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務教育

(國家統一實施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須接受的教育)

鎖定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 [29] 
中文名
義務教育
外文名
Compulsory education
特    點
強制性、公益性、普及性
起    源
德國
相關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0] 
階    段
小學初中

義務教育歷史沿革

義務教育起源

義務教育起源於德國。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新教國家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廣設教育。宗教領袖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義務教育概念的人。 [41]  改革勝利後,為使人們都有學習《聖經》的能力,路德頒佈了義務教育法。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佈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國基本完善了義務教育法規。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在19世紀70年代後實行義務教育。
工業革命後,義務教育發揮着使人們掌握工業知識的任務,義務教育的時間也由最早的3個月至6個月,發展到6年,直至9年。才符合當時科學發展水平和高度以及可以掌握當時工業製造的基本操作。
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 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
義務的含義包括父母與家庭有使學齡兒童就學的義務,國家有設校興學以使國民享受教育的義務,以及全社會有排除阻礙學齡兒童身心健全發展的種種不良影響的義務。
歐美義務教育絕大多數州為13年,不少的州目前在向15年過渡。在美國,公立學校提供的基礎教育統稱為K-12教育,是從幼兒園到高中12年級一共13年免費義務教育的總稱。在實現15年免費教育的同時開始推行免費上大學,紐約州長科莫宣佈開始為紐約州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免費高等教育,成為美國首個推行免費大學教育的州,體現了美國對下一代教育的重視。 [5] 

義務教育清末

清末受“西學東漸”的影響,維新人士紛紛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主張。如康有為於1898年在《請開學校折》中首次介紹德國和日本的普及義務教育情況;梁啓超通過對日本教育的考察,於1902年發表了《教育政策私議》和《論教育當定宗旨》兩篇專文,呼籲在中國推行普及義務教育。在各方人士探討普及義務教育的同時,清政府於1902年頒佈《欽定學堂章程 [38]  ,並於1904年1月頒佈了《奏定學堂章程》,將初等小學堂確定為義務教育,這是中國近代由中央政府從教育制度層面第一次在初等小學堂推行5年制的義務教育。 [6] 

義務教育民國

民國成立,政體變更,臨時政府教育部於1912年9月至1913年8月陸續公佈了各級各類學校法令和規程,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壬子癸丑學制”系統,規定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學校和高等小學校兩級共7年,其中初等小學校4年為義務教育。 [6]  1922年,北洋政府頒佈“壬戌學制”,基本 [42]  沿襲了來自美國的“六三三學制”。 [39-40]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雖根據時局需要對1922年的“壬戌學制”做了適當的修改變通,但該學制的基本框架並未變更,全國還是在“六三三”制下艱難地推進四年制的初等義務教育的普及發展。1928年5月,大學院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提出“厲行全國的義務教育”,要求中央、各省區、各市縣均設立義務教育委員會。1929年9月,教育部制定“厲行國民義務教育及成人補習教育”的規程和實施計劃,要求於1934年底實現普及四年的義務教育。 [6]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點。民國時期的文盲率,一般認為是80%,比如毛主席1945年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提出:“從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新中國剛剛成立百業待興,但中央領導一步到位把義務教育年限達到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體現了國家“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堅定信念。 [1] 

義務教育新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了和平穩定發展的新時期,為普及義務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1951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初等教育會議明確提出小學教育工作的目標,是從1952年到1957年爭取全國平均有80%的學齡兒童入學,爭取十年之內全國兒童初等教育基本達到普及。同年,政務院頒佈的《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中仍然保持“六三三學制”的基本框架。同時,人民政府通過制定多項政策和措施,確保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初等教育,從城市到農村大力發展小學教育,各地湧現出多種多樣的辦學形式。1958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佈《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國應在三年到五年內,基本上完成掃除文盲、普及小學教育、農業合作社社社有中學和使學齡前兒童大多數都能入托兒所和幼兒園的任務。 [6] 
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提出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但由於政府投入不足,小學生和初中生仍需繳納一定的學習費用。這為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造成一定的負擔。 [20]  1986年四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佈,規定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各地學制改革開展,此時,五四三學制出現。 [37] 
2008年7月30日,國務院總理温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2008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城市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實現了免費上學。 [19] 
2017年5月27日,全江蘇省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材實現綠色印刷全覆蓋。 [9]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抓住關鍵環節,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實踐探索,破解發展瓶頸,把管理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2018年12月28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教育脱貧攻堅工作進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讓3700萬名農村學生受益,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3] 
2019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禁止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切實保障國家義務教育制度實施,糾正嚴重影響適齡兒童、少年成長髮展的違法違規行為。 [4]  2019年6月23日,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10] 
2020年6月,中央財政下達2020年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695.9億元,比上年增加130.6億元,增長8.3%。補助經費重點支持地方落實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特崗計劃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8]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宋德民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提出,“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同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破五唯”重要指示,根據中央有關文件要求,經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同意,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 [12]  [18] 
2022年4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 [14] 

義務教育教育性質

義務教育國家強制性

1.國家強制性。即國家頒佈法律、命令保證義務教育法律制度的實行,任何阻礙或者破壞義務教育實施的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9] 

義務教育普及性

2.普及性。即全體適齡兒童、青少年,除依法律、法規規定辦理緩學或免學手續的以外,都必須入學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29] 

義務教育公共性

3.公共性。義務教育事業是由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全民受益的公共事業,國家代表社會對義務教育的實施進行統一的部署和監督管理。 [29] 

義務教育免費性

5.免費性。即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費用。 [29] 
一個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的年限長短和在全國範圍內實現義務教育的時間長短,大體上由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教育基礎決定,此外,還受到勞動用工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制約。 [29] 

義務教育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06年6月29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公佈,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義務教育素質教育

《義務教育法》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的方針和目標,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把“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作為義務教育的基本目標。 [30] 

義務教育保障機制

《義務教育法》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的管理體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在確認“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的基礎上,繼續強調國務院的領導,增加了省級人民政府的“統籌規劃”職責,並把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的保障範圍,在原來“免收學費”的基礎上,首次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不收雜費,強化了發展義務教育中的政府法律責任,體現了各級政府共同分擔責任的原則。 [30]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南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實施均衡分班 南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實施均衡分班 [32]
《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各級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分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並特別強調了政府在保障農村、貧困和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方面的責任。 [30] 

義務教育管理標準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是對義務教育學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適用於全國所有義務教育學校。 [31] 

義務教育主要影響

1. 指明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個根本的方向
上個世紀,由於各地經濟、文化水平的差異,使得義務教育階段形成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乃至學校之間較大的發展差距。隨着經濟的發展,這種差距越拉越大。新《義務教育法》將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納入了法制的軌道,將均衡教育思想作為新《義務教育法》的根本指導思想,可以説新《義務教育法》的里程碑意義,最重要的就體現在從過去的各自發展走上今天的均衡發展的道路。
2. 明確義務教育承擔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使命
過去推進義務教育時,主要是解決孩子有書可讀、有學可上的問題,還談不上素質教育。新《義務教育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義務教育納入到實施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項新的歷史使命。新《義務教育法》同時把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點,並且提出了一系列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
3. 迴歸了義務教育免費的本質
普及教育、強制教育和免費教育是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徵,免費的步驟可以根據國情來分步實施,但必須堅持免費的特點。公益性是整個教育事業的特徵,義務教育要更徹底一些,不僅僅是普及的、強制的,還應該是免費的。新《義務教育法》在免費教育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學費的基礎上增加了不收雜費的內容。中央財政用兩年時間免除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城市地區還要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進程。
4. 進一步完善了管理體制,強化省級統籌
此次新《義務教育法》一個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省級政府的統籌和責任,實踐着從“人民教育人民辦”到“義務教育政府辦”的轉變。原來看到鄉鎮一級難負其責,就將統籌責任放到縣一級;縣級基本上是吃財政飯,也無力承擔,事業的發展必須要加大省級的責任。對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保障的力度、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支持而言,省級的統籌都非常重要,這也是新《義務教育法》的一大亮點。
5. 確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再一次明確了義務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分擔機制,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義務教育經費預算單列;規範義務教育的專項轉移支付;設立義務教育的專項資金。通過這樣幾個渠道,建立起義務教育比較完善的經費保障機制
6. 保障接受義務教育的平等權利
新《義務教育法》強調了對非户籍所在地,特別是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確定了流動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為他們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這將會對城市化進程的平穩推進起到關鍵性作用。
7. 規範了義務教育的辦學行為
過去對義務教育的辦學行為主要是從政策上進行規範,新《義務教育法》對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出手是比較重的:一是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關鍵是要對學校在資源、政策上進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資金、資源的傾斜,這一條體現了全社會對教育公平的強烈願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或變相改變公辦學校的性質,也就是“名校不能變民校”。三是第25條的規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
8. 建立了義務教育新的教師職務制度
過去中小學的教師職務序列是中、小學分設,中學的初級、中級、高級與助教、講師和副教授相對應,而小學則達不到。新《義務教育法》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職務序列打通,小學和中學的差別不復存在,初級、中級、高級都與助教、講師和副教授相對應,小學教師也可以評副教授,對小學教師是很大的鼓勵。實際上,過去設立的在小學任教的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是不規範的。這一新規定對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發揮聰明才智都是一個很大的激勵。特別是讓小學教師看到了自身發展提高的前景,對小學教師是個福音。這個全新的制度,在教師職務制度上有了新突破。當然還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規定。
9. 增強了《義務教育法》執法的可操作性
全面規定了《義務教育法》的法律責任,63條中有10條規定的是法律責任,將《義務教育法》的執法性、操作性提到一個空前的高度。而且規範了22種違反《義務教育法》的違法行為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過去的18條《義務教育法》雖然起到了很大的歷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較差,新的《義務教育法》則完全彌補了這種缺憾,大大增強了可操作性,加大了執法力度。

義務教育發展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義務教育認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崇高使命,以均衡發展為戰略任務,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工作重點,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聚焦人民羣眾所急所需所盼,不斷完善政策保障體系,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努力滿足人民羣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從2012—2021年,中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一、堅持優先發展,義務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凸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義務教育改革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對辦好義務教育作出全面系統部署,先後出台《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系列重要文件,並從佈局規劃、學校建設、經費投入、教師隊伍、學校管理質量評價等方面完善義務教育政策保障體系。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優先保障義務教育,2012—2021年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從1.17萬億元增加到2.29萬億元,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省、市、縣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義務教育工作,形成上下聯動、穩紮穩打工作格局,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義務教育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
二、鞏固普及水平,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
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義務教育法》的法定要求。教育部認真落實脱貧攻堅重大政治任務,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健全控輟保學聯控聯保長效機制,加強跨部門數據比對和精準摸排,掛牌督戰重點地區,切實做好勸返復學工作,確保輟學學生找得到、勸得回、留得住。2012—2021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脱貧家庭學生輟學實現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特別是“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以前所未有力度狠抓控輟保學,如四川涼山州勸返了6萬餘名輟學學生,確保一個都不能少。連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權利,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2021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0萬人,比2012年增加54.1萬人,增長142.8%。
三、強化政府責任,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健全
堅持政府舉辦義務教育,強化各級政府投入責任,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投入結構,逐步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2015年,在整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獎補政策的基礎上,建立起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12—2021年,小學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經費支出從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經過多次提標,達到東中西部統一的小學650元、初中850元;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7000元,為普通學生的8—10倍。“兩免一補”(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髮放生活補助)實現城鄉學生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實現應助盡助,優先將建檔立卡、低保、特困供養、孤兒、殘疾等學生納入資助範圍。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3700萬名農村學生,受益學生的體質健康合格率從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2020年農村15歲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分別比2012年高出近10釐米和8釐米。
四、實施重大項目,學校辦學條件根本改觀
堅持補短板、兜底線,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重大項目,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000多億元,帶動地方投入超1萬億元,着力解決“鄉村弱、城鎮擠”問題,縮小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2012—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從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體育運動場佔地面積從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從727元增至2285元,互聯網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大班額比例由17.8%降至0.71%,超大班額比例由6.6%降至0.01%。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危房、大通鋪等問題基本解決,特別是許多中西部農村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實現質的飛躍,“最好最安全的建築在學校”得到羣眾的公認。
五、夯實立教之本,教師隊伍素質顯著提高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提升了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學校教職工編制配備標準,實行編制城鄉、區域統籌動態管理。十年來,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總數從909萬增至1057萬,增加了148萬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由47.6%提高至77.7%,總體上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健全教師培養補充機制,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範生、退休支教等多種渠道為中西部農村補充大量優質師資。建立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動優秀骨幹教師向農村和薄弱學校流動。強化能力素質培訓,“國培計劃”累計培訓校長教師超過1700萬人次,大幅提升農村校長辦學治校和農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支持建設農村教師週轉宿舍43.3萬套,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六、深化綜合治理,學生成長環境全面改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通過深化綜合改革,努力破解人民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十年來,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實,跨區域考試掐尖、舉辦“佔坑班”、收取“贊助費”等違規招生行為得到全面規範,擇校熱大幅降温,入學機會更加公平;健全“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2021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的佔比達到90.9%。以前所未有力度推進“雙減”工作,大力規範校外培訓行為,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堅持減負提質並重,嚴控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課後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促進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明顯減輕。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優化公辦民辦結構,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屬性得到進一步強化。出台學校管理標準,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落實中小學辦學自主權,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出台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建成全國統一的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學生睡眠、手機、讀物、考試、體質管理和網絡遊戲治理,強化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切實守護學生身心健康。
七、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制訂《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持續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等主題教育,形成“開學第一課”等一批有效德育工作載體,引導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堅持五育並舉,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大力推動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呈提升趨勢,藝術教育得到明顯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各地各校建立了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實踐基地,全面深入開展勞動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完善教研工作體系,成立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改進科學教育實驗教學。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成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效服務“停課不停學”、落實“雙減”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更加註重家校社協同育人,科學教育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具有積極的人生價值觀,80%左右學生學業表現達到中等以上水平。中國部分省份連續幾次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總體成績名列前茅,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義務教育質量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義務教育發展成就斐然,自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以來,利用25年時間實現了全面普及;黨的十八大以來,又利用短短10年左右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處在世界前列,成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 [24] 
這十年的改革發展,不僅整體提升了義務教育辦學水平,也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提升了國民素質、增強了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為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17] 
2022年,中國義務教育基本消除了性別差距。 [28] 

義務教育重要意義

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對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統一實施的具有普及性、強制性、免費性的學校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實現社會公平的起點。接受義務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實施義務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支持義務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
義務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紀初,中國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首先解決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在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和免費之後,國家明確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的目標。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責任,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應該享有接受質量合格的義務教育的平等機會。義務教育的屬性決定,義務教育必須均衡發展。
必須看到,推進均衡發展的任務比起實現普及的任務來説,更艱鉅、更復雜,用的時間會更長。當前,區域間、城鄉間、學校間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較突出,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將伴隨着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差異、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的全過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將伴隨着城鄉一體化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別的全過程;推進區域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將伴隨着解決區域經濟社會不平衡問題、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過程。
各地要按照《教育規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以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為契機,明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振奮精神,真抓實幹,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義務教育各國情況

義務教育中國

縣政府責任
縣級政府對該地區義務教育發展負有的主要責任,強調管理以縣為主是非常必要的。以前在一些地區存在着投入以縣為主的做法,使義務教育的事權和財權不對稱,挫傷了基層政府管理和實施義務教育的積極性。管理以縣為主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管好經費。縣級政府除了按照省級政府確定的比例承擔經費外,一項更重要的任務,是要具體管好用好資金。要將義務教育的各項經費全部納入預算,建立健全科學規範、高效快捷的資金撥付制度,科學合理地分配資金,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具體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包括做好義務教育學校的規劃、設置、佈局調整、管理,指導學校教育教學,保障學校安全,培養教師,均衡配置師資力量,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校長和教師流動。
省級政府首要責任
省級政府是地方最高的行政機關,對包括義務教育在內的各項地方公共事業負有首要責任。從情況看,省級政府離公共服務職能的要求還有距離。強調省級統籌,就是要加大省一級的責任,這是新體制一個值得關注的內容。
省級政府一要統籌落實轄區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確定省以下各級政府的經費分擔責任,落實中央安排的轉移支付和地方各級政府應承擔的資金,承擔與其職責和財力相應的義務教育經費數額,制定轄區內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
二要統籌省域內義務教育的組織協調工作,制定本省義務教育政策、規劃和義務教育的各項標準,統籌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省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無論從投入體制還是從管理體制來講,省級政府的統籌作用都至關重要,如果省級政府能夠切實擔負起這一責任,理順省以下的體制,則相關問題比較容易解決。
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345億元 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345億元 [33]
2022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公佈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市、區、旗)名單的決定》,公佈了2021年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縣名單,共94個縣正式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至此,中國 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2895個縣都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15] 
新規定
根據已正式實施的廣東省《關於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的實施細則(試行)》,學校應當從學生入學之日起1個月內為其建立學生學籍檔案,主管部門應通過電子學籍系統及時核准學生學籍,學籍號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生成,一人一號,終身不變。
教育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開支中的最大項目,其開支預算超過總開支的五分之一。
香港的學校制度,包括兩年或三年的幼兒教育,跟着是6年的小學教育,三年的初中教育,2年的高中教育,2年的中六教育(相當於大學預科),3年的大專教育。全香港幼稚園都由社團和私人主辦,屬於私立學校
香港的幼兒教育(又稱為學前教育)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香港政府教育署管轄的幼稚園,另一個系統是由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管轄的幼兒中心,帶有託兒所性質,其工作人員由社會福利署培訓,有98%的香港兒童接受幼兒教育。
香港教育按經費來源及管理機構性質類型包括:
1.官立學校,又稱為政府學校。校舍由政府興建,校長和教師列在公務員範圍,經費由政府支付。
2.資助學校,又稱為津貼學校。社團(包括教會、慈善團體同鄉會等)或私人辦的不牟利學校,接受政府資助全部經費。
3.私立買位學校。由私人創辦及經營的中學,初中學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政府所收學費的數目“買”下來。這些被“買”下來的學位,象官立學校和資助學校的學位一樣,由政府統一分配。
4.獨立學校。由私人機構或個經營,沒有接受資助,也沒有接受買位的私立學校。
香港的小學當中,其中,資助小學400餘所,佔絕大多數;私立小學70餘所,官立小學近50所,數量最少。
中學教育
學生小學畢業後,便可分配到公費的初中學校,在官立、資助和私立買位中學就讀(接受政府分配學生而向政府收取學費的私校稱為買位中學)。自1978年9月實施9年免費強迫教育以來,小學6年和初中的3年為免費義務教育階段。
按《教育條例》規定,家長如無充分理由而不送子女入學,須入獄3個月,並罰款5000元。學生初中畢業後,根據“平均獲選派率”的派位辦法,由教育當局參照學生的校內成績和家長的選擇,派選中三學生升讀官立、贊助、私立中學的中四學位。學生也可以選擇進入工業學院工業訓練中心進修技術課程。從整體來看,香港基本上已普及中學教育。
在官立、資助和私立三類中學中,資助學校最多,約320所;私立學校次之,近90所;官立中學最少,約40所。

義務教育韓國

義務教育經費支出 義務教育經費支出 [34]
韓國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8429所,在校學生604.97萬人,教師25.91萬人。其中:小學5541所,在校學生411.62萬人,教師15.74萬人;初中2888所,在校學生193.32萬人,教師10.17萬人。 [34] 

義務教育俄羅斯

俄羅斯屬於受教育程度高的國家。早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俄羅斯就基本上建立了歐式教育體系。蘇聯十月革命之後,蘇維埃政權大力掃除文盲,興辦學校。到1934年,蘇聯實行4年制全民義務教育;1956年起實行7年制義務教育;1959年起實行8年制義務教育;從1976年起全面推行義務中等教育。 [35] 
2007年,俄羅斯對義務教育進行了改革,將初級教育階段的學制縮減為4年(之前為5年),並將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學制延長至9年。這一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育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35] 

義務教育統計數據

學校數量、學生數量和專任教師統計
年份
學校數量
學生數量
專任教師
普通小學
初中
普通小學
初中
2016年
17.8萬所
5.2萬所
9913.0萬人
4329.4萬人
- [2] 
2017年
16.70萬所
5.19萬所
10093.70萬人
4442.06萬人
949.36萬人 [21] 
2018年
16.18萬所
5.20萬所
10339.25萬人
4652.59萬人
973.09萬人 [22] 
2019年
16.01萬所
5.24萬所
10561.24萬人
4827.14萬人
1001.65萬人 [23] 
2020年
21.08萬所
1.56億人
1029.49萬人 [11] 
2021年
20.72萬所
1.58億人
1057.19萬人 [13] 
2022年
-
-
1701.4萬
1731.4萬人
-
2022年6月21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目前,中國義務教育有保障已全面實現。2012—2021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脱貧家庭學生輟學實現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特別是“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以前所未有力度狠抓控輟保學,如四川涼山州勸返了6萬餘名輟學學生,確保一個都不能少。連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權利,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2021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0萬人,比2012年增加54.1萬人,增長142.8%。 [16]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由93.8%提高到95.5% [25] 
2023年3月23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2022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5%,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5萬所;在校生1356.85萬人(含政府購買學位736.37萬人)。 [26] 
2023年7月,教育部網站發佈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全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0.16萬所。義務教育階段招生3432.77萬人,在校生1.59億人,專任教師1065.46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5%。 [27] 
2023年12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2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統計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小學學齡女童淨入學率和小學學齡男童淨入學率均為99.9%,基本無性別差距。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女生為7408.9萬人,比2021年增加42.0萬人;佔在校生的比重為46.7%,與2021年基本持平。 [28] 
2024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1.8%。 [36] 

義務教育名句

西方精英教育 西方精英教育
素質教育可以成為並且正在成為實現階層固化和階層世襲的隱蔽工具。(生為窮人,便已輸在起跑線。窮學生們經歷着一系列的劣勢——低質量學校,意味着劣質的基礎教育,遭遇困難時缺乏支持。過去還有課本例題可以學,在減負教育下只學考試一半的內容。讀書無用論、快樂教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考考試不及格説明我愛國、高考廢除英語/數學……而歡呼雀躍,而且拿他們臆測的所謂國外天堂般的課堂,為自己的既蠢又懶的人生辯白。當下的時代,生為窮人,已然不幸。加上蠢,被人賣了尚不自知。) [7]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