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陽五聖

鎖定
南陽五聖,“靈山秀水,南都古城”美麗南陽茲茲不絕的靈氣誕生“謀聖姜子牙、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這些傑出人物為推動中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中華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中文名
南陽五聖
信    仰
原始道家
相關地點
河南省南陽市
相關人物
姜子牙 范蠡 張衡 張仲景 諸葛亮
類    別
人物統稱
交    通
南陽姜營機場 南陽東站

南陽五聖基本介紹

“靈山秀水,南都古城”美麗南陽茲茲不絕的靈氣誕生“謀聖” 姜子牙、“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傳奇人物

南陽五聖姜子牙

西周時軍事家。氏呂,姓姜,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稱呂尚、姜尚、俗稱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安徽阜陽臨泉縣姜寨集人。 [6] 
南陽鎮平姜太公湖
南陽鎮平姜太公湖(3張)
姜子牙的先祖伯夷輔佐夏朝治水有功,被夏朝大禹賜姓姜,封於呂地為侯,封地在山西 霍太山一帶 [2]  ,周宣王將山西之呂改封於南陽市 [2]  卧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建立了呂國,那裏還保留有呂國墓冢,周圍分佈有呂崗、呂林、呂橋、呂灣、子牙溪、雙氏廟等遺蹟,舊時廟宇內也敬奉有姜子牙塑像。呂國為一個古國,已被史學界認定在南陽西,春秋初年為楚所滅。後人尊為“謀聖”。

南陽五聖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三國時期蜀國大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人,家世二千石。東漢末,牧守混戰,隨叔父諸葛玄往依荊州劉表。劉表舉薦諸葛玄為豫章太守,諸葛玄因東吳阻撓之故並未到任。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躬耕南陽, [1]  [4]  。晴耕雨讀,樂於耕鋤,好為梁甫吟,常自比管仲樂毅

南陽五聖初出茅廬

建安十二年(207)劉備聞其名,隱居南陽 [5]  。亮擬定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機進圖中原的草廬對策,為以後的蜀漢制定了總的戰略。

南陽五聖赤壁之戰

中國著名景點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諸葛廬
中國著名景點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諸葛廬(6張)
諸葛亮成為劉備主要輔佐。次年曹操南伐,他和江東周瑜魯肅共同努力,並親至東吳遊説,促成孫權、劉備的聯合,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隨後,輔助劉備取荊州四郡,出任軍師中郎將。後從荊州率軍溯江入蜀助劉備包圍成都,推翻劉璋統治,奪得益州。遷軍師將軍。劉備出征,常鎮守成都,穩定後方,保證供給。劉備稱帝,任丞相、錄尚書事

南陽五聖臨終託孤

章武三年(223),劉備病篤,臨終託孤於諸葛亮。當年劉禪繼位,他以丞相輔政,又領益州牧,封武鄉侯。劉禪闇弱,朝政無論鉅細,都取決於亮。

南陽五聖南征北伐

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自建興六年(228年)春至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五次北伐,二出祁山。克數郡,斬魏將,破司馬,最後因操勞過度不幸病逝於五丈原。

南陽五聖史冊評價

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被後人認為是智慧的化身。躬耕南陽卧龍崗,從而發生了三顧茅廬這一典故。人稱“智聖”

南陽五聖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其故里有徐人(今安徽省泗縣西北五十里一帶)、吳人(今蘇州市一帶)、楚宛三户(今南陽市淅川縣人)人三種説法 [3]  。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出身於“衰賤“家庭。初為楚國名士,文種為楚宛令時,二人相交為友。後他們認為楚非貴族不得仕,政治黑暗,乃一同入越,任大夫,與文種同事越王。越王常與范蠡談論治國之策。勾踐即位,與吳作戰,擊敗吳軍,箭傷吳王。吳王死時,叮囑其子夫差報仇。吳王夫差即位,操練軍隊,日思報復越國。勾踐得知後,不聽范蠡勸諫,遂先發制人,主動征伐吳國,被吳大敗。戰敗後,勾踐聽從范蠡之計,派大夫文種赴吳求和,並以美女、珍寶密賄吳國太宰,使吳王赦免越王,勾踐夫妻入吳為質。范蠡伴越王赴吳為人質,替君分辱,小心行事,麻痹夫差,使君臣得以回越。回越後,他輔佐越王勾踐,刻苦圖強,卧薪嚐膽。越王聽從他的建議,勾踐夫婦親自耕種、織布,禮賢下士,賑濟貧苦,弔慰死者,終使越國大治。越國富強後,勾踐多次欲攻伐吳,范蠡均以勸阻,待吳王聽信讒言殺掉忠臣伍子胥、國力衰敗時,范蠡方揮師攻吳,滅吳國,助越王深謀20餘年,報會稽之恥,拜上將軍。後又助勾踐揮兵北進,會盟諸侯,使越王勾踐遂成霸業。
南陽淅川范蠡公園
南陽淅川范蠡公園(3張)
此後,范蠡認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共安樂,向越王勾踐請辭不許,遂留下書信,乘舟出海逃至齊國,改姓名鴟夷子皮,開荒種田,引海水煮鹽,治產數千萬。齊人聞知其賢,任為相。他則感嘆:“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這都為世人所得意之事。但久受尊名,不詳啊!“乃棄官,盡散其家財,隱居陶地(今山東定陶西北),自號陶朱公,專事經商,致資累鉅萬。卒於陶。他生前還曾著有《養魚經》,是世界上最早的養魚文獻。(《國語》、《史記》均有記載)後人尊為“商聖”相傳吳亡後,西施隨范蠡而去!!。

南陽五聖張衡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東漢南陽西鄂(今南陽市石橋鎮夏村)人,中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他一生“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為世界的科學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天文學的貢獻
在天文學方面,張衡發明創造的“渾天儀”,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並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兩部天文學鉅著,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渾天學説的理論體系、揭示了行星運動規律、月食的成因,並指出“微星之數”11520顆,這些研究成果,在世界天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地質學的貢獻
地震學方面,公元132年他又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開闢了人類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比歐洲早1700多年),並於公元138年測出甘肅地震。其祖父張堪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在《後漢書》載張堪由於品學兼優,被時人譽為“聖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家學的薰陶,祖父的品行業績對他的垂範作用,對張衡後來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有着巨大的影響,後來祖孫二人同被列傳於《後漢書》,一起名垂史冊。
機械製造
南陽張衡博物館
南陽張衡博物館(3張)
另外,張衡還精心製作了“獨飛木雕”、“計裏鼓車”、“瑞輪冥莢”、“指南車”等機械。在文學方面,他善寫詩、賦、銘等各種文體,他的《兩京賦》被譽為“長篇之極軌”,曾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翻譯出版。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多學科、多領域取得的成功,是人類歷史的瑰寶,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文化史上都佔有極高的地位。早在20世紀50年代,張衡就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1970年、197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分別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為“張衡山”、太陽系中一顆編號為1802的小行星為“張衡星”。1953年、1955年,中國先後發行了印有張衡畫像和地動儀的郵票。1956年郭沫若曾為張衡墓題寫碑文:“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南陽五聖張仲景

張仲景150-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人(今河南南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漢靈帝時曾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張仲景去世幾十年後,晉朝的太醫令王叔和根據自己搜尋到《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的軼文整理成《傷寒論》;又過了七八百年,宋朝的王洙、林億等人在偶然的機會發現《傷寒雜病論》殘簡,將關於雜病的部分整理成冊,更名為《金匱要略》。 [7]  他一生勤求古訓,博採眾方,集前人之大成,攬四代之精華,寫出了不朽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這部醫書熔理法方藥於一爐,開辨證論治之先河,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説,“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其中也有戰爭和饑荒的原因,毫無疑問,這個時期是中華文明的大瘟疫時代。 [8] 
張仲景生活的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盪的時代,戰亂頻仍,瘟疫流行,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張仲景的家族本是個大族,人口多達二百餘人。自建安初年以後,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於傷寒的竟佔十分之七。
南陽張仲景博物館(醫聖祠)
南陽張仲景博物館(醫聖祠)(4張)
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在長沙任太守期間,他在料理政事之餘,“坐堂行醫”,為百姓施醫診病,挽救了許多百姓的生命,後世把施醫治病的地方稱為“堂”即由此而來。後張仲景辭去長沙太守職位,潛心研究傷寒病的診治,認真總結前人的醫學理論和經驗,廣泛收集民間驗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部醫學鉅著。它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學實踐,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牀治療學方面的專著,成為後世從醫者人人必讀的重要醫籍。張仲景也因對醫學的傑出貢獻被後人稱為“醫聖”。不僅為國內歷代醫學家所尊崇,而且為日本、朝鮮、歐美諸國醫學家效法,被譽為“眾法之宗,羣方之祖,醫門之聖書”。醫林後學奉張仲景為“醫中之聖”、“萬世醫宗”。1993年國際權威醫史研究機構——英國倫敦維爾康醫史研究所,把張仲景列入29位世界醫史偉人名單,加以弘揚和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