    名
㔨勒或匐勒 [50] 

石勒人物生平

石勒寒微出身

西晉泰始十年(274年)夏,石勒(本名㔨勒匐勒 [50]  ;石勒這個姓名,是後來汲桑替他取的 [3]  。本詞條統一稱石勒)出生於幷州上黨郡武鄉縣(今地名位於山西省,具體爭議見“人物爭議”目錄)的一個羯人小酋長家庭。 [106]  他的祖先是匈奴別部羌渠部落的後裔,祖父石耶,父親石周曷朱(一説為石乞冀加),都曾為部落小頭目。 [1] 
石勒十四歲時曾隨鄉里的人到洛陽行販。他長大後,健壯而有膽量,雄武而又愛好騎射。曷朱性格兇狠粗暴,胡人們多不親近他,於是,他常常讓石勒代替自己監督治理羣胡,各部胡人都喜愛信任石勒。太原鄔人郭敬陽曲人寧驅認為石勒志向遠大、前途無量,於是常加以資助。石勒也感激他們的恩澤,並因此而努力耕作。 [1] 
西晉太安(302年-303年)年間,幷州發生饑荒,社會動盪不安,石勒與一同做佃客的胡人逃亡走散,就從雁門回來投奔寧驅。北澤都尉劉監想要捆他去賣掉,寧驅將石勒藏起來才免於難。石勒偷偷地投奔了納降都尉李川,途中遇見郭敬,流着淚叩頭訴説飢餓和寒冷。郭敬便將所帶的貨物賣掉,給他買東西吃,並贈予一些衣服。石勒對郭敬説:“現在大鬧饑荒,不能老這樣守着窮困。眾胡人餓得非常厲害,應該引誘他們到冀州(河北中、南部及山東西端與河南北端)去求食,乘機將他們抓起來賣掉,這樣,就可以兩全其美。”郭敬非常贊同。 [2] 
當時,正碰上建威將軍閻粹勸説幷州刺史、東嬴公司馬騰抓胡人到山東出賣以充軍餉,司馬騰派將軍郭陽、張隆劫掠眾胡人打算送到冀州,兩個胡人用一個大枷枷住,驅向山東(太行山以東一帶)出賣。石勒當時已經二十多歲了,也在被劫掠的胡人當中,並多次被張隆毆打、侮辱。郭敬先前將石勒託付給族兄郭陽、侄子郭時,石勒常得二人庇護、賙濟,在路上未吃大苦。不久,石勒被賣給茌平師歡(一作師懽)做奴隸,但後來師歡感到石勒相貌奇特,遂免除其奴隸身份。 [2]  師歡家鄰近於一個牧馬場,師歡與牧帥汲桑常相往來,石勒借機以善於相馬結識了汲桑,從此開始了收攬人才、積聚力量。起初招集到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接着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謨、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十人,也來投奔,號稱十八騎。石勒就以這十八騎為基本力量,向荏平牧場東面的赤龍、驟驥等馬苑中奪得苑馬,乘馬到遠方掠奪絲綢珍寶等物,用以結好於汲桑。 [103] 

石勒輾轉奔漢

永安元年(304年),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蕩陰之戰中打敗東海王司馬越的大軍,威逼晉惠帝到鄴宮時,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以司馬穎羞辱天子的名義,率領鮮卑軍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挾持晉惠帝向南逃奔到洛陽。接着,河間王司馬顒又派大將張方威逼惠帝與成都王穎西入長安。關東各處兵馬四起,都以誅殺司馬穎為名。到次年(305年),司馬穎被司馬越擊殺,司馬越掌握軍政大權,八王之亂結束。 [103] 
當司馬穎西入長安後,鄴城空虛,他的舊部、陽平人公師藩等於永興二年(306年)以救援司馬穎為名,自稱將軍,在趙魏起兵,人馬多達數萬。石勒、汲桑率領牧人數百騎苑馬投奔了公師藩。汲桑這時才讓石勒以石為姓,以勒為名。公師藩任命石勒為前隊督,跟隨主力去鄴城攻擊平昌公司馬模。司馬模派將軍馮嵩擊敗公師藩,公師藩從白馬渡河南逃,被濮陽太守苟晞擊殺。 [3]  [67] 
公師藩死後,石勒與汲桑逃到苑中。雖然初次參加戰鬥就遭到失敗,但石勒並不氣餒。在汲桑任命石勒為伏夜牙將後,他率領牧人劫掠郡縣的囚犯,又招募山澤中的亡命之徒,組成了自己的隊伍,並率領他們響應汲桑。永嘉元年(307年),汲桑自稱大將軍,以替司馬穎誅殺司馬越、司馬騰為名起兵。石勒作為汲桑的前鋒,屢建戰功,被任命為掃虜將軍(一作討虜將軍),封忠明亭侯。五月,汲桑、石勒為前鋒都督,進軍鄴城,大破司馬騰部將、魏郡太守馮嵩,直取鄴城。不得人心的司馬騰輕騎出逃,被汲桑部將李豐殺死。汲桑、石勒縱火焚燒鄴宮,殺死鄴城士民萬餘人,劫掠婦女珍寶後離開,從延津渡過黃河,南攻兗州。司馬越非常害怕,派苟晞、王贊等人率軍阻擊。 [3]  [66] 
汲桑、石勒在樂陵擊殺幽州刺史石鮮,並擊敗了前來援救的乞活軍田禋部五萬兵眾;更與苟晞等人在平原、陽平二郡之間相持數月,大小決戰三十多次,彼此互有勝負。七月,司馬越進駐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聲援苟晞。九月,接連敗退的汲桑、石勒被苟晞擊潰,戰死萬餘人,只得收合餘部,投奔漢王劉淵,途中在赤橋被冀州刺史丁紹截擊,再次大敗。汲桑逃往馬牧,石勒逃往樂平(今山西昔陽西南) [65]  。晉軍在平原斬殺汲桑。 [3] 
當時,胡部大張㔨督、馮莫突等人率兵數千,駐紮在上黨(今山西襄垣縣東)的一處壁壘中。石勒前往投奔,為他們所喜愛、器重。於是石勒乘勢勸張㔨督説:“劉單于起兵討伐晉朝,部大抗拒而不服從,這樣就能夠獨立嗎?”張㔨督説:“不能。”石勒説:“如果不能獨立,兵馬就應該有所歸屬。現在,部落都已受單于賞賜、招募,常常有人聚集在一起議論,想要背叛部大而歸屬單于,應該早早想辦法。”張㔨督等人一向沒有謀略,又害怕部下背叛自己,於是,偷偷地跟着石勒單騎歸順劉淵。劉淵任命張㔨督為親漢王,馮莫突為都督部大,任命石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以統率張㔨督、馮莫突等。石勒於是尊張㔨督為兄長,為他取姓名為石會,意思是訇督幸而與自己相合。 [4] 
除張㔨督、馮莫突外,烏丸張伏利度也有兵眾二千,駐守在樂平壁壘,劉淵屢次招募而不能使他歸順。石勒假裝在劉淵手下犯有罪過,因而投奔了張伏利度。張伏利度非常高興,與石勒結為兄弟,並派石勒率諸胡人四出劫掠,所向無敵,於是,眾胡兵都畏服石勒。石勒知道眾心已經歸向自己,於是乘機抓住伏利度,並告訴眾胡兵説:“現在起大事,我與伏利度誰適合作主帥?”眾胡兵都推舉石勒。石勒於是釋放張伏利度,率領張伏利度的部下歸順了劉淵。劉淵加封石勒督山東征討諸軍事,把張伏利度的部眾交給石勒指揮。 [4] 
從此,石勒既獲得了張㔨督和張伏利度的部眾,又是在漢劉淵政權的統領下,形成一支相當獨立的軍事力量,和初起時的依附汲桑、公師藩的情況大不相同,而且日益發展和壯大起來。 [103] 

石勒侵擾司冀

石勒歸附漢劉淵政權後,在名義上是接受漢王國的指揮,事實上也得到劉氏指揮下其他部隊的聲援和配合,從而成為匈奴劉氏的一支方面軍,馳騁疆場,既助劉氏滅掉西晉,也逐步為自己建立後趙政權打下基礎。
就在石勒歸附劉氏漢政權的第二年,即漢趙永鳳元年(308年)正月,劉淵派遣撫軍將軍劉聰等十名將軍向南佔據太行山一帶,石勒則率軍七千作為前鋒都督。晉幷州刺史劉琨護軍黃秀等人救援壺關,石勒在白田擊殺黃秀,趁勝攻陷壺關。劉淵命令石勒與劉零、閻羆等七位將領,向東攻掠魏郡(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汲郡(今河南汲縣西南)、頓丘(今河南清豐縣西南)等處壁壘,所向披靡。劉淵暫任石勒為壘主將軍、都尉。他挑選強壯的五萬人作為兵士,其餘老弱的都安居如故,軍隊沒有私自掠奪的現象,百姓們都懷念他。 [6] 
今人繪石勒像 今人繪石勒像 [106]
同年,劉淵稱帝,派使者授石勒為持節平東大將軍,仍為校尉、都督、平晉王。石勒率軍進攻鄴城,鄴城守軍潰散,晉鎮北將軍和鬱逃到衞國。石勒又在三台活捉魏郡太守王粹。進攻趙郡,斬殺冀州西部都尉馮衝。又在中丘攻擊乞活將軍赦亭、田禋,都斬殺了他們。不久,劉淵又授予石勒安東大將軍,允許其開府,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幕僚。石勒又進攻鉅鹿常山,殺死二郡守將。又攻陷冀州郡縣壁壘一百餘處,兵眾達到十餘萬。就在這時,石勒將在這一帶所羅致的“衣冠人物”集中在一起,稱為君子營。於是,石勒引用趙郡人張賓作為謀主,開始設置軍功曹,以刁膺、張敬作為得力助手,以夔安、孔萇作為爪牙衞士,支雄、呼延謨、王陽、桃豹、逯明、吳豫等人作為將帥。由於吸收漢族地主中的才智之士為其出謀劃策,從此,石勒這支軍隊才真正成為多謀善戰的軍事力量。 [6]  [103] 
隨後,石勒派將領張斯率領騎兵到幷州北山諸縣勸説眾胡人、羯人,告訴他們安危得失。眾胡人害怕石勒的威名,許多人來歸附他。石勒又進軍常山,分別派遣諸將領進攻中山、博陵、高陽諸縣,投降的達數萬人。 [6] 
當石勒進軍常山郡後,王浚派部將祁弘率鮮卑人段務勿塵等十餘萬騎兵討伐石勒,在飛龍山大破石勒,石勒部戰死萬餘人。石勒退駐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分命各位將領攻擊尚未攻下和叛變了的壁壘,收降三十餘座,設置守宰安撫他們。又進攻信都(今河北冀縣),殺死冀州刺史王斌。於是,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從洛陽率兵討伐石勒,石勒燒燬兵營和糧食,回軍迎戰,駐紮在黃牛壘。魏郡太守劉矩率全郡歸附石勒,石勒派劉矩統率他壁壘中的兵眾作為中軍的左翼。石勒趕到黎陽,裴憲獨自遁逃到淮南,王堪退守倉垣。劉淵授石勒為鎮東大將軍,封汲郡公,仍為持節、都督、平晉王。石勒堅決辭讓汲郡公爵。他又與閻羆攻者圈、苑市二壁壘,都被攻下,閻羆被流箭射死,石勒統率了他的兵眾。石勒又暗中從石橋渡黃河,攻陷白馬,活捉男女三千餘人;向東襲擊鄄城,殺死兗州刺史袁孚。接着,趁勢攻陷倉垣,殺死王堪;渡黃河進攻廣宗、清河、平原、陽平諸縣,降服九萬餘人。最後,石勒向南渡黃河,滎陽太守裴純逃往建業。 [7] 
當時,劉聰進攻河內,石勒率騎兵與他相會,在武德進攻冠軍將軍梁巨,晉懷帝派兵前來救援。石勒留下一些將領守武德,自己與王桑在長陵迎戰梁巨。梁巨請降不成,被兵士抓住。石勒快馬趕往武德,活埋降兵萬餘人,又一一列舉梁巨的罪行並斬殺了他。晉軍退回,黃河以北的眾堡壘大為震驚,都請求投降,並送人質給石勒。 [8] 
光興元年(310年),劉淵死,劉聰稱帝,加封石勒為徵東大將軍、幷州刺史、汲郡公,持節、開府、都督、校尉、王不變。石勒堅決辭讓將軍之職,劉聰同意了。劉粲率兵四萬進攻洛陽,石勒將輜重留在重門,率騎兵二萬在大陽與劉粲會師,在澠池將晉軍打得大敗,直抵洛川。劉粲出兵頧轅,石勒出兵成皋關(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在倉垣圍攻陳留太守王贊,被王贊擊敗,於是退兵駐紮在文石津。又打算向北攻擊王浚,碰上王浚的將領王甲始率領遼西鮮卑萬餘騎兵在津北擊敗趙固,石勒於是燒燬船隻,丟下營壘,率軍轉向柏門,去迎護重門的輜重。他到石門,渡黃河,在繁昌攻擊襄城(今河南襄城)太守崔曠,將其殺死。 [9]  [103] 

石勒謀據江漢

先前,雍州浪人王如、侯脱、嚴嶷等人在江淮間起兵,聽説石勒前來,非常害怕,於是派兵一萬在襄城抵禦石勒,被石勒擊敗,兵眾全都被俘。石勒到達南陽,駐紮在宛城北面的山上。王如害怕石勒攻擊襄城,派人送珍寶車馬犒勞石勒的軍隊,要求與石勒結為兄弟,石勒接納了他。王如與侯脱不和,他勸石勒進攻侯脱。石勒夜晚命令士兵雞鳴時起程,早晨就逼近宛城城門,展開攻擊,十二天後,宛城被攻克了。嚴嶷率兵救援侯脱,趕到時已經來不及了,也投降石勒。石勒斬殺侯脱,囚禁嚴嶷並送到平陽,全部兼併了他們的兵眾。 [10] 
由於軍隊有了新的增員,力量加強了,石勒又再南攻襄陽,轉而攻陷江西(泛指漢、沔以東,淮水以南,長江以北這一帶)壁壘三十餘所,留刁膺據守襄陽,自己親自率領精鋭騎兵三萬多人回攻王如。他擔心王如的強大,於是奔向襄城。王如知道後,派弟弟王璃率騎兵二萬五千人,假裝犒勞軍隊,實際上是想偷襲石勒。石勒迎擊,消滅王璃,又駐紮在長江以西,流露出雄據長江和漢水的志向。張賓規勸石勒回到北方,石勒沒同意,並任張賓為參軍都尉、領記室,居中總理事務。正遇上軍中飢乏又流行疾疫,有一大半都死了,於是渡過沔水,進犯江夏(今湖北雲夢),於光興二年(311年)正月十五日攻克江夏。又繼續北上,攻殺新蔡王司馬確於南頓(今河南項城西),朗陵公何襲、廣陵公陳眕、上黨太守羊綜、廣平太守邵肇等率眾投降石勒。他又進佔許昌,殺平東將軍王康。 [11]  [103] 

石勒敗滅晉鋭

主詞條寧平城之戰
寧平城(苦縣)之戰 寧平城(苦縣)之戰 [108]
當石勒轉戰於江漢一帶時,在洛陽的司馬越因眾叛親離,害怕匈奴劉氏的進攻,洛陽難守,於是以討伐石勒為藉口,企圖回到他的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北)以自全。因此,在光興元年(310年)十一月,率領甲士四萬餘人,以及王公卿士等大批人員,離開洛陽,經過許昌,進屯於項城(今河南沈丘南)。晉青州刺史苟晞因移文州郡,聲討司馬越的罪狀。晉懷帝司馬熾也痛恨司馬越擅領軍隊離開京城,手詔與苟晞,令其討伐司馬越。司馬越憂懼不已,在光興二年(311年)三月病死於項。司馬越死後,眾人推舉太尉王衍為主帥,率兵東下,要將司馬越的靈柩送還東海。石勒知道後,率領輕騎從許昌出兵追趕。四月,他在苦縣寧平城(今河南鄲城東北)追上晉軍。王衍派將軍錢端迎戰石勒,被石勒擊敗,錢端戰死。晉軍大敗,石勒分兵包圍並猛射晉軍,晉軍屍體堆積如山,王公士庶兵卒十餘萬人,無一倖免。王衍以及襄陽王司馬範、任城王司馬濟、西河王司馬喜梁王司馬禧齊王司馬超吏部尚書劉望、豫州刺史劉喬、太傅長史庾顗等人均被生擒。 [12]  [103] 
石勒讓他們坐在帷幕下,問他們晉朝過去的事情。王衍、司馬濟等人害怕被殺死,紛紛搶着陳説,只有司馬範神色儼然,神態自若,他回過頭來斥責王衍、司馬濟説:“今天的事,有什麼必要再這樣紛紛陳説。”石勒對他感到十分驚奇。於是,石勒將諸王公卿士押到帳外殺害了,殺死的人很多。石勒看重王衍的清辯,驚奇司馬範的神態,不忍用兵器殺害,於是,讓人在夜晚推牆將他們壓死。石勒同時斥責司馬越是擾亂天下者,劈其棺而焚其屍。 [12]  [103] 
左衞將軍何倫、右衞將軍李惲得到司馬越死去的消息後,護送司馬越的妃子裴氏和世子司馬毗洛陽逃走。石勒在洧倉迎戰司馬毗,晉軍又大潰,石勒擒殺司馬毗以及諸王公卿士。接着,石勒趁勢率精鋭騎兵三萬,進入成皋關,會合劉曜王彌進攻守衞空虛的洛陽。光興二年(311年)六月,洛陽被攻陷,晉懷帝被俘。事後,石勒歸功於王彌、劉曜,自己回駐在許昌。劉聰任命石勒為徵東將軍,石勒堅決不受。 [12] 
平陽人李洪有兵眾數千,在舞陽建壁壘駐守,苟晞暫任李洪為雍州刺史。石勒進攻谷陽,殺死冠軍將軍王茲,在陽夏攻破並活捉王贊,任命王贊為從事中郎。又在蒙城擊破並活捉大將軍苟晞,任命他為左司馬。劉聰授予石勒徵東大將軍、幽州牧,石勒堅決不接受將軍的封號。 [5] 

石勒兼併王彌

王彌與石勒,表面上親近而內心裏互相猜忌,劉暾勸王彌徵召曹嶷的軍隊來謀取石勒。王彌就寫信,讓劉暾去召集曹嶷,並且邀請石勒一起到青州。劉暾到東阿時,被石勒部下游騎抓獲,石勒秘密殺掉劉暾,準備密謀消滅王彌。正巧王彌的部將徐邈私自率領部下離開王彌,王彌的勢力漸漸削弱。等到石勒抓獲苟晞,王彌更加憎恨石勒,於是,派使者假裝用謙卑的話對石勒説:“您抓住苟晞而赦免了他,真是顯示神威!如果讓苟晞為您的左司馬,我為您的右司馬,天下就不難平定。”石勒看出這是驕兵之計,對張賓説:“王彌地位高,而言辭謙卑,恐怕他想為我效犬馬之勞。”張賓説:“我看王彌有雄據青州之心。家鄉,本來就是人心所向往的地方,您難道就不思念幷州嗎?王彌之所以遲遲未發難,是因為擔心您在背後牽制他,他早有規勸您的想法,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罷了。現在若是不收拾他,恐怕曹嶷到後,成為他的羽翼,以後雖然後悔,也來不及了。徐邈已經離去,王彌的軍勢稍有削弱,但看他統治的願望還很強,可以通過引誘而消滅他。”石勒認為説得對。 [13] 
石勒與乞活帥陳午在蓬關相互攻擊,王彌也與劉瑞對峙,形勢很危急。王彌向石勒求援,石勒未答應。張賓進言道:“明公常常擔心沒有殺王彌的機會,現在天賜給了我們一個大好的機會。陳午是個小人,怎能成為大敵?王彌是人中豪傑,將成為我們的禍害。”石勒於是回師攻擊並斬殺了劉瑞。王彌大喜,以為石勒是真心推舉,幫助他,不再懷疑石勒。石勒率軍在肥澤攻擊陳午,陳午的司馬上黨人李頭勸石勒説:“您是天生的神武,應當平定四海,四海的百姓都仰慕您,希望您拯救他們於困苦之中。有與您爭奪天下的,您不早早地去除掉他,而返回攻擊我們這些流人。我們都是鄉黨小人,最後都將擁戴您,現在您何必逼迫得這樣急切呢?”石勒認為講得有道理,次日早晨率軍退去。石勒假稱請王彌在已吾會宴,王彌的長史張嵩勸王彌不要去赴宴,恐怕有專諸孫峻之類的禍亂,王彌不聽。王彌入席,飲酒至暢快時,石勒親自斬殺王彌,併吞並他的兵眾。這樣,石勒就除掉了他逐鹿中原時的一大對手。事後,他上報劉聰,陳述王彌叛逆的情狀。劉聰開始時大怒,曾遣使責問,但又無力駕馭石勒,只得任命他為鎮東大將軍、都督並、幽二州諸軍事、領幷州刺史,持節、征討都督、校尉、開府、幽州牧、公未變。 [13]  [103]  此後的石勒,在名義上仍為劉氏之臣,實際上已在獨立行動了。 [103] 
石勒擔心苟晞、王贊叛逃,於是以二人密謀反叛為名,將他們殺死。 [13] 

石勒頓兵葛陂

石勒既殺王彌後,在光興二年(311年)十月任命將軍左伏肅為前鋒都尉,繼續向南攻打豫州諸郡,至長江而還,駐紮在葛陂(今河南新蔡縣北),收降一些歸附之人,安排將軍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讓他們繳納義谷,供給士兵們食用。 [13] 
石勒 石勒
當初,石勒被賣到茌平時,與母親王氏失散。劉琨知道石勒母親及侄兒石虎的下落時,派部下張儒護送他們前來,並致書信道:“將軍發跡於黃河以北,席捲兗州、豫州,縱橫於長江、淮河、漢水、沔水之間,即使自古的名將,也不能與您相比。您之所以攻城而不能佔有其民眾,掠地而不能佔有其土地,一會兒像雲一樣聚合,一會兒像星一樣分散,將軍您知道是什麼原因使您這樣的嗎?存亡取決於得到什麼樣的主人,成功的關鍵在於歸附於誰,得到真正的主人就是義兵,歸附於叛逆之賊就是賊兵。義兵雖然失敗,而功業必然成就,賊兵雖然暫時得勝,而終究必然被消滅。以往赤眉、黃巾橫行天下,之所以一朝被消滅,正是因為出兵沒有名義,相聚而成為禍亂。將軍以卓越的資質,威震海內,如果能選擇一個有德而又受推崇的主人,隨時望而歸順他,那麼,功勳、大義就會堂堂正正,富貴就會長享。您背棄劉聰就會除掉禍根,歸向有德的主人就有福到來。您如果能採納以往對您的教誨,改過圖新,那麼,天下就不足以平定,蟻寇就不足以掃除。現在授給你侍中、持節、車騎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襄城郡公,統領內外職務,兼有華戎的封號,顯貴地封給您大郡,以表彰您特殊的才能,將軍您應該接受這些,以滿足遠近之人對您的期望。自古以來的確沒有戎人做帝王的。至於做名臣,建功立業的,則有一些。現在之所以有這些遲鈍的想法,是因為天下大亂,需要雄才大略的人。遠聞將軍攻城野戰、神機妙算,雖然沒有看兵書,然而都暗暗地與孫吳兵法相契合,真所謂天生就知道的是上等人,通過學習才知道的是其次啊!只要有精鋭騎兵五千,憑藉將軍的才幹,就沒有什麼不能摧毀。誠心和事實,都在張端起草的書信上。”石勒給劉琨回信説:“事業和功德有不同的途徑,這是腐儒們所不知道的。您應當為本朝盡節,而我是異族,難以替他們效力。”於是送給劉琨一些名馬和珍寶,優厚地招待劉琨的使者,謝絕了劉琨的招撫。 [14] 
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在葛陂整治房屋,督促農業生產,製造船隻,準備進攻建鄴。當時,正碰上持續三個多月的降雨,琅邪王司馬睿又派揚威將軍紀瞻督率大軍屯集壽春。石勒軍中士兵多為北方人,無法適應南方氣候。霖雨和時疫流行,造成大批士兵的飢餓和死亡。檄書早晚不停地傳到,石勒聚集諸將商議。右長史刁膺勸石勒先曲意送去一封書信給元帝,請求替他掃平黃河以北,等到晉軍撤退之後再慢慢考慮。石勒改容長嘯。中堅將軍夔安勸石勒撤到高處躲避積水,石勒説:“將軍怎麼這樣膽怯啦!”孔萇、支雄等三十餘將又進言説:“趁吳軍(此指司馬睿軍)還未聚集,我孔萇等請求各率三百步兵,從三十餘處乘船渡江,趁夜登上城頭,斬殺東吳將領,奪取他們的城池,吃他們的倉米。今年定能攻破丹楊,平定江南,抓住司馬氏全家族諸兒輩。”石勒笑着説:“這才是勇將的計謀。”各賜給鎧甲和馬一匹。又回過頭來問張賓道:“您意下知何?”張賓回答説:“將軍攻陷帝都,囚禁天子,殺害王侯,搶掠他人妃子、公主,即使是拔下您的頭髮也難數您的罪過,怎能再當臣子侍奉司馬氏?去年誅殺王彌以後,不應該在這裏建立大營。天降久雨在此數百里之中,是告訴將軍不應該留在此地。鄴城有牢固的三台,西連平陽,四塞山河,有喉結之勢,應該北撤據有它。討伐叛臣,使他們歸服,黃河以北平定以後,天下就沒有能超出將軍的了。晉朝固守壽春,是害怕將軍前往襲擊,現在突然聽説將軍回師,必定高興敵方離去,而無暇用奇兵襲擊。輜重取道北行,大軍指向壽春,待輜重運走後,大軍再慢慢返回,還擔心什麼進退沒有地方。”石勒撩起衣袖,翹起鬍鬚説:“張賓的計策很對。”於是責備刁膺説:“您輔佐我,應該規勸我成就功業,怎能勸我投降他人呢?您説的那計策該斬首。然而看您秉性怯懦,所以饒恕您。”於是降刁膺為將軍,提拔張賓為右長史。 [15] 
石勒自葛陂出征 石勒自葛陂出征 [109]
隨後,石勒決策回軍北上,在河北一帶建立據點。 [103]  他從葛陂出發,派石虎率騎兵二千阻擊壽春的追兵。當時,正碰上江南貨船到,搶到米布數十船,將士們爭相搶奪,沒有設防。紀瞻所部晉軍伏兵大舉攻擊,在巨靈口將石虎打得大敗,一路追擊至石勒駐紮處。石勒軍中非常驚恐,以為晉朝大軍到了,石勒列陣待敵。晉軍害怕有伏兵,於是退到壽春。 [16] 
在回軍北上途中,石勒軍隊所經過的各地,都堅壁清野,使石勒劫掠無所得,軍中非常缺糧,士兵們相互殺戮而食。軍隊行到東燕,聽説汲郡的向冰有兵眾數千,在枋頭堅壁守衞,石勒將在棘津北渡,又擔心向冰截擊,於是,召集眾將商議。張賓進言道:“好像聽説向冰的船都在河中,沒上枋內,可挑選健壯勇敢的兵士千人,秘密地取道偷渡,襲擊向冰的船,用來渡過大軍。大軍渡過後,向冰必定被捉。”石勒採納了張賓的計策,讓支雄、孔萇等人從文石津捆木筏偷渡,石勒則率領眾兵士從酸棗向棘津進軍。向冰聽説石勒大軍已到,開始想將船拖入枋內,正碰上支雄等人已偷渡,駐紮在他壁壘的門前。支雄拖下向冰的船三十餘艘來偷渡他的兵眾,讓主簿鮮于豐挑戰,設三處伏兵以等待向冰。向冰大怒,於是出戰,三處伏兵一齊發動,夾擊向冰,向冰大敗,石勒軍搶奪其物資,士氣大振。石勒軍又長驅進攻鄴城,在三台攻擊北中郎將劉演,劉演的部將臨深、牟穆等人率兵數萬投降石勒。 [16] 

石勒攻取河北

當時,諸將領商議,想攻取三台作為據點,張賓進言道:“劉演的兵眾還有數千,三台險固,不能迅速攻下,如果放棄他,那麼他們就會自行崩潰。王彭祖、劉越石是大敵,應該在他們還沒有防備的時候,秘密計劃進據罕城,然後再廣運糧草加以儲備,向西稟告平陽,平定幷州、薊州,這樣,齊桓公晉文公時的大業就可成就。況且現在天下鼎沸,爭戰剛剛開始,人們都遊離彷徨,沒有固定的志向,難以做到萬全,難以控制天下。現在,得到土地的就會昌盛,失去土地的就會滅亡。邯鄲襄國,是趙的故都,依山傍險,是地形險要之地,可挑選這兩地作為國都,然後,再命令將領四出攻擊,授予他們奇妙的策略,推翻將要滅亡的,保住可以收降的,兼併弱小的,攻擊愚昧的,這樣,眾兇頑就可掃除,帝王之業就可圖謀。” [17] 
石勒説:“右侯(張賓)的計策很好。”於是進據襄國。張賓又進言説:“現在我們駐紮在此,越石、彭祖非常忌諱,恐怕在我們城池還未牢固,物資儲備還不充足的時候就前來送死。聽説廣平諸縣秋季作物已經成熟,可分別派遣諸將前去收掠野谷。再派使者到平陽,陳説應該駐守此地的意思。”石勒又同意了。於是向劉聰上表,分別命令諸將攻擊冀州郡縣內的壁壘,這些壁壘大都降附,運糧食給石勒。劉聰任命石勒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冀、幽、並、營四州雜夷、征討諸軍事、冀州牧,晉封上黨郡公,食邑五萬户,開府、幽州牧、東夷校尉未變。 [17]  石勒據有襄國,建立了穩定的據點,這就為統一北方、建立後趙政權奠定了基石。 [103] 
劉淵、劉聰與石勒的反晉戰爭和西晉滅亡圖 劉淵、劉聰與石勒的反晉戰爭和西晉滅亡圖 [104]
廣平的遊綸、張豺擁有數萬兵眾,他們暫時接受王浚的命令,保守苑鄉。石勒派夔安、支雄等七將攻擊他們,攻破其外圍壁壘。王浚派督護王昌以及遼西鮮卑人段就六眷段末波段匹磾等部五萬餘兵討伐石勒。當時,城牆、護城河還未修,於是在襄國構築隔城的雙重柵欄,設置障礙以等待敵軍。段就六眷駐紮在渚陽,石勒分別派遣諸將接連挑戰,不斷地被段就六眷擊敗,又聽説段就六眷大造攻城器具,石勒問他的將佐:“現在敵人不斷地進逼,敵眾我寡,恐怕到時候不能解圍,外援不到,城內糧絕,即使是孫武吳起再生,也不能固守。我打算挑選將士,在野外列陣與敵決戰,你們認為怎樣?”諸將都説:“應該固守襄國以拖垮敵人,敵人疲憊了自然撤退,到時候再追擊他們,就沒有不勝利的。”石勒又問張賓、孔萇道:“你們認為怎樣?”張賓、孔萇都説:“聽説就六眷約定在下月上旬在北城決戰,他們大軍遠來,連日戰守,因我軍勢寡弱,以為我們不敢出戰,精神上必定懈怠。現在段氏各路兵馬的實力,段末柸最為強悍,他們精勇的兵卒都在段末柸處,可不要再出戰,以顯示我們弱小。又迅速在北壘挖突門二十餘道,待敵人列陣防守未定,出其不意,直衝段末柸軍帳,敵人必定震恐,計策也來不及謀劃,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段末柸軍逃散後,餘敵自然潰散。活捉段末柸之後,彭祖指日可定。”石勒笑着採納了他們的計策,當即任命孔萇為攻戰都督,在北城造突門。鮮卑軍進駐北壘,石勒待他們陣勢未定,親自率將士在城上吶喊。此時孔萇指揮諸突門伏兵一齊出擊,活捉了段末柸,就六眷等餘敵於是逃散。孔萇乘勝追擊,鮮卑軍屍伏地三十餘里,繳獲披甲戰馬五千匹。就六眷收聚餘兵,駐紮在渚陽,派使者求和,送鎧馬、金銀,並以段末波三弟作為人質而換段末波。 [18] 
諸將都規勸石勒殺死段末波以挫敗鮮卑的鋭氣。石勒説:“遼西鮮卑,是強健之國,與我素無怨仇,他們只不過被王浚所指使罷了。現在殺掉一人,而與一個國家結怨,不是上計。如果放了他,他們必定高興,不再被王浚所利用。”於是接受了人質,派石虎與段就六眷在渚陽立盟,雙方結為兄弟,段就六眷等人引退。石勒派參軍閻綜給劉聰報捷。於是,遊綸、張豺請求投降做藩臣,石勒正打算襲擊幽州,一心要接納將士,姑且同意遊綸、張豺的歸降,並就地任命兩人為將軍。石勒又派兵進攻信都,殺死冀州刺史王象。王浚又任命邵舉行冀州刺史之職,防守信都。 [18] 
嘉平三年(313年),石虎攻擊鄴城的三台,鄴城被攻破,劉演逃到廩丘,將軍謝胥、田青、郎牧等率三台的流人投降石勒,石勒任命桃豹為魏郡太守以安撫他們。又收段末波為義子,任命他為使持節、安北將軍、北平公,讓他回到遼西。段末波感激石勒的大恩,一路上每天朝南拜謝三次,於是,段氏一心歸附,從此王浚的威勢漸漸衰弱。 [19] 
嘉平三年(313年)四月,石勒派石虎攻陷鄴城,三台的許多流人都向他歸降。他以桃豹為魏郡太守,鎮守鄴,不久,改用石虎代替了桃豹。就在這段時間內,石勒還俘虜了許多“乞活”,從中發現了曾經救濟過他的郭敬,並任用郭敬為上將軍,將降者撥歸他統領。石勒後又派孔萇攻定陵,殺兗州刺史田徽,王浚所任的青州刺史薄盛亦歸降石勒,山東地區各個郡縣都相繼被石勒奪取。同年,劉聰升石勒為侍中、徵東大將軍,封其母為上黨國太夫人,其妻為上黨國夫人。此時,一直支持王浚的烏桓亦背叛王浚,暗中歸附石勒,令王浚勢力更弱。 [20]  [103] 

石勒擊滅王浚

今人繪石勒像
今人繪石勒像(2張)
永嘉之亂後,王浚就假立太子,設立行台,自置百官,更打算自立為帝,驕奢淫虐。石勒打算消滅併吞並王浚勢力,但鑑於其實力仍較強,故而採納張賓的建議,假意向王浚請降。在王浚使者來時,他更加特意讓弱兵示人,並且故作卑下,接受王浚的書信時朝北向使者下拜和朝夕下拜王浚送來的塵尾,更假稱見塵尾如見王浚;又派人向王浚聲稱想親至幽州支持王浚稱帝。王浚於是完全相信石勒的忠誠。然而,石勒一直派去作為使者的王子春卻為石勒刺探了王浚的虛實,讓石勒做好充足準備。 [21] 
嘉平四年(314年)三月,石勒進兵攻打王浚,乘夜行軍至柏人縣,並因張賓的建議,利用王浚和劉琨的積怨,寫信並送人質給劉琨請和,並稱要為他消滅王浚。故此劉琨最終都沒有救援王浚,樂見王浚被石勒所滅 [71]  。石勒一直進軍至幽州治所薊縣,先以送王浚禮物為由驅趕數千頭牛羊入城,阻塞道路,及後更縱容士兵入城搶掠,並捕捉王浚,數落王浚不忠於晉室、殘害忠良的罪行,之後將其送往襄國處斬,並殺死他手下精兵萬人,擢用裴憲和荀綽為官屬。石勒留薊兩日後就焚燬王浚宮殿,留劉翰守城而返。 [22] 
石勒回到襄國後將王浚首級送給劉聰,劉聰於是任命石勒為大都督、督陝東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東單于,並增封二郡。劉聰更與建元元年(315年)賜石勒弓矢,加崇他為陝東伯,專掌征伐;石勒所拜授的刺史、將軍、守宰、列侯每年將名字及官職上呈就可;又以石勒長子石興為上黨國世子。 [22] 

石勒西逐劉琨

建元二年(316年),石勒率兵在坫城(今山西昔陽西南)圍困晉樂平太守韓據,韓據向劉琨求援。劉琨因不久以前就因代國內亂而獲得拓跋猗盧舊部箕澹及衞雄率代國人和烏桓人加入而大大強化了軍力,於是打算藉此討伐石勒,故此不顧箕澹和衞雄的勸阻,動用所有軍力,派箕澹率二萬作前鋒,自己則進屯廣牧為箕澹聲援。石勒以箕澹部眾遠道而來而筋疲力竭,而且烏合之眾,號令不齊,不難應付,決意迎擊。石勒於是在山中設下伏兵,自己率兵與箕澹作戰,然後向北退兵引箕澹深入,終與伏兵夾擊箕澹而大敗對方。箕澹北逃到代郡(今山西大同東),而韓據則棄城奔劉琨。此戰震動幷州,守着治所陽曲的劉琨長史李弘竟舉幷州投降石勒,令劉琨進退失據,唯有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 [23] 

石勒討平內亂

石勒在攻取襄國為據點後,大力發展軍事、經濟、文教,開始作建立政權的具體準備。漢主劉聰的大臣在上表中就對劉聰説:“石勒謀據趙魏。”石勒派石越到幷州招納從平陽流散出來的流民二十餘萬人,劉聰遣使責讓石勒,而“勒不受命”。這都可説明石勒正在擺脱匈奴劉氏,自建政權。 [103] 
麟嘉三年(318年),劉聰患病,徵石勒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受遺詔輔政,但石勒不受。劉聰於是又命石勒為大將軍、持節鉞,都督等如故,並增封十郡,又不受。七月,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位,不久便被外戚靳準所殺,靳準自稱漢天王。石勒於是命張敬率五千兵作前鋒,自己親率五萬兵討伐靳準。石勒進據襄陵北原,羌羯四萬多個落向石勒投降,靳準數度挑戰都不能攻破石勒的防禦。十月,劉曜北上討伐靳準,並於赤壁即位為帝,任命石勒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進爵為趙公。 [24] 
隨後,石勒進攻前趙都城平陽,各族共十多萬落都向石勒投降。十一月,靳準派卜泰向石勒請和,石勒將使者囚禁並送交劉曜,以示城內並無歸附劉曜之意。但劉曜卻由卜泰為他傳話,勸靳準迎接他到平陽。靳準考慮未決,於十二月被靳康等人所殺,推靳明為主,並向劉曜請降。石勒見靳氏不向自己歸降,大怒,領兵擊破靳明,靳明戰敗後閉門自守。不久石虎與石勒會合,共攻平陽,靳明向劉曜求救。劉曜派兵迎靳明出城。石勒則進平陽城,焚燬平陽宮室,遷城內渾儀、樂器到襄國,留兵戍守後返回襄國。 [25] 

石勒建立後趙

光初二年(319年)二月,石勒派左長史王脩獻捷報給劉曜,劉曜於是授予石勒太宰、大將軍,進爵趙王,並加一系列特殊禮待,如同昔日曹操輔東漢的先例。劉曜讓王脩返回襄國後,石勒的舍人曹平樂卻對劉曜説王脩前來的的目的是要探劉曜的虛實,王脩返回報告後,石勒就會進襲劉曜。當時劉曜實力的確大為損耗,聽到曹平樂的話後十分害怕王脩會向石勒報告他的虛實,於是追還王脩並將其殺害,原本授予石勒的官位、封爵及禮遇亦擱置。王脩的副手劉茂成功逃脱,到石勒於三月回到襄國時,他報告王脩之死,石勒大怒道:“我事奉劉氏,盡心做得比起人臣的本分更有餘了。他們的基業都是我打下來的,今日得志了竟想來謀算我。趙王、趙帝,我自己也能給自己,哪用得着由他們賜予!”自此與前趙結了仇怨。 [26] 
同年十一月,由於石虎、張敬、張賓、支屈六、程遐等文武一百二十九人聯名上疏,請石勒稱尊號,依劉備在蜀、魏王在鄴的舊例;以河內、魏郡、汲郡等十一郡和前封趙國、廣平、陽平、渤海等十三郡合計二十四郡,計有二十九萬户,為趙國;郡太守均改稱內史,又以大單于“鎮撫百蠻”(管理少數民族),並罷去並、朔、司三州。石勒接受了這個建議,即位稱趙王,改元稱趙王元年,以襄國為都城。由於劉曜此前已經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故稱石勒所建政權為後趙。石勒稱趙王后,繼續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權建設(見“為政舉措”目錄)。 [26]  [103] 

石勒跨躡燕趙

  • 吞併冀幽
石勒殺王浚,取薊縣不久後,他任命駐守薊縣的將領劉翰,叛附段匹磾。於是,段匹磾進據薊縣,多次與段末波相攻。麟嘉三年(318年),段匹磾殺死劉琨,令大批胡人和漢人投奔晉冀州刺史邵續、段末波或石勒,實力大減。次年,因石勒派孔萇進攻幽州,段匹磾不能自立,因而投奔邵續所據的厭次。趙王二年(320年),段末波再擊敗段匹磾,段匹磾與邵續聯手追擊段末波並擊敗他,隨後就與弟弟段文鴦北攻段末波弟弟駐守的薊城。此時,石勒知邵續勢孤,於是派石虎進攻厭次,最終生擒出城迎擊的邵續,但厭次城尚由邵續子邵緝等人據守。段匹磾此時回軍,尚離厭次城八十里時就聽聞邵續被擒的消息,於是部眾潰散,石虎亦前來襲擊,只因段文鴦奮戰才得以進入厭次城。 [35] 
趙王三年(321年),石勒又派石虎和孔萇進攻厭次,段文鴦力戰被擒,段匹磾無力抵抗,試圖南奔東晉又不行,亦被石虎所捕。至此,晉朝於河北的各個藩鎮皆已被攻陷。 [27]  [103] 
  • 爭持青豫
祖逖北伐 祖逖北伐 [110]
嘉平三年(313年),晉元帝司馬睿任命祖逖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祖逖“中流擊楫”,開始收復中原的行動,並進據譙城。趙王元年(319年),豫州塢主陳川與祖逖相爭不敵。於是向石勒投降,祖逖率軍討伐陳川。石勒派石虎率兵救援,並將祖逖擊敗,令其敗退至淮南。但祖逖於下一年就發動反擊,擊敗守着陳川故城的將領桃豹,並多次邀擊當地的後趙軍隊,令當地留戍的後趙兵鎮困擾,很多都歸附祖逖。 [28]  [103] 
因着祖逖擅於安撫,不但黃河以南地區的人民歸附祖逖,連石勒根據地河北的塢主亦向祖逖報告後趙的情況,如此令石勒不敢以軍事力量強攻豫州,因而決定與祖逖修好,又允許兩地通商。當時祖逖部下的牙門童建殺新蔡內史周密而歸降石勒,石勒卻殺死童建並將首級送交祖逖。於是祖逖亦不接納背叛後趙而歸降的人,如此兩國邊境安定,兗、豫二州人民得以休息,但不少人其實都有雙重身份,同時歸屬東晉與後趙。 [29]  [103] 
實際上,祖逖一直未忘北伐,他將通商獲得的利錢用來準備軍需物資,而且又修繕虎牢城,瞭望四方,並建立壁壘,作為守護豫州土地的堡壘。但壁壘未建成祖逖就死去。趙王四年(322年),石勒因祖逖已死而再度南侵,接替祖逖的祖約不能抵抗,南退至壽春,石勒於是留兵駐屯豫州,豫州再進入後趙的勢力範圍。同時石勒亦派兵侵擾徐、兗二州,東晉駐守當地的部隊都只有南退,很多當地的塢主都向石勒歸降。 [35]  [103]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率步騎軍四萬攻滅長期割據青州的曹嶷,坑殺其眾三萬,在新任青州刺史劉徵的要求下,石虎才留下男女七百口配給劉徵。自此,後趙盡有青州。 [30] 

石勒稱霸北方

趙王六年(324年)石勒的擴張態勢 趙王六年(324年)石勒的擴張態勢 [111]
趙王六年(324年),司州刺史石生攻殺前趙河南太守尹平,掠奪了新安縣五千多户人。自此兩國開始大規模交戰,作為兩國邊界的河東和弘農兩郡之間淪為戰場。次年,西夷中郎將王騰殺幷州刺史崔琨並以幷州歸降前趙,屢敗於石生的晉司州刺史李矩、穎川太守郭默等又遣使依附前趙,於是前趙大舉進攻後趙。但前趙派遣的劉嶽所部被石虎擊敗,被擒殺九千餘人,王騰亦被石虎攻滅,李矩等敗奔東晉,其部眾大量歸降後趙。戰後,後趙盡有司、豫、徐、兗四州之地。 [35]  [103] 
太和元年(328年),石虎攻蒲阪,劉曜親率全國精兵救援蒲阪,大敗石虎,於是乘勢進攻石生鎮守的洛陽,以水灌城,同時又派諸將攻打汲郡和河內郡,後趙舉國震驚。石勒見此,不顧謀臣程遐的勸阻,執意親自救援洛陽,於是命桃豹、石聰、石堪等到滎陽會合,自己領兵直攻洛陽金鏞城。及至十二月,石勒與後趙諸軍於成皋集合,見劉曜竟不設守軍,於是輕兵潛行。 [68]  劉曜直至石勒渡過黃河後才開始準備防禦,從前線捕獲的羯人口中知道石勒率大軍前來進攻後更為害怕,於是解洛陽金墉城之圍而於洛西列陣。石勒在開始進攻之時曾對謀臣徐光説:“劉曜設大軍於成皋關防禦,是他的上策;列兵於洛水阻截則次之;坐守洛陽,就會讓我生擒了。”見劉曜列陣於洛西,石勒十分高興,認為必勝無疑,隨後就與石虎及石堪石聰分三道夾擊劉曜,最終大敗前趙,更生擒劉曜並押送到襄國。 [31]  [69] 
前後趙爭霸圖 前後趙爭霸圖 [73]
太和二年(329年),留守長安的前趙太子劉熙知道劉曜被擒後大驚,於是棄長安而西奔上邽,各徵鎮都棄守防地跟隨,於是關中大亂,更有前趙將領以長安城歸降後趙,石勒又派石虎進攻關中的前趙殘餘力量。終於當年八月,前趙劉胤率大軍反攻長安時被石虎擊敗,前趙一眾王公大臣都被石虎所捕殺,同年石勒亦殺劉曜,前趙滅亡。秦、隴之地全部被平定。氐王蒲洪(苻洪)、羌人首領姚戈仲也聞風來降。 [70] 
石勒又於趙王九年(327年)派石虎擊敗代王拓跋紇那,令對方徙居大寧(今河北張家口)迴避其軍事威脅。至此後趙除前涼張氏、代北鮮卑拓跋氏及遼西慕容鮮卑三個政權外,幾乎佔領了整個中國北方。石勒的佔地和建國規模,遠遠超過匈奴劉氏。至後趙建平元年(330年),石勒的荊州監軍郭敬,曾攻佔襄陽。不過,自滅前趙以後,石勒死前,沒有大的戰事。 [103] 

石勒營鄴扶子

太和三年(330年)二月,石勒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立妃劉氏為王后,世子石弘為太子,並設立百官,分封一眾宗室。九月,石勒正式稱帝,大赦天下,改元建平,追尊其高祖以下廟諡,並立劉氏為皇后,太子石弘為皇太子 [32]  [72] 
石勒稱帝后,就於建平二年(331年)四月到鄴城,打算營建鄴城新宮,如張賓昔日所言,以其作為新的都城。當時廷尉續鹹大力反對,石勒堅決不納;後中山郡有洪水災害,有百多萬根大木頭隨水衝到堂陽,石勒則視此為上天協助自己營建鄴都,於是正式施行,自己親自視察工程。 [76] 
石勒在稱帝時立石弘為太子,但因石弘愛好文章,對儒士親敬,沒有石勒的強悍。然而尚書令石虎因為戰功顯赫,掌有重兵和實權,徐光和程遐都認為一旦石勒去世,石弘都不能駕馭石虎;同時又因石虎怨恨二人,令二人擔心一但石虎奪權會誅滅二人及其宗族,於是多次向石勒進言,要求強化太子權力,讓太子親近朝政,並削弱石虎權力。 [33]  石勒最終命太子省批核上書奏事,並由中常侍嚴震協助判斷,只有征伐殺人的大事才送交石勒裁決。於是令嚴震權力高漲,石虎則失勢,心有不滿。 [74]  但石勒始終亦沒有聽從二人除去石虎的建議。
建平三年(332年),石勒到鄴城,到石虎的府第中,石勒知道石虎的不滿,允諾皇宮建成後,會為他建設新府第,以此作安撫。 [122]  但其實石虎自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稱天王時將大單于位封給石宏,就十分不滿;對於趙王八年(326年)石勒讓石弘駐鎮鄴城和修建鄴城三台時,逼遷其家室,亦懷恨在心。 [118] 

石勒病重去世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前往灃水宮,隨後因病重回朝,召石虎、石弘、嚴震入侍禁中。石虎矯詔,不許包括石弘、嚴震在內的親戚大臣見石勒,令無人知道石勒的病況。後又矯詔召命石勒用以防備石虎而出為外藩的秦王石宏及彭城王石堪到襄國,將他們留在襄國,即使石勒知道後立刻命二人回到駐地,石虎仍然不讓他們回去,更騙石勒説二人已在歸途上。 [78] 
七月,石勒病重,頒佈遺命説:
朕死後三天就埋葬,內外百官葬後就脱掉喪服,不要禁止婚娶、祭祀、飲酒、吃肉,征伐、鎮守的牧守不得擅自離開職位前來奔喪,以平時穿過的衣服裝殮,以平時坐過的車子運載,墓中不要藏金銀財寶以及觀賞的器物。石弘年幼,恐怕不能繼承朕的大志,中山王以下應該各司其職,不要違背朕的命令。石弘與石斌應該和善相處,司馬氏是你們一輩人的殷鑑,最緊要的是厚道、和睦。中山王可多思考一些周公、霍光的故事,不要成為將來的口實。
七月二十一日(8月17日),石勒在西閣逝世,享年六十歲。共在位十五年。諡號明皇帝,廟號高祖。其遺體被連夜葬于山谷中,衣物則虛葬於號稱高平陵的地方,以迷惑後人(具體情況參見“後世紀念-墓葬”目錄)。 [59]  [79] 

石勒為政舉措

石勒政治

  • 職官、都城設置
石勒稱趙王時,設置了一套管理少數民族的大單于屬下的政府機構。到他稱帝后,開始在保留大單于機構的同時,效仿魏晉制度,設立尚書、中書等官職和公侯封爵。這表明了後趙政權中職官制度的漢化,同時也是鞏固後趙政權的措施。此外,石勒在稱皇帝的第二年,開始營建鄴宮,擬自襄國遷都於此,還以洛陽為南都。由此可見,石勒是不甘於以偏方政權而告終的。 [103] 
  • 求賢納諫
石勒的招攬人才,重用賢能,可説是經常的和一貫的。他早期就成立了君子營,從實踐中認識張賓確有出人之才,於是就重用他,並且用而不疑。張賓在石勒攻東晉、滅王浚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勸説石勒重點經營北方。石勒稱王后,張賓被加封為大執法,掌管朝政。石勒仍稱其為“右侯”,從不直呼其名。 [35]  石勒能夠據有中原,張賓確實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103]  張賓去世後,石勒在其葬禮上流着淚對左右説:“是老天不讓我的大事成功嗎?為什麼要讓右侯這麼快離開我啊?”之後,石勒與其他謀臣如徐光、程遐議事時常有不合,不禁感嘆道:“右侯舍我而去,讓我和這些人共謀大事,這不是太殘酷了嗎?” [34] 
一次,石勒曾準備到襄國的近郊打獵,主簿程琅勸諫他不要去,並舉孫策行獵遇刺為戒;即使是枯木朽株,也能為害。石勒認為是書生之言,不聽。及至獵時,所騎馬觸木而斃,石勒自己也幾乎喪命,因而懊悔未聽忠臣之言,是自己的過失。立即封程琅為關內侯,賜以朝服錦絹等物。由此,“朝臣謁見,忠言競進”。 [116]  到太和二年(329年),石勒在巡行州郡時,引見了高年、孝悌、力田、文學之人,賜他們谷帛;並令刺史太守宣告所屬:“凡有意見要説的,不要隱諱不説,朝廷正如飢似渴的希望聽到忠言讜論啊!” [120] 
武鄉縣石泉村石勒宗祠海神廟所藏石勒的皇帝玉璽及印文 武鄉縣石泉村石勒宗祠海神廟所藏石勒的皇帝玉璽及印文 [106]
面對勸阻自己營建鄴宮的廷尉續鹹,石勒最初大怒,欲殺之。徐光力救,勸石勒不可因直言而殺列卿,石勒嘆息説:“作為人君,竟如此不能一任己意!我豈能不知道這是忠言嗎?剛才只是開玩笑罷了!”雖然石勒停建鄴宮是暫時的,但他還是賜予續鹹絹百匹、稻百斛,以為獎賞。 [76]  並且,藉此機會下令與公卿百寮,每歲推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試的答策為上第者拜官為議郎,中第者為中郎,下第者為郎中。並令“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就在石勒死的那一年,他還選拔了太學生五人,擔任佐著作郎 [75] 
石勒曾經於夜間外出私訪,帶了許多繒帛金銀財寶,賄賂守門者,求出永昌門。門候王假不但不受,還要把石勒抓起來,及至石勒的隨從到後,才告終止。次日清晨,石勒召假,任命他為振忠都尉,賜爵關內侯。 [117]  這是鼓勵守法不阿,告誡貪贓枉法的辦法之一。 [103] 
  • 減租緩刑
石勒稱帝的這年,曾下令“均百姓去年逋調”,又赦免三年刑以下者。不久,又赦免五歲刑以下者。石勒又曾令州郡如有墳墓被髮掘不掩覆的,必須推劾查處;暴露的骸骨,縣政府要具備棺衾埋葬掉。 [103] 
石勒曾下書説:“現在遭遇大亂之後,律令滋生繁多,有司把律令的要義整合起來,作為國家施行的條制。”於是命法曹令史貫志編纂《辛亥制度》五千余文,頒行達十餘年。 [86]  他還曾特別下令:“自今諸有處法,悉依科令”;如果是石勒自己在忿怒中下旨殺的人,而其德位已高,不宜訓罰,或是因公致死的孤子,不期而得譴,門下都應奏明情況,石勒就會重新予以考慮。 [121] 
以上這些措施,有助於緩和社會矛盾,穩定政權。依法辦案,在當時雖未必能貫徹執行,但在紛擾割據時期,能提出這點就很不簡單。 [103] 
不過,石勒立法雖嚴,卻能靈活處理。如石勒稱趙王后,宮門出入規定很嚴,並且,特別諱言“胡”字。適有醉酒的胡人騎馬闖入止車門,石勒大怒,責問守門者,守門者十分害怕,忘了忌諱,説是“醉胡乘馬馳入”,不可與理論。石勒聽了,反而笑着説:“胡人正自難與言”,對守門者恕而不罪。 [94]  有一次,石勒因參軍樊坦清貧,就任命他為章武內史。不久,樊坦入朝辭謝,石勒見他衣帽破爛,大驚道:“樊參軍怎麼窮到這種地步!”樊坦性格誠實、質樸,很隨便地回答説:“近來遭受無道羯賊的搶掠,資財被搶光了。”石勒笑着説:“羯賊是這樣的暴掠啦!今日當償還給你。”樊坦非常恐懼,一邊叩頭,一邊流淚道謝。石勒説:“我的規則是防備那些庸俗的人,而不關涉您這種老書生。”不但沒有處分樊坦,還給他車馬衣裝錢三百萬。 [93]  像這樣的處理,執法而不拘泥於法,通情達理,緩和了緊張的局面,也收攬了人心。 [103] 

石勒軍事

石勒統一北方之戰 石勒統一北方之戰 [102]
西晉末年,石勒與汲桑等聚眾起兵。後投劉淵為大將,轉戰河北,屢敗晉軍,馳騁江漢,連戰皆捷。在寧平城追殲晉軍十餘萬,消滅諸王公大臣,實力大增。後根據張賓“先定河北,後爭雄天下”的意見,移軍北上,佔領襄國,消滅王彌王浚劉琨邵續段匹磾等勢力,控制並、幽、冀三州,息境安民,積蓄力量,阻止祖逖北伐。光初二年(319年),自稱大趙天王,定都襄國,史稱後趙。繼而向河南發展,佔據司、豫、徐、兗等州,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太和元年底(329年初)與前趙軍決戰於洛陽,俘獲前趙皇帝劉曜,滅前趙。隨後秦隴氐羌各族亦紛紛歸附。 [61]  [63]  通過多年的征戰,石勒基本上統一了北中國,後趙極盛時的疆域西起秦隴(今陝西、甘肅),東至青徐(今山東、江蘇),北至燕山(今河北北部與內蒙東部),南至淮水與漢水流域,與當時江南的東晉形成對峙局面。 [87] 

石勒經濟

石勒在佔有鄴城時,開始正式徵收租賦。及至消滅王浚後,幽冀一帶漸趨安定,就令州郡閲實户口,按户每户徵收帛二匹,谷二斛。所規定的這個徵收數字,可能比西晉還輕些。光初二年(319年),他設置挈壺署,鑄造豐貨錢 [103] 
在石勒稱趙王的第六年,他命右常侍霍皓為勸課大夫,與典農使者朱表、典農都尉陸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勸課農桑。農桑最修者,賜爵五大夫。從這裏不僅可看到石勒的勸農,還可看到當時設有勸課大夫、典農使者、典農都尉等農官,課農應是經常的。並且石勒自己還曾親行過藉田之禮,這在紛爭割據的帝王中,也是難能可貴的。此外,石勒命人重新修訂度量衡;還禁止釀酒,以減少糧食的消耗。 [35]  [115] 

石勒文教

  • 教育
石勒重視教育,被認為是十六國時期在文教方面最有作為的國君之—。 [88] 
早在段部鮮卑烏桓都相繼歸附支持自己,王浚勢弱,領下司州、冀州等地安定,人民開始繳納租税時,石勒便在當地設立太學,以明經善書的官吏擔任文學掾,選取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後來,石勒又在襄國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多間小學,選了部下和豪族子弟入學。石勒更曾親臨學校,考核學生對經典意義的理解,成績好的就獲獎賞。 [36] 
光初二年(319年),石勒設置太醫、尚方、御府諸令,修建正陽門,又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餘所小學於襄國四門,簡選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為學生而教之,併兼為擊柝的衞士。同年稱趙王后,他又行考試機制,初建五品,由張賓領選舉事。次年(320年)又定九品,命張班為左執法郎,孟卓為右執法郎,典定士族,協助張賓負責選舉工作。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要推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47]  確定士族品級,選舉賢才,吸收漢族地主階級分子參與政權,這對鞏固後趙的統治是有利的。趙王八年(326年),石勒更以牙門將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試經的制度。 [119]  胡三省註解認為,指明秀、孝要考試經書,原是晉朝制度,後趙至此也予以施行。則不止大、小學學生要試經,被推薦的秀才、孝廉也要試經,後趙對漢人文化經籍的重視,可見一斑。到石勒晚年時,又命各郡國設立學官,每郡都置博士祭酒二人,學生一百五十人,經三次考試後才畢業入仕。 [123]  另外,石勒還曾建明堂辟雍靈台於襄國城西,這更是取法於周制了。 [103] 
  • 史學
石勒亦重視修史工作。他曾命任播、崔濬為史學祭酒,又命記室佐明楷、程陰徐機撰寫《上黨國記》,中太夫傅彪、賈蒲、江軌撰寫《大將軍起居注》,參軍石泰、石同、石謙、孔隆撰寫《大單于志》。稱帝后又擢升五個太學生為佐著作郎,記錄時事。 [103] 
  • 宗教
不同版本的《石勒問道圖》
不同版本的《石勒問道圖》(2張)
中原北方戰亂頻仍、社會動盪之際,西域高僧佛圖澄在晉末抵達洛陽後,本想在此建立寺院,適值劉曜攻陷洛陽,地方擾亂,因而潛居草野。後來,石勒屯兵葛陂,準備南攻建業。這時佛圖澄因石勒大將郭黑略的關係,會見了石勒。佛圖澄勸他少行殺戮。據説當時將被殺戮的,十有八九經他的勸解而獲免。佛圖澄對於石勒多所輔導,石勒稱帝后,頗為敬重兼具德行及神異之術的佛圖澄,尊稱為“大和尚”,有事常諮詢他的意見,然後才施行。 [62]  [81] 

石勒民族與對外關係

  • 民族政策
石勒稱趙王后,命支雄和王陽為門臣祭酒,專掌胡人訴訟,命張離、劉謨等人為門生主書,專掌胡人出入,且禁制胡人欺侮漢人,以胡人為國人。 [26]  另又遷徙三百家士族到襄國,置崇仁裏讓他們聚居,又置公族大夫統領,實行胡漢分治 [114] 
  • 中外交往
石勒在位時期,高句麗曾遣使送方物,以示結好之意;國內如西域高昌、于闐、鄯善、大宛,前涼張駿,都派使者送來方物;東晉荊江二州刺史陶侃,也遣使來聘問,送來江南的珍寶奇獸。由此可見,後趙和各割據政權以及國外通使通商,是有着頻繁的互相往來的。 [103] 

石勒歷史評價

王衍:“曏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 [37] 
劉琨:“將軍發跡河朔,席捲兗豫,飲馬江淮,折衝漢沔,雖自古名將,未足為諭。” [37] 
郄鑑:“石勒因釁,剪覆舊京,窮兇極逆,偽號累祀,百姓受灰沒之酷,王室有黍離之哀。” [38] 
桓温:“胡賊石勒,暴肆華夏,齊民塗炭,煎困讎孽,至使六合殊風,九鼎乖越。” [38] 
崔鴻:“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之中,常令儒生讀《春秋》、《史》、《漢》諸傳而聽之。” [58] 
房玄齡等:“石勒出自羌渠,見奇醜類。聞鞞上黨,季子鑑其非凡;倚嘯洛城,夷甫(指王衍)識其為亂。及惠皇失統,宇內崩離,遂乃招聚蟻徒,乘間煽禍,虔劉我都邑,翦害我黎元。朝市淪胥,若沈航於鯨浪;王公顛仆,譬遊魂於龍漠。豈天厭晉德而假茲妖孽者歟!觀其對敵臨危,運籌賈勇,奇謨間發,猛氣橫飛。遠嗤魏武,則風情慷慨;近答劉琨,則音詞倜儻。焚元超(司馬越)於苦縣,陳其亂政之愆;戮彭祖(王浚)於襄國,數以無君之罪。於是跨躡燕、趙,併吞韓、魏,杖奇材而竊徽號,擁舊都而抗王室,褫毯裘,襲冠帶,釋介冑,開庠序,鄰敵懼威而獻款,絕域承風而納貢,則古之為國,曷以加諸!雖曰兇殘,亦一時傑也。而託授非所,貽厥無謀,身隕嗣滅,業歸攜養,斯乃知人之暗焉。” [80] 
  • 長驅到處積人頭,大旆連營壓上游。建業烏棲何足問,慨然歸去王中州。 [90] 
  • 天生傑異固難馴,應變摧枯若有神。夷甫自能疑倚嘯,忍將虛誕誤時(“時”一作“吳”)人。 [90] 
司空圖:“石勒童年有戰機,洛陽長嘯倚門時。晉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預知。” [39] 
胡曾:“策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當時更有三年壽,石勒尋為關下囚。” [91] 
司馬光:“勒以淵聰殘隸,崛起皂櫪之間,連百萬之眾,橫行天下,斵喪晉室。東擒茍晞、北取王浚、西逐劉琨、南舉兗豫,皆如俯拾地芥。劉曜席戰勝之威,長驅伊洛,有併吞山東之志,勒舉鞭一麾,曜惛然就縛,遂兼其國,奄有中區,羌氐鹹服其才,不有過人者能如是乎。” [125] 
蘇轍:“且夫劉聰、石勒、王敦祖約,此其奸詐雄武,亦一世之豪也。” [53] 
劉弇:“那知石勒笑,正在騁欺術。茫茫千載間,高光竟誰匹。” [100] 
孫渤:“胡雛姿相異,圖慮似不廣。如何蟻封微,欲作南面享。……崛起亦奇才,晉室方骯髒。敢與南陽公,逐鹿中原上。” [101] 
陳長方:“夷甫清言百不知,山公日醉習家池。晉朝將相元如此,石勒劉淵自奮飛。” [92] 
謝採伯:“若劉淵、聰、粲、曜,石勒、虎、閔,苻生赫連勃勃等,其兇徒逆儔,淫酷屠戮,無復人理,禍亦不旋踵矣。” [54] 
元好問:“輕比韓彭作李陽,高僧久已笑君狂。中原果有劉文叔,肯説鈴聲替戾岡。” [99] 
郝經:“都門長嘯氣憑陵,瓜割中原霸業興。夜葬山間誰見得,至今優有守墳僧。” [101] 
錢選:“磊落為人天下奇,來參佛法始知機。一言能悟圓通理,卻笑劉聰事事非。” [95] 
  • 劉曜成擒一語中,漚麻老禿亦英雄。可憐只辦平常事,忘卻中原逐鹿功。 [98] 
  • 何須傾意扣圖澄,眼見狂劉一鼓擒。絕勝漚麻池水上,老拳毒手日相尋。 [98] 
  • 東門倚嘯聲音遠,西域參陪禮義專。折節李陽吾未論,並驅光武孰先鞭。 [98] 
詹同:“石勒雖不學,而豪爽脱略,料敵制勝,舉無遺策。苻堅窮兵黷武,不量己力,淝水敗後,身為俘虜。以此言之,石勒為優。” [52] 
朱元璋:“石勒當晉室初亂,不逢勍敵,故易以成功。苻堅當天下爭戰日久,智勇相角,故難以為力。夫親履行陣,戰勝攻克,堅固不如勒;量能容物,不殺降附,勒亦不如堅。然勒聰察有餘而果斷不足,故馴致石季龍之禍;堅聰敏不足而寬厚有餘,故養成慕容氏父子之亂。俱未再世而族類夷滅,所謂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也。” [52] 
魏鰲:“萬壑嶙峋古澗溝,干戈雲擾幾經秋。高光勝概凌霄漢,日月雄襟擁帝州。鄰壤那須施毒手,當筵尚自説拳頭。而今勝負知誰是,惟有青山依舊遊。” [101] 
程啓南:“人傑地靈北原山,藏龍卧虎勢不凡。石勒故里今猶在,逐鹿燕趙威名傳。” [101] 
石勒騎馬像
石勒騎馬像(2張)
張大齡:“石世龍貧賤羯胡,辱在廝養,當其殍丐負販,羈旅京邑,顧瞻宮闕,悽然長嘯,償亦有劉、項縱觀祖龍之志乎,何王夷甫駭耳而怵心也?九州之地,幾有其八,豈曰偶然。顧其人恢廓倜儻,外屈身於祖生,內降心於右侯,而至於責王衍,數王浚,其言侃侃有烈丈夫之風,五胡中俱無此規模矣。一傳而殲於虎,是胡運之當然,豈人謀哉!” [40] 
王夫之:“石勒起明堂、辟雍、靈台,拓拔宏修禮樂、立明堂,皆是也。敗類之儒,鬻道統以教之竊,而君臣皆自絕於天。故勒之子姓,駢戮於冉閔元氏之苗裔,至高齊而無噍類;天之不可欺也,如是其赫赫哉!” [41] 
張晉:“挽楚權,立六國,楚未弱,先樹敵,後世聞之猶失色。趣刻印,危矣哉,客既去,留侯來。借前箸,為君壽,八不可,須當休。嗟客言,安足信?遽左顧,趣銷印。君不見,此法當失真非計,豎儒幾敗而公事。忽思石勒果英雄,其智乃過漢高帝。” [97] 
張青藜:“名寨猶增涅水光,屯兵勝地草流芳。每從瞻眺登臨日,緬想英雄射獵場。遺蹟南亭傳石趙,甘心北面只高皇。書中得失聽來曉,自古聰明總帝王。” [101] 
陳曰喜:“白氣依然帶遠崗,臨風遙憶鼙音長。常年勝事今塵土,極目平沙古戰場。雄略無能分晉漢,壯懷漫自託高光。魂遊豐沛知安在,留得山河送夕陽。” [101] 
  • 劉曜、石勒、王彌輩,徒知屠掠,毫無英雄氣象,不過因晉室無人,遂至橫行海內,否則跳樑小醜,亦何能為? [55] 
  • 石勒之力攻靳明,固未免營私,但如靳氏之敢為大逆,正應聲罪行誅,豈可如曜之挾詐欺人,誘其降而復殲之乎?故略情原跡,勒尚不失為正,而曜則行同鬼蜮,未足服人,至殺靳使,而其理尤曲矣,宜乎勒之背曜獨立也。 [56] 
  • 梟桀如石勒,不可謂非一世雄,觀其智料劉曜,算無遺策,卒能舉前趙而盡有之。及稱尊以後,誅祖約,戮馮鐵,雖曰權謀,不戾正道,天下之惡一也。約為晉臣,敢行悖逆,不誅何待?鐵系逆黨,又殺侃子,召而誅之,誰曰不宜?示人以彰癉之公,與世無愛憎之異,勒之自矜磊落者,其以此夫。然明於遠而忽於近,知其著未見其微,以兇殘暴戾之石虎,不善駕馭,致貽後患,徐光諫之而不用,程遐言之而反致疑,此其所以身死未幾,而子嗣淪亡也。 [57] 
連橫:“聽史論成敗,平生服漢高。丈夫宜磊落,曹馬竊人豪。” [96] 
  • 你們(1951年對紀登奎談到)山西武鄉縣,兩晉時出過一個馬上皇帝石勒,他是一位很有軍事統帥能力和政治遠見卓識的少數民族政治家。 [105] 
  • 石勒建立後趙,當了皇帝,一度統一了中國北方,南北朝對峙的局面是從他開始的。 [105] 
  • 石勒當過兵,種過田,做過生意,還被人賣到山東做過奴隸,吃了許多苦,閲歷多,很有點本事。 [105] 
  • 石勒是亂世英雄,敗後漢,滅前趙,擒劉曜,是個厲害的角色,很有軍事才能。他自稱,要是和劉邦同時,當臣屬之;若與劉秀並世,則要一較高低。他説,曹操、司馬懿從孤兒賽婦手中取天下,不是大丈夫行事,不足取,他不會這樣做的。他這個話像個男子漢。不過,此人不講俘虜政策,這一條不好。 [105] 
  • 石勒沒有上過學,但懂政治,有頭腦,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他使中國北方從戰亂中得到統一,改革法制,整頓賦税,對人民是有好處的。他懂得從歷史中吸取知識,不搞經驗主義,不識字,就叫人讀《史記》、《漢書》給他聽。他重視讀書人,興辦學校,提倡佛教,發展文化事業。他的知識分子政策,很有高明之處。 [105] 
  • 少數民族裏,歷史上也有了不起的人物呢。石勒算一個。可惜他執政時間不長。 [105] 
陳致平:“石勒在五胡諸王中,是一個不平凡的梟雄。他雖出身微賤,卻有超人之才略,他的成功,並得力於謀臣張賓。” [124] 

石勒軼事典故

石勒少時異象

關於的石勒的誕生及生平經歷,史書中出現了諸多當時及後世附會創造的神話傳聞。這些故事集中記載在《晉書》中:
  • 石勒出生時紅光滿屋,白氣從天上直連接到庭中,看到的人都感到驚奇。 [1] 
  • 石勒十四歲在洛陽行販時,曾靠着上東門大聲呼嘯,尚書左僕射王衍見後感到驚異,回頭對左右的人説:“剛才那個胡人小孩兒,我聽他的聲音感覺到有突出的志向,恐怕將來會成為國家的禍患。”派人快馬去抓他,恰好石勒已經離開。 [1] 
  • 石勒長大後,所居住的武鄉北原山下的樹木形狀大都像騎兵,家中園子里長出人參,花和葉都非常茂盛,都長成人形。眾父老以及看相的人都説:“這個胡兒相貌奇異,志向和氣度非凡,他的前途不可估量。”在此期間,他常常聽到刀槍、鈴鐺的聲音,回家後告訴他母親王氏,王氏説:“這是勞累了耳鳴,不是什麼不吉祥的徵兆。” [1] 
  • 石勒被賣給師歡做奴隸時,有一位老父對石勒説:“您的魚龍在髮際上已長好四道,當顯貴地作人主。甲戌那一年,可與王彭祖商議。”石勒説:“若是果真如您所説,我將不敢忘記您的恩德。”一會兒老父不見了。石勒在田裏耕作時,常常聽到鼓角的聲音,他將此事告訴給眾奴隸,眾奴隸們也聽到了,於是,石勒順便説:“我小時候在家裏總是聽到這種聲音。”眾奴隸回家後告訴師歡,師歡於是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 [2] 

石勒聽書論史

《石勒聽講圖》(局部) 《石勒聽講圖》(局部) [51]
石勒不識字,喜歡讓別人讀《漢書》給他聽。一次,他聽到酈食其漢高帝六國的後代立為王侯,高帝馬上刻印,將要授予爵位,就大驚道:“這種做法會失去天下,怎能最終得到天下呢!”當聽到張良勸阻高帝時,才鬆了一口氣説:“幸虧有這個人呀!” [36]  [43] 
還有一次,石勒宴請高句麗和宇文屋孤的使者,酒興正濃時,對徐光説:“我相當於自古以來開創基業的哪一類君主?”徐光回答:“陛下的神明威武宏謀大略勝於高皇帝(劉邦),才略卓犖絕倫超過魏太祖(曹操),自三王以來沒有人可相比,可以説僅次於黃帝!”石勒笑着説:“人怎能沒有自知之明,你的話不是太過分了嗎?我如遇到高皇帝,必當北面而侍奉他,與韓信彭越並肩齊驅,爭為人先。倘若遇到光武帝(劉秀),當共同馳騁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如日月光明,不能像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侮孤兒寡婦,以狐媚來奪取天下。朕應當處在二劉之間而已,哪能與黃帝相比呢!”羣臣都頓首齊稱萬歲。 [44] 

石勒老拳毒手

漚麻池遺址 漚麻池遺址 [106]
石勒稱趙王的第三年,令家鄉武鄉縣的父老到襄國來,大家敍齒列坐歡飲,敍述平生家常。當初,石勒與李陽是鄰居,每年常爭搶漚麻的池子,互相毆打。到石勒稱趙王后,對家鄉父老説:“李陽是一個壯士,他為什麼不來?漚麻之事是貧民之間的怨恨,我如今正得到天下人的尊崇信任,難道還與一個平民為仇嗎?”便派人把李陽召來。李陽來後,石勒與他暢飲而互相戲諺,拉過李陽的手臂笑着説:“我以前厭恨你的老拳,你也飽嘗了我的毒手。”賞賜李陽一處宅第,任命他為奉車都尉;並説明武鄉是他的家鄉,死後他的靈魂要回到故鄉,即免去故鄉的三世課役。 [42] 

石勒搶奪民糧

有一年,司冀青雍四州爆發嚴重的蝗災,茅草都被蝗蟲吃完了,但石勒還要與蝗蟲搶奪百姓的餘糧,百姓將石勒稱為“胡蝗”。 [48] 

石勒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一名石邪弈於,被石勒追尊為宣王
父親
一説石乞冀加,羯胡部落小帥,後被石勒追尊為元王。
母親
王氏
早年與石勒失散,因劉琨而得以重聚,曾勸阻石勒殺石虎的企圖。
配偶
劉氏
——
程氏
石勒部下程遐之妹,石弘之母。石弘被廢后被殺。
姐姐
石氏
嫁張越。張越後在與諸將賭博時戲言忤逆石勒,石勒令武士將他折殺。
親生子
原世子,太和三年(330年)前逝世。
世子,太和三年(330年)被立為皇太子,繼石勒登基為後趙第二位皇帝(333-334在位)。不久後被石虎廢黜並殺死。
太和三年(330年)封秦王。與石弘一起被幽殺。
太和三年(330年)封南陽王。與石弘一起被幽殺。
養子
本姓田,彭城王。建平四年(333年)反石虎敗死。
字季龍,後趙第三位皇帝(334-349在位)。諡號武皇帝,廟號太祖。
表格參考資料 [35]  [45]  [77] 

石勒人物爭議

據《晉書》記載,石勒是幷州上黨郡武鄉縣人 [1]  ,但關於此地的今地名位於何處,即石勒籍貫的爭論,今山西省的和順縣榆社縣武鄉縣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其爭奪的基礎,就是對歷史遺蹟和歷史文獻的不同論證。 [107]  下文列舉其各類説法。
和順説認為:和順有石勒村,還有李陽村。石勒村、李陽村古已有之,是石勒、李陽住過的地方。史載,石勒與李陽住的地方,相隔不到五里。小時候石勒與李陽在麻池打過一架,而麻池遺蹟現在尚存。和順説的另一依據為《辭海》説石勒是“上黨武鄉(今榆社北)人”,而和順位於榆社的北面。 [107] 
武鄉和榆社論證的最主要依據是《晉書》載:“石勒字世龍,上黨武鄉羯人也。”“所居武鄉北原山下。”“武鄉,吾之豐沛,萬歲之後,魂靈當歸之,其復之三世。”但歷史上,武鄉的行政區劃和名稱經過多次變遷,於是,《晉書》所説的“武鄉”究竟指向哪裏,便成了兩縣爭論的焦點。 [107] 
武鄉説認為:《晉書》所説的“武鄉”是其修書時的武鄉,也就是現在的武鄉。其依據是早在修書之前的隋朝,榆社已經設縣。修書之時,榆社歸榆社,武鄉歸武鄉。在這個前提下,《晉書》所説的“所居武鄉北原山下”中的北原山,就是武鄉縣境內的北原山。而武鄉縣境內的石勒墓也能印證“萬歲之後,魂靈當歸之”的記述。 [107] 
榆社説認為:《晉書》所説的“武鄉”指的是石勒時期的武鄉,即現代的榆社。武鄉最早設縣時,便位於今榆社,其“縣城”也在今榆社境內。到石勒時代亦是如此。而房玄齡修《晉書》時,並不存在“上黨郡”和“武鄉縣”,所以《晉書》所説的“上黨武鄉”是指石勒時代的武鄉。在石勒是榆社人的前提下,“所居北原山下”應理解為“居住在北面一個高的地方”,“北原山”不是地名,而是方位和環境的描述。關於“魂靈當歸之”,榆社縣不僅有石勒墓,離墓不遠還有趙王村和趙王廟。 [107] 

石勒藝術形象

戲曲中的石勒形象(武淨) 戲曲中的石勒形象(武淨) [60]
明代小説《續三國演義》將五胡十六國大量歷史人物寫成蜀漢君臣的後人,其中石勒被稱為是蜀漢名將趙雲的曾孫,並被石苞的後人石莧收作義子,故改名石勒。其後來的軍事行動以及立國的事情也被描述為向晉國司馬氏復仇行動的一部分。 [46] 
在晚清吳趼人小説《兩晉演義》中,石勒“猿臂豹頭,龍行虎步”,和汲桑一同投於成都王舊部公師藩麾下。鄴郡之戰,石勒於百萬敵軍中來去自如,單人匹馬衝晉營如波開浪裂,勇冠之軍。救出汲桑、公師藩後,又殺條血路,三人一同逃到了山東。成都王賜死後,他和汲桑在山東起事,殺奔鄴城為成都王報仇。大兵到後,將鄴城宮殿燒為灰燼,且又多謀善斷,因而威振中原,終因晉軍勢眾,兵敗,投靠了劉淵,被封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之後輔劉淵、劉聰下中原,滅西晉,戰功卓著。 [64] 

石勒後世紀念

石勒墓葬

據《晉書》記載,石勒死後在夜間被埋葬於某處山谷,“莫知其所”,所謂的高平陵(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百泉村)只是準備文物“虛葬”,以迷惑眾人。《太平御覽》輯錄有一則童謠説:“一杯食,有兩匙。石勒死,人不知。”《邢台縣志》有“是夜為十棺,分道兩山惑百姓”的記述。目前人們可以確定的是今邢台附近所發現的高平陵是石勒虛陵或明陵。石勒在世時曾公開聲明:“武鄉,吾之豐沛,萬歲之後,魂靈當歸之。”足可見,魂歸故土是石勒之願。然而石勒駕崩之後,他的真身到底葬於何處,史學界一直未有定論。 [89] 

石勒地方崇拜

石勒對榆社的影響無處不在,比如現今榆社民間的一些生活用品或植物名稱、羊胡的稱謂、榆社人喜歡吃的“錢錢飯”、榆社人用以哄孩子的“老麻胡”等等,都與石勒傳説有關。 [84] 
榆社“霸王鞭”,最早流傳在青峪、趙王一帶。據傳説,石勒死後,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又能防“通胡夷”和“犯上”之嫌,一些藝人以項羽的形象和“霸王別姬”的故事創造了“霸王鞭”,以表達對石勒的懷念。 [83] 

石勒史料索引

晉書》卷104 [37]  ~卷105 [35] 
十六國春秋》卷11 [58]  ~13 [112]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2 [113] 
資治通鑑》卷86~95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石勒字世龍,初名㔨,上黨武鄉羯人也。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祖耶奕於,父周曷朱,一名乞冀加,併為部落小率。勒生時赤光滿室,白氣自天屬於中庭,見者鹹異之。年十四,隨邑人行販洛陽,倚嘯上東門,王衍見而異之,顧謂左右曰:“曏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馳遣收之,會勒已去。長而壯健有膽力,雄武好騎射。曷朱性兇粗,不為羣胡所附,每使勒代己督攝,部胡愛信之。所居武鄉北原山下草木皆有鐵騎之象,家園中生人蔘,花葉甚茂,悉成人狀。父老及相者皆曰:“此胡狀貌奇異,志度非常,其終不可量也。”勸邑人厚遇之。時多嗤笑,唯鄔人郭敬、陽曲寧驅以為信然,並加資贍。勒亦感其恩,為之力耕。每聞鞞鐸之音,歸以告其母,母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 2.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太安中,幷州飢亂,勒與諸小胡亡散,乃自雁門還依寧驅。北澤都尉劉監欲縛賣之,驅匿之,獲免。勒於是潛詣納降都尉李川,路逢郭敬,泣拜言飢寒。敬對之流涕,以帶貨鬻食之,並給以衣服。勒謂敬曰:“今者大餓,不可守窮。諸胡飢甚,宜誘將冀州就谷,因執賣之,可以兩濟。”敬深然之。會建威將軍閻粹説幷州刺史、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騰使將軍郭陽、張隆虜羣胡將詣冀州,兩胡一枷。勒時年二十餘,亦在其中,數為隆所驅辱。敬先以勒屬郭陽及兄子時,陽,敬族兄也,是以陽、時每為解請,道路飢病,賴陽、時而濟。既而賣與茌平人師歡為奴。有一老父謂勒曰:“君魚龍髮際上四道已成,當貴為人主。甲戌之歲,王彭祖可圖。”勒曰:“若如公言,弗敢忘德。”忽然不見。每耕作於野,常聞鼓角之聲。勒以告諸奴,諸奴亦聞之,因曰:“吾幼來在家恆聞如是。”諸奴歸以告歡,歡亦奇其狀貌而免之。歡家鄰於馬牧,與牧率魏郡汲桑往來,勒以能相馬自託於桑。嘗傭於武安臨水,為遊軍所囚。會有羣鹿旁過,軍人競逐之,勒乃獲免。俄而又見一父老,謂勒曰:“向羣鹿者我也,君應為中州主,故相救爾。”勒拜而受命。遂招集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等八騎為羣盜。後郭敖、劉徵、劉寶、張曀僕、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等又赴之,號為十八騎。復東如赤龍、驥諸苑中,乘苑馬遠掠繒寶,以賂汲桑。
  • 3.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及成都王穎敗乘輿於蕩陰,逼帝如鄴宮,王浚以穎陵辱天子,使鮮卑擊之,穎懼,挾惠帝南奔洛陽。帝復為張方所逼,遷於長安。關東所在兵起,皆以誅穎為名。河間王顒懼東師之盛,欲輯懷東復,乃奏議廢穎。是歲,劉元海稱漢王於黎亭,穎故將陽平人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趙魏,眾至數萬。勒與汲桑帥牧人乘苑馬數百騎以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焉。籓拜勒為前隊督,從攻平昌公模於鄴。模使將軍馮嵩逆戰,敗之。籓濟自白馬而南,濮陽太守苟晞討籓斬之。勒與桑亡潛苑中,桑以勒為伏夜牙門,帥牧人劫掠郡縣繫囚,又招山澤亡命,多附勒,勒率以應之。桑乃自號大將軍,稱為成都王穎誅東海王越、東嬴公騰為名。桑以勒為前驅,屢有戰功,署為掃虜將軍、忠明亭侯。桑進軍攻鄴,以勒為前鋒都督,大敗騰將馮嵩,因長驅入鄴,遂害騰,殺萬餘人,掠婦女珍寶而去。濟自延津,南擊兗州,越大懼,使苟晞、王贊等討之。荽桑、勒攻幽州刺史石鮮于樂陵,鮮死之。乞活田禋帥眾五萬救鮮,勒逆戰,敗禋,與晞等相持於平原、陽平間數月,大小三十餘戰,互有勝負。越懼,次於官渡,為晞聲援。桑、勒為晞所敗,死者萬餘人,乃收餘眾,將奔劉元海。冀州刺史丁紹要之於赤橋,又大敗之。桑奔馬牧,勒奔樂平。王師斬桑於平原。
  • 4.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時胡部大張㔨督、馮莫突等擁眾數千,壁於上黨,勒往從之,深為所暱,因説㔨督曰:“劉單于舉兵誅晉,部大距而不從,豈能獨立乎?”曰:“不能。”勒曰:“如其不能者,兵馬當有所屬。今部落皆已被單于賞募,往往聚議欲叛部大而歸單于矣,宜早為之計。”㔨督等素無智略,懼部眾之貳己也,乃潛隨勒單騎歸元海。元海署㔨督親漢王,莫突為都督部大,以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以統之。勒於是命㔨督為兄,賜姓石氏,名之曰會,言其遇己也。烏丸張伏利度亦有眾二千,壁於樂平,元海屢招而不能致。勒偽獲罪於元海,因奔伏利度。伏利度大悦,結為兄弟,使勒率諸胡寇掠,所向無前,諸胡畏服。勒知眾心之附己也,乃因會執伏利度,告諸胡曰:“今起大事,我與伏利度孰堪為主?”諸胡鹹以推勒。勒於是釋伏利度,率其部眾歸元海。元海加勒督山東征討諸軍事,以伏利度眾配之。
  • 5.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先是,平陽人李洪有眾數千,壘於舞陽,苟晞假洪雍州刺史。勒進寇谷陽,害冠軍將軍王茲。破王贊於陽夏,獲贊,以為從事中郎。襲破大將軍苟晞於蒙城,執晞,署為左司馬。劉聰授勒徵東大將軍、幽州牧,固辭將軍不受。
  • 6.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元海使劉聰攻壺關,命勒率所統七千為前鋒都督。劉琨遣護軍黃秀等救壺關,勒敗秀於白田,秀死之,勒遂陷壺關。元海命勒與劉零、閻羆等七將率眾三萬寇魏郡、頓丘諸壘壁,多陷之,假壘主將軍、都尉,簡強壯五萬為軍士,老弱安堵如故,軍無私掠,百姓懷之。及元海僭號,遣使授勒持節、平東大將軍,校尉、都督、王如故。勒並軍寇鄴,鄴潰,和鬱奔於衞國。執魏郡太守王粹於三台。進攻趙郡,害冀州西部都尉馮衝。攻乞活赦亭、田禋於中丘,皆殺之。元海授勒安東大將軍、開府,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進軍攻鉅鹿、常山,害二郡守將。陷冀州郡縣堡壁百餘,眾至十餘萬,其衣冠人物集為君子營。乃引張賓為謀主,始署軍功曹,以刁膺、張敬為股肱,夔安、孔萇為爪牙,支雄、呼延莫、王陽、桃豹、逯明、吳豫等為將率。使其將張斯率騎詣幷州山北諸郡縣,説諸胡羯,曉以安危。諸胡懼勒威名,多有附者。進軍常山,分遣諸將攻中山、博陵、高陽諸縣,降之者數萬人。
  • 7.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王浚使其將祁弘帥鮮卑段務塵等十餘萬騎討勒,大敗勒于飛龍山,死者萬餘。勒退屯黎陽,分命諸將攻諸未下及叛者,降三十餘壁,置守宰以撫之。進寇信都,害冀州刺史王斌。於是車騎將軍王堪、北中郎將裴憲自洛陽率眾討勒,勒燒營並糧,回軍距之,次於黃牛壘。魏郡太守劉矩以郡附於勒,勒使矩統其壘眾為中軍左翼。勒至黎陽,裴憲棄其軍奔於淮南,王堪退堡倉垣。元海授勒鎮東大將軍,封汲郡公,持節、都督、王如故。勒固讓公不受。與閻羆攻者圈、苑市二壘,陷之,羆中流矢死,勒並統其眾,潛自石橋濟河,攻陷白馬,坑男女三千餘口。東襲鄄城,害兗州刺史袁孚。因攻倉垣,陷之,遂害堪。渡河攻廣宗、清河、平原、陽平諸縣,降勒者九萬餘口。復南濟河,滎陽太守裴純奔於建業。
  • 8.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時劉聰攻河內,勒率騎會之,攻冠軍將軍梁巨於武德,懷帝遣兵救之。勒留諸將守武德,與王桑逆巨於長陵。巨請降,勒弗許,巨逾城而遁,軍人執之。勒馳如武德,坑降卒萬餘,數梁巨罪而害之。王師退還,河北諸堡壁大震,皆請降送任於勒。
  • 9.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及元海死,劉聰授勒徵東大將軍、幷州刺史、汲郡公,持節、開府、都督、校尉、王如故。勒固辭將軍,乃止。劉粲率眾四萬寇洛陽,勒留輜重於重門,率騎二萬會粲於大陽,大敗王師於澠池,遂至洛川。粲出轘轅,勒出成皋關,圍陳留太守王贊於倉垣,為贊所敗,退屯文石津。將北攻王浚,會浚將王甲始率遼西鮮卑萬餘騎敗趙固於津北,勒乃燒船棄營,引軍向柏門,迎重門輜重,至於石門,濟河,攻襄城太守崔曠於繁昌,害之。
  • 10.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先是,雍州流人王如、侯脱、嚴嶷等起兵江淮間,聞勒之來也,懼,遣眾一萬屯襄城以距,勒擊敗之,盡俘其眾。勒至南陽,屯於宛北山。如懼勒之攻襄也,使送珍寶車馬犒師,結為兄弟,勒納之。如與侯脱不平,説勒攻脱。勒夜令三軍雞鳴而駕,晨壓宛門,攻之,旬有二日而克。嚴嶷率眾救脱,至則無及,遂降於勒。勒斬脱,囚嶷送於平陽,盡並其眾,軍勢彌盛。
  • 11.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勒南寇襄陽,攻陷江西壘壁三十餘所,留刁膺守襄陽,躬帥精騎三萬還攻王如。憚如之盛,遂趣襄城。如知之,遣弟璃率騎二萬五千,詐言犒軍,實欲襲勒。勒逆擊,滅之,復屯江西,蓋欲有雄據江漢之志也。張賓以為不可,勸勒北還,弗從,以賓為參軍都尉,領記室,位次司馬,專居中總事。元帝慮勒南寇,使王導率眾討勒。勒軍糧不接,死疫太半,納張賓之策,乃焚輜重,裹糧卷甲,渡沔,寇江夏,太守楊岠棄郡而走。北寇新蔡,害新蔡王確於南頓,朗陵公何襲、廣陵公陳眕、上黨太守羊綜、廣平太守邵肇等率眾降於勒。勒進陷許昌,害平東將軍王康。
  • 12.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先是,東海王越率洛陽之眾二十餘萬討勒,越薨于軍,眾推太尉王衍為主,率眾東下,勒輕騎追及之。衍遣將軍錢端與勒戰,為勒所敗,端死之,衍軍大潰,勒分騎圍而射之,相登如山,無一免者。於是執衍及襄陽王範、任城王濟、西河王喜、梁王禧、齊王超、吏部尚書劉望、豫州刺名劉喬、太傅長史庾顗等,坐之於幕下,問以晉故。衍、濟等懼死,多自陳説,惟範神色儼然,意氣自若,顧呵之曰:“今日之事,何復紛紜!”勒甚奇之。勒於是引諸王公卿士於外害之,死者甚眾。勒重衍清辨,奇範神氣,不能加之兵刃,夜使人排牆填殺之。左衞何倫、右衞李惲聞越薨,奉越妃裴氏及越世子毗出自洛陽。勒逆毗於洧倉,軍復大潰,執毗及諸王公卿士,皆害之,死者甚眾。因率精騎三萬,入自成皋關。會劉曜、王彌寇洛陽,洛陽既陷,勒歸功彌、曜,遂出轘轅,屯於許昌。劉聰署勒徵東大將軍,勒固辭不受。
  • 13.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先是,王彌納劉暾之説,將先誅勒,東王青州,使暾徵其將曹嶷於齊。勒遊騎獲暾,得彌所與嶷書,勒殺之,密有圖彌之計矣。會彌將徐邈輒引部兵去彌,彌漸削弱。及勒之獲苟晞也,彌惡之,偽卑辭使謂勒曰:“公獲苟晞而赦之,何其神也!使晞為公左,彌為公右,天下不足定。”勒謂張賓曰:“王彌位重言卑,恐其遂成前狗意也。”賓曰:“觀王公有青州之心,桑梓本邦,固人情之所樂,明公獨無幷州之思乎?王公遲迴未發者,懼明公踵其後,已有規明公之志,但未獲便爾。今不圖之,恐曹嶷復至,共為羽翼,後雖欲悔,何所及邪!徐邈既去,軍勢稍弱,觀其控御之懷猶盛,可誘而滅之。”勒以為然。勒時與陳午相攻於蓬關,王彌亦與劉瑞相持甚急。彌請救于勒,勒未之許。張賓進曰:“明公常恐不得王公之便,今天以其便授我矣。陳午小豎,何能為寇?王彌人傑,將為我害。”勒因回軍擊瑞,斬之。彌大悦,謂勒深心推奉,無復疑也。勒引師攻陳午於肥澤,午司馬上黨李頭説勒曰:“公天生神武,當平定四海,四海士庶皆仰屬明公,望濟於塗炭。有與公爭天下者,公不早圖之,而返攻我曹流人。我曹鄉黨,終當奉戴,何遽見逼乎!”勒心然之,詰朝引退。詭請王彌宴於已吾,彌長史張嵩諫彌勿就,恐有專諸、孫峻之禍,彌不從。既入,酒酣,勒手斬彌而並其眾,啓聰稱彌叛逆之狀。聰署勒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軍事、領幷州刺史,持節、征討都督、校尉、開府、幽州牧、公如故。苟晞、王贊謀叛勒,勒害之。以將軍左伏肅為前鋒都尉,攻掠豫州諸郡,臨江而還,屯於葛陂,降諸夷楚,署將軍二千石以下,税其義谷,以供軍士。
  • 14.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初,勒被鬻平原,與母王相失。至是,劉琨遣張儒送王于勒,遺勒書曰:“將軍發跡河朔,席捲兗豫,飲馬江淮,折衝漢沔,雖自古名將,未足為諭。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略地而不有其土,翕爾雲合,忽復星散,將軍豈知其然哉?存亡決在得主,成敗要在所附;得主則為義兵,附逆則為賊眾。義兵雖敗,而功業必成;賊眾雖克,而終歸殄滅。昔赤眉、黃巾橫逆宇宙,所以一旦敗亡者,正以兵出無名,聚而為亂。將軍以天挺之質,威振宇內,擇有德而推崇,隨時望而歸之,勳義堂堂,長享遐貴。背聰則禍除,向主則福至。採納往誨,翻然改圖,天下不足定,蟻寇不足掃。今相授侍中、持節、車騎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襄城郡公,總內外之任,兼華戎之號,顯封大郡,以表殊能,將軍其受之,副遠近之望也。自古以來誠無戎人而為帝王者,至於名臣建功業者,則有之矣。今之遲想,蓋以天下大亂,當須雄才。遙聞將軍攻城野戰,合於機神,雖不視兵書,暗與孫吳同契,所謂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但得精騎五千,以將軍之才,何向不摧!至心實事,皆張儒所具。”勒報琨曰:“事功殊途,非腐儒所聞。君當逞節本朝,吾自夷,難為效。”遺琨名馬珍寶,厚賓其使,謝歸以絕之。
  • 15.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勒於葛陂繕室宇,課農造舟,將寇建鄴。會霖雨歷三月不止,元帝使諸將率江南之眾大集壽春,勒軍中飢疫死者太半。檄書朝夕繼至,勒會諸將計之。右長史刁膺諫勒先送款於帝,求掃平河朔,待軍退之後徐更計之。勒愀然長嘯。中堅夔安勸勒就高避水,勒曰:“將軍何其怯乎!”孔萇、支雄等三十餘將進曰:“及吳軍未集,萇等請各將三百步卒,乘船三十餘道,夜登其城,斬吳將頭,得其城,食其倉米。今年要當破丹陽,定江南,盡生縛取司馬家兒輩。”勒笑曰:“是勇將之計也。”各賜鎧馬一匹。顧問張賓曰:“於君計何如?”賓曰:“將軍攻陷帝都,囚執天子,殺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將軍之發不足以數將軍之罪,奈何復還相臣奉乎!去年誅王彌之後,不宜於此營建。天降霖雨方數百里中,示將軍不應留也。鄴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宜北徙據之。伐叛懷服,河朔既定,莫有處將軍之右者。晉之保壽春,懼將軍之往擊爾,今卒聞回軍,必欣於敵去,未遑奇兵掎擊也。輜重逕從北道,大軍向壽春,輜重既過,大軍徐回,何懼進退無地乎!”勒攘袂鼓髯曰:“賓之計是也。”責刁膺曰:“君共相輔佐,當規成功業,如何便相勸降!此計應斬。然相明性怯,所以宥君。”於是退膺為將軍,擢賓為右長史,加中壘將軍,號曰“右侯”。
  • 16.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發自葛陂,遣石季龍率騎二千距壽春。會江南運船至,獲米布數十艘,將士爭之,不設備。晉伏兵大發,敗季龍於巨靈口,赴水死者五百餘人,奔退百里,及於勒軍。軍中震擾,謂王師大至,勒陣以待之。晉懼有伏兵,退還壽春。勒所過路次,皆堅壁清野,採掠無所獲,軍中大飢,士眾相食。行達東燕,聞汲郡向冰有眾數千,壁於枋頭,勒將於棘津北渡,懼冰邀之,會諸將問計。張賓進曰:“如聞冰船盡在瀆中,未上枋內,可簡壯勇者千人,詭道潛渡,襲取其船,以濟大軍。大軍既濟,冰必可擒也。”勒從之,使支雄、孔萇等從文石津縛筏潛渡,勒引其眾自酸棗向棘津。冰聞勒軍至,始欲內其船。會雄等已渡,屯其壘門,下船三十餘艘以濟其軍,令主簿鮮于豐挑戰,設三伏以待之。冰怒,乃出軍,將戰,而三伏齊發,夾擊攻之,又因其資,軍遂豐振。長驅寇鄴,攻北中郎將劉演於三台。演部將臨深、牟穆等率眾數萬降於勒。
  • 17.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時諸將佐議欲攻取三台以據之,張賓進曰:“劉演眾猶數千,三台險固,攻守未可卒下,舍之則能自潰。王彭祖、劉越石大敵也,宜及其未有備,密規進據罕城,廣運糧儲,西稟平陽,掃定並薊,桓文之業可以濟也。且今天下鼎沸,戰爭方始,遊行羈旅,人無定志,難以保萬全、制天下也。夫得地者昌,失地者亡。邯鄲、襄國,趙之舊都,依山憑險,形勝之國,可擇此二邑而都之,然後命將四出,授以奇略,推亡固存,兼弱攻昧,則羣兇可除,王業可圖矣。”勒曰:“右侯之計是也。”於是進據襄國。賓又言于勒曰:“今我都此,越石、彭祖深所忌也,恐及吾城池未固,資儲未廣,送死於我。聞廣平諸縣秋稼大成,可分遣諸將收掠野谷。遣使平陽,陳宜鎮此之意。”勒又然之。於是上表於劉聰,分命諸將攻冀州郡縣壘壁,率多降附,運糧以輸勒。劉聰署勒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冀幽並營四州雜夷、征討諸軍事、冀州牧,進封本國上黨郡公,邑五萬户,開府、幽州牧、東夷校尉如故。
  • 18.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廣平遊綸、張豺擁眾數萬,受王浚假署,保據苑鄉。勒使夔安、支雄等七將攻之,破其外壘。浚遣督護王昌及鮮卑段就六眷、末柸、匹磾等部眾五萬餘以討勒。時城隍未修,乃於襄國築隔城重柵,設鄣以待之。就六眷屯於渚陽,勒分遣諸將連出挑戰,頻為就六眷所敗,又聞其大造攻具,勒顧謂其將佐曰:“今寇來轉逼,彼眾我寡,恐攻圍不解,外救不至,內糧罄絕,縱孫吳重生,亦不能固也。吾將簡練將士,大陣於野以決之,何如?”諸將皆曰:“宜固守以疲寇,彼師老自退,追而擊之,蔑不克矣。”勒顧謂張賓、孔萇曰:“君以為何如”賓、萇俱曰:“聞就六眷克來月上旬送死北城,其大眾遠來,戰守連日,以我軍勢寡弱,謂不敢出戰,意必懈怠。今段氏種眾之悍,末柸尤最,其卒之精勇,悉在末柸所,可勿復出戰,示之以弱。速鑿北壘為突門二十餘道,候賊列守未定,出其不意,直衝末柸帳,敵必震惶,計不及設,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末柸之眾既奔,餘自摧散。擒末柸之後,彭祖可指辰而定。”勒笑而納之,即以萇為攻戰都督,造突門於北城。鮮卑入屯北壘,勒候其陣未定,躬率將士鼓譟於城上。會孔萇督諸突門伏兵俱出擊之,生擒末柸,就六眷等眾遂奔散。萇乘勝追擊,枕屍三十餘里,獲鎧馬五千匹。就六眷收其遺眾,屯於渚陽,遣使求和,送鎧馬金銀,並以末柸三弟為質而請末柸。諸將並勸勒殺末柸以挫之,勒曰:“遼西鮮卑,健國也,與我素無怨讎,為王浚所使耳。今殺一人,結怨一國,非計也。放之必悦,不復為王浚用矣。”於是納其質,遣石季龍盟就六眷於渚陽,結為兄弟,就六眷等引還。使參軍閻綜獻捷於劉聰。於是遊綸、張豺請降稱籓,勒將襲幽州,務養將士,權宜許之,皆就署將軍。於是遣眾寇信都,害冀州刺史王象。王浚復以邵舉行冀州刺史,保於信都。
  • 19.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建興元年,石季龍攻鄴三台,鄴潰,劉演奔於稟丘,將軍謝胥、田青、郎牧等率三台流人降於勒,勒以桃豹為魏郡太守以撫之。命段末柸為子,署為使持節、安北將軍、北平公,遣還遼西。末柸感勒厚恩,在途日南面而拜者三,段氏遂專心歸附,自是王浚威勢漸衰。
  • 20.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勒襲苑鄉,執遊綸以為主簿。攻乞活李惲於上白,斬之,將坑其降卒,見郭敬而識之,曰:“汝郭季子乎?”敬叩頭曰:“是也。”勒下馬執其手,泣曰:“今日相遇,豈非天邪!”賜衣服車馬,署敬上將軍,悉免降者以配之。其將孔萇寇定陵,害兗州刺史田徵。烏丸薄盛執渤海太守劉既,率户五千降於勒。劉聰授勒侍中、徵東大將軍,餘如故,拜其母王氏為上黨國太夫人,妻劉氏上黨國夫人,章綬首飾一同王妃。段末柸任弟亡歸遼西,勒大怒,所經令尉皆殺之。烏丸審廣、漸裳、郝襲背王浚,密遣使降於勒,勒厚加撫納。司冀漸寧,人始租賦。立太學,簡明經善書吏署為文學掾,選將佐子弟三百人教之。勒母王氏死,潛窆山谷,莫詳其所。既而備九命之禮,虛葬於襄國城南。勒謂張賓曰:“鄴,魏之舊都,吾將營建。既風俗殷雜,須賢望以綏之,誰可任也?”賓曰:“晉故東萊太守南陽趙彭忠亮篤敏,有佐時良幹,將軍若任之,必能允副神規。”勒於是徵彭,署為魏郡太守。彭至,入泣而辭曰:“臣往策名晉室,食其祿矣。犬馬戀主,切不敢忘。誠知晉之宗廟鞠為茂草,亦猶洪川東逝,往而不還。明公應符受命,可謂攀龍之會。但受人之榮,復事二姓,臣志所不為,恐亦明公之所不許。若賜臣餘年、全臣一介之願者,明公大造之惠也。”勒默然。張賓進曰:“自將軍神旗所經,衣冠之士靡不變節,未有能以大義進退者。至如此賢,以將軍為高祖,自擬為四公,所謂君臣相知,此亦足成將軍不世之高,何必吏之。”勒大悦,曰:“右侯之言得孤心矣。”於是賜安車駟馬,養以卿祿,闢其子明為參軍。勒以石季龍為魏郡太守,鎮鄴三台,季龍篡奪之萌兆於此矣。
  • 21.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時王浚署置百官,奢縱淫虐,勒有吞併之意,欲先遣使以觀察之。議者僉曰:“宜如羊祜與陸抗書相聞。”時張賓有疾,勒就而謀之。……乃遣其舍人王子春、董肇等多齎珍寶,奉表推崇浚為天子曰:……亦遺棗嵩書而厚賂之。浚謂子春等曰:“石公一時英武,據趙舊都,成鼎峙之勢,何為稱籓於孤,其可信乎?”子春對曰:“石將軍英才俊拔,士馬雄盛,實如聖旨。仰惟明公州鄉貴望,累葉重光,出鎮籓嶽,威聲播於八表,固以胡越欽風,戎夷歌德,豈唯區區小府而敢不斂衽神闕者乎!昔陳嬰豈其鄙王而不王,韓信薄帝而不帝者哉?但以知帝王不可以智力爭故也。石將軍之擬明公,猶陰精之比太陽,江河之比洪海爾。項籍、子陽覆車不遠,是石將軍之明鑑,明公亦何怪乎!且自古誠胡人而為名臣者實有之,帝王則未之有也。石將軍非所以惡帝王而讓明公也,顧取之不為天人之所許耳。願公勿疑。”浚大悦,封子春等為列侯,遣使報勒,答以方物。浚司馬遊統時鎮范陽,陰叛浚,馳使降於勒。勒斬其使,送於浚,以表誠實。浚雖不罪統,彌信勒之忠誠,無復疑矣。子春等與王浚使至,勒命匿勁卒精甲,虛府羸師以示之,北面拜使而受浚書。浚遺勒麈尾,勒偽不敢執,懸之於壁,朝夕拜之,雲:“我不得見王公,見王公所賜如見公也。”復遣董肇奉表於浚,期親詣幽州奉上尊號,亦修箋於棗嵩,乞幷州牧、廣平公,以見必信之誠也。將圖浚,引子春問之。子春曰:“幽州自去歲大水,人不粒食,浚積粟百萬,不能贍恤,刑政苛酷,賦役殷煩,賊憲賢良,誅斥諫士,下不堪命,流叛略盡。鮮卑、烏丸離貳於外,棗嵩、田嶠貪暴於內,人情沮擾,甲士羸弊。而浚猶置立台閣,佈列百官,自言漢高、魏武不足並也。又幽州謠怪特甚,聞者莫不為之寒心,浚意氣自若,曾無懼容,此亡期之至也。”勒撫幾笑曰:“王彭祖真可擒也。”浚使達襲幽州,具陳勒形勢寡弱,款誠無二。浚大悦,以勒為信然。
  • 22.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於是輕騎襲幽州,以火宵行。至柏人,殺主簿遊綸,以其兄統在范陽,懼聲軍計故也。遣張慮奉箋於劉琨,陳己過沉重,求討浚以自效。琨既素疾浚,乃檄諸州郡,説勒知命思愆,收累年之咎,求拔幽都,效善將來,今聽所請,受任通和。軍達易水,浚督護孫緯馳遣白浚,將引軍距勒,遊統禁之。浚將佐鹹請出擊勒,浚怒曰:“石公來,正欲奉戴我也,敢言擊者斬!”乃命設饗以待之。勒晨至薊,叱門者開門。疑有伏兵,先驅牛羊數千頭,聲言上禮,實欲填諸街巷,使兵不得發。浚乃懼,或坐或起。勒升其事,命甲士執浚,立之於前,使徐光讓浚曰:“君位冠元台,爵列上公,據幽都驍悍之國,跨全燕突騎之鄉,手握強兵,坐觀京師傾覆,不救天子,而欲自尊。又專任奸暴,殺害忠良,肆情恣欲,毒遍燕壤。自貽於此,非為天也。”使其將王洛生驛送浚襄國市斬之。於是分遣流人各還桑梓,擢荀綽、裴憲,資給車服。數朱碩、棗嵩、田嶠等以賄亂政,責遊統以不忠於浚,皆斬之。遷烏丸審廣、漸裳、郝襲、靳市等於襄國。焚燒浚宮殿。以晉尚書劉翰為寧朔將軍、行幽州刺史,戍薊,置守宰而還。遣其東曹掾傅遘兼左長史,封王浚首,獻捷於劉聰。勒既還襄國,劉翰叛勒,奔段匹磾。襄國大飢,谷二升直銀二斤,肉一斤直銀一兩。劉聰以平幽州之勳,乃遣其使人柳純持節署勒大都督陝東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東單于,侍中、使持節、開府、校尉、二州牧、公如故,加金鉦黃鉞,前後鼓吹二部,增封十二郡。勒固辭,受二郡而已。勒封左長史張敬等十一人為伯、子、侯,文武進位有差。
  • 23.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勒將支雄攻劉演於廩丘,為演所敗。演遣其將韓弘、潘良襲頓丘,斬勒所署太守邵攀。支雄追擊弘等,害潘良於廩丘。劉琨遣樂平太守焦球攻勒常山,斬其太守邢泰。琨司馬温嶠西討山胡,勒將逯明要之,敗嶠於潞城。勒以幽冀漸平,始下州郡閲實人户,户貲二匹,租二斛。勒將陳午以浚儀叛于勒。逯明攻寧黑於茌平,降之,因破東燕酸棗而還,徙降人二萬餘户於襄國。勒使其將葛薄寇濮陽,陷之,害太守韓弘。劉聰遣其使人範龕持節策命勒,賜以弓矢,加崇為陝東伯,得專征伐,拜封刺史、將軍、守宰、列侯,歲盡集上。署其長子興為上黨國世子,加翼軍將軍,為驃騎副貳。劉琨遣王旦攻中山,逐勒所署太守秦固。勒將劉勔距旦,敗之,執旦於望都關。勒襲邵續於樂陵。續盡眾逆戰,大敗而還。章武人王昚起於科斗壘,擾亂勒河間、渤海諸郡。勒以揚武張夷為河間太守,參軍臨深為渤海太守,各率步騎三千以鎮靜之,使長樂太守程遐屯於昌亭為之聲勢。
  • 24.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劉聰疾甚,驛召勒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受遺詔輔政,勒固辭乃止。聰又遣其使人持節署勒大將軍、持節鉞,都督、侍中、校尉、二州牧、公如故,增封十郡,勒不受。聰死,其子粲襲偽位,其大將軍靳準殺粲於平陽,勒命張敬率騎五千為前鋒以討準,勒統精鋭五萬繼之,據襄陵北原,羌羯降者四萬餘落。準數挑戰,勒堅壁以挫之。劉曜自長安屯於蒲阪,曜復僭號,署勒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並前十三郡,進爵趙公。勒攻準於平陽小城,平陽大尹周置等率雜户六千降於勒。巴帥及諸羌羯降者十餘萬落,徙之司州諸縣。準使卜泰送乘輿服御請和,勒與劉曜競有招懷之計,乃送泰於曜,使知城內無歸曜之意,以挫其軍勢。曜潛與泰結盟,使還平陽宣慰諸屠各。勒疑泰與曜有謀,欲斬泰以速降之,諸將皆曰:“今斬卜泰,準必不復降,就令泰宣漢要盟於城中,使相率誅靳準,準必懼而速降矣。”勒久乃從諸將議遣之。泰入平陽,與准將喬泰、馬忠等起兵攻準,殺之,推靳明為盟主,遣泰及卜玄奉傳國六璽送於劉曜。勒大怒,遣令史羊升使平陽,責明殺準之狀。明怒,斬升。勒怒甚,進軍攻明,明出戰,勒擊敗之,枕屍二里。明築城門堅守,不復出戰。勒遣其左長史王修獻捷於劉曜。晉彭城內史周堅害沛內史周默,以彭沛降於勒。石季龍率幽、冀州兵會勒攻平陽。劉曜遣徵東劉暢救明。勒命舍師於蒲上。靳明率平陽之眾奔於劉曜,曜西奔粟邑。勒焚平陽宮室,使裴憲、石會修復元海、聰二墓,收劉粲已下百餘屍葬之,徙渾儀、樂器於襄國。
  • 25.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劉曜又遣其使人郭汜等持節署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並前二十郡,出入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如曹公輔漢故事,夫人為王后,世子為王太子。勒舍人曹平樂因使留仕於曜,言於曜曰:“大司馬遣王修等來,外表至虔,內覘大駕強弱,謀待修之返,將輕襲乘輿。”時曜勢實殘弊,懼修宣之。曜大怒,追汜等還,斬修於粟邑,停太宰之授。劉茂逃歸,言王修死故,勒大怒,誅平樂三族,贈修太常。又知停殊禮之授,怒甚,下令曰:“孤兄弟之奉劉家,人臣之道過矣,若微孤兄弟,豈能南面稱朕哉!根基既立,便欲相圖。天不助惡,使假手靳準。孤惟事君之體當資舜求瞽瞍之義,故復推崇令主,齊好如初,何圖長惡不悛,殺奉誠之使。帝王之起,復何常邪!趙王、趙帝,孤自取之,名號大小,豈其所節邪!”於是置太醫、尚方、御府諸令,命參軍晁贊成正陽門。俄而門崩,勒大怒,斬贊。既怒刑倉卒,尋亦悔之,賜以棺服,贈大鴻臚。
  • 26.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太興二年,勒偽稱趙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賜孝悌力田死義之孤帛各有差,孤老鰥寡穀人三石,大酺七日。依春秋列國、漢初侯王每世稱元,改稱趙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廟,營東西宮。署從事中郎裴憲、參軍傅暢、杜嘏並領經學祭酒,參軍續鹹、庾景為律學祭酒,任播、崔濬為史學祭酒。中壘支雄、遊擊王陽並領門臣祭酒,專明胡人辭訟,以張離、張良、劉羣、劉謨等為門生主書,司典胡人出內,重其禁法,不得侮易衣冠華族。號胡為國人。遣使循行州郡,勸課農桑。加張賓大執法,專總朝政,位冠僚首。署石季龍為單于元輔、都督禁衞諸軍事,署前將軍李寒領司兵勳,教國子擊刺戰射之法。命記室佐明楷、程機撰《上黨國記》,中大夫傅彪、賈蒲、江軌撰《大將軍起居注》,參軍石泰、石同、石謙、孔隆撰《大單于志》。自是朝會常以天子禮樂饗其羣下,威儀冠冕從容可觀矣。羣臣議請論功,勒曰:“自孤起軍,十六年於茲矣。文武將士從孤征伐者,莫不蒙犯矢石,備嘗艱阻,其在葛陂之役,厥功尤著,宜為賞之先也。若身見存,爵封輕重隨功位為差,死事之孤,賞加一等,庶足以尉答存亡,申孤之心也。”又下書禁國人不聽報嫂及在喪婚娶,其燒葬令如本俗。
  • 27.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石季龍攻段匹磾於厭次。孔萇討匹磾部內諸城,陷之。匹磾勢窮,乃率其臣下輿櫬出降。季龍送之襄國,勒署匹磾為冠軍將軍,以其其弟文鴦、亞將衞麟為左右中郎將,皆金章紫綬。散諸流人三萬餘户,復其本業,置守宰以撫之,於是冀、並、幽州、遼西巴西諸屯結皆陷於勒。
  • 28.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時晉徵北將軍祖逖據譙,將平中原。逖善於撫納,自河以南多背勒歸順。勒憚之,不敢為寇,乃下書曰:“祖逖屢為邊患。逖,北州士望也,儻有首丘之思。其下幽州,修祖氏墳墓,為置守冢二家。冀逖如趙他感恩,輟其寇暴。”逖聞之甚悦,遣參軍王愉使于勒,贈以方物,修結和好。勒厚賓其使,遣左常侍董樹報聘,以馬百匹、金五十斤答之。自是兗豫乂安,人得休息矣。
  • 29.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祖逖牙門童建害新蔡內史周密,遣使降於勒。勒斬之,送首於祖逖,曰:“天下之惡一也。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逖遣使報謝。自是兗豫間壘壁叛者,逖皆不納,二州之人率多兩屬矣。
  • 30.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又遣季龍統中外步騎四萬討曹嶷。先是,嶷議欲徙海中,保根餘山,會疾疫甚,計未及就。季龍進兵圍廣固,東萊太守劉巴、長廣太守呂披皆以郡降。以石他為徵東將軍,擊羌胡於河西。左軍石挺濟師於廣固,曹嶷降,送於襄國。勒害之,坑其眾三萬。季龍將盡殺嶷眾,其青州刺史劉徵曰:“今留徵,使牧人也;無人焉牧,徵將歸矣。”季龍乃留男女七百口配徵,鎮廣固。青州諸郡縣壘壁盡陷。
  • 31.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劉曜敗季龍於高候,遂圍洛陽。勒滎陽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進等皆降之,襄國大震。勒將親救洛陽,左右長史、司馬郭敖、程遐等固諫曰:“劉曜乘勝雄盛,難與爭鋒,金墉糧豐,攻之未可卒拔。曜懸軍千里,勢不支久。不可親動,動無萬全,大業去矣。”勒大怒,按劍叱遐等出。於是赦徐光,召而謂之曰:“劉曜乘高候之勢,圍守洛陽,庸人之情皆謂其鋒不可當也。然曜帶甲十萬,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師老卒殆,以我初鋭擊之,可一戰而擒。若洛陽不守,曜必送死冀州,自河已北,席捲南向,吾事去矣。程遐等不欲吾親行,卿以為何如?”光對曰:“劉曜乘高候之勢而不能進臨襄國,更守金墉,此其無能為也。懸軍三時,亡攻戰之利,若鸞旗親駕,必望旌奔敗。定天下之計,在今一舉。今此機會,所謂天授,授而弗應,禍之攸集。”勒笑曰:“光之言是也。”佛圖澄亦謂勒曰:“大軍若出,必擒劉曜。”勒尤悦,使內外戒嚴,有諫者斬。命石堪、石聰及豫州刺史桃豹等各統見眾會滎陽,使石季龍進據石門,以左衞石邃都督中軍事,勒統步騎四萬赴金墉,濟自大堨。先是,流澌風猛,軍至,冰泮清和,濟畢,流澌大至,勒以為神靈之助也,命曰靈昌津。勒顧謂徐光曰:“曜盛兵成皋關,上計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陽者成擒也。”諸軍集於成皋,步卒六萬,騎二萬七千。勒見曜無守軍,大悦,舉手指天,又自指額曰:“天也!”乃卷甲銜枚而詭道兼路,出於鞏、訾之間。知曜陳其軍十餘萬於城西,彌悦,謂左右曰:“可以賀我矣!”勒統步騎四萬人自宣陽門,升故太極前殿。季龍步卒三萬,自城北而西,攻其中軍,石堪、石聰等各以精騎八千,城西而北,擊其前鋒,大戰於西陽門。勒躬貫甲冑,出自閶闔,夾擊之。曜軍大潰,石堪執曜,送之以徇于軍,斬首五萬餘級,枕屍於金谷。勒下令曰:“所欲擒者一人耳,今已獲之,其敕將士抑鋒止鋭,縱其歸命之路。”乃旋師。使徵東石邃等帥騎衞曜而北。
  • 32.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羣臣固請勒宜即尊號,勒乃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元曰建平,自襄國都臨漳。追尊其高祖曰順皇,曾祖曰威皇,祖曰宣皇,父曰世宗元皇帝,妣曰元昭皇太后,文武封進各有差。立其妻劉氏為皇后,又定昭儀、夫人位視上公,貴嬪、貴人視列侯,員各一人;三英、九華視伯,淑媛、淑儀視子,容華、美人視男,務簡賢淑,不限員數。
  • 33.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僭位,立為太子。虛襟愛士,好為文詠,其所親暱,莫非儒素。勒謂徐光曰:“大雅愔愔,殊不似將家子。”光曰:“漢祖以馬上取天下,孝文以玄默守之,聖人之後,必世勝殘,天之道也。”勒大悦。光因曰:“皇太子仁孝温恭,中山王雄暴多詐,陛下一旦不諱,臣恐社稷必危,宜漸奪中山威權,使太子早參朝政。”勒納之。程遐又言于勒曰:“中山王勇武權智,羣臣莫有及者。觀其志也,自陛下之外,視之蔑如。兼荷專征歲久,威振外內,性又不仁,殘忍無賴。其諸子並長,皆預兵權。陛下在,自當無他,恐其怏怏不可輔少主也。宜早除之,以便大計。”勒曰:“今天下未平,兵難未已,大雅衝幼,宜任強輔。中山佐命功臣,親同魯衞,方委以伊霍之任,何至如卿言也。卿當恐輔幼主之日,不得獨擅帝舅之權故耳。吾亦當參卿於顧命,勿為過懼也。”遐泣曰:“臣所言者至公,陛下以私賜距,豈明主開襟納説,忠臣必盡之義乎!中山雖為皇太后所養,非陛下天屬,不可以親義期也。杖陛下神規,微建鷹犬之效,陛下酬其父子以恩榮,亦以足矣。魏任司馬懿父子,終於鼎祚淪移,以此而觀,中山豈將來有益者乎!臣因緣多幸,託瓜葛於東宮,臣而不竭言於陛下,而誰言之!陛下若不除中山,臣已見社稷不復血食矣。”勒不聽。遐退告徐光曰:“主上向言如此,太子必危,將若之何?”光曰:“中山常切齒於吾二人,恐非但國危,亦為家禍,當為安國寧家之計,不可坐而受禍也。”光復承間言于勒曰:“陛下廓平八州,帝有海內,而神色不悦者何也?”勒曰:“吳、蜀未平,書軌不一,司馬家猶不絕於丹陽,恐後之人將以吾為不應符錄,每一思之,不覺見於神色。”光曰:“臣以陛下為憂腹心之患,而何暇更憂四支手!何則?魏承漢運,為正朔帝王,劉備雖紹興巴、蜀,亦不可謂漢不滅也。吳雖跨江東,豈有虧魏美?陛下既苞括二都,為中國帝王,彼司馬家兒復何異玄德,李氏亦猶孫權。符籙不在陛下,竟欲安歸?此四支之輕患耳。中山王藉陛下指授神略,天下皆言其英武亞於陛下,兼其殘暴多奸,見利忘義,無伊、霍之忠。父子爵位之重,勢傾王室。觀其耿耿,常有不滿之心。近於東宮曲宴,有輕皇太子之色。陛下隱忍容之,臣恐陛下萬年之後,宗廟必生荊刺,此心腹之重疾也,惟陛下圖之。”勒默然,而竟不從。
  • 34.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及卒,勒親臨哭之,哀慟左右,贈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諡曰景。將葬,送於正陽門,望之流涕,顧左右曰:“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奪吾右侯之早也!”程遐代為右長史,勒每與遐議,有所不合,輒嘆曰:“右侯舍我去,令我與此輩共事,豈非酷乎!”因流涕彌日。
  • 35.    《晉書·卷一百五·載記第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01]
  • 36.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親臨大小學,考諸學生經義,尤高者賞帛有差。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嘗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大驚曰:“此法當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其天資英達如此。
  • 37.    《晉書·卷一百四·載記第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01]
  • 38.    《藝文類聚·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2-09-27]
  • 39.    詠史詩  .詩詞名句網[引用日期2015-04-01]
  • 40.    《晉五胡指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7-19]
  • 41.    《讀通鑑論·卷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01]
  • 42.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初,勒與李陽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驅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讎匹夫乎!”乃使召陽。既至,勒與酣謔,引陽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賜甲第一區,拜參軍都尉。令曰:“武鄉,吾之豐沛,萬歲之後,魂靈當歸之,其復之三世。”
  • 43.    《世説新語·識鑑第七》:石勒不知書,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刻印將授之,大驚曰:“此法當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 44.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於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轅之亞乎!”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脱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其羣臣皆頓首稱萬歲。
  • 45.    石勒:翻轉華夷秩序的“小胡”  .澎湃新聞官方帳號.2020-05-29[引用日期2020-08-27]
  • 46.    續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6-29]
  • 47.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清定五品,以張賓領選。復續定九品。署張班為左執法郎,孟卓為右執法郎,典定士族,副選舉之任。今羣僚及州郡歲各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置署都部從事各一部一州,秩二千石,職準丞相司直。
  • 48.    《藝文類聚》 卷100引《晉陽秋》:司冀青雍蝗,茅草皆盡,石勒與蝗競取民禾,百姓謂之胡蝗。
  • 49.    胡鴻︱石勒:翻轉華夷秩序的“小胡”  .澎湃.2020-05-29[引用日期2022-06-17]
  • 50.    羅新︱石勒的名與姓  .澎湃新聞.2020-06-15[引用日期2022-09-19]
  • 51.    欣弘 主編.古董拍賣年鑑 2017 書畫 2016.1.1-2016.12.31 全綵版:湖南美術出版社,2016-12:257
  • 52.    《明太祖寶訓·卷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9-27]
  • 53.    《欒城應詔集·卷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9-27]
  • 54.    《密齋筆記》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9-27]
  • 55.    兩晉演義:第二十四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9-27]
  • 56.    兩晉演義:第三十二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9-27]
  • 57.    兩晉演義:第四十二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9-27]
  • 58.    《十六國春秋·卷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11]
  • 59.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2:六月,勒寢疾,召中山王虎、太子弘、中常侍嚴震等侍疾禁中。七月,薨於西閣,偽諡明皇帝,號高祖。
  • 60.    楊連啓 編著.清昇平署戲曲人物扮相譜 捲上:中國戲劇出版社,2016-01:153
  • 61.    夏徵農,陳至立 主編.大辭海 民族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2:250-251
  • 62.    馮夢龍 評纂;孫大鵬 點校.太平廣記鈔 第1冊 卷1-卷19:崇文書局,2019-01:194
  • 63.    夏徵農 主編.辭海 軍事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404-405
  • 64.    李淑章等 主編.中國古典文學人物形象大辭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1:1005
  • 65.    《資治通鑑》卷86:石勒與苟晞等相持於平原、陽平間數月,大小三十餘戰,互有勝負。秋,七月,己酉朔,太傅越屯官渡,為晞聲援。……九月……苟晞追擊汲桑,破其八壘,死者萬餘人。桑與石勒收餘眾,將奔漢,冀州刺史譙國丁紹邀之於赤橋,又破之。桑奔馬牧,勒奔樂平。
  • 66.    《資治通鑑》卷86:公師藩既死,汲桑逃還苑中,更聚眾劫掠郡縣,自稱大將軍,聲言為成都王報仇;以石勒為前驅,所向輒克,署勒討虜將軍,遂進攻鄴。時鄴中府庫空竭,而新蔡武哀王騰資用甚饒。騰性吝嗇,無所振惠。臨急,乃賜將士米各數升,帛各丈尺,以是人不為用。夏,五月,桑大破魏郡太守馮嵩,長驅入鄴,騰輕騎出奔,為桑將李豐所殺。桑出成都穎棺,載之車中,每事啓而後行。遂燒鄴宮,火旬日不滅;殺士民萬餘人,大掠而去。濟自延津,南擊兗州。太傅越大懼,使苟晞及將軍王贊討之。
  • 67.    《資治通鑑》卷86:(永興二年)成都王穎既廢,河北人多憐之。穎故將公師藩等自稱將軍,起兵於趙、魏,眾至數萬。初,上黨武鄉羯人石勒,有膽力,善騎射。幷州大飢,建威將軍閻粹説東嬴公騰執諸胡于山東,賣充軍實,勒亦被掠,賣為茌平人師歡奴,歡奇其狀貌而免之。歡家鄰於馬牧,勒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為羣盜。及公師藩起,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藩攻陷郡縣,殺二千石、長吏,轉前,攻鄴。平昌公模甚懼;范陽王虓遣其將苟晞救鄴,與廣平太守譙國丁紹共擊藩,走之。
  • 68.    《資治通鑑》卷94:冬,十一月,後趙王勒欲自將救洛陽,僚佐程遐等固諫曰:“劉曜懸軍千里,勢不支久。大王不宜親動,動無萬全。”勒大怒,按劍叱遐等出。乃赦徐光,召而謂之曰:“劉曜乘一戰之勝,圍守洛陽,庸人之情皆謂其鋒不可當。曜帶甲十萬,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帥老卒怠,以我初鋭擊之,可一戰而擒也。若洛陽不守,曜必送死冀州,自河已北,席捲而來,吾事去矣。程遐等不欲吾行,卿以為何如?”對曰:“劉曜乘高候之勢,不能進臨襄國,更守金墉,此其無能為可知也。以大王威略臨之,彼必望旗奔敗。平定天下,在今一舉,不可失也。”勒笑曰:“光言是也。”乃使內外戒嚴,有諫者斬。命石堪、石聰及豫州刺史桃豹等各統見眾會滎陽;中山公虎進據石門,勒自統步騎四萬趣金墉,濟自大堨。勒謂徐光曰:“曜盛兵成皋關,上策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陽,此成擒耳。”十二月,乙亥,後趙諸軍集於成皋,步卒六萬,騎二萬七千。勒見趙無守兵,大喜,舉手指天,復加額,曰:“天也!”卷甲銜枚,詭道兼行,出於鞏、訾之間。
  • 69.    《資治通鑑》卷94:趙主曜專與嬖臣飲博,不撫士卒;左右或諫,曜怒,以為妖言,斬之。聞勒已濟河,始議增滎陽戍,杜黃馬關。俄而洛水候者與後趙前鋒交戰,擒羯送之。曜問:“大胡自來邪?其眾幾何?”羯曰:“王自來,軍勢甚盛。”曜色變,使攝金墉之圍,陳於洛西,眾十餘萬,南北十餘裏。勒望見,益喜,謂左右曰:“可以賀我矣!”勒帥步騎四萬入洛陽城。曜見勒,曰:“石王,頗憶重門之盟否?”勒使徐光謂之曰:“今日之事,天使其然,復云何邪!”乙酉,勒班師。使徵東將軍石邃將兵衞送曜。邃,虎之子也。曜瘡甚,載以馬輿,使醫李永與同載。己亥,至襄國,舍曜於永豐小城,給其妓妾,嚴兵圍守。遣劉嶽、劉震等從男女盛服以見之,曜曰:“吾謂卿等久為灰土,石王仁厚,乃全宥至今邪!我殺石佗,愧之多矣。今日之禍,自其分耳。”留宴終日而去。勒使曜與其太子熙書,諭令速降;曜但敕熙與諸大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也。”勒見而惡之,久之,乃殺曜。
  • 70.    《資治通鑑》卷94:趙太子熙聞趙主曜被擒,大懼,與南陽王胤謀西保秦州。……遂帥百官奔上邽,諸徵鎮亦皆棄所守從之,關中大亂。將軍蔣英、辛恕擁眾數十萬據長安,遣使降後趙,後趙遣石生帥洛陽之眾赴之。……秋,八月,趙南陽王胤帥眾數萬自上邽趣長安,隴東、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風、始平諸郡戎、夏皆起兵應之。胤軍於仲橋;石生嬰城自守,後趙中山公虎帥騎二萬救之。九月,虎大破趙兵於義渠,胤奔還上邽。虎乘勝追擊,枕屍千里。上邽潰,虎執趙太子熙、南陽王胤及其將王公卿校以下三千餘人,皆殺之,徙其台省文武、關東流民、秦雍大族九千餘人於襄國;又坑五郡屠各五千餘人於洛陽。進攻集木且羌於河西,克之,俘獲數萬,秦、隴悉平。氐王蒲洪、羌酋姚戈仲俱降於虎,虎表洪監六夷軍事,弋仲為六夷左都督。徙氐、羌十五萬落於司、冀州。
  • 71.    《資治通鑑》卷94:勒纂兵戒期,將襲浚,而懼劉琨及鮮卑、烏丸為其後患,沈吟未發。張賓進曰:“夫襲敵國,當出其不意。軍嚴經日不行,豈顧有三方之慮乎?”勒曰:“然,為之奈何?”賓曰:“彭祖之據幽州,唯仗三部,今皆離叛,還為寇讎,此則外無聲援以抗我也。幽州飢儉,人皆蔬食,眾叛親離,甲旅寡弱,此則內無強兵以御我也。若大軍在郊,必土崩瓦解。今三方未靖,將軍便能懸軍千里以徵幽州也。輕軍往返,不出二旬。就使三方有動,勢足旋趾。宜應機電發,勿後時也。且劉琨、王浚雖同名晉籓,其實仇敵。若修箋於琨,送質請和,琨必欣於得我,喜於浚滅,終不救浚而襲我也。”勒曰:“吾所不了,右侯已了,復何疑哉!”
  • 72.    《資治通鑑》卷94:二月,後趙羣臣請後趙王勒即皇帝位;勒乃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立妃劉氏為王后,世子弘為太子。以其子宏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單于,封秦王;斌為左衞將軍,封太原王;恢為輔國將軍,封南陽王。以中山公虎為太尉、尚書令,進爵為王;虎子邃為冀州刺史,封齊王;宣為左將軍;挺為侍中,封梁王。又封石生為河東王,石堪為彭城王。以左長史郭敖為尚書左僕射,右長史程遐為右僕射、領吏部尚書,左司馬夔安、右司馬郭殷、從事中郎李鳳、前郎中令裴憲,皆為尚書,參軍事徐光為中書令、領秘書監。自餘文武,封拜各有差。……趙羣臣固請正尊號,秋,九月,趙王勒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平。文武封進各有差。立其妻劉氏為皇后,太子弘為皇太子。
  • 73.    郭利民.中國古代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17:88
  • 74.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令其太子省可尚書奏事,使中常侍嚴震參綜可否,征伐刑斷大事乃呈之。自是震威權之盛過於主相矣。季龍之門可設雀羅,季龍愈怏怏不悦。
  • 75.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命郡國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顯升台府。於是擢拜太學生五人為佐著作郎,錄述時事。時大旱,勒親臨廷尉錄囚徒,五歲刑已下皆輕決遣之,重者賜酒食,聽沐浴,一須秋論。還未及宮,澍雨大降。
  • 76.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將營鄴宮,廷尉續鹹上書切諫。勒大怒,曰:“不斬此老臣。朕宮不得成也!”敕御史收之。中書令徐光進曰:“陛下天資聰睿,超邁唐虞,而更不欲聞忠臣之言,豈夏癸、商辛之君邪?其言可用用之,不可用故當容之,奈何一旦以直言而斬列卿乎!”勒嘆曰:“為人君不得自專如是!豈不識此言之忠乎?向戲之爾。人家有百匹資,尚欲市別宅,況有天下之富,萬乘之尊乎!終當繕之耳。且敕停作,成吾直臣之氣也。”因賜鹹絹百匹,稻百斛。又下書令公卿百僚歲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清各一人,答策上第者拜議郎,中第中郎,下第郎中。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起明堂、辟雍、靈台於襄國城西。時大雨霖,中山西北暴水,流漂巨木百餘萬根,集於堂陽。勒大悦,謂公卿曰:“諸卿知不?此非為災也,天意欲吾營鄴都耳。”於是令少府任汪、都水使者張漸等監營鄴宮,勒親授規模。
  • 77.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勒姊夫廣威張越與諸將蒱博,勒親臨觀之。越戲言忤勒,勒大怒,叱力士折其脛而殺之。
  • 78.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如其灃水宮,因疾甚而還。召石季龍與其太子弘、中常侍嚴震等待疾禁中。季龍矯命絕弘、震及內外羣臣親戚,勒疾之增損莫有知者。詐召石宏、石堪還襄國。勒疾小瘳,見宏,驚曰:“秦王何故來邪?使王籓鎮,正備今日。有呼者邪?自來也?有呼者誅之!”季龍大懼曰:“秦王思慕暫還耳,今謹遣之。”數日復問之,季龍曰:“奉詔即遣,今已半路矣。”更諭宏在外,遂不遣之。
  • 79.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疾甚,遺令:“三日而葬,內外百僚既葬除服,無禁婚娶、祭祀、飲酒、食肉,徵鎮牧守不得輒離所司以奔喪,斂以時服,載以常車,無藏金寶,無內器玩。大雅衝幼,恐非能構荷朕志。中山已下其各司所典,無違朕命。大雅與斌宜善相維持,司馬氏汝等之殷鑑,其務於敦穆也。中山王深可三思周霍,勿為將來口實。”以咸和七年死,時年六十,在位十五年。夜瘞山谷,莫知其所,備文物虛葬,號高平陵。偽諡明皇帝,廟號高祖。
  • 80.    《晉書·卷一百七·載記第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3-12]
  • 81.    石勒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9]
  • 82.    石勒軍事思想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9]
  • 8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杜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榆社文史資料 第9輯:政協榆社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2-05:125
  • 84.    榆社縣文化局 編.榆社霸王鞭: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07:18
  • 85.    石勒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7-01]
  • 86.    唐榮智 主編.世界法學名人詞典: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06:155
  • 87.    辛安亭 著.中國歷史人物: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12:84
  • 88.    顧明遠 主編.教育大辭典 9 中國古代教育史 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07:211
  • 89.    石旭昊 著.石勒皇帝與羯胡人之迷: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08:304
  • 90.    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全唐詩 第7冊:黃山書社,1999:2731
  • 91.    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全唐詩 第12冊:黃山書社,1999:4817
  • 92.    《唯室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07]
  • 93.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以參軍樊垣清貧,擢授章武內史。既而入辭,勒見坦衣冠弊壞,大驚曰:“樊參軍何貧之甚也!”坦性誠樸,率然而對曰:“頃遭羯賊無道,資財蕩盡。”勒笑曰:“羯賊乃爾暴掠邪!今當相償耳。”坦大懼,叩頭泣謝。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關卿輩老書生也。”賜車馬衣服裝錢三百萬,以勵貪俗。
  • 94.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宮殿及諸門始就,製法令甚嚴,諱胡尤峻。有醉胡乘馬突入止車門,勒大怒,謂宮門小執法馮翥曰:“夫人君為令,尚望威行天下,況宮闕之間乎!向馳馬入門為是何人,而不彈白邪?”翥惶懼忘諱,對曰:“向有醉胡乘馬馳入,甚呵御之,而不可與語。”勒笑曰:“胡人正自難與言。”恕而不罪。
  • 95.    紀昀 編纂.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823冊:北京出版社,2012-04:592
  • 96.    《劍花室詩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07]
  • 97.    張繼紅,薛文春,李豫,任向殊,李雪梅,李瑞瓊,楊挺,劉昭,王新德,董再琴,於紅 整理;孫安邦 審訂.陽城歷史名人文存 第6冊:三晉出版社,2010-04:445
  • 98.    《樵雲獨唱》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07]
  • 99.    元好問 著.元好問全集 上: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06:433
  • 100.    胡思敬 輯.豫章叢書 龍雲集 128:南昌古籍書店 杭州古籍書店,1985-09:7
  • 101.    李東光 編著.石勒傳 從奴隸到皇帝: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01:206-212
  • 102.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戰爭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07-08:58
  • 103.    白壽彝 總主編;黎虎 主編.中國通史 第5卷 中古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下 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909-929
  • 104.    郭利民 編著.中國古代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17-03:86
  • 105.    馬生旺 主編.石勒——武鄉千古一帝: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11:135-136
  • 106.    李東光 編著.石勒傳 從奴隸到皇帝: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01:前言頁,1
  • 107.    爭做後趙皇帝石勒的故里 山西三個縣“開戰”  .CCTV.com.2006-12-30[引用日期2023-07-10]
  • 108.    司馬光 撰;柏楊 譯.資治通鑑 第3輯 魏晉紛爭 八王之亂 大分裂 柏楊白話版:萬卷出版公司,2009-01:253
  • 109.    司馬光 撰;柏楊 譯.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 大分裂:萬卷出版公司,2013-03:63
  • 110.    柏楊 著.華亂五胡;祖逖擊楫渡江 柏楊逝世六週年紀念版:萬卷出版公司,2014-09:196
  • 111.    柏楊 著.華亂五胡: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05:133
  • 112.    《十六國春秋·卷十三》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11]
  • 113.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11]
  • 114.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徙朝臣掾屬已上士族者三百户於襄國崇仁裏,置公族大夫以領之。
  • 115.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以右常侍霍皓為勸課大夫,與典農使者朱表、典勸都尉陸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勸課農桑。農桑最修者賜五大夫。
  • 116.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將狩於近郊,主簿程琅諫曰:“劉、馬刺客,離布如林,變起倉卒,帝王亦一夫之敵耳。孫策之禍可不慮乎!且枯木朽株盡能為害,馳騁之弊,今古戒之。”勒勃然曰:“吾幹力自可,足能裁量。但知卿文書事,不須白此輩也。”是日逐獸,馬觸木而死,勒亦幾殆,乃曰:“不用忠臣言,吾之過也。”乃賜琅朝服錦絹,爵關內侯。於是朝臣謁見,忠言競進矣。
  • 117.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嘗夜微行,檢察營衞,齎繒帛金銀以賂門者求出。永昌門門候王假欲收捕之,從者至,乃止。旦召假以為振忠都尉,爵關內侯。
  • 118.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既將營鄴宮,又欲以其世子弘為鎮,密與程遐謀之。石季龍自以勳效之重,仗鄴為基,雅無去意。及修構三台,遷其家室,季龍深恨遐,遣左右數十人夜入遐宅,奸其妻女,掠衣物而去。勒以弘鎮鄴,配禁兵萬人,車騎所統五十四營悉配之,以驍騎領門臣祭酒王陽專統六夷以輔之。
  • 119.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以牙門將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孝試經之制。
  • 120.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巡行州諸郡,引見高年、孝悌、力田、文學之士,班賜谷帛有差。令遠近牧守宣告屬城,諸所欲言,靡有隱諱,使知區區之朝虛渴讜言也。
  • 121.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下書曰:“自今諸有處法,悉依科令。吾所忿戮、怒發中旨者,若德位已高,不宜訓罰,或服勤死事之孤,邂逅罹譴,門下皆各列奏之,吾當思擇而行也。”
  • 122.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勒如鄴,臨石季龍第,謂之曰:“功力不可並興,待宮殿成後,當為王起第,勿以卑小悒悒也。”季龍免冠拜謝,勒曰:“與王共有天下,何所謝也!”
  • 123.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命郡國立學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二人,弟子百五十人,三考修成,顯升台府。於是擢拜太學生五人為佐著作郎,錄述時事。
  • 124.    陳致平 著.中華通史 第3卷 兩晉南北朝史:花城出版社,1996-02:116
  • 125.    歷代名賢確論 3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7-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