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陽城

(遼寧省朝陽市歷史古城)

鎖定
朝陽城歷史上稱作龍城柳城,始建於公元341年,是中國古代兩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統稱“三燕”)的都城。唐朝時是東北的軍事重鎮營州所在地。遼朝時是中京道興中府治所。元朝設興中州。明朝永樂初年被廢棄。清朝初年在舊址重建城鋪,名“三座塔”,乾隆年間因設置朝陽縣而得今名朝陽城,清朝末年成為朝陽府治所。
2015年5月,朝陽城內核心區域——朝陽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 [1]  被遼寧省列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2]  朝陽城內現存三燕龍城遺址,位於雙塔區北大街,2019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朝陽現為遼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9]  並於2020年啓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 [10] 
中文名
朝陽城
外文名
Chaoyang Ancient City
地理位置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雙塔古街6-6號 [11] 
朝陽市雙塔區北大街(東都家園西側約50米) [12]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9] 
著名景點
朝陽北塔
著名景點
朝陽南塔
佑順寺
三燕龍城遺址
關帝廟 展開
始建年代
東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
歷史前身
龍城柳城營州霸州興中府興中州三座塔 [4] 

朝陽城歷史沿革

十六國時期,前燕慕容皝柳城之北修築龍城,並定都於此。龍城成為朝陽城建城之始。前燕滅亡後,後燕北燕相繼建都龍城,朝陽城因而有三燕古都之稱。此外,在十六國政權更迭期間,朝陽城曾一度作為昌黎郡的治所。
朝陽城歷史沿革地圖
北魏至隋代,朝陽城為營州州治所在地。期間,北魏馮太后曾於龍城和龍宮廢墟修建“思燕佛圖”木塔。隋文帝時又頒賜佛舍利,於“思燕佛圖”故址處建塔安葬,也就是後世的朝陽北塔
唐代,朝陽城內設營州總管府,後設都督府,成為唐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圍繞着朝陽城,發生過多起戰爭,其中就包括“營州之亂”。唐代的朝陽城,曾走出過多位重要人物,包括髮起安史之亂安祿山、平定安史之亂李光弼、建立渤海國大祚榮等。
遼代,朝陽城為霸州彰武軍所在地,設有五州制置使司,重熙十年升為興中府,是遼國重鎮,掌管着遼國中京道腹地經濟較為繁榮的區域。
金代,沿襲遼代,朝陽城仍為興中府治所,管轄範圍擴大至興城一帶。
元代,因戰亂和災害,當時朝陽地區人口減少,興中府建制被撤銷,降為興中州
明代洪武年間,朝陽城內駐防有營州後屯衞永樂初年,營州衞內遷,朝陽城進入荒廢期,後成為蒙古兀良哈部的牧場。自此到清初,朝陽城經歷了二百餘年的歷史斷層。
清代,康熙年間,一度荒廢朝陽城陸續遷來新移民,此時城內仍存古塔三座,朝陽城也因而得名“三座塔”城。康熙至乾隆年間,東塔因年久失修倒塌。為了避免“三座塔”的“風水”失衡,於是在東塔塔基旁修建“關帝廟”,以此鎮住城東的“風水”。乾隆四十三年,三座塔廳劃歸承德府,改廳設縣,因鳳凰山位於城東,故引用“鳳鳴朝陽”的典故,取名朝陽縣。自此三燕龍城、隋唐營州城、遼金興中府城,最終因作為朝陽縣的縣城,而得今名朝陽城。光緒末年,朝陽城又升級成為朝陽府的治所,城內設有衙署、文廟關帝廟城隍廟、中學堂等公共建築。

朝陽城考古發現

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和龍宮弘光門 [5]  遺蹟)位於朝陽市老城區的南北軸線上,門址有三個門道。按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規定,只有都城的城門才允許開設三門道。同時根據其位置確定,這段城門是前燕慕容皝始建龍城時建築的宮城(和龍宮)南門(弘光門 [5] 
朝陽城格局演變、出土城牆分佈
考古還發掘出多組隋唐時期的建築和大型遼金時期建築遺址、遼代以前的城市排水系統及大量陶器、瓷器、鐵器等,城門兩側有向東西延伸的城牆,依稀可以感受“龍城”當年的繁華和先進的城市系統。經考古隊對城門遺址及現場發掘的其他文物考證,門址在北魏、唐、遼代時期都經過改擴建。
從2003年開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對朝陽北大街西側進行了勘探和發掘,除了這段城門遺址外,還發現1000多年前的建築、道路、水渠、水井等重要遺蹟,出土陶器、瓷器、骨器、石佛造像、藏佛舍利石宮等遺物1000餘件。在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些如骨梳、石圍棋、網墜、銅剪、各種人頭像等反映當時社會文化生活文物。
2005年,朝陽城內陸續發現龍城北門遺址龍城東門遺址,以及龍城宮城東北角、東南角等遺蹟。 [8] 
2019年10月,朝陽城內發現的三燕龍城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朝陽城文獻記載

民國十九年《朝陽縣誌·卷四·疆域》之“城垣”條載:
縣治雖即龍城故址,然其古城已圮廢無存,惟東北及西北兩隅僅有基址可考。乾隆三十九年置三座塔廳以及四十三年改縣,但管官署未建城垣。
越八十餘年,咸豐十一年二月,被土寇李蜂奎襲破縣治據之為亂。雖不彌月而克復,而城廂商民受害甚巨。同治元年,知縣穆特布懲前毖後,為亡羊補牢之計,議築土城並建城門以備防守。紳富商民踴躍樂從,乃將縣治周圍人家不相連續之處均築土垣以堵之,作土城型模。
凡建正門四,東曰長樂;西曰聚德;南曰阜財;北曰太平。東西二門相距裏餘,南北二門相距三里許。便門七,東南隅一;東北隅一;西北隅二;西南隅二。
後至光緒二十六年,知縣董文誥又督率商民重修,仍以土築之。 [6] 
清乾隆三十八年《塔子溝紀略》對三座塔城(朝陽城前身)的記載:
三座塔在土默特貝子旗境內,即契丹柳城興中府。左披鳳凰山,右披狼山,前履大淩河,紆迥相向,自西南而趨於東北,山環水繞於平原之中。
築土為城,高六丈,東長八百六十丈,西長八百三十五丈,南亙四百十一丈,北亙五百十丈,計地十四里。因雨沖水刷參差不整。其塔則自契丹太平九年柳城人梁氏二僧所建,東塔倒壞僅存其基,南塔北塔尚存。其形勢,則商民八十餘家在南塔之北北塔之南羣聚一隅,而新設部員巡檢衙署皆建其地。今時寄寓耕種貿易者更倍於前矣。
本朝初年三座塔城內荊榛滿地,狼虎羣遊,自喇嘛綽爾濟卜地建寺於城內,於是漸有人煙。彼時三塔具在,遂呼為三座塔雲。初不知其為興中府城也,迨後種地民人於東塔前掘得石牌一塊,兩面具有碑文,前系遼而後系元,首載興中名目並有柳城人之語,因以知今之三座塔即古之柳城興中府也。 [7] 

朝陽城歷史遺蹟

朝陽城自建城以來已歷經1600餘年,老城區主要街道格局大致未變,這是非常難得的發現。因城市建設改造,老城區已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
朝陽城清末民國時期老照片
老城區範圍內保存到現代的古建築和遺址,截止到2020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處,分別是:朝陽北塔朝陽南塔佑順寺三燕龍城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關帝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寶公館城隍廟。此外,原大什字路口西北側舊有一座清代樂善好施坊,後被遷移至朝陽城北郊狼山三學寺內。
老城區範圍外,近郊區的古建築和遺址,截止到2020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分別是:雲接寺塔(東郊鳳凰山)、袁台子墓(南郊柳城街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柳城遺址(南郊柳城街道)、大寶塔(東郊鳳凰山)、龍騰苑遺址(北郊慕容村)、三學寺碑(北郊狼山)等等。

朝陽城旅遊信息

朝陽城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北大街老城區一帶,以朝陽北塔為古城中心。朝陽北塔塔基下是三燕前燕後燕北燕)時期皇宮——“和龍宮”宮殿基址。朝陽城自前燕慕容皝建城以來,先後作為三燕龍城、北魏營州昌黎郡、隋朝柳城郡、唐朝營州柳城、遼朝霸州、金朝興中府、元朝興中州、明朝營州後屯衞、清代三座塔廳、民國朝陽縣 [4]  城址歷代沿用,中心區域大致未變。故選取朝陽北塔作為朝陽城座標點。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