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盛魁

(清代內蒙古歸化城的大商號)

鎖定
大盛魁,清代內蒙古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大商號。外號“半個歸化城”,與元盛德天義德合稱歸化城的三大商號。1662—1722年(康熙年間),山西省太谷、祁縣的王相卿、張傑和史大學三家肩挑小販前往歸化城經商,併合夥組成“通事行”,深入農村牧區開展流動貿易,後逐漸發展成擁有鉅額資本的商號。大盛魁昌盛時期,擁有白銀2000多萬兩,馱貨駱駝上萬峯,在蒙古地區及內地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分別設有分號、茶莊、綢緞莊、貨棧、牛羊店、養駝場等。到民國初期,因時局變化無常,交通受阻,特別是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排擠和衝擊,經營受損,年年虧損,於1929年破產倒閉。 [1] 
中文名
大盛魁
朝    代
清代
性    質
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
開創人
王相卿、史大學、張傑

大盛魁背景介紹

大盛魁 大盛魁
大盛魁的創辦人並不是什麼富户大商,而是三個小販。原來康熙時,清政府在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叛亂中,由於軍隊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間或無水,至瀚海等砂磧地方,運糧尤苦”,遂準商人隨軍貿易。在隨軍貿易的商人中,有三個肩挑小販,即山西太谷縣(今晉中太谷區)武家堡的王相卿(相傳身材高大,臂力過人,人稱“王二疤子”,是清朝晉商中著名的旅蒙商號“大盛魁”創始人)和祁縣祁城村史家巷的史大學(其後代寧書財主、二普財主,每年四月十五趕會大請客,捐過國子監,懸大夫第匾)、祁縣城內義井巷張傑(其後代有暨馨財主、常壽財主,皆懸大夫第匾)。他們三人雖然資本少,業務不大,但買賣公道,服務周到,生意十分興隆。清兵擊潰噶爾丹軍後,主力部隊移駐大青山,部隊供應由山西右玉殺虎口往過運送,他們隨軍至外蒙的烏里雅蘇台(前營)和科布多(後營),以三人為主體,結合殺虎口的幾個人在殺虎口開了個商號,稱吉盛堂,後發展為大盛魁。總號初設於前營、後營,歸化是其重要的分莊,庫倫分莊設於光緒後期。康熙末年(一説1724年,即雍正二年,呼市舍力圖召(延壽寺)佛殿前陰山古剎橫匾為“雍正二年甲辰大盛魁敬獻”)改名為大盛魁,此即大盛魁商號的創始經過。

大盛魁發展歷史

大盛魁創辦初期

大盛魁的總號最初設在烏里雅蘇台,後遷駐歸化城呼和浩特),其經營的基本地區是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烏、科兩地櫃上的店員,在櫃上住過三年,學會蒙語以後,就組成若干小組到草原各帳篷售貨。基本上是一個店員,再僱一個蒙民,兩個人騎兩隻駱駝,另用兩隻駱駝馱貨,販運的商品有磚茶、生煙、洋布、斜紋布及針線之類,走串蒙古包送貨上門。夏天賣了貨,換成羊馬;冬天賣了貨,換成皮張。同治時,大盛魁看到茶、煙銷路好,為了適應蒙民的口味和運輸上的便利,與茶商、煙商一起製出名牌“三九磚茶”和“祥生煙”。而且越做越精細,越做越定型,頗受蒙民歡迎。大盛魁從全國各地販運商品到蒙古銷售,其貨物來源主要有三種方式:一、隨時在歸化城市場上採辦;二、向外地來歸化城銷貨客商訂購,或向歸化城到外地經商者訂購;三、派人到產地採購。
大盛魁對購貨、訂貨有一套辦法。凡買大宗貨,合價 300銀兩以下的,現銀交易,不駁價,表示厚待“相與”。但如果價高貨次,則永不再與共事。大盛魁的這種做法名聲在外,也就無人敢來騙它。對於手工業品訂貨,凡選中的手工業户,世代相傳,也不隨便更換加工户。當手工業户資金短缺、週轉困難時,便借墊銀兩,予以扶持。這樣,大盛魁就取得對這些加工户的手工業產品的優先購買權。大盛魁對“相與”商號每逢帳期予以宴請,表示厚待“相與”商號。但宴請時有厚有薄:凡共事年久或大量供貨的商號,則請該號全體人員,並請經理到最好的館子吃酒席;一般的“相與”,只請一位客人在較次的館子吃普通酒席。吃好酒席的,覺着與大盛魁交情厚,引以為榮。而大盛魁則通過這一做法,擴大自身的影響。大盛魁購銷的商品種類很多,自稱是“集二十二省之奇貨”。例如:
駝頭酒
大盛魁輝煌300年的商業傳奇主要是依靠駝人及數萬峯駱駝組成的龐大集成式物流來完成的。遠隔千里的蒙古,俄羅斯不僅路途遙遠且曲折難行,駝隊必須由訓練有素的駝人率領,這就是頗具傳奇色彩的“駝頭”。每次商隊安全達到終點時,分號掌櫃或總號大掌櫃總會備好窖藏八年以上的好年份酒獎勵給駝頭,以示敬重。這種貯藏八年以上的大盛魁酒就被稱作“駝頭酒”並流傳至今。
磚茶
主要產地在湖南,大盛魁裝磚茶的箱子大小是固定的,有一箱裝36塊的,名三六茶,專銷張家口旅蒙商。有一箱裝24塊的,名二四茶,專銷歸化、包頭等地,烏里雅蘇台、科布多等地蒙民最喜喝。另一種是每箱裝39塊的三九磚茶,大盛魁每年運往蒙古、烏、科等地的三九磚茶約4000餘箱,每箱值銀十二、三兩,總值達五萬銀兩左右。
生煙
主要產地在山西曲沃縣。生煙有一定的包裝,每囤 180包,每包10兩重。大盛魁每年運銷蒙古生煙1000餘囤,每囤生煙價值二十三、四銀兩,總值近二萬三、四千銀兩。
綢緞
大盛魁每年運銷蒙古綢緞4000匹,洋布和斜紋布共6000匹。綢緞中以曲綢為大宗,曲綢以河南曲綢質最優,布匹中斜紋布約佔五分之四,因斜紋布耐用,很受蒙民歡迎。
大盛魁每年運銷蒙古糖一萬餘斤,以冰糖為主。紅糖產於廣東,白糖、冰糖產於福建。
鐵器
大盛魁每年運銷蒙古鐵器很多,鐵鍋來自山西之晉東南和孟縣,鐵鍬來自山西榆次,鐵條來自山西長治。鐵鍋每口銀1兩8錢,鐵鍬每把銀五、六錢。
蒙古靴子
大盛魁每年運銷蒙靴一萬多雙,都是香牛皮製做,品種有全雲(花紋)靴,每雙銀12兩;納悶靴,每雙銀 8兩;四忘靴,每雙銀3兩。
大盛魁每年運銷蒙古價值銀一萬餘兩的木碗,木碗產自山西五台山嵐縣。蒙民喜歡木製餐具,因為便於攜帶,且喝熱奶、喝熱茶不燙嘴。
藥材
大盛魁銷售到蒙古的藥材有二種:一種供喇嘛治病用,按照72味、48味、24味藥分別裝成藥包,用蒙、漢、藏三種文字註明藥名和效用。另一種藥是灌牲畜用的。
牲畜
大盛魁從蒙古販運到內地的牲畜主要是羊和馬,據説每年販運羊最少十萬只,最多可達二十萬只,每年販運馬最少有五千匹,最多兩萬匹。像大盛魁這樣長期長途販運羊馬的商號,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大盛魁因冬季沿路草少,趕運活羊往內地比較困難,便販運凍羊肉到北京等地。其運銷凍羊肉的辦法是將羊宰殺後,剝皮,去頭蹄五臟,僅剩兩張肉板,剔去骨頭,捲成肉卷,夜間把肉放在席子上,一夜凍好後,將肉放在“冰房”裏。所謂“冰房”就是四周和頂子用木板搭起,房內的地上潑上冷水,放上冰塊。運銷時將肉從“冰房”取出包好,不讓透風,以保持肉的鮮美。然後用車輛、駱駝等運往銷售地。
皮毛
蒙古烏里雅蘇台所屬唐努烏梁海盛產獸皮,大盛魁用賒貨、放貸等辦法與獵户進行交換,獸皮一般以貂皮為單位進行折算,如一張猞猁皮水獺皮豹皮等於三張貂皮;一張狐皮或狼皮等於一張貂皮的二分之一;一張灰鼠皮等於一張貂皮的四十分之一。大盛魁還結交清政府官吏,在官員每年挑選貢皮時,大盛魁也派人蔘與其事,並藉此獲得上等獸皮,因此大盛魁在經營獸皮方面頗有優勢,利潤也高。獸皮多運往大同加工,製成珍貴皮貨運銷內地。羊皮大部分走順德府交城縣,羊毛多銷往山西左雲右玉渾源等地,牛皮多運銷張家口。

大盛魁發展壯大

大盛魁商號極盛時,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蒙古的王公貴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債務人。該商號三年分紅一次,盛時每股分紅可達一萬餘銀兩。
不同於晉商或別的旅蒙商所創辦的字號,大盛魁之所以能夠延續260年,與它特殊的股權結構密不可分。
大盛魁商號是股份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銀股(又稱財股,是財東(股東)投入資金形成的股份,但大盛魁從來不設,故大盛魁始終沒有外部股金加入)、身股”(又稱“頂身股”,是對掌櫃、夥計實行股權激勵形成的股份。此所謂“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外,還專門另設財神股和狗股。據説,財神股的來歷是:該商號在初創時,營業很不順利,虧損極為嚴重,直到三位創始人相繼去世,仍拿不出現錢來報償他們,而只能用一種被叫做“永遠身股”(或稱“死人股”)的“期貨”來補償。在過大年的時候,王相卿、史大學、張傑三個人已經揭不開鍋,只能喝些米湯過年。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位身穿蒙古袍、揹着一個包裹的壯漢(相傳為喇嘛),要吃飯充飢。他三人見是過路人,便熱情接待,把自己僅有的米湯讓給壯漢喝。這個一壯漢喝完米湯後説是出去辦點事,便留下包裹走了。此後,這個壯漢再未返回。於是他三人打開包裹一看,原來是一包白銀。以後,多次查訪壯漢,亦無下落。他三人商量後,決定暫時挪用壯漢留下的銀子作為商號資本,擴大經營。此後,商號生意十分順利,賺了不少銀兩。他三人覺得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是財神變化成壯漢給他們送來了資本。便把原來那位壯漢包裹裏的銀數留過,並定下兩個號規:第一,喇嘛留下的銀子單記一筆財神股,把此股所分紅利記入“萬金帳”,作為護本”,參與分紅,但不取出,以後連本代利還給人家;第二,為了紀念他們創業時過大年喝米湯的日子,規定每年正月初一商號要喝一頓米湯,此例延至今日不改。關於狗股,也有一個故事:據説一次庫倫發生災情,糧價騰漲,庫倫分號為了把這一情報報告總號,便讓一隻狗帶信到歸化(今呼和浩特),當總號收到狗帶來的信後,立即大購糧食,囤積居奇,獲得了鉅額利潤。為了紀念這次生意的成功,特別給狗也頂了股份。還有一説是:一次,大盛魁商號某經理在過草原的途中病倒,便讓一隻狗返回總號報信,結果救了這位經理的性命,所以給狗也頂了股分。
乾隆末年,清政府把外蒙的税收包給了大盛魁;道光年間,外蒙的驛站經費和卡倫(兵站)供應也被大盛魁包辦,使其在蒙區的活動更為便利。大盛魁資本近億,道光時,三財東的財股,王相卿為3000萬兩,張傑、史大學各2000萬兩,經營範圍之廣、貿易總額之大(一般年份約1000萬兩)、獲利之多,在我國民族貿易史上是罕見的。大盛魁人員極盛時超萬人,駱駝2萬峯。烏里雅蘇台是外蒙的軍事中心,科布多有大盛魁最大的分莊。大盛魁春節的對聯即顯現丁其昔日的創業之路:戴月披星似鵬程,歷盡沙漠極邊路。櫛風沐雨若豹變,鴻開烏科萬世基。大盛魁的最後一任經理段履莊以未在烏梁海設莊,引以為憾。
大盛魁的從業者分為幾種情況,一為有股份;有90多人(約30多個人力股,即頂生意的);二為無股份,吃勞金,有千餘人;三為學徒,有千餘人。還有大量非從業人員即僱用人員,類似今日之臨時工,隨時僱用的工人和牧民,總數約5000人;分外工、長工、短工、月工、日工、包工、小工,工種多為駱、馬、羊、鐵、皮、繩、伙伕,……大盛魁的財東2/3;是祁縣人,大掌櫃和店夥中的祁縣人也很多;最出名的6個大掌櫃中就有4名是祁縣人。當時祁縣人口約10萬人,竟有2萬人經商,有一半的家户中有商人。
19世紀初,大盛魁的總號遷到了歸化,成為歸化城市場的操縱者。歸化城每月清理商品債務的日期“過子”,每季度清理商業債務的日期“過標”,都由祁縣的旅蒙大商號議定,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除內、外蒙外,京、津、滬、杭、晉、冀、魯、豫、湖廣等省區都有大盛魁的分支、小號和坐莊人員。
大盛魁的李順廷在直隸唐縣開有隆盛長布店,他將布匹發到歸化,供蒙民做帳篷和衣服裏子用。天順泰綢緞店在歸化經營着綢緞、布匹。東盛昌發貨店、牙行,掌握着外地客商發來歸化的貨,為大盛魁服務。德恆魁牲畜店、歸化牙行,負責聯繫外地的羊馬客商,為大盛魁服務。有7萬兩資本的盛記毛莊,設於天津,專門經營皮毛出口貿易。協盛昌(其小號為召河的鴻記六陳行,局面大於昌記,名為“小雞下大蛋”)、協盛公、協盛裕三家京羊店,各投資2萬兩,專銷蒙古羊,為大盛魁服務。小號三玉川茶莊資本10萬兩,浮存10萬兩,光緒年間設於歸化。民國15年(1926年)後,三玉川因大盛魁在歸化辦綏遠電燈公司抽股影響,不分紅。1929年大盛魁倒閉,1930年三玉川停業,1931年結束。祁縣城內的聚盛川茶莊,資本2萬兩,結局與三玉川同。
歸化的天順泰(大盛魁小號)、協和泰、聚生泰均屬大盛魁。協和泰欠大盛魁的債無力償還,於民國初年被大盛魁收為財東,改名鼎盛新綢緞莊。此外,大盛魁還接收了歸化城古老的東昇長茶布店。
大盛魁也開有票號。除祁縣城內的小號大盛川票號外,後期還在歸化城開有裕盛厚錢莊(本金2萬兩)、通盛遠銀號(本金4萬元),在張家口設有鴻盛元銀號(本金3萬元)。
大盛魁的“相與”(交易與金錢往來者)亦多祁幫:如大盛魁買祥雲集(在祁縣東街,財東為南大街何家)的祥生煙,年約1—2000囤煙;進歸化三元成(大雜貨行)的雜貨,僅糖即年約5000斤;購歸化復生泉的白酒,年約30000斤;買歸化三和興的炒米,年約3000擔。
祁縣位於晉中盆地的中心,幾大官道的交匯處,幾百年間,駱駝、騾子養殖業隨着晉商的繁榮而不斷興起。光緒年間,榆林、永安兩村余姓養着1000多峯駱駝,柳姓養着800多峯駱駝,人稱“餘一千,柳八百”。他們常為大盛魁從曲沃往歸化運生煙,從清化往歸化運鐵器。 時人有“南有胡雪巖,北有大盛魁”之語。閻錫山稱讚其為“開發西北的鑰匙”。

大盛魁商號衰敗

清末,由於沙俄在我國蒙古、新疆和東北地區的侵略活動不斷擴大,使大盛魁的營業受到影響,日見蕭條。後來,俄國革命成功,外蒙古獨立,大盛魁又喪失了在這兩個地方的商業資本和商業市場。加之大盛魁商號後期用人不當,一些掌櫃揮霍浪費驚人,侵吞號款事件屢有發生。

大盛魁歷代掌櫃

王相卿 王相卿
王相卿山西太谷武家堡(今晉中市太谷區)人,是清朝晉商中著名的旅蒙商號“大盛魁”創始人。人稱“王二疤子”。身材高大,臂力過人,意志堅強,頭腦靈活。大盛魁首任大掌櫃。王相卿視人力為資本,提倡“秉信持能”。對大盛魁的另一個主要貢獻是建立了“人力股”。
張傑 張傑
張傑山西省祁縣城內義井巷人,康熙徵噶爾丹時(1696—1697年)即隨軍搞軍需供應,在該部當雜役,常去歸化城買賣。後隨軍至外蒙的烏里雅蘇台(前營)和科布多(後營),以王、張、史三人為主體,組成了集體小商夥——吉盛堂,後發展為大盛魁。是大盛魁創始人之一。
史大學 史大學
史大學山西省祁縣祁城村史家巷人,最初是在草原上走包串户的丹門慶,後在清軍費揚古部隊隨營貿易,在該部當民夫隊伍中的百夫長,常去歸化城買賣。是大盛魁創始人之一。
秦鉞 秦鉞
秦鉞山西省右玉縣殺虎口人,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大盛魁的經理。他在任期間,發放“龍票”,並對大盛魁的組織、制度、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對大盛魁的發展起到過很大的作用。使大盛魁由一般商號開始走向了壟斷大商業的道路,其威信不在三個創始人之下。
王廷相 王廷相
王廷相山西省代縣人,道光、咸豐年間的大掌櫃。在任三十年期間,主要是擴大了大盛魁的銷售地區,增加了商品品種和數量。對大盛魁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史振興 史振興
史振興山西省祁縣人,是史東家的後人。清朝同治光緒初年大盛魁的經理。他是一個謹小慎微、嚴格執行號規的人,在位時期是大盛魁極盛的時期。對於積累公積金做了很多具體規定,在貨物供銷方面為大盛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李順廷 李順廷
李順廷山西省祁縣北梁村人,清朝光緒年間大盛魁的經理。他擔任經理的時期,是大盛魁繼續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大盛魁在外蒙市場上壟斷地位削弱的時期。他的貢獻是在歸化城和內地各大、中城市增設小號,開闢廣取利潤的途徑。特別是在包頭和歸化城做“虎盤”生意,牟取暴利。是大盛魁很有本事也很有權威的一個經理。
郝建美 郝建美
郝建美山西省祁縣人,清朝光緒年間大盛魁的經理。先在後營當家,後又在城櫃當家。他對大盛魁所起的作用,與李順廷基本相同。
段履莊 段履莊
段履莊山西省祁縣人,辛亥革命和外蒙宣佈獨立時期的經理。是大盛魁歷史上名氣最大的一位大掌櫃。他熱心社會活動,廣交朋友樂善好施出手大方為人豪放豁達。外蒙古獨立的時候,他曾經作為北洋政府的特聘顧問參與了對蒙談判。段履莊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人士,坐過日本人的老虎凳、喝過辣椒水,最終被日本人折磨而死。閻錫山稱讚其為西北大實業家。
陳嚴甫 陳嚴甫
陳嚴甫內蒙古托克托縣人。大盛魁商號最後一任大掌櫃,1930年當大盛魁準備歇業時,他臨危受命擔起大掌櫃之職,清理債務籌劃東山再起,只是因為當時中國政局動盪,以致無力迴天,於是不得不於1947年返回故里托克托縣再圖發展。文化大革命動亂中含冤去世。

大盛魁末代掌櫃

段履莊 段履莊
段履莊是山西祁縣人,他出生的那個年月,因為喬家等晉商家族的興起,男人晉商已經成為祁縣一代的時尚。段履莊是個苦孩子,家庭原本就貧困,沒想到出生沒多久父親又撒手西去,跟着母親含辛茹苦生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套用在段履莊身上再適合不過。但在當時,他的辛苦只能揮灑在幾畝薄田裏。
30歲那年,段履莊開始考慮改變貧窮的命運。像很多走西口的山西人一樣,段履莊如隨波的浮萍一路飄蕩,來到歸化城尋機會。當時,由山西人創辦的大盛魁早已是旅蒙商中的旗艦商號,出於鄉情的誘惑,段履莊來到大盛魁當了一名學徒。在這裏,他遇到了“貴人”李順廷。李順廷是山西太谷人,出身貧寒,很小就走西口,從學徒到店員直到成為大盛魁的大掌櫃,可以説是歷盡艱辛。也許是相同的命運,或許是段履莊眉宇間流露出的那份聰慧,從段履莊進店那天起,李順廷就對這位小老鄉給予了特殊的關照。有了這份關照,再加上段履莊本身具有的敏捷與公關能力,一晃十年之後,段履莊儼然已是李順廷最得力的助手。
但李順廷卻在此時遭遇了生命中的滑鐵盧。大盛魁由三個走投無路的流浪漢創辦而起,因為一筆意外之財絕處逢生。所以,與其他商號不同的是,大盛魁幾乎全是人力股。隨着三位創始人先後故去,他們的後代總是在花天酒地之餘,頻頻到商號索要股份收入,並且隨意在商號安插人手。隨着創始人後代的人數增多與要求的變本加厲,股東與大掌櫃之間的矛盾到李順廷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因為屢次拒絕所謂股東們的無理要求,忠心耿耿的李順廷最終遭到股東們的一致罷免。眼看大盛魁人心渙散,自知無力迴天的李順廷無奈退出商號。而接替他大掌櫃之位的,正是他的得意弟子段履莊。
這一年,是公元1914年。在此之前,靠着沙俄的攛掇,外蒙古宣告獨立,拖欠大盛魁的600萬兩白銀也因此一筆勾銷。在這一變故中,大部分旅蒙的晉商商號紛紛破產,當時從事對蒙商貿的28家商號中的27家因此立即倒閉。大盛魁雖然沒有倒閉,但已是夕陽西下。達到人生頂峯的段履莊,伸手接過來的就是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商號。
剛剛成為大掌櫃,段履莊就辦了一件讓袁世凱刮目先看的事。隨着外蒙宣佈獨立,內蒙當地的一個土默特騎兵連長玉祿趁機叛亂,燒殺搶掠當地牧民。危難時刻,段履莊主動向袁世凱請命安撫,同時以大盛魁的全部資產和本人性命擔保玉祿收編後安全無憂。結果,玉祿乖乖投降。一時間,段履莊名聲大噪,被北洋政府授予一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聘為農商部顧問,贈匾“拱衞綏遠”。黎元洪贈段宅“功績蓋塞”橫匾。
1919年,段履莊以隨員(高級顧問)之一的身份,隨西北邊防總司令徐樹錚第三混成旅開赴庫倫,大盛魁擔任為部隊提供軍需的重任。隨後,在中俄交涉署成立後,外交部長王正廷(兼代國務總理)任命段履莊為異常活躍的交涉署委員,在談判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惜的是,段履莊的一腔熱情並沒能挽救中俄的破裂。因為疏於對大盛魁的管理,中俄斷交之後,大盛魁遭受重創。
1921年9月,歸綏市的天津商人沈文炳和北京蔚豐實業公司競相興辦電燈廠。沈文炳的機組設備均是“東洋造”,實際上受日本財團的控制。為了搶佔先機,沈文炳先行一步,派人到歸綏城埋設電杆。時值北洋政府賣國親日,國內反日情緒濃厚。因為社會名流紳士的支持,各校學生組織示威遊行,鋸斷電杆,砸了沈文炳的電燈公司。事件發生後,歸綏當局陷入兩難境地。此時,綏遠省總商會會長、大盛魁大掌櫃段履莊遂承辦綏遠電燈公司。1929年,段履莊親自主持的“綏遠塞北第一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竣工發電,歸綏城有了電燈。然而因為搬遷及機器故障等原因,大盛魁耗費巨資卻未能收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商號再遭虧損。為了東山再起,段履莊又投資創辦了西北運輸公司,從德國進口30輛奔馳運輸車,,開展歸綏到新疆的運輸業務,但萬沒想到,汽車和貨物到寧夏時卻被軍閥馬鴻逵扣留。
1924年,直奉兩系軍閥激戰正酣,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而就在這一年,外蒙古宣佈脱離中華民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的鉅變,讓綿延兩百多年的旅蒙商貿遭受重創。蒙古宣佈實行共有制,山西商人在蒙古的資產全部喪失,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 萬兩白銀,上十萬的羊和馬匹留在了蒙古草原。以大盛魁商號為代表的旅蒙商,由此陷入危機。不過,大盛魁商號引發了國民政府諸多要員的關注。閻錫山旋即表示,願注資大盛魁(它不需增資),重振對蒙商貿。又要開雙福公司,請段兼經理,段履莊薦渠東海代。1929年,當大盛魁清償債務宣告歇業之際,孔祥熙派吳保平與大盛魁大掌櫃段履莊接洽,願出資20萬元助大盛魁,但也無濟於事。1931年,段提出復業計劃,閻覺得投資太大而作罷。
商戰中的接連失手,讓大盛魁內部對段履莊不滿的情緒漸漸浮出水面。在其他掌櫃看來,段履莊過於不務正業,同時又有沽名釣譽之嫌。他們紛紛斥段履莊不務正業,官癮太大,用商號的錢籠絡政府大員。更為糟糕的是,大盛魁創始人的子孫們也在此時對段履莊進行公開聲討。經過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三姓財東的子孫越來越多,分紅的份數因此越來越多。三位創始人每人一股被劈為若干釐、毫甚至毫以下。每到分紅時,財東們蜂擁而至,吵鬧不休。為此,大盛魁定下一條制度:三家財東各推代表一人蔘加分紅,由代表再分發給各財東。但延續到清末,財東們已不能容忍被虛懸的狀態。後來,又趕上山西連年大旱,財東的後人們大多過慣了寄生蟲般的生活,很多人欠下了鉅額的債務,紛紛要求段履莊為他們償付債務。雙方發生激烈爭吵之後,其中一位股東——王相卿的後代王玉竟然僱傭殺手行刺段履莊,結果刺殺未遂積憤而終。儘管刺殺失敗,但段履莊與股東之間的關係也走到了盡頭。1931年,大盛魁開除段履莊,改推陳嚴甫為經理。此後,大盛魁分裂為兩派,支持段履莊一派要段履莊復位,支持王財東一派則堅決不要段履莊,二者均未成。1936年,當段履莊得知自己被商號開除時,禁不住痛哭失聲,連稱自己是毀壞大盛魁的罪人,“本欲有所作為,而其奈大勢何!”。
因為支持或反對段履莊的緣故,大盛魁內部發生嚴重分裂。一代天驕的晉商巨頭,從此在內訌中變得奄奄一息。傅作義將軍擔任綏遠省主席時,因為仰慕大盛魁的威名,曾有意出資幫助商號復興。但在瞭解大盛魁內幕後,將軍只好嘆息作罷。
1934年,段履莊同祁商段子峯前往南京見孔祥熙。已升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的孔祥熙,仍念念不忘重振大盛魁,提出由國民政府實業部出資125萬元,讓段履莊辦理大盛魁復業事宜,先撥60萬元,召開股東會,再撥65萬元,號內人員重新安排,三財東不再出資,每家按5萬元投資計算。段與王家仇恨深,不同意,後經趙守鈺、段子峯、範子壽等再三相勸,段才勉強同意。段履莊請求任中央銀行綏遠分行行長,孔不允。而此時,日本的勢力已逐漸深入綏遠省(現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地區),段履莊深感無強大祖國作後盾,個人縱有雄心亦只是徒勞。1935年11月25日,冀東偽政權成立後,實業部停止撥款,遂流產。
1937年,日軍佔領綏遠。得知段履莊在商界的威望,日本特務機關親自登門拜訪,請他出面組織維持會,遭到段履莊以年老多病、終身奉信佛事為由的嚴詞拒絕。1939年,日本憲兵隊特務構陷段履莊,稱其資助蒙古族青年逃往後方抗日,朋友擔心他遭日本人報復,勸他逃離歸綏出外躲避,段履莊謝絕之餘説道:與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何懼之有!
1940年,段履莊被日軍秘密逮捕,遭受酷刑折磨,但始終不肯妥協。97天后,被營救出來時,已經是遍體鱗傷口不能言。彌留三日後,瞪着眼睛去世。不過,歇業後的大盛魁一直處於半關門狀態,一直到1947年,才真正倒閉。
1985年,段履莊被追認為烈士,段家的後人則世居呼和浩特。
從小夥計到大盛魁的掌門人,段履莊走過了屬於那個時代的一段成功之路。他聰明過人、熱衷國事,原本想大展拳腳,無奈在那樣一個暮色蒼茫的時代,他的一己之力實在是過於微弱。在晉商的羣體中,他算不上是一個出色的商人,甚至因為他的決策導致大盛魁的提早衰敗。但是,他浩然的氣節,並沒有淹沒在商場習慣性的熙熙往來的利益之中。由此,段履莊值得國人追念。

大盛魁商號牌匾

大盛魁牌匾作為大盛魁商號現存世物證。如下:
1、神普欣悦
神普欣悦 神普欣悦
牌匾説明:上寫着“神普欣悦”四字,是大清道光十六年菊月吉日,由當時的“福虎社總領、豐盛局郭昌玉、萬通永王宣、廣順恆李成元”獻。
背景説明:清初,歸化城就有類似商務會的“崇厚堂”組織,設“四鄉耆”負責主持。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為當時的三家大商號,其後又有了“集錦社”,它是三大號的通事司,大盛魁就屬這個社。接着又有了“青龍社”、“福虎社”。隨着行社的增加,“崇厚堂”開始直接聯繫十五個社,再由社聯繫下面的商户。每社均設“總領”職務,由各社輪流擔任,大盛魁對其有支配作用。牌匾中提到的“福虎社”即是。
2、神賜生機
牌匾説明:上寫着“神賜生機”四字,右側居中刻有“福虎社 等印”,下方居中排有“興泰成正總領張如成、萬慶恆副總領王世德......王壽山吉日”。
神賜生機 神賜生機
背景説明:以上所提均為當時的各社總領。
3、託佑彌芳
牌匾説明:上寫着“託佑彌芳”四字,有“嘉慶八年九月、同治十一年重修”字樣,。上刻經理人——李楞、許福、王志發等人名;右刻“敬仙社社首公立”字樣;在下方還刻有七十四位進獻的人名。
背景説明:從牌匾上的時間來看,説明此匾在當時已經歷經幾個朝代。據考證,它屬“敬仙社”。“敬仙社”屬旅蒙商的一個社,是當時亞洲最早的股份制公司。其牌匾名稱有拜託神靈保佑其生意流芳百世的美好寓意。
4、元神默運
託佑彌芳 託佑彌芳
牌匾説明:上寫着“元神默運”四字,是道光三年義旦,由“張成源、興盛樓、北會景樓、福元樓” 等店鋪敬獻。
背景説明:其下屬店鋪均屬於旅蒙商。其牌匾上面所署名的分號名稱大部分為大盛魁分號名稱。也有當時其他的有名商號前來道賀,“福元樓”就是前段時期電視劇《喬家大院》中提到的當年盛極一時的喬家商號名稱。
5、永佑遐偶
牌匾説明:上寫着“永佑遐偶”四字,左側刻有“大清雍正八年九月吉日意旦”,右側刻有“光緒九年歲次荷月重修”字樣,由“九行夏業倫、源德魁、和順興”等社及經理人敬獻。
元神默運 元神默運
背景説明:從牌匾內容來看,應屬於清朝雍正八年的牌匾。據考證,在當時其名下的店鋪均屬旅蒙商。6、治世聖人
牌匾説明:上寫着“治世聖人”四字,是“乾隆歲次雨戊菊月吉立”,“三皇社會首謹叩”,由治世聖人王成元等人及各社進獻。
背景説明:“治世聖人”牌匾是旅蒙商大盛魁獻於皇家的一塊牌匾。當時,皇家賦予了大盛魁商號印“龍票”的業務,牌匾中所提的三皇社即被皇家賦予了“收税”的任務。清政府發給大盛魁的“龍票”,不僅是經商執照,實質是一種專利特許證,它規定了放“印票”範圍。在當時只有大盛魁和天義德兩家享
有此特權。有了這個特權,經營會更方便,利潤會更豐厚。
7、玉皇閣
永佑遐偶 永佑遐偶
牌匾説明:上寫着“玉皇閣”三字,左側刻有“福虎社總領事叩進”,右側刻有“中華民國十七年菊月重修”字樣,由“德中、趙庚福、瑞和成”等敬獻。
背景説明:玉皇閣原址現位於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當時,歸化城在與新疆、外蒙頻繁的商貿中,馱運行業逐漸發達。馱户們長途跋涉,使內地物資與西北邊陲的土特產得到了交流,不但對少數民族的生產和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也推動了內地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據玉皇閣的相關史料記載:乾隆十四年(1749年)左右,聚盛岐、富盛岐等社,將外蒙販回的駱駝,經牙紀手續在馱橋分批出售。由於貨運頻繁,馱店激增,馱社組織逐年擴大。辛亥革命之後,歸綏縣還在太平召成立了馱業辦事處。直至抗戰時期,仍有它的殘餘痕跡。
治世聖人 治世聖人
這就是僅存於世的7塊大盛魁牌匾,它們分別是:《神普欣悦》、《神賜生機》、《託佑彌芳》、《元神默運》、《永佑遐偶》、《治世聖人》和《玉皇閣》,現已成為極其珍貴的文物。
有消息稱:經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鑑定,大盛魁牌匾其中有三塊為金絲楠木匾。
參考資料
  • 1.    鐵木爾·達瓦買提.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東北內蒙古地區卷:民族出版社,19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