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林鎮

鎖定
道林鎮,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曆史的古鎮,古為商賈重鎮,物阜民豐,歷史人文底藴深厚,素有“小南京”之稱。位於湖南省寧鄉市東南部,湘江下游一級支流靳江河穿鎮而過,沿岸阡陌縱橫,植被豐茂,綠帶環抱,麒麟山獅子山分立兩岸,山水田園景觀渾然天成得天獨厚。唐代詩聖杜甫流寓長沙時,曾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爭盤紆”等千古名句。舊時境內不僅有“寧鄉十景”之一的“石柱書聲”,還有源自明萬曆年間的“道林八景”。
鎮域交通區位極為優越,G354國道、S219省道、S326省道以及道善、道仙等公路縱橫交錯,貫穿東西南北;G0421許廣高速與S50長芷高速在此交匯,道林互通、南谷互通、花明樓互通均可便捷到達。
中文名
道林鎮
外文名
Daolin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43018210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寧鄉市
地理位置
寧鄉市東南部
面    積
134.54 km²
下轄地區
轄9個村(社區)
政府駐地
湖南省寧鄉市道林鎮道林社區柿下塘組55號
電話區號
0731
郵政編碼
410615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8823人 [1] 
著名景點
道林古鎮景區、萬景天成鄉村旅遊休閒營地(神仙嶺風力發電場)
車牌代碼
湘A
方    言
新湘語 - 長益片 - 道林片區方言
年平均氣温
16.6℃
年降雨量
1383.9毫米

道林鎮相關詞條

道林鎮專家論述

道林,由春秋古國——道國而來,因“道人之林”而得名。
道林古時水運昌盛,曾有過“風帆招招,商賈云云,店鋪連連,人潮擁擠”的繁華景象,歷史上以“商賈重鎮”著名,素有“小南京”之稱。唐代詩聖杜甫流寓長沙時,曾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爭盤紆”等千古名句。
“天下道林”牌匾 “天下道林”牌匾
道林歷史人文底藴深厚,相傳宋處士謝英因不滿奸臣秦檜當權,不仕而隱讀,以林抱道,取名道林。卒葬於此,遂地以人名,名傳千載至今。
道林
嘉慶《寧鄉縣誌》:“道林在縣南七十里,宋處士謝英隱居處,卒即葬焉,以英抱道,名道林。有市,距湘潭、善化兩邑界。當各縣查緝竊賊嚴緊時,多竄聚此地,出沒無定。本處居民紳士呈官,竭力捕逐,遂得無患。”同治《寧鄉縣誌》:“道林在縣南七十里,宋處士謝英隱居處,卒即葬焉,以英抱道,名道林。猶胡張講道處稱道山也,或曰:英之自號林。有市,近湘潭、善化界。”
清嘉慶間,寧鄉詩人彭開勳作《道林》詩讚曰:“處士家何在,遺蹤訪道林。墓門春草遍,山館白雲深。近市人煙湊,移居物色尋。囂塵原不礙,恰慰故園心。” [3] 

道林鎮古邑鋪市

道林市
道林市,舊“寧鄉鋪市”之一。街區倚山傍河呈帶狀分佈,市中商鋪雲集,廟宇眾多,香火鼎盛。
《長沙府志》:“縣南七十里,通湘潭大道,原有公館(道林公館)鋪遞。”
道林市 道林市
嘉慶《寧鄉縣誌》:“道林市在縣南八十里,市西為半邊街,街中有王靈官殿,又有古屋,磚石猶存,水陸俱通湘潭,貿易較盛他處,出麴酒甚佳。”同治《寧鄉縣誌》:“道林市在縣南九十里,市西為半邊街,中有王靈官廟,又有古樓,水陸俱通湘潭,貿易較盛他處,出麴酒。道光戊申(1848),邑紳周含萬獨修市中石路里許;咸豐辛酉(1861),監生蔣廷楨募修上下兩頭石路,共八里。”民國《寧鄉縣誌》:“道林市在靳江北,距縣九十里,分上節、下節、半邊各街,水陸俱通湘潭,貿易較勝他處,全市商店百餘家。道光戊申(1848),里人周含萬獨修市中石路里許。”
道林市 道林市

道林鎮建制沿革

(元代)
元朝初期,寧鄉縣屬潭州路;天力二年(1329)三月初九,改屬湖廣行中書省湖南道宣慰司天臨路
(明代)
寧鄉縣明屬湖廣佈政使司長沙府。道林鎮隸屬寧鄉縣秀士鄉。
明代,寧鄉縣有五個鄉,分別名為釋褐鄉、崇德鄉、浮丘鄉、温泉鄉、秀士鄉。其中,秀士鄉以宋處士謝英故里而得名,在縣東南九十里。如:秀士鄉謝英里十區宗師廟南獄大王杜家坪即為今天的道林鎮華鑫市村杜家坪組。(出處:源自明代《寧鄉夏氏族譜》)
寧鄉道林《長衝許氏紳公四修支譜》中的先世丘壟遺蹟土著異同考簡 寧鄉道林《長衝許氏紳公四修支譜》中的先世丘壟遺蹟土著異同考簡
秀士鄉
序號
都名
里名
區名
1
三十都
/
/
2
四十九都
/
/
3
五十八都
/
/
4
六十一都
/
/
5
六十三都
/
/
6
六十七都
/
/
明朝時期寧鄉五鄉所在地區域圖 明朝時期寧鄉五鄉所在地區域圖
(清代)
寧鄉縣清屬湖南省長沙府。道林鎮、大屯營鎮隸屬寧鄉縣石柱四都(寧鄉四都/寧邑四都)。
石柱四都
舊志:並五十八都、六十一都、六十三都、六十七都為靈峯四都。查“靈峯”在縣東三十里,系一都之地,又名道山。而“石柱”正在四都,今定為石柱四都。民國《寧鄉縣誌》:“東自燒湯河,西至光明山;南自丁凌塘,北至宗師廟。東西約五十里,南北三十餘里。其山曰麒麟,曰石柱,曰高露。其水曰靳。其市曰道林。凡十區二十八團。”
石柱四都
嘉慶《寧鄉縣誌》中關於四都的記載 嘉慶《寧鄉縣誌》中關於四都的記載
同治《寧鄉縣誌》中關於四都的記載 同治《寧鄉縣誌》中關於四都的記載
民國《寧鄉縣誌》中關於四都的記載 民國《寧鄉縣誌》中關於四都的記載
丁凌塘
民國《寧鄉縣誌》:“元季寇亂,生員丁九如、凌之任共結寨自守,故名丁凌塘,又名丁凌寨。”
石柱四都(寧鄉四都)
區名
團名
團數
所屬鄉鎮
所屬村(部分片區)
一區
常安團、畫一團
2
大屯營鎮
/
二區
上營團、屯榮團
2
大屯營鎮
/
三區
保安團、保定團、敬勝團
3
道林鎮
龍泉湖村、善山嶺村
四區
上安吉團、下安吉團
2
道林鎮
河東新村、靳水村
五區
上一心團、下一心團
2
道林鎮、花明樓鎮、大屯營鎮
石金村
六區
尚祿團、六合團
2
大屯營鎮
/
七區
長安左團、長安右團
2
大屯營鎮
/
八區
廣濟團、和敦團、和綏團
3
大屯營鎮
/
九區
梅峯團、球琪團、長生團、喬頭團、小吟團
5
大屯營鎮、道林鎮、湘潭縣雲湖橋鎮
靳水村、金華村
十區
道林團、元吉團、公福團、親睦團、仁善團、仁裏團
6
道林鎮
道林社區、龍泉湖村、石金村、善山嶺村、鑫星村、華鑫市村
同治、光緒年間,每“都”又分上、下,名稱依舊,下轄區、團無變化。
道林鎮
區名
團名
轄地(片區)
歸屬村
三區
保安團
燒湯河
龍泉湖村

保定團
楓林、尹家壠
善山嶺村

敬勝團
烏石、蘇光
善山嶺村、龍泉湖村
四區
上安吉團
新湖、荷花
靳水村、河東新村

下安吉團
河清
河東新村
五區
上一心團
福星、共同、成德
石金村、道林社區
九區
小吟團
丁凌塘
原屬寧鄉市道林鎮金華村,今屬湘潭縣雲湖橋鎮黃金村

長生團
岐界、石壩寺、大界
金華村

喬頭團
-
金華村

球琪團
莘田灣
靳水村
十區
道林團
道林
道林社區

公福團
天龍、騎龍
道林社區、龍泉湖村

仁善團
善山嶺
善山嶺村

仁裏團
田心、清湖
鑫星村、華鑫市村

親睦團
龍塘、金獅、洪江
石金村

元吉團
石壁壠、西塘、港口
道林社區
行政區劃對照表 行政區劃對照表
(民國)
道林鎮,民國時期隸屬麟峯鄉。
民國元年(1912)2月,改“都區制”為“鎮鄉制”,全縣將清代10都調整為5鎮7鄉1城區,下轄區、團、牌。其中,石柱四都改為高露鄉(大屯營鎮)和麟峯鄉(道林鎮)。
寧鄉縣,民國三年(1914)屬湘江道;十一年(1922)直屬湖南省
民國十五年(1926)7月,縣農民協會廢5鎮7鄉,分全縣分為21區、560鄉。
民國十六年(1927)7月,全縣恢復原建制。
民國二十一年(1932)8月,廢5鎮7鄉及其轄區,全縣分為區,以數字序號進行命名,下轄46個鄉和1鎮。其中,第二區統原有高露、麟峯、石潭、芳儲四鄉,公所入靳之雙江口;二十五年(1936),遷黃田港。析區域為石柱、石鏡、高露、靳源、古樓、盤泉、西衝山七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春,廢團牌制,新編保甲,全縣共分885保、8782甲。其中,高露鄉轄11保,麟峯鄉轄18保。注:原花明樓鎮三元村、泉江村(炭子衝村),清屬四都五區上一心團,民國時期隸屬麟峯鄉第十保。
民國二十七年(1938)8月,全縣撤區並鄉,並45鄉為25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二十九年(1940)改屬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1月,將25鄉調整為20鄉、1鎮。
民國三十年(1941)2月,撤銷區立5所高等小學校,於21個鄉鎮各設中心小學1所 。
民國三十二年(1943)6月28日,析麟峯鄉十三保的丁凌塘歸湘潭縣雲湖橋鎮天星村(今屬黃金村)
民國三十四年(1945)3月,魯志吾任麟峯鄉副鄉長、代理鄉長。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擴並保甲,普查户口。全縣設340保、5634甲;10月,始辦國民身份證,次年11月結束。
麟峯鄉民國沿革表
麟峯鄉保名(1) 麟峯鄉保名(1)
麟峯鄉保名(2) 麟峯鄉保名(2)
民國三十七年(1948)7月,全縣設335保,4936甲 。其中,高露鄉轄14保,麟峯鄉轄19保。
區劃沿革表(1) 區劃沿革表(1)
民國三十八年(1949)8月8日,寧鄉解放;8月26日,中共寧鄉縣委成立,李瑞山任書記;8月27日,寧鄉縣人民政府成立,張繼源任縣長,寧鄉歸屬益陽專區管轄;9月8日,全縣劃分為10個區,設立區公所,區以下沿用保甲制;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3月,縣農民協會成立;8月,廢保、甲,置鄉、村。全縣共分為11區、229鄉,4街、1452村。其中“一區”駐地石家灣,轄區為原來的高露鄉(大屯營鎮)和麟峯鄉(道林鎮)。
《寧鄉縣誌》中的1950年—1951年行政區劃表 《寧鄉縣誌》中的1950年—1951年行政區劃表
1952年,全縣除城關區外,其他10個區每區劃分為兩個區,共劃分為21個區,仍用數字序號命名。其中,一區區址石家灣,二區區址道林。後設道林鎮。11月20日,寧鄉縣歸屬湘潭專區管轄。
1954年5月,復改為區 。
1955年7月,全縣共分18個區、302個鄉、2個鎮。
1956年6月,撤區並鄉,全縣轄61個鄉和1個鎮。其中道林轄三仙坳、石家灣、道林、善山嶺4鄉。
1958年9月30日開始,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新建17個人民公社,下轄183個大隊,1980個生產隊。其中,道林設道林公社。
1959年4月,全縣調整為372個大隊、2311個生產隊。
1961年8月24日,恢復區鎮建制,調整人民公社規模 。全縣設16區1鎮,公社由17個調整為72個。其中,道林設道林區,下轄道林、善山嶺、石家灣、三仙坳4個公社,59個大隊,1529個生產隊。
1962年12月5日,寧鄉縣復屬益陽專區。
1969年12月,全縣共分為12區1鎮,下轄74個人民公社。其中,道林區駐地刁子塘。
1983年7月1日,寧鄉縣歸屬長沙市
1984年5月,全縣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建制,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5年6月,析道林鄉部分地增置金華鄉。
1990年,全縣劃分為12區1鎮,下轄72個鄉和1個區級鎮、4個鄉級鎮,914個行政村,12420個村民小組,16個居民委員會,98個居民小組。其中道林區下轄道林 、金華 、善山嶺 、石家灣、三仙坳5個鄉,59個行政村 、832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委員會
《寧鄉縣誌》中的寧鄉行政區劃圖 《寧鄉縣誌》中的寧鄉行政區劃圖
《寧鄉縣誌》中的1990年行政區劃表
行政區劃表 行政區劃表
基本情況表 基本情況表
1993年10月,撤銷道林鄉,恢復“道林鎮”。
1995年5月26日,寧鄉縣召開撤區並鄉大會,全縣撤銷12個區公所,將原77個鄉鎮併為32個鄉鎮,即15鄉17鎮。其中,新道林鎮由原來道林鎮 、金華鄉 、善山嶺鄉合併而成,全鎮下轄3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
《寧鄉縣誌》中的1995年行政區劃調整表 《寧鄉縣誌》中的1995年行政區劃調整表
1998年9月,區劃調整,全縣共分35個鄉鎮(其中17個鎮、18個鄉,含3鄉1鎮辦事處和保留原建制的3鄉),915個村,12個居委會。
區劃沿革表(2) 區劃沿革表(2)
2004年底,寧鄉縣進行村級區劃調整,全縣行政村由2002年的908個調整為392個,40個居委會調整為33個社區。其中,道林鎮由原37個村(社區)合併為15個村(社區)。
區劃沿革表(3) 區劃沿革表(3)
2011年,全縣調整為33個鄉鎮(21個鎮、12個鄉),下轄375個村,47個社區。
2015年底,全縣部分鄉鎮及村級區劃調整,全縣有4個鄉、21個鎮、4個街道,轄364個村民委員會、54個社區居委會。其中,道林鎮由原15個村(社區)合併為9個村(社區)。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12月3日,寧鄉市成立大會舉行,寧鄉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市紀委將相繼揭牌。
2023版寧鄉市行政區域圖
行政區劃示意版 行政區劃示意版
基本要素版 基本要素版
標準影像版 標準影像版

道林鎮行政區劃

1995年至2004年底
轄:道林居委會(道林社區)、道林村 、天龍村 、騎龍村 、金獅村 、龍塘村、洪江村 、福星村 、共同村、成德村、港口村、西塘村 、林塘村 、河清村 、荷花村 、石壁壠村 、獅子山村 、清水村 、新湖村、大界村、莘田灣村 、金華山村 、歧界村 、石壩寺村、湯家塘村 、人字衝村 、善山嶺村、燒湯河村、尹家壠村、楓林村 、清湖村 、雙武村 、田心村、烏石村、蘇光村 、雙雄村、長寧村
道林鎮行政區劃圖(1) 道林鎮行政區劃圖(1)
2005年初至2015年底
轄:道林社區 、奇石村、金華村、靳水村 、富豪村 、河清村、燒湯河村 、啓仁村 、壠楓村 、善山嶺村 、鑫星村、華鑫市村 、天石村 、清石村、盤龍村
道林鎮行政區劃圖(2) 道林鎮行政區劃圖(2)
道林鎮2005年——2015年行政區劃表
序號
村(社區)名稱
行政代碼
組成部分
面積(平方公里)
村民小組(個)
1
道林社區
430124101001
居委會、道林、天龍、石壁壠
7.4538
35
2
奇石村
430124101201
岐界、石壩寺
7.6464
32
3
金華村
430124101202
大界、金華山
9.4702
41
4
靳水村
430124101203
莘田灣、新湖
8.5282
36
5
富豪村
430124101204
清水、荷花
8.7401
34
6
河清村
430124101205
獅子山、河清、林塘
9.4517
33
7
燒湯河村
430124101206
騎龍、燒湯河、長寧
8.5086
28
8
啓仁村
430124101207
蘇光、雙雄
8.2522
25
9
壠楓村
430124101208
楓林、尹家壠
10.7988
33
10
善山嶺村
430124101209
善山嶺、烏石
11.1152
29
11
鑫星村
430124101210
人字衝、田心、雙武
15.2944
47
12
華鑫市村
430124101211
湯家塘、清湖
6.9291
34
13
天石村
430124101212
金獅、龍塘
7.8618
33
14
清石村
430124101213
福星、共同、洪江
8.3244
37
15
盤龍村
430124101214
西塘、成德、港口
6.1681
28
2016年初至現在
道林鎮行政區域圖 道林鎮行政區域圖
道林鎮2016年行政區劃表
序號
村(社區)名稱
行政代碼
分類代碼
組成部分
面積(平方公里)
村民小組(個)
1
道林社區
430182101001
121
道林社區、盤龍
13.6219
69
2
金華村
430182101202
122
奇石、金華
17.1166
73
3
靳水村
430182101203
122
靳水
8.5282
24
4
善山嶺村
430182101209
220
壠楓、善山嶺
21.914
68
5
鑫星村
430182101210
220
鑫星
15.2944
53
6
華鑫市村
430182101211
220
華鑫市
6.9291
19
7
河東新村
430182101215
122
富豪、河清
18.1918
73
8
龍泉湖村
430182101216
220
燒湯河、啓仁
16.7608
56
9
石金村
430182101217
122
天石、清石
16.1862
69

道林鎮地理環境

道林鎮位置境域

道林鎮位於湖南省寧鄉市東南部,地理座標介於東經 112°39′—112°47′,北緯 27°55′—28°06'。東及東南鄰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南接湘潭縣雲湖橋鎮,西與花明樓鎮(西北)大屯營鎮(西南)交界,北與嶽麓區蓮花鎮含浦街道乾子村(東北)毗連 。東西最大跨度14.482公里,南北縱長19.885公里。
道林鎮衞星方位圖 道林鎮衞星方位圖

道林鎮地形地貌

道林鎮屬丘陵地帶,地勢西北與東南較高,中部為沖積平原。其中,西北以丘陵、山地為主;東北、東南以丘陵為主。境內山脈眾多,山脈均屬於衡山餘脈。衡山山脈自嶽麓山西來,由黃茅大嶺延伸入境。境內最高峯為黃茅大嶺,海拔約410米。

道林鎮水文特徵

靳江河,俗稱靳江或靳水,古稱“瓦官水”,為湘江下游一級支流,以“水急灘多”著稱。早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曾記載,“湘水又北,左會瓦官口水,湘浦也。”據考證,古代這裏曾是燒製磚瓦的集中地,政府在此置有瓦官,故名“瓦官口水”。
《寧鄉縣誌》中的靳江河支流表 《寧鄉縣誌》中的靳江河支流表
靳江河發源於湖南省湘鄉市金石鎮狀元村,由多道山水“積水成溪”,經寧、湘邊界狀元塔入寧鄉市東湖塘鎮麻山村。靳江河自西向東流經寧鄉市東湖塘鎮、花明樓鎮、大屯營鎮、道林鎮等地,經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長沙市嶽麓區含浦街道、學士街道、洋湖街道、嶽麓街道,然後於長沙嶽麓區的柏家洲附近匯入湘江。靳江河流經道林鎮境內12.530公里,途經道林社區、靳水村、河東新村、龍泉湖村。在上游靳水村季魚組附近建有新埠頭水閘,於下游龍泉湖村戴家灣組石靈橋出境,沿途有燒湯河水、燒湯壩水、港口河水、和尚橋水、邊山壩水、竹山壩水等幹流以及若干小支流匯入靳江河主河道。
靳江河道林鎮龍泉湖村段 靳江河道林鎮龍泉湖村段
靳江流域(道林段)水文一覽表
序號
河道名稱
村名
起點
終點
長度
村(社區)負責人
1
靳江河
靳水村
右岸:道林鎮新埠頭水閘與大屯營鎮靳興村石山橋交界處
道林大橋與河東新村交界處
3400米
成友良
2
靳江河
河東新村
右岸:靳水村與道林大橋交界處
道林鎮與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金僑村(公和片區)交界處
9300米
蔣丙洪
3
靳江河
道林社區
左岸:道林鎮道林社區港口橋與大屯營鎮靳興村交界處
道林社區與龍泉湖村龍口橋交界處
7830米
楊紅軍
4
靳江河
龍泉湖村
左岸:道林社區與龍口橋交界處
道林鎮與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金僑村交界處
4700米
朱戰武
5
燒湯河
善山嶺村(壠楓片)、龍泉湖村
善山嶺村實竹塘
龍泉湖村木瓜港
9000米
鄧志堅、朱戰武
6
燒湯壩河
善山嶺村、龍泉湖村
善山嶺村石屋衝
龍泉湖村五子橋
5300米
鄧志堅、朱戰武
7
邊山壩河(益家灣)
金華村、靳水村
金華村元砂糖
靳水村新埠頭水閘
5800米
成友良
8
港口河
鑫星村、華鑫市村、石金村、道林社區
鑫星村人字沖水庫
道林社區港口橋與靳江河交匯處
3200米
張延富、李照平、楊紅軍
9
和尚橋河
華鑫市村
華鑫市村大屋壩
華鑫市村和尚橋
3800米
張延富
靳江河道林鎮河東新村段 靳江河道林鎮河東新村段

道林鎮氣候特徵

道林鎮屬於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比較強烈,冷暖空氣的交替比較明顯。特點為四季分明,水熱充足,寒冷期短,炎熱期長,寒潮頻繁,回暖較早,秋季氣温呈階段性急降。年平均氣温16.6℃,年平均無霜期275天,年平均降雨量1384.2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81%。由於土 、光 、熱 、氣 、水等條件優越,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農業生產相對發達,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
《寧鄉縣誌》中的各水文站月平均降雨量表 《寧鄉縣誌》中的各水文站月平均降雨量表

道林鎮自然災害

1954年7月18日,山洪爆發,房屋被毀,全縣71個鄉受災;同年12月,連降大雪,遍地冰凍。
1955年3月12日,寧鄉遭受大風襲擊,倒塌房屋多間,全縣203個鄉受災。
1963年5月8日,普降暴雨,山洪爆發,全縣74個公社受災。
1964年7月24日,狂風襲擊道林 、壩塘 、雙江口等區的11個人民公社。
1966年9月,秋旱,全縣有41萬畝晚稻受災,其中7萬畝失收。
1969年7月,暴雨成災,為寧鄉近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全縣74個人民公社和城關鎮受災。
1990年6月6日至6月16日,全縣連降三次暴雨,靳江河沿岸農田被淹,民房進水。
1994年5月1日,突降暴雨,降雨量達59毫米,風力九級。
1995年6月22日至26日,連降暴雨,靳江河兩岸受災。
1998年,氣候反常,暴雨成災,各鄉鎮引發罕見洪澇災害。
2008年冬,冰凍災害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積雪嚴重,供電線路受損致使大範圍停電。
2010年6月19日,暴雨致使山塘、水庫、靳江河水暴漲,低窪處被淹。
2011年1月1日開始,全縣出現大範圍長時間低温雨雪和冰凍天氣。
2012年7月16日,普降暴雨,多處受災,民房進水,農田被淹。
2013年5月14日,迎最大暴雨,降雨量達140毫米,導致道林鎮9處堤壩損壞,長度達500米,緊急轉移村民76名。受災人口達400人,倒塌房屋21間,無一人死亡或失蹤。
2015年6月21日,大水,靳江河水齊堤,低窪處河水倒灌。
2016年7月4日,大水,沿江部分農田及房屋進水;7月18日,持續強降雨,致使河水暴漲漫堤,致使靳江河沿岸農田及房屋悉數被淹。
2017年6月24日,暴雨傾瀉而下;6月25日,河水漫過河堤,低窪處一片汪洋;6月26日雨停,洪水開始緩慢消退。此次洪災,道林鎮受災人口11000餘人,倒塌房屋28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990畝,公路中斷17條次,損壞堤防500餘米;6月29日開始至7月2日凌晨,風雨交加,暴雨持續不斷,導致河水暴漲,遭遇六十年一遇大洪水;7月2日上午八點,陽光普照,洪水開始消退,至傍晚時分,已回落到正常水位。此次累計降雨量超300毫米,超歷史同期水位1.2米,集鎮水位最高達到了3米,全鎮受災人口達2.23萬,房屋倒塌959間,農作物受損2.1萬畝,煙葉受災2156畝,道路損毀20.4公里,直接經濟損失達1.6億元人民幣。
7月10日,洪災過後,大範圍連續出現四十多天高温酷熱桑拿天,導致洪災過後出現旱情。

道林鎮資源條件

道林鎮素有“耐火材料之鄉”的美譽,其境內矽砂、白雲石、海泡石、鎂質泥等特種稀有非金屬礦藏豐富。其中海泡石的精深加工項目尤為突出,該鎮境內的海泡石儲藏豐富,品質較高,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生產的海泡石粉已廣泛用於複合肥、飼料、鑄造、電焊條、橡膠、鑽井、藥物、美容、陶瓷等方面的粘合、稀釋、補強。隨着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將海泡石進行科學的精細加工,可更好的發揮其吸附、催化、流變、抗鹽、脱色等特性,加工的效益將呈數十倍的增長,前景十分廣闊。
道林鎮還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是歷史著名的糧油豐產區,道林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在黃土地上大寫風流。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適時制定強力推進“特色強農” 戰略,不斷在“突出產業特色,鞏固產業基礎,打造產業規模,提高產業效益”上下功夫,形成了奶業養殖、瘦肉豬養殖、花卉苗木栽培、烤煙生產、米業加工等成本低見效快的特色產業,推動地方經濟滾動式發展。
享有天然淡水養殖場之稱的靳江,是湘江下游的一級支流,橫貫道林鎮境內十餘公里。現在利用靳江淡水網箱養殖,所佔水面僅靳江的四分之一。此外還有上萬畝山塘、水庫水面,年可產各種名貴魚3000噸。
道林鎮有水田5萬畝、山地8萬畝,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水勻稱,可建立面向長株潭市場的大型無公害蔬菜基地。

道林鎮民族特色

道林鎮主要民族以漢族為主,佔全鎮總人口98%以上。

道林鎮學校資源

道林鎮“道林初級中學”共有中小學生2414人,幼兒581人,教職工189人、離退休人員217人,2020年12月底實有在職正式教職工187人。境內有道林初級中學、善山嶺初級中學、道林鎮中心小學、南塘小學、莘田小學、大界小學、湯家塘小學、尹壠小學、田心小學、善山嶺小學、雙雄小學、龍塘小學等12所中小學校。
寧鄉市道林鎮中小學校基本信息 寧鄉市道林鎮中小學校基本信息
《寧鄉教育志》中的道林區教育概況
(1) (1)
(2) (2)
(3) (3)
道林鎮學校資源一覽表
序號
學校名稱
村(社區)
學校面積(平方米)
1
道林中學
道林社區永紅組
37825
2
善山嶺中學
善山嶺村西衝組
19980
3
道林鎮中心小學
河東新村大林沖組
47952
4
南塘小學
道林社區下南塘組
5500
5
莘田小學
靳水村毛塘組
4256
6
大界小學
金華村吉家衝組
6667
7
湯家塘小學
華鑫市村
1000
8
尹壠小學
善山嶺村曾家灣組
2005
9
田心小學
鑫星村上山塘組
1805
10
善山嶺小學
善山嶺村乾塘組
12007.4
11
雙雄小學
龍泉湖村
3000
12
龍塘小學
石金村可朝組
3256
13
道林鎮中心學校幼兒園
河東新村大林沖組
-
14
道林鎮綠森林幼兒園
道林社區麟峯路89號
-
15
棒棒幼兒園
道林社區麒麟路
-
16
善山嶺完小幼兒園
善山嶺村
-
17
善山嶺幼兒園
善山嶺村茶園組
-
道林中學校門 道林中學校門
道林鎮中心小學校門 道林鎮中心小學校門
道林鎮大界小學校門 道林鎮大界小學校門
道林鎮善山嶺村幼兒園 道林鎮善山嶺村幼兒園

道林鎮交通運輸

道林鎮交通區位十分優越,G0421許廣高速與S50長芷高速在此交匯。道林互通、花明樓互通、南谷互通互連環繞,是寧鄉市一個全方位緊鄰長株潭城市羣核心的鄉鎮,是韶山、花明樓紅色旅遊黃金線路上的重要節點。
S50長芷高速道林收費站 S50長芷高速道林收費站

道林鎮公路方面

S50長芷高速橫貫道林鎮10.8公里,途經善山嶺村、鑫星村、華鑫市村,並在善山嶺村設有兩個互通收費站及一個湖南省交通警察局長沙支隊道林大隊;G0421許廣高速縱穿道林鎮9.914公里,途經善山嶺村、龍泉湖村、河東新村,並在河東新村與湘潭市雨湖區鶴嶺鎮雲龍村交界處設有一個道林服務區;G354國道、S219省道(原X087)、S326省道貫穿全鎮;滬昆高速高鐵(長昆段)橫穿道林鎮南部 5.5公里,途經金華村。
”道善公路”河東新村路段 ”道善公路”河東新村路段
道林鎮公(鐵)路主幹道
序號
公路名稱
公路編號
公路類別
公路里程(公里)
途經村名
1
許廣高速
G0421
高速
9.914
善山嶺村、龍泉湖村、河東新村
2
長芷高速
S50
高速
10.8
善山嶺村、鑫星村、華鑫市村
3
國道G354(原宗準公路、東燒公路、九韶公路)
G354(原X081、X87、X089)
國道
-
善山嶺村、鑫星村、華鑫市村、石金村、道林社區
4
省道S219(原道桐公路)
S219(原X088)
省道
-
道林社區、河東新村、靳水村、金華村
5
省道S326(原東燒公路)
S326(原X087)
省道
-
華鑫市村、石金村、道林社區、龍泉湖村
6
道仙公路
635
市道
10.5
石金村、道林社區、河東新村
7
道善公路
-
市道
10.5
善山嶺村、龍泉湖村、石金村、道林社區、河東新村
8
鄉道631
631
鄉道
-
鑫星村
9
鄉道636
636
鄉道
-
河東新村、金華村
10
滬昆高速高鐵
-
鐵路
5.5
金華村
11
東港公路
-
-
-
-
G0421許廣高速道林服務區路段 G0421許廣高速道林服務區路段
S50長芷高速道林收費站 S50長芷高速道林收費站
滬昆高速鐵路道林鎮金華村段 滬昆高速鐵路道林鎮金華村段

道林鎮公交客運

901路公交車直達寧鄉城區(東城汽車站),道林汽車站每天都有客車往返於長沙市區(汽車西站、汽車南站),湘潭市區(鶴嶺鎮汽車站)。除此之外,道林至大屯營,道林至桐子坪(湘潭縣雲湖橋鎮),每天也有多趟客車往返。
客運班車
道林開往湘潭縣雲湖橋鎮桐子坪的客車 道林開往湘潭縣雲湖橋鎮桐子坪的客車
道林開往長沙汽車南站的客車 道林開往長沙汽車南站的客車
寧鄉901路公交車道林段
名稱
起點
終點
途經
901路
(寧鄉市區)
東城汽車站
(道林社區)
道林鎮汽車站
華鑫市村、石金村(宗師廟路口)、道林社區
901路公交車途經線路圖 901路公交車途經線路圖
寧鄉市道林鎮汽車站 寧鄉市道林鎮汽車站
寧鄉市道林鎮人民政府 寧鄉市道林鎮人民政府
寧鄉市道林鎮公共服務中心 寧鄉市道林鎮公共服務中心

道林鎮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熊建兵(男):主持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鎮長賀虎(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統戰委員(兼管政協工作)譚吉(男):主管經濟發展辦,聯繫道林古鎮景區、花明樓供電所,分管政協、統一戰線、項目工程、政投、公路建設、城建、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旅遊、商務、科技、電力、工業經濟、徵地拆遷、重點工程等工作。代管紀檢監察辦公室,代管紀檢監察工作,協管黨的建設工作。
黨委委員、人大主席王娟(女):主持人大全面工作。主管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聯繫大屯營煙站、韶山灌區花明樓管理所,分管鄉村振興及有效銜接工作、農業、農村、煙葉生產、林長制、農村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黨委委員、政法委員鄒培(男):主管社會治安和應急管理辦公室、財政所,聯繫派出所、市監所,分管政法、綜治、信訪維穩、法制、安全生產、非煤礦山整治、消防、市場監管、應急、普法培訓、基層法律服務、民間糾紛調處、社區矯正、食品安全、退役軍人事務、財政、税收、工會等工作。代管武裝工作。
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副鎮長劉露莎(女):主管社會事務辦公室、社會事業綜合服務中心,聯繫衞生院、中心校,分管宣傳、意識形態、文明創建、民政、社會救助、殘疾人事務、醫保、養保、協會管理及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體育、衞生健康、婦聯、未成年人保護等工作。
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吳曉嬋(女):主管黨建工作辦公室,分管黨的建設、機構編制、人事、績效考核、老幹、關協、共青團、機關支部、網格管理等工作。
副鎮長吳明興(男):主管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辦公室,聯繫自然資源所,分管自然資源和規劃、田長制、生態環保、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自建房及村民建房、農村危房改建、口長制、河長制等工作。
副鎮長周心怡(女):主管黨政綜合辦公室,分管機關文電、機要、保密、信息、會務、檔案、督辦、績效考核、後勤保障等工作。
人大副主席夏勇(男):主管綜合行政執法隊、政務服務中心,聯繫城管中隊、交管站、交警五中隊,分管城管、路長制、道路交通安全、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2345熱線、政務公開等工作,協管人大工作 [6] 

道林鎮特色美食

自古以來,在民間,家家户户都有製作傳統美食的習慣,且一直沿襲至今。比如甜酒(醪糟)、貓魚(腐乳)、鮓魚、鮓鴨……等一些列地地道道美食。

道林鎮酸棗片

酸棗片,又叫酸棗糕。道林民間都有製作酸棗糕片的傳統習慣,早在清朝就已廣為盛行。其加工工藝及食材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探索與改良,味道呈多樣化趨勢。
製作酸棗糕片的主要食材有南酸棗肉、南瓜或紅薯、紫蘇葉、紅辣椒、白芝麻、食用鹽、白糖、甘草粉。還可以根據不同喜好、不同口味,往裏面添加糯米、藠頭、陳皮等食材。

道林鎮加工方法

① 、先將南酸棗粒洗乾淨,倒入鍋中,加水適量,將其煮沸至皮開肉綻,再撈出潷幹水分。在煮南酸棗粒的過程中,準備好其它所需食材,如新鮮紅辣椒洗淨剁碎備用,紫蘇葉洗淨備用;
② 、將煮好的南酸棗粒倒入缽子或盆子裏擂爛,撿去肉裏面的核。再將紫蘇葉和剁碎的紅辣椒連同南酸棗肉一起攪拌,擂成泥狀,撒上適量食鹽醃製一晚上;
③ 、第二天,將南瓜或紅薯削皮洗淨切片,加水煮熟,再將醃製好的南酸棗肉倒入鍋中,加白糖,一同攪拌,將其擂成泥狀,冷卻備用;
④ 、準備好乾淨的塑料膜鋪在桌子上,將擂成泥狀的南酸棗肉攤在上面,均勻擀平成塊狀,大約厚0.2釐米左右,之後撒上芝麻和甘草粉,在陽光下暴曬,直至兩面都曬乾;
⑤ 、將曬乾水分的酸棗糕片,放入鍋中,隔水蒸;
⑥ 、將蒸好的酸棗糕片,放在陽光下繼續暴曬,直至完全乾燥,然後密封收藏即可。

道林鎮宗教協會

信義分會
民國《寧鄉縣誌》:“信義分會在四都道林市。民國元年(1912),牧師艾香德建,附設初等小學。十六年(1927)停辦,教徒數十。”
牧師:艾香德 牧師:艾香德

道林鎮歷史事件

(一)、明崇禎十五年(1642)十一月初八辰時,巡按劉熙祚殉難於道林宗師廟
(二)、明崇禎十六年(1643)八月,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率部進駐長沙,分兵寧鄉。知縣邱存忠集士紳陶雲、周易等率兵阻擊,義軍殺邱於道林宗師廟。
(三)、民國十四年(1925),毛澤東和大弟毛澤民、妻子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因在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創辦農民夜校,招湖南省長趙恆惕密令抓捕。毛澤東等在鄉人幫助下,於8月28日,連夜經如意亭趕到道林,再改成小船沿靳江去了長沙,成功脱險。
(四)、民國三十三年(1944)5月,日軍進逼寧鄉縣境 ;6月13日,日軍千餘人犯境 ;7月29日,縣城被日軍侵佔,寧鄉淪陷 ;8月,日軍先後佔領蓮花鄉(雙江口鎮)、獅顧鄉(金洲鎮)、洋泉鄉(菁華鋪鄉)、龍從鄉(壩塘鎮)、高露鄉(大屯營鎮)、麟峯鄉(道林鎮)、石潭鄉(東湖塘鎮)、芳儲鄉(花明樓鎮)、仙鳳鄉(夏鐸鋪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8月16日,日本宣佈投降;9月9日,日軍撤離寧鄉。
同年秋,王震 、王首道奉毛澤東令,率三五九旅主力組成的八路軍南下支隊經道林時,在靳水河畔的莘田灣等地羣眾中,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廣播革命火種,石壩寺許家祠堂等地一度成為革命熱土。

道林鎮名勝古蹟

山水類
黃茅大嶺
嘉慶《寧鄉縣誌》:“黃茅大嶺在縣東南七十里,巔有巨石尖聳數十丈,俗呼鷹嘴嶺。東有瀑布懸流約兩丈許,下匯石潭,潭前亂石錯立,泉穿織其中,撞聲如吼,奔注人字衝,亦佳景也。”
麒麟山
嘉靖《長沙府志》:“麒麟山在治東南七十里,山層稜如麒麟然。”康熙《寧鄉縣誌》:“怪石稜層,高可二十丈,週迴六百二十步,尾鬣昂聳,酷如麒麟。”嘉慶《寧鄉縣誌》:“山石壁立狀,似麒麟頭角雄聳,俯瞰靳江,高數十丈,與隔江獅子山對峙,為上游關鍵。上有靈慧寺。”民國《寧鄉縣誌》:“凡三(山)峯純黑,石高十餘丈,遙望如火初然,黑焰滕湧,與靳南岸獅子山相對,形家命為道林水口山勢。又南為石壁田,初有石可鑑行人,後農夫以旁田苗秀不實,良由石照使然,聚草焚之,遂黯不辨景。山邊有宋處士謝英墓。”
寧鄉姜氏族譜中的道林麒麟山 寧鄉姜氏族譜中的道林麒麟山
道林鎮麒麟山 道林鎮麒麟山
石鏡
同治《寧鄉縣誌》:“石鏡在縣東南九十里麒麟山謝處士墓側,有石瑩,淨如鏡,照見山川人物。”民國《寧鄉縣誌》:“麒麟山南有石,色黃,瑩淨如鏡,倚磴側視,鏡前雲影、山光、柳堤、麥隴,如入畫圖。”
麒麟山半山腰的石鏡 麒麟山半山腰的石鏡
獅子山
民國《寧鄉縣誌》:“獅山、麒麟相對,為道林水口山,是為獅子山、豹子嶺間之山脈。南起石湖塘,北與西抵靳江,西南濱竹山壩水。東西八里,南北略同。”
遠眺獅子山 遠眺獅子山
石柱
康熙、乾隆《寧鄉縣誌》:“石柱在縣治東南七十里秀士鄉,高聳數尺,廣可兩三丈,平坦光瑩,不生草木,宋謝英讀書其上。”同治《寧鄉縣誌》:“石柱在縣東南七十里秀士鄉大界嶺旁,一小山窕而長,石巖中聳一石,形如柱方,高三丈,石累石,推之顫搖不墜,中有縫,可用線劃過以左右互動,故也。頂平坦光瑩,上有棋枰樣,宋處士謝英讀書其上,四都得名以此。”
峽水
同治《寧鄉縣誌》:“峽水在縣南九十里道林上峽山口山垣橋側,水出山間沿橋畔小溪滴石上,潺潺作絃聲,旱久不絕,流入黃絲壩。市人取以釀麴酒,香色味俱佳。”
雷分石
嘉慶《寧鄉縣誌》:“雷分石在縣南八十五里竹山壩,鸛嶺有大石如柱,週六丈,高一丈五尺。相傳順治年間,雷劈而為兩,至今屹立不倒。一名雷打石。”
雷分石 雷分石
金華山
嘉慶《寧鄉縣誌》:“金華山在縣南九十里,山出青石,光潤可愛,上有普濟寺。”同治《寧鄉縣誌》:“金華山在縣南九十里,山出青石,光潤可愛。近年石間湧出清泉,兩井涓涓不絕。”
石屋洞
嘉慶《寧鄉縣誌》:“石屋洞在縣南七十里,峯巒峻削有巨洞,洞頂石如建瓴,高可七八丈,約數畝廣,旁有竅天光內射,如窗欞然。乾隆間,里人羅芳周、蔣宗培偶見石板上露“石屋雲崖大仙劉楊二將”字跡。因閉洞門作龕刻石像,禱雨多驗,遂為祈賽之所。”
楓林
嘉慶《寧鄉縣誌》:“楓林在四都,與善邑瑟摩嶺交界。每秋冬時,二十里丹楓如霞如火。”
癩子山
同治《寧鄉縣誌》:“癩子山在縣南八十里,兩峯石砌,苔蘚斑駁,遠望如頭生癩。嘉慶年,奸民韓三等強開煤礦,邑紳丁公路、丁元甫控封,中丞景奏準該處山及毗連地永禁開採。”
華表山
同治《寧鄉縣誌》:“華表山在縣南九十里,形如華表,下有華表庵。”
紗帽山
同治《寧鄉縣誌》:“紗帽山在縣南九十里道林靳水西岸,為麒麟山近脈,頂圓,左右峛崺,宛如軟翅紗帽。”
纏山嶺
同治《寧鄉縣誌》:“纏山嶺在縣南七十里,峽前分水,右趨道林,左出燒湯河,同會建江。”
大界嶺
同治《寧鄉縣誌》:“大界嶺在縣南九十里,過嶺為湘潭境。五體皆備,正面周圓平正,屹然玉屏,又名玉屏山。”
寺、廟、坊、屋類
宗師廟
宗師,地名也;宗師廟,廟名也。天啓三年(1623),施主黃廷獻始於此立廟,遂名“宗師廟”。
道林鎮石金村宗師廟路口 道林鎮石金村宗師廟路口
乾隆《寧鄉縣誌》:“宗師廟在四都,即劉熙祚殉難處,因廟祀之前趙大中丞,又建忠毅公祠,有典祀。”嘉慶、同治《寧鄉縣誌》:“在縣南七十里,俗傳以巡按劉熙祚得名。按「府舊志」萬曆三十七年(1609)裏遞周望呂詞,雲:‘潭、寧相去一百二十里,自古有十一鋪,曰桐木、茶園、東湖、赤子、聚山、宗師、道林、黃蠟、烏田、楊梅、大慄。’是宗師地名也,明初已有之。天啓三年(1623),施主黃廷獻始於此立廟,非因劉巡按得名。”民國《寧鄉縣誌》:“在縣南八十里。『《同治縣誌》明天啓三年(1623),黃廷獻建。崇禎癸末(1643),巡按劉熙祚殉難於此,俗傳以劉得名。「前志引府舊志」萬曆三十七年(1609),裏遞周望呂詞,雲:‘潭、寧相去一百二十里,自古有十一鋪,曰桐木、茶園、東湖、赤子、聚山、宗師、道林、黃蠟、烏田、楊梅、大慄。’』據此,則宗師地名,明初已有之,何得雲因劉得名?”
靈慧寺
同治《寧鄉縣誌》:“靈慧寺在縣南七十里麒麟山,姜以隆子世倫建。隆裔孫復初、耀寰、中一置田十八畝,以圍內十二畝作寺田,佃僧供佛,以圍外六畝作祖墓田。康熙時,姜日璜讀書其中。乾隆五十八年(1793),姜族重修。”民國《寧鄉縣誌》:“明建,在縣南七十里麒麟山北四都十區道林團。”
寧鄉姜氏族譜中的道林靈慧寺碑文 寧鄉姜氏族譜中的道林靈慧寺碑文
祖師殿
祖師殿在縣南九十里道林市,即舊“道林公館”。康熙《寧鄉縣誌》:“嘉靖二年(1523),知縣胡明善撤隆福寺材鼎建。寺田五畝,給蔣紳耕收修理,近年隱廢。至三十一年(1552),知縣周孔徒查復,就小申明:‘亭舊址構之正廳三間,廚房三間,東西耳房六間,門樓一座。’《府舊志》:萬曆十七年(1589),柯按院過道林,見路小隨示以後不必由此行。居民柳興春因將公館拆毀,立碑雲:‘道林小路,夫馬悉行禁止。’”同治《寧鄉縣誌》:“康熙五十三年(1714),眾姓沿館基地創建殿宇,招僧護守;乾隆、嘉慶、道光年,眾姓屢加修葺。廟有中下棟,後廳左右耳房,前面戲樓,左下建王元帥殿。官吏來鄉,仍以是為茇憩所。”
王爺殿
同治《寧鄉縣誌》:“王爺殿在縣南九十里祖師殿左,康熙年眾姓捐建,香火極盛。”
張氏古樓
同治《寧鄉縣誌》:“道林街後層樓一座,壁嵌石碑文,曰‘張氏古樓’,明郡庠張洞海建。蒼苔碧蘿,交縈斑駁,里人摭其地為道林八景之一。”民國《寧鄉縣誌》:“宣統二年(1910),古樓為狂風所拔。”
道林節義祠
同治《寧鄉縣誌》:“道林節義祠在縣南九十里道林祖師廟右,咸豐三年(1853),廩生黃懋寅、丁應台倡建,中祀巡按劉公熙祚、縣令邱公存忠、宋處士謝公英,並附祀殉難諸公。寅自捐四畝塘田三畝;黃舄採後裔捐蕩丘田四畝;周蓉舫後裔捐田一畝,又募置細沙丘田兩畝,半壩頭丘田兩畝;寅弟懋淇、温國善共捐祠基;李鴻亮捐祠後屋基。光緒中,劉慎五續捐田兩畝。”
祭期定十月十日,寅季弟澤,官福建長樂,稟宮保札飭邑,令臨期詣祭。”
金華山普濟寺
同治《寧鄉縣誌》:“金華山普濟寺在縣南九十里,唐貞觀時,遺址。明,崔、許、黃、陶四氏重建,崔廷仕新佛造鐘。康熙初,四姓後裔捐資修葺,餘銀置田五十畝外,墾荒七畝。乾隆年間,徽商孫時泰等因所捐栲木嶺田毗連構訟,經寧、潭行白兩令合勘會詳。咸豐年,徽商張逢吉等冒稱施主,崔篤誼、許務本、黃倫敍、陶敦仁等稟各上憲,飭孫令勳斷四姓所捐五十七畝與徽商所捐五十七畝互立合約,鉗印詳結。同治五年(1866),住持僧修整下棟,建立山門,因用虧欠,邀四姓入寺,聽其加規彌補。”
蔣部兵宅
嘉慶、同治《寧鄉縣誌》:“蔣部兵宅在縣南七十里成德塘,元臣蔣彥明宅今其裔孫聚居,額其門曰‘司馬舊第’。”
古書樓
嘉慶、同治《寧鄉縣誌》:“古書樓在縣南七十里道林市前元臣蔣彥明藏書處,久圮。”
讀書堂
康熙《寧鄉縣誌》:“讀書堂在縣南七十里長衝,以謝英名。”
白雲寺
康熙《寧鄉縣誌》:“白雲寺在縣南六十里宋處士讀書處也。”
龍王廟
嘉慶《寧鄉縣誌》:“龍王廟在東門外廣盈倉故址。嘉慶二十年(1815),縣令王餘英鼎建,有碑記。邑人黃懋泰兄弟捐熟水田十畝,以供香火,田在四都四區新塘衝,立有契據。”《訪冊》:“龍王廟在四都九區大界嶺,清嘉慶五年(1800),寧、潭眾姓崔天仁、劉萬春創建;道光、同治時,三次重修。光緒九年(1883),崔姓人家儲款名同養堂,後購田三畝三分,並增建廟宇,有碑記雲。”
報恩寺
嘉慶《寧鄉縣誌》:“去縣南七十里,王濟川等公施民田四十畝。”
華表庵
同治《寧鄉縣誌》:“華表庵在縣南七十里華表山,世為道林蔣氏香火地。康熙乙丑(1685),蔣清祥捐田十二畝,户名蔣佛田。嘉慶乙丑(1805),蔣族重修。”
仙女山寺
嘉慶《寧鄉縣誌》:“仙女山寺在縣南七十里田心,黃道憲兄弟建。”
寶峯寺
嘉慶《寧鄉縣誌》:“寶峯寺在縣南九十五里鵝公塘,黃庭英建。嘉慶六年(1801),黃懋恭兄弟遷建潘家壩。”
謝處士祠
《訪冊》:“祀宋謝英,在四都四區安吉團清水塘。道光十一年(1831),黃懋梓、懋劼倡建。其地古之秀士鄉。”民國《寧鄉縣誌》:“謝處士祠在清水塘,故四都四區安吉團。道光初,黃氏建宗祠於此,見有破神祠在側,神像方袍岸巾,露坐頹垣瓦礫中,乃為重修。神像開,其藏見舊紅箋,題曰‘宋謝處士之藏’,順治四年(1647)三月日修。遂書祠顏曰‘宋謝處士祠’。”
儲英塔
《訪冊》:“道林橋左有儲英塔,同治時,黃沛翹、蔣綬榮等倡建。”
石觀音廟
同治《寧鄉縣誌》:“石觀音廟在縣南百二十里燒湯河岸,百餘年來,歷著靈異。”
關王廟
民國《寧鄉縣誌》:“關王廟在四都三區保安團,民國十七年(1928),崔月華等捐建。”
急公好義坊
民國《寧鄉縣誌》:“急公好義坊在四都道林市桃潭別墅。光緒時,江蘇常鎮道署壽州鎮總兵陶森甲遵父美韺遺命,捐河工銀千兩,山東巡撫周馥奏準題額建坊。三十三年(1907),其子共立。又:森甲遵母譚氏遺命,捐賑利津災民棉衣,合銀千兩,巡撫周馥奏準,給‘樂善好施’四字,同年建坊於桃潭別墅。”
三芝別墅
社山有三芝別墅,清季副貢黃培英與湘潭郭處士承鎤等結道林文社,於此講習古學。
黃夢弼妻楊節坊
黃夢弼妻楊節坊在四都十區仁裏團董家洲,康熙戊子(1708)年建坊,上鐫氏年二十一,弼亡,遺孤瑄甫三月,氏守志不變。
黃錫爵妻劉節坊
黃錫爵妻劉節坊在道林峽山口,乾隆五十三年(1788)建。
謝家琪妻彭節坊
謝家琪妻彭節坊在四都九區長生團石壩寺,光緒十八年(1838),其次子錦章建坊,上鐫光緒五年(1825)所贈二品誥命
黃坑大屋
位於道林鎮鑫星村,始建於明末清初。萬曆三十六年(1608),由黃氏祖先以家族聯合興建,流傳着珍珠寶地,百世無窮。大屋建築庭院相依,井行通道,歷經三百多年,因歷史變遷,大部分原物被毀,至今大院以東,仍然留有當初建築原貌。
渡口、碼頭、橋樑類
嘉慶、同治《寧鄉縣誌》:“石靈橋在縣東南九十里燒塘河,邑紳黃日燦費千金獨建。”民國《寧鄉縣誌》:“石靈橋在縣南九十里燒湯河,為潭、寧交界處,清黃日燦費千金建。咸豐八年(1858),徐石村、楊少度募捐重修;光緒二十三年(1897),寧、潭士紳陶蘅渚、徐景山倡募重修五甕六墩。”
石靈橋 石靈橋
赤楊橋
往麻塘要路,為竹山壩水口。嘉慶二十年(1815),舊橋圮,黃氏重修。碑刊黃懋恭主修,黃阿許、黃建澡、黃建準、黃懋修、黃懋倬、黃懋縉捐銀助修。黃阿許,黃懋恭母也。橋西赤楊一株,古樹婆娑,行根甚遠。舊時諺雲:“赤楊壞一枒,竹山壩敗一家。”土人以其盛衰,覘一方興替。嘉慶《寧鄉縣誌》:“原名埠頭橋,在縣南八十五里靳江竹山壩,黃懋恭、黃建準兄弟合修。上有赤楊一株,路根斗大,從橋東橫過橋西,故改名。”
赤楊橋 赤楊橋
福星橋
民國《寧鄉縣誌》:“福星橋跨田心水上,在縣南八十五里宗師廟側。清道光十四年(1834),黃本瞵、楊佐朝等募修。”
港口橋
港口橋跨黃龍壩水下流,距入靳江裏餘。同治《寧鄉縣誌》:“港口橋在縣南九十里,雍正年,裏紳丁至性建;道光年,裏紳周協萬倡募重修。”
慄灣橋
同治《寧鄉縣誌》:“慄灣橋在縣南九十里,邑紳許明瑞獨建。清咸豐間,許裔重修。”
迎遠橋
一名埠頭橋,跨靳江,在道林南五里。嘉慶、同治《寧鄉縣誌》《訪冊》:“寧遠橋在縣南八十五里竹山壩,明崔山祿建,後圮。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黃埴補建,復因水圮。埴孫建治等重修,劉暐澤撰碑記。”節錄劉暐澤所撰記雲:“今有身居儒素,宅近衝途,念行旅之多艱,出一家之資力,若寧鄉黃君經萬及其賢子孫者,實可風也。君先人舊居建水。建水注湘,舟行往來不絕,有埠頭,故亦曰埠頭河。君時與子黃世鏡捐金建橋,過者羣賴,後因水傾圮,鹹謂極盛難繼。今黃世鏡子黃建治、黃建法、黃建浩、黃建溥、黃建濂捐五百餘金,重修於舊址下數武。期月橋成,餘聞而欣。然曰五君子能守高曾規矩,使途人頌義黃氏,其益顯哉。其棄田固橋兩岸者,君從兄羲上也。”
道林橋
道林橋跨靳江。同治《寧鄉縣誌》:“原名新橋,在縣南九十里,清雍正丙午(1726),湘潭李直臣建。乾隆癸末(1763),直臣繼妻賴氏補修;道光己丑(1829),縣人周封萬,糾寧、潭士紳募捐重修,袁名曜撰碑記。”
踞麟橋
踞麟橋跨靳江。同治《寧鄉縣誌》:“原名楓木橋,在縣南九十里道林市側,後圮。清道光己酉(1849),里人姜鴻逵、蔣廷楨等倡募重修。”
康林橋
康林橋跨桃花洞水之上游,其水南入靳。
五子橋
五子橋跨桃花洞水,入靳江處。嘉慶、同治《寧鄉縣誌》《訪冊》:“五子橋在縣南九十里燒湯河,清康熙時,何振卿之子盛生、源生、志生、光生、奇生皆有孝行,奉母命建此橋,故名。”
道林橋
五子橋 五子橋
木瓜橋 木瓜橋
太平橋 太平橋
洪仙橋(紅星)
同治《寧鄉縣誌》:“洪仙(紅星)橋在縣南九十里峽山口,明崇禎戊辰(1628),楊宗先建。清乾隆乙丑(1745),其裔孫月軒側室陳氏補修;咸豐元年(1851),黃繼光重修。”
麻灘渡
《訪冊》:“麻灘渡在道林下二里許,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里人黃境創建,有田兩畝五分,船屋一所。光緒二十五年(1899),境玄孫黃耀勳添置一船。”
新埠頭渡
同治《寧鄉縣誌》:“原名氈埠渡,在道林上五里,相傳明吉藩儀賓崔文運於此處蹋氈迎郡主入門,故名。乾隆年,崔書三、黃上芳倡建橋渡,置田三畝造船構屋;道光年,崔、許、黃、傅重修船屋,眾姓公置木橋,陶姓捐田一畝;咸豐年,黃芝亭、崔菊甫、傅蘭莊(傅巖)、許明遠復倡募置田五畝修建碼頭,魯姓捐田兩分作碼頭基址,共計田八畝,與眾姓輪管。”《訪冊》:“民國二十三年(1934),由舊江灣渡移入田屋等。”
寧鄉道林《長衝許氏紳公四修支譜》中的新埠頭 寧鄉道林《長衝許氏紳公四修支譜》中的新埠頭
道林埠
西自麻山起,東至距治城百里之燒湯河口,此靳水船埠也。各埠之船裝運官商貨物、穀米,恐有疏虞,埠各設埠頭(一曰船頭)以領之;每埠又分船為數甲,設甲首,皆以便稽查也。
邱墓類
謝英墓
同治《寧鄉縣誌》:“宋處士謝英墓在縣南百里道林麒麟山。咸豐年,訓導周世寬撰碑記雲:‘宋處士楚華先生者,世居寧邑,謝其姓,英其名也。’宋南渡時,秦檜當國,受金人指使,專意講和。先生與嶽忠武同負大才,志存恢復。將應舉,會嶽忠武遇害,遂隱居不仕,歷孝宗朝屢徵不就,日徜徉吟詠於泉石間,自鐫其釣遊處曰慕嚴台。當時號稱秀士,今石柱書聲讀書堂基址及士遊湖、士遊塘諸地名,皆其遺蹟。沒葬麒麟山之陽,鄉民塑像立祠,顏曰秀士,永供香火。寧邑四都所以稱秀士鄉謝英里也。寬素仰高風,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司鐸是邦,閲邑志,益悉其巔末。咸豐元年(1851)八月,奉上憲諭查團匪至邑之四都道林市,適晤老友黃君壽朋及其小阮懋寅等。談及先生隱德,隨偕步至麒麟山遊覽勝概。有石鏡瑩然,照澈萬匯,心骨頓清,人之傑歟,抑地之靈也。而先生墳距石鏡處數武,孤冢巋然,匡墓荒廢。太息久之。爰商之壽朋,諭諸生捐金修復,特立新碑。諸生鹹踴躍從事,事蕆,屬寬作文以記之。寬不敏,捔陳其略,泐碑陰,以垂不朽。”
位於道林鎮鑫星村。唐鑑(1778—1861)字鏡海,號翕澤,湖南善化人。自幼就勤奮上進,學習如飢似渴。嘉慶十四年(1809)己巳洪瑩榜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檢討、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1840),內召為太常寺卿。唐鑑服膺程朱之學,是當時義理學派的巨擘之一,蜚聲京門。
石柱書聲(舊“寧鄉十景之一”)
康熙、乾隆、嘉慶、同治《寧鄉縣誌》:“石柱嶙峋,其上方廣,藉其平瑩為讀書堂,謝徵士之遺躅也。往往風晨月夜,若有咿唔之聲。”《寧鄉縣文物志》:“石柱山四周岩石林立,石柱山高聳其間,山形如台,方高兩丈有餘,頂寬平數丈,腰裂縫隙,有搖搖欲墜之勢,臨柱頂卻有堅定不可動搖之感。風晨月夕,柱台常傳出咿唔之聲,儼然有人朗讀詩文,半里之內,靜聽者能聞其聲。山旁有秀士湖和秀士塘,相傳為宋代隱士謝英遊釣之處。石柱書聲以形奇 、聲奇,加上謝處士之奇行 、奇聞而成為勝地。”
清代詩人周書作詩記其事:“亭亭石柱立高頭,曾有幽人讀未休。誰遣六丁輕借力,移將此住砥中流。”
雍正進士王文清對於石柱書聲也留下了詩句:“帶得遺經去荷鋤,清音千載繞吾廬。自無塵世彈冠念,曾作當年卻聘書。石柱山深雲漠漠,玉潭風定月如如。斯人邈矣餘空谷,我憶遐心賦歲初。”
清代詩人鄭維楠亦有《石柱書聲》詩記其事:“咿唔聲入白雲隈,幾度弓旌召不來。石柱嵯峨人已去,至今爭認讀書枱。”

道林鎮民間圖書館

沈家巷圖書文化室位於道林鎮華鑫市村沈家巷組18號
1998年以前的沈家巷,是個遠近有名的 “ 麻將窩 ” ,經常有人三五成羣成天打麻將,沉醉在麻將中不能自拔的羣眾也有不少。小孩子放學後也只知道瘋玩,甚至還經常搞些小破壞。華鑫市村的精神生活顯得十分單調而貧乏。
1998年4月,在廖仁章的幫助下,“ 沈家巷圖書文化室 ” 終於成立了,周恩來的秘書林麗韞同志親自為圖書室題名。多種多樣的書籍刊物,寬敞明亮的讀書環境,免費開放的借閲形式,圖書室如同一股清風吹進了這個沉悶 、滯後的小山村,華鑫市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新鮮血液。
道林鎮華鑫市村圖書文化室 道林鎮華鑫市村圖書文化室
圖書室剛成立時,廖仁章夫婦只籌到了5000來冊書,他們採取無償借閲的方式,給全村每户家庭送上了一張借書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村裏有書的人家紛紛把書拿出來,為圖書室“添磚加瓦”;寧鄉縣圖書館聞訊後,寄來了整套的《九億農民致富叢書》;廖仁章的兒女每次回家,總忘不了給父母帶上一些寶貝——書籍;他們自己除了種田、餵豬外,還挖塘養了魚,用賺的錢給圖書室注入“新鮮血液”。
圖書室的書慢慢多了起來,老兩口把書分成農業、政治、科技、文學、法律等幾大類,還分別編上號,建立了書目索引。

道林鎮著名人物

鍾靈毓秀的道林自古就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從這裏走出去的人物,不論文的武的,數不勝數 。民國“三省主席”魯滌平及其族兄抗日名將魯渭平,魯渭平的兒子復旦大學教授魯實先,清代名將、學者周家樹,清代大學者黃本驥,革命志士成邦傑許聞道許抱凡,著名愛國湘劇藝術家羅裕庭……還有出生在近代的哲學大師李澤厚,著名作家崔合美,著名學者蔣沛昌,這些人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光耀長空,名垂史冊,構成了今天道林十分獨特的人文風景。

道林鎮謝英

謝英(1103 - 1192),字楚華,道林人。岳飛被害後,聞訊禁不住悲憤嘆息:“ 時不可為矣!” 從此隱居道林山中讀書著述,教授弟子。孝宗時,謝英曾幾次被推薦徵辟,但都拒絕出仕,最後以講學撰作終老。著有《志伊錄》三卷、《白雲養素稿》五卷、《循吏龜鑑》六卷等文學著作。
謝英 謝英
宋高宗時,秦檜當國,與金講和,殺嶽忠武 。先生將應舉,聞之遂不出,孝宗屢徵不就。日徜徉泉石間,其釣遊石上處,自鐒曰慕嚴台。

道林鎮黃本驥

黃本驥(1781-1854),字仲良,號虎痴,寧鄉道林人。道光元年(1821)舉人。自幼博覽羣書,對經史、地理、目錄之學都有研究。一生著述達三十餘種、218卷,主要包括《聖域述聞》《三禮從今》《三志合編》《疑疑孟》《孟子年譜》《避諱錄》《書畫譜》《湖南方物志》《皇朝經籍志》《三長物齋詩略》《文略》《縑山紺雪》《古志石華》《痴學》《詩韻檢字》等,匯為《三長物齋叢書》。被張之洞列為清代湖湘僅有的八位著述家之一,與王夫之魏源鄒漢勳王文清、李錫蕃、曾國藩嚴如熤等齊名 。

道林鎮魯滌平

魯滌平(1887-1935),字詠庵,道林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11月入湖南陸軍兵目學堂,畢業後在湖南新軍服役,北伐戰爭中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民國十七年(1928)任湖南省主席,因桂系軍閥逼迫退出湖南,任江西省主席,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民國二十三年(1934)11月13日,《申報》總經理史量才在滬杭道上遇刺身亡,魯滌平負責調查此案,就在此案初露端倪時,魯滌平卻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1月31日突然病故,其妾室沙夫人也墜樓身亡。
魯滌平遺照 魯滌平遺照

道林鎮魯渭平

魯渭平(1892-1977),字道源,晚年號覺元,道林人。7歲喪母,1912年9月至1946年先後從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和陸軍大學特四期畢業,歷任團長、旅長、第十一軍司令部少將附員等職。1946年3月,魯渭平退役。1950年冬,出走香港。1951年7月,魯渭平和兒子魯實先到達台灣。1977年12月31日,魯渭平在台灣去世。

道林鎮鄉鎮發展

道林鎮山清水秀,物阜民豐,歷史上以“商賈重鎮”著稱,素有“小南京”之稱。其境內耐火黏土、矽砂、海泡石、玻璃用砂岩、白雲岩等礦藏聞名全國。境內黃茅大嶺山巒疊嶂,山水相映,傳奇軼聞,令人神往。
道林鎮道林大道口 道林鎮道林大道口
道林鎮也是寧鄉市一個全方位緊鄰長株潭核心城市羣的鄉鎮。境內交通區位十分優越,許廣高速和長芷高速在此交匯,道林互通、花明樓互通、南谷互通互連環繞。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再加上當地豐富的物礦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道林必將成為寧鄉市全面對接湖南核心經濟區長株潭城市羣的橋頭堡。
寧鄉市道林鎮衞生院 寧鄉市道林鎮衞生院
寧鄉市道林鎮衞生院 寧鄉市道林鎮衞生院
寧鄉市道林鎮衞生院 寧鄉市道林鎮衞生院
近幾年來,道林鎮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實施興工強鎮富民戰略,搶抓機遇,加速經濟發展的步伐。以礦產資源的開發增值為重點,着力招商引資,積極發展民營經濟,形成了耐火材料、矽砂開採、海泡石生產、石灰石加工、稻米加工五大產業。城鎮化建設已具規模,醫療、教育、文化、娛樂設施齊全。
道林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 道林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
美麗屋場建設
皮家衝村民組緊鄰道林古鎮,是進出古鎮古街的必經之路,有古鎮“後花園”之稱。皮家衝美麗宜居村莊涵蓋農户44户149人,主要以G354公路約1500米沿線進行綠化、小微水體改造、庭院整治、荒地治理,目前已硬化黑化公路1200米,全部安裝太陽能路燈照明設備,新建一個健身娛樂廣場,配套興建4家民宿,全部住户通過“廁所革命”更新為水衝式廁所。如今的皮家衝,公路沿線綠化成蔭,景點錯落有致,成為集休閒觀光、養生度假的好去處,遊客流連忘返。 [16] 
G354公路道林社區段還有一條遠近聞名的吉下田煙葉產業路。吉下田煙葉產業路屬道林社區西塘片區,全長約1500米,沿線有農户143户。煙葉是西塘片區的主要經濟作物,煙葉種植近450畝,實行煙稻輪作,並建有一座烤煙房。吉下田產業路是送售煙葉、提升農民收入的“致富路”,2023年產值達400餘萬元。煙葉成熟季節,連片的煙田黃澄澄、金燦燦,吉下田產業路成為道林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目前道林社區正在此規劃建設休閒度假村項目,構建集旅遊觀光與休閒娛樂於一體,宜居、宜遊、宜業的鄉村度假勝地。 [16] 
窯嶺美麗屋場位於靳江河畔西岸,緊鄰古鎮核心景區“建國街”,輻射和受益周邊羣眾287户,共1396人。民國十四年(1925)毛澤東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返回長沙時途徑道林,留宿於窯嶺曾鳳琪家中,與當地羣眾一起共話家國日常,這一紅色歷史是窯嶺美麗畫卷中最亮麗的“中國紅”。 [16] 
2021年,道林社區按照“黨建引領融進去,基層治理活起來”的工作思路,以這一抹亮麗的“中國紅”渲染引導,實現鎮村主導、羣眾主體、户户參與、建設窯嶺美麗屋場。屋場羣眾主動捐資捐料45萬餘元,投工投勞300餘個,歷時半年建設完成,實現“看鐵花演藝,嘗農家美食,住鄉村民宿,聽紅色故事,享鄉村樂趣”的沉浸式黨建文旅體驗,成為道林獨具特色的美麗名片。 [16] 
道林鎮耕地規劃面積一覽表 道林鎮耕地規劃面積一覽表

道林鎮古鎮專欄

前期規劃:
2015年8月12日,寧鄉縣委、縣政府召開道林古鎮建設辦公會,縣委書記譚小平道林古鎮建設辦公會上要求把“道林古鎮建設”作為牽引東南三鎮旅遊開發的龍頭項目。初審由湖南大學楊建覺教授擔綱編制的道林古鎮概念性規劃,並就如何“統一認識,形成合力,加快推進道林古鎮建設”的相關事項進行研究。
縣委書記譚小平現場指導辦公 縣委書記譚小平現場指導辦公
辦公會由縣委副書記、縣長周輝主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賀應輝,縣政協主席喻亞軍以及劉亮、陳永高劉俊武彭韜等縣領導和財政、發改、國土、建設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蔘加會議。
道林古鎮景區規劃圖 道林古鎮景區規劃圖
會議首先聽取了湖南大學茂名古鎮規劃設計專家楊建覺教授有關道林古鎮的概念性規劃方案介紹。規劃緊緊圍繞“鄉愁、古韻、穿越、風情”四個關鍵詞,以在千古道林“上演一部如夢似幻的史詩巨片”為牽引,充分挖掘道林歷史文化底藴,整合靳江河兩岸和麒麟山獅子山獨特的山水資源。一次規劃,分步建設,致力將道林古鎮建設成為湘江古鎮羣的耀眼明珠和環長株潭城市羣一等水準的鄉村旅遊休閒目的地。
道林古鎮規劃平面圖 道林古鎮規劃平面圖
會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圍繞道林古鎮建設相關工作,就土地調規、路網建設、綠化亮化、資金保障等方面發表了意見,均表示將全力支持道林古鎮項目建設。會議明確:由道林鎮聯點縣領導,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亮牽頭成立組織協調機構,並組建道林古鎮影視城開發有限公司,迅速啓動道林古鎮建設相關工作。
後期改建:
道林古鎮晉湘文化融合示範園“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位於寧鄉市道林鎮道林社區及河東新村境內,景區佔地面積約為1380畝。按照規劃分為三大板塊:演藝景區、商業街區和開心農場,其中商業街區和開心農場為開放區,演藝景區為封閉式收費區。
古鎮要聞:
2015年10月12日,靳江河畔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填埋土方,夯實基礎,規劃中的道林古鎮“鄉土中國景區”項目工程建設正式破土動工。
2016年5月28日,道林古鎮“旅遊產品發佈會暨漁人居啓動儀式”在道林開幕。長沙市旅遊局副局長陳威、寧鄉縣常務副縣長劉亮、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楊建覺博士、大觀泛海集團董事長楊雄軍以及文旅產業的專家們出席了此次啓幕活動。
道林古鎮“旅遊產品發佈會暨漁人居啓動儀式” 道林古鎮“旅遊產品發佈會暨漁人居啓動儀式”
2016年6月25日,由深圳大觀泛海集團、長沙中悦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道林古鎮招商中心主辦的“道林古鎮商家簽約活動暨非遺【傳承人】才藝展示”在道林舉行。
道林古鎮商家簽約活動暨非遺【傳承人】才藝展示 道林古鎮商家簽約活動暨非遺【傳承人】才藝展示
2016年7月30日,道林古鎮“美食商家簽約儀式暨啤酒音樂嘉年華”在景區漁人居舉行。
道林古鎮“美食商家簽約儀式暨啤酒音樂嘉年華” 道林古鎮“美食商家簽約儀式暨啤酒音樂嘉年華”
2017年1月14日,由寧鄉縣旅遊局和道林鎮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年味道林】活動在景區漁人居舉行。
【年味道林】活動舉辦現場 【年味道林】活動舉辦現場
2019年6月2日,共青團寧鄉市委青年交友聯誼活動【緣來是你】在景區漁人居舉行。
共青團寧鄉市委青年交友聯誼活動【緣來是你】 共青團寧鄉市委青年交友聯誼活動【緣來是你】
2021年4月13日,湖南省寧鄉市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山西省晉城市鄉村美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定合作項目協議。
寧鄉市道林古鎮項目簽約儀式 寧鄉市道林古鎮項目簽約儀式
2021年7月2日,道林古鎮景區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啓動。本次升級改造計劃引入“司徒小鎮”運營團隊——晉城市鄉村美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利用道林古鎮現有景區資源的基礎上,對演藝景區進行深度開發。
道林古鎮晉湘文化融合示範園“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
1 1
2 2
3 3
2021年9月20日,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召開媒體通氣會,寧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珊珊,寧鄉市文旅廣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喻宏建在通氣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宣佈9月28日正式開園。 [2] 
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召開媒體通氣會 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召開媒體通氣會
2021年9月28日下午,隨着寧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於新凡話語聲的落下,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正式開園迎客。開園儀式上,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黃滔致辭;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沈光長沙株洲湘潭婁底益陽等地的旅行社代表授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喻亞軍、市政協主席劉永紅,以及市領導賀立權李磊、胡珊珊、蔣改平、張瑩、李純等出席開園儀式。 [1] 
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開幕式
開幕式(1) 開幕式(1)
開幕式(2) 開幕式(2)
2021年10月5日,中央電視台攝製組在道林古鎮進行採訪報道。新聞頻道《相逢在偉大時代》欄目以《道林古鎮:依託田園生態 發展鄉村旅遊》為題,進行了直播介紹;晚間《全國新聞聯播》播報了道林古鎮景區《千年鐵魂·湖南人》劇目的演出場景。 [4] 
央視攝製組在道林古鎮街區採訪報道 央視攝製組在道林古鎮街區採訪報道
2021年11月14日,湖南衞視歡唱大篷車》欄目在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遊客接待中心內坪錄製,節目主持人李鋭沈夢辰以及著名歌手烏蘭圖雅親臨節目錄制現場。 [5] 
湖南衞視《歡唱大篷車》欄目在道林古鎮錄製現場” 湖南衞視《歡唱大篷車》欄目在道林古鎮錄製現場”
2022年4月10日,寧鄉市人民政府向省、市防控指揮部贈送我市兩處文旅景點長沙方特東方神話和道林古鎮門票各1400張,用於慰問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在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內,900多名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與志願者免費遊園。 [7] 
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遊人如織 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遊人如織
2022年5月18日,長沙市在道林古鎮景區內舉行2022年“5.17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日”活動啓動儀式。本次活動由長沙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寧鄉市人民政府、寧鄉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承辦。活動現場,各成員單位結合自身工作職責,通過播放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視頻、發放預防野生蘑菇中毒手冊、展出主題展板、講解答疑等形式,向現場羣眾宣傳普及有毒野生蘑菇的種類以及誤食野生蘑菇後的種種危害,進一步提升人民羣眾對有毒野生蘑菇的防範意識。 [10] 
5.17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日 5.17預防野生蘑菇中毒宣傳日
2022年7月1日晚,“強省會·長沙行”自駕遊活動啓動儀式在寧鄉市道林古鎮千年鐵魂·湖南人景區舉行。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霞宣佈活動啓動。 [8] 
“強省會·長沙行”自駕遊活動啓動儀式現場 “強省會·長沙行”自駕遊活動啓動儀式現場
2022年7月22日,“荷”您相約在道林古鎮百畝荷花基地,“花漾長沙∙荷美道林”2022年荷花文化旅遊節啓動。百畝荷塘盛開的荷花映入眼簾,四處瀰漫着荷蓮的清香。 [9] 
道林古鎮“花漾長沙∙荷美道林” 道林古鎮“花漾長沙∙荷美道林”
2023年2月14日,寧鄉市道林古鎮景區攜手飛鯨文化正式推出“網紅動物園”和“幻唐大廟會”兩大主題活動,向廣大遊客發出一份踏春邀約,長沙周邊旅遊又添好去處。道林古鎮春季遊園活動時間從2月14日到2月26日,主要包含網紅動物園和幻唐巡遊表演兩大主題活動,另外還新增了很多地方特色美食和小朋友喜歡的遊樂項目。 [11] 
道林古鎮幻唐春遊會現場 道林古鎮幻唐春遊會現場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為慶祝第113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和第2個“女法官國際日”,2023年3月,湘鄉法院工會組織全院女幹警來到寧鄉市道林古鎮景區開展春日踏青活動,親近自然,感受春天的氣息。 [12] 
湘鄉法院工會組織全院女幹警來到寧鄉市道林古鎮景區開展春日踏青 湘鄉法院工會組織全院女幹警來到寧鄉市道林古鎮景區開展春日踏青
2023年7月15日,道林古鎮景區大型玩水樂園正式開業。此次道林古鎮水樂園音樂狂歡節將持續到8月13日。道林古鎮景區除了玩水樂園,還有更多精彩紛至沓來。每晚還有西遊主題巡演,遊客不僅可以在巡演中看到還原取經之路的各路“名場面”,還可與“取經四人組”近距離合影。看完巡演,聽一場不玩不罷休的電音狂歡,或徜徉於宇航員星空燈海,暢快一夏未過於此。 [13] 
道林古鎮除了玩水樂園 道林古鎮除了玩水樂園
“月滿華誕,菊有道林”,2023年道林古鎮景區菊花節10月1日迎客。景區內各色菊花搖曳多姿,彰顯菊花的獨特魅力;超多名貴菊花品種,數萬盆大小菊花爭奇鬥豔。靳江河畔,秋意甚濃,古鎮沉浸在秋日的暖陽下,如夢似幻;網紅小火車于田間穿越而過,使人產生一種人間繁忙感;隨着夜幕的鐘聲敲響,演藝場裏的打鐵花表演隆重登場。 [14] 
“月滿華誕,菊有道林”,2023年道林古鎮景區菊花節 “月滿華誕,菊有道林”,2023年道林古鎮景區菊花節
2023年10月24日,長沙市雨花軍休所組織軍休幹部、家屬等200餘人來到寧鄉市道林古鎮,舉辦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暨第八屆金色晚秋慶重陽秋遊活動,營造濃厚的榮軍敬老氛圍。 [15] 
雨花軍休所在道林古鎮舉辦紀念抗戰70週年慶重陽健步走活動 雨花軍休所在道林古鎮舉辦紀念抗戰70週年慶重陽健步走活動
2024年2月11日,道林古鎮盛大開園,龍騰道林,歡慶新年,一系列新春活動來襲!2月11日至2月25日,道林古鎮傾力打造一場豐富多彩、令人難忘的活動,為遊客們帶來歡樂和温馨。在這裏,遊客們可以盡情體驗節日的魅力,營造一段充滿喜慶氛圍的度假時光。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