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洪北孔

鎖定
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著名歷史劇作家洪昇孔尚任,他們分別以《長生殿》和《桃花扇》名震劇壇
本    名
洪昇、孔尚任
別    名
南洪北孔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成就
長生殿》和《桃花扇

南洪北孔基本簡介

“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歷史劇作家洪昇和孔尚任。 清代初年,劇壇出現了洪昇和孔尚任兩位著名的劇作家。洪昇(南方浙江杭州人)創作的《長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東曲阜人)創作的《桃花扇》,是康熙劇壇上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他們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譽。兩劇的作者都以其劇作肇禍,一個革除了監生資格,一個罷了官,而當時許多人還是對這兩部劇作表示了極大的興趣,給予了很高的讚賞。金埴題詩説:“兩家樂府盛康熙,進御均叨天子知。縱使元人多院本,勾欄爭唱孔洪詞。”(《題桃花扇傳奇》) [1] 
康乾時期,政治清明商品經濟發達,日趨至治,崑劇演出急管繁弦,盛極一時,而曲壇卻流於風花雪月、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等豔情故事的渲染,老套新翻,傳奇創作千篇一律,生氣索然。這時,"南洪北孔"猶如兩顆慧星,劃過長空,卓然而立,超邁羣倫,成為登上傳奇現實主義創作藝術巔峯的兩個不朽的藝術典範。

南洪北孔洪昇

南洪北孔人物生平

洪昇(1645~1704):字方思,號稗畦,錢塘(今杭州)人。他生於世代官宦而中落的縉紳之家,妻子是官至大學士黃機的孫女,也通詞曲。他做了約二十年的太學生,追隨京中名流,如王士禛李天馥朱彝尊、吳天章、趙執信等人,聯吟唱和,贏得了詩名。由於他同父母失和,其父又曾“被誣遣戍”,雖得到當道的開脱,但家境也敗落了,他在北京是處在窮困不遇的境遇中,詩有“移家失策寓長安,若問生涯爾便難”(《稗畦集·贈徐靈昭》);“八口總為衣食累,半生空溷利名場”(《省覲南歸留簡長安故人》)。洪昇著有《長生殿》、《青衫濕》等傳奇12種,雜劇《四嬋娟》等。

南洪北孔代表作品

康熙二十七年(1688),《長生殿》三易稿而成,京城盛演,次年八月,洪昇與趙執信,查慎行等人宴飲觀劇,因其時佟皇后喪服未除,被人告發,趙執信被罷官,洪昇被革除國子監籍。這就是有名的“演《長生殿》之禍”。《長生殿》是其十餘年苦心經營而成,演繹唐明皇楊貴妃之間生死相戀的愛情故事,初一問世,即令當時梨園子弟,傳相搬演,"一時朱門綺席,酒社歌樓,非此曲不奏,纏頭為之增價。"《長生殿》把帝妃戀情同當時"安史之亂"的社會現實相結合起來,以"垂戒來世",寓意深刻。其排場精美謹嚴,堪稱傳奇典範,曲辭音律,亦獨步一時。《彈詞》一出,曲詞優美,在當時即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説("收拾起"是李玉《千忠祿·慘睹》[傾杯玉芙蓉]中首三字;"不提防"是《長生殿·彈詞》[一枝花]中首三字)。自問世後,一直流行劇壇,盛演不衰,《定情》、《驚變》、《罵賊》、《聞鈴》等出,為南北崑劇團保留劇目

南洪北孔孔尚任

南洪北孔人物生平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詩人、戲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雲亭山人。曲阜(今屬山東)人,為孔子六十三代孫。
孔尚任為孔子後代,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後的戲曲創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
20歲前後,孔尚任考取縣府學生員。後來參加歲考,沒有錄取。但孔尚任並沒有放棄做官的念頭,他典賣了家中田地,捐資納了一個"例監"(國子生)。31歲,他於縣北石門山,讀書著述,談古論今。在少年時代和讀書石門山時期,孔尚任已對南明興亡引起注意。這期間,他曾從親友處採取軼聞,又從諸家記載中擷取史實,準備寫一部反映南明興亡的傳奇。這就是《桃花扇》創作的醖釀時期。
康熙二十一年(1685),孔尚任35歲時,應衍聖公孔毓圻之請出山,修《家譜》與《闕里志》,教習禮樂子弟,採訪工師,監造禮樂祭器,為康熙帝玄燁第一次南巡祭孔活動作準備。次年康熙親自到曲阜祭孔。這是清統一全國以後第一次最引人矚目的尊孔大禮。孔尚任被選為御前講經人員,撰儒家典籍講義,在康熙面前講《大學》,又引康熙觀賞孔林"聖蹟"。因講經、導覽都能稱旨,康熙破格升他為國子監博士。意外的恩榮遽然激發了他對清統治者感恩戴德之情,他一面對"不世之遭逢"受寵若驚,一面準備"犬馬圖報,期諸沒齒",充分反映了這個侷限於個人升沉知遇的儒生對新統治者的依附態度。
康熙二十四年(1688)初,孔尚任進京,正式走上仕途。當他還來不及顯現其儒學經綸的才能時,七月初,即奉命隨工部侍郎孫在豐淮揚,協助疏浚黃河海口。孔尚任本期望為朝官,意在於"清華要津",現一旦與漁人為鄰,鷗鷺為伍,頗為失望。滯留淮揚四年,孔尚任時有遷客羈宦、浮沉苦海之感。他親見河政的險峻反覆,官吏的揮霍腐敗,人民的痛苦悲號,發而為"呻吟疾痛之聲",成詩630餘首,編為《湖海集》。這些作品擺脱了早期宮詞和應酬、頌聖之作的不良傾向,較深切地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一些認識。
淮揚一帶是明清之際政治軍事鬥爭的重要地區。在這裏,孔尚任駐足於南明江北河防之地。在揚州登梅花嶺,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過明故宮,拜明孝陵,遊秦淮河,登燕子磯,他特地到棲霞山白雲庵,訪問了後來被寫進《桃花扇》的張瑤星道士。這表明,孔尚任正為《桃花扇》的創作積極進行着實地考察。這時,他還結交萃集在這些地方的明代遺民,其中有與明末政治鬥爭有密切關係,或與清政權持不合作態度的冒襄、黃雲、鄧漢儀、許承欽、龔賢石濤,談古論今,過從密切,有時"所話朝皆換",竟秘而不為"門外人道"。淮揚四年不僅是孔尚任對現實認識的深化時期,也是創作《桃花扇》最重要的思想和素材的準備時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孔尚任回京,開始了10年京官生涯。前5年,他仍做國子監博士,三十四年(1695)秋升為户部主事,奉命在寶泉局監鑄錢幣。三十九年(1700)三月,為户部廣東司員外郎,同月即罷官。這時期,雖然結束了湖海生活,但始終遭到冷遇,更無法發揮他頗為自許的管晏濟時之才。10年中,他寫了《岸堂稿》、《長留集》(與劉廷璣合著)等詩文作品,時時感嘆自己窮愁潦倒、碌碌無成。"彈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門巷是芒鞋",正是他10年宦情的概括。這些苦悶,無疑沒有擺脱個人仕途升沉變遷之感,但有些詩卻也加深了思想深度,諸如否定君王"造命",揭露官場傾軋,直指"盛世"為"濁世"之類,都表現出對康熙的所謂知遇之恩、險惡的宦海風波、現實的黑暗混濁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因而,當他以東魯狂生自命,"彈鋏燕市中,獨歌不逐吠"的時候,表現出了難以抑制的激憤。
孔尚任是一個具有儒家正統立場和思想傾向的士人。他需要依附於統治階級,他對康熙皇帝一度懷着強烈的感激之情,但因為不得志,他對清廷的掌權派不滿,並逐漸對康熙的"知遇"之恩表示懷疑。他希望用世,施展才能,不羞談仕途經濟,但在濁流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情操,並且對歷史和現實有自己的見解。他時而謳歌新朝,時而懷念故國;時而攀附新貴,時而與遺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複雜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以及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形成了他複雜的變化着的思想立場。這就是孔尚任從事戲曲創作時的思想狀況。
康熙三十年(1691),孔尚任購得唐代宮廷著名樂器小忽雷。三十三年(1694),與顧彩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傳奇《小忽雷》。作品以梁厚本購小忽雷、鄭盈盈彈小忽雷,二人終於結成夫婦的遭遇為線索,表現了一代文人的沉鬱不平,歌頌了鄭盈盈不慕富貴,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寫了帝王的昏庸、藩鎮的跋扈,權臣、宦官的專橫與傾軋,反映了唐代元和至開成之間朝政的腐敗情況。在史料的取捨上,劇本充分重視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很多人物、事件"斑斑可考";但在具體的人物(如梁厚本、鄭盈盈)關係、情節發展上,又進行着大膽的虛構。這部劇本是孔尚任在創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為《桃花扇》的創作提供了藝術經驗。
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並三易其稿,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孔尚任完成了他的傳奇戲曲名著《桃花扇》。一時,"王公薦紳,莫不借鈔",歌台演出,"歲無虛日"。它的出現,標誌着湯顯祖以後,中國戲曲文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峯。他與洪昇一起,成了清代最享盛名的戲曲洪昇。
桃花扇》脱稿後 9個月,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三月,孔尚任以"疑案"罷官。確切原因不詳。今人從作者《放歌贈劉雨峯》"命薄忽遭文字憎,緘口金人受謗誹"等詩句及友人贈詩推測,罷官可能與《桃花扇》的內容有關。這一推論得到較廣泛的承認。但是,因為《桃花扇》歷演不衰,也沒有禁止刊行,因此也有人懷疑此説,認為疑案與《桃花扇》無關。真實的原因,有待於確鑿證據的發現。
康熙四十一年(1702)末,孔尚任帶着悲憤的心情回到家鄉,過着清苦寂寞的生活。其中,他曾往山西平陽、河南大梁、湖北武昌等地作過短期的漫遊,做過幕僚,終在抑鬱之中逝於曲阜。

南洪北孔故事內容

桃花扇》寫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避亂南京,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兩人一見鍾情,定情次日,香君得知婚事費用皆出於魏忠賢餘孽阮大鋮,其意在結納方域,以求開脱惡名。香君義形於色,立即下妝卻奩以還。大鋮銜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時,謠言方域為良玉內應。為避害,方域往淮南投奔史可法,為之參贊軍務。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崇禎自縊,奸臣馬士英、阮大鋮等即於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徵歌逐舞。馬士英、阮大鋮又屢屢加害香君,香君不屈,守樓明志,血染桃花,廷筵罵座,入宮軟禁。方域回到南京,與復社文人一起被阮大鋮捕獲,也鋃鐺入獄。不久清兵南下,弘光、馬、阮出逃。方域出獄,隨張瑤星往棲霞山。香君趁亂出宮,也隨人入山。侯李二人在祭壇相遇,張道士以國恨、家恨之言點醒他們,二人雙雙入道。全劇在一派悲歌聲中結束。

南洪北孔思想意義

桃花扇》的思想意義在於:明朝滅亡以後,孔尚任第一個以戲曲的形式,展現了明末複雜的社會矛盾民族矛盾,評價了南明的歷史,藝術地總結了這一段歷史教訓。但由於他的階級立場和清政府專制統治所導致,孔尚任歪曲了農民革命和明王朝的矛盾,迴避了清兵入關、南下的暴行,有時甚至對清統治者加以粉飾,損害了這種總結的正確性和深刻性。但是,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敗,揭露了上層統治集團及各軍事首領間的尖鋭矛盾,刻畫了馬士英、阮大鋮一夥迫害清議派和無辜百姓的兇殘面目,鞭撻了他們在國家危急時的投降主義本質。在表現正面人物時,孔尚任描寫了民族英雄史可法抗擊清兵的決心,表現了他在"江山換主"以後沉江殉國的英雄氣概。作者讚揚了李香君關心國家命運、反對邪惡勢力的可貴氣節,肯定了民間藝人柳敬亭蘇崑生為挽救國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們和其他歌妓、藝人、書商等下層人民反對權□、關心國事、不做順民的正義感民族氣節。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強烈對比中,人們看出了明朝"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桃花扇小引》)這一幕江山淪亡、"輿圖換稿"的歷史悲劇,激發了當代人的故國情感,喚醒了潛在的民族意識

南洪北孔藝術成就

《桃花扇》取得了多方面藝術成就。
戲劇結構上,孔尚任以概括生活的巨大的藝術才能獨創性,通過侯、李的愛情線索,尤其是通過象徵他們的愛情命運的一把扇子,把一部包括了南明興亡史龐大內容的戲劇情節,有機地貫串在一起。從贈扇定情始,他們的愛情就被置於明末清議與閹黨激烈鬥爭的政治旋渦之中;由於鬥爭的激化,侯、李被迫分離,結構上展開了由朝宗(侯方域)和香君聯繫着的兩條線索:通過朝宗四處奔波這條線,寫出了南明草創及四鎮內訌等重大事件和矛盾。通過香君備受欺凌這條線,寫出了弘光和馬、阮之流倒行逆施、宴遊偷安的腐敗情形。這兩條線索,"爭鬥則朝宗分其憂,宴遊則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為全本綱領,而南朝之治亂系焉"。這就反映了南明朝廷內外、上上下下廣闊的歷史畫面。最後,作者擺脱了生旦團圓的俗套,以張道士撕扇,侯、李入道的愛情悲劇,來襯托國破家亡的嚴酷現實。作者以"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獨特構思,在明代以來十分發展的愛情劇、時事劇的基礎上另闢蹊徑,成功地把愛情描寫和政治鬥爭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戲劇結構具有細密、宏偉、富於獨創性的特點,把傳統的愛情劇和時事劇都提到新的高度。
孔尚任是一位善於塑造人物形象的戲劇家。他善於在重大的現實矛盾中來展現人物性格,又善於通過一行一止、一顰一笑的細微末節來表現個性。他善於從人物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態度來展開他們的內心世界,又善於用濃淡不同的筆墨來塑造藝術形象。出現在《桃花扇》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其中如崇尚氣節、具有敏鋭的政治眼光的李香君,關心國事、熱心俠義的柳敬亭,力挽狂瀾、慷慨捐軀的史可法,風流倜儻、軟弱妥協的侯方域,兩面討好、圓滑世故的楊龍友,他們都有不同的內心世界和音容笑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不但塑造了不同類型的人物性格,而且寫出了同一類型中不同人物的個性特點和一些複雜的性格。同是妓女,李香君不同於李貞麗卞玉京;同為藝人,柳敬亭不同於蘇崑生、丁繼之;同為武將,左良玉不同於高傑、貢得功;同為□臣,阮大鋮不同於馬士英。侯方域、楊龍友這類複雜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表現了作者對人物個性的深刻把握和描繪複雜歷史條件下複雜性格的傑出才能。在人物描寫中,孔尚任竭力把人物的歷史作用與自己的愛憎褒貶統一起來。在對他們的不同態度中,表現出作者進步的歷史見解。這種鮮明的傾向性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和對人物恰如其分的描寫,形成了《桃花扇》中人物形象的顯著特色。
《桃花扇》是一部歷史劇,作者以數十年的工夫探求歷史的真實性,達到"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確考時地,全無假借"的程度,可以稱得上是當時歷史舞台的一部"信史",它的出現,極大地發展了歷史劇忠於客觀史實的傳統。但是《桃花扇》不是歷史教科書,它的傑出成就在於:作者從戲劇藝術的要求出發,完美地統一了歷史的真實性和藝術的真實性。史實成為最好地體現藝術要求的骨架,必要的藝術加工也更深刻地反映了歷史本質。例如,為了塑造李香君的形象,作者虛構了濺扇、染扇、罵筵、入宮等重要情節,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能反映人民的願望;為了反映國破家亡的悲劇,孔尚任將侯方域兩朝應舉改為出家入道,雖對侯方域的行為有所掩飾,卻概括了明末清初一部分士大夫的帶有普遍性的道路。作者對史實的加工和虛構,大都使情節更為精練,人物更為典型,戲劇特徵更為鮮明。
《桃花扇》的語言既有戲劇的表演性又富於文采,達到了戲劇性文學性的統一。作者寫出了許多有強烈抒情和個性化的曲辭,又嚴肅詳備地寫好了賓白,這在古代傳奇中也是罕有的。這一切使《桃花扇》成為明清傳奇戲曲的壓卷之作。
參考資料
  • 1.    袁行霈 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