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盤山島

鎖定
大盤山島位於位於舟山羣島東北部海域,馬鞍列島中部偏東,在壁下山島西北500米處,東南瀕大盤山水道。
大盤山島呈圓形,而西南突出,東北至西南長950米,陸域面積0.487平方千米,最高點海拔129.2米。沿岸潮間帶遍長藤壺、貽貝、螺等貝類,周圍海域盛產烏賊、蝦等,島上有少量耕地。因從東面看島呈圓盤形,故名大盤山。一説該島西側岙口又有一礁石(築堤時被炸),圓形似盤而得名。
大盤山島隸屬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嵊山鎮壁下社區。元代已有人居住。清光緒時為漁汛居民點,村民祖籍為寧波、温州。2010年島上有78户,184人。
中文名
大盤山島
漢語拼音
Dàpánshān Dǎo
海島代碼
330922032611
地理位置
舟山羣島馬鞍列島東部壁下山島西北海域
行政隸屬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嵊山鎮壁下社區
陸域面積
0.487平方千米
最高海拔
129.2米
人口數量
184人(2010年)

大盤山島名稱由來

因從東面看島呈圓盤形而得名。另説,西岙口原有礁石似盤,島因礁名。元大德《昌國州圖志》已有“大盤岙”名稱記載。明《海防類考》作“彈丸”,也以形狀命名之。鴉片戰爭期間,英國殖民者將之與莊海島、小盤山合稱為馬繮島。 [1] 

大盤山島地理環境

大盤山島碼頭 大盤山島碼頭
大盤山島位於舟山羣島東北部海域,位於嵊泗縣政府駐地菜園鎮東北30.9千米,馬鞍列島東部,壁下山島西北海域,與壁下山島岸距500米。距大陸最近點75.8千米。俯瞰島呈頭東尾西的蝌蚪形,長1050米,寬450米,海岸線長3.65千米,陸域面積0.487平方千米,最高點座標為北緯30°47.7′,東經122°45.9′,海拔129.2米。
出露岩石為侏羅紀上統茶灣組熔結凝灰岩凝灰岩,間雜凝灰砂岩,中部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流紋斑岩岩脈,貫穿全島。海岸陡峭、曲折、破碎,多海蝕崖海蝕穴。土壤為紅壤粗骨土類。植被面積28.3公頃,生長黑松16.1公頃,林下有灌叢,另有白茅草叢8.7公頃,森林覆蓋率32.7%。有耕地0.6公頃,種植蔬菜和番薯。巖灘生長有藤壺貽貝、螺等貝類和藻類生物。南岸陡峭,海蝕崖林立。周圍水深4~12米。周圍海域盛產烏賊、蝦等水產。島南與壁下山島、蟹拉鉗嶼之間為大盤門水道,能通行500噸以下船隻。 [2] 

大盤山島社會經濟

大盤山島村落 大盤山島村落
元代已有人居住。明初“海禁”,漁民內遷大陸。清光緒時為漁汛居民點,村民祖籍為寧波、温州。西部有一個漁村,村名大盤,也稱大盤大岙。1950年與壁下、安基合建翻身村,屬嵊山鎮。1953年析置大盤村,屬壁下鄉。1962年與張其合建大盤生產大隊。1980年分置大盤生產大隊。1985年建大盤村委會。2001年,壁下鄉併入嵊山鎮,與安基、壁下合併為壁下村。現屬嵊山鎮壁下社區(村委會)。
1985年有漁民110户,442人。1992年末,有居民103户,281人。2010年有78户,184人。村落沿港灣山坡分佈,民居多為2~3層樓房。
村民主要從事漁業生產,以張網作業為主。2010年有機動漁船17艘,總噸位1880噸,總功率2860千瓦,漁業總產量6470噸,產值2070萬元。西岸有小灣,可泊船,建有防浪堤1條,船埠頭1處,上有自然村,對外無固定航船。有山塘1座,坑道井3口。20世紀80年代,有村辦發電廠和村辦魚粉廠,有村校、文化站、電影隊、商店等,是嵊泗縣最早致富的漁村之一。1992年勞均收入6072元,人均收入2990元。2010年,勞均收入36016元,人均收入14462元。1956年秋,舟山專署水產局在嵊泗縣大盤山島試驗灑石灰水增殖紫菜,獲得成功。 [3] 

大盤山島民間傳説

大盤山像一隻小蝌蚪,圓圓大大的頭、粗壯的尾巴旁邊還伸出一條小腿。當地島民稱蝌蚪為癩絲,故大盤很久以前叫小癩絲山。小癩絲山海拔不高,卻經常雲霧繚繞,山中溪水潺潺,山上鬱鬱葱葱,野果飄香,可謂“山清水秀白霧飄,踏遍仙境也難找”,如同仙境一般。有一天,觀音菩薩從南海普陀山北上,想數數翁山縣內的千座山峯,她從東數到西,從南點到北,數來數去,只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峯。又從北數到南,從西點到東,還是九百九十九座山峯。觀音菩薩不肯作罷,想休息一下再數一遍,便降落在小癩絲山盤腿打坐。島民因此將小癩絲山改名為“大盤山”。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78.
  • 2.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78-279.
  • 3.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海島志·浙江卷第一冊:舟山羣島北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0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