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彰武軍

鎖定
彰武軍,遼朝軍名,駐地位於霸州(今遼寧朝陽)。遼初,遼太祖俘奚人及燕民,命韓知古(《遼史》誤作“韓知方”)建城安置,遂修葺柳城,設立霸州彰武軍 [3] 授韓知古為彰武軍節度使 [4] 
中文名
彰武軍
官    署
彰武軍節度使司
駐    地
霸州(今遼寧朝陽)
長    官
彰武軍節度使

彰武軍歷史沿革

遼朝初年,遼太祖平定奚人及俘虜河北漢民,命韓知古建城安置,遂修葺故唐柳城霸州,號彰武軍 [3] 韓知古受任為彰武軍節度使 [4] 
重熙十年,霸州升為興中府 [3]  ,稱興中府彰武軍 [1]  。霸州升興中府後,或保留軍名,由興中府長官兼任其職。

彰武軍職官設置

彰武軍節度使司 [1] 
彰武軍節度使;彰武軍節度副使;同知節度使事;行軍司馬;軍事判官;掌書記;衙官。 [2] 

彰武軍文獻記載

《遼史·百官志·南面方州官》中京道:“成州興府軍節度使司;興中府彰武軍節度使司;宜州崇義軍節度使司;錦州臨海軍節度使司;川州長寧軍節度使司;建州保靜軍節度使司;來州歸德軍節度使司。” [1] 
《遼史·百官志·南面方州官》節度使職名總目:“某州某軍節度使;某州某軍節度副使;同知節度使事。耶律玦,重熙中同知遼興軍節度使事;行軍司馬;軍事判官;掌書記。劉伸,重熙五年為彰武軍節度使掌書記;衙官。” [2] 
參考資料
  • 1.    《遼史·百官志·南面方州官》中京道:“成州興府軍節度使司;興中府彰武軍節度使司;宜州崇義軍節度使司;錦州臨海軍節度使司;川州長寧軍節度使司;建州保靜軍節度使司;來州歸德軍節度使司。”
  • 2.    《遼史·百官志·南面方州官》節度使職名總目:“某州某軍節度使;某州某軍節度副使;同知節度使事。耶律玦,重熙中同知遼興軍節度使事;行軍司馬;軍事判官;掌書記。劉伸,重熙五年為彰武軍節度使掌書記;衙官。”
  • 3.    《遼史·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興中府。本霸州彰武軍,節度。古孤竹國。漢柳城縣地。慕容皝以柳城之北, 龍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遂遷都,號曰和龍宮。慕容垂復居焉,後為馮跋所滅。元魏取為遼西郡。隋平高保寧,置營州。煬帝廢州置柳城郡。唐武德初改營州總管府,尋為都督府。萬歲通天中,陷李萬榮。 神龍初,移府幽州。開元四年,復治柳城。八年,西徙漁陽。十年,還柳城。後為奚所據。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將建城,命韓知方擇其處。乃完葺柳城,號霸州彰武軍,節度。統和中,制置建、霸、宜、錦、白川等五州。尋落制置,隸積慶宮。後屬興聖宮。重熙十年升興中府。有大華山、小華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駐龍峪、神射泉、小靈河。統州二、縣四: 興中縣,本漢柳城縣地,太祖掠漢民居此,建霸城縣,重熙中置府,更名; 營丘縣,析霸城置;象雷縣,開泰二年以麥務川置,初隸中京,後屬;閭山縣,本漢且慮縣,開泰二年以羅家軍置,隸中京,後屬。”
  • 4.    《遼史·列傳·卷四》韓知古:“神冊初,遙授彰武軍節度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