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

鎖定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寫詩人隨從喬知之北征途中,穿越峽口山時的所見所思。開頭八句描寫峽口山奇險突兀、綿長而曲折的地形和景色;“信關”以下六句發表議論,詩人認為山川的險要不足依恃,只有清明的政治才是守國的根本;“邐迤”二句再寫地形,給人以行進之感,並由逼仄轉為開闊;結尾四句寫喬知之等人志向高遠,富有文才,但因遠隔君恩,只能投身到荒遠的邊塞,詩人對此鬱憤不平,對友人遭受不公待遇深感同情。全詩從峽口山的地勢引出國勢強弱變化的議論,再從景觀的變化轉到對喬知之等人身處絕域的關注,寫景、議論、述懷隨思緒的變化引申,而在轉折中又見重疊反覆之意,完全打破了情景理順序分詠的常見格局。
作品名稱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
作    者
陳子昂
創作年代
初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作品原文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
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
叢石何紛糾,赤山復翕赩
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
崔崒乍孤斷,逶迤屢回直
信關胡馬衝,亦距漢邊塞
豈依河山險,將順休明德
物壯誠有衰,勢雄良易極
邐迤忽而盡,泱漭平不息
之子黃金軀,如何此荒域?
雲台盛多士,待君丹墀側 [1]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註釋譯文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詞句註釋

⑴峽口山:《新唐書·地理志四》:“甘州張掖郡刪丹縣,北渡張掖河,西北行出合黎山峽口,傍河東壖屈曲東北行千里,有寧寇軍,故同城守捉也,天寶二載為軍,軍東北有居延海。”彭慶生陳子昂集校注》認為在居延海北,南為唐之隴右道,北為薛延陀,東為突厥。喬補闕知之:即喬知之,武后時累除左補闕,遷左司郎中。被武承嗣藉故殺害。補闕,官名。唐代武則天時置。負責規諫皇帝,並舉薦人才。左補闕門下省右補闕中書省。王二無競:即王無競,字仲烈,排行第二。解褐欒城縣尉,三遷監察御史,改殿中,冒犯權貴,轉太子舍人。後又出為蘇州司馬,貶廣州,卒於貶所。
⑵大漠:大沙漠。《漢書·五行志》中之下:“衞青、霍去病攻祁連,絕大漠。”顏師古注:“漠,沙磧也。”
橫絕:本義是越過,這裏是橫跨的意思。《史記·留侯世家》:“羽翮已就,橫絕四海。”中國:泛指中原地區。
⑷何:一作“相”。紛糾:交錯雜亂的樣子。
⑸赤山:一作“小山”。翕赩(xī xì):草木繁茂的樣子。《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峯》:“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葱青。”呂向注:“翕赩、葱青,盛鬱貌。”
⑹眾容:千姿百態。
⑺逼:近。一作“迫”。
⑻崔崒(zú):險峻的樣子。《文選》張衡西京賦》:“隆崛崔崒。”呂延濟注:“崔崒,險曲貌。”孤斷:孤峭突兀。
逶迤(wēi yí):彎曲迴旋的樣子。《文選》揚雄甘泉賦》:“躡不周之逶迤。”呂向注:“逶迤,長曲貌。”回直:曲折平直。
⑽信:確實。關:封鎖。衝:交通要道。
⑾距:閉守。
⑿“豈依”句:《孟子·公孫丑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⒀“將順”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左傳·宣公三年》:“德之休明,雖小,重也。”休明德,修明之德,美好清明的德行。
⒁“物壯”句:《老子·三十章》:“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矣。”
⒂“勢雄”句:《史記·平準書》:“是以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雄,一作“高”。
邐迤(lǐ yǐ):曲折連綿的樣子。
泱漭:廣大無垠的樣子。《文選》張衡《西京賦》:“山谷原隰,泱漭無疆。”薛綜注:“泱漭,無限域之貌。”
之子:這個人。指喬知之、王無競。黃金軀:形容二人身價極其尊貴。
雲台:漢宮殿名。漢光武帝時,用作召集羣臣議事之所,後用以借指朝廷。多士:有才幹的人很多。《詩經·大雅·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丹墀(chí):宮殿前以紅色塗飾的石階。《文選》張衡《西京賦》:“青瑣丹墀。”呂向注:“丹墀,階也,以丹漆塗之。” [2]  [3-6]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白話譯文

峽口山位於遼闊大漠的南邊,橫跨塞北,是中原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分界線。
山上亂石叢生,形狀各異。小山坡上草木繁茂,鬱鬱葱葱。
極目遠眺,山巒疊嶂,千姿百態。從近處來看,整座山的顏色卻沒有太大的差異。
山勢雄奇險峻,孤峯聳立。山體逶迤綿延,曲折往復。
峽口山一帶確實是胡人驅馬入侵的要道,也是中原進行防守的要塞。
然而山川之險不足以憑依,將士順服、政治清明才更為重要。
天地萬物都盛極而衰,強極則必弱,亦如這山勢之循環往復。
山勢連綿起伏,消失在遼遠的天邊盡頭。大漠空曠平坦,卻變動不息。
二位身體尊貴,本該在朝廷之上為國效力,為何置身於這荒涼塞外?
那京都雲台宮中,有多少飽學之士排在皇宮紅色的台階兩側,等待着君王的到來、任用,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如何去為朝廷排除邊患? [7]  [8]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創作背景

在唐代,由於統治者獎勵軍功,“新及第人,例就闢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緣幕府攝級進身”(胡震亨唐音癸籤》),從戎邊塞成為士人建功立業的主要途徑之一。陳子昂生性慷慨豪俠,對於馳騁疆場更是素來嚮往,因此,從戎邊塞也就成為其政治熱情與功業慾望的刺激因素。武后垂拱二年(686),陳子昂任麟台正字期間第一次從軍,出征西北平定僕固始叛亂。他在同喬知之、王無競驅馬越過邊塞要衝峽口山時,寫下了這首詩。 [7]  [9]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作品鑑賞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穿越峽口山時的所見所思,在濃墨重彩地描寫峽口山險峻地理形勢的同時,還抒寫了對喬知之等人遭際的同情。
起首四句,描寫峽口山的位置和總體面貌,勾勒出一幅壯闊的景觀。“大漠”二字,寫出了邊地的空曠遼闊,而“橫絕”二字則寫出了峽口山橫亙綿延且雄奇險峻狀,起筆不凡。山上雖然亂石穿空,卻也林木葱蘢,荒涼景象中亦有一絲綠色,讓人眼前一亮。
“遠望”以下四句繼續描繪峽口山的特徵,先從遠近兩個角度狀寫山的形狀及顏色,繼而寫山的雄峭及走勢。“崔崒”二句寫得很有氣勢,為後面評價峽口山的險要做好鋪墊,設下伏筆。“乍”“斷”二字,用得相當精妙。“乍”,意即突然,把縱橫跌宕的山勢寫活了。而一個“斷”字,則活脱出斷崖峭壁、奇險突兀的景狀,令人拍案叫絕。
“信關”以下六句寫穿越峽口山時的所思所感,認為山川的險要不足依恃,只有清明的政治才是固國的根本。“信關”二句,承上啓下,強調了峽口山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及重要性。“豈依”二句,化用孟子吳起語,可謂全篇之警策。“河山險”三字,頗具概括力,涵括了前面濃墨鋪寫的峽口之險。以山河之險作對比,更襯出了“休明德”的重要。“物壯”二句繼續用典,化用老子司馬遷語,由前面評判治國安邦之策轉而感慨人生事理,語意更進一層,別開洞天,景象更壯,讓人思緒萬千。
“邐迤”二句由抒情轉為寫景,以景狀情。羣山連綿不絕,大漠廣闊不息,面對如此廣袤無垠的蒼涼背景,不由得讓人心潮起伏,思索天地萬物的事理及人生際遇。
最後四句寫喬知之等人志向高遠,富有文才,但因遠隔君恩,只能投身到荒遠的邊塞,其他眾多朝臣卻在宮中陪伴天子,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詩人深感不平,故有此感慨。“之子”二句由寫景轉到寫人,道出了全詩的主旨,開啓了下文。“黃金軀”與“荒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採用問句形式,語氣更為強烈。末二句將宮中的朝臣與喬知之等人進行對比,彰顯了喬知之等人不為功名利祿、一心只為安定國家的高風亮節,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遭受這種不公待遇的同情。此處“丹”字,色彩豔麗,與前面的“荒”字亦形成強烈對比,詩人的鬱憤不平之情,溢於言表。
此詩將寫景與抒情融為一體,先寫峽口雄峻險要,繼敍險不足恃,世事往復,再嘆友人遭際,轉切自然,層次分明,渾然一體,而語言古樸,風骨蒼勁,景象雄闊。 [7]  [8]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名家點評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平不息”三字,與“青未了”意同,而更覺深靜。譚雲:“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予嘗言遠山作青色、碧色、水墨色,驅車其上,直是一土堆石塊耳。思其色所由成,不可得。誦子昂詩,知其同想。 [2]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作者簡介

陳子昂 陳子昂
陳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開耀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擊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 [10] 
參考資料
  • 1.    彭慶生著. 陳子昂集校注 上[M]. 合肥:黃山書社, 2015:236.
  • 2.    曾軍編著. 陳子昂詩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M]. 武漢:崇文書局, 2017:49-50.
  • 3.    費振剛主編. 中國曆代名家流派詩傳 唐代邊塞詩傳[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131-133.
  • 4.    (唐)陳子昂著;彭慶生註釋. 陳子昂詩注[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125-127.
  • 5.    王福慶,金曉春,陸學海主編. 學生古漢語導學辭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6:818.
  • 6.    周蒙,馮宇主編. 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 1[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4:498-499.
  • 7.    鄧詩萍主編. 唐詩鑑賞大典 1[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9:43-44.
  • 8.    施樹祿編著. 全唐詩賞析[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7:33-34.
  • 9.    張志勇著. 唐詩性格[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9:7-8.
  • 10.    俞平伯,蕭滌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寫. 唐詩鑑賞辭典 1[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