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津新區

鎖定
襄陽市東津新區是湖北省第一個省級城市新區。是湖北省襄陽市市轄區中心城區之一,東津新區位於襄陽市東部,西至漢江與樊城區隔江而望,東至襄陽繞城高速,南至鹿門山,北至唐白河,規劃面積218平方公里。新區轄東津古鎮、六兩河街道辦事處,和市畜牧場,共52個行政村、5、個社區,現有人口15萬人。 [1] 
東津新區在建設國際化高水準、現代化城市功能新區,承擔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新中心。
形成行政服務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會展中心、醫療中心等。經過5年努力,中央商務區功能初步顯現,國際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和科教產業園建設初具規模。
中文名
東津新區
功    能
襄陽市國際現代化功能新區
地理位置
襄陽市東南部
火車站
襄陽東站
所屬地區
湖北省襄陽市
行政區類別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規劃面積
218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15萬人
結    構
“一核三區、三軸五帶”
機    場
襄陽劉集機場

東津新區基本情況

東津新區是著名詩人孟浩然的故里、孔明菜原產地、構樹產業之鄉、小龍蝦繁養中心和富硒產業基地。西過漢江跨魚梁洲與樊城區隔江而望,北臨魚梁洲旅遊開發區,與襄州區政府所在地一橋相連,南依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漢江、唐白河滾河、淳河交匯於此。
2011年12月12日,襄陽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五年內起步區建設格局基本形成。2012年5月4日,省政府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省政府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2012年8月17日,省委書記李鴻忠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2012年10月22日,省長王國生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1] 

東津新區歷史沿革

東津新區有2800年的悠久歷史,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底藴深厚,自然風光怡人,龐德公孟浩然皮日休先後隱居於此,留下了“鹿門三高傲帝王”的美譽,境內有三國時期蔡瑁練軍處、老營古井鹿門寺、張嘴古堡、明清老街和渡口遺址等歷史文物古蹟,2006年發掘的東津陳坡古墓,出土了“大司馬青銅鼎等300餘件珍貴文物;2008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在該鎮周寨村后王崗,距陳坡大墓東南4000米處,發現了一處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的大規模東周至漢代遺址,專家推測可能是封君居住地,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東津新區地理環境

東津新區位置

東津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處於316國道、207國道夾角之中,漢丹鐵路、漢十、鄭萬高鐵、218省道穿境而過。襄陽繞城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在東津新區境內留有3個高速公路出口,同時,內環線使東津交通更加四通八達,進一步拓展了東津發展空間,漢江水道通江達海,特別是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漢江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建成蓄水發電後,整個東津周邊頓成優美鏡湖,碧波盪漾,山水相映,環境怡人。

東津新區交通

襄陽市東津新區距襄陽劉集機場T2航站樓僅10公里
其轄區內的襄陽東站,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襄陽車站管轄的鐵路車站,2016年9月開工建設,2019年11月29日投入使用。
2019年7月30日,襄陽市位於東津新區的高鐵站命名為“襄陽東站”。襄陽東站為國內非省會城市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高鐵站。
截至2019年11月,襄陽東站站房建築面積22.26萬平方米,站台規模9台20線。主要線路為武西高速線漢十段、鄭渝高速線鄭萬段、呼南通道襄常段。

東津新區氣候

東津氣候四季分明,水源充沛,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優質小麥、優質水稻(富硒稻)、棉花、花生、畜禽、水產、蔬菜等,是全國聞名的大頭菜原產地、全省有名的養鴨專業鎮、鄂西北小龍蝦繁養基地,2008年該鎮推廣種植1萬畝富硒水稻這一特色農產品。

東津新區資源

東津電力有陳坡變電站和望成崗變電站,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于于2005年11月開工建設,2010年7月建成運營。 [3] 

東津新區新區規劃

圍繞東津新區的戰略定位,堅持“一步規劃、分步實施、系統推進、長期努力”的思路,高水平編制東津新區規劃。
一是堅持頂層設計。以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面向國際招標,選擇規劃團隊編制規劃。聘請新加坡規劃大師劉太格先生領銜的雅思柏設計事務所,編制了《襄陽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和《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按照《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基本完成了《東津新區起步區概念性規劃及城市設計》、《東津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東津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編制。
二是堅持高點定位。按照218平方公里、167萬人口規模,全域構建“一核兩軸五廊兩園九區”的空間佈局;起步區按照34.6平方公里、40萬人口規模規劃設計,構建“一核三區三軸五帶”的空間結構。實施生態引導策略,構建城市新型生態基礎設施系統;實施交通支撐策略,構建快慢並舉的道路交通體系和公共交通系統,打造捷運機動城市;實施產城融合策略,打造中央商務區和東津古鎮片區,培育漢水濱江現代服務業和東環線產業帶,構建傳媒會展、旅遊商貿、科技總部三條走廊,建設創意傳媒、科技創新醫療衞生、城市會展、文化、奧體休閒等六大中心;實施文化提升策略,傳承歷史,整合提升,創新拓展,打造區域多元文化融合產業集羣,形成兼具地方性與國際性的特色休閒區域和都市文化旅遊區。
三是堅持統籌謀劃。按照襄陽市空間戰略發展規劃和東津新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先後編制完成了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詳規路網、防洪、電力、供排水、環衞、綠地、濱江景觀帶規劃和東津鎮城鄉一體化規劃等專項規劃 [2] 

東津新區發展目標

以建設行政服務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會展中心、醫療中心等為支撐,以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業文化創意產業為重點,將東津新區建成為具有國際化水準、現代城市功能、承擔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新中心。

東津新區發展歷程

2010年4月25日,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湖北省繼武漢、黃石之後的第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0年9月26日,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1年12月12日,襄陽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加快推進東津新區開發,五年內起步區建設格局基本形成。
2012年5月4日,湖北省政府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東津新區成為省政府批准設立的全省第一個城市新區。
2012年6月7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省編委關於設立襄陽東津新區管理委員會的批覆》——(鄂編文【2012】16號),同意設立襄陽東津新區管理委員會。
2012年8月24日,襄陽市委辦公室下發《中共襄陽市委東津新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襄陽東津新區管理委員會(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規定》,襄陽東津新區管理委員會和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為市政府派出機構
2012年08月17日,省委書記李鴻忠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題聽取東津新區建設彙報,決定將東津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決定成立東津新區建設推進委員會,明確由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推進委員會主任。
2012年10月22日,省長王國生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東津新區規劃建設,指出東津新區建設是全省發展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佈局,是省級戰略市級實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