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城縣

(遼寧省朝陽市境內古縣名)

鎖定
柳城縣是遼寧省朝陽市境內古縣名。漢朝、十六國至北魏、隋唐時期皆設柳城縣,但縣治及轄區範圍有所不同。
漢朝柳城縣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柳城街道袁台子村,現存柳城遺址;隋唐柳城縣(前身為龍城縣 [1]  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現存三燕龍城遺址;十六國柳城縣則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下轄的凌源市。
中文名
柳城縣
地理位置
今遼寧省朝陽市境內
所處時代
漢朝、十六國至北魏、隋唐
轄    區
遼西大淩河流域

柳城縣歷史概況

一、漢代柳城縣
柳城縣歷史地圖
柳城縣歷史地圖(4張)
西漢置柳城縣,屬遼西郡。故治在今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柳城街道袁台子村,現存柳城遺址
《後漢書·烏桓傳》記載,建安十二年,曹操親征烏桓,大破塌頓於柳城。魏黃初元年(220年)廢置。
十六國時期,前燕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龍城(現存三燕龍城遺址,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設龍城縣,後遷都於此。
二、隋唐柳城縣
隋唐柳城縣位於漢柳城縣之北,其前身是前燕慕容皝所設之龍城縣。隋朝時期,改龍城縣為龍山縣,復改為柳城縣,設柳城郡 [1]  。唐朝時期,於柳城縣設營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 [2]  ,是唐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
三、北燕柳城縣
十六國北燕設柳城縣,位於今遼寧省凌源市(遼寧省朝陽市下轄縣級市)。屬冀陽郡所轄。
《十六國疆域志·北燕》載:“平州冀陽郡領縣二:平岡、柳城”。北魏初,將柳城劃入龍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東魏武定五年(547年)復置,屬昌黎郡。隋廢。

柳城縣地理環境

漢朝、隋唐、十六國時期的柳城縣均位於今遼西大淩河(古稱白狼水)流域,轄區範圍均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境內。
漢朝柳城縣位於大淩河中游,今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柳城街道袁台子村,現存柳城遺址(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隋唐柳城縣(前身為龍城縣 [1]  位於大淩河中游,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現存三燕龍城遺址(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十六國柳城縣位於大淩河上游,今遼寧省朝陽市下轄的凌源市
參考資料
  • 1.    《隋書·地理志》:柳城。後魏置營州於和龍城,領建德、冀陽、昌黎、遼東、樂浪、營丘等郡,龍城、大興、永樂、帶方、定荒、石城、廣都、陽武、襄平、新昌、平剛、柳城、富平等縣。後齊唯留建德、冀陽二郡,永樂、帶方、龍城、大興等縣,其餘並廢。開皇元年唯留建德一郡,龍城一縣,其餘並廢。尋又廢郡,改縣為龍山,十八年改為柳城。
  • 2.    《舊唐書·地理志二》: 營州。上都督府。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為營州總管府,領遼、燕二州,領柳城一縣。七年,改為都督府,管營、遼二州,貞觀二年,又督昌州。三年,又督師、 崇二州。六年,又督順州。十年,又督慎州。今督七州。萬歲通天二年,為契丹李 萬榮所陷。神龍元年,移府於幽州界置,仍領漁陽、玉田二縣。開元四年,復移還柳城。八年,又往就漁陽。十一年,又還柳城舊治。天寶元年,改為柳城郡。乾元元年,復為營州。舊領縣一,户一千三十一,口四千七百三十二。天寶,户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在京師東北三千五百八十九里,至東都二千九百一十里。 柳城。漢縣,屬遼西郡。室韋、靺鞨諸部,並在東北。遠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西北與奚接界,北與契丹接界。
  • 3.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遼寧省人民政府.2007-05-26[引用日期2020-11-30]
  • 4.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  .中國政府網.2019-10-16[引用日期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