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帝紀年

鎖定
黃帝紀年,是根據黃帝即位以及創制曆法的時間開始紀年。大量歷史典籍記載是黃帝打敗蚩尤後統一天下後命人所制定的歷法。
黃帝誕辰相傳是農曆三月初三。
中文名
黃帝紀年
外文名
Yellow Emperor chronology
別    名
黃帝紀元開元
基本簡介
根據黃帝即位以及創制曆法的時間
相關記載
漢代史書《漢書·律歷制上》
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與黃帝紀年
例    如
開元4718年(西元2021年) [4] 

黃帝紀年基本簡介

黃帝 黃帝
軒轅紀年是以軒轅黃帝即位後創制曆法的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的紀年方式。是根據黃帝歷天干地支及《帝王世紀》《皇極經世》推算出來的。”根據推算,軒轅元年即公元前2697年為干支紀年開始的甲子年。“軒轅紀元=公元紀元+2697年。如1912年民國元年就是軒轅4609年。公元2015年就是軒轅紀年4712年。 [3] 
黃帝紀年是根據黃帝即位以及創制曆法時間的紀年方式。黃帝即位據説是在公元前2697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相傳曆法元年始於黃帝登基之日起算起。歷史典籍記載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佔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西元前2697年是干支紀年的開始。華夏族(漢族)是最早創制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
為了有利於將來的全球化,黃帝紀年簡稱‘開元’,西元2020年就是開元4717年,2021年就是開元4718。
相關記載漢代史書《漢書·律歷制上》就記載了先朝的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
漢書·律歷制上》“故自殷周,皆創業改制,鹹正曆紀,服色從之,順其時氣,以應天道。三代既沒,五伯之末史官喪紀,疇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記,有黃帝、顓頊、夏、殷、周及魯歷……傳黃帝調律歷,漢元年以來用之……案漢元年不用黃帝調歷,壽王非漢歷,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
《後漢書·律歷中》也有“逵論曰:“太初曆冬至日在牽牛初者,牽牛中星也。古黃帝、夏、殷、周、魯冬至日在建星,建星即今鬥星也……案曆法,黃帝、顓頊、夏、殷、周、魯,凡六家,各自有元。光、晃所據,則殷曆元也。”以及《律歷下》有“論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之分尚矣,乃有皇犧。皇犧之有天下也,未有書計。歷載彌久,暨於黃帝,班示文章,重黎記注,象應著名,始終相驗,準度追元,乃立歷數。天難諶斯,是以五、三迄於來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故黃帝造歷,元起辛卯,而顓頊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魯用庚子。”
《尚書·周書》“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於天下,越王顯。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曆年,式勿替有殷歷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黃帝 黃帝
《文子·精誠》和《淮南子·覽冥訓》也有“老子曰:昔黃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正律歷之數,別男女,明上下,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歲時熟而不兇……故於此時,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風雨時節,五穀豐昌,鳳皇翔於庭,麒麟遊於郊。”
就連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三代世表》裏也寫到:“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並在《史記·曆書》雲:“太史公曰:神農以前尚矣。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於是有天地神祇物類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漢代《大戴禮記·五帝德》雲:“黃帝黼黻衣,大帶黼裳,乘龍扆雲,以順天地之紀,幽明之故,死生之説,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故教化淳鳥獸昆蟲,歷離日月星辰。”
古六歷不僅在史書上有記載,考古文物也有證實。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出土的銀雀山漢簡就詳細記載了顓頊歷。所以黃帝歷是真實存在過的,也是漢字史書記載能夠從未中斷的原因。
從古代起,每個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時,以冬至月為正月,按干支記年法是第一個月,即“子”月;商朝改正朔,推後一月,周朝又改正朔,又推後一月,漢朝定立太初曆,以後每朝雖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間不再改變,始終以正月為新年,但“子”月仍然維持在11月。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天干地支60年循環與黃帝紀年 天干地支60年循環與黃帝紀年
天干最晚在夏朝已經開始,明顯的證據是夏朝後期有帝王叫做孔甲胤甲。另外考古發現,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當時的日曆。這也説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干支紀日了。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干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
但是正式將這十個符號命名為天干應該與地支有關: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華夏用這六十對干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週而復始,不斷循環,這就是干支紀法
干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雖然後來中國帝王們使用的是在位年號紀年法,但天干地支紀年從來沒有放棄使用,因此天干地支就可以為推算黃帝創制曆法的時間提供參考。
更重要的是,關於曆法《周髀算經》裏有:“陰陽之數,日月之法。十九歲為一章。四章為一蔀,七十六歲。二十蔀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歲。三遂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歲。七首為一極,極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生數皆終,萬物復始。天以更元,作紀曆。”黃帝紀年這個概念雖然一直沒有提出,但實際上黃帝紀年已經存在了幾千年。

黃帝紀年帝王世紀

帝王世紀》與黃帝紀年:
另外,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是專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蹟的一部史書,所敍上起三皇,下迄漢魏。內容多采自經傳圖緯及諸子雜書,載錄了許多《史記》及兩《漢書》闕而不備的史事,分星野,考都邑,敍墾田,計户口,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皇甫謐是西晉學者、醫學家,博覽儒家經典百家,人稱“書淫”,著有《帝王世紀》、《玄晏春秋》、《年曆》等。現存的《帝王世紀》計有十卷,其中第一卷記天地開闢至三皇;第二卷記五帝;第三卷記夏;第四卷記殷商;第五卷記周;第六卷記秦;第七卷記前漢;第八卷記後漢;第九卷記魏;第十卷記歷代星野、墾田及户口。是繼司馬遷《史記》之後,第二個整理歷代帝王世系的歷史書典。
《帝王世紀》對歷代帝王世系也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其序列是:
太昊(伏羲):
女媧:……
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
黃帝:……
少昊:……
顓頊:……
帝嚳:……
帝摯:帝摯之母位於帝嚳四妻最末,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帝摯封異母弟放勳為唐侯。摯在位九年。
帝:……
舜帝:……
夏:“自禹至桀,並數有窮,凡十九王,含四百三十二年。禹一、啓二、太康三、仲康四、相五、羿六、寒浞七、少康八、杼九、槐十、芒十一、泄十二、降十三、扃十四、厪十五、孔甲十六、皋十七、發十八、桀十九。”
商:“商之饗田也,三十一王。是見居位者實三十王,而言三十一王者,兼數太子丁也。自湯傳位至紂,凡六百二十九年”,即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大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紂。
周:“自克殷至秦滅周之歲,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世系王號是: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幽王、平王、桓王、莊王、釐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敬王、貞定王、元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元安王、夷烈王、顯聖王、慎靚王、赧王。
秦:“自昭襄王滅周至子嬰,凡四王二帝,合四十九年。昭襄王一,孝文王二,莊襄王三,始皇帝四,胡亥五,子嬰六。”
前漢:“按前漢十二帝”,高祖、惠帝、高後、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自高祖元年至更始二年,凡得二百三十年”。
後漢:“按後漢十二帝:光武一、明帝二、章帝三、和帝四、殤帝五、安帝六、順帝七、衝帝八、質帝九、桓帝十、靈帝十一、獻帝十二”。“自漢元至更始二年,凡二百一十二年。自居攝元年至更始二年,凡十八年。自建武元年至延康元年,凡一百九十五年。漢前後諸廢帝及王莽合三十一帝,四百二十六年。”
魏:“自皇初元年至禪晉之歲,凡五帝,四十五年。文帝一、明帝二、廢帝齊王三、廢帝高貴鄉公四,元帝五。”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西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即皇甫謐逝世的前一年,在汲郡發掘的戰國墓葬中出土的《竹書紀年》,是魏國史官記錄撰寫的編年史,其中有不少史實的記載與《帝王世紀》中的記載相吻合,證明《帝王世紀》的史學價值是不容置疑的。除《帝王世紀》外,皇甫謐還有諸多歷史著作。主要有:《年曆》六卷,是為配合《帝王世紀》而編纂的一本曆法書,宋代曾將兩書合編為一書。根據皇甫謐《帝王世紀》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698年。

黃帝紀年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與黃帝紀年:
邵雍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學家,對易經極有研究,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漁樵問對》等。北宋的易學家邵雍與司馬光是好朋友。司馬光著《資治通鑑》,起東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至後周顯德六年(公元年959年),凡1362年。邵雍則著《皇極經世》,帝王紀年起唐堯元年(公元前2357年)至後周顯德六年,邵雍在《皇極經世書》稱元年為甲辰年,使現代人能推定這一年為公元前2357年。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佈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這是許多專家學者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在斷代研究工作中,參考了大量甲骨文的記載,並利用C14等高科技手段對出土文物進行了年代鑑定,應該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該《夏商周年表》夏年表列禹至癸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無每王在位始終年代),商前期年表列湯至盤庚遷殷前2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無每帝在位始終年代),商後期年表列盤庚遷殷後至帝辛12帝(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其中分別有武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在位始終年代),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1共和(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各列每王在位始終年代)。邵雍“以運經世”堯甲辰元年為公元前2357年,堯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則禹即位於公元前2224年。
我們把《皇極經世》“以運經世”中的有關內容分別整理成為夏、商、週三張歷史年表,並與正式公佈的《夏商周年表》進行對照。於是就發現了問題:為什麼早在九百多年前邵雍能搞出比《夏商周年表》更為詳盡的歷代紀年表?這使我們聯想到:當時邵雍所進行的斷代研究,必定有相當的文獻依據,而且可能是當今見不到的文獻依據。因此,闡明邵雍的“夏商周年表”的來源,對今後進一步完善《夏商周年表》,或許會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黃帝紀年概念背景

黃帝紀年相關

黃帝紀元是中國清朝末期革命派使用的紀元。黃帝紀元基於史書中的黃帝,他被認為是中國人的祖先。
從文化與精神層面上看,一個國家走上現代化的歷程,必須打點它的精神行裝,這種“精神”也必須是“民族”的。一個民族沒有“精神”,將無法走好現代化的道路。沒有“沒有傳統的現代化”,假定所有的精神全然是外國的,將因失去民族的自尊自信,被排斥於世界之林。

黃帝紀年歷史背景

章太炎在20世紀初就意識到“全盤歐化”的危害,就責成中國人認識建立民族文化的重要,並作了許多切實的努力,所以我們説他對中國文化建設有很大的貢獻。章太炎將國粹作聯繫思考,認為闡發國粹,弘揚國光,要作的最大的工作是重視中國的歷史。他對經學延續與發展沒有説太多的話,恰將最大的希望寄託於史學的進步,並通過自己的實踐,創造了國粹史學。應該説20世紀中國民族史學的最初形成與章太炎發端的國粹史學關係密切。日後中國民族史學逐成壯闊之勢,國粹史學恰為其源頭之水。
章太炎中國文化作正面肯定的同時,劉師培也對傳統表示温存,通過實證史學的實踐,成為著名的國粹史家,他明確將史學作為鼓動民族革命的號角干戈。劉早年是一個激烈的反滿革命派,與章太炎交往,且與孫中山有密切關係,參加過蔡元培的軍國民會、暗殺團。清光緒29年(1903年),革命黨人劉師培為了表示與清廷勢不兩立,在《國民日日報》發表”黃帝紀年論”,反對年號制,同時也反對康有為等變法派主張的孔子紀年。他寫過《黃帝紀年論》、《攘書》、《論激烈的好處》 等論文,宣傳“排滿革命”的民族文化思想。這時他手中的精神“武器”,是傳統的“攘夷”思想。《攘書》(1903年)開首便説,“攘,《説文》雲,推也”,“吾謂攘字從襄得聲,闢土懷遠為襄。故攘字即為攘夷之攘。今攘書之義取此。” 他又説,“豕韋之繫世秉麟經,我生不辰,建虜橫行,鑑於前言,扶植人極,炎黃有靈,實憑實式。黃帝降生四千六百十四年十二月,劉光漢識。”
劉師培主張把黃帝誕生的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光緒29年歲次癸卯是黃帝紀元4614年。劉堅持黃帝紀年:凡是一個民族必須追溯其起源。中華民族之祖是黃帝,應以黃帝紀年。劉的思想存着一份愛國熱忱,故對未來之中國抱着殷切的希望。他説:“吾遠測中國之前途,逆料中國民族之未來,吾惟有樂觀”,“則中國之在二十世紀必醒,醒必霸天下”他還説:“中國其既醒乎,則必盡復侵地,北盡西伯利亞,南盡於海。建強大之海軍,以復南洋羣島中國固有之殖民地。遷都於陝西,以陸軍略歐羅巴,而澳美最後亡。”“既醒之後,百藝俱興,科學極盛,發明日富,今世界極盛之英德美不足與比也。”
黃帝紀年是以黃帝降生之年為元年,但黃帝是哪一年降生的,在文獻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是當時同盟會創辦的《民報》採用的黃帝紀年則是根據宋人邵雍和晉人皇甫謐之説推斷出來的。以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為首革命派的雜誌採用了黃帝紀元。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採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不過,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討論中,黃帝紀元被認為是基於帝王的紀年法,這與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相稱。

黃帝紀年更改

孫文(即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發佈《改歷改元通電》規定:“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於是宣佈將黃帝紀元4609年辛亥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但與黃帝紀年同用。因為辛亥年是干支的第48位,根據歷史記載往上面數76次干支,就得到干支紀年的元年,也就是黃帝創制干支紀年之時,即黃帝歷創於公元前2697年。這個算法也是與史書得出的結果一致。後人用2697或4609推算黃帝歷。4609減去2697,即公元1912年(春節前)。西元2016年是黃帝紀元4713年丙申猴年。

黃帝紀年干支

黃帝紀年計算方法

由於夏曆與格里高利曆的日數差,黃帝紀元1年夏曆甲子11月13日,對應的西元前2697年1月1日。所以黃帝元年要先做是看做是公元前2697年,用來計算西元紀元元旦時對應的黃帝紀年干支,然後在後推到2698年之後的干支。因為計算西元紀年元旦的天干地支的時候,用公元前2697年為黃帝元年紀元對應的是前一年的干支。算出來的黃帝紀年的末尾數字是幾,就是天干的第幾位。黃帝紀年除以12,餘數是幾,就是地支的第幾位。

黃帝紀年例子

例如,公元2000年(春節前),是黃帝紀元的4697年,末尾數字是7,對應天干第七位“庚”;4697除以12餘數是5,對應地支第五位“辰”,可知公元2000年是“庚辰年”。
若想反推算曆史上“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稍稍麻煩些,也方便。“甲”對應天干第一位,所以這一年的黃帝紀年的末尾數字必定是“1”;“午”是地支的第七位,那麼這一年除以12,餘數應當是“7”。某數字末尾只有是“4”加上“7”才能末尾是“1”。和12相乘的那個數,只有末尾是“2”或者“7”相乘後,末尾才是“4”,因此可能的是387×12或者382×12。
387×12+7=4644+7=4651年,4651-2697=1954。
382×12+7=4584+7=4591年,4591-2697=1894。
因此,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所以計算夏曆天干地支的時候,應該先在公元紀年上加2697年,而只計算黃帝紀年的時候只需在公元紀年上加2697年。因此,農曆的西元1912(春節前)年應為黃帝紀年壬子4609年。
所以,有以下兩個等式,分別用於求西元前和西元對應的黃帝紀年:
黃帝紀年=2698-公元前紀年
黃帝紀年=公元紀年+2697(注意,在元旦後,春節前的這段時間農曆上依然是前一年,比如説2013年的1月1日,黃帝紀年=公元紀年+2697-1)

黃帝紀年參考表

黃帝紀年年代對照 辛亥革命時期年代對照表
高啓宏整理
公元紀年 黃帝紀年 民國紀年 清朝紀年 干支 大事
1905年 4602民前七年 光緒三十一年 乙巳 同盟會成立
民報”創刊
1906年 4603年 民前六年 光緒三十二年 丙午
1907年 4604年 民前五年 光緒三十三年 丁未
1908年 4605年 民前四年 光緒三十四年 戊申
1909年 4606年 民前三年 宣統元年 己酉
1910年 4607年 民前二年 宣統二年 庚戌
1911年 4608年 民前一年 宣統三年 辛亥 武昌起義、西安反正
1912年 4609年 民國元年 壬子 中華民國成立
1913年 4610年 民國二年 壬醜
1949年 4646年 民國三十八年 己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黃帝紀年換算公式

黃帝紀元的換算:
由公元紀元換算黃帝紀元 黃帝紀元=公元紀元+2697
由黃帝紀元換算公元紀元 公元紀元=黃帝紀元-2697
民國紀元的換算:
由公元紀元換算民國紀元 民國紀元=公元紀元-1911
(亦可用:民國紀元=公元紀元-1912+1)
由民國紀元換算公元紀元 公元紀元=民國紀元+1911
(亦可用:公元紀元=民國紀元+1912-1)

黃帝紀年社會倡議

黃帝紀年2007年

2007年,清華大學特聘教授許文勝華聲在線總編輯榮松孫虹鋼等網上倡議:中華紀年應恢復“黃帝紀年”,並徵集支持者的簽名。第一發起人許文勝表示,要通過該倡議“喚醒國人、恢復和保留自己的傳統文化,但不抵制外來文化”。
《中華民國公報》,黃帝紀元4609年10月15日 《中華民國公報》,黃帝紀元4609年10月15日
榮松向記者介紹,所謂公元並不是真正的“公元”,而是基督教紀元,西方國家明確稱之為基督教紀元,而伊斯蘭國家多用“伊斯蘭紀元”。不少國家使用自己的紀元,只在外交和國際事務中用基督教紀元。中國農曆雖然年份與公元一樣,但實際上曆法完全不同。
倡議書中,許文勝提到“公元2007年,是源於基督教的紀年方式,對於信仰這個宗教的國家完全適合,但是對於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無神論國家,使用此紀年方式就有欠妥當了。”他告訴記者,“使用‘西元’這一説法更為妥當”。
倡議書中提出了黃帝紀元的計算公式,稱“經過大量考證史實,參照夏、商、周的參考資料,再加上精密的推算過程,我們確認了黃帝紀元的起始問題,那就是以西元紀年體系表述的西元前2698年,這在《辭源》中也得到了驗證。因此,我們得出了計算黃帝紀元的公式,即:黃帝紀年=西元紀年+2698年”。
許文勝表示,紀元相當於一個民族國家的文明起始,在歷史學和社會學中都有特殊定義。中國的紀元實際是全世界最早的,早於埃及、巴比倫,代表着中國人在4700多年前就進入文明時代
在倡議書中,許文勝還特別説明“我們並不是要徹底否定或者打倒西元紀年。”榮松告訴記者,“可以兩者並用,但在國內我們更提倡使用自己的紀年,這是民族文化的象徵。” [1] 

黃帝紀年2015年

關於設立軒轅紀年(XY)的提案
提案人:張其成
2015年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
一、理由
1、我國採用的公元紀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方法,這種紀年方法把西方紀年標準當成了普遍的標準,不符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所謂公元紀年的歷史並不很長,在8世紀以後才開始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採用,公元紀年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我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紀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但紀年仍採用民國紀年法。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將西曆和西元作為曆法和紀元。從世界各國的紀年和紀元情況看,除公元紀元外還有很多紀元方法,如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我國的台灣地區仍採用民國紀元。
2、公元紀年不符合中華民族悠久的歷法傳統。我國有悠久的紀年曆史和紀年方法。先秦兩漢文獻記載軒轅黃帝考定曆法,《文子·精誠》和《淮南子·覽冥訓》記載“昔黃帝之治天下……正律歷之數。”《史記·曆書》説:“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漢書·律曆志》記載了先秦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我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使用的“干支紀元法”據説是從黃帝開始的,《世本》説:“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容成、大橈二人是黃帝的大臣,《尚書正義》解釋説:“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週。”古六歷不僅在史書上有記載,考古文物也有證實。1972年山東省臨沂市出土的銀雀山漢簡就詳細記載了顓頊歷。天干地支最晚在夏商時期已經存在,考古發現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日曆。中國古代,每個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時以冬至月為正月,商朝推後一月,周朝又推後一月,漢朝定立太初曆,太初曆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以後每朝雖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間不再改變,始終以正月為新年,但子月仍然維持在11月。可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
3、設立軒轅紀年可以喚醒國人的民族意識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軒轅紀年的實施有利於保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有利於海峽兩岸的統一,有利於實現復興中華文化文明的中國夢。從文化精神層面上看,一個國家走上現代化的歷程,必然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作為凝聚力的。一個民族沒有文化精神,將無法走好現代化的道路,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自尊、自信的強國。假如所有的精神全然是外國的,必將失去民族的尊嚴,必將被排斥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一定離不開原點,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用軒轅紀年的目的是增強中華民族和中華精神的認同感和凝聚力,而不是為了抵制外來文化,反而是為了與其他民族、其他文化和諧共生、包容並蓄。
4、黃帝曆法干支紀年有幾千年的歷史,“黃帝紀年”概念也在清朝末期就已經提出並開始實施。清末革命派就主張使用黃帝紀元。清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劉師培在《國民日報》發表“黃帝紀年論”,反對年號制,同時也反對康有為等變法派主張的孔子紀年。劉師培主張把黃帝誕生那一年作為紀元元年。可是黃帝的生卒年月在文獻上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宋教仁主張把黃帝即位的癸亥年作為紀元元年。以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為首革命派的雜誌根據晉人皇甫謐帝王世紀》推斷出來黃帝紀元並使用。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採用黃帝紀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宣佈將黃帝紀元四六零九年歲次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作為中華民國元年1月1號,雖開始奉行西方格里高利曆(公曆),但黃帝紀元作為傳統華夏曆法紀年在民間仍在使用。
二、建議:
1、用軒轅(XY)紀年代替公元紀年,在公元紀年的基礎上加上2697年即可。由於黃帝紀年可能與之前涉及年份和日期計數的做法相混淆,因此建議採納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心所提出的有關軒轅紀年的提議。軒轅紀年是軒轅黃帝即位後創制曆法的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的紀年方式,是根據黃帝歷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紀》《皇極經世》推算出來的。軒轅元年應為干支紀年開始的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剛好是甲子年。軒轅紀元=公元紀元+2697年。如1912年民國元年就是軒轅4609年。公元2015年就是軒轅紀年4712年。
2、將軒轅紀年(XY)嵌入格里曆,以表明中國歷史的傳承性和國際合作性。軒轅紀年只改變紀年數,不改變格里曆的月份和日期。格里曆是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批准頒行的由意大利醫生AloysiusLilius提出的歷法,也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採用的歷法。由於格里曆的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為了便於與國際社會交流,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所以除紀年數字改變外,其他均按照格里曆。例如,今年2月2日即是軒轅紀年4717XY(2020AD,即公元2020年)2月2日,因此我們可以在格里曆之上嵌入軒轅紀年,以紀念我們的始祖軒轅和其他共同創立者的豐功偉績,在4712年前的1XY(2697BC,即公元前2697年)建立了現代中華文化共同體。而對任何發生在1XY軒轅統治之前的事件,我們可以用軒轅前紀年(BXY)表示。舉例來説,軒轅生於20BXY(2717BC);上海和長三角地區良渚文化大約是處於2603-1603BXY(5300-4300BC)的時期,於4633XY(1936AD)被發現;而長江流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則約處於4303-2303BXY(7000-5000BC)的時期,於4670XY(1973AD)首次被發現。
3、建立健全軒轅曆法陰陽合曆體系。歷史上的“黃帝歷”是一種陰陽合曆,相傳是軒轅創立併為皇帝家族使用的黃曆(皇曆),就是一種能同時顯示公曆、農曆和干支歷的歷法。人們以為農曆就是陰曆是錯誤的,農曆實際上是陰陽合曆。陰陽合曆既考慮到太陽視運動又考慮到月亮圓缺變化運動,既體現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又體現月球繞地球運轉的週期,採用太陽迴歸年和朔望月平均值為基本週期,用二十四節氣和置閏的辦法調和日月運行之間的差異。軒轅曆法應該保留陰陽合曆的特點,同時顯示陽曆、陰曆、干支歷以及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傳統習俗
4712XY(2015AD)3月3日 [2] 

黃帝紀年對照表

黃帝紀元與西曆的對照表
西曆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干支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民報》以2698BC為元年 4603年 4604年 4605年 4606年 4607年 4608年 4609年
黃帝魂》以2711BC為元年 4614年 4615年 4616年 4617年 4618年 4619年 4620年 4621年 4622年
《江蘇》等報刊以2491BC為元年 4394年 4395年 4396年 4397年 4398年 4399年 4400年 4401年 4402年

黃帝紀年重要性

黃帝紀年意義

黃帝紀年法,在很多中國學者的書籍中其實已經開始採用了,只是沒有得到公開的承認,該法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已經有大量歷史古籍資料佐證,黃帝絕對不是傳説中虛構人物,復旦教授的歷史知識顯得很淺薄,按照其邏輯黃帝只是傳説中的人物,那麼我們更有理由懷疑基督的誕生年份虛構性,耶穌基督從來沒有被證實跟新約故事一樣。相反耶穌研究會以及很多耶經學者倒是證實耶穌根本就是一個私生子流浪漢
所謂的公元紀年完全是西元五世紀一個基督徒杜撰的。在沒有印刷技術和文字出現之前,原是部落的長老一般靠口頭背誦本民族部落文明知識和歷史,比如西藏的格薩爾王詩篇。神農架地區的漢族民間上古民間詩篇。比如上古神話傳説荷馬史詩特洛伊城,上古大洪水等等,經過考古發現都是真實存在的、復旦學者的治學研究思維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不夠全面和嚴謹。忽視了人類口頭歷史的傳承和研究工作。任何形式和內容都是統一的。我們中華文明應該有自己的紀年法。

黃帝紀年宣言內容

建議採用黃帝紀年法加邵康節先生的皇極經世元會運世紀年法在正規的歷史國學書籍中。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欲亡其國先亡其歷史。紀年法是本民族歷史的規矩標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絕對不像復旦教授這麼空中樓閣般的只要學習孔子的一些精神這麼簡單。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等十位教授發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宣言》説:“中國在文化的領域裏消失了”,政治的形態、社會的組織和思想的內容與形式,已經失去其特徵。這沒有特徵的政治、社會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已經漸漸不能算得是中國人了。從文化的領域去展望,在世界裏面已經沒有了中國,沒有了中國人。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與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徵,必須從事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必須用批評的態度、科學的方法檢閲過去的中國,把握現在的中國,建設將來的中國。

黃帝紀年綜合論述

公元(AD)這個概念是公元525年一個叫來自巴爾幹半島名叫狄歐尼休·易市胡斯(Dionysius Exiguus)的羅馬僧侶計算復活節日期的時候發明的。在狄歐尼休的復活節日期表裏,他把公元532年等同於羅馬國王戴克裏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在位248年。狄歐尼休複製了西里爾表格(Patriarch Cyril)結束於羅馬國王戴克裏先在位247年的最後一個19年循環。然後他再增添了一個稱作主耶穌年代(Anni Domini Nostri Jesu Christi )95年的數字表格。狄歐尼休發明始於532年的新95年表格的唯一理由是在他創制表格那年(525)距離西里爾表格結束還有6年。他沒有説耶穌降生在其他曆法中是哪一年,而只創制耶穌降生距今已525年。他沒有意識到亞歷山大復活節日期每532年一次循環,即使他明顯知道維多利亞歷法的532年一循環,卻只指出復活節95年後不會重複。他知道維多利亞復活節與亞歷山大復活節的日期不同。因此他必然假設兩者與亞歷山大曆法循環無關。另外,他明顯沒有意識到僅僅用19×4×7(19年循環×閏年的循環×每週天數)就能得到亞歷山大曆法循環的532年總數。否則就是他故意沒有提到這個簡單的事實(19×4×7-7=525)。後來西方學者們算出來狄歐尼休確定的西元1世紀對應的是羅馬歷DCCLIV ab urbe condita(羅馬建城754年)。奧古斯丁大帝還未冠以“奧古斯丁”的稱號,是時西元前30-27年。因此狄歐尼休把這幾十年算漏了。
華夏曆史5000年不準確,那西元以及西方史就更不準確了。黃帝紀年只需要建立在史書的準確性上即可,不需要考古證據。西元紀年也不是一個絕對的紀年,更不是一個準確的紀年。全球化更不是西方化,中國也可以全球化西方,只要我們有比西元紀年更準確的紀元法。絕對的紀年的確不可能,但是總比基督教的紀年準確。孔子和柏拉圖可以比較的時候,是因為雙方都換算成了西元紀年。同理,柏拉圖也可以算成黃帝紀年跟孔子比較。黃帝紀年存在時,柏拉圖就不可避免的要接受用黃帝紀年來標示年代。能提供一定的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只能是黃帝紀年。13億人搞自己的,別國要不要被中國全球化那是他們的事情,只是國內問題而已。用史書和干支進行黃帝紀年的推算已經很準了。像埃及古代史斷代也只是粗估,法、英、德國的考古學家作出了不小貢獻。埃及古王朝(3200—2700BC)的紀年是粗估。第Ⅲ王朝孟菲斯時代(2750BC)精度為數十年,第Ⅴ—Ⅵ王朝的赫利波利斯時代(2400—2375BC)精度達到十年以內。第Ⅶ—Ⅹ王朝以後(2280—2050BC)精度已為數年。第ⅩⅡ王朝(1991—1786BC)共213年,是帕克(R.Parker)據古文獻紀錄:某王登位的第7年第8個月第16天天狼星在東方升起時的月相計算出來的,標明精度為±6年。以色列科學院副院長特德莫(H.Tadmor)。他是亞述學家,中東和以色列古代史專家,由於19世紀中葉識譯了亞述巴尼拔(668—625BC)王宮館藏泥版文書上的楔形文字,藉助天文學,解決了古巴比倫王國阿卡德(2378—2371BC)以後的精確紀年。對古亞述(3100—1600BC)是粗估。
巴比倫第一王朝第十個王的在位時間是由天文學家根據對金星的文獻紀錄算出來的(H.Tadmor:The World History of Jewish People,Vol.Ⅱ,Israel,1971)。中國利用史書曆法和天文觀測估計精確的帝王年代是可能的。連開普勒可以根據馬太福音里約瑟的一句話裏的一點星光來確定希律王去世的年份西元前4世紀,再來推測耶穌的誕辰,並且在西方成為信史。中國歷史學家擁有那麼多史書,卻無膽進行推算,想要疑古的時候又不得不依賴史書的記載。而想用考古證據或者疑古論來反駁黃帝紀年的人卻往往只看到史書對考古有利的解釋,無視史書的全部,這樣的“考古證據”和解釋本身就是靠不住的。

黃帝紀年駁社會學家

西元紀年五世紀才發明,直到八世紀的時候才被歐洲各國採納,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高利曆,直到19世紀才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哪裏會“實行了2000多年”呢?無知者無畏。把一個錯誤的紀元當作習俗恰恰是愚蠢而且矯情,是侮辱了一個創造了光輝曆法的民族,是無視真理,那就是不可行的。由於公元紀年是非曆法學者的基督徒人為擬定的,是建立在錯誤而且虛假的新約耶穌誕生之上的紀年。因此中國民族自豪感較強者對公元紀年持排斥態度,並要求繼承黃帝紀年與公元抗衡,取代不準確的公元紀年並代之以近半萬年精確不變的黃帝紀年。同時他們認為,一個國家的紀年應該是民族文明久遠的標誌,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週期。同時,會使用曆法是一個文明的標識,需要很高深的天文學觀察。即使在世界各民族中,有能力原創曆法的民族只有極其個別,形成系統曆法的只有三個民族,更多的民族只是借鑑了別的民族的歷法進行曆法改編。就算是希伯來曆法也是借鑑了巴比倫曆法才改編的,連每個月的名字都跟巴比倫相似。
自從人類文明曙光初現,只有古埃及人、古巴比倫人和中國人創制的自己的歷法。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已經灰飛煙滅,只有華夏的歷法仍在使用。黃帝紀年能夠傳承華夏的歷法系統,讓後世子孫不要忘記自己是屬於仰望星空精於觀察和創造的民族,而不是那些需要借鑑其他民族曆法文化的庸碌之輩。黃帝紀年是根據干支紀年進行計算的,干支紀年據説是從黃帝開始的。而公元前2697年剛好是干支紀年的開始——剛好是甲子年。那麼西曆2010年就是黃帝4707年。世界上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的傳統紀年,比如西曆2004年就是希伯來曆5765年和印度歷5106年(Kaliyuga)。在社會學上,黃帝紀年的符號功能以及儀式優勢是非常強大的。沒有意義嗎?用社會學的術語説,儀式在符號交換理論裏是非常重要的影響模式,比如對着國旗敬禮就是相當重要的維繫國家認同的儀式。使用黃帝紀年同樣是維繫國家認同的儀式。我們需要的是用真摯的感情和崇敬對待黃帝以及古代先賢創造的紀元和曆法。別的民族做不出來的東西無法提供的精確紀年正是黃帝紀年。中國已經立法使用公元紀年一甲子,應該是反省一下,是應該與世界接軌,還是世界與之接軌的選擇問題了。

黃帝紀年中間支持論

黃帝紀年與西元紀年並行並不矛盾,按利益説來看,增加黃帝紀年不會帶來壞處,讓願意使用的人使用也未嘗不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