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鞍列島

鎖定
馬鞍列島位於長江口外東南方,舟山羣島東北部,嵊泗列島東部,是舟山羣島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盡端。列島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方形排列,地理座標為北緯30°41′~30°51′、東經122°35′~122°49′,東西長28千米,南北寬22.3千米,列島中心西距菜園鎮25.5千米。由嵊山島、枸杞島花鳥山島、壁下山島、西綠華島東綠華島等184個海島及若干暗礁組成,海島陸地總面積20.24平方千米,最大島嶼枸杞島,陸域面積5.85平方千米。行政區劃隸屬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涉及菜園鎮嵊山鎮枸杞鄉花鳥鄉,户籍人口約2.25萬人。
列島海岸以基岩為主。各島多屬山地,大部為陡岸峭壁,平地極少,僅枸杞島谷地較開闊。花鳥山島主峯前坑頂海拔236.9米,為列島的最高峯。出露岩石絕大部分為燕山晚期侵入的鉀長花崗岩和花崗岩。
境內海域遼闊,處長江、錢塘江口外,水質肥沃,盛產各種魚類,四季漁汛不斷,尤以冬季帶魚汛規模為最大。嵊山漁場是全國著名漁場之一,嵊山島為漁場中心。
中文名
馬鞍列島
地理位置
舟山羣島東北部,嵊泗列島東部
地理座標
北緯30°41′~30°51′、東經122°35′~122°49′
行政隸屬
浙江省 舟山市 嵊泗縣
海島總數
184個
陸域面積
20.24平方千米
主要島嶼
嵊山島、枸杞島、花鳥山島、壁下山島、西綠華島
户籍人口
2.25萬人(2010年)

馬鞍列島名稱由來

馬鞍列島地圖(20世紀80年代) 馬鞍列島地圖(20世紀80年代)
明清時期稱為下八山,也作八山。為“陳錢(今嵊山島)、李西(今枸杞島)、洛華(今西綠華與東綠華島)、壁下、東庫、求芝(今求子山島)、大盤”八島的統稱。“下”者,意為偏遠之處。鴉片戰爭期間,英國殖民者以遠望花鳥山呈馬鞍狀而稱之為北馬鞍,並稱嵊山島為東馬鞍,稱枸杞島為南馬鞍,遂稱羣島為馬鞍列島並載入海圖,也作馬鞍羣島。馬鞍列島之名在《新譯海道圖説》中已有名稱記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馬鞍羣島,在江蘇崇明縣東南海中,屹立於長江口外。距上海二百五十餘里。我國向稱為花鳥山或花瑙山。而西人航海地圖中,皆以馬鞍羣島標識,蓋象形也。除小島與礁石外,共約在二十五島。有南馬鞍、北馬鞍、東馬鞍、旁馬鞍、假馬鞍、小馬鞍、女人馬鞍及馬蹬、馬刺、馬枚、馬橛、馬蹄、馬肚帶、馬股扣帶、轡島、繮島、裂島等名。以北馬鞍為最大,有雙峯狀如馬鞍。”由於此名貌似本土地名,後人不明其因而沿用至今。 [1] 

馬鞍列島位置面積

馬鞍列島位於長江口東南,舟山羣島東北部,嵊泗列島東部,北起燈城礁和花鳥白嶼,南至枸杞島以南的大宮山島,西起貓山嶼,東至鰻魚頭嶼,地理座標為北緯30°41′~30°51′、東經122°35′~122°49′。列島總體呈西北—東南向散列,東西長28千米,南北寬22.3千米,中心點距嵊泗縣城25.5千米。西綠華島、東綠華島、花鳥山島、壁下山島、枸杞島和嵊山島6個面積大於1平方千米的島嶼呈西南—東北—東南向弧形排列,天然構築了一個避北風的良港。
馬鞍列島有184個海島,海島陸地總面積20.24平方千米,面積最大的島嶼為枸杞島,陸域面積5.85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的是花鳥山島,最高點高程236.9米。有居民海島10個,分別是花鳥山島、東綠華島、西綠華島、東庫山島、大盤山島張其山島、壁下山島、柱住山島、枸杞島、嵊山島。嵊山島是馬鞍列島的經濟中心。
屬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管轄,涉及菜園、嵊山2個鎮和枸杞、花鳥2個鄉。其中花鳥山島、枸杞島和嵊山島3個海島為鄉(鎮)級政府駐地。户籍人口約22500人。 [2] 

馬鞍列島地質地貌

嵊山島和枸杞島
嵊山島和枸杞島(3張)
馬鞍列島地處長江現代水下三角洲前緣斜坡區,水深20~30米,島間及列島兩側水深大於30米的潮流深槽較多,局部有水深大於40米的深潭,最大水深70米。列島外側向三角洲底積區過渡,地形向東偏南傾斜。
列島海岸以基岩為主,佔95.31%。潮間帶灘地不發育。花鳥、枸杞兩島有發育的砂質海灘。岸灘海域沉積物類型共7種,主要為黏土質粉砂和粉砂質黏土(島羣外側),砂、礫及混合類型主要分佈在岸灘及深槽區。 [2] 
列島出露岩石絕大部分為燕山晚期侵入的鉀長花崗岩和花崗岩。在壁下、大盤山一帶為侏羅系上統的中—酸性火山岩沉積岩;在嵊山有北西—南東向的,在花鳥山東南部有北東—南西向的,東綠華島有東西向的各一條長1300米上下,寬300米的閃長玢岩岩脈,均系燕山晚期侵入岩漿的分異作用形成。
列島各島多屬山地,大部為陡岸峭壁,平地極少,僅枸杞島谷地較開闊。嵊山島、枸杞島是列島東南部的兩大島,東西並峙,間隔約650米。兩島均為山地,地勢高聳。陳錢山為嵊山主峯,最高點海拔213.5米,雄居中部,可鳥瞰海疆遠方。枸杞島崗巒起伏,主峯小西天海拔199.3米。北部的花鳥山為舟山羣島最北端的一個大島,全島皆山地,雲霧瀰漫,有“霧島”之稱,主峯前坑頂,居島中部,海拔236.9米,為列島的最高峯。 [3] 

馬鞍列島氣候

馬鞍列島地圖 馬鞍列島地圖
馬鞍列島年平均氣温15.6℃,最熱月平均氣温25.8℃,出現在8月,最冷月平均氣温5.6℃,出現在2月,極端最高氣温34.4℃,極端最低氣温為-4.7℃。年日照時數為1940.6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降水量1072.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156毫米,出現在6月,年暴雨日數為2.5天。
4-8月多偏南風,9月至翌年3月多偏北風,年平均風速7.2米/秒。最大風速46米/秒,風向南南東,出現在9月;年最多風向為南向,年平均大於等於6級的大風日數為152.4天。年平均霧日95.8天,3-―7月為多霧期,佔總霧日的76.7%,1980年5月的一次海霧持續時間長達69.6小時;年有效風能約3300千瓦·時/平方米,年有效風能時數約7600小時。 [2]  [4] 

馬鞍列島海洋水文

花鳥山島外海 花鳥山島外海
列島海域主要受東海海水影響,潮汐正規半日潮平均潮差2.56米,最大潮差4.89米,落潮歷時大於漲潮歷時;潮流屬不正規半日淺海潮流,流速較緩,以往復流運動形式為主,漲潮流向西北,落潮流向東南,實測最大潮流流速0.50米/秒,平均約0.25米/秒。
年平均表層水温17℃,8月平均水温最高,2月平均水温最低,實測最高、最低水温極值分別為30.1℃和4.4℃,年平均變幅為14.7℃。年平均表層鹽度為29.57,9月份平均鹽度最低,12月份平均鹽度最高,實測最高、最低鹽度分別為35.41和8.45,年變幅為4.29。懸沙濃度較低,水色清澄,透明度大於3米,日平均懸沙濃度為0.01~0.10千克/立方米,漲、落潮最大含沙量相當。
波浪以嵊山站為代表,年平均波高1.1米,年平均週期4.9秒,歷史上曾測得最大波高為17.0米,波向為東向,主浪向為東北向,次浪向為東南向,風浪約佔70%,7級以上大浪集中在6—9月間,5級以上大浪各月都有出現。 [4] 

馬鞍列島海洋生物

海域溶解氧含量春季較秋季髙。春季平均值為479微摩爾/立方分米,部分處於飽和狀態;秋季平均值為429.9微摩爾/分米,多處於不飽和狀態。pH值春季變化大,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為8.41和8.20;秋季分別為8.31和8.14。營養鹽類秋季較春季高。
據1990年調查,水樣中異養細菌數春季為83.44萬個/立方分米,秋季為58萬個/立方分米。葉綠素a含量在舟山羣島中最高,為1.056~4.409毫克/立方米。初級生產力在舟山羣島屬最高,為80.85~898.25毫克/(平方米·天)。浮游植物數量和密度較高,個體密度為64.03~7441.08萬個/立方米。浮游動物數量和密度一般,個體密度為5010~12.435萬個/立方米。濕重生物量為1~100.81毫克/立方米。體積生物量為0.01~0.32毫升/立方米。仔稚魚春季為1~2種,1~12尾/網;秋季為1種,1~2尾/網。潮間帶生物豐富,種類多,岩礁春季為30~47種,生物量為840.9~4322.8克/平方米,密度為279.1~1326.6個/平方米。底棲生物也較豐富,生物量大,密度高,春季18~42種,生物量64.4克/平方米,密度671個/平方米;秋季14~34種,生物量145~839克/平方米,密度6~67個/平方米。游泳生物96種,春季最多,為59種。 [4] 

馬鞍列島海洋資源

枸杞島漁船 枸杞島漁船
馬鞍列島處於舟山漁場中心部位,全年游泳生物中有魚類54種,甲殼類33種,頭足類2種,其他類2種;游泳生物優勢種有龍頭魚帶魚大黃魚海龍七星魚中國毛蝦葛氏長臂蝦和管鞭蝦等,主要種類還有蝦虎魚鱭魚黃鯽、鮐鰺、梅童魚、細螯蝦和蝦蛄等,魚蝦資源相當豐富,是中國最主要的漁場之一,曾經是四大經濟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重要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游通道,有“天然魚倉”之稱。
嵊山漁場為舟山漁場的中心漁場,處於北緯30°16′~31°14′、東經122°35′~123°34′的長江口東南海域,即東至海礁、東南礁以東23千米,西至西綠華島—枸杞島一線,南到浪崗山列島以南,北至花鳥山島以北34~42千米。地處太平洋西岸陸緣海,長江、錢塘江甬江入海口,寒流、暖流和沿岸流的交匯地帶。長江、錢塘江、甬江等河流帶來大量淡水徑流、大量的有機質和浮游生物,水質肥沃,餌料豐富,有浮游植物120種、浮游動物123種和底棲生物112種,浮游動物平均生物量為451.49毫克/立方米。淺海養殖條件優越,可養殖面積為108.8公頃。潮間帶野生貝藻類資源十分豐富,有貽貝牡蠣紫菜等。盛產帶魚、大黃魚、小黃魚、烏賊、鰳魚鯧魚鰻魚、鯖黃鮎、海蜒梭子蟹和蝦等,四季漁汛不斷,尤以冬季帶魚汛為甚。漁場在20世紀70年代全盛時期,僅浙江漁民在該海域的年捕獲量就有40萬噸,最高年達60萬噸。尤其冬季帶魚汛期間,江、浙、閩、魯、遼、冀和滬、津6省2市的15萬漁民,萬艘漁船雲集嵊山海面,捕獲量佔東海漁區首位,堪稱全國最大漁汛。
附近海域面積廣闊,島礁星羅棋佈,參差錯落,水道縱橫交錯,水質清澈,生物資源豐富,地理和海洋生態系統條件特殊,擁有國家珍稀和瀕危海洋生物物種。
2005年6月10日,成立馬鞍列島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是浙江省建立的第二個海洋特別保護區。保護區分馬鞍列島海洋生態保護區,馬鞍列島無人島礁資源保護區,馬鞍列島珍稀瀕危生物保護區,馬鞍列島經濟魚類資源保護區,嵊泗—枸杞島厚殼貽貝、羊棲菜種質資源保護區,綠華島—花鳥山島—壁下島石斑魚資源保護區,花鳥山島以東—求子山—黃礁人工魚礁增殖放流區、綠華島—黃礁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區、馬鞍列島生態養殖區和馬鞍列島生態旅遊風景區10個功能區。保護區內有中華白鰭豚中華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水獺穿山甲玳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他主要珍稀動物有鯨目20多種、鰭腳目2種、海牛目1種和食肉目1種。常見的有長鬚鯨寬吻海豚江豚斑海豹儒艮海獺等。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石斑魚、四大經濟魚類、貽貝、羊棲菜等魚類和貝藻類資源及其周圍生態環境。從2005年開始,每年6—8月,實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動。2005年,首次放流黑鯛魚苗20餘萬尾,個體長度為5~7釐米,以後每年放流300萬尾左右,主要苗種為岱衢族大黃魚、黑鯛、鮸魚、烏賊、褐牙鮃日本黃姑魚、梭子蟹和海蜇等。保護區從2004年開始在東庫山島、求子山島以及上、下三橫山島周圍海域實施人工魚礁建設。2006年在東庫山附近海域共投放水泥礁648只,共計58810立方米,形成礁體13座,礁區面積330公頃。後期監測顯示,該區域內海洋生物資源量明顯增加。2008年4月中旬,再次在上、下三橫山島周圍海域投放魚礁單體342個,共計39190立方米,形成礁體10座。至2008年,已形成2個人工魚礁區、23座人工魚礁,對恢復該海域生態資源起了積極的作用。 [5] 
2015年,浙江省馬鞍列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 [6] 

馬鞍列島島嶼簡介

馬鞍列島主要島嶼

嵊山島
嵊山島(8張)
嵊山島 代碼330922038211。位於嵊泗列島東部,馬鞍列島東南部,陸域面積4.204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24千米。屬大陸基岩島,島形似彎蝦狀,地勢東部高,西部、南部較低,山勢陡峻,中部陳錢山最高,海拔213.5米。隸屬嵊泗縣嵊山鎮,為嵊山鎮政府駐地,是馬鞍列島的經濟中心。1990年有居民3188户,10739人,經濟以漁業為主,包括拖蝦捕撈和水產養殖,有機動漁船404艘,總噸位8937噸,總功率19786千瓦,1992年漁業產量8138噸,海水養殖212噸;其他產業均圍繞漁業展開,工業以水產加工為重點,水產品出口量達2993噸;同時農業種植少量蔬菜,並有小規模畜牧業。至2010年,本島有人口3702户,8309人,國民生產總值8.9億元,財政(税收)收入688萬元,勞均收入34092元,人均收入14238元。 [7] 
花鳥山島
花鳥山島(4張)
花鳥山島 代碼330922030711。位於嵊泗列島東部,馬鞍列島北部,是浙江省最北有居民島,隸屬嵊泗縣花鳥鄉,為花鳥鄉政府駐地。因島形似飛鳥,島上植物茂密、花繁葉茂、鳥語花香而得名。陸域面積3.617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6.82千米。島形似鳥,頭東尾西,屬大陸基岩島,沿岸具有典型的海蝕地貌,以丘陵為主,峯巒起伏,山勢陡峻,前坑頂海拔236.9米,為馬鞍列島、嵊泗列島最高峯。現有島民祖先大多在清初從寧波和台州遷來。2010年有人口533户,977人,實現社會生產總值9635萬元,財政收入100.52萬元,勞均收入33666元,人均收入11178元;經濟以漁業為主,現有漁船75艘,總產量1.42萬噸;工業有采石企業1家;年接待遊客1206人次。 [8] 
枸杞島
枸杞島(9張)
枸杞島 代碼330922035211。位於嵊泗列島東部,馬鞍列島南部,隸屬嵊泗縣枸杞鄉,為枸杞鄉政府駐地。島形似鐵錨,由中心向東北、西南和東南3個方向延伸,陸域面積5.8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1.92千米,是嵊泗縣僅次於泗礁山島的第二大島嶼,也是馬鞍列島中陸域面積和平地面積最大的海島。地貌以丘陵為主,岩石嶙峋,山體陡峭,最高峯小西天峯海拔199.3米。2010年有人口3157户,7611人,主要從事第一、第三產業。第一產業以捕撈養殖業為主,2008年有漁船500多艘,總噸位2.29萬噸,總功率3.87萬千瓦,2010年水產品總量9.47萬噸,漁業產值2.97億元,漁業勞均收入3.90萬元。第二產業以貽貝深加工為主,船舶修造、製冰等為輔,2010年工業生產總值2.1億元。第三產業以旅遊服務業、金融業和交通業為主。 [9] 
西綠華島 代碼330922028111。位於嵊泗列島東部,馬鞍列島西北部,屬嵊泗縣菜園鎮,原為綠華鄉政府駐地,2001年撤銷併入菜園鎮,島上成立綠華社區(村)。島形似刀口向西南的鐮刀,大致呈東西走向,陸域面積1.279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8.92千米,最高峯石人衝崗海拔105.1米。2010年有人口204户,336人,漁業為主導產業,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19億元,其中漁業生產總值8783萬元,第三產業收入2600萬元,2010年勞均收入27416元。 [10] 
壁下山島 代碼330922032811。位於嵊泗列島東部,馬鞍列島東部,隸屬嵊泗縣嵊山鎮。原為壁下鄉政府駐地,2001年併入嵊山鎮,島上設壁下村委會,2005年改為壁下社區。島形似曲尺,原分為野貓洞島和壁下山島兩個海島,後填海築堤相連。陸域面積1.18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8.61千米,地貌以丘陵為主,最高峯安基山海拔161.2米。2010年,人口87户,162人,主要從事漁業,2010年有漁船114艘,總噸位1528噸,總功率6055千瓦,水產總量11016噸。 [11] 

馬鞍列島其他有居民海島

島嶼
代碼
地理位置
陸地面積
海岸線長
行政隸屬
常住人口
大盤山島
330922032611
馬鞍列島東部,壁下山島西北500米
(30°47.7′N,122°45.9′E)
0.487k㎡
3.65km
嵊山鎮壁下村
184人
(2010年)
張其山島
330922033711
馬鞍列島中部,壁下山島以西4.6千米
(30°47.5′N,122°43.3′E)
0.207k㎡
2.73km
嵊山鎮壁下村
22人
(2010年)
東綠華島
330922027711
馬鞍列島西北部,西綠華島東170米
(30°49.5′N,122°38.7′E)
1.115k㎡
8.07km
菜園鎮綠華村
227人
(2010年)
東庫山島
330922028511
馬鞍列島西北部,東綠華島東南1千米
(30°48.6′N,122°39.8′E)
0.232k㎡
2.88km
菜園鎮綠華村
202人
(2010年)
柱住山島
330922028711
馬鞍列島中部,東綠華島東南3.32千米
(30°47.3′N,122°40.1′E)
0.276k㎡
2.60km
菜園鎮
16人
(2000年)
[12] 

馬鞍列島無居民海島

花鳥山島附近小島:燈城礁、燈城南礁、小白礁、小白東礁、花鳥白嶼、大江礁、外峙摞礁、裏峙摞礁、頭頸嶼、烏盆礁、三礁(高塊礁、花鳥中塊礁、長塊礁)、龍蛇嘴嶼、龍蛇嘴南嶼、長礁嘴頭嶼、稻棚嶼、利市頭嶼、彩旗山嶼、東旗礁、小旗礁、半邊彩旗山嶼、雞籠山北礁、花鳥雞籠山嶼
東、西綠華島附近小島:貓山嶼、中貓嶼、貓卵黃礁、老鼠礁、外青團北礁、外青團礁、裏青團礁、裏青團南礁、小岙裏嶼、綠華海橫頭嶼、外稻桶礁、裏稻桶礁、小西綠華島、南稻桶礁、鰻局島、綠華鰻頭山島、掰開嶼、過浪嘴頭礁、攔門虎礁、大銅細礁、獅子礁、求子山島、上三橫北島、上三橫中島、上三橫南嶼、下三橫山島、下三橫中島、下三橫南島、小烏貓礁、烏貓礁、蟹腳嘴礁(北嘴頭礁、蟹腳北礁、蟹腳中礁、西嘴頭礁、蟹腳南礁)、台南山嶼、台南小嶼、篷礁、帆礁、花鳥大青山嶼、青石嶼、北胭脂礁、篷牌礁、蝴蝶島、老虎北礁、花鳥老虎嶼、虎威礁、花鳥小青山嶼
嵊山島和壁下島附近小島:莊海島、外漲埠礁、漲埠樁礁、內漲埠礁、東小盤島、西小盤嶼、圍籠嶼、圍籠西礁、張其山東礁、龍牙樁礁、龍牙中礁、龍牙南礁、蟹拉鉗嶼、外田螺礁、菜其嶼、烏撈盆礁、墨魚礁、外烏撈盆礁、壁下三塊頭礁(壁下頭塊礁、壁下二塊礁、壁下三塊礁)、黃石頭礁、大嘴嶼、大嘴西礁、壁下羊角礁、上黃北礁、上黃嶼、小扁擔礁、扁擔峙摞礁、中黃嶼、中黃南礁、東黃北礁、東黃嶼、東黃西礁、西半洋礁(1)、西半洋礁(2)、西半洋礁(3)
枸杞島附近小島:水底筍礁、小搗臼嶼、搗臼嶼、羊角嘴北礁、羊角嘴礁、北鳥屙嶼、北風嘴嶼、黃峙摞礁、枸杞東礁、鵝礁(平塊礁、高塊礁、鑰匙灣礁、小南塊礁、大南塊礁)、中龍舌嶼、內龍舌嶼、半邊龍舌嶼、枸杞鳥屙礁、小浪崗礁、桶礁、大宮山島、一粒珠礁、小宮嶼、門眉礁、門坎礁、門前礁、龍角礁、上龍頭嶼、枸杞龍珠礁、枸杞龍鬚礁、小江爿礁、江爿礁、外江爿礁、枸杞馬鞍山島、小馬鞍山嶼、黃石洞嶼、三塊峙摞嶼、亂石礁、枸杞筊杯嶼(1)、枸杞筊杯嶼(2)、坎嶼(1)、坎嶼(2)、大圓塔嶼、撲腦殼嶼、小圓塔嶼、大中城礁、小中城礁、平面台嶼、外灣礁、北稻桶礁、南稻桶長礁、崗腳礁、螺峙摞礁、螺峙摞南礁、鰻魚頭嶼、鰻魚頭礁、撲南嘴礁、鰻魚頭西礁、嵊山南小礁、饋礁、嵊山南里礁、小夾堂礁、大夾堂礁、嵊山西小礁 [13] 

馬鞍列島歷史文化

馬鞍列島自古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明代抗倭的前哨。明嘉靖年間浙江總督胡宗憲在《舟山論》載:“蓋洪武間,倭寇犯中界,犯玉環,犯小濩寨,皆浙東海濱,信國公所親睹也。其來也,自五島開洋,衝冒風濤,困眩精神者數日,至下八陳錢而始少憩……”清道光《洋防輯要·卷九》載:“乍浦海中有山,至下八山極遠,此外則洋茫無山矣。倭航之來,必到下八山之盡陳錢、壁下山,取水候風流犯。先年兵船畏風濤危險,止分守八山之內港。每年黃魚生髮之時,各府漁船俱集聚八山相近內洋下網,遂致倭賊抄掠漁船,引劫各處。隆慶三年,軍門谷公中虛設立遊哨兵船,委把總一員,直哨壁下等洋,遇賊即剿,然後內港無虞。若八山無哨巡之兵,萬一倭賊擄漁樵入船,揚帆至鱉子門,再驅土人駕使,為害不小。”1905年日俄對馬海戰前夕,俄軍波羅的海艦隊也曾在此錨泊一晝夜。1949年,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敗退,列島南部嵊山島曾成為國民黨的嵊泗縣政府和江蘇省政府駐地。
花鳥燈塔 花鳥燈塔
上海開埠以來,馬鞍列島以扼長江之口而位置顯著。1870年,清海關籌建海上航標,委託英國人在花鳥山島西北端建成花鳥燈塔。該燈塔是衞護長江口的三大燈塔之一,在中國沿海燈塔中向來以地理位置重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備最先進、歷史最悠久而著稱,被譽為“遠東第一燈塔”。1997年被國際航標協會列為“世界歷史文物燈塔”,2001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國家燈塔郵票系列。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182.
  • 2.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179.
  • 3.    舟山市地名委員會編.舟山海域島礁志[M].內部發行,1991.07:96-97.
  • 4.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180.
  • 5.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181.
  • 6.    馬鞍列島:實現海洋漁牧化  .科學網.2017-11-01[引用日期2020-03-12]
  • 7.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183-206.
  • 8.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07-221.
  • 9.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43-259.
  • 10.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22-232.
  • 11.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33-242.
  • 12.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74-279.
  • 13.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80-34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