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冬至

(二十四節氣之一)

鎖定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11]  [24]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24]  [29]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温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由於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中國多數地區來説,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着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4] 
中文名
冬至
外文名
Winter Solstice
別    名
冬節
日短至
亞歲
代表寓意
寒冷的冬天來臨 [1] 
公曆時間
公曆12月21日-12月23日交節 [3] 
黃道位置
太陽到達黃經270°
氣候特點
天寒地凍
物候現象
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3] 
農事活動
興修水利
傳統習俗
吃水餃、吃麻餈
起居養生
及時添衣,適當鍛鍊

冬至歷史淵源

冬至沿革

斗轉星移 斗轉星移
中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 [13-14]  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北方中原地區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二十四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在傳承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中,成為農曆一個重要部分。 [15-16] 

冬至涵義

冬至有“日南至”之稱,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冬至這天太陽南行到極致,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自冬至這天起太陽直射點往北迴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復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着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冬至是一個吉日,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太陽直射點往返循環的開始,應該慶賀。《漢書》:“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19]  [25] 

冬至天文曆法

冬至日的太陽直射情況 冬至日的太陽直射情況
冬至,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的一個重要節點,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18]  [25] 

冬至氣象變化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温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景觀差異較大。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中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中國多數地區來説,顯然偏遲。 [17]  [26] 
冬至過後,中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即是從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一些地方説法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4]  [20]  [26] 

冬至物候現象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往北迴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温熱。 [26] 
冬至三候 冬至三候

冬至農事活動

冬至農事 冬至農事
冬至前後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中國江南地區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鬆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並消滅越冬害蟲。已經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則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3] 

冬至傳統習俗

傳統習俗
內容
“冬至大如年”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説。冬至,冬至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白晝逐日增長,冬至標示着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立春歲節。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11] 
冬至節,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文化各異,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節日有歷史,乏記載。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著作上鮮有記載。 [27] 
據現存著作記述,周人(陝西一帶)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歲首與現行“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日期在同陰曆十一月,因此有説從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 [27] 
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大如年。”(《清嘉錄》)。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崇尚冬至進補。 [11] 
“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2] 
祭祖
冬至以往最強的儀式感就是祭祖,隨着時代的變遷,雖然現今人們依然保留冬至祭祖的習俗,但已經簡化為燒紙錢了,此舉意在祭奠先祖。 [31]  過去冬至祭祖,和春節祭祖一樣隆重,供奉的祭物中最特殊的是鰱魚,告慰祖先家門煙火連(鰱)綿不斷的意思。祭過祖之後,還要將祭桌面向大門口朝外拜祭天地,南京人稱作“接冬”。 [32] 
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21] 
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
喝雞湯
對於南京人來説冬至一定要喝一碗雞湯,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按民間説法,在冬至這天喝雞湯,可以補上一年。“藥補”又不如“食補”,南京人有“進九吃雞”的習慣,民間有着“一‘九’一隻雞”的習俗。 [31]  [33] 
吃豆腐
在南京老民俗中,冬至還要吃“豆腐”,寓意多福。南京人冬至要吃“小葱燒豆腐”,該習俗是基於劉基的自我嘲諷,“小葱燒豆腐,一清二白”。打這以後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燒豆腐了。又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33] 
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薑飯”的習俗。 [21] 
吃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裏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説法。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5] 
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中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28] 
馬扎爾人的卡拉瓊日
卡拉瓊日這個節日在哈薩克斯坦被稱之為納爾圖甘日(Нартуған),在中國被稱之為冬至日。卡拉瓊日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歐亞文化習俗之一。這天白晝時間最短,日影時間最長,卡拉瓊日過後白晝開始變長,日影縮短,這一段時期將一直持續至3月的納烏魯茲節。 [7]  因此在這天,古代的突厥人會聚集在一起,點燃巨大的篝火,慶祝漫漫寒夜的結束。點燃篝火的另一個文化象徵含義,在於通過火焰的温暖,戰勝寒冷的長夜。 [7]  時至今日,馬扎爾人仍然延續着慶祝這一節日的傳統。根據古老的突厥語言,他們將這個節日稱之為“卡拉瓊”。根據節日傳統,匈牙利各地都會點燃巨大的篝火,舉辦盛大的晚會。 [7] 
喝羊肉湯
每年的冬至日,連接四川成都到簡陽成簡快速通道迎來了一年中較熱鬧的時候,人們驅車湧入位於龍泉山脈東側的簡陽市,只為尋得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23] 
吃麻餈
麻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小吃,浦江縣中餘鄉一帶有冬至吃麻餈的風俗。做麻餈時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勞力,每年臨近冬至,叔伯兄弟或鄰居們相約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各顯身手,忙碌着,熱鬧着,美味吃進嘴裏,甜蜜湧上心頭。 [34] 
冬至大如年

冬至文學創作

詩詞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小至》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着遠行人。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牀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干。 [6] 
諺語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贛)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10] 
歌謠
關於“數九”,民間流傳着的歌謠是這樣説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 
傳説
冬至,又稱“日短至”、“日南至”等,是反映太陽光直射運動的節氣。坊間流傳“冬至一陽生”的説法(記述在《恪遵憲度抄本》等作品中)。其實嚴格來講,“陽”有陰陽概念的陽與太陽的陽。冬至後,太陽高度回升,而非“陰陽”概念中的陽氣回升。冬至節氣反映的是太陽光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規律,冬至節氣的到來標示着北半球各地這天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最短,並非是陰陽概念中的陰氣最盛的一天。“陰陽五行”屬於“干支”範疇,“陰陽”的消長,是以“干支”為推算依據。冬至又是太陽回返的始點,自冬至起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的白晝逐日增長。冬至反映的“陽”,是太陽的陽,而非“陰陽”概念的陽。 [11-12]  [27] 

冬至其它相關

冬至曆法現象

2020年冬至日期是12月21日,2021年冬至日期也是12月21日。連續兩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這種曆法現象是非常罕見的。據統計,這種稀奇的歷法現象,上一次出現在1896年和1897年,距今已有124年。
出現這種曆法現象,其主要原因是現行陽曆長度與迴歸年長度,兩者不一致。
據統計,從2056年起,連續3年(2056年—2058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更為稀奇的是,從2088年起,連續12年(2088年—2099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上述這種曆法現象,當今全世界沒有任何人經歷過。 [22] 

冬至節氣養生

冬至後,中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人們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室內要通風換氣,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多吃補益身體的食物,如蓮子、芡實、薏仁、赤豆、大棗、銀耳等;保持暢達樂觀,適當進行鍛鍊。
冬至後的“三九天”,天氣寒冷,體內陽氣剛剛生髮,比較弱小,養生要調節體內平衡、順應自然。因此要注意躲避寒冷、適當運動、多多休息、心情平穩,養護自身內剛剛生髮的弱小陽氣,使其利於以後的生長繁盛。 [9] 
俗話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後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也就是説,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最好時機。但是,並非隨意亂補就能達到效果,冬季進補也需要一定的方法。
一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三忌慕名進補
雞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豐富,雞湯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裏的雞油大都屬於飽和脂肪酸。
四忌無病進補
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