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學研究機構)

鎖定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簡稱紫台(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位於江蘇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上,毗鄰鐘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人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其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建成;1950年5月,成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標誌着中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台站大多從這裏誕生、組建和拓展。 [1]  [43] 
據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3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共有在職職工310人,在學研究生157人(其中碩士生77名、博士生80名)、在站博士後12名。 [2-3] 
2017年3月28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被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4]  2017年3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新發現一顆彗星命名“紫金山”。 [5]  2019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常進榮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學獎。 [6]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外文名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成立時間
1950年5月20日
機構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元化路10號 [29]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簡    稱
紫台
屬    性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1999)
現任台長
趙長印 [7]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
碩士點
1個(一級學科)
博士點
1個(一級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
1個
前    身
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創建背景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外景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外景
1913年10月,日本在東京召開亞洲各國觀象台台長會議,他們邀請法國教會在上海的觀象台代表中國,消息傳出,舉國譁然,而知識界尤甚。當時的中央觀象台台長高魯,發誓建造一座能與歐美並駕齊驅的天文台,後高魯轉任法國公使,由廈門大學天文系主任餘青松接任。當時的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天文台必須按照中式風格設計,中式風格主要體現在屋頂和房檐,但天文觀測卻需要圓形屋頂,這一棘手的問題被交給楊廷寶領銜的基泰工程司。最終建成的紫金山天文台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風景秀麗的第三峯上。牌樓採用毛石作三間四柱式,覆藍色琉璃瓦,跨於高峻的石階之上,建築間以梯道和棧道通連,各層平台均採用民族形式的鈎闌,建築台基與外牆用毛石砌築,樸實厚重,與山石渾然一體。 [1]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展演變

紫金山天文台風貌
紫金山天文台風貌(8張)
1927年4月,國民政府遷都南京,為頒佈授時之需,在教育行政委員會內附設時政委員會,任命臨時政府秘書高魯主持。中央研究院設立後,將時政委員會改稱為觀象台籌備委員會。
1928年2月,觀象台籌備委員會被劃分為天文、氣象兩個研究所,聘用高魯為天文研究所所長;同年4月,高魯請南京市工務局李宗侃工程師設計天文台建築圖,還親自與助手到紫金山第一峯查看測定。
1934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終於建成,並於9月1日舉行了落成揭幕典禮。
1935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首次發現一顆小行星,國際行星中心按紫金山天文台意願將其命名為“中國”號。
1937年8月23日,受日軍侵華戰爭影響,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員被迫撤離南京,後先輾轉撤到長沙,又遷至桂林,最後遷移至昆明。 [8] 
1950年5月20日,中國科學院接收紫金山天文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正式成立。
1953年,建立天體物理組。
1957年,建立天體演化組。
1961年,建立恆星室,主要從事恆星物理和演化。
1958年,建立太陽物理研究室。
1982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座太陽塔在紫金山南麓建成,也是中國唯一一座塔式太陽望遠鏡。
1997年,成立天體物理研究部。
1999年3月,成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之一。 [9] 
2009年,中國第一架近地天體望遠鏡在紫金山天文台運行。 [10] 
2011年,成為首批“創新2020”整體擇優支持的研究機構。
2014年7月,國立紫金山天文台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2017年3月28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被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4] 
2023年,紫金山天文台聯合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等啓動“分佈式空間碎片激光測距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 [45]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設備資源

  • 設施設備
觀測設備、儀器
觀測設備、儀器(9張)
據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建有7個野外業務觀測台站,各野外台站運行13.7米毫米波望遠鏡、1米近地天體望遠鏡、多台套設備組成的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網、H太陽精細結構望遠鏡、太陽射電頻譜儀、近紅外太陽光譜儀等觀測設備;其中德令哈觀測站擁有移動式亞毫米波望遠鏡、空間碎片探測光電望遠鏡等大型天文觀測設備,盱眙觀測站擁有1m/1.2m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空間碎片探測光電望遠鏡等大型天文設備。 [3]  [12] 
  • 館藏資源
據2015年12月天文台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圖書館共有圖書和期刊(合訂本和單行本)數十萬餘冊,館藏文獻庫之豐富,居中國之首,是東亞地區最大最全的天文圖書館。 [13-14]  館藏分兩個部分組成,天文文獻和中外學科期刊,該館收藏着膠片星圖、各種載體的天文出版物,完整的保存着許多重要的西文天文連續出版物,有許多從創刊至今收藏完整,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參考價值,如1827年創刊的《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1849年創刊的The Astronomical Journal,1895年創刊的Astrophysical Journal等天文方面的核心期刊至今一卷不缺。 [14]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人員編制

截至2012年底,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在職職工310人,其中科技人員255人、科技支撐人員147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專職)、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51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47人;共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 [3] 
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陳彪熊大閏陸埮 [15]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
姓名
類別
獲得時間
研究方向
傑出青年
2009年
空間天文
樊曉暉
傑出青年(B)
2007年
天體物理
傑出青年
2007年
星系形成和演化、宇宙學
傑出青年
1995年
太陽高能物理
高煜
傑出青年
2004年
星系中的恆星形成、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李愛根
傑出青年(B)
2006年
星系形成和演化、宇宙學
傑出青年
1998年
太赫茲探測技術、方法及應用
傑出青年
2002年
宇宙伽瑪射線暴及脈衝星的高能輻射
傑出青年
2004年
太陽和太陽系等離子體,太陽活動和日地關係
傑出青年
2003年
太陽系起源和早期演化歷史
楊戟
傑出青年
1996年
分子云與恆星形成
傑出青年
2011年
空間目標軌道動力學、空間碎片探測方法等
參考資料: [16]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部門

據2015年12月天文台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設有4個研究部、5個實驗室;此外,該台還建設和運行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3個。 [3] 
觀測站、觀象台
觀測站、觀象台(11張)
台級研究部(4個):暗物質和空間天文研究部 、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研究部 、應用天體力學和空間目標與碎片研究部 、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研究部 [17] 
台級實驗室(5個):毫米波和亞毫米波技術實驗室、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實驗室、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CCD相機研製實驗室、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 [17]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3個):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 [3] 
野外業務觀測台站(7個):南京紫金山科研科普園區、青海觀測站、盱眙天文觀測站、贛榆太陽活動觀測站、洪河天文觀測站、姚安天文觀測站、南極Dome A天文台 [17]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合作交流

學術交流及會議
學術交流及會議(12張)
據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網信息顯示,紫金山天文台與南京大學、上海天文台和中國科技大學建立“華東天文與天體物理中心”,和南京大學建立“粒子-核-宇宙學聯合研究中心”兩個合作單元。2009年與南京大學、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一起簽訂了“南京天文與空間科學技術園區合作協議”;與東南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研發中國自主的南極支撐平台;與國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一起和中國科技大學簽訂天文英才班協議,聯合培養天文人才;與日本國立天文台、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荷蘭空間研究機構(SRON)等重點開展太赫茲超導探測技術合作;牽頭中法航天合作SMESE衞星預研項目。紫金山天文台發起的東亞天文會議已經成為東亞地區主要的天文交流平台之一。 [18] 
2012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西班牙、芬蘭、意大利、日本、韓國、澳門及香港等21個國家(地區)共有在籤協議11個;聯合發表論文約76篇;主辦或協辦各類國際會議4個,包括“中德太陽物理雙邊學術研討會”、“2012南極巡天望遠鏡國際合作會議”、“太赫茲超導探測技術研討會”、“星系形成與宇宙大尺度結構”等,參會國外學者近60人次;聘請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3人(新增2個);全年出訪人員159人次,來訪人員152人次;與德國、法國、美國、英國等科研所聯合培養博士生23人;共有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會員64人。 [18]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2022年8月6日-9日舉辦了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科學數據仿真交流會。 [41]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小行星

2007年4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4月18日晚,我們將望遠鏡對準處女座時,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當時它離我們241億公里。後續得到了洛威爾天文台、卡塔琳娜巡天、萊蒙山巡天計劃、斯特沃德天文台等多次觀測證實,並進一步計算出它的精確軌道,符合國際上新小行星獲永久編號所需的條件。
2014年9月,國際小行星中心給予406308號永久編號,並確認紫金山天文台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2020年11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名將406308號小行星命名為“南外星”,於2021年5月14日正式通過國際批覆。
2021年11月24日,南京外國語學校舉行“南外星”發佈儀式。會上宣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編號為406308號小行星命名為“南外星”。據悉,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惟一可由發現者進行命名並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但以中學校名命名的小行星並不多見。 [31]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彗星

2017年3月1日,紫台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的科研人員觀測到一顆亮度為19.5等的移動天體,其運動速度為0.30度/天,立即將該彗星的信息上報,隨後幾日對它進行了跟蹤觀測,並呼籲國際上其他望遠鏡對其進行跟蹤觀測。3月9日,美國馬格達林那山天文台的2.4米望遠鏡測量了該目標的彗發特徵。經過近一個月的觀測,確定了它是一顆週期彗星。該彗星的運行軌道比較特殊,幾乎在一個垂直於黃道面的大橢圓軌道上運行,繞日週期長達114年。
近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佈了紫金山天文台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E2,命名為Tsuchinshan(注:“紫金山”的威妥瑪拼法,漢語拼音出現以前的通用型漢語拼音之一)。這是第4顆以紫金山的名字命名的彗星。
這是紫台發現的第6個彗星,也是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第二個彗星。第一個以“紫金山”命名的彗星是1965年元旦發現的,當晚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人員在南京紫金山上用剛安裝不久的40釐米雙筒望遠鏡觀測發現一個形態特殊的移動星象,報國際小行星中心後確認為一個新的短週期彗星,命名為62P/Tsuchinshan。 [5] 
2021年10月8日,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佈了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一顆新彗星,命名為C/2021 S4(Tsuchinshan)。這是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第七顆彗星,也是第五顆以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拼音)命名的彗星。 [30]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成果

2012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在研項目240項(包括2012年新增項目109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1項和子項3項;主持(或承擔)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2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其他項目21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0項,其中創新羣體1項、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6項、主任基金項目4項、面上項目28項、傑出青年基金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1項;承擔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先導科技專項5項,主持(或承擔)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5項,承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2項;承擔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2項;橫向項目13項。
2012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發表科技論文192篇,其中在中國境外發表76篇。SCI論文128篇,影響因子3.0以上的70篇,被引用95篇次;申請專利8件,其中發明專利8件,專利授權數5件。該台完成的《“高能電子宇宙射線能譜超出”的發現》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作為成員單位參加的“嫦娥二號”工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另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其中1項排名第一)、三等獎1項。 [19] 
2018年10月04日,紫金山天文台發佈“浪漫時刻表”,對天龍座、南金牛座和獵户座流星雨最佳觀賞期進行了預報。 [20] 
2022年10月消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等研究人員利用雙中子星併合過程中的引力波輻射特性研究核物質轉變,首次研究了雙中子星併合過程中夸克-強子渡越狀態方程的性質,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44]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學術期刊

據2015年12月天文台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是《天文學報》(季刊)和英文刊《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的承辦單位。
天文學報創刊於1953年,是由中國天文學會主辦、紫金山天文台承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發表中國現代天文學各分支學科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從1989年起,該刊被英國科學文摘(SA)和蘇聯文摘雜誌系統收錄。 [21]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學科建設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據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網信息顯示,共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工程碩士培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 
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一級學科):天文學 [2] 
博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一級學科):天文學 [2] 
碩士研究生培養點(3個,二級學科):天體物理、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天文技術與方法 [2] 
工程碩士培養點(1個):控制工程 [2] 
博士研究生培養點(3個,二級學科):天體物理、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天文技術與方法 [2]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天文學 [2]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共有在學研究生157人(其中碩士生77名、博士生80名)、在站博士後12名;先後共有八篇博士學位論文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15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生中獲院長特別獎1名,院長優秀獎1名,院、分院類冠名獎5名,有1篇博士生論文獲得中科院優博論文,1篇碩士論文獲江蘇省優碩論文。 [2] 
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8篇,不全)
序號
獲獎者
論文題目
指導人
年份
1
陳果
系外凌星熱型類木星大氣的地面觀測研究
王紅池
2015
2
任遠
太赫茲量子級聯激光器與超導熱電子混頻器特性及集成技術研究
史生才
2014
3
宿英娜
太陽雙帶耀斑中的剪切磁場
黃光力
2009
4
範一中
/
韋大明
2008
5
王紅池
年輕星質量外流―光學和近紅外觀測研究
熊大閏
2005
參考資料: [22-23]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徽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1、標誌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英文縮寫“P.M.O.”構成。
2、由英文字母“P"疊加而組成的英文字母“M",形如紫金山的三座山體。一山高於一山的圖形象徵天文事業的步步發展,體現了“發展天文事業,攀登科學高峯“的科學精神。
3、山頂的環形表示着天體的運動,隱喻了太極圖形,同時形如字母“O”,充分體現天文台特定的歷史意藴與文脈背景。
4、標誌色——紫色與橙黃色與“紫金山”這一名稱色相語義相吻合。 [24]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訓

嚴謹求實、勤奮開拓 [25]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所獲榮譽

2019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常進榮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學獎。 [6] 
2022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2022年全國科技周活動期間,圍繞“走進科技 你我同行”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科普活動,成效顯著。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榮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42] 
2022年1月30日,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擬認定公示名單。 [32] 
2022年4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間碎片觀測網設備研製與觀測組被授予江蘇省工人先鋒號。 [33]  [38] 
2022年3月30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園區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34-35] 
2022年,紫金山天文台太赫茲超導空間探測技術研究青年團隊被授予“中國科學院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36]  [40] 
2022年4月,紫金山天文台團委榮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37] 
2022年5月,張鈺哲先生辦公舊址暨紫金山天文台台史館入選江蘇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 [39]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台長
黨委書記
毛瑞青 [7]  [47-48] 
副台長
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蔡華偉 [47] 
參考資料: [26]  [47]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歷任台長

序號
姓名
任職時間
1
1928年2月-1929年2月
2
1929年2月-1941年1月
3
1941年1月-1984年7月
4
1986年4月-1991年4月
5
1991年4月-1996年9月
6
1996年9月-2000年11月
7
2007年7月-2018年5月
8
2011年7月—2019年2月
9
2019.02--2020.11 [7]  [26] 
參考資料: [27]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旅遊指南

2020年,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園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一年。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