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寒

(二十四節氣之一)

鎖定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鬥指癸;太陽黃經為285°;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温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 [9-10]  [22] 
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於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於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温還在持續降低。冬至之後,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温持續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説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 [10]  [23] 
根據中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在北方有“小寒勝大寒”一説;但對於南方部分地區,全年最低氣温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中國北方地區小寒比大寒更冷,是因地表“餘熱”相對較少,至小寒時已釋放殆盡,使温度降至最低。而南方地區地表相對較熱,其“餘熱”至小寒節氣尚未釋放完畢,至大寒則地表“餘熱”散盡,氣温方降至最低。 [9]  [17] 
中文名
小寒
外文名
Lesser Cold
代表寓意
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公曆時間
公曆1月5日-1月7日交節
黃道位置
太陽到達黃經285°
氣候特點
大風降温,雨雪,氣温最低
物候現象
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雊
農事活動
防寒防凍、積肥造肥、興修水利
傳統習俗
菜飯,吃糯米飯
起居養生
多食用一些温熱食物

小寒歷史淵源

小寒,標誌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意味天氣寒冷,但未到極點。對小寒節氣的名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是冷氣積久而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温冷暖變化的節氣。冬至之後,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温持續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足以説明了小寒的寒冷程度。 [9]  [12]  [18-19] 

小寒氣象變化

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在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於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於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温還在持續降低。根據中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冷;但對於南方大部地區來説,卻是大寒節氣要比小寒節氣更冷。 [11]  [13] 
小寒節氣,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並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温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 [16] 
在中國北方地區流傳着“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説法,意思是説,小寒節氣要比大寒節氣的時候更冷,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時段,小寒是中國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過後大寒氣温稍升高。中國南方地區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時處大寒節氣內,南方地區大寒比小寒更冷。 [11] 
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説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小寒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中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温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大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乾冷,而雨水後是濕冷。 [13] 
小寒

小寒物候現象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北鄉,二候始巢,三候。” 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1] 
小寒三候

小寒南北差異

中國南北地區在氣候上本就有很大差異,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冷;但對於南方大部地區來説,卻是大寒節氣要比小寒節氣更冷。 [18-19] 
據氣候數據統計,中國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是每年公曆的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約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説,小寒的確冷於大寒。但對於南方大部地區來説,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日(1月下旬)開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11]  [13] 
中國北方地區小寒比大寒更冷,是因地表“餘熱”相對較少,至小寒時已釋放殆盡,而此時仍是晝短夜長,冷空氣強勁,使温度降至最低;至大寒太陽光熱略增,所以温度也略有提升。而南方地區地表相對較熱,其“餘熱”至小寒節氣尚未釋放完畢,故温度未降至最低;至大寒則地表“餘熱”散盡,天寒地凍,此時比小寒略多一點的太陽光熱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南方氣温也就降至最低了。 [17] 

小寒農事活動

由於中國南北地域跨度大,所以,同樣的小寒節氣,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生產農事。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田間已經沒有太多的農活,都進行歇冬,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 [1] 
而在南方地區則要注意給小麥、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則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凍、積肥造肥和興修水利等工作。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1] 

小寒傳統習俗

  • 臘八節
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八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臘八節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節日習俗是喝臘八粥。 [14-15] 
臘八節 臘八節
  • 吃糯米飯
糯米飯 糯米飯
在廣州,小寒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飯。糯米飯並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麼簡單,裏面會配上炒香的“臘味”(廣東人俗稱臘腸和臘肉為“臘味”)、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來特別香。“臘味”是煮糯米飯必備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飯氣味重,需要一些油脂類摻和吃起來才香。 [1] 
  • 數着九九過寒冬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古代民間一種計算寒天的方法。數九計算寒天這一方法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於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小寒文學創作

小寒農業諺語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小寒大寒,準備過年。
小寒無雨,小暑必旱。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小寒不寒寒大寒。
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説。
小寒暖,立春雪。
小寒寒,驚蟄暖。
小寒濛濛雨,雨水還凍秧。
小寒雨濛濛,雨水驚蟄凍死秧。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
臘七臘八,出門凍煞。
臘七臘八,凍死旱鴨。
臘七臘八,凍裂腳丫。
三九、四九,凍破碓臼。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
臘月三場白,來年收小麥。
臘月三場白,家家都有麥。 [4]  [20] 
諺語 諺語 [20]

小寒詩詞

《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21] 
竇園醉中前後五絕句》宋·陳與義
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
客子從今無可恨,竇家園裏有鶯聲。 [5] 
結束晨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衝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
碧穗吹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彎。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6] 
窗前木芙蓉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6] 
《微雨》宋·陸游
晡後氣殊濁,黃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過,便覺小寒生。
樹杪雀初定,草根蟲已鳴。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階行。 [7] 
小園獨酌宋·陸游
橫林搖落微弄丹,深院蕭條作小寒。
秋氣已高殊可喜,老懷多感自無歡。
鹿初離母斑猶淺,橘乍經霜味尚酸。
小酌一卮幽興足,豈須落佩與頹冠? [7] 
《重九後風雨不止遂作小寒三首》宋·陸游
其一
病軀剩喜即新秋,殘暑無端抵死留。
風雨掃除雖一快,凋年搖落已堪愁。 [8] 
《小寒》吳藕汀
眾卉欣榮非及時,漳州冷豔客來貽。
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

小寒起居養生

小寒生活起居

俗語説“冬練三九”,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天,“三九”天是指冬至節氣開始數九,九天為一週期,其中第10天至第18天稱作“二九”,第19天至第27天稱為“三九”,以此類推。小寒節氣正處在“二九”“三九”期間,可以説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也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節。 [2] 

小寒飲食養生

中國醫學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雖然此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脱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蔘、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痠、性機能低下等體徵,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蔘、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説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