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南書院

鎖定
城南書院,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位今湖南省長沙天心區妙高峯下,現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所在地。在歷史上,城南書院與嶽麓書院齊名,“朱張會講”典故發源地。
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其父張浚潭州的居所,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於南門外妙高峯,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入元后廢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陳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峯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長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峯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中復圮。 [1]  1903年,長沙城南書院改製為湖南師範館,即為今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中文名
城南書院
外文名
Chengnan Academy
始建者
張浚張栻
校    史
(清)餘正煥等撰《城南書院志》
今    名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典    故
朱張會講
地理位置
湖南長沙妙高峯
建設時間
公元1161年

城南書院文化淵源

位於妙高峯的湖南第一師範,其前身乃古城南書院。城南書院原是南宋大儒張栻之父張浚潭州的居所,建於紹興三十一年(1161),張栻和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因而聲名遠揚。當時的城南書院,名為書院,實為私家園林,張浚父子精心營造了“城南十景”。麗澤堂,書樓,養蒙軒,月榭,捲雲亭,集樓台堂榭之勝,又月綠竹陰的琮爭谷、高邱重疊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納湖;納湖中置所舫和採菱舟。民國時捲雲亭尚在。據1936年《長沙市指南》載:捲雲亭在妙高峯中學之門樓上,城南十景,惟此獨存,亭僅方丈,可容三四人坐憩。湘水前橫,麓山在望,春夏之間,憑窗西眺,煙波雲霧,疊疊重重,在湘濱向麓頂上升,如卷綿蔫,此或“捲雲”之名所由來?南阜是妙高峯的絕頂,捲雲亭亦在妙高峯上。琮爭谷在捲雲亭後高阜之右,朱熹稱此處,“倚仗忽琮爭,竹深無覓處。”納湖即今天鵝塘。塘水與老龍潭相通,老龍潭水經過在椿橋,又直通“朱張渡。”朱熹來訪,常與張栻留連往返於十景之中,舉杯痛飲,遂有十景的唱和。張栻《月榭》詩云:危欄倒影,面面湧金波。何處無佳月,惟應此地多。
朱熹和詩云: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
與君凌倒影,上下極空 明。
淳熙間,張栻召為吏部員外郎,離開長沙,十景逐漸荒廢。到元代,南阜上的“蒼然觀”改為“高峯寺”,但張浚手書“城南書院”四字匾額仍保留在寺內。直到民國22年(1933),有署名“西耕”者撰《長沙新市政計劃中保存之名跡》一文,竟把此匾額列為“不保存之列”理由是此匾為“殺嶽武穆之嫌疑犯張浚所書。”因此,流傳近千年的“城南書院”匾額,最終毀於一語。查史,參與陷害岳飛的是張俊,而非張浚,不知此公讀書何以如此荒忽,及至浚、俊不分。
明正德二年(1507),湖廣行省參議吳世忠,湖南提學道鳳梧曾謀求在妙高峯恢復城南書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據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長沙府推官翟台才在高峯寺下建得學堂5間,萬曆年間復圮。清康熙五十六年,嶽麓書院山長李文炤寫有《懷張浚故宅》一詩,自注“今為城南書院。”詩云:元臣矢廟算,力戰絕和書。蜀道安磐石,平江近日車。亭台芳草合,池沼白頻疏。弦誦留遺澤。承家仰碩儒。城南書院真正成為諸生肄業之所,是從清乾隆時開始的。乾隆十年(1745),楊錫紱湖南巡撫,下車伊始,楊便赴嶽麓書院課試生童,然而,前來應試的生童廖廖無幾,問其故,只因長沙城到嶽麓書院“中隔湘江”稍遇風濤,士子即畏涉不前。楊決意將嶽麓肄業諸生遷移至湘江東岸的城內就讀。恰巧在都正街尋得都司衙門空署一所,於是將其改建成書院,因該書院在城之南隅。乃稱“城南書院”。此舉極得人心,司、道、守、牧各官都捐出養廉銀,歷一月落成書舍80間,分正誼、主敬、進德、存誠、居業、明道六齋,又仿嶽麓書匾懸之講堂。嶽州知府黃凝道捐建御書樓於書院南隅。中祀朱熹張栻及有功書院諸先賢。從此天心閣下一片弦誦之聲。乾隆二十一年(1756),巡撫陳宏謀將就讀於城南書院的原嶽麓諸生復移至嶽麓書院,城南書院僅留新生童肄業。
此後乾隆四十七年(1782)湖南巡撫覺羅敦福、嘉慶五年(1800)長沙知府沈廷瑛、嘉慶二十三年(1818)署湖南鹽法道善康,又3次修繕城南書院。道光二年(1822),巡撫左輔認為天心閣下的城南書院鄰近善化縣始,市囂嘈雜,不利學子靜修,於是將城南書院從天心閣下復遷至600餘年前創始的妙高峯上。天心閣城南書院舊址則改建為“劉猛將軍廟”。劉猛將軍即元指揮使劉承忠,相傳“禱蝗有驗”,清雍正間始列入祀典。
左輔復建的城南書院恢復了“十景”。清道光進士、雲貴總督勞崇光《城南書院賦》記述了十景的盛狀。賦曰:草對迴環,山川縈束;納湖供其溯洄,高阜任其瞻矚。訪舊基於月榭,危欄之影依然;叩曩躅於雲亭,隱几之吟可續。舫名聽雨,閒垂軟漲三稿;舟泛採菱,緩度新歌一曲,軒開半畝,養蒙迪我聰明堂矗三椽,麗澤成吾學問。看紅波嶽色,瀟湘之靈秀如新;仰聖域賢關,閩洛之淵源伊近。
道光皇帝御書“麗澤風長”匾額,從此城南書院步入了它的輝煌時代。著名學者孫鼎臣餘廷燦賀熙齡何紹基郭嵩燾等先後講學於城南書院。青年時代的曾國藩左宗棠王闓運張百熙以及黃興等曾在此修藏或就讀。書院內舊有呂南屯所撰一聯:人只此人,不入聖,便作狂,中間難站腳;學須就學,時既過,今又待,何日始回頭。
此聯深含哲理,上聯講做人,下聯講治學,勸人不可苟且偷安。光緒二十九年(1903)城南書院與湖南師範館合併,稱湖南全省師範學堂,次年改為中路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改為湖南第一師範。
城南書院文化園(湖南第一師範)
城南書院文化園(湖南第一師範)(4張)
湖南一師的前身城南書院為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張浚張栻父子所建。乾道元年(1165年),張栻開始在這裏授徒傳業。整個書院舊址寬闊,屋宇引所、基地園土26處。書院有監院、講堂、書房等六齋。另設納湖、月榭、捲雲亭、聽雨舫、採菱舟、養蒙軒、麗澤堂、禁蛙池等10處景點。當年朱熹來城南書院講學,與張栻各有唱和詩10首。納湖位處後山妙高峯,月榭在納湖旁,張栻《月榭》詩有“危欄明倒影,面面湧金波”句。聽雨舫採菱舟在納湖中間。麗澤堂亦在納湖旁,朱熹《麗澤堂》詩有“堂前湖水深”句。禁蛙池在今藝術樓所在地,相傳張栻夜讀時,蛙鳴心煩,投硯入池,蛙聲便止,故稱之為“禁蛙池”。勞崇光《城南書院賦》中有這樣的描繪:“物態凝眸而盎盎,千古靈區;絃歌入聽僅雍雍,一方雅化。”

城南書院歷史沿革

1161年,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張浚張栻父子建城南書院。
1165年,南宋乾道元年,張栻開始在城南書院授徒傳業。
1180年,張栻逝世後一百來年,隨着南宋的崩潰,曾經盛極一時的城南書院,在元代成了僧寺。
明朝,又經歷了幾度興廢。
1507年,明正德二年,參議吳世忠,學道陳鳳梧協謀進行了修復。後併入吉王府
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進行了修復。
1578年,明萬曆六年,復廢。
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在妙高峯故地按照城南書院原貌大規模復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時,為紀念張栻,在妙高峯上增建了“南軒夫子祠”(今一師圖書館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閣”。
1903年,城南書院更名為湖南師範館。
1903年,湖南師範館更名為湖南全省師範學堂。
1904年,湖南全省師範學堂(部分)改建為湖南中路師範學堂。
1907年,湖南中路師範學堂更名為湖南省立初級師範。
1912年,湖南省立初級師範更名為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
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26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改建為湖南省立高級中學(教育科)。
1928年,湖南省立高級中學(教育科)更名為湖南省立高級中學(師範科)。
1929年,湖南省立高級中學(師範科)改建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39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學合併、湖南省立二女中等七校合併組建湖南省立第一臨時中學。
1941年,湖南省立第一臨時中學(師範部)改建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49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更名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
2000年,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中專)升格為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大專)。
2008年,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大專)升格為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本科)。

城南書院辦學特色

城南書院採用個別鑽研、相互問答、集眾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研習儒家經籍為主,間或議論時政,對湖南學術思想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使之成為“昔賢過化之地,蘭芷升庭,杞梓入室,則又湘中子弟爭來講學之區也”。

城南書院著名校友

張栻逝世(1180年)後一百來年,隨着南宋的崩潰,曾經盛極一時的城南書院,在元代成了僧寺。到了明朝,又經歷了幾度興廢。正德二年(1507年),參議吳世忠,學道陳鳳梧協謀進行了修復。後併入吉王府。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進行了修復。萬曆六年(1578年)復廢。城南書院在明朝雖經兩次修繕,但規模縮小了。至清康熙年間,屢次修復,但艱於集資,未能實施。乾隆十年(1745年)巡撫楊錫紱遷於城南天心閣下舊部司衙門舊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巡撫左杏莊以該地喧鬧,不利研讀,奏獲“諭旨”,在妙高峯故地按照城南書院原貌大規模復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時,為紀念張栻,在妙高峯上增建了“南軒夫子祠”(今一師圖書館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閣”。對此,道光皇帝給予了“嘉獎”,親書“麗澤風長”四字匾額榜於講堂。後巡撫嵩蓮航制訂了學院章程。寂然五百多年的城南書院又成了湖南的最大書院之一。《城南書院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城南之肇自有宋,與嶽麓先 相等,其隔江對峙,各藉先賢之聲以俱永,亦遙遙相望。”
藏修城南書院歷代名人 藏修城南書院歷代名人
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栻朱熹之後,湘中一些知名之士如陳本欽、孫鼎臣何紹基王先謙郭嵩燾等,都先後在這裏任過主講。湘中大儒李元度左宗棠、民主革命家黃興陳天華、著名教育家楊昌濟譚雲山楊毓麟以及知名之士鄧輔綸樊錐楊端六皮宗石文斐亦藏修於此。
城南書院校友 城南書院校友

城南書院書院楹聯

人只此人,不入聖,便作狂,中間難站腳;
學須就學,昨既過,今又待,何日始回頭。
清代呂南村題城南書院。浙江敷文書院亦有此聯,題者署為楊昌浚
句裏乾坤隨指顧;
斗南鐘鼓鬧清秋。
清代張栻題城南書院
燕柳最相思,身別修門二十載;
楚材必有用,教成君子六千人。
佚名題城南書院
往事憶觚稜,身別都門二十載;
新陽盡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清代梁鼎芬題城南書院
考古證今,致用要關天下事;
先憂後樂,存心須在秀才時。
李彥章題城南書院,廣西西邕書院實用齋亦有此聯
喚渡竟奚為?莫貪着蝸角微名,蠅頭細利;
臨行何所贈?好記取東城白水,北郭青山。
佚名題回瀾亭
把酒滌煩襟,任天地草綠,世界塵紅,此心澄似雙江水;
城南書院照片集
城南書院照片集(12張)
憑欄舒望眼,看遠浦帆牆,夕陽城郭,勝概多於六嶺春。

城南書院交通情況

地鐵: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下,再轉公交134、225、230、311、365到第一師範站下。
公交:乘坐1(長沙火車站)、122(月湖公園)、134、139、160(長沙火車南站)、225(長沙火車站)、311(汽車東站)、358(世界之窗)、804、901(長沙學院)、906、908(中南大學)等線路公交車均可直達(第一師範站下即到);附近還有白沙路湘江路口(284米)、書院路口(285米)、大椿橋(291米)、糖坊巷(309米)、東瓜山(312米)、勞動廣場(380米)、書院路(384米)、靈官渡(392米)、 沙河街(475米)、勞動路口(513米)、白沙路口(538米)等多個公交站點,乘坐108(長沙火車站)、123、137、140、202(湖南大學、湖南師大)、314(汽車西站)等線路公交車到相應站點下,然後步行300至500米不等即到。 [2] 
參考資料
  • 1.    (清)餘正煥,左輔,張亨嘉撰;鄧洪波,梁洋,李芳等校點,城南書院志 校經書院志略,嶽麓書社,2012.07.
  • 2.    聯繫我們  .毛澤東與第一師範紀念館官網[引用日期20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