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人熙

鎖定
劉人熙(1844年-1919年3月6日 [10]  ),字艮生,號蔚廬。湖南瀏陽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學者。
劉人熙為光緒三年(1877年)進士。曾任廣西道員,後設立湖南中路師範學堂,又任政法學堂總辦。辛亥革命、長沙光復後任湖南都督府民政司長,曾電促廣西布政使王芝祥策動陸榮廷宣告廣西獨立。後返湘任湖南教育總會會長,創辦船山學社。民國四年(1915年),反對大總統袁世凱復辟帝制。民國五年(1916年)6月,參與湖南各界驅號稱”屠夫”的湖南軍務督理湯薌銘的運動,7月被推舉為湖南督軍兼省長。後組織策進永久和平會,任會長,致書南北政府,要求停戰。民國八年(1919年)在上海逝世。著有《劉人熙日記》《蔚廬文集》等。 [7-8]  今人輯有《劉人熙集》。
劉人熙校印、註釋王夫之遺著9種,共83卷,是研究王夫之學説的專家。 [3]  他積極推動船山學社的成立,促進了王夫之的學説的研究。 [16] 
概述內圖片來源 [10] 
本    名
劉人熙
艮生
蔚廬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瀏陽
出生日期
1844年
逝世日期
1919年3月6日
主要作品
《劉人熙日記》
《蔚廬文集》
主要成就
創建船山學社,傳播王夫之的學説
襄贊共和,力促廣西脱離清廷管轄
官    職
湖南督軍兼省長等

劉人熙人物生平

劉人熙早年經歷

劉人熙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 [10]  ,是湖南布政使司長沙府瀏陽縣棖衝油柘園人。 [3]  [9] 
劉人熙幼孤貧,賴其母教養成立。後就學於長沙城南書院肄業)。同治六年(1867年),參加鄉試,考取解元(鄉試第一),得中舉人。同治九年(1870年)至道州書院任主講,翌年(1871年)冬應聘纂修《平江縣誌》。 [3] 

劉人熙步入仕途

光緒三年(1877年),劉人熙成進士 [4]  ,以主事分發工部屯田司行走,派充則例館纂修官,又改總校官。光緒十年(1884年),調任會典館纂修官。 [3] 
光緒十一年(1885年)五月,清廷在中法戰爭中取得一定勝利後與法國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劉人熙與當時許多人一樣,認為清廷得勝後仍喪權辱國,不勝悲憤,撰寫《海國七律》8首,斥責主和的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 [3] 

劉人熙政教並舉

光緒十五年(1889年),因上書請“嚴核保舉章程” [12]  ,劉人熙以直隸州知州被外放河南補用。翌年(1890年)應河南總督許振祥聘,綜理文牘,歷時七年,先後委署許州、光州、直隸知州,加鹽運使銜。 [3]  期間頗有治績。 [9]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春,劉人熙以道員改官廣西。又應江西巡撫李興鋭之聘,出任江西大學堂總教習,課吏館副館長。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秋始入廣西,任課吏館館長,兼營務處會辦。在任提倡“經世有用之學”,注意培養人才,整肅吏治。 [3]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劉人熙由桂返湘,就任湖南中路師範學堂監督。任中路師範學堂監督,主持開設數、理,化及英語課,還聘請中西樂教習二人,教授音樂。自編立志,合羣、廣師、虛心、戒欺五歌,激勵學生勤學愛國。是年底,湖南教育會成立,被推為會長。 [9]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宣統帝即位,劉人熙以廣西候補道被徵入京 [5]  ,以道員記名簡放 [6]  。他目睹朝政腐敗,又返桂林,仍任廣西課吏館館長,併兼法政學堂監督。 [3] 

劉人熙襄贊共和

劉人熙 劉人熙
宣統三年(1911年)春,劉人熙回到湖南。同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相繼宣佈脱離清廷統治。同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湖南光復後,劉人熙就任湖南都督府民政司司長。是時,曾電促內弟、廣西布政使王芝祥策動陸榮廷宣佈廣西獨立。 [3] 
民國元年(1912年),借湖南同盟會被改組為國民黨湖南支部之機,湖南都督譚延闓將非同盟會員的劉人熙調離民政司長職,以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所派的代表仇鰲取而代之。國民黨成立評議委員會時,譚延閣又將劉人熙選為評議員,並推薦大總統袁世凱聘其為政治諮議。劉人熙為掙脱樊籠,也藉機離開長沙。此後兩度往來於京湘之間,致力於籌建長沙船山學社。學社成立後,被推為第一任社長。 [17]  [3] 
民國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前後,劉人熙認為此次革命只是為了爭權,因此並不支持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但到袁世凱加緊獨裁與對外勾結帝國主義後,劉人熙奮筆撰寫《原盜》中下篇,指斥袁世凱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專制鎮壓人民,意圖喚起國人倒袁意識。 [12] 
民國四年(1915年),劉人熙應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吳雁舟之請,出任文史專修科主講(一作歷史科主任)。 [17]  同年秋,袁世凱圖謀復辟帝制,繼北京籌安會成立後,葉德輝等在長沙設立分會。劉人熙和女婿貝允昕等與《湖南公報》分離,另創湖南《大公報》。他任社長,常刊登反對帝制、宣揚愛國主義與提倡民族氣節的文章。 [9]  同年底,蔡鍔在雲南發動反袁的護國運動,劉人熙主張湘桂聯軍合力北伐,並密派次子劉瑞瀜向桂軍陸榮廷達意,勸其出兵,與湘軍會師武漢。 [3] 
民國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凱死去,積極擁袁稱帝的湖南軍務督理兼巡按使湯薌銘被驅逐,長沙陷入混亂。省議會及軍政界要人,夜奔劉人熙私宅,請他出任湖南都督兼省長。8月,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譚延闓接任。劉人熙前往北京,任大總統黎元洪的政治顧問。旋即潛往上海,訪問革命領袖孫中山、黃興 [3]  [9] 
民國六年(1917年)9月,為避開北洋軍閥混戰,劉人熙回故鄉棖衝。民國七年(1918年)12月,上海愛國人士組織策進永久和平會,劉人熙被公推為會長。 [3]  孫中山得知,即往拜會,並送銀元1000元,作生活費用。當時南北政府醖釀和談,劉人熙為去兵禍,給雙方去電,要求“去私慾,開誠心,早日停戰統一。” [9] 

劉人熙病逝滬上

民國八年二月初五(1919年3月6日),劉人熙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義和裏十四號寓館病逝,終年75歲。 [3]  [9]  [12]  七月,劉人熙的靈柩返回湖南,二十七日安葬於瀏陽棖衝。 [12] 

劉人熙主要影響

劉人熙政治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夏,清末新政開始,劉人熙與楊度等人向清政府呈遞《湖南全體人民民選議會請願書》,期望加速推動立憲運動的進程。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劉人熙離開廣西返回湖南,投身反清活動。民國初年,他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企圖,並支持蔡鍔等人發起的護國運動。 [12] 

劉人熙思想

晚年劉人熙
晚年劉人熙(2張)
劉人熙平生“遠瞻諸葛(諸葛亮),近仰船山(王夫之)”,倡導學以致用的湖湘學風。 [11]  他在學術上的貢獻主要是第一次從理論上闡述和明確肯定了王夫之學説在湖湘文化的歷史地位。他認為王夫之學説為“救時之良方”,乃具文呈請都督府轉諮省議會議決歲撥4000元,於民國三年(1914年)6月在長沙小吳門正街曾文正公祠西隅的思賢講舍舊址基礎上成立了了中國現代史上第一個王夫之學術研究社團——船山學社 [16]  ,劉人熙為船山學社第一任社長。在職七年,致力於蒐集出版船山未刊手稿,編輯出版《船山學報》,籌建船山專祠、船山大學和船山圖書館等,並創辦船山中、小學校。該社每週舉辦演講會,宣傳船山思想,反對袁世凱稱帝,將船山學説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體現了學以致用。民國四年(1915年),劉人熙又創辦《船山學報》,“願廣船山於天下,以新天下”,成了又一個宣揚王夫之思想的陣地,至今還是湖南省的學術期刊。 [1] 

劉人熙教育

劉人熙雖出身科舉,但能與時俱進,積極投身於教育事業,其一生對教育貢獻頗大。他的主要教育活動如下:咸豐十一年(1861年),劉人熙開始在鄉授徒。當時名下諸生向人請教學業,“(劉人熙)每自為文付之誦習。因材施教不主故常”,這些學生“其後多知名者。”同治六年(1867年),劉人熙獲得湖南鄉試第一名後,文名藉甚,先後任江西萬載書院與湖南道州書院的講席。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任江西大學堂總教習,作《教習芻言》一文並用西方科學知識教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任廣西課吏館副館長兼營務處會辦,提倡“經世致用之學”,注重培養人才,整肅吏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任湖南中路學堂監督,在校開數、理、化、英、日語和音樂課。同年冬任湖南教育總會會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廣西擔任課吏館兼法政學堂監督,講述王夫之《黃書》《噩夢》,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民國四年(1915年),又任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歷史科主任。期間還任船山學社社長,創辦船山中、小學校。 [12]  毛澤東就讀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時也經常到船山學社聆聽劉人熙等講述船山哲學,對他倡導的“經世致用”學風極表認同和嚮慕。 [12] 

劉人熙新聞

劉人熙於民國四年(1915年)創立長沙《大公報》,併成為《大公報》的第一任社長。他將民族主義、民主主義思想融入到《大公報》中,反對袁世凱復闢,並常著文揭露和抨擊列強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其堅持正義的立場,使其銷數激增,進而成為民國時期湖南地區有影響的大報。雖然劉人熙擔任社長的時間不長,但他高舉反對帝制,維護共和的旗幟,為該報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5] 

劉人熙歷史評價

吳景濂褚輔成:“劉公人熙齒德俱尊,海內共仰,且手造共和,勳績尤著。近以奔走國事,悲憤時艱,以致鞠躬盡瘁,驟殞天年,同人聞之,莫不震悼,所有飾終典禮,自應從優議恤,並詳徵事實,立傳國史,以重耆哲,而式來者。” [2] 
康有為:“吾徒有復生奇才,説經鏘鏘有聲,潮源知所自;鄉賢紹船山學術,高軒隆隆辱過,棒杖嘆無緣。” [14] 

劉人熙軼事典故

劉人熙死裏逃生

《瀏陽縣誌》記載,八國聯軍侵華時,劉人熙寄居位於通州的內弟王芝祥家。當時八國聯軍進攻通州,燒殺劫掠,劉人熙在所着長衫上書寫“中原男子劉蔚廬,有志無時”11字,立於門外,決心以身殉志。有一位日本軍官識得其衣上所寫字,頗為敬佩,特意囑咐士兵不要加害劉人熙。返鄉之後,劉人熙還寫下《生還日記》一卷與《示兒詩》記述其事。 [9] 

劉人熙師生異見

劉人熙在光緒初年兼課授生徒時,譚嗣同曾隨其讀《船山遺書》。他對譚嗣同極為賞識,幾乎是逢人便為其説項。但後來卻不同意譚嗣同的變法主張,認為譚嗣同辦算學館是不探求本源而整理其末端的一種“妄”的舉動,主張“用周公孔子之道”,“尊中國、攘夷狄”。 [9] 

劉人熙心繫音樂

劉人熙愛好音樂,師從於精通律呂的監生邱之稑,學習古琴知識。 [10]  據《蔚廬日記節抄》《劉人熙集》《琴旨申邱》記載,劉人熙能彈《中琴魚麗(黃鐘均)》、《中琴魚麗(蕤賓均)》、《招隱》、《良宵引》等曲目。 [12] 
除個人藝術造詣外,劉人熙也很重視音樂教育。他在湖南中路師範學堂為監督時,開設雅樂一科,聘請皮鹿門、鄒介人、廖笏堂、貝元徴、王立菴諸名流為專任教習,增聘中西音樂教習二人,並請皮鹿門撰雅樂譜。此外,劉人熙還自撰《立志歌》《合羣歌》《廣師歌》《虛心歌》《戒欺歌》五章,請提學使吳子修審定頒發試行,頗受學生歡迎。他還曾呈請修明樂律,並請徵召瀏陽疇人子弟教習樂舞。 [12] 

劉人熙人際關係

  • 親屬
元末明初,劉人熙的始遷祖郭公原居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天寶鄉,宦遊金陵,扈從明太祖之子、潭王朱梓來潭州,於是卜居瀏陽東城,至其十五世劉佑榮分居洋嶺,故稱洋嶺劉氏,以後世居瀏陽六百年。 [12]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劉我嶐
字見山,先為縣書吏,後經商。
父親
劉虞
字廉夫,因病棄儒為商。
配偶
黃氏
——
羅氏
——
邱氏
——
王氏
辛亥革命時廣西副都督王芝祥的胞姐。王氏去世時,劉人熙“哀毀骨立,終喪不飲酒食肉,不為詩,不入內,成《喪禮傳》一書”。
長子
劉瑞浺(1886-1931)
字伯遠,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人。通佛學,工書法,著有《復興國樂問題》《中國的古樂》。
次子
劉瑞瀜
字仲邁,著有《温病詮真》《整理國醫學之我見》《傷寒雜病論義疏》等。
三子
劉瑞潞(1891-1963)
字通叔。
女兒
劉季邈(1899-1944)
嫁衡陽蕭驤為妻,育有子女十二人,後投水自盡。著有《姱修室遺詩鈔》。
劉倚霞
嫁給歐陽中鵠之子歐陽自耘,生子歐陽予倩
表格參考資料 [12] 
  • 師友
師:邱之稑。劉人熙隨邱之稑學習音樂,對他非常敬仰,並著《琴旨申邱》申張邱之稑的義理。 [10] 
生:譚嗣同。曾隨劉人熙讀《船山遺書》。 [9] 

劉人熙主要作品

根據後人統計,劉人熙的著述及校印、箋註船山遺書與先儒著作書目(大多藏於湖南省圖書館古籍部)如下 [10] 
類型
作品名(含卷數)
版本
著述
喪禮傳(2卷,佚失)
光緒十年(1884年)刻於北京
蔚廬文稿(2卷)
光緒十年(1884年)長沙刊本
楚寶目錄(1卷)
光緒十四年(1888年)北京刊本
琴旨申邱
光緒十五年(1889年)北京刊印;宣統三年(1911年)瀏陽禮樂局刻本
蔚廬文集(4卷)
光緒十六年(1890年)刻於大梁
蔚廬詩集(4卷)
光緒十六年(1890年)刻於大梁
教習芻言(1卷)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主講江西
法政學堂時作
人倫道德講義(2卷)
光緒三十二年(1902年)主講廣西
法政學堂時作
風雨懷人詩話(2卷)
宣統二年(1910年)刻於桂林
春秋公法內幕(12卷)
民國二年(1913年)重刊
逹恉(1卷)
民國二年(1913年)重刊
亥子集(4卷)
民國二年(1913年)重刊
日記(30餘冊)
——
校印、箋註
四書訓義箋疏(38卷)
光緒十三年(1887年)潞河啖蔗山
房刊印
四書稗疏(1卷)
光緒十三年(1887年)潞河啖蔗山
房刊印
搔首問箋(1卷)
民國四年(1915年)船山學社刊印
愚鼓詞箋(1卷)
民國四年(1915年)船山學社刊印
船山古近體詩評選三種(18卷)
民國六年(1917年)湖南官書局、船山學社合刊
古詩評選(6卷)
——
唐詩評選(4卷)
——
明詩譯選(8卷)
——
南書引義箋解(6卷)
民國四年(1915年)船山學報刊登
四書授義(無名氏著撰,1卷)
——
表格參考資料 [10] 
劉人熙的詩歌效法陸游蘇軾,意境開闊,“一片憂家愛國心”。散文基於桐城派,但“不祖述方(苞)姚(鼐)”,“進而求之唐(順之)歸(有光),又進而求之韓(愈)歐(陽修)”,開求實清麗之風氣。200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劉人熙集》,為其詩文合集。 [11] 

劉人熙後世紀念

劉人熙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棖衝鎮 [13] 
參考資料
  • 1.    出船山記  .光明網.2015-09-28[引用日期2022-07-13]
  • 2.    湯鋭祥 編.護法運動史料彙編 2 國會議員護法篇:花城出版社,2003-03:251
  • 3.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編.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上:湖南出版社,1992-11:523-524
  • 4.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五十一 光緒三年 五月 十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13]
  • 5.    宣統政紀 卷之四 光緒三十四年 十二月 八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13]
  • 6.    宣統政紀 卷之四 光緒三十四年 十二月 十五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13]
  • 7.    廖蓋隆等 主編.毛澤東百科全書: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10:998
  • 8.    邱樹森 主編.中國曆代人名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03:1173
  • 9.    湖南省瀏陽市地方誌編委會 編纂.瀏陽縣誌:中國城市出版社,1994-03:840-841
  • 10.    屈譽璆.湘籍琴家劉人熙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6:3+10-11
  • 11.    湖湘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 編.《湖湘文庫》書目提要:嶽麓書社,2013-09:138-139
  • 12.    屈譽璆.湘籍琴家劉人熙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6:17-29
  • 13.    薛其林 主編.長沙歷史文化資源與旅遊開發利用 長沙文化研究專欄優秀論文集: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05:130
  • 14.    王馳 主編.中國楹聯鑑賞辭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02:694
  • 15.    喻春梅.劉人熙與湖南《大公報》[J].週末文匯學術導刊,2006(01):117-118
  • 16.    朱迪光.劉人熙與“船山學社”[J].船山學刊,2014(03):3-4
  • 17.    瀏陽縣政協文史委員會 編.瀏陽文史 第10輯(本詞條所引內容取自熊潔如《辛亥革命前後的劉人熙》):瀏陽縣政協文史委員會,1991-10:203-2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