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景濂

鎖定
吳景濂(1873—1944),遼寧寧遠(今興城)人,字蓮伯,號述唐、晦廬,晚年自稱抱冰老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京師大學堂畢業,授候補內閣中書。受聘為奉天師範學堂監督,並創辦全省教育總會。次年赴日本考察教育。宣統元年(1909)任奉天諮議局議長。武昌起義爆發後,曾參與策劃奉天“和平獨立”,未果。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臨時參議院議員。參與組織統一共和黨,後充北京參議院議長。1912年8月國民黨成立,任理事。宋教仁被刺後一度代理理事長,竟遵袁世凱令將黃興等五人開除出黨。後為總統府顧問。因反袁氏稱帝遭通緝。1917年5月當選為眾議院議長。7月南下參加護法。1922年投靠直係軍閥,支持曹錕賄選總統。次年閒居天津。1937年“七七”事變後,拒絕與日軍合作。 [1] 
中文名
吳景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44年
出生地
遼寧寧遠

目錄

吳景濂人物生平

吳景濂,字蓮伯,號述唐,別署晦廬,晚年又自稱“抱冰老人”。奉天寧遠州(今遼寧興城)人。1873年3月18日(清同治十二年二月二十日)生。父吳大祥,在鄉經商。吳景濂於1882年入塾讀書,1894年考取秀才,1898年參加鄉試,中第六名副車。後在家設館授徒。戊戌變法時,吳同情維新派主張。
1902年冬,吳景濂考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四年後畢業,學部奏請給舉人出身,並授給候補內閣中書,加五品銜。1907年春回籍,經奉天提學使張鶴齡聘為奉天師範學堂監督。不久,吳在奉天創辦全省教育總會,被舉為會長。1908年,他又在教育總會內設立憲政講習所,鼓吹立憲,從而獲得一些聲望。是年夏,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資助下,吳東渡日本考察教育。1909年10月,奉天省諮議局成立,吳被選為諮議局議長。他極力主張編練全省預警(後改稱“保安團”),興建全省水陸交通網,並想通過向英、美借款,開發東北資源。
吳景濂
吳景濂(3張)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響應。奉天的一些革命志士要求吳景濂宣佈該省獨立,但吳藉口“事關重大”,予以拒絕。隨着全國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吳看到清廷大勢已去,乃極力拉攏革命黨人,謀議通過和平方式逼走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然後宣佈獨立。趙爾巽聞訊,立即調巡防營統領張作霖率部進省震懾,使宣佈獨立的計劃告吹。11月12日,趙爾巽操縱下的“奉天國民保安會”成立,趙被推為會長,吳景濂任副會長。這時,吳看到巡防營張作霖軍隊調省益多,形勢日惡,又接到駐奉天巡防營另一統領馮德麟關於“省城保安局面恐生變化”的密告,預感到自己在奉天處境有危險。時蘇、浙有召集各省代表會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之議,吳作為奉天諮議局選出的省代表,於11月24日潛出瀋陽,南下赴滬,參加會議。12月29日,他在選舉會上投了孫中山的票,並參加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工作。
1912年1月2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成立,吳景濂當選為參議員。這時政黨林立,吳急謀在政治上取得重要地位,乃在南京參與籌組統一共和黨的活動。4月11日該黨開成立大會,吳被舉為參議。統一共和黨介於同盟會和擁護袁世凱的共和黨之間,是當時重要的第三黨,舉足輕重。4月底,臨時政府北遷,參議院重選議長、副議長。共和黨為了削弱同盟會的勢力,與統一共和黨暗相提攜,願以正議長相許讓。吳善於鑽營,被統一共和黨提為議長候選人。5月1日吳景濂被選為正議長。繼而統一共和黨為了在即將召開的國會選舉中奪取選票,決定與同盟會聯合。8月25日統一共和黨與同盟會、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五團體聯合組成國民黨,吳景濂被選為理事。
1913年4月8日,第一屆國會正式開會,採參、眾兩院制,吳景濂被選為眾議院議員,並被國民黨推舉為眾議院議長的候選人。但袁世凱不願國民黨人當眾議院議長,授意選進步黨人湯化龍為議長,吳遂落選。國民黨發動討袁的“二次革命”時,孫中山曾派人至京要吳景濂南下討袁,吳竟然拒絕南下。7月31日,袁世凱悍然傳訊在京的國民黨本部負責人員,令限三日內將黃興、陳其美、李烈鈞、陳炯明、柏文蔚等開除出黨,並自行宣佈“不與逆謀”。8月3日,吳景濂以國民黨北京支部長的身份前往警備司令部,公然申明遵令將黃興等五人開除出黨。吳對袁這般恭順,所以10月袁世凱任正式大總統後,吳被聘為總統府顧問。1915年8月間,楊度、孫毓筠等組織“籌安會”為袁世凱帝制活動大力鼓譟時,孫曾請吳景濂加入。吳善於觀察形勢,他對袁稱帝之能否成功,心存懷疑,遂謝絕參加。1916年3月,袁世凱在護國軍的攻擊下被迫取消帝制後,力圖保住總統職位,吳景濂當時躲在天津,他看出袁之敗局已定,乃發表《勸告袁前總統去國書》,反對袁繼續任總統,袁十分惱火,當即下令予以通緝。吳潛往大連,聯合東北革命黨人楊大實、顧人宜、趙忠鵠等發起“三省公民討袁協會”,促袁世凱儘快下台。他的這一行動,又為自己贏得了政治資本。
6月,袁世凱死,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掌握實權。8月1日國會復會,吳景濂回北京參加國會。復會後的國會中,國民黨與進步黨互相抗衡。吳景濂和張繼、王正廷等掛出“憲政商榷會”的招牌,同進步黨的憲法研究會進行鬥爭。不久商榷會又分裂為四派,吳景濂歸入“益友社”一派。這些派系雖然各立門户,但無助於大局。因為這時的政局,既有南北的區界,又有直皖的分化,復有府院之爭。國會中的黨派,只不過在一系列政潮中推波助瀾而已。1917年5月28日,眾議院議長湯化龍在“府院之爭”中辭職,吳景濂繼任議長。6月12日,黎元洪被迫非法解散國會,19日吳景濂赴天津。張勳復辟後,吳與在津的六十五名國會議員一起通電討伐復辟。
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揭起護法旗幟,吳景濂赴粵參加護法運動。8月25日,南下的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吳景濂仍被選為議長。9月1日,國會非常會議選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建立護法軍政府,吳被聘為軍政府高等顧問。不久,國會決定繼續審議未完成的憲法草案。吳景濂派議員分赴京、津、滬等地,聯絡各省議員來廣州開會,到1918年9月,以候補議員遞補方法湊足法定人數,國會正式開會,吳再次被眾議院舉為議長,主持憲法會議。到1919年2月南北議和在上海舉行,議員星散,憲法會議遂告中斷。吳景濂亦離廣州前往上海。1921年5月孫中山第二次回廣州,重組政府並就任非常大總統時,吳正在上海辦交易所。孫中山電吳“盼速偕留滬議員來粵開會”。但此時已在直皖戰後,吳景濂默察全國形勢,不願再回廣州,旋即藉口母喪回籍,閒居天津,等待時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的結果,直系首領曹錕、吳佩孚控制了北京政府。吳景濂見時機已到,便設法接近直系。曹錕想當總統,吳景濂與參議院議長王家襄等向曹、吳獻策,在驅逐徐世昌後,以“恢復法統”的辦法(指民六國會)作為“過渡”,然後“名正言順”地扶曹上台。曹、吳同意後,吳景濂從保定回到天津,積極進行倒徐世昌的活動。5月16日,吳與王家襄打出了“第一屆國會繼續開會籌備處”的招牌,6月1日在津召集一些國會議員開會並發表宣言,宣稱即日行使職權,同時宣佈徐世昌為“非法總統”。曹、吳暗示各省直係軍閥立即通電響應。吳佩孚並出面號召,為使“法統重光”應召集民國六年舊國會,並願擁黎元洪覆職。吳景濂與王家襄當即前往黎宅敦請黎元洪覆出。11日,吳從天津親送黎元洪赴京就職。次日,吳在京召開兩院聯席會議。到8月1日,第一屆國會第二次正式宣佈復會。黎元洪也深知自己地位的危險性,便竭力拉攏吳景濂。10月10日,授給吳景濂勳一位及一等文虎章。
吳景濂書法 吳景濂書法
曹錕把復會的舊國會看成自己手中的工具,為迅速完成“過渡”,必須利用國會把黎扶起後,再把他趕走。11月18日,在曹錕授意下,吳景濂等出面,指控財政總長羅文幹在訂立《奧國借款展期合同》的金佛郎一案中有“受賄”情事,迫使黎下令逮捕羅入獄。此舉目的在於推倒以王寵惠為國務總理的“好人內閣”,為曹錕篡奪總統職位掃清道路。與此同時,吳景濂等人與曹家兄弟在國會內外加緊活動,收買議員,做“驅黎擁曹”的準備。經過他們一番緊張活動,1923年6月,終於把黎元洪趕下了台。然後以五千元乃至萬餘元一張選票的高價,賄買大批議員,在這年的10月5日,把曹錕選為“大總統”。8日,吳景濂親赴保定,向曹錕呈送總統當選證書。隨後,吳等又匆匆地搞了一部“憲法”,以圖掩蓋他們的賄選醜行。
曹錕登上總統的寶座後,吳景濂滿以為自己包辦賄選有功,一定會被曹錕派作內閣總理。“詎知曹錕甫得當選,即背義食言”,準備把內閣總理許給自己的親信、當時暫代總理的高凌霨。吳深感自己受騙,痛恨曹錕,並與高凌霨成為水火。12月,眾議院內有一派擁高的議員提出吳景濂任期屆滿,應改選議長。同時,吳又聽到高凌霨有不利於己的消息,便於同月21日攜帶眾議院印信潛逃天津日租界匿居。北京地方檢察廳以吳毀壞文書罪提起公訴。吳聞訊乃秘密東渡日本暫避。
吳景濂隔年後回國,閒居天津,雖企圖東山再起,終無所獲。隨後便以皈依佛法為名,無所事事。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東北淪喪。翌年,“國聯”李頓調查團經過天津時訪問吳景濂,吳如實向李頓陳述日軍在東北的暴行及東北民眾的真實心願。“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日本侵略者和偽滿洲國企圖拉吳下水當漢奸,吳以老病託詞拒絕。1944年1月24日,吳景濂在天津病故。 [2] 
參考資料
  • 1.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459
  • 2.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 第六卷:中華書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