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處暑

(二十四節氣之一)

鎖定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鬥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於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時至處暑,已到了高温酷熱天氣“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 [12]  [23]  [34] 
處暑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暑意漸消。雷暴活動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躍,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減弱。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3]  [11]  [14-15]  [22] 
中文名
處暑
外文名
the Limit of Heat
代表寓意
表示炎熱酷暑即將過去
公曆時間
公曆8月22日-8月24日交節
黃道位置
太陽到達黃經150°
氣候特點
秋老虎,悶熱,雷暴
物候現象
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農事活動
搶收搶曬
傳統習俗
祭祖、迎秋、煲涼茶、開漁節、潑水降温
起居養生
預防秋燥,滋陰潤燥

處暑歷史淵源

處暑 處暑
處暑,是一個反映氣温變化的節氣。“處”的本義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説文解字》曰:“處,止也。“處暑”表示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暑氣開始消退。“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熱天氣,時間軸和温度軸上的曲線表現基本一致:暑天來,伏天到;伏天消,暑將盡。 [9-10]  [28-29] 
二十四節氣有“三暑”,即小暑節氣、大暑節氣、處暑節氣,按順序分別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後才是處暑,酷暑時間比較長。暑熱長對於農作物長勢和產量有利。古人將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時段稱之為“長夏”。 [12]  [18-19]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到了處暑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處暑節氣雖然還是熱,但氣温已開始總體呈下降趨勢。 [9-10]  [21]  [26] 

處暑天文曆法

處暑,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陽到達黃經150°時,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夏至”那天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此時,如果夜晚觀北斗七星,會發現彎彎的斗柄還是指向西南方向。處暑的到來同時也意味着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 [2-3]  [30] 

處暑氣象變化

處暑,意即“出暑”,高温將逐漸退場。處暑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南退,隨着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處暑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暑熱消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是暑氣下降馬上就涼爽了,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後。 [8]  [24]  [27]  [31] 
處暑過後,氣温逐漸下降,日夜温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温仍較高。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小露鋒芒。 [6]  [25] 
處暑節氣後副熱帶高壓雖説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温天氣,這就是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説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照強烈,氣温回升。 [6]  [15] 
處暑節氣後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處暑節氣期間是華南雨量分佈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冷高壓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中國北方的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雨季(“七下八上”)結束。 [6]  [15]  [20] 

處暑農事活動

處暑,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正是收穫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於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 [14]  處暑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採摘,搶抓農時,進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以後,氣温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處暑和田連夜變”“處暑三日無肯谷”“處暑三朝稻有孕”“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等,都説明處暑節氣後,作物很快要收穫了。 [6] 

處暑物候現象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類農作物的總稱,“”即成熟的意思,如“五穀豐登”。 [6]  [13] 
處暑三候

處暑傳統習俗

傳統習俗
習俗
詳情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民間選擇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1]  [32-33] 
吃鴨子
“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古人認為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3] 
放河燈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3] 
開漁節
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時期,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這時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魚羣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14] 
開漁節對於沿海漁民來説,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14]  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還開展各種文化、旅遊、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遊客前往。使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熱烈的漁文化,也品嚐了鮮美的海產品。 [7] 
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裏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説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1] 
潑水狂歡
雲南西雙版納有潑水狂歡的習俗。 [1]  [4] 
習俗

處暑文學創作

處暑農諺

  •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 熱熟谷,粒實鼓。
  •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 處暑早的雨,穀倉裏的米。
  •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 處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 處暑高粱遍地紅。
  • 處暑高粱遍拿鐮。
  • 處暑高粱白露谷。
  • 處暑三日割黃谷。
  • 處暑十日忙割谷。
  • 黍子返青增一石,穀子返青大減產。
  • 黍子返青壓塌場,穀子返青一把糠。
  • 收秋一馬虎,鳥雀撐破肚。
  • 處暑收黍,白露收谷。
  • 處暑見新花。
  • 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 處暑開花不見花(絮)。
  • 處暑花,不歸家。
  • 處暑花,撿到家;白露花,不歸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 處暑長薯。
  • 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 處暑移白菜,猛鋤蹲苗曬。
  • 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 處暑栽白菜,有利沒有害。
  • 處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 處暑拔麻摘老瓜。
  • 處暑見紅棗,秋分打淨了。
  • 處暑花紅棗,秋分打盡了。
  • 處暑魚速長,管理要加強,餌料要增加,疾病早預防 [5] 

處暑詩詞

詩詞
詩人
朝代
詩詞名稱
內容
白居易
《早秋曲江感懷》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去年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蘇泂
《長江二首》
其一: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其二:長江無六月,大地絕纖埃。暑向風前退,秋從雨後來。問桐知葉落,修桂待花開。疇昔扁舟興,分明欲喚回。
王之道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大旱彌千里,羣心迫望霓。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仇遠
《處暑後風雨》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陸游
《閒適(節選)》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柴門傍野水,鄰叟閒相期。
張嵲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處暑起居養生

處暑,是反映氣温變化的一個節氣。南方地區,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遭遇高温天,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處暑時節,白天氣温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較大,人們應預防感冒。中醫把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長夏位於夏末秋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氣候特徵是濕熱蒸騰,濕熱天氣多。 [3]  [17] 
處暑後,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復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機體於是出現疲憊感,產生“秋乏”。化解“秋乏”,要保證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飲食清淡,宜多吃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3]  [16] 
處暑 處暑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説,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要避免户外活動。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