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鳥燈塔

鎖定
花鳥燈塔,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花鳥鄉燈塔村。花鳥燈塔地處中國沿海航線和長江航線的交叉點,東臨公海,是上海港洋山港、寧波至舟山港等到日本、韓國以及其它國際航線上不可缺少的導航設施。 [2]  花鳥燈塔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是清政府海關海務科籌備建設的第一批燈塔之一。 [2] 
花鳥燈塔,佔地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米,花鳥燈塔的塔身呈圓柱形,高16.5米,下部為白色,混凝土磚石結構,上部為黑色,材料主要是鐵板。燈塔內部分四層。塔頂為銅鑄圓頂,裝風向板。頂層使用巨大的玻璃作為牆體,安裝着強大的光源。其下一層有外置廊台,可憑欄遠眺。燈塔周圍還有無線電鐵塔、發電房、機房、倉庫、宿舍、碼頭等附屬設施,建築和裝飾均屬歐式風格。 [1-2] 
1997年,花鳥燈塔被國際航標協會(IALA)列為世界歷史文物。 [2]  2001年6月25日,花鳥燈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花鳥燈塔
地理位置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花鳥鄉燈塔村
所處時代
1870年
佔地面積
22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編    號
5-0518-06-5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花鳥燈塔歷史沿革

花鳥燈塔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是清政府海關海務科籌備建設的第一批燈塔之一。
民國九年(1910年),進行維修。
民國五年(1916年),進行重修擴建。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日本佔領了燈塔。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管燈塔。
1969年,移交海軍航保部。
1980年,歸上海航道局管理。 [2]  [4] 

花鳥燈塔建築格局

花鳥燈塔,佔地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米,花鳥燈塔的塔身呈圓柱形,高16.5米,下部為白色,混凝土磚石結構,上部為黑色,材料主要是鐵板。燈塔內部分四層。塔頂為銅鑄圓頂,裝風向板。頂層使用巨大的玻璃作為牆體,安裝着強大的光源。其下一層有外置廊台,可憑欄遠眺。燈塔周圍還有無線電鐵塔、發電房、機房、倉庫、宿舍、碼頭等附屬設施,建築和裝飾均屬歐式風格。 [1-2] 
花鳥燈塔的導航方式非常齊全,有光波、電波和聲波等,可為不同距離的船隻提供不同的導航手段。聚光燈安裝在燈塔頂層中央,採用2千瓦鹵素燈,周圍置四面透鏡和旋轉機組,每分鐘旋轉一圈,使聚光燈同時射出四道光線,射程為44.45千米,每15秒一閃, 被稱為“夜海奇光”。燈塔周邊建有兩座無線電鐵塔,提供的無線電遠距導航方式可每15分鐘向船隻呼號一次,報告船所在的經緯度。 [1] 

花鳥燈塔主要裝置

  • 牛眼透鏡
花鳥燈塔上層的牛眼透鏡是燈塔的核心裝置之一,是赫德時期的原物。它是由四面圓形的頭等鏡機組成,每一個面都用8圈三菱形水晶玻璃拼裝。頭等鏡機上安裝有轉機裝置。光源採用氙氣燈泡,通過4面透鏡發出4束光線。船隻在同一個地點每15秒可以看到1次燈光。 [2] 
  • 氣霧喇叭
花鳥燈塔配備了中國聲音傳播距離較長的氣霧喇叭,當地俗稱“老黃牛”,其聲音可傳播到4海里遠。它每80秒鳴笛2次,每次鳴笛1.5秒,有效地解決了大霧天氣的導航問題。 [1-2] 

花鳥燈塔歷史文化

  • 燈塔由來
花鳥燈塔的建設與時任海關總税務司羅伯特·赫德(RobertHart)有關。赫德來自英國北愛爾蘭,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11月,就職清朝海關總税務司,長達45年的“大清海關總管”生涯。在擔任海關總税務司5年後,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年),他向清政府建議:“為了中國沿海進行貿易的船舶利益,一般地説,真正的需要如下:在遠航中給予船舶以危險警告,這就應在必要的地方設置燈塔。”這一建議被清政府採納,這就有了海關海務科籌備建設的第一批燈塔。 [2] 

花鳥燈塔文物價值

花鳥燈塔集中體現了19世紀末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標科技水平,並且隨着現代科技的進步,不斷更新,是中國沿海數百座燈塔中規模較大、功能較齊全、設備較先進、歷史悠久的一座燈塔。歷史以來,一直為世界各國的貨輪、商船指引航向,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2002年5月,國家郵政局首次以燈塔為題發行的特種紀念郵票中,花鳥燈塔就是其中的第三枚。 [1-2] 

花鳥燈塔保護措施

1997年,花鳥燈塔被國際航標協會(IALA)列為世界歷史文物。 [2] 
2001年6月25日,花鳥燈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花鳥燈塔旅遊信息

花鳥燈塔地理位置

花鳥燈塔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花鳥鄉燈塔村。 [2] 

花鳥燈塔交通路線

從嵊泗縣坐車至花鳥鄉燈塔村即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