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霸州

(遼代節度州)

鎖定
霸州,遼代節度州,號彰武軍,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遼初,遼太祖奚人及燕民,命韓知古(《遼史》誤作“韓知方”)建城安置。於是修葺柳城,設立霸州彰武軍。授韓知古為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1]  下設霸城縣州治,後又析出營丘縣。 [2]  統和八年,析出霸城東南龍山徒河境內的户民,置安德縣,隸屬於乾州,後隸屬於霸州。 [3] 
統和年間,設“五州制置使司”(屬南面邊防官)於霸州,統管建、霸、宜、錦、白川等五州。統和二十七年,廢“霸州處置使司”(亦屬南面邊防官)。 [4]  重熙十年,升霸州為興中府霸城縣更名興中縣,為府治 [2] 
中文名
霸州
別    名
彰武軍
柳城
沿    革
遼初修葺柳城置州、重熙十年升興中府
治    所
霸城縣(今遼寧朝陽
軍政長官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轄    縣
霸城縣、營丘縣、安德縣

霸州歷史沿革

漢朝時期,為柳城縣地。
十六國時期,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龍城,並定都於此。前秦時,一度為昌黎郡治所。
北魏時期,設遼西郡。(北魏設營州,治龍城縣,與《遼史》記載有差異。)
隋朝時期,設營州。隋煬帝廢州,改設柳城郡
唐朝時期,設營州都督府於柳城縣。唐末五代奚人佔據。
遼朝初年,遼太祖命韓知古建城安置俘虜的奚人及河北漢民,於是修葺柳城,設立霸州彰武軍
統和中期,在霸州設立“五州制置使司”,統管建州、霸州、宜州、錦州白川州等五州。後廢置制司。(另據《遼史·百官志》記載:統和二十七年廢霸州處置使司,而非制置使司。 [4]  )隸屬積慶宮。後屬興聖宮
重熙十年,霸州升為興中府霸城縣改稱興中縣設為府治 [2] 
霸州歷史沿革地圖

霸州地理環境

霸州城址即今遼寧省朝陽市老城區,位於遼西大淩河谷。2003年,朝陽市老城區發現了三燕龍城遺址(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考古發掘表明,該城址從十六國時期一直沿用到現代。其中就疊壓着遼朝時期的霸州城。
此外,在朝陽市區南郊,還發現了漢柳城遺址(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  ,印證了史書中慕容皝柳城之北築龍城 [2]  的記載。
歷史文獻中提到的地理名稱有:大靈河(今大淩河)、和龍山(今鳳凰山)、狼山 [9]  (朝陽市北郊狼山)、大華山、小華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遼世宗)刻石在焉、駐龍峪、神射泉、小靈河(今小淩河)。 [2] 
遼代早期霸州 遼代早期霸州

霸州歷任官員

據《遼史》、《遼方鎮年表》以及出土史料所載霸州(重熙十年升府前)歷任重要官員:
遼代霸州歷任重要官員
年號紀年
公元紀年
在任官員
官職
備註
神冊元年
916年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奉遼太祖命建立霸州彰武軍
乾亨五年
983年
劉宇傑
霸州彰武軍節度副使
見《劉宇傑墓誌》、祖父劉守奇、曾祖劉仁恭
統和元年
983年
姚漢英
彰武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使持節霸州諸軍事、行霸州刺史
朝陽南塔《佛舍利銘記》、孫姚景行
統和二年
984年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韓匡嗣、祖父韓知古
統和十一年
993年
劉宇一
彰武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使持節霸州諸軍事、行霸州刺史
見《劉宇一墓誌》、曾祖劉仁恭
統和二十五年
1007年
耶律信寧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
開泰六年
1017年
韓紹基
建霸宜白川錦等州制置使、知彰武軍節度使事
朝陽東塔石經幢
開泰七年
1018年
蕭進忠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兼五州制置使
-
開泰八年
1019年
劉慎行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
開泰八年
1019年
乾、顯、宜、錦、建、霸、白川等七州都巡檢使
見《韓橁墓誌》、父韓瑜、祖父韓匡美、曾祖韓知古
開泰九年
1020年
蕭阿括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見《遼方鎮年表》
太平三年
1023年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見《遼方鎮年表》
太平六年
1026年
蕭迪烈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見《遼方鎮年表》
重熙元年
1032年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
-
重熙五年
1036年
霸州彰武軍節度使掌書記
重熙五年中進士授官

霸州重要人物

韓知古:遼朝初年重臣,因修葺柳城設立霸州的功績,獲任霸州彰武軍節度使,其家族遂遷居霸州。後受遼太祖信任,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 [1]  韓知古家族後來成為遼朝第三大家族,地位僅次於皇族耶律氏和後族蕭氏。遼國大丞相韓德讓即是其後人。
韓瑜:遼代將領,韓知古後裔,韓匡美長子。韓瑜墓誌出土於遼寧朝陽。據墓誌記述,韓瑜生於會同九年(946年),卒於統和五年(987年)。韓瑜身材魁偉,品行端正,聰慧多謀,好學廣問,修成一身文才武藝。應歷年間出仕為官。穆宗時,補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改授檢校工部尚書,以廉稱。景宗即位,命選禁衞。歷控鶴都指揮使、內客省使等職。聖宗統和初年,宋遼邊境不平,派赴前線,權涿州刺史。統和五年,與宋兵戰,中流矢卒。統和九年歸葬於霸州(今朝陽)。 [7] 
韓橁:遼代大臣,韓瑜之子,韓知古後裔。韓橁墓誌出土於遼寧朝陽。據墓誌記述,韓橁大約出生於遼景宗保寧末年,卒於重熙五年(1036年)。先世韓知古因奉命修葺柳城(今遼寧朝陽)設立霸州彰武軍而安家於此地。韓橁是遼代中期聖宗、興宗兩朝的重要官員和著名外交使臣。曾隨遼聖宗親征高麗、參與平定大延琳叛亂,以及出使西夏北宋高麗沙州等國。重熙五年病逝於宣徽南院使衙署,歸葬於霸州(今朝陽)。 [8] 
參考資料
  • 1.    《遼史·列傳·卷四》韓知古:“神冊初,遙授彰武軍節度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
  • 2.    《遼史·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興中府。本霸州彰武軍,節度。古孤竹國。漢柳城縣地。慕容皝以柳城之北, 龍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遂遷都,號曰和龍宮。慕容垂復居焉,後為馮跋所滅。元魏取為遼西郡。隋平高保寧,置營州。煬帝廢州置柳城郡。唐武德初改營州總管府,尋為都督府。萬歲通天中,陷李萬榮。 神龍初,移府幽州。開元四年,復治柳城。八年,西徙漁陽。十年,還柳城。後為奚所據。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將建城,命韓知方擇其處。乃完葺柳城,號霸州彰武軍,節度。統和中,制置建、霸、宜、錦、白川等五州。尋落制置,隸積慶宮。後屬興聖宮。重熙十年升興中府。有大華山、小華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駐龍峪、神射泉、小靈河。統州二、縣四: 興中縣,本漢柳城縣地,太祖掠漢民居此,建霸城縣,重熙中置府,更名; 營丘縣,析霸城置;象雷縣,開泰二年以麥務川置,初隸中京,後屬;閭山縣,本漢且慮縣,開泰二年以羅家軍置,隸中京,後屬。”
  • 3.    《遼史·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安德州,化平軍,下,刺史。以霸州安德縣置,來屬。統縣一:安德縣。統和八年析霸城東南龍山徒河境户置。初隸乾州,更屬霸州,置州來屬。”
  • 4.    《遼史·百官志·南面邊防官》:“五州制置使司。聖宗開泰九年見霸、建、宜、白川、錦五州制置使;三州處置使司。韓德樞,太宗時為平、灤、營三州處置使;霸州處置使司。統和二十七年廢。”
  • 5.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  .中國政府網.2019-10-16[引用日期2020-04-20]
  • 6.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遼寧省人民政府.2007-05-26[引用日期2020-04-21]
  • 7.    杜曉敏. 遼《韓瑜墓誌》考釋[J]. 遼寧省博物館館刊,2016(1):94-101.
  • 8.    馮璐,李宇峯. 遼代韓橁墓誌相關問題考釋[J]. 蘭台世界,2018(10):134-138.
  • 9.    金代·韓長嗣·《興中府尹銀青改建三學寺其供給道糧千人邑碑銘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