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承嗣

(大唐歷史人物)

鎖定
武承嗣(649年—698年9月19日 [1]  ),字奉先 [2]  ,幷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則天侄子。
起家尚書奉御,遷秘書監,襲封周國公。光宅元年(684),授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為宰相,月餘罷免。載初元年(689),授納言。天授元年(690),進文昌左相。武周時期,大肆誅殺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廟,請求武則天立為太子,遭到狄仁傑等人反對。
長壽元年(692),罷為特進,憂鬱而死。贈太尉、幷州牧,諡號為宣。
奉先
所處時代
大唐(武周)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649年
逝世日期
698年9月19日
本    名
武承嗣
籍    貫
幷州文水
官    職
禮部尚書、文昌左相
封    爵
周國公—魏王
諡    號

武承嗣人物生平

武承嗣初入仕途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兒子。武則天以天后身份臨朝稱制,為鞏固自己的權勢,開始重用其武氏親屬,賀蘭敏之死後,武承嗣從嶺南被召回京,授職尚書奉御,不久提拔為秘書監,承襲祖父武士彠周國公爵位。
嗣聖元年(685年),任武承嗣為禮部尚書。不久授其官職為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承嗣是憑藉裙帶關係爬上宰相高位的。他身居要職10餘年,除了為武氏爭權,賣力地製造輿論,排除異己外,沒有什麼功績可言。
同年,武則天廢李顯廬陵王後,武承嗣認為“武氏當有天下”。於是,他積極地為提高武氏聲威出謀獻策,為武則天稱帝大造輿論。九月,武承嗣建議武則天“追王其祖,立武氏七廟”。武則天不顧宰相裴炎等反對,封其五代祖為王,立五代祀堂於文水。
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承嗣讓人在一塊白石上,鑿了“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字,並以“紫石雜藥”裝飾起來,然後令雍州人唐同泰獻給太后。武則天高興地稱之為“天授聖圖”。 [3] 
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東魏國寺僧法明等撰《大雲經》4卷獻上,《大雲經》言“太后乃彌勒佛下生”。當代唐為閻提主(佛教以人世為閻浮提)。在武承嗣等大搞君權神授迷信活動的喧鬧聲中,九月,武則天改唐為周,自己做起“聖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后,立即立武氏七廟於神都(洛陽);追尊其先世祖先為皇帝;追封其異母兄元慶、元爽,伯父反堂兄弟為王;封其侄、侄孫10餘人為王。武承嗣被封為魏王,食實封千户,監修國史。 [4] 

武承嗣殘害忠良

武承嗣在為武則天稱帝大造輿論的同時,極力向武則天建議“去唐家子孫,誅大臣不附者”。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業,駱賓王等,為反武則天掌權,以“匡復廬陵王為辭”,在揚州起兵。武承嗣和堂弟武三思以唐高祖李淵的兒子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屬尊位重,屢勸太后固事誅之”。
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太宗兒子豫州刺史越王李貞、李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起兵反對武氏掌權,很快兵敗被殺。武則天以李元嘉、李靈夔等一批李唐諸王,與越王李貞父子通謀,全部殺掉。
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武承嗣唆使酷吏周興,羅織唐高宗李治子隋州刺史澤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許王李素節謀反罪名。在押解途中,派人縊殺李素節,李上金自殺,並盡殺其諸手及支黨。八月,又殺南安王李穎唐宗室12人。唐朝宗室幾乎被屠戮殆盡。與此同時,武承嗣還勸武則天殺掉李孝逸韋方質等許多聲望甚高,但不曲事武氏的文武大臣。大殺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文武大臣,無疑為武則天稱帝掃清了道路。
武則天稱帝后,以其子李旦為太子。武承嗣就瞄準了太子這個位置。他懂得只有先當上太子,將來才能當上皇帝。他不斷派人向武則天遊説、乞請,同時極力討好武則天和其寵臣,謀求爭得他們的支持和贊同。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承嗣令鳳閣舍人張嘉福,唆使洛陽人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太子。王慶之屢求見,“以死泣請”。其請求變易太子的理由是“神不欲歆類,氏不祀非族”。既然武氏為皇帝,就不應該以李氏子孫為皇嗣。由於宰相岑長倩格輔元反對變易皇嗣之議,武承嗣遂指使酪吏來俊臣誣陷岑長倩、格輔元,和司禮卿兼判納言事歐陽通等數十人謀反。十月,岑長倩、格輔元等數十人全部被殺。大臣李昭德因奉命杖殺了王慶之,長壽元年(692年),他又以武承嗣既為親王,又為宰相,權勢太重,建議罷免了武承嗣的宰相職務。當時“酷吏恣橫,百官畏之則足,昭德獨廷奏其奸”,因此,李昭德就成了武承嗣和來俊臣等酷吏的眼中釘。後來李昭德被流放、被殺,與武承嗣,來俊臣等的陷害有極大的關係。 [4] 

武承嗣阿諛拍馬

為了爭做太子,武承嗣除殘酷迫害反對者外,對武則天及其寵臣極盡阿諛之能事。長壽二年(693年)九月,武承嗣率5千人上表,請加尊號“金輪聖神皇帝”;延載元年(694年)五月,武承嗣又率二萬六千餘人,請加尊號“越古金輪芒神皇帝”。武承嗣等兩次請加尊號,武則天都接受了,並高興得大赦天下。
垂拱元年(685年)至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武則天寵信薛懷義(即馮小寶),神功元年(697年)以後,武則天寵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承嗣、武三思兄弟,對薛懷義“皆執僮僕之禮以事之”,“懷義欲乘馬,承嗣、三思必為之執轡”。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爭為執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武承嗣憂憤而死

武則天對武承嗣很信任,她覺得武承嗣等人的“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也有道理,所以在立子、立侄為太子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可是,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傑、吉頊等人的不斷勸説下,武則天終於做出立子不立侄的最後決定。武承嗣因為做太子的幻想徹底破滅,憂憤而死。贈太尉、幷州牧,諡曰宣。 [5] 

武承嗣軼事典故

武周補闕喬知之的婢女碧玉生得嬌豔美麗,並且能歌善舞,又會寫文章,喬知之特別寵愛。為此他沒有婚娶。魏王武承嗣要暫時借她去教他的姬妾們梳妝,去了之後便被納為妾,再也不放她回來了。喬知之於是寫了首詩《綠珠怨》寄給碧玉,詩寫道:“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偏自許,此時歌舞得人情。君家閨閣不曾觀,好將歌舞借人看。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恨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碧玉得到詩後,哭了三天不吃飯,投井而死。武承嗣撈出屍體。在裙帶上得到此詩,大怒,便暗示讓人虛構罪狀控告他,竟然在南市斬殺了喬知之,並沒收了他的全部財產。 [6] 

武承嗣歷史評價

武則天:“承嗣、三思是何疥癬!” [7] 
舊唐書》:“皇唐受命,長孫、竇氏以勳賢任職,而武氏、韋氏以盈滿致覆。夫廢興者,豈天命哉,蓋人事也!” [8] 
新唐書》:“高、中二宗,柄移豔私,產亂朝廷,武、韋諸族,耄嬰頸血,一日同污鐵刃。” [9] 
崔融:“皇帝立國,王侯建社。擇良日兮侯景風,坐千乘兮驅駟馬。以翼君上,以安天下。肅穆我祖,明惟姬文。封畿之內,子弟如雲。帝曰猶子,餘嘉乃勳。賞以魏國,樹司置軍。惟王之生,其道能久。佩服忠儀,周旋孝友。器業崇高兮謙虛自守,勢望隆貴兮驕吝何有?乃作宗正,宗正維寧,乃司圖史,圖史用成。蒞於左率,儲儀以貞。升于都座,邦務以清。與朝休慼,為王卿士。鸞諸東飛,鳳池西止。績比周邵,文高揚史。吾無聞然,盡在是矣。晦明有疾,砭藥無痊。交馳冠蓋,並走山川。蘭萎上月,鵬落中天。津門二慟,邸第虛捐。賜以冢塋,崇其祑數。禮物如在,君王何處?辭洛城之國門,見秦川之陵樹。風飆飆於羽葆,日沉沉於鸞駱。任城告兇,同氣無從。琴書露哀,劍履塵封。詞悽白馬,頌斷黃龍。唯當子建,長奉時邕。”
王夫之:“三思、承嗣淫昏而非懿、操之才。” [10] 

武承嗣家庭成員

武承嗣

武承嗣

武承嗣

武氏,嫁鄭克義(乂) [8] 

武承嗣墓誌發現

武承嗣的墓誌被盜掘出土,併為中國農業博物館徵集收藏。墓誌文為梁王武三思所撰寫,提到承嗣死時年50,由於推斷他應生於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武承嗣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作品
扮演者
1986年
狄仁傑斷案傳奇
趙廣斌
1995年
武則天
1999年
大明宮詞
傅亨
2004年
無字碑歌
2008年
盛世仁杰
2009年
神探狄仁傑前傳
2011年
大唐女巡按
2012年
太平公主秘史
馬飛
參考資料
  • 1.    《武周魏王武承嗣墓誌》:聖曆元年七月,內遷太子太保,於時年驚辰巳疹積膏肓...其年八月十日薨於神都行修裏之私第,春秋五十。
  • 2.    《武周魏王武承嗣墓誌》:王諱承嗣,字奉先,幷州武興人。
  • 3.    《舊唐書》:承嗣,元爽子也。敏之死後,自嶺南召還,拜尚衣奉御,襲祖爵周國公。俄遷秘書監。則天臨朝,追尊士矱為忠孝太皇,置崇先府官屬,五代祖已下,皆為王。嗣聖元年,以承嗣為禮部尚書。尋除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垂拱中,轉春官尚書,依舊知政事。載初元年,代蘇良嗣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兼知內史事。
  • 4.    《舊唐書》:天授元年,於東都創置武氏七廟,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王子武為睿祖康皇帝,雲武氏之先也。後五代祖贈太原靖王居常為嚴祖成皇帝,高祖贈趙肅恭王克己為肅祖章敬皇帝,曾祖贈魏康王儉為烈祖昭安皇帝,祖贈周安成王華為顯祖文穆皇帝,考忠孝太皇為太祖孝明高皇帝,妣皆隨帝號曰皇后。元慶為梁憲王,元爽為魏德王。又追封伯父及兄弟俱為王,諸姑姊為長公主。於是封承嗣為魏王,元慶子夏官尚書三思為梁王,後從父兄子納言攸寧為建昌王,太子通事舍人攸歸為九江王,司禮卿重規為高平王,左衞親府中郎將載德為潁川王,右衞將軍攸暨為千乘王,司農卿懿宗為河內王,左千牛中郎將嗣宗為臨川王,右衞勳二府中郎將攸宜為建安王,尚乘直長攸望為會稽王,太子通事舍人攸緒為安平王,攸止為恆安王。又封承嗣男延基為南陽王,延秀為淮陽王,三思男崇訓為高陽王,崇烈為新安王,後兄子贈陳王承業男延暉為嗣陳王,延祚為鹹安王。
  • 5.    《舊唐書》:嗣嘗諷則天革命,盡誅皇室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承嗣從父弟三思又盛讚其計,天下於今冤之。俄又賜承嗣實封千户,仍監修國史。承嗣自為次當為皇儲,令鳳閣舍人張嘉福諷諭百姓抗表陳請,則天竟不許。如意元年,授特進。尋拜太子太保,罷知政事。承嗣以不得立為皇太子,怏怏而卒,贈太尉、幷州牧,諡曰宣。
  • 6.    《朝野僉載》:周補闕喬知之有婢碧玉姝豔,能歌舞,有文章。知之特幸,為之不婚。偽魏王武承嗣暫借教姬人妝梳。納之,更不放還。知之乃作《綠珠怨》以寄之焉。其詞曰:"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偏自許,此時歌舞得人情。君家閨閣不曾觀,好將歌舞借人看。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恨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碧玉得詩,飲泣不食三日,投井而死。承嗣出其屍,於裙帶上得詩。大怒,乃諷羅織人告之。遂斬知之於南市,破家籍沒。
  • 7.    張鷲 .《朝野僉栽》.北京:中華書局 ,1919年 :60
  • 8.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1-25]
  • 9.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3-01]
  • 10.    《讀通鑑論》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