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山極頂

鎖定
泰山極頂是現代散文作家楊朔寫的一篇現代散文,主要描寫泰山奇景,一度被人認作是現代散文的典範。
中文名
泰山極頂
類    別
現代散文
作    家
楊朔
主要描寫
泰山奇景

泰山極頂簡介

《泰山極頂》是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第五冊、八年級《語文》課本下冊。主要描寫泰山極頂的景色,一度被人認作是現代散文的典範。學者王克煜將這篇散文和姚鼐的《登泰山記》、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馮驥才的《挑山工》並稱為現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泰山極頂》這篇散文,象迎着朝陽、彩屏綻開的孔雀,令人目注神馳、讚歎不已。它是代表楊朔散文風格的優秀作品,有着鮮明的藝術特色,很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非凡的立意、精巧的構思是《泰山極頂》的藝術特色之一。散文特別講究立意。散文的立意貴在“高”和“新”。“高”,指散文的思想高度、深度,“新”,指散文的革命性獨創性。立意“高”而“新”,散文就有了生命。

泰山極頂作品原文

泰山極頂看日出歷來被描繪成十分壯觀的奇景。有人説: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戲沒有戲眼,味兒終究有點寡淡。
我去爬山那天,正趕上個難得的好天,萬里長空,雲彩絲兒都不見,素常煙霧騰騰的山頭,顯得眉目分明。同伴們都欣喜地説:“明兒早晨準可以看見日出了。”我也是抱着這種想頭,爬上山去。
一路上從山腳往上爬,細看山景,我覺得掛在眼前的不是五嶽獨尊的泰山,卻像一幅規劃驚人的青綠山水畫,從下面倒展開來。最先露出在畫卷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築岱宗坊,慢慢地便現出王母池、鬥母宮、經石峪。……山是一層比一層深,一疊比一疊奇,層層疊疊,不知還會有多深多奇。萬山叢中,時而點染着極其工期細的人物。王線池旁邊呂祖殿裏有不少尊明塑,塑着呂洞賓等一些人,姿態神情是那樣有生氣,你看了,不禁會脱口讚歎説:“活啦。”
畫卷繼續展開,綠蔭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來到對松山。兩面奇峯對峙闃,滿山峯都是奇形怪狀的老松,年紀怕不有個千兒八百年,顏色竟那麼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來到這兒你不妨權當一次畫裏的寫意人物,坐在路旁的對松亭裏,看看山色,聽聽流水的松濤。也許你會民意乾隆題的“岱宗最佳處”的句子。且慢,不如繼續往上看的為是…
泰山極頂 泰山極頂
一時間,我又覺得自己不僅是在看畫卷,卻又象是在零零亂亂翻動着一卷歷史稿本。在山下岱廟裏,我曾經撫摸過秦朝李斯小篆殘碑。上得山來,又在“孔子登臨處”立過腳,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下喝過茶,還看過漢枚乘稱道的“泰山穿溜石”,相傳是晉朝王羲之或者陶淵明寫的斗大的楷書書金剛經的石刻。將要看見的唐代在大觀峯峭壁上刻的《紀泰山銘》自然是珍品,宋元明清歷代的遺蹟更象奇花異草一樣,到處點綴着這座名山。一恍惚,我覺得中國歷史的影子彷彿從我眼前飄忽而過。你如果想捉住點歷史的影子,儘可以在朝陽洞那家茶店裏挑選幾件泰山石刻的拓片。除此而外,還可以買到泰山出產的杏葉參、何首烏、黃精、紫草一類名貴藥材。我們在這裏泡了壺山茶喝,坐着歇乏,看見一堆孩子圍着羣小雞,正喂螞蚱給小雞吃。小雞的毛色都發灰,不象平時看見的那樣。一問,賣茶的婦女搭言説:“是俺孩子他爹上山挖藥材,揀回來的一窩小山雞。”怪不得呢,有兩隻小山雞爭着飲水,蹬翻了水碗。往青石板上一跑,滿石板印着許多小小的“個”字,我覺望着深山裏這户孤零零的人家想:“山下正鬧大集體,他們還過去時着這種單個的生活,未免太與世隔絕了吧?”
從朝陽洞再往上爬,漸漸接近十八盤,山路越來越險,累得人發喘。這時我既無心思看畫,又無心思翻歷史,只覺得象在登天。歷來人們也確實把爬泰山看做登天。不信你回頭看看來路,就有雲步橋、一天門、中天門一類上天的雲路。現時懸在我頭頂上的正是南天門。幸好還有石蹬造成的天梯。順着天梯慢慢爬,爬幾步,歇一歇,累的腰痠腿軟,渾身冒汗。忽然有一陣仙風從空中吹來,撲到臉上,頓時覺得渾身上下清爽異常。原來我已經爬上南天門,走上天街。
泰山極頂 泰山極頂
黃昏早已落到天街上,處處飄散着不知名兒的花草香味。風一吹,朵朵白雲從我身邊飄浮過去,眼前的景物漸漸都躲到夜色裏去。我們在青帝宮尋到個宿處,早早睡下,但願明天早晨能看到日出。可是急人得很,山頭上忽然漫起好大的霧,又濃又濕,悄悄擠進門縫來,落到枕頭上邊上,我還聽見零零星星的幾滴雨聲。我有點焦慮,一位同伴説:“不要緊。山上的氣候一時晴,一時陰,變化大得很,説不定明兒早晨是個好天,你等着看日出吧。”
等到明兒早晨,山頭上的雲霧果然清澈,只是天空陰沉沉的,誰知道會不會忽然間晴朗起來呢?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冒着早涼,一直爬到玉皇頂,這兒便是泰山的極頂。
一位鬚髯飄飄的老道人陪我們立在泰山極頂上,指點着遠近風景給我們看,最後帶着惋惜的口氣説:“可惜天氣不佳,恐怕你們看不見日出了。”
我的心卻變得異常晴朗,一點也沒有惋惜的情緒,我沉思地望着極遠極遠的地方,我望見一幅無比壯麗的奇景。瞧那莽莽蒼蒼的齊魯大原野,多有氣魄。過去,農民各自擺弄着一塊地,弄得祖國的原野是老和尚的百衲衣,零零碎碎的,不知有多少小方塊堆積在一起。眼前呢,好一片大田野,全聯到一起,就象公社農民聯的一樣密切。麥子剛剛熟,南風吹動處,麥流一起一伏,彷彿大地也漾起綢緞一般的錦紋。再瞧那渺渺茫茫的天邊,揚起一帶煙塵。那不是什麼“齊煙九點”,同伴告訴我説那也許是鍊鐵廠。鐵廠也好,鋼廠也好,或者是別的什麼工廠也好,反正那裏有千千萬萬只精巧堅強的手,正配合着全國人民一致的節奏,用鋼鐵鑄造着祖國的江山。
你再瞧,那在天邊隱約閃亮的不就是黃河,那在山腳纏繞不斷的自然是汶河。那拱衞在泰山膝蓋下的無數小饅頭卻是徂徠山等許多著名的山嶺。那黃河和汶河又恰似兩條飄舞的綵綢,正有兩隻看不見的大手在耍着,那連綿不斷的大小山嶺卻又象許多條龍燈,一齊滾舞——整個山河都在歡騰着啊。
如果説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開的青綠山水畫,那麼現在我才算出翻到我們民族真正宏偉的創業史。
我正在靜觀默想,那個老道人客氣地賠着不是,説是別的道士都下山割麥子去了,剩他自己,也顧不上燒水給我們喝。我問他給誰割麥子,老道人説:“公社啊。你別看山上東一户,西一户,也都組織到公社裏去了。”我記起自己對朝陽洞那家茶店的想法,不覺有點內愧。
有的同伴認為沒能看見日出,始終有點美中不足。同志,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其實我們分明看見另一場更加輝煌的日出。這輪曉日從我們民族歷史的地平線上一躍而出,閃射着萬道紅光,照臨到這個世界上。
偉大而光明的祖國啊,願您永遠“如日之升”!

泰山極頂作者簡介

泰山極頂生平經歷

楊朔(1913~1968),男,是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小説家。原名楊毓瑨。山東蓬萊人。中共黨員。1929年畢業於哈爾濱英文學校。1939年參加八路軍,轉戰於河北、山西抗日根據地,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後到延安,在中央黨校三部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第十九兵團戰地記者,1949年後隨鐵路工人組成的志願軍入朝,回國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保衞世界和平委員會副秘書長,亞非團結委員會副主席,亞非人民團結理事會常設書記處書記,中國亞非作家常設局聯絡委員會秘書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二屆理事。193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楊朔的父親楊清泉是清末秀才。楊朔幼承家教,7歲入小學讀書,四五年級時已寫得一手好文章,倍受師生讚賞。1927年去哈爾濱,在太古洋行練習生辦事員,業餘攻讀英語,並受業於李仲都門下,研習中國古典詩文,曾在《國際協報》、《五日畫報》發表舊體詩。他清高狂放,縱情詩酒,常與三位好友聚而豪飲,賦詩抒懷,號稱“四酒徒”。
“九·一八”事變的炮聲驚醒了他的詩人夢,“時常睡到半夜,忽然驚醒,耳邊上轟隆轟隆響着敵人的過路坦克”,就象“從胸口碾過”,“心都碾碎了”。於苦悶中,他貪婪地閲讀《鐵流》、《毀滅》等書籍,接觸中共地下黨員金伯陽,“春風”“透進精神裏了”。他針對日軍建立偽滿洲國,侵略、分裂中國的陰謀,有計劃地選譯美國作家賽珍珠描寫中國的小説《大地》部分章節,登載於《大同日報》副刊,不久,被日軍新聞檢查機關勒令停載。1937年初,他被迫離開哈爾濱上海太古洋行工作,其間集資籌辦北雁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北伐》等進步書籍。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毅然辭去太古洋行工作,投身於抗日救亡宣傳。同年9月去武漢,與友人合資籌辦文藝刊物《自由中國》和《光明週刊·戰時號外》副刊,“不為盈利,而為喚起民眾”。同年末,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延安。1938年春,奔赴山西抗戰前線。臨汾失陷前輾轉到廣州。1939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組織的作家戰地訪問團,奔赴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隨八路軍轉戰南北,寫下許多反映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生活的優秀作品,中篇小説《帕米爾高原的流脈》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1942年春,楊朔奉命回延安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他從冀西出發,7月方至延安,會已開過,遂到延安文藝界協會,繼續從事創作,後進中央黨校學習。先後發表《月黑夜》、《大旗》、《霜天》、《麥子黃時》等短篇小説。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到宣化龍煙鐵礦體驗生活,創作了反映礦工鬥爭與生活的中篇小説《紅石山》。
1946年秋,楊朔以新華社隨軍記者身份隨晉察冀野戰軍轉戰於華北各地,參加清風店、石家莊平津戰役,於戎馬倥傯中寫下大量通訊報道和短篇小説,創作了反映華北解放戰爭的中篇小説《北線》。 抗美援朝時期寫出優秀長篇小説《三千里江山》。解放後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保衞世界和平大會黨組常委,同時寫了大量散文。
代表作品有《荔枝蜜》、《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繡水》、《茶花賦》、《海市》、《鐵騎兵》等,大多數出自《楊朔散文選》。楊朔是當今文壇一再精闢闡述散文詩化理論,並認真實踐,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作家。
“文化大革命”中,楊朔遭到殘酷折磨,1968年7月底楊朔要求上書毛主席和要求與單位領導談話,均遭拒絕。絕望中於8月3日吞服安眠藥自殺,終年55歲。

泰山極頂作品特點

楊朔創造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散文的長處,於託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達到詩的境界。他營造意境時,常在謀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勞創造而無所求的特點,來寄情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高尚情操。
楊朔散文在寫人狀物時詩意濃厚。他寫人善於選取感情色彩豐富的片斷刻畫人物的神貌、內心;他的景物描寫,在寫出自然美的同時,也是創造意境,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
楊朔散文的結構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霧罩的迷惑,但峯迴路轉之後,曲徑通幽,豁然展現一片嶄新天地,而且結尾多寓意,耐人尋味。
楊文語言具有苦心錘鍊後的魅力,象詩一般精確、凝鍊、含意豐富又富音樂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轉藴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