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師範大學

鎖定
南京師範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師大”,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國家設立的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1]  江蘇省屬大學。 [18]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時期;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原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為基礎,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 [1] 
截至2023年5月,學校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佔地面積2179633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932076.19平方米;有二級學院28個、獨立學院2個,2022年本科招生專業(類)58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5個;在職教職工3258人,專任教師2222人;普通本科生20332人,研究生15036人。 [1] 
中文名
南京師範大學
外文名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1] 
簡    稱
南師大 [86] 
創辦時間
1902年 [1]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1] 
學校類別
師範類 [1]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9] 
211工程(1996年) [1] 
省部共建高校(2018年) [15] 
主管部門
江蘇省 [1] 
現任領導
王成斌(黨委書記)
華桂宏(校長) [11] 
本科專業
58個(截至2022年)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2個(截至2023年5月)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2個(截至2023年5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5個(截至2023年5月)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截至2023年5月)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截至2023年5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截至2023年5月)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2個(截至2023年5月) [1] 
國家重點學科
6個(截至2023年5月)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28個、獨立學院2個(截至2023年5月) [1] 
校    訓
正德厚生,篤學敏行 [1] 
校    歌
《南京師範大學校歌》 [34] 
校慶日
9月10日 [88] 
地    址
仙林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學城文苑路1號 [41] 
隨園校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122號 [41] 
紫金校區: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板倉街78號 [41] 
院校代碼
10319 [87] 
主要獎項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9年) [57]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08年) [1] 
2022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督導A等高校(2022年) [58]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1項(截至2023年5月) [1]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截至2023年5月) [1] 
知名校友
陶行知 [40] 
鄭小瑛 [40] 
李劍閣 [40] 
洪銀興 [40] 
張近東 [40]  展開
知名校友
陶行知 [40] 
鄭小瑛 [40] 
李劍閣 [40] 
洪銀興 [40] 
張近東 [40] 
楊金龍 [40] 
吳為山 [40] 
孟非 [40] 
惠若琪 [40]  收起
知名教師
厲麟似 [16] 
郭秉文 [42] 
陳鶴琴 [59] 
高覺敷 [43] 
院士數量
2名(截至2023年5月) [1]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沿革

南京師範大學三江、兩江師範學堂

兩江師範學堂 兩江師範學堂 [89]
1902年5月,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籌辦學堂折》(《奏辦江南各學堂情形折》),呈請在江寧(即南京)辦師範學堂。1903年先後聘任繆荃孫為總教習,楊覲圭、劉世衍為總辦(監督)。三江師範學堂從1902年開始醖釀、籌備;1903年3月開辦,着手聘請師資、建造學堂;1903年6月19日開學,由中日教習“互換知識”一年;至1904年11月正式招生入學,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了創建工作。1912年,因戰亂,兩江師範學堂停辦。 [19]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至國立東南大學

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即推舉教育家蔡元培為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他就任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張,頒佈了諸多教育法令。不久,韓國鈞調赴安徽,江謙未到任。繼任江蘇巡按使齊耀琳到職後,重申前任已定計劃,復經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謙為校長,並令其迅速到省籌備一切,以便如期開學。江謙遂於1月17日到寧,18日即前往原兩江師範學堂,勘察校舍,籌劃修葺教室等事宜開辦初,南高師籌備處設在省議會內。1915年1月29日遷入兩江師範學堂舊址。 [20]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長在南高師校務會議上提出,就南高師校址及南洋勸業會舊址建立一所國立大學的議案,得到與會者一致贊同。12月7日,國務會議通過,在南京建立國立東南大學。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東南大學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長,引發了風潮,持續三年之久。最終因政局動亂,被迫停辦。 [20] 

南京師範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至南京大學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員會仿法國教育制度,頒行大學區制,江蘇、浙江兩省先試行。以東南大學為基礎,將江蘇的河海工科大學、政法大學、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和上海商科大學、上海商業專門學校等九所高校與主持江蘇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廳合組成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20] 
1928年2月10日,國民政府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改名江蘇大學,併兼負江蘇教育行政職能。更名江蘇大學後,受到全校師生普遍反對,引起罷課等風潮。5月16日,依照大學院大學委員會議決,將江蘇大學改稱為國立中央大學,仍兼負教育行政職能。 [20]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通知,中央大學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趙卓任軍代表。8月8日,南京市軍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通知,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20] 

南京師範大學公立金陵大學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國傳教會在上海聚制定在長江流域開辦一所女子大學的計劃,並向在這個地區工作的傳教士發出倡議。1914年11月教會的管理董事會正式通過以金陵女子大學名稱代替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名稱。 [20]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繡花巷李氏宅院為臨時校址,招生開學。創建初校內設文、理兩科。1921年,在陶谷(寧海路南端西側)購地建校(今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1923年7月學校遷入新址。1924年秋,校內設英文、歷史、社會學、數理、化學、生物、體育、醫預科等9個系科。同時添設附屬實驗中學,作為畢業生實習教學場所。 [20]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準後,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20]  匯文書院於1888年創辦,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 [21]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與私立金陵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 [20]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學院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方針,進行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按照華東區的院系調整方案,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兩校校務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分別組織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和南京師範學院建校籌備委員會。南京師範學院以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和金陵大學教育系、兒童福利等系科為基礎與上海震旦大學托兒專修科、廣州嶺南大學社會福利系兒童福利組、南京師範專科學校數理班合併改建而成,院址設於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20] 

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

1984年1月28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同意將南京師範學院改辦為南京師範大學的批覆》。同年2月25日上午,學校舉行南京師範大學掛校牌儀式。 [22]  1992年,學校共有全日制本科專業25個,專科專業7個,成人高教專業36個,自學考試主考專業6個;博士授權點4個,碩士授權點28個;新設了金陵女子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電化教育系、留學生部、理化實驗中心和計算中心等。 [20] 
1996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 [1]  1997年,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批准組建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這是當時國內第一家地理科學學院。 [23]  2006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5]  2015年成為江蘇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1]  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首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1]  [24]  2018年成為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 [1] 
2019年5月,南京師範大學“111引智基地”揭牌,5位國外院士參與簽約。 [84] 
2021年,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編號216446號小行星獲命名“南師大星”。 [44]  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1]  2023年12月29日,南京師範大學博物館正式揭牌成立。 [26] 
2024年,設立“中國政府獎學金—絲綢之路獎學金”。 [85] 
截至2023年5月,學校設有仙林(棲霞區文苑路1號)、隨園(鼓樓區寧海路122號)、紫金(玄武區板倉街78號)三個校區。 [1]  [33] 

南京師範大學辦學條件

南京師範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5月,學校設有二級學院28個、獨立學院2個。2022年開設本科招生專業(類)58個,共涵蓋79個專業,學科已涉及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和交叉學科等門類。 [1]  [45] 
南京師範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名稱
專業名稱
學制
-
英語
4
會計學
4
財務管理
4
勞動與社會保障
4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田家炳教育書院)
教育學
4
小學教育(師範)
4
學前教育(師範)
4
教育技術學
4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4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4
地理信息科學
4
測繪工程
4
旅遊管理
4
哲學
4
公共管理類(含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
4
思想政治教育
4
馬克思主義理論
4
漢語國際教育
4
漢語言文學(師範)
4
歷史學(師範)
4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4
英語(師範)
4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
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
4
物理學(師範)
4
化學(師範)
4
生物科學(師範)
4
地理科學(師範)
4
國際經濟與貿易
4
工商管理
4
經濟學
4
金融學
4
人力資源管理
4
管理科學
4
法學
4
歷史學
4
文化產業管理
4
文物與博物館學
4
社會學類(含社會學、社會工作)
4
翻譯英語
5
英語(英+X語種)
5
法語(法英雙語)
5
德語(德英雙語)
5
俄語(俄英雙語)
5
西班牙語(西英雙語)
5
意大利語(意英雙語)
5
朝鮮語(朝英雙語)
5
日語(日英雙語)
5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國家文科基地)
漢語言文學(基地班)
4
漢語言文學
4
漢語言
4
古典文獻學
4
秘書學
4
播音與主持藝術
4
新聞學
4
廣播電視學
4
廣播電視編導
4
廣告學
4
網絡與新媒體
4
攝影(新聞攝影)
4
應用心理學
4
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國家理科基地)
生物科學(基地班)
4
生物工程
4
生物技術
4
數學與應用數學(基地班)
4
信息與計算科學
4
統計學
4
金融數學
4
通信工程
4
物理學類(含物理學、應用物理學)
4
電子信息工程
4
化學類(含應用化學、化學)
4
能源與動力工程
4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4
機械工程
4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4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4
自動化
4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英合作辦學)
3+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軟件工程
4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4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4
海洋資源與環境
4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4
食品科學與工程
4
生物工程(製藥工程)
4
體育教育
4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4
音樂學(器樂)
4
音樂學(聲樂)
4
舞蹈學
4
美術學
4
中國畫
4
動畫
4
視覺傳達設計
4
環境設計
4
產品設計
4
參考來源: [45]  (截至2023年5月)

南京師範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5月,學校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地理學)、國家重點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14個,“十四五”江蘇省重點學科9個,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專業(不含一級學科覆蓋)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5個;13個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 [1] 
學科建設
建設項目
專業名稱
國家“雙一流”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地理學、數學、統計學、生物學、生態學、法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美術學、設計學、體育學、物理學、哲學、中國史、化學、音樂與舞蹈學 [60]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地理學、生物學、哲學、心理學、體育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中國史、生態學、統計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61]  、應用經濟學 [74]  、政治學 [75]  、新聞學 [76] 
博士專業學位
教育博士 [62]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晢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網絡空間安全、水產、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樂與舞蹈學、 [82]  戲劇與影視學、 [83]  藝術學、設計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63] 
碩士專業學位
金融碩士、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碩士、體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應用心理碩士、藝術碩士、翻譯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遊管理碩士 [63] 
(截至2023年5月,表格內僅展示部分內容)

南京師範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學校共有在職教職工3258人,專任教師2222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669人,副高級職稱754人;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5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名,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國家重大人才計劃A類特聘專家4名、青年人才8名,國家重大人才計劃B類領軍人才7名、青年拔尖人才8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4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領軍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2人,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1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 [1] 
師資隊伍
類別
名單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教育部創新團隊
東亞季風區重大環境事件&氣候突變過程與現代環境生態效應 (主持人:汪永進)
國家教學名師
朱曉進董志翹湯國安、夏錦文
參考來源: [47]  (表格內僅展示部分內容)

南京師範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學校擁有國家精品課程13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5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門、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4門、國家線下一流課程3門、國家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4門、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門、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2個、教育部雙語教學示範課程7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3門、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相應課程“精彩一課”11門,國家特色專業8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41個;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1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3個,教育部高素質複合型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試點專業2個,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學院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教育部首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4個、入選2022—2025教育部“雙名計劃”名師培養基地,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各1個。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學生在“挑戰杯”等全國競賽中多次獲得特等獎或一等獎,4篇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 
教學建設
建設項目
專業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
“地方高師本碩貫通教師教育模式探索”、“鶴琴之旅——研究型幼兒園教師培養” [64]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漢語言文學 [65]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生物學 [66]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地理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49]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地理環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67] 
國家精品課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現代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心理學史、古代漢語、高等幾何 [70]  、遙感地學分析、教育社會學、視覺文化與媒介素養、大學英語、民事訴訟法、兒童心理諮詢與治療、地圖學 [68-69]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自然地理與人類環境、先秦諸子精華、西方倫理思想漫談、地理信息與人類生活、中國家訓思想精華、生活中的公共行政、自我探索與職業發展、兒童藝術與兒童成長 [68]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高等幾何、地理信息系統、現代自然地理學、兒童心理諮詢與治療、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心理學史、遙感地學分析、視覺文化與媒介素養、大學英語、地圖學、民事訴訟法學 [68] 
參考來源: [48]  [50]  (截至2023年5月,表格內僅展示部分內容)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2項,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3項,基礎教育類13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3項,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3項,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2個;有“十二五”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1本(部)。 [1] 
獲獎年份
成果名稱
成果獲獎等級
2014
觀念引領,機制創新,以點促面-地方高水平大學卓越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一等
2014
兒童道德生活的建構一小學德育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
一等
2014
推進新時期教師教育高端化、實體化、一體化改革,打造教育家成長搖籃
二等
2014
外語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二等
2014
中學教育與高師教育良性互動的地理教學協同創新實踐
二等
2009
以培養高素質基礎教育師資為目標的教育碩士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二等
2009
複合型法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等
2009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生創新性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構與實踐
二等
2009
把握新興學科特點,推進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系列課程與教材一體化建設
二等
2005
以學習需求為本,構建高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二等
2001
地方高師地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教育研究
二等
1997
《體育理論》課程改革與建設
二等
1993
優化高師《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與實施
二等
1989
中學物理教學法課程改革
優秀
1989
根據師範特點、改革古代漢語教學,努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優秀
1989
多功能實踐教學基地——實驗變電所的建設與開發
特等
參考來源: [92-93]  (截至2023年5月,表格內僅展示部分內容)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醫院

  •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體育醫院
2022年12月8日上午,南京師範大學與常州市體育醫院舉行共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體育醫院”簽約儀式、並揭牌。 [14] 

南京師範大學學術研究

南京師範大學科研平台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擁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培育點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2個、江蘇省工程實驗室5個、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12個、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3個。 [27]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機構
級別
科研平台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醫藥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大規模複雜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培育點
地理環境演化模擬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心理健康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物質循環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通信聲頻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氣電互聯綜合能源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水土環境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空間大數據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能源系統過程轉化與減排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海岸帶資源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石斛蘭產業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土壤利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響應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電氣裝備電磁兼容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聲子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智能信息技術與軟件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漁業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水生甲殼動物病害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水產生物餌料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管理信息化工程中心
南京市微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27] 

南京師範大學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學校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6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7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15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3項;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上發表第一作者單位論文6篇,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第一單位),13部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科成果文庫”,科研成果入選200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學校教師主持、歷時8年修訂的點校本《史記》,入選《光明日報》“2013十大文化亮點”和《中華讀書報》“2013十大文化事件”。 [1]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
獎項
項目
第一完成人
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參考資料: [17]  (表格內僅展示部分內容)
南京師範大學1992年科研經費投入比1985年增長2.6倍,應用科研項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八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攀登計劃火炬計劃等高新技術研究項目。通過科研成果鑑定113項,獲國家專利18項,公開出版專著800部,發表論文近7000篇,其中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120多篇,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級政府部門獎91項。 [51] 
2016年10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佈了2016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南京師範大學獲三項項目資助,排名全國第13位,在江蘇省內排名第2位。 [4] 
2022年9月24日,南京師範大學等三單位共同發佈《2021—2022年度江蘇文旅消費白皮書》。 [13] 

南京師範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圖書館 圖書館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數據,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紙質館藏已達425萬冊,其中紙質圖書近386萬冊,教育學、文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館藏文獻尤為豐富,古籍、民國文獻、工具書等頗具特色。古籍藏書16萬餘冊,其中線裝書13萬餘冊,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有190種3000多冊,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評息宰河傳奇》、明天順間刻本《宋學士文集》等,彌足珍貴。另有《四庫全書》、民國時期教育學文獻收藏、《方誌叢書》等古籍影印精裝本1萬餘冊。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共有41部古籍入選《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23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書館擁有中外文電子圖書約860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累計341萬冊,各類數據庫資源166個。 [28] 
  • 學術期刊
社科版 社科版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南京師範大學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文學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29] 
自科版 自科版
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南京師範大學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刊載的論文主要涉及的學科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體育和實驗心理學等。收錄該刊的中國國內外重要檢索系統(數據庫)主要有:上海圖書館館藏、 CA 化學文摘(美)、 維普收錄(中)、 數學文摘、 萬方收錄(中)、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劍橋科學文摘、 知網收錄(中)、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國家圖書館館藏、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Pж(AJ) 文摘雜誌(俄)、等。 [30-31] 
工程技術版 工程技術版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是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學術期刊。主要刊登電氣工程、電子工程、動力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學術研究、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論文。 [32] 

南京師範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南京師範大學是改革開放以後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大學,是國家設立的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對外漢語教學基地、首批華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區幼兒教育培訓基地;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少年兒童工程與技術教育”教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南京基地、法國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語培訓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國際性研究和教學組織。曾先後在全球開設5家海外孔子學院。與美國、英國等多所大學舉辦中外合作辦學及聯合培養項目21個,設有學生海外學習項目155個。與世界上43個國家和地區的237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近年來聘請外國專家400餘人,其中長期外國專家80餘人;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即“111引智計劃”)。每年在校國際學生千餘名。 [1] 

南京師範大學校園文化

南京師範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校徽
校徽(1張)
學校標誌包括校標和徽章。校標以學校隨園校區一百號樓的簡化圖形為主體,上下分別標有1902和NNU字樣,上部配有橄欖枝和梅花圖案,周圍以中英文標識“南京師範大學”。學校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南京師範大學的校徽以綠色調為主。 [33] 
  • 校旗
校旗
校旗(1張)
學校校旗有兩種顏色。一種以白色為底色,配以綠色的校標、書法體“南京師範大學”和中英文標識;一種以綠色為底色,配以白色的校標、書法體“南京師範大學”和中英文標識。 [33] 

南京師範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學校校訓:“正德厚生·篤學敏行”。 [1] 
校訓 校訓
正德源於《尚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厚生源於《尚書·大禹謨》。篤學源於孔子,孔子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敏行亦出自孔子,孔子的《論語》中曾多次出現“敏”和“行”二字。 [34] 
  • 校風
學校校風為“嚴謹、樸實、奮發、奉獻”。 [1] 
嚴謹是南師校風建設的基礎和核心。樸實是南師的傳統作風。奮發是南師寶貴的精神狀態。南師人不甘落後、奮發圖強,全校上下團結一致,奮發進取,不斷創新。奉獻是南師的傳統精神,為人師表,更應發揚奉獻精神,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令後人敬佩景仰。 [34] 
  • 校歌
校歌樂譜 校歌樂譜
南京師範大學的校歌是1991年由集體智慧創造的產物,歌詞由張培元執筆,曲譜為顧桐芳創作。景色與歷史結合,表達了南京師範大學師生的情操與敬業精神;中低音區的主旋律,多級進和波狀起伏,穩重之中藴含一種動力。歌詞展示了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和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們的理想、抱負;旋律跌宕起伏,寬闊舒展,達到了在有限的音域和篇幅裏,師生們熱情又自豪地抒情感懷的目的。 [34] 
《南京師範大學校歌》
揚子滔滔,鐘山巍巍,壯我心胸!
三江創業,校史崢嶸,薪火相繼,前景恢宏!
嚴謹樸實,唯真理是從,奮發奉獻,青春永無窮!
揚子滔滔,鐘山巍巍,壯我心胸!
培育英才,師範光榮,振興中華,道遠任重!
展翅翱翱,向萬里碧空,桃李芬芳,清譽滿寰中!

南京師範大學社團文化

南京師範大學工會
南京師範大學工會成立於1953年3月。截至2017年6月,擁有會員3300餘人。下設32個分工會和1個工會小組,7名專職工會幹部,180餘名兼職工會幹部。 [52] 
南京師範大學大學生藝術團
南京師範大學大學生藝術團創建於2008年,是校藝術教育中心主管下的大學生藝術團體。藝術團下設合唱團、舞蹈團、戲劇團、民樂團。其中合唱團、舞蹈團是經江蘇省教育廳認定的省級大學生藝術團。藝術團組建以來為我校的莘莘學子提供了廣闊的藝術空間和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是校園裏一道最清新亮麗的風景線。 [36] 
大學生朗誦團
南京師範大學朗誦團前身是2012年創立的演講與朗誦協會,如今獨立成團。朗誦團由熱愛朗誦、演講、播音主持、電影電視配音、戲劇等語言藝術的學生自發組成。朗誦團致力於為團內成員提供多種多樣的演講、主持、辯論機會,還有提升演講與朗誦技巧的課程,除去團內資源,校朗誦團還充分利用了播主班的資源,通過開展專業講座等方式,將社團活動上升到專業層面。 [36] 
大學生戲劇團
南京師範大學戲劇團成立於2012年3月,旨在展示南師學子的青春風采,營造和諧、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通過戲劇團的日常訓練以及演出實踐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戲劇團現設話劇隊、戲曲隊、演朗隊。藝術教育中心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辦公室主任,青年歌唱家周晶老師擔任戲劇團團長和專職指導教師。 [36] 
社團活動
社團名稱
社團活動
乒乓球俱樂部
南師大教職工乒乓球俱樂部男子單打比賽
羽毛球俱樂部
南京師範大學“師羽杯”師生友誼賽
集郵俱樂部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系列主題郵展活動
大學生藝術團
南京師範大學2018年新年音樂會
大學生朗誦團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大學生民樂團
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比賽
大學生戲劇團
2019年青年演説家——百年名校邀請賽
大學生舞蹈團
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舞蹈比賽
大學生合唱團
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合唱比賽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35-36]  (截至2024年6月,表格內僅展示部分內容)

南京師範大學校區情況

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

仙林校區教學樓 仙林校區教學樓
仙林校區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文苑路1號。校區設有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商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體育科學學院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學院、環境學院、文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等學院。仙林校區擁有學正樓、學明樓、學海樓、學行樓、敬文圖書館、行健樓、行敏樓、厚生樓、篤學樓、化成樓等建築設施。 [33]  [37]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隨緣校區正門 隨緣校區正門
隨園校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寧海路122號。校區設有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社會發展學院、音樂學院、金陵女子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心理學院等學院。 [33]  [38] 
隨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於清涼山附近建造了這座當時江南最大的園林,據説,這也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在幾經轉手後,它由大詩人袁枚命名並沿用至今。建成時,校園中有六幢宮殿式的建築,它們分別是會議樓(100號樓)、科學館(200號樓)、文學館(300號樓)及三幢學生宿舍(400號樓、500號樓、600號樓)。1924年,又建成了一幢學生宿舍(700號樓)。1934年,建成了圖書館和大禮堂。 [53] 

南京師範大學紫金校區

紫金校區大門 紫金校區大門
紫金校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板倉街78號。校區設有南瑞電氣與自動化學院、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等學院。紫金校區擁有第一教學樓,第二教學樓,第三教學樓,動力實驗中心,圖書館,綜合樓,圖書館等建築。 [33]  [39] 

南京師範大學行政管理

南京師範大學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總會計師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7-8]  [10] 

南京師範大學歷任領導

☆院系調整前教育(師範)科歷任負責人
姓名
職務
任期
兩江師範學堂監督
1905-1911
江謙 [78] 
1914-1919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和教育系主任
1917-1923
1927-1928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28-1929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0-1931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1-1932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2-1933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3-1934
常導之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5-1936
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1937-1938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6-1947
中央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7-1949
南京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1949-
參考資料: [73] 
☆院系調整前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及其前身歷任校長
三江師範學堂
總稽查
1902年5月—1907年4月
總稽查
1904年12月—1905年
兩江師範學堂
監督
1905年—1911年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江謙
校長
1914年8月—1919年9月
校長
1919年9月—1923年7月
國立東南大學
郭秉文
校長
1923年7月—1925年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校長
1927年6月—1928年2月
國立江蘇大學
張乃燕
校長
1928年2月—1928年5月
國立中央大學
張乃燕
校長
1928年5月—1930年11月
校長
1930年11月—1931年
校長
1932年
校長
1932年8月—1941年8月
校長
1941年8月—1943年
校長
1943年—1944年
校長
1944年—1945年
校長
1945年—1947年
校長
1948年8月—1949年6月
國立南京大學
校務委員會主席
1949-1951
南京大學
校長
1951-
參考資料: [71-72] 
☆金陵大學及前身歷任校長
匯文書院
院長
1888年—1896年
院長
1896年—1907年
包文
院長
1907年—1910年
私立金陵大學
包文
校長
1910年—1927年
校長
1927年—1951年
校長
1951年—1952年
以上表格資料來源: [54] 

南京師範大學校園環境

作為“東方最美的校園”,南師這一美譽名副其實。隨園校區以民國建築為主,青磚黛瓦,勾檐翹角,乍一看還以為是個私家園林。穿梭其間,彷彿讓人感覺穿越到了民國。漫步在校園中,校園中的各類植物開得正盛,櫻花、石楠優雅含蓄,美不勝收,玫粉的梅花、熱烈的山茶、活潑的三色堇,點綴着古典的“園林”,如夢如幻。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生命的氣息。
校園的綠化設計圍繞古典建築採取了規則式種植和自然式種植相融合。規則式種植主要是以校園軸線佈局為參照,力求工整對稱。據瞭解,隨園的綠化率歷史最高時期曾達到77%,綠化木本種類達180餘種,6000多株。隨園的建築古典端莊,校園的園林綠化也藴涵着傳統雅緻。校內古樹名木眾多,其中有一些被南京市列為重點保護樹木。如多姿多態、虯枝古乾的雪松;粗壯高大,綠茵如蓋的楓楊;古樸蒼勁,雄渾有力的銀杏,高大挺拔,姿態雄偉的水杉等,這些古樹名木與規則佈局的古典建築交相輝映,構成了隨園獨特的校園景觀。 [91] 
隨園校區——“東方最美麗的校園”
以上圖片來源: [90-91] 

南京師範大學校友情況

知名校友
姓名
經歷
事蹟
任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
中國近代教育家。1896 年畢業於上海清心書院。1908 年赴美國留學,獲伍斯特大學理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博士學位。1915 年起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校長和國立東南大學校長。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
任教(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
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先驅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代表作:《繞音》、《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歌》(今《南京大學校歌》)。
任教
近代知名教育家、書法家、美術家。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開拓者。
任教(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
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任蔣介石外交顧問、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16] 
任教
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詩人、民主戰士。
任教(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
任教
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任教
中國畫家,工藝美術家。
任教
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奠基人,知名文學評論家、教育家、詩人,知名西洋文學家,國學研究大家。
任教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1914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
任教
世界知名苔蘚植物學家,中國苔蘚植物學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生物系。1939年獲德國柏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中國蘚類植物屬志》。李旭旦中國地理學家。1934年中央大學地理系畢業。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獲碩士學位。1939年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南京師範學院地理系主任。
任教
中國現代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辭典》、《心理學史講義》、《心理學史》、《現代心理學》、《羣眾心理學》、《心理學名人傳》、《教育心理學》、《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心之發展》、《格式塔心理學》、《西方近代心理學史》、《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中國心理學史》、《高覺敷心理學論文選》、《西方心理學的新發展》。
任教
現代教育家。1931年獲碩士學位後,應國立中央大學之聘返國任該校教育學院副教授,翌年升為教授,兼教育社會系主任及本校實驗學校(包括附中、附小)校長。1933年改任湖北教育學院院長。
1982.1本科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院長
1985年7月本科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1981年12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長。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1976年1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外語系
經濟學家,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經濟學博士,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獲得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外國語學院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1987年獲得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得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8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開創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艦店戰略”、“後台戰略”等系列經營管理創新模式,領導開發了全球領先的SAP/ERP系統
南京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班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兼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南京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研究會會長、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日本史學會、台灣問題研究會等學會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工作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榮譽。
1992年9月就讀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
江蘇衞視知名主持人, 主持過節目《南京零距離》《絕對唱響》《名師高徒》《非誠勿擾》。1971年10月出生於重慶市。 後就讀於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哲學研究生專業。 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鋭主持人”、“中國百優電視節目主持人。2007、2008、2009年 主持江蘇衞視《絕對唱響》、《名師高徒》, 2010年主持《非誠勿擾》收視率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節目受到觀眾和網友的廣泛關注。
金陵大學外文系1946級
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金女大1947級
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曾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40] 

南京師範大學所獲榮譽

南京師範大學學校榮譽

時間
榮譽
2013年
學校教師主持修訂的點校本《史記》入選《光明日報》“2013十大文化亮點”和《中華讀書報》“2013十大文化事件” [55] 
2019年8月5日
獲評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5] 
2021年9月
被確定為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峯計劃建設高校 [55] 
2022年2月14日
入選教育部公佈的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 [1] 

南京師範大學排名信息

2021年4月,“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佈,南京師範大學位列全國第47位。 [6] 
2022年5月,2022ABC中國大學排名發佈,南京師範大學位列全國第48名。 [5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