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德讓

(遼朝時期大臣)

鎖定
韓德讓(941年~1011年4月11日),字致堯,契丹名興寧·姚哥,後獲賜姓名“耶律隆運”,薊州玉田人,遼朝(契丹國)重臣。
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父親韓匡嗣均為遼朝重要漢官,韓德讓在遼景宗即位後憑門蔭入仕,起家東頭供奉官,權知上京、南京事,封昌黎郡開國公。在高梁河之戰期間參與擊退宋軍,轉任遼興軍節度使、南院樞密使。乾亨四年(982年),景宗駕崩,韓德讓與耶律斜軫同受顧命,輔佐遼聖宗耶律隆緒,兼任政事令,深得臨朝稱制的承天太后蕭綽的器重與寵幸。統和四年(986年),參與擊退第二次北伐的宋軍,因功晉封楚國公。統和七年(989年),晉封楚國王,後又兼任北府宰相、北院樞密使,統和十七年(999年),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位極人臣。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參與南征,與宋締結澶淵之盟,班師時獲賜國姓耶律,改封晉國王。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獲賜名“隆運”,成為聖宗義兄,位在親王之上。
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韓德讓在從高麗班師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聖宗追贈韓德讓為尚書令,賜諡文忠,陪葬於乾陵之側。 [40-42] 
全    名
韓德讓
別    名
興寧·姚哥(契丹名)
耶律隆運(賜名)
致堯
諡    號
文忠
封    號
昌黎郡公→楚國公→楚國王→齊國王→晉國王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941年(會同四年)
逝世日期
1011年4月11日(統和二十九年三月初六日)
安葬地
乾陵東南側(遼寧省北鎮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組)
主要成就
輔佐遼聖宗穩固統治
提拔人才,起用漢官
屢次擊退宋軍
最高官職
南院樞密使、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大丞相

韓德讓人物生平

韓德讓早年經歷

韓德讓之祖父韓知古早年為契丹所掠,成為“宮分人”(隸屬宮衞的奴隸),後得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重用,官至中書令,父親韓匡嗣亦被遼景宗封為秦王。韓知古、韓匡嗣與契丹後族蕭氏聯姻,韓德讓就是韓匡嗣與蕭氏(契丹名歐妮·拏思)所生的第四子。 [1] 
遼景宗保寧二年(970年),韓德讓以恩蔭入仕,起家東頭供奉官、銀青崇祿大夫、左散騎常侍兼殿中侍御使、武騎尉,以事君“謹飭”著稱。 [2-3]  後加封金紫崇祿大夫、司徒、行左千牛衞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改上京皇城使,加太保。後授鳳翔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特進、太尉、行鳳翔尹,封昌黎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實封三百户,賜“推忠翊聖功臣”號。 [4]  父親韓匡嗣出任上京留守期間,常常扈從御駕出行,因此遼景宗命韓德讓知軍府事,代父治理上京,頗有聲譽,被拜為右金吾衞上將軍,加食邑一千户、食實封一百户,仍賜“保節功臣”號。 [3]  [5] 
保寧十一年(979年),韓匡嗣改授南京(今北京)留守,韓德讓仍知軍府事,代父守南京,時人傳為佳話。 [3]  [6]  同年,宋太宗在滅北漢後進取幽燕,圍困南京,韓德讓親自登城,日夜守禦。後來惕隱耶律休哥敗宋軍於高粱河,韓德讓截擊並再次擊破宋軍,因功被遼景宗拜為遼興軍節度使、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7]  [8]  乾亨三年(981年)十二月,遼景宗任命韓德讓為南院樞密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實封一百户。 [9-10] 

韓德讓輔佐聖宗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在祥古山狩獵期間罹患重病,韓德讓不等待詔命召他前去,就率親屬十多人趕赴行帳。景宗臨終前傳位於十二歲的梁王耶律隆緒,韓德讓與耶律斜軫同受顧命。景宗遺孀蕭綽哭着説:“母寡子弱,族屬強大,邊防也沒有安定,該怎麼辦?(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回答:“信任臣等,何慮之有!”韓德讓向蕭綽提議“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其兵權”。在完成佈置後,耶律隆緒順利繼位,是為聖宗。 [12]  [13]  母后蕭綽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對韓德讓愈加“寵任”,讓他總管宿衞,加封開府儀同三司 [11]  同年十二月,韓匡嗣去世,韓德讓上疏請求終制,但蕭太后仍奪情起復他為冠軍大將軍、左金吾衞上將軍,後加兼侍中,並賜“守正功臣”號。 [10]  統和三年(985年)十一月兼政事令 [14]  當時契丹皇族耶律虎古因事忤逆韓德讓,韓德讓拿起護衞兵的武器擊中其腦,致其死亡,足見韓德讓權勢之大。 [45] 
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參見詞條雍熙北伐),韓德讓隨蕭太后出征,在擊退宋軍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因功被封為洛京留守,加守司徒、河南尹,封楚國公,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執國政。 [15]  [16] 
統和六年(988年),韓德讓隨遼聖宗攻宋,在沙堆擊退夜襲的宋軍。後遼軍被宋將李繼隆擊敗,於翌年二月班師南京,韓德讓加封楚國王。 [17]  [18] 
統和十一年(993年)正月,韓德讓的母親秦國太夫人蕭氏去世,他仍被奪情起復為鎮軍大將軍、左金吾衞上將軍。翌年,室昉致仕,韓德讓接任北府宰相,後加守太保、監修國史,賜“興化功臣”號。 [19-20] 
統和十七年(999年)九月,北院樞密使魏王耶律斜軫去世,韓德讓接任北院樞密使。 [21]  隨後因瀛州勝捷、擒獲宋將康保裔之功,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加食邑八千户、食實封四千户,兼賜“嘉謀神智功臣”號。 [22] 

韓德讓獲賜姓名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韓德讓隨聖宗和蕭太后南征,與宋締結澶淵之盟而還。 [23]  其時已有醫生蕭敵魯等提議給韓德讓賜國姓耶律,隸籍橫帳 [24]  於是在十二月班師之際,蕭太后正式賜韓德讓姓耶律,改封晉國王,加食邑二千户、食實封一千户,加賜“經天緯地匡時致主霸國功臣”號,並取得了免於常朝、在御座邊設獨座、不用被唱名、不用下拜、不與其他臣僚同席同班的特殊禮遇。一年後,韓德讓出宮籍(取消“宮分人”身份),隸屬橫帳季父房後,正式成為契丹皇族的一員。 [25-27]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二月,承天皇太后蕭綽去世。翌年四月下葬太后時,聖宗以“雖天子必有長也”,也就是皇帝要有兄長為由,按自己的字輩給韓德讓賜名“隆運”,使韓德讓獲得了“皇兄”的身份,位在親王之上,賜田宅及陪葬地。 [27]  [28-29]  另有記載説聖宗對韓德讓是“父事之”,臨幸韓德讓所居之帳時都會在五十餘步的距離下車,韓德讓出迎時,聖宗會先作揖,入帳後按照一家人的禮數,“飲膳服食盡一時水陸珍品,諸國爭為奇怪入貢,動駭耳目”。聖宗還親自寫鐵券誓文,齋戒焚香,在北斗星下誦讀,宣示番漢諸臣,然後賜給韓德讓。 [41] 

韓德讓染病去世

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高麗,韓德讓從徵,於班師之際得病,遼聖宗和皇后親自臨視醫藥,但韓德讓仍不治身亡,享年七十一歲,時為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初六日。遼聖宗聞訊輟朝,按家人之禮為其服喪,並以親王禮陪葬於乾陵之側,追贈尚書令,賜諡號“文忠”,按諸宮例建文忠王府 [30]  [31-32] 

韓德讓主要影響

韓德讓政治方面

韓德讓經過遼景宗朝在中央和地方的歷練,在遼聖宗朝身兼南、北院樞密使及北府宰相三大要職,並官拜大丞相,在遼朝蕃漢羣臣中是輔政最久、權位最高、影響最大的重臣,是聖宗之治的直接促成者。 [62]  他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貢獻有:
  • 輔佐遼聖宗繼承皇位並穩固統治。遼景宗暴崩,遼聖宗年僅十二歲,所面臨的是“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的不利局面。韓德讓領受顧命,總管宿衞,向蕭太后提議易置大臣、羈制諸王之法,確保政局平穩過渡。其後在蕭太后的臨朝稱制下,與室昉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蕃漢重臣同心輔政,使遼朝進入全盛 [11]  [12]  [13] 
  • 韓德讓在輔佐遼聖宗期間,高舉“任賢去邪”的旗幟,不分蕃、漢,提拔人才,邢抱朴蕭合卓耶律世良等重臣均為其所薦。其中漢官受益最大。韓德讓在中央團結了室昉、張儉、邢抱朴、馬得臣等有才幹的漢官,並使大批漢官得到獎勵。統和五年(987年)到統和十五年(997年)獎勵的地方官中,漢官佔三分之二。他還推廣在此前南京試行的科舉考試,使更多漢官進入遼朝中樞,大大提升了漢官的地位。 [33]  對於管理契丹人軍政的北樞密院,韓德讓則不甚重視,以致“職多廢曠”。 [46] 

韓德讓經濟方面

韓德讓提出了許多改善民生、鼓勵生產的建議,並得到批准。例如統和四年(986年)擊退宋軍後,韓德讓提議減輕受戰爭和饑荒雙重困境的山西四州(雲、應、朔、寰)的賦税,以招徠流民 [15]  ;又鑑於戰後百姓逃亡,莊稼無人收穫,主張募人收穫,並將一半收成分給收穫者。 [34]  在大丞相任內,他又鑑於南京、平州糧食歉收,奏請免除百姓農器錢,並請求平抑各郡物價。 [35] 

韓德讓軍事方面

遼宋戰爭中,韓德讓作為遼方指揮官,屢建功勳,其參與的戰鬥主要有:
  • 保寧十一年(979年)宋太宗親征幽燕,遼軍起初戰敗,士氣低落,人心浮動。韓德讓時為權知南京留守事,在宋軍圍城之際與權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知三司事劉弘等通力合作,親自登城防禦,等待援軍到來。宋軍在高粱河敗北後,韓德讓趁機邀擊,大敗宋軍,以“安人心,捍城池”之功受到遼景宗詔書褒獎,獲拜遼興軍節度使、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7]  [8]  [36] 
  • 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雍熙北伐),韓德讓隨蕭太后出征,出謀劃策,為遼軍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因功封楚國公 [15]  [16] 
  • 統和六年(988年)十一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徵,與遼聖宗在長城口大敗宋軍,殺獲殆盡,又在包圍沙堆時嚴陣以待,擊退夜襲的宋軍,班師後因功晉封楚國王 [17]  [18]  [37] 
  • 統和十七年(999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徵,在瀛州高陽關生擒宋都部署康保裔,韓德讓因功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 [22] 
  •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徵,行至黃河北岸的澶州,與宋結盟而還,在戰爭和締盟過程中,韓德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功獲賜國姓,改封晉國王。 [38] 
在對宋戰爭期間,韓德讓俘虜大量漢人,將他們安置於遼東熊石山,設宗州 [39]  除了對宋戰爭,韓德讓還參與了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東征高麗之役(第二次遼麗戰爭),但戰功不詳。 [30] 

韓德讓歷史評價

  • 遼史》:①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②德讓在統和間,位兼將相,其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功業茂矣。至賜姓名,王齊、晉,抑有寵於太后而致然歟?宗族如德威平党項,滌魯完宗祀,制心不苟合,家聲益振,豈無所自哉! [40] 
  • 契丹國志》:隆運孜孜奉國,知無不為,忠孝至誠,出於天性。……隆運自為相以來,結歡宋朝,歲時修睦,無少間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謀。……其眷遇始終,無與比倫……古今天下有權臣,有重臣。權臣之權,其君危如綴旒;重臣之重,其國安如泰山。耶律隆運因緣中宮,策立明睿,鎮服內外,無有邪謀,不可謂之非權臣,亦不可謂之非重臣也。遂乃釋肺腑之戚,玉譜聯名;席茅土之封,金枝入繼。斯不謂之千載之逢而非常之遇歟! [41] 
  • 蕭綽:進賢輔政,真大臣之職。 [40] 
  • 耶律隆緒:王之勳業忠孝,蓋一人而已。 [42] 
  • 趙恆:德讓頗有智謀,專任國事,今既喪國母,德讓又死,臣佐中未聞有其比者。 [43] 
  • 張正明:他是遼臣中輔政最久、集權最多、寵遇最厚、影響最大的一人。對聖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以及維護遼宋盟約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44] 
  • 郭康松:耶律隆運所處的時代,正是遼朝封建地主、牧主階級的上升時期,也是遼朝走向鼎盛的時期。他本身就是遼朝統治地區封建化的產兒,是漢族和契丹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關係進一步密切的產兒,是中原文化與契丹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相交匯的產兒。他嫺於軍馬,能守善攻,結歡宋朝,恪守盟信,忠於遼朝,孜孜奉國,重視農業,發展經濟,團結臣僚,薦舉賢能。他的一生可謂軍功卓著,政績昭然。他的這些活動,雖然在主觀上都是為了遼朝統治集團、統治階級的長治久安,但是在客觀上順應了歷史潮流,有助於推動歷史向前發展。這加強了與宋朝的聯繫與交往,加速了遼朝統治地區的封建化,使遼朝的經濟、政治、文化、風俗習慣等日益趨近於中原。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遼朝的進步,就是歷史上中華民族歷史進步的一個側面,對遼朝的貢獻,也就是對中華民族歷史進步的貢獻。因此,我們説,耶律隆運這位傑出的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對中華民族歷史的進步也是作出了貢獻的。 [61] 

韓德讓軼事典故

韓德讓韓蕭戀情

在以遼朝官方資料為基礎而修成的《遼史》中,韓德讓深受承天皇太后蕭綽的“寵任”。 [11]  統和六年(988年)四月十一日,遼朝王公貴族舉行擊鞠之戲,蕭太后觀看,過程中一個叫胡裏室的大臣衝撞了韓德讓的馬,使韓德讓墜地,蕭太后大怒,馬上斬了胡裏室。同年九月十三日,蕭太后又親自到韓德讓帳中,厚加賞賜,極盡歡娛。 [47-48] 
宋朝方面的資料則直接指出韓德讓就是蕭太后的情夫。如《續資治通鑑長編》載“蕭氏與樞密使韓德讓通”,《契丹國志》載其與蕭氏“有闢陽(審食其)之幸”。 [41]  [49]  統和二年(984年)宋朝邊臣賀令圖等向宋太宗所提供的情報稱“蕭氏與韓私通,遣人縊殺其妻,乃入居帳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國事皆由蕭太后與韓德讓商議來決定,以致契丹上下對此頗有非議,但敢怒而不敢言。 [50]  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出使遼朝的宋使路振更是在其出使日記《乘軺錄》中詳細記載了他所聽聞的韓蕭戀情始末。據他記載,蕭綽幼年時,曾被許配給韓德讓,後來應皇室要求而嫁給遼景宗。遼景宗死後,韓德讓受顧命掌權,蕭氏為了確保他效忠於遼聖宗,就請求重温舊情,讓韓德讓把聖宗當兒子看,後來又毒殺韓德讓之妻李氏,與韓德讓同居。路振還説楚王耶律隆祐就是韓德讓與蕭氏的私生子,並在宴會上親眼見到(有學者考證稱路振所見“韓氏子”其實是韓德讓侄孫韓滌魯)。 [51-52]  澶淵之盟時,宋使曹利用也目擊韓、蕭並坐於駝車之上,與自己談判。 [53] 

韓德讓知人善任

皇族耶律烏不呂與國舅爻直不和,罵爻直為奴才,爻直向時任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告狀,韓德讓非常生氣,質問烏不呂:“你怎麼得到這個奴才?”烏不呂回答:“三父房分籍時也算容易得到。”韓德讓笑着將其釋放。等到韓德讓當了大丞相,又主動推薦烏不呂出任統軍使,蕭太后對韓德讓推薦曾對他出言不遜的烏不呂感到不解,韓德讓説:“臣忝居相位,他對臣都不屈服,何況對其他人?由此知道他可以任用。如果委以此任,他必定能鎮撫諸蕃。”蕭太后批准。 [54] 

韓德讓人際關係

  • 祖父韓知古
  • 祖母:蕭氏(契丹名歐妮·邁扎)
  • 父親:秦王韓匡嗣
  • 母親:秦國太夫人蕭氏(契丹名歐妮·拏思)
  • 兄弟韓德源、韓德慶、韓德彰(以上為兄長)、韓德威韓德崇韓德凝、韓德晟、韓德昌
  • 妻子:李氏(僅見於宋使路振記載,韓德讓墓誌亦未載韓德讓之妻)
  • 嗣子
    • 耶律宗業(契丹名耶律胡都古,為遼聖宗之侄、齊國王耶律隆裕之子,因韓德讓無子而將其過繼)
    • 耶律宗範(契丹名耶律合祿,耶律宗業無子而死,遼聖宗改以宗業之弟宗範為韓德讓嗣子)
  • 嗣孫
    • 耶律弘仁(耶律隆裕第三子宗熙之子,宗範無子而死,遼道宗以弘仁為宗範嗣子)
    • 耶律弘禮(耶律弘仁之弟,弘仁之子捷不也無子早卒,遼道宗以弘禮為宗範嗣子)
  • 奉祀後裔
(以上參考資料 [1]  [42]  [55] 

韓德讓人物爭議

據《遼史》記載,韓德讓曾在統和十九年(1001年)被賜名為“德昌”。但據韓德讓父母的墓誌,韓德昌是韓德讓的幼弟,韓德讓本人的墓誌亦未載賜名“德昌”。有學者認為,賜名“德昌”既無意義又與其弟同名,故《遼史》很可能是誤載。 [42] 

韓德讓後世紀念

韓德讓陪葬於景宗和蕭太后之乾陵東南側,即今遼寧省北鎮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組西北的山坡上。2015年—2017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鎮市文物處對墓地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韓德讓墓雖曾遭盜掘,但仍出土了不少遺物,其中就有2900餘字的韓德讓墓誌,對遼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56] 
韓德讓墓及部分出土文物
(圖冊來源 [56] 

韓德讓史料索引

  •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 [40] 
  • 契丹國志·耶律隆運傳》 [41] 
  • 韓德讓墓誌銘 [42] 

韓德讓影視形象

類型
名稱
年代
飾演者
電影
1995
楊凡 [57]  [60] 
電視劇
2002
2009
2020
2021
2023
樸秉旭
參考資料
  • 1.    王玉亭.從遼代韓知古家族墓誌看韓氏家族契丹化的問題[J].北方文物,2008(01):59-64.
  • 2.    《韓德讓墓誌》:景宗孝成皇帝踐祚之來年,起家東頭供奉官、銀青崇祿大夫、左散騎常侍兼殿中侍御使、武騎尉(引自萬雄飛,司偉偉.遼代韓德讓墓誌考釋[J].考古,2020(05),後不贅述)。
  • 3.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侍景宗,以謹飭聞,加東頭承奉官,補樞密院通事,轉上京皇城使,遙授彰德軍節度使,代其父匡嗣為上京留守,權知京事,甚有聲。尋復代父守南京,時人榮之。
  • 4.    《韓德讓墓誌》:綺紈被選,才委質於彤庭;綸綍宣恩,旋握兵於紫極。遷金紫崇祿大夫、司徒、行左千牛衞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勾陳六衞,既聽申嚴;市垣九重,更資壯觀。改上京皇城使,加太保。名淹下位,歷官推過職之才;志立殊功,出將效當年之用。授鳳翔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特進、太尉、行鳳翔尹,封昌黎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實封叁百户,特賜推忠翊聖功臣。
  • 5.    《韓德讓墓誌》:當其尚父、秦王兼總上京留守之任,雖外重保釐,而內多扈從。詔王知軍府事。幹父之蠱,子道克全;事君以忠,臣誠彌著。政成輦轂,譽達朝廷,除右金吾衞上將軍,加食邑一千户、食實封壹百户,仍賜保節功臣。
  • 6.    《韓德讓墓誌》:尚父、秦王改授燕京留守,復詔王知軍府事。拜漢皇興嘆之官,榮當處、右;臨召伯受封之地,詠播輝前。
  • 7.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宋兵取河東,侵燕,五院糺詳穩奚底、統軍蕭討古等敗歸,宋兵圍城,招脅甚急,人懷二心。隆運登城,日夜守禦。援軍至,圍解。及戰高梁河,宋兵敗走,隆運邀擊,又破之。以功拜遼興軍節度使,徵為南院樞密使。
  • 8.    《韓德讓墓誌》:而屬趙氏渝盟,王畿被犯。彼則乘走丸之勢,我則逼累卵之危。雖四面急攻,而一心堅守。嬰城摩壘,保都會於金湯;卻敵解圍,免生靈於塗炭。論功第一,天子嘉之,獨異常倫,尋行賞典。出領遼興軍節度、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 9.    《遼史》卷九,本紀第九,《景宗本紀》:十二月,以遼興軍節度使韓德讓為南院樞密使。
  • 10.    《韓德讓墓誌》:徵拜樞密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實封壹百户。聖賢一遇,忠孝兩全。方慶隔屏,遽悲陟岵。尚父、秦王之薨逝也。國家以安危注意,徇滅奪情。王則哀訴拜章,懇求終制。與其易也,寧執親之喪,不得已而勉從君之命。起復冠軍大將軍、左金吾衞上將軍。伯禽急於王事,功紹拜前;伊尹總於相權,位遷為左。加兼侍中,並賜守正功臣。
  • 11.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景宗疾大漸,與耶律斜軫俱受顧命,立梁王為帝,皇后為皇太后,稱制。隆運總宿衞事,太后益寵任之,統和元年,加開府儀同三司。
  • 12.    《遼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一,《后妃傳·景宗睿知皇后蕭氏》:景宗睿知皇后蕭氏,諱綽,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温女……景宗崩,尊為皇太后,攝國政。後泣曰:“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軫、韓德讓進曰:“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 13.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十八:景宗疾亟,隆運不俟詔,密召其親屬等十餘人並赴行帳。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盈布朝廷。後當朝雖久,然少姻媛助,諸皇子幼穉,內外震恐。隆運請於後,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其兵權。時趙王等俱在上京,隆運奏召其妻子赴闕。景宗崩,事出倉卒,佈置已定,乃集番漢臣僚,立梁王隆緒為皇帝,時年十二,後為聖宗。
  • 14.    《遼史》卷十,本紀第十,《聖宗本紀》:(統和三年十一月)辛卯,以韓德讓兼政事令。
  • 15.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將十萬眾來侵,隆運從太后出師敗之,加守司空,封楚國公。師還,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執國政。上言山西四州數被兵,加以歲飢,宜輕税賦以來流民,從之。
  • 16.    《韓德讓墓誌》:是時也,憤彼敵寇,蠢爾肆兇,勞我天威,赫斯震怒。蓋賴六奇之計,繼成百勝之功。舍爵策勳,加地進律,懋官懋賞,並而行之。除洛京留守,加守司徒、河南尹,封楚國公。
  • 17.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六年……詔率師伐宋,圍沙堆,敵乘夜來襲,隆運嚴軍以待,敗走之,封楚王。
  • 18.    《遼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聖宗本紀》:(統和七年二月)乙卯,大饗軍士,爵賞有差,樞密使韓德讓封楚國王
  • 19.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十一年,丁母憂,詔強起之。明年,室昉致政,以隆運代為北府宰相,仍領樞密使,監修國史,賜興化功臣。
  • 20.    《韓德讓墓誌》:忽丁秦國太夫人之憂,雖俯就情切,曷勝過哀,而仰成事殷,須遵順變。起復鎮軍大將軍、左金吾衞上將軍。抑乎至性,不顧其身。升以上公,而歸諸道。仍資直筆,督刊信書。加守太保、監修國史。
  • 21.    《遼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聖宗本紀》:(統和十七年九月)北院樞密使魏王耶律斜軫薨。以韓德讓兼知北院樞密使事。
  • 22.    《韓德讓墓誌》:又以國步尚艱,邊峯屢警,靈旗所指,廟算斯煩。我師用示於觀兵,彼眾猶聞於拒命。連破大陣,悉獲全軍,生擒上將康保裔等,獻其慶捷。運籌決勝,既茂績以格天;納麓不迷,宜真封之表海。爰加異數,式副羣情。拜大丞相,改封齊王,加食邑八千户、食實封肆千户,兼賜嘉謀神智功臣。
  • 23.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二十二年,從太后南征,及河,許宋成而還。
  • 24.    《遼史》卷一百一,列傳第三十一,《蕭胡篤傳》:統和中,宰相韓德讓貴寵,敵魯希旨,言德讓宜賜國姓,籍橫帳,由是世預太醫選。子孫因之入官者眾。
  • 25.    《韓德讓墓誌》:詔於昌黎之世家,除其本貫;賜以耶律之國姓,冠於宗盟。預公朝而免常朝,鄰御座而設獨座,不名不拜,絕席絕班。雖寵遇優隆,曾無比擬;而名稱赫煥,別有褒崇。改封晉國王,加食邑二千户、食實封壹千户,仍別賜經天緯地匡時致主霸國功臣。邇後偃武修文,制禮作樂,彝倫式序,庶績其凝。
  • 26.    《遼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聖宗本紀》:是月(統和二十二年十二月),班師。皇太后賜大丞相齊王韓德昌姓耶律,徙王晉……(統和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巳,詔大丞相耶律德昌出宮籍,屬於橫帳。
  • 27.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賜姓,出宮籍,隸橫帳季父房後,乃改賜今名,位親王上,賜田宅及陪葬地。
  • 28.    《遼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聖宗本紀》:夏四月甲子,葬太后於乾陵。賜大丞相耶律德昌名曰隆運。庚午,賜宅及陪葬地。
  • 29.    《韓德讓墓誌》:今皇上念雖天子必有長也,言有兄也。益重元昆,永為冢宰。乃連御諱,賜名隆運。
  • 30.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從伐高麗還,得末疾,帝與後臨視醫藥。薨,年七十一。贈尚書令,諡文忠,官給葬具,建廟乾陵側。
  • 31.    《遼史》卷三十一,志第一,《營衞志》:官給葬具,建廟乾陵側。擬諸宮例,建文忠王府。
  • 32.    《韓德讓墓誌》:皇帝義重君臣,情深兄弟。不遺一老,相予莫及於追思;可贖百身,殲我何勝於震悼。當捐館之始,輟朝臨喪,命執事制家人之服……無何統和二十九年歲次辛亥春三月甲戌朔六日己卯薨於行在,春秋七十有一。
  • 33.    房廣順.遼代漢官制度的演變——兼評韓德讓[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03):49-52.
  • 34.    《遼史》卷十,本紀第十,《聖宗本紀》:(統和四年八月)乙巳,韓德讓奏宋兵所掠州郡,其逃民禾稼,宜募人收穫,以其半給收者,從之。
  • 35.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以南京、平州歲不登,奏免百姓農器錢,及請平諸郡商賈價,並從之。
  • 36.    《遼史》卷九,本紀第九,《景宗本紀》:以權知南京留守事韓德讓、權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知三司事劉弘皆能安人心,捍城池,並賜詔褒獎。
  • 37.    《遼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聖宗本紀》:十一月甲申朔,上以將攻長城口,詔諸軍備攻具。庚寅,駐長城口,督大軍四面進攻。士潰圍,委城遁,斜軫招之,不降;上與韓德讓邀擊之,殺獲殆盡,獲者分隸燕軍。
  • 38.    《韓德讓墓誌》:以諸方之率服,惟中土以未平。恆懷慷慨之雄圖,別負澄清之壯志。參陪殷輅,深入以有徵;進抵孟津,橫行而無敵。漢相方勞於示獸,宋人遽乞於刑牲。以時伸猶子之誠,遂歲奉助軍之費。議從柔服,歌振凱旋。惡殺好生,躋蒼生於仁壽;取威定霸,致皇道於雍熙。運洽太平,功高難賞,將何殊禮,用表徽章!
  • 39.    《遼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宗州,下,刺史。在遼東石熊山,耶律隆運以所俘漢民置。聖宗立為州,隸文忠王府。王薨,屬提轄司。
  • 40.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10]
  • 41.    《契丹國志》卷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10]
  • 42.    萬雄飛,司偉偉.遼代韓德讓墓誌考釋[J].考古,2020(05):111-120.
  • 4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10]
  • 44.    鄧廣銘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歷史 遼宋西夏金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第187頁
  • 45.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虎古傳》:統和初,皇太后稱制,召赴京師。與韓德讓以事相忤,德讓怒,取護衞所執戎仗擊其腦,卒。
  • 46.    《遼史》卷八十一,列傳第十一,《耶律室魯傳》:自韓德讓知北院,職多廢曠。
  • 47.    《遼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聖宗本紀》:夏四月乙未,幸南京。丁酉,胡裏室橫突韓德讓墮馬,皇太后怒,殺之。……丁酉,皇太后幸韓德讓帳,厚加賞賚,命從臣分朋雙陸以盡歡。
  • 48.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耶律隆運傳》:六年,太后觀擊鞠,胡裏室突隆運墜馬,命立斬之。
  • 49.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8-11]
  • 50.    《宋會要輯稿》(不分卷)蕃夷一:太平興國九年,知雄州賀令圖與其父嶽州刺史懷浦及薛繼昭、劉文裕、侯莫陳利用等相繼上言:“自國家伐太原,而北虜渝盟,發兵以援,非天威兵力決而取之,則河東之師幾為遷延之役。且虜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軍韓德讓寵(幸)[幸]用事,國人疾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又訪得隆緒與其母蕭氏在國中,每歲冬月,多居西樓或幽州北廟城就薪水,每出漁獵,常月餘乃還,至春會遙樂河射鴨,夏居炭山,即上(涇)[陘]處,有屋室宮殿。蕭氏與韓私通,遣人縊殺其妻,遂入居帳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隆緒所居異帳,相去百許步,衞兵千餘人,膳夫三百人,雜以藩漢女奴,國事皆蕭氏與韓參決。又近幸醫工迪黑姑及北大王孫、弟子將軍二人,部族有竊議者,為其黨所告,蕭氏盡戮之。隆緒亦惡其事,畏不敢發。然蕭氏亦常懼及禍,每歲正月,輒不食葷茹,大修齋會及造寺,冀復獲福佑,而天性殘忍,多殺罰,有機略,其下皆稟服焉。”
  • 51.    路振:《乘軺錄》:蕭後幼時,常許嫁韓氏,即韓德讓也,行有日矣,而耶律氏求婦於蕭氏,蕭氏奪韓氏婦以納之,生隆緒,即今虜主也。耶律死,隆緒尚幼,襲虜位。蕭後少寡,韓氏世典軍政,權在其手,恐不利於孺子,乃私謂德讓日:“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白是德讓出入幃幕,無問然矣。既而鴆殺德讓之妻李氏,每出弋獵,必與德讓同穹廬而處。未幾而生楚王,為韓氏子也。……有童子一人,年十餘歲,胡帽錦衣,嬉戲國母前,其狀類韓丞相,蓋國母所生韓氏子也。
  • 52.    蔣金玲.路振《乘軺錄》所記“韓氏子”考辨[J].北方文物,2010(02):69-72.
  • 53.    蘇轍:《龍川別志》:利用見虜母于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
  • 54.    《遼史》卷八十三,列傳第十三,《耶律烏不呂傳》:嘗與爻直不相能,因曰:“爾奴才,何所知?”爻直訟於北院樞密使韓德讓。德讓怒,問曰:“爾安得此奴耶?”烏不呂對曰:“三父異籍時亦易得。”德讓笑而釋之。後從蕭恆德伐蒲盧毛朵部,以功為東路統軍都監。及德讓為大丞相,薦其材可任統軍使,太后曰:“烏不呂嘗不遜於卿,何善而薦?”德讓奏曰:“臣忝相位,於臣猶不屈,況於其餘。以此知可用。若任使之,必能鎮撫諸蕃。”太后從之,加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尉。
  • 55.    萬雄飛,司偉偉.遼代耶律弘禮墓誌考釋[J].考古,2018(06):115-120.
  • 56.    司偉偉,萬雄飛,劉昌,崔蕾,於九江.遼寧北鎮市遼代韓德讓墓的發掘[J].考古,2020(04):58-76.
  • 57.    《大遼太后》演員表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1-08-11]
  • 58.    천추태후 녹화 KBS수원드라마센터서 만난 이진우  .京仁日報.2009-07-03[引用日期2021-08-11]
  • 59.    《燕雲台》刻畫羣像演繹變革之路  .新京報.2020-11-17[引用日期2021-08-11]
  • 60.    張榮.楊凡:行伍中走來的學者[J].祖國,2016(23):50.
  • 61.    郭康松.試論耶律隆運[J].北方文物,1988(02):69.
  • 62.    虞雲國.《細説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