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樊籠

(漢語詞語)

鎖定
樊籠,漢語詞語,拼音是fán lóng,意思是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1] 
中文名
樊籠
拼    音
fán lóng
釋    義
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出    處
歸園田居(其一)》

目錄

樊籠解釋

  1. 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1] 
  2. 指囚籠。

樊籠出處

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唐·駱賓王《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一遣樊籠累,唯餘松桂心。”
唐·韋應物《憶灃上幽居》詩:“一來當復去,猶此厭樊籠。”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我本為厭紅塵跳出樊籠,只待要撥開雲霧登丘隴,身世外無擒縱。”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五回:“惠公大喜曰:‘吾抱病已久,正愁付託無人。今吾子得脱樊籠,復還儲位,吾心安矣。’”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避樊籠而隱跡,脱俗網以修真。”
五代·孟賓於湘江亭》詩:“獨宿大中年裏寺,樊籠得出事無心。寒山夢覺一聲馨,霜葉滿林秋正深。”(湘江亭位於唐興寺側)。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白蓮教》:“請甲士千人,圍其第,妻子皆就執。閉置樊籠,將以解都。”
參考資料
  • 1.    樊籠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