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崔融

(唐朝大臣、文學家)

鎖定
崔融(653年-706年),字安成,齊州全節(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唐朝大臣、文學家。 [8] 
崔融於上元三年(676年),中辭殫文律科,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崔融為侍讀,東朝表疏,多成其手。聖歷年間(697年-700年),崔融自魏州司功參軍遷著作佐郎,歷右史、著作郎。後進鳳閣舍人。久視元年(700年),崔融出為婺州長史,尋召為春官郎中,知制誥事。長安二年(702年),再遷鳳閣舍人。次年,兼修國史。長安四年(704年),改司禮少卿,仍知制誥。神龍元年(705年),因附張易之貶為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兼修國史。神龍二年(706年),以預修《則天實錄》成,封清河縣子。因撰武后哀冊文,用思精苦,絕筆而卒。 [9] 
崔融為文典麗,當時罕有其比,朝廷所需大手筆,多出其手。與蘇味道李嶠杜審言齊名,合稱為“文章四友”。《文鏡秘府論》中地卷論“十體”,稱“崔氏新定詩體”。其書稱“新定詩體”或“詩格”,則似為當時人所應遵循者。崔融的詩為律詩格式之奠定,當曾起重要作用。著有《寶圖贊》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文四卷。 [9] 
全    名
崔融
安成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齊州全節(今濟南章丘區)
出生日期
653年
逝世日期
706年
主要作品
《洛出寶圖頌》
《則天哀冊文》
籍    貫
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故城南)

崔融人物生平

崔融初應八科制舉,皆及第,累補宮門丞、崇文館學士。唐中宗李顯為太子時,崔融為侍讀,兼侍屬文,東宮表疏多出其手。 [1] 
武則天聖歷元年(698年),武則天封中嶽嵩山,見崔融所撰《啓母廟碑》,深加讚美;封禪畢,又命崔融撰《朝覲碑》。遂由魏州司功參軍擢授著作佐郎,轉右史。
聖歷二年,授著作郎,兼右史內供奉。
聖歷四年遷鳳閣舍人。
久視元年(700年),惹怒寵臣張昌宗,貶為婺州(治今浙江金華)長史,遷禮部郎中,知制誥
長安二年(702年),再遷鳳閣舍人。翌年,兼修國史。此時有司正議税關市,主張凡行人盡徵之。崔融以擾民太甚、或致騷動為由,上疏反對,主張只税商賈,不税行人。武則天從其議。
長安四年,任司禮少卿,仍知制誥。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廣招文學之士,崔融屈節佞附。張易之被誅後,崔融貶為袁州刺史。不久召拜國子司業,兼修國史。
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以預修《則天實錄》功勞,封清河縣子。作《則天哀冊文》時,苦思過甚,遂發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讀之恩,追贈為衞州刺史,諡號“文”。

崔融歷史評價

《舊唐書》:①融為文典麗,當時罕有其比,朝廷所須《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及諸大手筆,並手敕付融。撰哀冊文,用思精苦。②崔融、盧藏用、徐彥伯等,文學之功,不讓蘇、李,知有守常之道,而無應變之機。規諫之深,崔比盧、徐,稍為優矣。 [2] 
《新唐書》:融為文華婉,當時未有輩者。朝廷大筆,多手敕委之,其《洛出寶圖頌》尤工。譔《武后哀冊》最高麗,絕筆而死,時謂思苦神竭雲。 [1] 

崔融人際關係

崔融出身清河崔氏南祖烏水房。南祖崔氏為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 [3] 
  • 曾祖:崔德仁
  • 祖父:崔君實(官至許州治中) [7] 
  • 父親:崔縣解(官至宜君縣丞) [7] 
  • 母親:杜氏 [7] 
  • 兒子崔禹錫(官至中書舍人,封清河子,諡貞)、崔緄(官至歙州錄事參軍)、崔繟、崔緝、崔綴、崔紹、崔翹(官至禮部尚書,封清河公,諡成,崔從崔慎由崔安潛崔胤等名臣的祖先)、崔系(官至伊陽丞)、崔朔(官至京兆府法曹參軍) [4] 
  • 女兒:一女嫁杜閒,生杜甫(有爭議) [5] 

崔融主要作品

崔融著有《唐朝新定詩體》一卷。《全唐文》存文四卷,《唐文拾遺》及《唐文續拾》輯補二篇,共五十二篇。《全唐詩》錄其詩一卷(22首),《全唐詩補編》輯補二首。 [6] 日本國見在書目》著錄《唐朝新定詩體》一卷,未署撰人姓名,近人考證,以為崔融所作。 [9] 

崔融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四十四》 [2]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三十九》 [1] 
崔融,齊州全節人。初,應八科舉擢第。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中宗在春宮,制融為侍讀,兼侍屬文,東朝表疏,多成其手。聖歷中,則天幸嵩嶽,見融所撰《啓母廟碑》,深加嘆美,及封禪畢,乃命融撰朝觀碑文。自魏州司功參軍擢授著作佐郎,尋轉右史。聖歷二年,除著作郎,仍兼右史內供奉。四年,遷鳳閣舍人。久視元年,坐忤張昌宗意,左授婺州長史。頃之,昌宗怒解,又請召為春官郎中,知制誥事。長安二年,再遷鳳閣舍人。三年,兼修國史。時有司表税關市,融深以為不可。
疏奏,則天納之,乃寢其事。
四年,除司禮少卿,仍知制誥。時張易之兄弟頗招集文學之士,融與納言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麟台少監王紹宗等俱以文才降節事之。及易之伏誅,融左授袁州刺史。尋召拜國子司業,兼修國史。神龍二年,以預修《則天實錄》成,封清河縣子,賜物五百段,璽書褒美。融為文典麗,當時罕有其比,朝廷所須《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及諸大手筆,並手敕付融。撰哀冊文,用思精苦,遂發病卒,時年五十四。以侍讀之恩,追贈衞州刺史,諡曰文。有集六十卷。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三十九·崔融》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4-08]
  • 2.    《舊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四十四·崔融》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4-08]
  • 3.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 (崔氏)》:崔氏定著十房:一曰鄭州,二曰鄢陵,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二房,十曰博陵第三房。宰相二十三人。鄭州崔氏有元綜;鄢陵有知温;南祖有昭緯、慎由、胤、詧、神基;清河大房有龜從,小房有彥昭、羣、鄲;青州房有圓;安平房有仁師、湜;博陵大房有玄暐、損、鉉、元式,第二房有珙、遠、祐甫、植,第三房有日用。
  • 4.    《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崔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2]
  • 5.    王輝斌.杜甫母系問題辯説[J].杜甫研究學刊,1994(02):42.
  • 6.    崔聚成主編;崔延山,崔孟彥,崔正旭副主編.歷代崔氏人物辭典 古代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06:第158頁
  • 7.    天津師範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四卷:中國古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60-126頁
  • 8.    崔聚成主編;崔延山,崔孟彥,崔正旭副主編,歷代崔氏人物辭典,古代卷[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06.第158頁
  • 9.    周祖譔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第7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