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才子之鄉

(江西省撫州市別稱)

鎖定
才子之鄉特指撫州,撫州素稱文獻之邦。“名儒鉅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據史料記載,從宋至明,撫州有文科進士2509人,佔全省文科進士總數23%,有武科進士81人,登前三甲的有17人 [5]  ,享有“才子之鄉”的美譽。歷代鄉賢的著述汗牛充棟,被選入《四庫全書》目錄的就有206種。晏殊晏幾道陸九淵王安石曾鞏湯顯祖李覯吳澄等大家的著作均為文學、哲學史庫中的瑰寶。樂史李紱、危素、朱思本等在地理、歷史領域留下彪炳千秋的篇章。此外,在醫學、軍事學、文學理論和自然科學方面,古往今來都不乏撫州英才的輝煌篇章。 [1] 
中文名
才子之鄉
位    於
江西撫州市
面    積
18800 km²
人口數量
380 萬

才子之鄉歷史沿革

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
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 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
五代時,屬楊吳,升為昭武軍。宋朝,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 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九月改為建昌府。明洪武初,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革命後,廢府及直隸州。
民國2年(公元1913年),全國實行縣制,次年,全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15年(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21年(公元1932)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後, 行政區屢有變更,除廣昌縣屬第八區外,域內各縣均為第七區。1930年至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分屬蘇區閩贛省和江西省。 1932年7月,東鄉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
1949年5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撫州,7月1日組建撫州分區,江西省撫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市城區)。 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為撫州區。
1952年8月,更名為撫州專區。1967年3月,改名為撫州地區。1968年2月,複稱撫州專區。 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為撫州地區。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撫州地區,設立地級撫州市。2000年10月20日,撫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才子之鄉臨川才子

才子之鄉 才子之鄉
“名儒鉅公,彬彬輩出,不可勝數”,“臨川才子”是“臨川文化”的得意之筆。自古以來,臨川才子之多向為世人矚目。“臨川先生”王安石家族一門八進士,兄弟倆宰相。“臨川文化”區內樂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雙封爵,文武兩狀元,參政代天子,師保五六人,一門十進士,兩朝四尚書,進士五十二,知縣四十多,鄉舉百六餘,會解監元羣,鄉賢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記述,就是臨川才子湧現的生動寫照。
據有關資料統計,自宋而清,僅臨川(撫州)進士及第者2000餘人,湧現了舉世矚目的才子羣體。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晏幾道陸象山、樂史、饒節謝逸、謝過、李覯吳澄紀大奎李瑞清譚綸陳自明危素蔡上翔吳與弼羅汝芳、陳彭年、危亦林鄧茂七徐奮鵬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黃爵茲歐陽竟無等等,就是臨川(撫州)古代才子羣體中的佼佼者。

才子之鄉文化之邦

才子之鄉撫州漲水了 才子之鄉撫州漲水了
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江西曆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幾佔四分之一。“宋詞四開祖,臨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鞏、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陳、羅和章、艾”。“江西詩派”前期25人,臨川有謝逸、謝過、汪革和被陸游稱為“詩僧第一”的堯節。
全國兩宋詞人867人,江西為153人,而撫州就佔44人。特別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偉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鞏、南宋心學大師陸九淵、明代劇壇偉人湯顯祖等,不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的崇高聲譽。
文化之邦,才子之鄉,常是名人墨客聚會之地。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學士來臨川(撫州)任職和宦遊。東晉王羲之、南朝謝靈運、唐朝顏真卿、南宋陸游等,曾在這裏為官;宋代詩人黃庭堅、梅堯臣范成大、明代思想家李贄徐霞客也都來過此地遊覽常駐。《世説新語》和《詩品》的編著者劉義慶和鍾嶸均襲封臨川王。這些名人學士在臨川都留下了大量遺墨華章,為閃光的臨川才子羣體增添了輝煌。

才子之鄉才子現象

近、現代史上,撫州的政界要員、科技名流、文壇巨匠、音樂明星、留學博士同樣各領風騷。黃祿祥、孫海華、饒毓泰、周建屏趙醒儂傅烈遊國恩肖滌非舒同李井泉盛中國、盛中華等,都是撫州人氏。他們超羣拔萃,卓有成就,為豐富和推動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才鄉代有才子出”,“臨川神童今朝多”。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1993年,全市各類學校為全國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58415名,其中少年大學生147人,僅撫州一中、二中被錄取的少年大學生就有62人,在國外留學20人。
出現了象臨川縣河東鄉農民武進興的“大學生之家”(6個兒子,5個考上大學,1個考上中專),臨川縣羅針鄉朱家村的“大學生之村”(全村總人口240人,擁有大專以上學生40名)。兄弟出國,姐妹留學,一家五個兒女出了三個博士、兩個碩士。這類現象在撫州是屢見不鮮的。1984年以來,撫州市中小學生在全國性和全省性的數、理、化三科大賽中,共有2284人次獲獎。其中獲全國一等獎的153人次,獲全國二等獎的365人次,獲全國三等獎的740人次。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稱此為“臨川現象”。
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專家以及新聞界的極大興趣和關注,紛至沓來地對“臨川才子現象”進行考察、研究和探討。撫州市2006年共有名47考生錄取清華、北大。撫州市2007年共有名66考生錄取清華、北大。撫州市2008年共有名40考生錄取清華、北大。2009年共有名考51考生錄取清華、北大。2010年共有51名考生錄取清華、北大。每年考取人數佔江西省錄取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二,可謂“三分天下”在臨川。

才子之鄉哲學思想

作為撫州區域歷史時代精神之精華的哲學思想,是“臨川文化”的精髓。優秀的才子羣體,必然產生一流的思想家、哲學家。以李覯、王安石、陸象山、吳澄、吳與弼、羅汝芳等哲人為代表的哲學思想的形式和發展,為中國文化進入強化期作出了傑出貢獻。
陸九淵 陸九淵
李覯,是我國一位具有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著名哲學家。他從“陰陽二氣會合”而生萬物的觀點出發,説明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並大膽地主張“通變”,“量時制宜”,他認為挽救失誤,克服弊端最有效的辦法是變革。特別是他目睹朝政混亂,決心站在革新者一邊,撰寫了《富國強兵三十策》、《慶曆民言》和《盱江文集》,在政治、軍事、經濟、法學、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特見解,後人譽為“醫國之書”。
南宋理學家陸象山,融孔孟思想和禪佛思想於一爐,建立了一個與程朱“道學”相抗衡的“心學”哲學體系。他所強烈的主觀能動作用和注重思考精神,在客觀上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成為“臨川文化”重要的精神動力。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元代傑出的哲學家吳澄,“和會朱陸”,即以陸學為主而參與朱學,強調自識本心的途徑和方法,獨成一家,創立了“草廬學派”。明代思想家羅汝芳曾作為泰州學派的重要人物蜚聲全國。他否認“存天理、滅人慾”的正宗教條,持見新奇,另闢蹊徑,一掃宋明理學迂謹之腐氣。明中期我國商品經濟繁榮,市民階層崛起,資本主義萌芽,羅汝芳的哲學思想體現了這一時代的要求,出現了將唯心主義理學向唯物主義理學方向轉化的大突破。
王安石 王安石
特別是王安石的“荊公新學”和“熙寧變法”達到他所處時代思想理論和政治實踐所能達到的高峯。面對自兩漢以來,代表大地主階級利益的守舊、迂腐的思想學説和“二程理學”的沉悶統治,王安石在哲學、經濟、教育、倫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新的思想體系——“荊公新學”,為他的“熙寧變法”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理論基礎。他概括了北宋蓬勃發展的自然科學成就,繼承了李覯的唯物主義思想,建立了以“氣”一元論為基礎,以“天人不相干”的思想為核心的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了萬物皆變和運動變化的根據在於事物內部有“藕”、有“對”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在認識論上,提倡調查和“體驗”,主張學而知之、勤思好學的反映論。
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所描述的“元氣—陰陽—五行—萬物”的宇宙生成理論,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自然科學上都有很高的價值。他天才地猜測宇宙的起點,不是在空間上相互間斷的物質微粒,而是一種綿延連續的物質——“元氣”。“元氣”是物質和空間的統一,空間不再是容納物質的框架;他所描繪的宇宙發展過程,不是機械力的作用過程,而是一種形態物質向另一種形態物質轉化的過程。
王安石的宇宙論比起歐洲的宇宙論,包括古代原子論者的宇宙生成論和近代康德—拉普拉斯的星天假説,都要前進得多,合理得多。在這個思想基礎上,王安石大膽地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聾發聵的政治思想。難能可貴的是,他從這些思想出發,積極倡導和推行政治變革,轟轟烈烈地幹了一番改革事業。面對“積貧積弱”的政治局面,他兩度為相,發動和領導了舉世聞名的“熙寧變法”運動。這場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趙宋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社會、政治、軍事、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威武雄壯的社會變革運動。因此,王安石被列寧稱讚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才子之鄉撫州戲曲

牡丹亭
牡丹亭(1張)
撫州是江南地方戲曲出現最早和最興盛地之一。南方戲曲,以“永嘉雜劇”為始祖,最早傳入南豐。清康熙初年,宜黃產生的“二黃腔”已在浙江流行,後傳播到安徽、湖北,再經藝人加以創造,遍及全國。嘉靖年間兵部尚書譚綸又將海鹽腔帶回家鄉宜黃,宜黃戲子竟有千人之眾。撫州採茶戲,是撫州地方戲的一支勁旅,很受當地人民的歡迎,得到戲劇界的青睞。
儺舞,是“中國古代舞蹈的活化石”,是“臨川文化”的一塊瑰寶。撫州是我國“儺舞之鄉”。江西10個“儺”縣,撫州佔6縣,其中又以南豐儺為最古老、最系統、最完整,“延今三千餘年”,至今襲而不衰,蜚聲中外。撫州戲曲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塑造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位戲劇巨人湯顯祖。他的代表作“臨川四夢”,即《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標誌着我國明代傳奇戲劇發展的新高峯,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形成了撫州獨特的戲曲文化。早在20世紀中葉,他的劇作已不斷被譯成英文、日文、法文在國外廣泛傳播,爭相上演。近幾年,上海崑劇團赴法國演出《牡丹亭》,反映依然十分強烈。湯顯祖與英國的莎士比亞齊名。日本戲曲史家青木正兒指出他們是“東西曲壇的偉人”。中國人稱湯顯祖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外國人稱莎士比亞為“西方的湯顯祖”。

才子之鄉撫州商幫

宋朝時,撫州不僅農業、手工業跨入了全國的先進行列,商業貿易也出現驚人的奇蹟:淳熙年間,撫州布商陳泰將巨資散貸給崇仁、樂安、金溪乃至吉安等廣大地區的農民,作為生產苧麻和夏布的本錢,以定購他們的產品。這種經營方式,在國內尚無先例。到明朝,撫州商人的足跡已遍及全國。萬曆年間,雲南居民“十有五六”原籍在江西撫州,就連緬甸一帶村落中的首領、頭人也絕大多數是撫州人。湖南、湖北、貴州、廣東、福建等省,也是撫州商人活動的重要區域。湖南一帶至今還有“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説法。 [1] 

才子之鄉科學技術

撫州才子不僅在文化藝術方面有突出貢獻,而且在科學技術方面也有重要成就。特別是在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上,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宋代地理學家樂史,著有地理學鉅著《太平寰宇記》200卷,堪稱古代地理學巨臂,為研究我國曆史地理要籍。著名地理學家朱思本,耗10年之功,繪成《輿地圖》兩卷,在製圖史上是一個傑出的創造。“旴江醫學”在江西醫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僅宋、元、明、清四代,盱江流域各縣有傳略可考的醫學家多達200餘人,醫學著作100餘種,是我國古代醫學寶庫的珍貴遺產。元代醫學家危亦林,著有《世醫效方》,其中關於麻醉藥的使用,骨折復位的懸吊復位法,創世界最早紀錄,各國沿襲至今。當代中國物理學家有“四大名旦”,撫州的饒毓泰就是其中一“旦”。 [2] 

才子之鄉教育事業

撫州的教育事業長盛不衰。宋代全國書院僅400餘所,撫州就有40多所,佔1/10強。自宋至清,江西共有進士10553名,其中,撫州就有2450名,約佔全省總數的23%。千餘年間,“地無城鄉,家無貧富,詩書之聲,盡室皆然”。民國時期雖然戰亂頻仍,許多學校輾轉遷徙而師生不散,學風不衰。歷代相襲的尊師重教風氣,使得撫州教育至今仍在全國居領先地位。 [1] 

才子之鄉民間文化

撫州民間文化藝術多姿多彩,並有着深厚的歷史積澱。南豐、樂安、廣昌一帶的儺舞被譽為“中國舞蹈藝術活化石”;多種多樣的燈採、道情、採茶戲源遠流長。境內古代民居星羅棋佈,古寺、古塔、古橋、古戲台、古牌坊等各具特色。被稱為“千古一村”的樂安流坑展現出撫州明清兩代的建築大觀。 [1] 

才子之鄉名單

才子名單
姓名
朝代
簡介
唐朝
著名女冠,被封為妙遠真人。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被奉為花神
北宋
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北宋
文學家、地理學家
北宋
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
政治家、文學家
北宋
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
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小令“第一人”
北宋
著名道士,賜號“真清大師”
南宋
理學家,心學奠基人,陸王學派的開創者
南宋
醫學家,著有《婦人大全良方》等
元朝
傑出理學家、經學家、教育家
元朝
官員、學者、詩人,“元詩四大家”之一
元朝
地理學家、詩人、文章家,精輿地之學,有《輿地圖》2卷
明朝
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是崇仁學派的創立者
明朝
抗倭名將,軍事家、戲曲家,民族英雄
明朝
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詩人,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明末清初黃宗羲等啓蒙思想家的先驅
明朝
曹洞宗高僧,座下弟子有博山元來、鼓山元賢(元賢法師)、東苑元鏡等,開創曹洞宗“壽昌法系”
明朝
戲曲家、文學家,被譽為“中國戲聖”和“東方莎士比亞”
明末清初
著名軍事理論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和數學家,著有《揭子兵法》、《璇璣遺述》等
清朝
文學家、大臣、政治家
清朝
著名書法家,仕至刑部、吏部、兵部尚書、軍機大臣
清朝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積極倡導禁煙的先驅者之一,與林則徐、鄧廷楨等均為禁煙名臣
清末民初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書畫家、文物鑑賞家
參考資料: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