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隍廟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城隍廟)

鎖定
城隍廟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新華路二段73號,其前身是“韓愈殿”,清代重修,成為供奉城隍的廟宇。
2013年,城隍廟被朝陽市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城隍廟
地理位置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新華路二段73號
景點級別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著名景點
城隍寶殿
類    型
寺廟建築
年    代
清代重修

城隍廟歷史沿革

城隍廟內景
城隍廟內景(3張)
城隍廟始建於五代,原屬於道觀,名“韓愈殿”,因年久失修而傾塌。
清乾隆十九年,重建正殿三楹,內塑城隍像。雲房三間。名:天清觀。後幾經風雨,晚清時已破爛不堪。
清光緒三十四年,梨園武生許慧春(許誠靈道長)來此蓄髮修行。獻出銀元三千,並多方募化。很是感動當時地方王知府、梅統領以及鄉紳信士等。遂投資重建,於宣統末年開工,並增建東西廊房、山門、耳門、客廳、圍牆。
民國七年,廟宇竣工。正、後殿塑城隍像,廊房塑十殿閻君。
民國九年,許誠靈道長雲遊歸來,接任城隍廟(天清觀)住持。
民國十四年,許誠靈道長移出廟中兩側十間廊房中的神像,創辦了朝陽城隍廟平民武術義學堂,專招貧困子弟,免費入學。 [2]  義學堂習武修文八年餘,期間駐朝陽的東北軍何柱國將軍曾從許道長學習養生術,並對其義務教學給予經濟贊助。“九一八”事變後,許道長的徒弟、學生經師傅引薦,加入東北軍何柱國部和抗日義勇軍部者眾多,為抗日作出重大貢獻。
五十年代初,神像被毀,香火遂斷。
1985年,宗教管理部門落實政策,恢復原廟。
1986年,比丘尼仁證住持維修廟宇。後殿塑城隍,前殿塑佛祖,復其香火,成為正式的佛事活動場所。
1995年,再修山門、圍牆,廟宇又是煥然一新。
2013年,城隍廟被朝陽市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城隍廟建築佈局

進入城隍廟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山門殿。山門殿兩旁各設一耳門。
從耳門進去,便到了正殿前院內。正殿的右手邊是觀音殿,左手邊是地藏殿。正殿有楹聯道:“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夢人”。正殿的正堂端坐着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右手邊是阿彌佗佛,左手邊是藥師佛。
離開正殿,從正殿左手邊地藏殿一側進入後面的院落,正中便是城隍寶殿。

城隍廟歷史文化

城隍廟武學文化

故城隍廟住持許誠靈道長 故城隍廟住持許誠靈道長
在上世紀古城朝陽,很多人都知道城隍廟有一位武功高強的道長許誠靈(1877年-1956年),人們都叫他“石鑽兒”。 [2] 
許誠靈(又傳作“許誠玲”),字佩仙,道號玉瓏子,綽號“石鑽兒”,俗家名為許慧春,生前為朝陽縣城隍廟(天清觀)住持。許誠靈道長仙風道骨,身着道家衣裳,打着綁腿,留着三縷長髯。凡是見過許道長的人,無不為他的翩然神態和深厚武功所折服。許誠靈不僅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平常人,而且還是遼西朝陽武術的奠基人,以及朝陽第一所貧民義學的創辦者。
清末民初,許誠靈在雲遊中曾觀鶴之行止,見其動如風,其靜抱中,其撲食迅疾而猛厲,頗有感觸。許誠靈參鶴之意,並結合自身多年修煉之體會,融武術內外兩家功法,於上世紀20年代初先後創編成“龍門鶴拳 ”和“龍門鶴劍” [2]  ,成為我國“龍門鶴拳”和“龍門鶴劍”的創始人。許誠靈所著武學,後由弟子劉殿龍、滿德臣等人整理出版,為中華武術增添了靚麗的色彩。
許誠靈的事蹟已入編《遼寧省武術挖整史》、《中國武術人名辭典》(1993年版)和《古今朝陽千題》(1993年版)等書籍。許誠靈所創的“龍門鶴拳”、“龍門鶴劍”挖整稿,在1986年參加全國武術挖整工作展,受到國家體委和省體委嘉獎 [2]  ,並於1996年出版面世。

城隍廟韓氏祠觀

五代遼初,此處原有宮觀,名“韓愈殿”,其記載見於《承德府志》(朝陽縣曾隸屬承德府)。考查“韓愈殿”的淵源,大概與古代朝陽地區的昌黎韓氏家族,包括遼初遷居此地的韓知古家族有關。
  • 昌黎韓氏
朝陽城始建於公元341年,前燕慕容皝柳城之北修築該城,並定都於此,稱龍城 [3]  (現存三燕龍城遺址,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燕國政權中,昌黎韓氏家族世代為官,諸如韓恆、韓矯、韓壽、韓偏、韓稠、韓延、韓悼、韓軌、韓業等人。 [5] 
隋韓暨墓誌、唐韓貞墓誌、昌黎龍城歷史地圖
隋韓暨墓誌、唐韓貞墓誌、昌黎龍城歷史地圖(9張)
隋唐時期,朝陽地區韓氏家族仍不乏其人。朝陽市北郊狼山南坡,曾出土隋大業八年“韓暨墓誌”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墓誌有云:“大都督韓府君之墓誌。君諱暨,字承伯,昌黎龍城人也。……祖坤道,輔國將軍、濟州別駕、諫議大夫國子祭酒。……父詳,平州司馬、諮議參軍。……以大隋大業八年……葬於柳城縣西北七里風神崗之南麓。” [6]  此外,在朝陽市老城區西北,還發現了唐代韓貞墓,並出土了天寶三年“韓貞墓誌”。墓誌記述:“公諱貞,字乾貞,昌黎郡人也。……以天寶三載……遷窆於柳城郡西北原。” [7] 
韓暨、韓貞兩方墓誌中提到的“昌黎龍城”、“柳城縣”、“昌黎郡”、“柳城郡”等地名,都是指今朝陽地區。因政區變遷,古人為避免家世混淆,在談及郡望時多沿用古稱。
綜上可知,自前燕慕容皝建城以來至隋唐時期,昌黎龍城一直是韓氏家族的郡望,歷代多有為官者。這一時期,昌黎韓氏開枝散葉,多分佈於遼西、河北等地。
  • 霸州韓氏
五代十國時期,契丹崛起於東北。《遼史》中有遼太祖命“韓知方”(應為韓知古,河北薊州人)安置奚人及燕民,乃“完葺柳城(今朝陽)”設置“霸州彰武軍”(即遼興中府前身)等記載。 [8] 
韓瑜墓誌、韓橁墓誌、遼代興中府歷史地圖
韓瑜墓誌、韓橁墓誌、遼代興中府歷史地圖(4張)
神冊初年,韓知古遙授彰武軍(今朝陽)節度使 [9]  韓知古因修葺柳城(今朝陽)設立霸州彰武軍的功績,得封官職。其家族遂在朝陽地區安家落户。 [10]  自韓知古始,韓氏家族在遼國世代為官,逐漸成為望族。朝陽地區曾發現三座遼代興中府霸州彰武軍 [3]  )時期韓氏家族墓葬,墓主分別是韓瑜韓橁、韓瑞,這三人均是韓知古的後代。 [11] 
已知出土的韓知古後代墓誌中,多稱“世本昌黎人”、“世出昌黎郡”。 [12]  由此可知,原籍薊州玉田的韓知古家族同樣源出於昌黎韓氏,因韓知古奉命營建霸州彰武軍(今朝陽),韓家遂又遷回了昌黎故地朝陽。
綜上可見,古代朝陽地區與昌黎韓氏家族有着諸多淵源。自龍城建城以來,後世在朝陽生活的韓氏族人,從隋唐至遼代綿延不絕,皆為當地望族。同時代的韓愈也自號“韓昌黎”,將昌黎視作自己的祖籍地。 [13]  五代時期在朝陽修建的“韓愈殿”,即應是當地韓氏家族紀念其族人韓愈的祠觀建築。

城隍廟文物保護

2013年,城隍廟被朝陽市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14號。
城隍廟保護範圍:圍牆內及四周外牆基外東、南、北各15米,西1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20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一類建設控制地帶外10米以內為二類建設控制地帶。 [1] 

城隍廟旅遊信息

城隍廟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新華路二段73號。
參考資料
  • 1.    朝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朝陽市人民政府.2013-01-23[引用日期2020-04-15]
  • 2.    滿德臣. 北派鶴拳創始人許誠靈[J]. 精武,2008(5):46-47.
  • 3.    《遼史·地理志·中京道》興中府:“本霸州彰武軍,節度。古孤竹國。漢柳城縣地。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遂遷都,號曰和龍宮。”
  • 4.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  .中國政府網.2019-10-16[引用日期2020-04-15]
  • 5.    羅新. 五燕政權下的華北士族[G]//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國學研究第四卷.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134-135.
  • 6.    朱子方,孫國平. 隋《韓暨墓誌》跋[J]. 北方文物,1986(1):38-42.
  • 7.    朝陽地區博物館. 遼寧朝陽唐韓貞墓[J]. 考古,1973(6):356-361.
  • 8.    《遼史·地理志·中京道》興中府:“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將建城,命韓知方擇其處。乃完葺柳城,號霸州彰武軍,節度。”
  • 9.    《遼史·列傳·卷四》韓知古:“神冊初,遙授彰武軍節度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
  • 10.    馮璐,李宇峯. 遼代韓橁墓誌相關問題考釋[J]. 蘭台世界,2018(10):134-138.
  • 11.    汪妮. 遼代興中府的世家大族——以朝陽地區紀年墓葬為中心[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126-132.
  • 12.    李桂芝. 《遼史·韓知古傳》校補[J].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2008(1):121-122.
  • 13.    尚振明,尚綵鳳. 對昌黎《韓氏家譜》的考察和朝陽是韓愈“郡望”的確認[J]. 周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8(4):22-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