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畜牧場

(農業科學領域名詞)

鎖定
擁有一定數量的家畜集中飼養地。常依家畜種類而劃分為養牛場、養豬場、養雞場、養兔場、養羊場和養馬場等。
中文名
畜牧場
外文名
Livestock farm
含    義
一定數量的家畜集中飼養地
分類依據
家畜
分    類
養牛場、養豬場、養雞場等
領    域
農業科學

畜牧場簡介

從辦場目標上看,上述各場又可分為育種場、繁殖場與商品場;亦有兼養種畜和商品畜的綜合牧場。隨着專業化生產的發展,牧場種類愈來愈多,如雞場又分為雞蛋場、肉蛋場、蛋雞育成場等。牧場場址宜選在交通便利、與主交通線保持一定距離、地勢高燥、土地面積充足、水源豐富水質好、遠離畜產品加工廠和居民區地方。場內生活、生產管理、生產和排污與病畜隔離區應按地勢、夏季之風向作合理規劃,既分區明顯利於防疫;又聯繫方便,利於管理。清潔道、糞道分開,設立專門堆糞場、焚屍爐等衞生設施。一般牧場都附有牧地和飼料地,現代化豬、雞場中設有配套的配合飼料加工廠。甚至有的場還建有畜產品初級加工廠等。
例如國內知名畜牧場:山東百信牧業牛羊養殖基地,集牛羊驢育種、繁殖、改良、提純 、銷售、調撥於一體的大型繁育基地。

畜牧場規模建設

畜牧場的規模主要根據飼料供應以及糞肥的處理和利用能力確定。大型畜牧場如得不到營養完善的飼料供應,必將導致經營上的失敗,而大量糞尿等廢棄物不能得到應有的處理和及時利用,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空氣土壤和水體的污染。此外,規模大小也取決於技術力量和經營管理能力。 [1] 

畜牧場規劃佈局

畜牧場良好環境的建立、高效率生產工藝的形成和最佳經濟效益的獲得,在頗大程度上取決於畜牧場的規劃佈局。確當的規劃佈局應能使各類建築物的設置符合最佳生產工藝流程,符合獸醫衞生和防火安全的要求,有利於減輕勞動強度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應依據地形、地勢,因地制宜

畜牧場選址原則

①地勢高出當地歷史上最高洪水線。坡度一般不大於15°。寒冷地區冬季的冷風口、炎熱地區夏季窩風的凹地,以及易澇、易淹地段都應避開。地下水位在2.5~3.0米以下。②土質宜通氣、透水、抗壓性好。不選易塌陷、粘重、被有機物嚴重污染、疑有炭疽等土壤性傳染病原和以往曾建過畜牧場和養獸場的地塊。③水源水量充足,水質良好。④可充分利用原有道路,以運進飼料,和運出產品與廢棄物。但應與原有道路保持以下間距以保證獸醫衞生安全:鐵路、國家級與省際公路為500米;省級公路為300米;一般道路不少於50米。⑤靠近輸電線路,有供電電源。⑥地勢低於居民點,並位於其下風向。同時與居民點保持以下間距:一般場為200~300米;、羊場為500米以上;大型豬、雞場為1500米以上。⑦避開化工、屠宰、造紙、製革等容易污染水體、空氣的企業和噪聲大的工廠。⑧牛場、羊場應充分利用草地或草山放牧。但牧道不宜與鐵路、公路交叉。水禽場應有效利用附近水面。⑨場地面積應根據經營規模、飼料供應方式、飼養管理特點和集約化程度等因素確定,並考慮到以後發展的可能。⑩節約用地,不佔或少佔耕地。

畜牧場區域劃分

畜牧場生產區

畜牧場的核心。多配置在場地的中心地段。除實行放牧飼養時與放牧地保持聯繫外,隔絕與外界的一切直接聯繫。其中包括畜舍和其他設施。①畜舍。普通畜舍多采取平行排列形式,其朝向以長軸東西向,正面朝南配置為宜;兼顧地形、風向等因素,允許向東或向西偏轉15°。畜舍在4棟以內時宜呈一行平行排列,以縮短供水、供電及運輸距離,減輕管理工作,並可有效組織通風、採風、採光及避免飼料道與清糞道交叉;4棟以上可呈兩行平行排列配置。兩列畜舍端牆之間的距離15米(雞舍應加大)。相同的畜舍之間距離不小於20米。同一畜牧場內如兼有種畜、幼畜和商品畜羣,應分區管理,彼此間有100~150米的距離。畜舍長軸不與等高線平行佈局而有所偏轉,既利排水,又可藉助地勢減輕勞動強度、提高運輸效率。工廠化畜牧場往往採用大跨度畜舍或數幢普通畜舍借工作走廊連接的形式,其優點是可使生產建築與輔助建築之間聯繫緊湊,有利於改善畜舍的熱工性能,縮短運輸、供電、給水距離和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見畜牧場建築)。②其他設施。家畜運動場宜設於畜舍南側,夏季炎熱地區場內設涼棚;地面排水良好。貯糞場宜設於地勢低於畜舍的下風向,保持200~300米的距離,並應便於畜糞運輸。獸醫室應與畜舍有40~50米的間距。病畜隔離廄、剖檢室、焚屍爐等應在下風向的1000米以外,並設圍牆。獸醫室的設置近有向全場性甚至場際性發展的趨向。

畜牧場飼料區

有關建築物和設施的配置應兼顧飼料由場外運進及向畜舍供應的便利,一般設在地勢較生產區為高的地段,並在其上風向。飼料加工間靠近畜舍,精料庫則與飼料加工間連接。其他飼料建築物,如多汁飼料貯放設施、青貯設施等配置在畜舍的一側或兩側,並保證足夠的場地。乾草與墊草堆放場則宜設在整個生產區的下風向,並保證60米的防火距離。場外運輸與場內運輸嚴格分開,場外運輸車輛禁入生產區。飼料區一般建有圍牆,分別設門。由場外進入飼料區,和由飼料區進入生產區均需嚴格消毒。隨着飼料工業的發展,畜牧場飼料區的功能與地位正在發生變化。如使用配合飼料的畜牧場已無飼料區,而在畜舍一端設貯料塔或飼料庫,隨進隨用。

畜牧場管理區

配置在整個畜牧場的上風向的較高處。該區建築物包括管理生產、為生產服務的部門以及生活、文化建築物等。大型畜牧場集中生產配合飼料時,飼料加工車間及精料庫作為管理區的組成部分多闢為獨立區。管理區與生產區、飼料區應嚴格隔絕,人車進入管理區必須消毒。
此外,畜牧場的規劃佈局還應對環境衞生條件給以充分的考慮。如注意植樹種草,以調節小氣候和淨化空氣;勿使運送飼料和糞肥的道路交叉;有良好的排水系統,防止場區積水;嚴格管理家畜糞尿,保護水源不受污染等。 [2] 

畜牧場畜牧場環境的管理

畜牧場畜牧場環境優化

想要對規模養殖期間存在的環保問題進行解決,應對三個方面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其一, 我國所有區域中環境的容量都具有相應的極限值,應結合畜牧場地區實際環境容量對養殖規模、設計規劃以及養殖模式等進行明確,其中還應對廢棄物的消納方法進行明確。其二, 末端處理也有着較為重要的作用, 結合當前的畜牧場環境實際情況, 應進行相應的創新與優化。其三, 在實際養殖期間還應對廢棄物管理力度進行強化。其中許多發達國家規模化養殖行業根據環境實際需求已經對廢棄物末端處理方法較為重視,同時在相關規章制度的約束下, 結合養殖期間氮磷排泄量、地區環境容量、養分利用設施等對養殖規模進行計算。
在對畜牧場環境優化期間,還應進行科學的佈局與設計。對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科學系統的設計與規劃,並進行科學的佈局,真正地實現就地對養殖期間形成的污水與糞便進行消納。
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加工與使用。以生豬養殖廠為例,在進行污水處理與在利用期間,飼養人員應對固液分離、沉澱、生物膜以及消毒等設施進行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污水淨化效率。在污水處理主要用於耕田澆灌以及養魚行業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豬舍的沖洗。
對除臭劑進行科學的運用與研究。飼養人員應以廢棄物管理以及畜舍等為出發點,對飼養環境進行科學化的創新與優化,通過降低氮的排出,對氨氣等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排出進行控制。
飼養人員還應進行相應的綠化工作。對畜牧場進行草坪與樹木的種植,可使温度相對下降,完善飼養環境, 降低相應臭氣與粉塵的產生。其中綠色植物還可對二氧化碳進行吸收並釋放出大量的氧氣,進一步促進畜牧場環境的完善。

畜牧場防疫與病疫控制

想要提高產品的安全性,使消費者放心購買與使用,在生產加工、存儲、運輸以及零售過程中都應對以下方面進行重視:其一,飼養環境衞生與廢物管理,對各種有害物質與疾病的形成與傳播進行科學化控制與降低,其可在食物鏈所有環節中進行使用。其二,設備、廠房等與良好的生產與加工流程具有較為直接的聯繫。設備與廠房應具有較強充足的通風設備,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存在相應的防蟲措施,可保證食物不受環境的影響,並可較為簡潔的進行清潔工作。其三, 生物安全方法可價位良好的繁殖各種疾病在畜禽中進行生長與傳播,其在降低商品對人們健康造成影響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畜牧場的生產能力。其四,進行科學的統計與風險預判評估,對各種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對風險具有的可能性以及預防與控制方法效果等進行科學評估。

畜牧場畜牧場環境消毒

1 時常性環境消毒
想要對飼養期間疾病的發生進行預防,就應對於家畜的飼養人員、設備與器械等進行全面的消毒, 避免病毒等對家禽造成傳染, 進入飼養場區的工作人員經換穿通過消毒的飼養服飾, 同時對去使用的器具、設備等也要進行較為科學的消毒流程。
2 環境定期消毒
想要對傳染病的暴發進行更為深入的控制與管理, 飼養人員還應對器具、設備以及圈舍等定期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特別是家畜出售舍空後, 一定要進行相應的全面的清洗與消毒, 保證圈舍飼養環境的衞生與清潔。
3 環境突擊性消毒
所謂環境突擊性消毒主要是在傳染病發生期間進行, 對患病家畜接觸過的設備、器具等進行科學的消毒處理, 對患病家畜排出體外的病毒進行科學的消滅。對於患病家畜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其實體應在第一時間在圈舍中進行清除, 並進行科學的銷燬處理.其中, 突擊性消毒主要包括:機械消毒、物理消毒、化學消毒以及生物消毒。
其一, 機械消毒。所謂機械消毒就是使用洗刷、鏟刮等機械措施對灰塵、污染物、廢棄物等進行清理, 這種方法可較好降低飼養環境中病原體的含量。其需要重視的內容主要是在對圈舍清洗的同時還應進行相應的消毒。
其二, 物理消毒。陽光的照射是天然的消毒方法, 飼養人員可將各種清洗設備應防止在空地上讓陽光進行直射, 進一步對各種病毒進行消除。
其三, 化學消毒。這種方法就是使用各種化學藥物進行讓病毒死亡與阻礙其繁殖, 進一步實現對環境消毒的目的。在對化學藥物進行使用時, 應對其適用性有較為深入的瞭解, 同時對消毒能力較強、穩定性較高、對人危害較小的藥物進行選擇與使用。例如:氫氧化鈉高錳酸鉀、草木灰等化學藥物。其使用方法普遍為噴、浸泡與燻蒸等。
其四, 生物消毒。通過非生物對有機質分解期間釋放的生物熱能進行科學的消毒, 其形成温度在60℃~70℃之間, 相關病毒在10~20min間可完全死亡。這種環境消毒方法可在感染寄生蟲病與傳染病排泄物處理中進行使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