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芒種

(二十四節氣之一)

鎖定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鬥指丙,太陽黃經達75°,於每年公曆6月5-7日交節。“芒種”含義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這個時節氣温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種植。農事耕種以“芒種”這節氣為界,過此之後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1]  [6]  [12]  [21] 
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農曆書説:“鬥指丙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穀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稱其為“忙種”。這個時節,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 [1]  [13]  [15]  [24] 
中文名
芒種
外文名
Grain in Ear
別    名
忙種
太陽位置
太陽到達黃經75°
涵    義
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7] 
公曆時間
公曆6月5日-6月7日交節
黃道位置
太陽到達黃經75°時 [7] 
氣候特點
雨量充沛,氣温顯著升高
物候現象
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農事活動
作物栽培(南方)、收穫麥子(北方)
傳統習俗
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青梅等

芒種歷史淵源

芒種: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 芒種: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
芒種,“”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等;而“”,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芒種”之名含義就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農時節令的總結,表現了芒種節氣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芒種時節氣温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適宜晚稻等穀類作物耕種。這節氣是農事耕種時機的分界點,由於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播種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了。芒種是穀類作物耕種的節令,晚稻在這個時節該種了。在稻作地區的南方,“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這個時節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麥子收穫之時。“芒種”到來標示着又一輪農忙,南方地區人們忙着插秧種稻,北方地區人們則忙着收麥。 [2]  [8]  [13]  [21] 
“芒種”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兩漢時期的著作《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元代文人吳澄編著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説:“小滿後十五日,鬥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芒種是“有芒的稻穀類作物可以播種”的意思。明代學者陳三謨 [25]  的《歲序總考》也解釋道:“芒,草端也;種,稼種也;言有芒之谷此時皆可稼種,故謂之芒種,乃五月之節氣也!”意思是説,芒是草頂端的針狀物,種,播種的意思;芒種即是有芒的穀物這個時候都可以播種了。水稻種植一般是在以水田為主的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是旱地農業,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為主。對於北方地區而言,“芒種”是麥子成熟的時節,因此亦有對“芒種”的含義解釋為“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增添了麥子收穫,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種,也涉及北方的麥子收穫。 [1]  [10]  [13]  [22] 

芒種天文曆法

芒種,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芒種節氣於每年公曆6月5-7日交節,此時北斗的斗柄指向東南方位,太陽黃經達75°。芒種在小滿和夏至之間,是處在轉折期的一個節氣。長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種期間,太陽將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運行軌跡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7]  [20] 

芒種氣象變化

芒種節氣的氣候特點是氣温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這期間高温天氣頻發,濕度大且多悶熱,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高温天氣的可能。芒種節氣,中國南方的華南地區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江南地區進入梅雨。芒種節氣,中國北方地區尚未進入雨季。 [16-18]  [23] 
芒種的氣象諺語有很多,如“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芒種落雨,端午漲水”、“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 [23]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説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 [1]  [17] 

芒種農事活動

芒種-忙種 芒種-忙種
“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指導着農事耕種。芒種的含義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芒種的氣候特徵是氣温顯著升高、雨量充沛,這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無論從播種和移栽來講,都是很適宜的。農事耕種以“芒種”這一時節為界,過此之後播種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種”,在農業生產上,必須抓緊時間,搶種大春作物,及時移栽水稻。如果再推遲,由於“芒種”節氣氣温顯著升高會使得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乾旱和病蟲害,最終到了秋天收割的時候,產量必然不高。民間把“芒種”稱為“忙種”,農諺雲“芒種忙、忙着種”。説明到了這個時節,已是農業耕種最忙的季節。民間有“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的諺語,這意味着這時節已是較晚的播種期,必須搶時播種。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其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3]  [12]  [22]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芒種”,在民間也稱為“忙種”,是播種晚稻等穀類作物的時節。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説,芒種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時節。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民諺“芒種忙,下晚秧”説的就是芒種是插秧的忙碌時節。芒種時節,水稻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降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中國古代農耕作物水分補充依託於天上降水與地上河流,農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與江河水網發達的地區。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温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芒種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午月時在仲夏,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從芒種開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萬物狂長的旺季。 [2]  [14] 

芒種傳統習俗

  • 送花神
送花神 送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從著名小説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可窺見一斑:“(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頂端綴有犛牛尾的旗,旌與旄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它由五彩折羽裝飾,幢的形狀為傘狀。由此可見大户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5] 
  •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户户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5] 
  • 打泥巴仗
打泥巴仗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18] 
  •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4-5] 
  • 吃君踏菜
在寧波地區,芒種時節還有吃君踏菜的習俗。君踏菜是南方地區芒種節氣前後的一種季節性蔬菜。當地人認為君踏菜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夏季吃君踏菜後不會出痱子。 [19] 

芒種文學創作

芒種諺語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
端陽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滿倉。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17] 
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17] 
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17] 
芒種夏至常雨,颱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颱風早來。(閩) [17] 
芒種插秧谷滿尖,夏至插的結半邊。
芒種打火(掌燈)夜插秧,搶好火色多打糧。
栽秧割麥兩頭忙,芒種打火夜插秧。
老鄉種西瓜,頭刀不結瓜,二刀結小瓜,三刀結大瓜。
芒種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丟。
麥子去了頭,高粱沒了牛。
五月栽薯(夏地瓜)盤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
麥收前後澆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麥收前後澆棉花,促棵健長把架搭。
棉花灌在麥收時,十年就有九適宜。
麥前蹲苗,麥口澆花。
得不得,麥芒水。 [9] 

芒種詩詞

詩詞
詩詞名稱
作者
內容
芒種
長卿
芒種河陰薺麥芒,梅子黃時水漲江。王孫但知閒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
芒種節
/
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啓鐮。
西風烘穗海,機械刈禾田。
税賦千年免,糧倉萬户填。
麥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巔。 [10] 
時雨
宋·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牀。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鶯衣濕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11] 
梅雨五絕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10] 
伊犁記事詩
清·洪亮吉
芒種才過雪不霽,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駒步步行難穩,恐有蛇從鼻觀飛。 [10] 

芒種三候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芒種節氣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意思是在芒種節氣時,螳螂卵因氣温變化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而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氣候的變化,慢慢停止了鳴叫。 [7]  [19] 

芒種起居養生

中國人自古注重養生,講究的就是“與時俱進”,到了芒種,因為晝長夜短,要晚睡早起,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因此中午小憩一會兒緩解疲勞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注意增減衣物。俗話説:“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芒種時節,氣温還會有變冷的時候,因此還要注意保暖,以免受涼。芒種期間,天氣炎熱,降雨量多,高温潮濕。為了修養身心,人們的飲食宜以清淡為主。 [3]  [18] 
在芒種節氣裏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芒種的養生重點要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不要惱怒憂鬱,氣機得以宣暢、通泄。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