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燕古都

鎖定
中國北方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均曾定都於龍城(今朝陽市)。 [4]  龍城作為三燕都城達80年。因此,龍城朝陽有“三燕古都 ”、“三燕故都”之稱。所謂“三燕文化”即指這一時期以慕容鮮卑遺存為主體的考古文化。
2019年,三燕古都遺蹟——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1] 
中文名
三燕古都
地    點
遼寧省朝陽市 [4] 
類    型
慕容鮮卑遺存為主體
遺    蹟
三燕龍城遺址

三燕古都基本釋義

三燕古都,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建都為龍城,即今遼寧省朝陽市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 從公元342年慕容皝將都城由棘城遷到龍城,到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滅亡,中間去掉前秦佔據15年,三燕王朝以龍城為都城或留都,前後共計約80年。
三燕古都
公元3世紀初至5世紀中葉曾活動於今遼寧西部大淩河流域的慕容鮮卑族(通常簡稱慕容鮮卑或鮮卑慕容部)是一個頗值注目的中國北方地區古代少數民族。三燕,即前燕、後燕和北燕,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由慕容鮮卑和後來的鮮卑化的漢人先後建立的三個地方性割據政權。從公元337年慕容皝稱公時起,到公元436年鮮卑化的漢人馮氏北燕的滅亡,其間雖幾經興衰,但仍在以遼西地區為中心的中國北方進行了長達八十七年的王朝統治,在五胡紛爭、十六國林立的歷史舞台上曾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傑出表現,在當時的中國北方諸多少數民族中是不多見的。

三燕古都歷史回顧

三燕古都三燕前

慕容鮮卑東胡族的後裔。東胡,是自古以來一直活動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古老的民族。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東北,就是今內蒙古赤峯和遼寧朝陽及其周邊地區。燕昭王時期,大將秦開率軍攻打東胡,東胡大敗,北退千餘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開卻胡”。燕國在東胡居住地區設立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並且沿邊境修築了長城。朝陽地區屬於右北平郡遼西郡
遼東五郡 遼東五郡
東胡族後來發展為烏桓鮮卑兩個部族。東漢時期,烏桓和鮮卑兩個部族都先後居住在東北和北方沿邊諸郡。鮮卑族後又分為慕容、宇文、段氏三部。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了遼西柳城的三郡烏桓之後,慕容鮮卑的首領莫護跋乘機率部入居遼西。公元238年司馬懿討伐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莫護跋率部參加了攻打遼東的戰役。遼東公孫氏被滅之後,曹魏政權封莫護跋為率義王,莫護跋始定居於大棘城之北。莫護跋死後,經過其子木延、孫涉歸、耐幾代首領,後來共立涉歸子慕容廆為首領。涉歸的另一個兒子吐谷渾則率部到今甘肅青海一帶,建立了吐谷渾國。
慕容廆是位有作為的政治家,他繼位後於公元238年又率部遷回遼西,居於徒河之青山,公元2 94年定都大棘城。遼西地區自戰國以來漢文化一直處於主導地位,而且是東北與華北的咽喉地帶,大、小淩河流域有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宜農亦宜牧,這對慕容鮮卑以遼西為根據地,建立政權、逐鹿中原都具有重要意義。
慕容鮮卑入居遼西之後,不斷吸收漢文化因素,逐漸改遊牧經濟為定居的農業經濟,中原的先進思想文化、農業生產技術及貨幣、日用雜物、生產工具、兵器也大量輸入遼西,為其所用,從而加速了慕容鮮卑的漢化過程。那些在中原無法生存的大批流民和漢族知識分子,為逃避戰亂,紛紛湧入遼西,受到慕容廆的尊重,成為座上嘉賓,為慕容廆出謀劃策,建立典章制度,創辦學校,為前燕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三燕古都前燕

公元333年慕容廆死,其第三子慕容皝平北將軍、行平州刺史統帥慕容鮮卑。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王,國號燕,都棘城,是為前燕
公元341年,慕容皝派陽裕、唐柱於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築龍城公元342年,慕容皝將都城由棘城遷到龍城。東晉成帝遣使正式承認慕容皝為燕王。經過幾年的鏖戰,慕容皝消滅了段氏鮮卑和宇文鮮卑,又讓扶余和高句麗俯首稱臣,大大擴展了前燕政權的勢力範圍,成為東北地區的霸主。
公元348年,慕容皝病死,子儁繼位。慕容儁 “博覽羣書,有文武幹略。”慕容儁乘冉閔後趙、河北大亂的機會,率軍南伐,攻佔薊城,都城亦隨之遷薊。公元352年,冉閔的都城鄴城被慕容儁攻克,冉魏亡。慕容儁在薊城正式稱皇帝,署置百官。薊城在今北京西南,所以説,歷史上第一個在北京建都稱皇帝的,是前燕慕容儁。
前燕政權成為南與東晉隔江對峙,西與前秦為鄰,以東北為後方,雄據華北的強大政權。
公元357年,慕容儁將都城從薊城遷到鄴城。公元360年慕容儁死,子慕容暐繼位。
公元370年,前秦苻堅王猛率大軍圍攻鄴城。慕容暐率文武百官出城降秦,前燕滅亡。前秦在前燕故地設平州,以石越為平州刺史,領護鮮卑中郎將,鎮和龍(龍城)。

三燕古都後燕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失利,那些投降前秦的慕容鮮卑貴族都趁機紛紛起兵復國。公元386年,慕容垂稱帝,置百官,立太子,定都中山,據有幽、冀、平三州,即今河北、遼西地區
公元397年,後燕慕容寶在中原被拓跋魏打的大敗,無法立足,將都城遷回龍城。
慕容熙當後燕皇帝時,荒淫無道,窮奢極欲。公元407年馮跋和高雲乘慕容熙出葬苻皇后之機,殺掉慕容熙,擁立高雲為天王。
公元409年,高雲被豢養的爪牙離班、桃仁殺害,後燕亡。

三燕古都北燕

高雲被殺後,馮跋被擁立為王,國號仍為燕,建元太平,仍以龍城為都城,是為北燕
北燕馮跋 北燕馮跋
馮跋繼位後,吸取了後燕亡國教訓,採取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穩定、發展的措施,使北燕國力得到恢復,政權亦較穩定。馮跋死後,其弟馮弘殺太子馮翼自立為王。
公元436年四月,北魏又派大將古弼娥清率軍來攻,魏軍克白狼城,兵臨龍城。尚書令郭生開城門招引魏軍,這時,高句麗援兵亦到達龍城,馮弘及龍城民户均隨高句麗軍隊東遷。高句麗軍隊將龍城庫府虜掠一空,並縱火焚燬了龍城宮殿。北燕滅亡。
馮弘到遼東後,被安置在平郭,兩年後為高句麗所殺。

三燕古都三燕後

北燕滅國前後,拓跋魏將燕國治下的鮮卑慕容氏和漢族等各族人民大量地、同時分散地遷往今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區。上百萬的鮮卑慕容氏貴族和平民百姓,為了保全性命,大都更名改姓,或逃往遠方,或淹沒、融化在中原各族人民中間。繁榮一時的慕容鮮卑創造的三燕文化,也隨着燕國的滅亡、慕容氏的逃亡和時間的推移而消逝了。 [2] 

三燕古都考古發現

三燕古都遺址驚現朝陽
2004年11月06日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瀋陽舉行“朝陽市北大街改造工程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佈會”,會上介紹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最近一年的時間裏集中對朝陽市北大街西側進行勘探和發掘的主要成果,並正式公佈了老城區北大街上的三門道城門址應是三燕時期龍城宮城(和龍宮)的南門(弘光門 [3] 
三燕龍城宮城南門(弘光門)遺址圖片
朝陽城始建於公元341年,稱龍城,是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後燕北燕都城。2003年開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對朝陽北大街西側進行了勘探和發掘,共進行勘探4萬多平方米,考古發掘10個地點,發現了城門遺址、建築址、道路、水渠和水井等重要遺蹟,出土遺物1000餘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發現是位於朝陽老城區南北軸線上、坐北朝南的一座城門遺址。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著名考古專家郭大順介紹:根據遺蹟遺物,城門遺址可分為前後連續的五個時期。第一期門址有三個門道,按中國古代等級制度規定,只有都城城門才允許開設三門道,由此推出,這一期門址當為前燕始建龍城時所築,是龍城宮城的南門;第二期在一期廢址之上改擴建而成,仍為三門道,建於後燕,毀於北燕滅亡時;第三期城門址形制發生較大變化,出土有北魏蓮花紋瓦當隋五銖錢,推測為北魏時期所建,沿用隋代;第四期城門址建於唐代,最後一期為遼代。這表明,朝陽800年間曾經五易城門。
除了已經發現的三燕古都外,此外考古發掘,還在北塔東約55米處的四號基地,發現出土多組隋唐時期建築和一組平面呈“凸”字形的遼金時期建築,在隋唐建築之下還發現多條河卵石甬路。在順寺北側的十號地點,發現一處大型遼金時期建築舊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在今北大街西側發現了以南北為主幹線的城市排水系統,時代不晚於遼代。
在中國城建史中,宮城建在北面,以南北中軸線貫通全城的規劃佈局,始於三國時期曹魏鄴城。從現存朝陽北塔、南塔和歷代城牆、道路等位置、方向看,隋唐營州、遼代興中府基本延續了三燕龍城佈局,很可能就是在龍城宮城的基礎上續建的。這次新發現的十六國時期燕朝古都到遼金元時期的遺蹟,無論門址、道路、牆體都基本保存完好,規模較大,規格較高,彌足珍貴。
2019年,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1] 

三燕古都慕容古街

遼寧省朝陽市有這樣一條長街,仿古的建築,對望的南塔、北塔,漂亮的夜景,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味道。這條街就是由金庸先生應朝陽市長張鐵民之請題字的“慕容街”當地人也稱之為“古街”。
朝陽作為三燕故都(即前燕、後燕、北燕),和金庸先生有着不解之緣。他在武俠小説《天龍八部》中,對姑蘇慕容家族着墨頗多,尤其是慕容復形象更是鮮明深刻,金庸小説裏仍為人盛傳的慕容家族,其故鄉就在朝陽。
朝陽就是正是慕容復公子要恢復的大燕國的都城,是慕容家族曾經統治的要地,也是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金庸先生不但題寫了“慕容街”街名,還為之寫就一副對聯:
龍城朝陽,三燕故都;
傳奇慕容,華夏一脈。
三燕古都慕容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