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慧經

鎖定
無明慧經和尚,江西崇仁人,明曹洞宗高僧,俗姓裴,號無明。21歲於新城廩山寺禮常忠為師,得印可後隱修於峨峯寺(今屬黎川縣)達24年之久。後應請住持南城寶方寺,以農禪而興寺,弘揚曹洞宗風。明萬曆三十八年 (1610)應請遷鍋於新城壽昌寺,仍行農禪,“生平佛法,未離鋤頭邊”,以十餘載精力,率眾鼎新寺宇,培養人才,座下弟子有博山元來、鼓山元賢元賢法師)、東苑元鏡、壽昌元謐、青原真元等,光大宗門,代相承傳,形成一法系,人稱曹洞宗“壽昌法系”。從而奠定了曹洞宗中興的基礎。
本    名
無明慧經和尚
所處時代
明朝
主要成就
開創壽昌法系,中興曹洞宗
籍    貫
江西崇仁
正文
出胎時難產,祖父誦《金剛經》,而得生產,故名慧經。九歲入鄉校,問師∶『浩然之氣是什麼?』塾師驚奇。十七歲求出家。二十一歲,看《金剛經》有省,即訪廩山常忠,忠∶『著急作麼?待汝成就,我為汝師。』侍從三年,疑《金剛經》四句偈。二十四歲,某日看傅翕偈雲∶『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豁然大悟。
曾閲大藏一覽,看到宗眼品,始知教外別傳的意旨;曾疑五宗的差別,徹疑八個月,豁然有悟。即入峨峯,自誓∶『大事不成,誓不下山。』留宿三年,無人認識;曾看《傳燈錄》,乃至「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疑情頓發,日夜精究,而忘飲食;某日搬石,豁然大悟,偈呈廩山,即得印可。二十七歲,返回舊隱,自己耕作,打石開田,不嫌勞苦,不顧形骸,不下山,二十四年如一日。五十一歲,主持寶方以後,百般維新,學徒雲集。
僧問∶『和尚在此山,曾見何人?』經∶『總末行腳。』僧∶『豈以一隅,而小天下乎?』他以為不錯,決心遠遊;經過南海,拜謁蓮池,返來少林,禮六祖塔;問於無言宗主「西來意」;到京師拜謁達觀,進入五台,拜謁端峯廣通;即返南方,歸錫寶方,開堂説法。無異元來,當第一座,學者雲集。六十歲,請住壽昌寺,不借外護,不發化主,與眾耕耘,乃至年老無懈怠。學僧問道,即把鋤頭當禪杖,用過鋤頭無數,新建庵院二十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