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城

(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都城)

鎖定
龍城,古城名。亦稱“和龍城”、“黃龍城”、“龍都”。故址在今遼寧朝陽。龍城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族建造的都城。鮮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和馮氏建立的北燕,這三個封建割據王朝,均以龍城為都,統稱“三燕”,前後達百年之久。 [1] 
現存三燕龍城遺址。2019年,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2] 
中文名
龍城
別    名
黃龍城
和龍城
別    名
龍都
釋    義
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都城
位    置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
遺    蹟
三燕龍城遺址

龍城歷史沿革

龍城歷史沿革地圖——引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龍城歷史沿革地圖——引自《中國歷史地圖集》(5張)
前燕時期:東晉鹹康七年(341年),前燕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龍城,營建宗廟、宮闕,置龍城縣。次年自大棘城遷都於此,號新宮為和龍宮 [3]  慕容儁遷都薊城後,建留台於此。
後燕時期:永康三年(397年),慕容寶復以龍城為都。建始元年(407年),滅亡於高雲馮跋
北燕時期:太平二年(410年),馮跋在龍城建立北燕。太興六年(436年),滅亡於北魏。 [4] 
南北朝時期:北魏和龍鎮,後置營州 [13]  。龍城成為營州、昌黎郡以及龍城縣治所。
隋朝時期:改龍城縣為龍山縣,復改為柳城縣,設柳城郡。龍城亦改名為柳城 [5] 
唐朝時期:於柳城設營州 [6]  ,成為唐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

龍城規模佈局

龍城建築格局——資料來源於朝陽市博物館
龍城建築格局——資料來源於朝陽市博物館(5張)
據《晉書》和《十六國春秋》記載,公元341年1月,前燕王慕容皝派大臣陽裕、唐柱,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築造新都,改柳城為“龍城縣 [7]  。公元342年10月,慕容皝自大棘城遷都於龍城。後因見黑白二龍在城東龍山(今鳳凰山)頂戲翔,皝設壇祭祀,並派人在龍山上建造了一座壯觀的龍翔佛寺,又把新宮命名為“和龍宮”。慕容皝除在龍城內建造承乾殿、祖廟之外,又建一座能容納千餘名學生的皇家學府——東庠
據史料記載,龍城到了後燕時已形成為一個規模宏偉的都城。當時龍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直對南門裏面是仿照鄴郡鳳陽門修建的和龍宮宮門弘光門 [3]  (又名洪光門),和龍宮東面為皇家學府東庠,東庠前東南角有一處園林名為東園,後改為白雀園。此外還有東堂和慕容氏的祖廟,以及祭祀天地神祗的社壇等,城中央有承乾殿、新昌殿、承光殿、承華殿等華麗的皇宮建築。
而在龍城的北門外,又建築了龍騰苑。據史書記載,龍騰苑“廣袤十餘里”,苑內築有“基廣五百步,峯高十七丈”的“景雲山”,還有“逍遙宮”、“甘露殿”、“連房數百、觀閣相交”。又鑿有“天河渠引水入宮”,修“曲光海”、“清涼池”等,山光水色盡收一園。 [1] 

龍城文獻記載

晉書·慕容皝載記》:“使陽裕、唐柱等築龍城,構宮廟。” [14] 
《晉書·慕容皝載記》:“鹹康七年,皝遷都龍城。” [15] 
讀史方輿紀要》營州故城:“鹹康七年,慕容皝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為福德之地,乃營制宮廟,改柳城為龍城。八年,遂遷都焉。尋號新宮曰和龍宮,宮門曰弘光門。” [3]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永和八年:“(慕容儁)改司州為中州,建留台於龍都,以玄菟太守乙逸為尚書,專委留務”。 [16]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八》太元十九年:“昔石虎龍都,太祖(慕容皝)堅守不去,卒成大燕之基。” [17] 

龍城龍城遺址

三燕龍城故址在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現存三燕龍城遺址(包含龍城宮城南門遺址龍騰苑遺址等) [8]  。此外,在龍城南郊還發現了漢柳城遺址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  ,印證了史書中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龍城的記載。
2004年,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10] 
2005年,陸續發現龍城北門遺址龍城東門遺址,以及宮城東北角、東南角等遺蹟。 [12] 
2014年,龍騰苑遺址、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遼寧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名列第48、49號 [11] 
2019年,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2] 
參考資料
  • 1.    地名掌故 - 朝陽縣人民政府  .朝陽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08]
  • 2.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9-10-16[引用日期2019-10-16]
  • 3.    《讀史方輿紀要》營州故城:“鹹康七年,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為福德之地,乃營制宮廟,改柳城為龍城。八年,遂遷都焉。尋號新宮曰和龍宮,宮門曰弘光門。”
  • 4.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第六版縮印本
  • 5.    《隋書·地理志》:柳城。後魏置營州於和龍城,領建德、冀陽、昌黎、遼東、樂浪、營丘等郡,龍城、大興、永樂、帶方、定荒、石城、廣都、陽武、襄平、新昌、平剛、柳城、富平等縣。後齊唯留建德、冀陽二郡,永樂、帶方、龍城、大興等縣,其餘並廢。開皇元年唯留建德一郡,龍城一縣,其餘並廢。尋又廢郡,改縣為龍山,十八年改為柳城。
  • 6.    《舊唐書·地理志二》: 營州。上都督府。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為營州總管府,領遼、燕二州,領柳城一縣。
  • 7.    《晉書·慕容皝載記》:使陽裕、唐柱等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
  • 8.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朝陽6處入選  .朝陽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4-18]
  • 9.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遼寧省人民政府.2007-05-26[引用日期2020-12-03]
  • 10.    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網[引用日期2019-09-17]
  • 11.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遼寧省人民政府.2014-10-17[引用日期2019-09-17]
  • 12.    中國文物報-2006-04-26-7817版-遼寧朝陽老城區北大街考古發掘取得重大進展  .文博在線.2006-04-26[引用日期2021-03-04]
  • 13.    北魏軍鎮州郡化問題新探  .歷史地理研究.2019-03-22[引用日期2021-07-04]
  • 14.    《晉書·載記第九·慕容皝》:“使陽裕、唐柱等築龍城,構宮廟。”
  • 15.    《晉書·慕容皝載記》:“鹹康七年,皝遷都龍城。”
  • 16.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燕羣僚共上尊號於燕王雋,雋許之。十一月,丁卯,始置百官,以國相封弈為太尉,左長史陽騖為尚書令,右司馬皇甫真為尚書左僕射,典書令張悕為右僕射;其餘文武,拜授有差。戊辰,雋即皇帝位,大赦。自謂獲傳國璽,改元元璽。追尊武宣王為高祖武宣皇帝,文明王為太祖文明皇帝。時晉使適至燕,雋謂曰:汝還,白汝天子:我承人乏,為中國所推,已為帝矣!改司州為中州,建留台於龍都,以玄菟太守乙逸為尚書,專委留務。”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八》太元十九年:“西燕主永欲奔後秦,侍中蘭英曰:‘昔石虎伐龍都,太祖堅守不去,卒成大燕之基。今垂七十老翁,厭苦兵革,終不能頓兵連歲以攻我也;但當城守以疲之。’永從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