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林八景

鎖定
道林八景,湖南省寧鄉市道林鎮境內丘陵起伏,山水交錯,古蹟遍佈,奇景甚多,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流連之地。舊時境內不僅有寧鄉十景之一的“石柱書聲”,還有“道林八景”之説,極具詩情畫意
中文名
道林八景
外文名
Eight sceneries of Daolin
地理位置
湖南省寧鄉市道林鎮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道林八景八景簡介

黃培英輯《道林八景詩序》雲:“吾黃氏,世居道林。道林者,以宋謝處士英得名。有道之閭,山川佳勝,好事者繪為八景,而各系以詩蓋託,始於吾九世族祖龍橋學正日贊。”
道林八景麟石噓雲獅峯吼水鳳嶺朝陽龍橋躍浪曲江迎月山峽鳴泉神殿撐梧古樓舞鵲
民國版《寧鄉縣誌》1 民國版《寧鄉縣誌》1
民國版《寧鄉縣誌》2 民國版《寧鄉縣誌》2

道林八景八景詩序

道林八景詩序
——黃培英
麟石噓雲紀賢墓,獅峯吼水蹲麓山。
鳳嶺朝陽枕後岡,龍橋躍浪橫下港。
曲江迎月映前川,山峽鳴泉別支流。
神殿撐梧志官廨,古樓舞鵲吊荒蕪。

道林八景八景分析

道林八景麟石噓雲

此景源自康熙、嘉慶、同治版《寧鄉縣誌》中的麒麟山。嘉靖《長沙府志》:“麒麟山在治東南七十里,山層稜如麒麟然。”康熙《寧鄉縣誌》:“怪石稜層,高可二十丈,週迴六百二十步,尾鬣昂聳,酷如麒麟。”嘉慶《寧鄉縣誌》:“山石壁立狀,似麒麟頭角雄聳,俯瞰靳江,高數十丈,與隔江獅子山對峙,為上游關鍵。上有靈慧寺。”民國《寧鄉縣誌》:“凡山峯純黑,石高十餘丈,遙望如火初燃,黑焰滕湧,與靳南岸獅子山相對,形家命為道林水口山勢。又南為石壁田,初有石可鑑行人,後農夫以旁田苗秀不實,良由石照使然,聚草焚之,遂黯不辨景。山邊有宋處士謝英墓。”同治《寧鄉縣誌》:“石鏡在縣東南九十里麒麟山謝處士墓側,有石瑩淨如鏡,照見山川人物。”民國《寧鄉縣誌》:“麒麟山南有石,色黃,瑩淨如鏡,倚磴側視,鏡前雲影、山光、柳堤、麥隴,如入畫圖。”
麟石噓雲 麟石噓雲

道林八景獅峯吼水

此景源自嘉慶版《寧鄉縣誌》中的黃茅大嶺。嘉慶《寧鄉縣誌》:“黃茅大嶺在縣東南七十里。巔有巨石尖聳數十丈,俗呼鷹嘴嶺。東有瀑布懸流約兩丈許,下匯石潭,潭前亂石錯立,泉穿織其中,撞聲如吼,奔注人字衝,亦佳景也。”
獅峯吼水 獅峯吼水

道林八景鳳嶺朝陽

1、楓林(待考)。同治《寧鄉縣誌》:“楓林在縣南百里,接善化瑟摩嶺界。每秋冬時,二十里丹楓如霞如火。”
鳳嶺朝陽 鳳嶺朝陽

道林八景龍橋躍浪

此景源自龍口橋,龍橋躍浪橫下港中的龍橋即龍口橋。巃喬書屋在袋子嶺黃日贊故宅,土人以黃日贊曾登賢書,稱文魁屋場。西南有橋,橋下一石似龍首,口微張,故名龍口橋,乃道林八景之一。龍口橋為雙觀黃氏顯忠裔黃文法、黃文治、黃文沛、黃文泌四房同建。乾隆辛丑年(1781),糾眾姓重修。龍橋適橫下港,與書屋近接,宛在圖畫。
龍橋躍浪 龍橋躍浪

道林八景曲江迎月

曲:蜿蜒曲折;江:靳江河;川:山川。符合“曲江迎月映前川”條件的,目前當屬獅子山(待考)。民國《寧鄉縣誌》:“獅山、麒麟相對,為道林水口山,是為獅子山、豹子嶺間之山脈。南起石湖塘,北與西抵靳江,西南濱竹山壩水。東西八里,南北略同。”
曲江迎月 曲江迎月

道林八景山峽鳴泉

此景源自同治版《寧鄉縣誌》中的峽水。同治《寧鄉縣誌》:“峽水在縣南九十里道林上峽山口山垣橋側,水出山間沿橋畔小溪滴石上,潺潺作絃聲,旱久不絕,流入黃絲壩。市人取以釀麴酒,香色味俱佳。”
山峽鳴泉 山峽鳴泉

道林八景神殿撐梧

此景源自同治版《寧鄉縣誌》中的祖師殿。祖師殿在縣南九十里道林市,即舊“道林公館”。康熙《寧鄉縣誌》:“嘉靖二年(1523),知縣胡明善撤隆福寺材鼎建,寺田五畝給蔣紳耕收修理近年隱廢。至三十一年(1552),知縣周孔徒查復,就小申明:‘亭舊址構之正廳三間,廚房三間,東西耳房六間,門樓一座。 ’《府舊志》萬曆十七年(1589),柯按院過道林,見路小隨示以後不必由此行。居民柳興春因將公館拆毀,立碑雲:‘道林小路,夫馬悉行禁止。’”同治《寧鄉縣誌》:“康熙五十三年(1714),眾姓沿館基地創建殿宇,招僧護守;乾隆、嘉慶、道光年,眾姓屢加修葺。廟有中下棟,後廳左右耳房,前面戲樓,左下建王元帥殿。官吏來鄉,仍以是為茇憩所。”
神殿撐梧 神殿撐梧

道林八景古樓舞雀

此景源自同治版《寧鄉縣誌》中的張氏古樓。同治《寧鄉縣誌》:“道林街後層樓一座,壁嵌石碑文,曰‘張氏古樓’,明郡庠張洞海建。蒼苔碧蘿交縈斑駁里人摭其地為道林八景之一。”民國《寧鄉縣誌》:“宣統二年(1910),古樓為狂風所拔。”
古樓舞雀 古樓舞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