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就近入學

鎖定
“就近入學”的“就近”是指離你家相對就近。但是存在着中、小學學校佈局及各中學招收學生人數不同等因素影響,所以有時候教育局會根據情況來進行調配,但是最終還是儘量將學區的學生儘量分配到離小區最近的學校入學,都叫“就近入學”。
中文名
就近入學
外文名
Nearest school
相關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目    的
保障我國義務教育的正常實施
作    用
確保教育的公平原則

就近入學現實意義

為保障我國義務教育的正常實施,早在1986年,國家在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適當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設置,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小學的設置應當有利於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這些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在法律上的明確規定。這些規定,明確了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的權利,明確了地方各級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學權利的義務和責任。就近入學的政策目標就是為每一個兒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確保教育的公平原則

就近入學地區政策

北京
北京市就近入學政策。
北京市“小升初”仍然堅持“就近入學”原則。不少的家長提出疑問:就近入學原則怎麼理解?與居住地僅一牆之隔的某知名中學為啥就不招我家的孩子?
“按照市教委多年來小學升初中的相關規定,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持户口簿可在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實際居住地(憑房屋產權證或相關證明)就近入學。”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説,“就近入學的就近指的是相對就近,不是指絕對地理位置的遠近,不是指某個學生的家庭住址距離某一所中學最近就能就近入學,也不是指某一所小學距離某一所中學近就是就近入學。按照規定,每個學校的招生範圍肯定會公佈,市教委要求區縣教委文件中必須公佈學校招生範圍,但這個招生範圍的確定是以小區或者街道整體劃分,居住地與學校雖然僅一牆之隔,確實不一定能被划進家長想要選擇的學校。”
另據記者瞭解,在“小升初”中,市教委只提供相關政策的大原則,區縣教委則負責制定各區縣“小升初”政策的細則,因此各區縣的“小升初” 政策也有所不同。
任何一種招生政策都有自己的漏洞,包括“小升初”正在全面推廣的“電子學籍管理方式。記者瞭解到,為了遵循“小升初” 實行“免試就近”原則,不少想擇校到東城、西城、海淀等基礎教育較強區縣的家長,就選擇合適的時機將孩子的户口轉入“擇校”所在區縣的“指定區域”,從而達到按照“就近入學”也能上個“好學校”的目的。為此,一些不堪生源太多壓力的中學不惜違法出台“潛規則”,對“就近入學”招錄的學生户口轉入時間做出了限制。
體改校不得提前招生 就近入學比例將擴大
市教委對限制小升初實驗班招生動了真格。記者從市教委獲悉,2014年初中入學外語、科技、課改等實驗班將全部取消,暫時保留的體制改革校也不得提前開展小升初招生活動。
同時,2014年小升初將擴大“有計劃的劃片就近入學比例”。
市教委負責人介紹説,作為緩解擇校熱、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重要措施,2015年市教委將嚴格規範義務教育階段各種重點班、實驗班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招生過程中,2014年將不得以創辦特色學校為名舉辦重點校、以開展實驗研究和辦特色班為名舉辦實驗班,並以此為名測試選拔學生。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2007年小學初中入學意見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必須建立在普通班級和學生的基礎上;從2013年起,用2到 3年時間逐步取消各類實驗班。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本市初中入學招生中,外語、科技、課改等實驗班將全部取消,初中校現有的實驗班將逐步消化。暫時保留的體制改革校也不得提前開展小升初招生活動。這意味着往年小升初跨區擇校和提前操作的出口將進一步被嚴格限制。
2014年“小升初”仍將堅持免試和就近入學原則,依託學生電子學籍管理系統,嚴格控制規定渠道之外的跨區流動和二次流動。部分區縣教委負責人表示,如果學生屬於正常流動,如從學籍所在區縣流動到户籍或住宅所在地就讀,只要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辦理手續就可以。
文體藝術特長生仍將保留
“小升初取消實驗班的做法我完全支持。”本市一區縣教委副主任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年來,初中入學實驗班的招生已經“走味”了——實驗班成為不少學校爭奪優秀生源的幌子,不僅違背實驗的實質性意義,而且直接相悖於義務教育法均衡教育的原則。
這位負責人表示,取消實驗班並不等於教育主管部門無視學生的特殊才能,2014年初中入學中,文體、藝術等特長生還繼續保留。
廣州
根據《廣州市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指導意見》規定,小學生居住地與學校距離原則上在3公里以內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在此範圍內,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地理狀況、人口分佈、學校規模及佈局等因素合理劃分公辦小學招生地段,統籌分配學位。因此,不能將就近入學理解為安排到離家最近的學校就讀。 [6] 

就近入學不良後果

2008年,北京取消初中體制改革試點學校和學科類實驗班招生,學生的學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將成為“小升初”跨區入學的三種途徑。並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進一步推行“小升初”就近入學政策,政策的實施催生了名校周邊房價和房租的上升,2013上半年北京北四環外五道口華清嘉園的一套學區房掛牌價高達10萬元/平方米,因此被戲稱為“宇宙中心”。而北京景山東街一套400平的學區房報價1.3億,摺合32.5萬/平。 [1] 

就近入學實施城市

繼2014年初《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後,教育部將工作聚焦19個大城市。日前印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北京在內的19個重點大城市在2014年制定完善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並在2015年100%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100%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初中實現劃片入學 [2] 
據悉,這19個重點大城市是指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通知》明確要求,2014年各重點大城市要在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方面採取切實舉措,標本兼治,破解擇校難題。到2015年,19個大城市所有縣(市、區)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學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招收特長生的初中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降到5%以內。沒有特長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設該方式。到2017年,19個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組織考試及與入學掛鈎行為得到杜絕,與擇校有關的亂收費得到根治。《通知》強調,已經實現上述目標的城市要進一步鞏固提高。 [2] 
《通知》要求建立教育部和19個大城市之間聯動工作機制,19個大城市相關工作安排及責任人、聯繫人名單、詳細聯繫方式須於2014年3月底前報教育部。
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市已關注到教育部發布的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對此,北京市將按照教育部要求,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結合北京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政策,相關政策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中,正式確定後將盡快向社會公佈。 [2] 
城市名單: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5個計劃單列市: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
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瀋陽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西安 [2] 

就近入學相關措施

禁止入學考試
《通知》要求,要進一步糾正影響19個大城市入學工作的違規行為。
不得違反《義務教育法》免試規定。入學工作禁止組織筆試、面試或任何變相形式的考試、考核。19個大城市入學報名工作要在網上進行,要充分發揮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 [2] 
不得辦培訓班
不得搶奪生源和舉辦相關培訓班。糾正個別學校以各種學科類實驗班名義招生的行為。禁止初中從小學各個年級選拔學生進行“特殊”培養,變相搶奪生源,破壞正常教育生態的行為。任何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各種培訓班選拔生源。 [2] 
嚴查收擇校費
保持治理擇校亂收費高壓態勢。鞏固治理亂收費成果,防止反彈。堅決查處個別學校收取擇校費的行為,堅決切斷收取擇校生與獲得利益的聯繫。特別要治理通知家長到指定單位繳納各種名義的擇校費的行為。擇校生不得享受優質高中到校指標。
“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取消了原來的“小升初”入學考試,使小學生一畢業後就近入户籍所在地的初中就讀,確保適齡兒童均等接受義務教育。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就近入學。就近入學就是針對“擇校”而言的,在學校資源較少的農村地區,就近入學推行得較為順利,因為很可能除了一所學校就別無他選。在城市裏雖説“就近入學”也是主流,但片區裏學校較為集中、選擇餘地較大,能夠“就近”多所學校,選擇就成了難題。與此同時,不單單學生選學校,學校也在選學生。有的家長為選擇優質學校,利用權和錢打破就近入學的秩序,而“小升初”考試最大的價值就是維護秩序的公平。 [3] 
“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的初衷是好的,有利於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考試意味着競爭,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存在不利的影響。免試就近入學後,把孩子從過早的考試競爭中解放出來,為他們提供一個健康全面的素質教育環境。然而,並非所有的學校都是同樣的優秀,根據學生的户口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將其分配到相應的初中,居住地附近有高質量初中的學生成了最大受益者,同時也會讓一些學習能力強、擅長考試競爭的孩子,因就近入學,失去進入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機會。 [3] 
從政策層面,就近入學是公平的,保證適齡兒童基本的入學權利,使得每個孩子都有學校上,卻無法保證每個孩子都能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出於市場因素,經濟條件越好,能力越強的學生可能獲得更好的教育。看似公平的劃片區免試就近入學仍然是一種教育選拔,這種選拔不是由智力和勤奮主導的考試來決定,而是與學生的先天的家庭社會地位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有實力買到學區房的家長,創造條件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這也就意味着要花費更多的錢。 [3] 

就近入學家長質疑

政策不明家長提出質疑
教育部的通知明確規定,“免試就近入學”原則適用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學校,即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學校接受適齡兒童入學都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進行。但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有自主招生權利,也就是説“就近入學”原則並不適用於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招生,這意味着民辦學校很可能不會按照劃片的方式招生,筆試取消後,教育部門及學校會研究制訂其他招生辦法。
依照新政確定的方向,2014年銀川市3所民辦學校表示,小升初將採用“面試+考核”的方式進行,即通過面試學生的表達能力,結合在校期間表現,進行綜合素質考察,並擇優錄取。
面對“面試+考核”的選拔方式,很多家長對此都表示質疑。一直以來,考試分數都是錄取的硬指標,一旦將分數改為面試考核,就不禁讓家長們擔心:面試過程是否公開透明,是否會引發由拼分數改為拼關係的教育腐敗?在接受記者隨機採訪的20位家長中,有60%的家長都提出了異議,尤其是那些孩子成績較優秀的家長反應最為強烈。
記者通過採訪發現,實際上,家長所有的擔心都指向義務教育階段的資源公平和均衡性。只有達到了教育資源均衡,學校之間沒有了優劣之分,就近入學才能水到渠成。
孩子能不能就近入學,關鍵看學區劃分是否科學合理、公開公正。教育行政部門在學區劃分上選擇封閉操作,不排除個別地方有部門利益、領導意志上的考慮,但主要原因是這個問題涉及多方利益,教育行政部門擔心,越是社會參與越容易糾纏不清、議而不決。但是因為不公開,羣眾自然容易懷疑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擔心有暗箱操作。權力陽光運行是必然趨勢,讓類似學區劃分這樣關乎眾人利益的決策公開化、透明化,建立一套社會認可監督機制,教育行政部門總有一天要面對 [4] 

就近入學各地政策

新學年開啓,又一批中小學新生步入校園。近年來,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堅持穩中求進,不斷深化改革,“免試就近入學”成為常態。
“過去在‘小升初’環節,大多數學生把名校列為派位的第一選擇。越來越多的學生直接到一般公辦初中登記入學了,普通校吸引力明顯增強,生源與知名學校比更加均衡了。”一位校長説。
作為曾經擇校問題突出的熱點城市,北京深化義務教育綜合改革,破解“擇校”難題,通過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入學方式,不斷完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
——科學測算,優化入學政策。各區根據適齡兒童人數、學校分佈、所在街鎮、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進行科學測算,劃定學校招生服務範圍。同時,根據學位供給情況和户籍、房產、居住年限等因素開展前瞻性預測分析,優化入學政策。
——全程記錄,監控入學軌跡。2014年以來,北京採取全市統一的小學入學服務系統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每位學生的入學軌跡都全程記錄,堅決杜絕“以錢擇校”“以分擇生”“以權入學”等不良行為。同時,教育部門聯合街道、公安等部門開展審核,“過道房、車庫房、空掛户”等不符合居住條件的情況,不作為入學資格條件。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從根本上緩解“擇校”衝動。北京共有“學區”120個,覆蓋76%的中小學校,教育集團150多個,集團化學校覆蓋率達到25%。通過學區制九年一貫制、名校辦分校、校長交流等方式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程度。
北京教育督導室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五年來的北京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在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的縮小與彌合上發生了明顯變化。不斷深化的改革抑制了“擇校”“擇生”的現象,使得教育迴歸到社會常態。
2018年,北京市100%的公辦小學和初中劃片就近入學。小學就近入學比例保持在99%以上,初中就近入學比例保持在96%以上,全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成果進一步鞏固。
“入學”曾經是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一場博弈。一位校長對記者説,“過去家長“擇校”,學校也要“擇生”,建立了殘疾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優先保障機制,入學的特殊兒童比例明顯增加。
專家認為,北京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特大城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道路。打破現有的資源配置格局,積極強化市級政府的統籌力度,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5] 

就近入學圖書信息

就近入學基本信息

書 名: 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作 者:李軍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2月
ISBN: 9787807309383
開本: 16開
定價: 20.00 元

就近入學內容簡介

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七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界定相關的概念,對已有的研究進行回顧,説明論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第二部分主要是比較分析歷史分析價值分析。通過對國外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狀況、我國就近入學政策思想淵源和新中國成立以後就近入學政策的基本發展軌跡的分析,發現就近入學政策是國內外義務教育階段推行的一項基本政策,儘管一些國家出台了一些擇校政策,但這些政策仍然是基於就近入學政策基礎上的改革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就近入學的政策地位。這一政策具有積極的政策價值。
第三部分是對當前我國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狀況的調查分析。在對上海、山東、江蘇、浙江、河南、重慶等地2203名家長和50名校長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筆者用Windows系統下SPSS軟件進行了結果統計分析,發現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在總體上(73.4 6%)實現了就近入學,但這一政策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就近入學政策自身的缺陷、資源配置的不公及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與第五部分是在前文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就近入學政策自身的缺陷、資源配置的不公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問題以及與就近入學政策密切相關的擇校問題、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六部分是思考與建議。認為至少應從三個方面着手完善現有的就近入學政策:一是政策思想角度,應恰當進行政策思想定位調整;二是政策運行環境角度,應改善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環境,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三是政策自身,應完善就近入學政策的內容與流程,保障政策的有效運行。
第七部分是對前文研究的總結。通過對就近入學政策的考察,本文認為教育政策往往是各種利益博弈的結果,同時教育政策本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我們還應關注政策的“跨域效應”。

就近入學作者簡介

李軍,教育學博士,副研究員。1972年生於河南,200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曾先後在高校、教育行政機關工作,在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任職。在《教育發展研究》、《外國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篇,其中多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主持或參與教育部、上海市課題6項,主編或參編論著8部。代表性作品有:《我國教育政策研究現狀分析》、《美國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輪轉型及啓示》、《薩喬萬尼論學校道德領導》、《走向完善的校本教師培訓》、《基礎教育決策新論》(參編)、《小學走班制教學研究》(參編)等。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師教育

就近入學實施進展

2022年6月21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面落實。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