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臘八節

(中國傳統節日)

鎖定
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前身為古代的臘日,是上古重要的年終祭祀日,起初並沒有固定時期,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22]  十二月初八也是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1-2]  [24]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3-4] 
在我國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説,過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着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2-4] 
中文名
臘八節
外文名
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別    名
法寶節
臘八祭
佛成道節
成道會
節日時間
農曆十二月初八
節日類型
中國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中國北方 [2] 
節日起源
佛陀成道、寺院施佛粥、宗教祭祀
節日活動
泡臘八蒜、煮臘八粥
節日飲食
臘八粥、臘八蒜、臘八面
設定時間
南北朝

臘八節歷史淵源

臘八節説法一

臘八節 臘八節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説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户曉的民間節日。 [1]  [5-6] 

臘八節説法二

臘八節的前身是古代的臘日,臘日是上古重要的年終祭祀日。臘日起初並沒有固定時期,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 [23]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稱:“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臘日是祭祀的節日,在先秦時已形成。《史記·秦本紀》中有這樣的説法:“十二年,初臘。”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於西部的秦國仿效中原地區風俗,第一次舉行了臘祭。 [23] 
據西漢戴聖所編的《禮記·郊特牲》輯錄,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漢應劭《風俗通義》中説:“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為臘。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有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習俗,祈求豐收和吉祥。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還有一種説法,即“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因“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漢代之前臘祭的具體日期並不固定,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臘祭的對象,則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户、天窗、灶、行(門內土地)”。不過在這天並不喝臘八粥 [1]  [5-7]  [23] 

臘八節節日飲食

臘八節臘八粥

臘八節 臘八節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也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缽,沿街化緣,將收集的米、慄、棗、果仁等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大家認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貧窮人家稱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眾專門奔“粥”而來,認為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復一年,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由此在我國北方地區逐漸形成了過“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 [3-5] 
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明《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宮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臘八這一天喝臘八粥這一習俗的來歷,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關的。因此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 [8-9] 
臘八粥 臘八粥
臘八這天我國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
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10] 
各地臘八粥:
臘八粥 臘八粥
陝西:臘八粥熬好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肅: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北京: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説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11] 
黑龍江:在哈爾濱,除了臘八粥,還有吃“臘八蒜”的。民間上把在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12] 
節日飲食 節日飲食
河南: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多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12] 
山東:山東“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裏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 [12] 

臘八節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淨淨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臘八節臘八蒜

臘八蒜 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13]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的節日食俗。臘八蒜材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裏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節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脱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13] 

臘八節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臘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在製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並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後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食鹽,置冬日温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乾,即成臘八豆腐。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味鹹帶甜,又香又鮮。如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味則更好。
“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着,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它既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燉。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澆上麻油,拌上葱薑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13] 

臘八節臘八面

臘八面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麪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臘八面。
以面和各種豆類(紅豆為主)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韭菜葉的寬度相等的麪條)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麪。同時熟油將葱花爆香,面煮好後將葱花油潑入鍋中。 [13] 

臘八節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説中説,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裏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裏流行。 [14] 

臘八節相關記載

文獻記載與“臘”相關的古俗。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古時我國一些地方有臘祭的習俗,臘祭的對象,則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包括門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7]  [15]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説:“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代改為“臘”。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 [16] 
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時臘祭日期並不固定,漢後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據説在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4] 

臘八節故事傳説

傳説一
傳説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説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説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17] 
傳説二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説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説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17] 
傳説三
傳説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17] 
傳説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17] 
傳説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17] 

臘八節其它説法

道教
據宋代的《雲笈七箋》中説,正月初一是天臘,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名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是道德臘,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是民歲臘,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臘月初八是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據《赤松子章歷》中説:
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益添年命。求禱子孕,祭祀先亡,升達玄祖。其日不可壅滯溝澗,用力色慾。可吟詠歌贊,導引神氣。
五月初五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萬類,內延年壽,記錄長生名字。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損樹木、血食,可服氣,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鹹,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料、官爵、算盡、疾病輕重。其日可謝罪、請添算壽、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禮拜、旋逵庭壇。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降注三萬六千神氣。其日可謝罪、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貧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從願,求道必獲。此日不得聚會飲樂。可清淨經行山林有壇庭之處,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經營俗事,逢臘日即是。
道教 道教
據以上,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五月初五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五臘日,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獲福無量。
三元節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五臘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赤松子章歷·卷二》有:
王長謂趙升真人曰:子知五臘日乎?趙升真人曰:吾於鶴嗚洞侍右,聞先師與鬱華真人論之,五臘日者,五行旬盡,新舊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氣,添神請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學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傳妙旨,可宜勤行之。”
五臘日,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學道修真求生之士,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日子。
佛教
佛教 佛教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年輕時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麥一麻。後來發現一味苦行並非解脱之道,於是放棄苦行下山。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熬乳糜(奶與穀物共煮而成)供養他。釋迦牟尼的體力由此恢復,隨後於菩提樹下入定七日,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農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所以説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臘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6] 
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説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6]  [8] 

臘八節文學記述

相關詩詞
朝代
作者
篇名
顧夢遊
李福
《臘八粥》 [18] 
道光帝
《臘八粥》 [18] 
夏仁
《臘八》 [18] 
北齊
魏收
《臘節》 [18] 
裴秀
《大臘》 [18] 
陸游
杜甫
臘日
1、《臘節》——(北齊)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19] 
2、《臘八》——(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對慈亦是當今佛,
進奉熬成第二鍋。 [19] 
3、《臘日》——(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19]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裏,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19] 
5、《臘八日水草菴即事》——(清)顧夢遊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閒遊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髮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19] 
6、《臘八粥》——(清)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19] 
7、《臘八粥》——(清)李福
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
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聲泣。
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悽惻。
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數。
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户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
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嘗,嗟嘆復何益。
安得布地金,憑仗大慈力。倦然對是的,趾望丞民立。 [19] 
8、《大臘》——(晉)裴秀
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蜡報勤。
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禋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
穆穆我後,務茲蒸黎。宣力葘畝,霑體暴飢。飲饗清祀,四方來綏。
充仞郊甸,鱗集京師。交錯貿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
祥風協調,降祉自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延。與民優遊,享受萬年。 [19] 
節日諺語
1、過了臘八就是年
2、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
3、臘八冰,吃不壞人
4、誰家灶囱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
5、臘八臘八,凍掉下巴
6、臘七臘八,凍死寒鴉
7、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
8、臘八.臘八,有的,臘八,沒有的,哈撒
9、臘八,祭灶,新年快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媽子吃着桂花糕,老頭子戴着新氈帽
10、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
民間歌謠
晉東南流行一首歌謠,叫《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 [20] 

臘八節臘八天象

2024年1月18日,臘八節,木星伴月將在天空上演,屆時只要天氣晴好,中國公眾當晚憑藉肉眼就能欣賞到這幕“星月對話”。農曆臘月初八,月相為上弦月。日落後,這輪上弦月位於東南方向,在它左下方不遠處有一顆星星頗為明亮,這就是亮度達-2.5等的木星。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