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元78年

鎖定
公元78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77年2月12日~78年2月1日為農曆丁丑年(牛年),78年2月2日~79年2月20日為農曆戊寅年(虎年),該年閏八月建初三年。
中文名
公元七八年
外文名
Seventy-eight
公    曆
78年
世    紀
1世紀
年    代
70年代
春    節
2月2日
天    數
平年,共365天
中    歷
黃帝紀年2775年
戊寅年時間
78年02月02日~79年02月20日
立    春
2月8日
生    肖
干    支
戊寅
農曆立春
雙春
上一年
77年
下一年
公元79年

公元78年所處朝代

東漢:25年8月5日至220年11月25日。

公元78年大事記

關於其起源,大致有三種解釋:西印度的塞人部落於該年征服印度要地馬土臘,建元志賀;印度安度羅國王於該年擊敗南侵的塞人,建元為紀;貴霜迦膩色伽王於該年即位,建迦膩色伽紀元,不久他征服西印度各塞種政權,塞種首領們遂將其宗主的紀年繼承下來。
公元前78年,匈奴進擊烏桓,中國將軍範明友舉兵攔截。未曾想,匈奴部隊已經離開。此時,範明友接到命令,説烏桓屢次與中國發生衝突,不如趁機除之。於是,漢軍忽然掉轉刀鋒,撲殺烏桓士卒百姓。這一戰突如其來。彷彿死神天降。一時間哀號遍地,血流成河。從這個事件看來,好似我們殘酷無常,但歷史證明漢朝是對的。如若不信,你不必翻看元清歷史,單聽如今種族歧視色彩深厚的“狼圖騰論”就知道了。從總體看來,烏桓對漢朝政府還是採取恭順的態度。他們時常幫助中國掃蕩邊陲。
公元165年,當湖南,廣西發生暴亂時,兩萬六千名烏桓士兵被調去參與鎮壓。另有三千騎兵追隨太守張温平息涼州之亂。甚至在皇宮中,也能看到幾百名全副武裝的烏桓將士——委以如此重任,可謂異想不到。
當然,對他們的信任是有限的,很多烏桓家屬依舊作為人質在押,連曹孟德也做過這種事。烏桓就這樣大量的與漢族融合,到了黃巾大起義爆發,百萬中國人遷往幽州時,發現烏桓人已能熟練的進行農業操作了。

公元78年節氣時刻表

農曆戊寅(78-79)年二十四節氣時刻表
節氣
交節時間
節氣
交節時間
節氣
交節時間
78年02月05日 07:59:08
78年02月20日 09:18:25
78年03月07日 13:43:21
78年03月22日 21:36:03
78年04月07日 08:29:35
78年04月22日 22:21:26
78年05月08日 14:16:21
78年05月24日 07:50:38
78年06月09日 01:51:54
78年06月24日 19:44:58
78年07月10日 12:19:19
78年07月26日 03:01:35
78年08月10日 15:02:11
78年08月26日 00:01:48
78年09月10日 05:42:00
78年09月25日 08:05:18
78年10月10日 07:24:26
78年10月25日 04:04:19
78年11月08日 22:41:12
78年11月23日 15:56:47
78年12月08日 08:39:18
78年12月23日 01:37:54
79年01月06日 19:40:45
79年01月21日 15:33:05

公元78年傳統節日

農曆戊寅(78-79)年傳統節日時間表
節日
節日時間
節日
節日時間
節日
節日時間
78年02月02日
78年02月16日
78年03月04日
78年04月09日
78年04月10日
78年06月04日
78年08月04日
78年08月12日
78年09月10日
78年11月02日
78年11月24日
78年12月08日
79年01月29日
79年02月13日
79年02月20日

公元78年古蹟

興建伏波廟,此廟後歷遭燙火,毀壞殆盡.記載歷代都有修繕。根據《徐霞客遊記》記載:宋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就曾進行過修繕。伏波廟,系清代嘉慶年間重建的。但仍然是舊時的規模。伏波廟在明、清兩朝,經多次修繕。
據廟前廟後的殘碑介紹,以後分別在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道光 元年(公元1821年)、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又進行大規模的修繕活動。但在民國後,沒有修繕記載,上個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伏波廟未能逃過這次曠世浩劫,廟中神像大多毀壞。

公元78年出生

張衡 (78~139)中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和文學家。字平子,東漢南陽郡西鄂縣(今南陽縣石橋鎮)人,曾兩次擔任太史令,發明了觀察天象的渾天儀和測候地震的候風地動儀,作有天文學著作《靈憲》。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他出生在一個比較清廉的官僚世家,父親早亡,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後來家境衰落,有時靠親友的接濟為生。
公元100年,23歲的張衡出任南陽太守鮑德的主簿,負責處理日常公文。在辦理政務之餘,先後用了10年時間,完成了後人傳頌的《東京賦》和《西京賦》等文學作品。他的這些作品在五、七言詩賦的發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他還是東漢時期的四大名畫家之一。張衡最大的科學成就是在天文學領域。公元111年,張衡先後擔任過郎中,太史令和公車司馬等官職。其中,擔任太史令時間最長,前後達14年之久。在這期間,他對天文,歷算進行了精湛的研究,最後寫成天文學鉅著——《靈憲》。

公元78年災害

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屬(Morbillivirus)中的牛瘟病毒引起的牛急性傳染病。中獸醫稱爛腸瘟或脹膽瘟。公元78年中國即有流行記載。
1937年在四川成都發現的古文物鐵製水牛和在四川廣元縣發現的一石碑上,均記載有清乾隆年間這些地區牛瘟大流行、耕牛死亡枕籍的情況。1930~1949年間全國除新疆外每年因牛瘟死亡的牛數達10萬~100多萬頭。
1955年牛瘟在全國被肅清;此後除1966年由鄰國傳入西藏被迅速撲滅外,未再發生。歐洲中世紀即有牛瘟流行,直至19世紀末期才止息。印度和少數非洲國家至今仍有此病,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均已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