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曲詞

鎖定
曲詞是戲劇人物的語言,戲劇中的人物語言往往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曲詞也就是曲辭。
中文名
曲詞
定    義
戲劇人物的語言
別    名
曲辭

目錄

曲詞簡介

古代戲曲語言;曲詞是元曲的文字部分或者説是戲劇人物的語言,戲劇中的人物語言往往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曲詞特徵

首先,曲詞具有充分地展現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徵。曲詞其實是戲劇人物的語言,而戲劇中的人物語言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因而,曲詞對於展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就起着直接的作用。如《竇娥冤》中【滾繡球】一曲:“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塗了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天”與“地”在封建社會是封建精神的支柱。竇娥在這一曲中呼天搶地,指天罵地,是她在絕望中迸發出來的呼號,是她用生命換來的對現實的清醒認識,是對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現實社會的控訴和抗議,是對人世間不公的揭露,也正是她反抗精神的體現。又如在第二部分婆媳訣別的場面中,【快活三】【鮑老兒】兩支曲詞中,作者一連用了四個“念竇娥”的唱詞,表面看起來是竇娥向婆婆提出的微薄要求,實際上是竇娥怕自己走了以後婆婆無所寄託,孤苦難耐。因此從這方面來説正體現了竇娥本質的純樸和善良。
其次,曲詞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戲總要寫情,它是以情感人的,沒有無情之戲。例如《竇娥冤》中竇娥臨刑前“叫聲屈動地驚天”的呼喊,對天地鬼神的怒斥,感天動地的三樁誓願等曲詞,都表達了異常強烈的悲憤之情。《長亭送別》中【叨叨令】一曲“見安排着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什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着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環紅娘面前盡情傾訴離別的痛苦心情,所以整段曲詞無遮無攔,直抒胸臆,表達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營造出一種濃重的抒情氛圍。再如【端正好】一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前四句通過“碧雲”、“黃花”、“西風”和南飛的大雁幾組意象。組合成一片蕭瑟的秋景,烘托出濃濃的離情別緒,景中含情,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這種痛苦壓抑的心情,不言情而情自在其中。“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在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經霜的樹林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關係,使得大自然的景物也蒙上了一層沉鬱憂傷的感情色彩。《哀江南》前六支曲詞以教曲師傅蘇崑生遊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讓我們看到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淒涼景象,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藴含的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沉的故國哀思。而最後一支曲詞則水到渠成地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猛然迸發,動人心魄。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古代戲曲的曲詞不論是直抒胸臆也好,還是借景抒情也罷,總而言之,它都寄託了作者的某種情思,體現了強烈的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