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玉成

(太平天國英王)

鎖定
陳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原名“丕成”,後被洪秀全賜名“玉成”,廣西藤縣(一説桂平)人 [2]  [53]  ,漢族客家人 [1] 太平天國後期主要軍事將領。
陳玉成十四歲作為童子兵參加太平軍,充當羅大綱之衞兵,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任左四軍正典聖糧,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在二克武昌之役中一戰成名,升為殿右三十檢點。其後,陳玉成轉戰湘、鄂、贛、皖、豫、蘇、浙各地,在浦口、三河、丹陽等戰役中取得大捷,參與兩破江北、江南大營之役,解除天京之圍,期間因戰功卓著而於太平天國己未九年(1859年,清咸豐九年)受封“英王”,與李秀成同為太平天國後期的軍事支柱,與石達開並稱為太平天國兩大“勇猛王爵”。 [18] 
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年,清咸豐十年)秋,陳玉成奉命攻湖北以救安慶,翌年在安慶外圍與清軍激戰,但安慶最終陷落,陳玉成退守廬州(今安徽合肥)。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1862年,清同治元年)四月,廬州失守,陳玉成突圍後受苗沛霖之矇騙,北上壽州(今安徽壽縣)與苗沛霖會合,反被苗沛霖擒獲交給清軍。在押解京師的過程中,清廷下令就地正法,陳玉成遂在河南延津凌遲處死 [46] 
全    名
陳玉成
別    名
四眼狗(綽號)
狗逆(清朝蔑稱)
所處時代
清末
民族族羣
漢族客家民系 [1] 
出生地
廣西藤縣
出生日期
1837年
逝世日期
1862年6月4日
主要成就
智取武昌、取得浦口、三河、丹陽等大捷
本    名
陳丕成
爵    位
英王

陳玉成人物生平

陳玉成早年生涯

陳玉成,廣西梧州府藤縣大黎裏西岸村人。他的先祖原居福建汀州府上杭縣,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因“常遭凶年世變之苦”,由福建上杭遷居廣東韶州府翁源縣的楓樹井。清康熙年間,他的十世祖陳珦因厭棄“梓里之不寧”,遂從廣東翁源縣遠徙廣西,幾經輾轉,至陳玉成的曾祖父陳文毓時,再由黃婆西進三百米之遙,至西鳳嶺腳的西岸村落業。道光十七年(1837年),陳玉成在這個山村誕生。 [1-2] 
陳玉成原名丕成,後來洪秀全以其“忠勇”,賜名“玉成”。 [3]  他的祖父陳拔蘭、祖母江氏、父親陳朝禮、母親姚氏都是農民。陳玉成還在童年就父母雙亡,全靠祖父母撫養成人。陳拔蘭曾將陳玉成送入私塾讀書,但由於家境貧寒,不久就輟學了。大約十歲左右,陳玉成就給人幫工,逐步自謀活路。他給人放過牛,挑泥舂牆蓋房子,從小就飽嘗了人世間的各種辛酸和苦楚。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同縣古制村的陸海平(後為太平天國來王陸順德)、新旺村的李以文(後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成為了好朋友。另一方面,住在大黎古盤衝的胡姓人家通過平南的族親胡以晃而將拜上帝教傳入大黎山區,少年陳玉成也被髮展為“上帝會”成員。 [4] 

陳玉成嶄露頭角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揭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陳玉成及他的兄弟叔侄28人都投身太平天國起義。當時陳玉成只有十四歲,是太平軍中的“童子兵”,充當太平天國初期重要將領羅大綱的衞兵。 [5]  羅大綱作為先鋒北上永安時,途徑大黎,陳玉成徒步前往謁見羅大綱,充當嚮導,引太平軍由大黎垌上攻永安州 [6]  總體而言,由於陳玉成年幼,在打到江寧(今江蘇南京,太平天國改稱“天京”)之前,參與戰鬥不是很多。 [7]  也有人認為他作為童子兵參加過一克武昌的戰鬥。 [46]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清咸豐三年)四月,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陳玉成受封為左四軍正典聖糧,職同監軍,負責主管糧食事務。 [8] 
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四月,當太平天國西征軍由漢口、漢陽分兩路向鄂西、鄂南出擊時,陳玉成受命協同國宗韋俊率軍西征。他們渡過長江以後,韋俊約他聯軍南下,進攻湖南湘潭。而陳玉成卻志在湖北,決定參加進攻已經圍困數月、尚未攻克的武昌城。五月下旬,陳玉成率所部由武昌縣入梁子湖,繞道至城東一線。他分析了武昌屢攻不下的原因,決定親率輕騎偵察敵情。他發現城內的存糧已盡,守城的清軍飢餓疲勞。六月初二日,在圍城友軍的配合下,他率領精鋭戰士五百人,利用黑夜,把事先準備好的繩子拋上城牆,套住城垛,縋城而上,搖旗高呼,清軍潰敗,圍困了幾個月的武昌城終於被太平軍攻克了。清湖北布政使嶽興阿、按察使曹懋堅被殺,巡撫青麐、副都統魁玉等逃走。陳玉成一戰成名,由此在太平軍中嶄露頭角。勝利的消息傳到天京,洪秀全、楊秀清大為讚賞,把他越四級超升為殿右三十檢點之職,命統陸軍後十三軍,水營前四軍。 [9] 

陳玉成轉戰湘鄂

太平軍佔有武昌以後,長江上游形勢有所改善。陳玉成乘勝進攻黃州孝感,隨即率軍南下,攻打嶽州曾國藩率湘軍一萬七千人分水陸兩路入湘北,和石祥禎林紹璋等人統率的太平軍發生激戰,僅嶽州一地就兩度易手。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閏七月,鎮守嶽州的秋官又正丞相曾天養兵敗身死,此時陳玉成領兵回打嶽州,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他假裝成清兵,率十八名太平軍勇士混入湘軍水師中放火,焚燬大小船隻300餘艘。不過由於下雨及其風向變動,清軍陸上援兵也趕來撲救,太平軍損失船隻50餘艘,陳玉成被迫撤走。 [10]  八月下旬,清軍奪回武漢,太平軍退守江北田家鎮。當時,適值燕王秦日綱奉命巡視長江防務。陳玉成向他報告了之前的戰況,並建議調集太平軍各路鎮將會於田家鎮,抵抗清軍。 [11]  從此,陳玉成率軍駐守蘄州,獨當一面,轉戰江北的廣大地區。
陳玉成連環畫 陳玉成連環畫
清軍佔領武漢後,立即以水陸軍分三路夾江東犯:塔齊布率湘軍進攻大冶、興國,署湖廣總督楊霈率湖北兵攻蘄州、廣濟,曾國藩自領水師順流東下。對此,楊秀清命令秦日綱率主力駐守田家鎮,與蘄州的陳玉成軍互為犄角,協同作戰。太平軍在田家鎮築起堅固營壘,並造木牌水城,江中橫安鐵鎖二道,江北構築土城,安好炮位,以備迎戰清軍。南岸之半壁山、富池口亦駐兵把守。九月二十九日,湘軍彭玉麟等以水陸師七營先攻蘄州,企圖打開田家鎮上游門户。陳玉成揮師抵抗,先勝後敗,損失戰船百餘艘,巨炮六十餘尊。秦日綱接到消息,急命殿左三十一檢點曾鳳傳派兵由富池口趕往增援,在半壁山與清軍發生激戰。陳玉成乘機夜襲清軍水師於蘄州,施放火箭,拋擲火球,焚燒清船,迫使清軍船隻不敢開動。十月初四日,太平軍在田家鎮、半壁山與湘軍發生大戰,一連十日。湘軍先佔半壁山,並以“洪爐大斧”破壞太平軍的攔江鐵鎖。當時正值東南風大作,太平軍水師被大風所阻,不能下行。清軍縱火焚燒戰船,燒燬太平軍船隻四千餘艘,湘軍水師損失也不少。因為戰鬥失利,秦日綱、韋俊等焚燒田家鎮營壘,東退宿松、黃梅。陳玉成這時仍在蘄州,與清軍拼力撕殺,大敗清軍副都統魁玉、總兵楊昌泗於曹家河,焚燬清軍三道橋營盤,奪獲清軍糧米,斬州判魏作霖。十月十五日,田家鎮失守,陳玉成被迫放棄蘄州,轉移廣濟、黃梅,企圖與秦日綱軍聯成一氣。塔齊布、羅澤南等督隊來攻,大戰於廣濟、黃梅等地,陳玉成在保衞黃梅的戰鬥中揮矛刺傷撲向城牆的塔齊布面部。在黃梅附近的孔壟驛、雙城驛,又協同秦日綱指揮隊伍,和佔據優勢的清軍連開七仗,大量殺傷清兵。然後轉入九江,協助殿右十二檢點林啓榮守城。 [12] 
太平軍在田家鎮失利,楊秀清即命令石達開、羅大綱分別從安徽、江西率軍趕來增援。石達開駐軍湖口,羅大綱軍扼守湖口對岸之梅家洲,與九江守軍互相呼應。十二月,曾國藩督湘軍水陸主力撲向九江,陳玉成、林啓榮堅守城池,以逸待勞,英勇反擊,大敗清軍。不久,陳玉成奉命率軍再入湖北,協同秦日綱、韋俊作戰。十二月十七日,復佔黃梅。十二月二十四日,大敗湖廣總督楊霈軍於廣濟。十二月三十日,陳玉成等以千餘之眾,乘除夕一舉擊潰楊霈的主力軍。其後連克蘄、黃兩州,楊霈敗走漢口。兩日後,陳玉成、秦日綱合軍攻佔漢陽,楊霈逃往德安府,太平軍第四次攻佔漢陽以後,即分兵出擊,擴大戰果。陳玉成獨領一軍從漢陽北上,馳騁於鄂北廣大地區,佔領漢川,攻克應城,直搗德安府楊霈大營。楊霈敗走隨州。太平軍乘勝追擊,再克雲夢,設監軍及鄉官進行治理。然後揮軍從應城攻隨州,敗西安副都統常亮、總兵訥欽於望城崗,殺西安將軍扎拉芬,佔領隨州城,楊霈敗走棗陽。清廷改以荊州將軍官文為湖廣總督。太平天國乙榮五年(1855年,清咸豐五年)五月,陳玉成率軍撤離隨州,轉往德安。七月初一日,陳玉成從德安出擊,在應山之陂巷大敗清固原提督張廣順、署湖北提督訥欽、總管德楞額、參將劉富成等。太平軍由此聲威震鄂北,武漢據點與長江上游賴以鞏固。 [13] 

陳玉成馳騁蘇皖

太平天國乙榮五年(1855年,清咸豐五年)秋,陳玉成離開鄂北,率軍救援安徽廬州,然後領兵至蕪湖解圍。十二月,陳玉成奉命移師東下,參加鎮江解圍之役。當時,陳玉成因屢立戰功,已升冬官正丞相。除了陳玉成的隊伍外,還有地官副丞相李秀成、春官正丞相塗鎮興、夏官副丞相陳仕章和夏官又副丞相周勝坤等人所帶的隊伍。他們在燕王秦日綱的統一指揮下,由天京出發。二月一日,進抵棲霞、龍潭、石埠橋一線,擊潰清提督餘萬清、總兵張國樑的攔阻。太平軍負責鎮江防務的是殿前左五檢點吳如孝。他在秦日綱出兵的第二天,曾經率隊突圍西進,以圖會師,沒有成功。清軍從東陽至龍潭、下蜀連營三十里,進行阻截頑抗,雙方交戰五十餘日,不分勝負。秦日綱召集各路將領會議,決定派人衝破清軍重圍,入城聯絡,以裏外夾攻的辦法,解除鎮江之圍。陳玉成主動請求親自執行這個艱鉅的任務。他帶了幾名得力的戰士,乘坐一條小船,從鎮江水關衝向城去。江面的清軍水師炮船發現以後,從四面八方撲來,齊向陳玉成乘坐的小船開炮攔擊。陳玉成指揮戰士殺出重圍,進了鎮江城,把內外夾擊清軍的計劃傳達給城裏的守軍。 [14] 
太平天國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豐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太平軍按計劃發動進攻,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大破清軍,清欽差大臣、江寧將軍託明阿逃走,揚州也被太平軍佔領,是為一破江北大營。隨後陳玉成等回師南下,從瓜洲渡江,佔領鎮江黃泥洲,猛攻江寧知府劉存厚的高資大營。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帶兵自九華山趕來救援,被太平軍四面攻擊,吉爾杭阿、劉存厚等都戰死。五月十一日,秦日綱、陳玉成等率大軍自鎮江經下蜀、高資、東陽、石埠橋至天京觀音門、燕子礬一帶紮營,以期與從安徽太平府趕來的石達開軍聯合,圍攻向榮江南大營。五月十四日,陳玉成、李秀成等入天京,與楊秀清商討進攻計劃,楊秀清嚴令立即出戰。到五月十八日,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數日後,陳玉成追殲殘敵,在丹陽受傷。 [14] 
太平天國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豐六年)八月,“天京事變”爆發,兩個月後被石達開平息,陳玉成的上司秦日綱因捲入其中而被殺,此後陳玉成、李秀成成為獨立領兵的將領。在此期間,陳玉成移軍皖南。十二月與李秀成會師於樅陽,舉行第一次樅陽會議,重整軍隊,分兵進擊。太平天國丁巳七年(1857年,清咸豐七年),陳玉成率軍轉戰於轉戰鄂、皖、豫交界地帶,馬不離鞍,人不卸甲,屢立戰功,並拒絕追隨石達開出走。天王洪秀全對陳玉成十分器重,迭加封賞,擢拔他為全軍又正掌率,進爵成天豫,命他與李秀成主持軍事。 [14] 

陳玉成連戰連捷

太平天國戊午八年(1858年,清咸豐八年)初,清欽差大臣和春、江南提督張國樑等在天京外圍堅築高壘,挖掘“萬里長壕”,再建江南大營。七月,陳玉成趕到樅陽,在第二次樅陽會議中與李秀成、黃文金李世賢等共商軍事,確立了收復皖北、解圍天京的作戰計劃。當時,洪秀全重建五軍主將制,以陳玉成為前軍主將。七月十五日,陳玉成與左軍主將李世賢合軍克廬州府,清安徽布政使李孟羣敗走六安州。後軍主將李秀成率軍自全椒直指滁州烏衣鎮,與陳玉成軍會師。八月,陳李聯軍在東西葛、烏衣、小店等地擊敗清欽差大臣德興阿勝保之馬軍,直下浦口,再一次攻破清軍的江北大營,恢復天京與江北的運輸和聯絡。 [15] 
陳玉成 陳玉成
當陳玉成率軍在天京外圍作戰時,清湖北布政使李續賓從湖北入安徽。一月之間,連續攻陷太湖潛山桐城、舒城等地,直撲安慶,圍困三河。三河是太平軍收屯糧械、接濟天京的重要基地。太平軍在三河鎮據險築大城、磚壘,由吳定規率軍駐守。九月底,陳玉成在前線接獲三河被圍消息,立即從江蘇催軍回救,晝夜兼程,經巢縣、廬州,直趨白石山金牛鎮,抄襲李續賓軍的後路,並命吳如孝與捻軍聯合,切斷廬州、舒城通道,阻止清軍增援。李秀成也從白石山率軍加入戰鬥。陳玉成分析形勢,認為清軍雖然來勢兇猛,但孤軍深入,能夠用前後夾擊的辦法把它打敗。十月初九日,太平軍發起攻擊,陳玉成親入敵壘,率所部擔任主攻,各路軍同時殺出,經過五晝夜的激烈戰鬥,李續賓全軍覆滅。太平軍殲敵六千餘人,其中文武官員四百餘人,取得了“三河大捷”。三河大捷使天京上游局勢得到比較長期的穩定。戰鬥甫告結束,陳玉成即率軍從界牌西進追擊清軍,翌年二月進取六安州,轉攻廬州安徽布政使李孟羣大營。經過十幾天的反覆攻戰,活捉李孟羣。 [15] 
太平天國己未九年(1859年,清咸豐九年)五月,洪秀全以陳玉成連年征戰,功勞最大,進封他為英王(全稱“欽命文衡正總裁天朝九門御林忠勇羽林軍英王祿千歲”),並説“內事不決問幹王(洪仁玕),外事不決問英王,內外不決問天王”。 [16]  此時陳玉成正領兵在安徽廬州前線作戰,多次打敗勝保的隊伍。九月,天京告急。陳玉成奉命率師從廬州回援,聯合捻軍龔得樹部從盱眙天長攻揚州,調動圍攻六合的清軍回救,然後繞道猛攻清軍大營,一舉殲滅清福建提督李若珠部三千餘人,再和李秀成的隊伍配合,大敗清軍於浦口,殺死清署湖北提督周天培,又立新功。當陳玉成領軍在六合、浦口作戰之際,曾國藩秘密調兵遣將,由多隆阿鮑超胡林翼李續宜等分四路向安徽發動新的進攻,圖謀佔廬州、奪安慶。陳玉成馬上回師安徽,聯合捻軍張樂行、龔得樹等部共十餘萬人,大敗多隆阿軍,直搗太湖小池驛,圍攻湘軍王牌隊伍鮑超部。 [17] 
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年,清咸豐十年)春,天京再次告急,陳玉成奉命從安慶趕赴天京城外,與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諸軍配合,於閏三月再破清軍江南大營。閏三月二十一日,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和劉官芳等登朝向天王慶賀二解京圍的重大勝利,同時舉行軍事會議,商討今後進軍策略。陳玉成主張集中力量,回救安慶,以保上游而固天京;李世賢主張揮師南下速取閩浙;李秀成贊成洪仁玕乘勝下取蘇、杭、上海,成功之後,再回師沿江西上攻取的主張。洪秀全採納了洪仁玕、李秀成的意見,而且下令立即行動。 [18]  於是,陳玉成、李秀成率領大軍西進,以陳玉成麾下驍將劉瑲琳任先鋒,經句容向丹陽進攻。閏三月二十九日在丹陽戰役中取得大捷,張國樑落水而死,和春逃至滸墅關自殺。丹陽大捷以後,陳玉成奉命攻揚州,李秀成進佔蘇州。五月十七日,兩人在蘇州共商進軍策略,決定陳玉成提兵赴浙江,李秀成以松江為據點,隨機應事,伺機進取。六月,陳玉成自蘇州繞太湖西岸,經江蘇宜興進入浙江長興,隨即佔領安吉。六月十一日佔領於潛,隨後放棄於潛,進佔臨安、餘杭,進至賣魚橋,兵鋒直指杭州。六月二十日,陳玉成率部進攻杭州。 [33]  但由於杭州天氣暑熱,軍中疾病流行,而且在陳、李轉戰江浙期間,湘軍曾國荃部已經乘虛而入,佔據集賢關,開始圍攻安慶,因此不久後陳玉成就離開浙江,投入到保衞天京西大門——安慶的戰鬥。 [19] 

陳玉成兵敗就義

為了保衞安慶,洪秀全於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年,清咸豐十年)八月召集陳玉成、李秀成等至天京,與洪仁玕共同商討解圍的作戰方針。洪仁玕主張分兵兩路,夾江西上,擺出合攻武漢的勢態,迫使清軍從安慶抽軍回救,然後伺機反擊,破壞清軍圍攻安慶的作戰部署。洪秀全採用了這個作戰計劃,命令陳玉成率軍走長江北岸,從安徽直入湖北,攻武昌北路;李秀成率所部經江西直下湖南嶽州,繞出武昌之西;李世賢率所部由江西入湖北,攻武昌南路;楊輔清部經江西湖口、九江入湖北,攻武昌東路。要求各路人馬於半年後會師武昌。隨後陳玉成率軍從天京渡江。八月二十五日,進入皖北捻軍駐地,與龔得樹、孫葵星等部會合,眾至十餘萬人。十月,挺進掛車河,謀攻圍困安慶的清軍,為多隆阿、李續宜部所阻,遂退駐桐城。十二月,南攻樅陽,亦未成功。全軍稍加休整,即於翌年二月親率五萬大軍,從桐城出發,晝夜兼行,十二天內,奔馳六百里,連克英山、蘄水、黃州等州縣,直指武昌,武昌守軍不足三千,幾乎唾手可得。此時英國海軍提督何伯、參贊巴夏禮乘軍艦來到漢口(已在《中英天津條約》中闢為通商口岸),聽説陳玉成率兵佔領黃州,準備向武漢進攻,巴夏禮即於三月初一日趕往黃州,會見陳玉成,勸他不要進攻武漢,否則將與英國的商務利益衝突,並聲稱李秀成尚未從江西進兵。 [20]  陳玉成聽信其言,停止向武漢進軍的行動,只留部將傑天義賴文光守黃州,以便與江南友軍取得聯絡。他自己則帶領大軍向武漢西北發展,連克德安、黃陂、孝感、隨州、雲夢、應城等州縣。
陳玉成領導的太平軍雖然在湖北取得了許多勝利,但是曾國藩識破了他救援安慶的戰略意圖,不為所動。陳玉成被迫在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三月率軍東下,在安徽蕪湖北岸及集賢關等地紮營。為了解救安慶之圍,他調來平西主將吳定彩的隊伍,配合葉芸來共守城池。洪仁玕林紹璋吳如孝以及定南主將黃文金等也各率所部,分別從天京、廬江、蕪湖趕來參戰。兩月之中,接戰多次,互有勝負。四月下旬,清軍主力猛攻集賢關,陳玉成手下大將李四福、劉瑲琳先後戰死,集賢關失守,安慶告急。六月底,陳玉成再次召集各路將領會議,決定兵分三路,發動反攻。陳玉成、楊輔清從太湖向東進擊,吳如孝、林紹璋由桐城率軍南下,黃文金自率偏師由東路回攻。七月十九日再克集賢關,築營四十餘座屯紮。隨後太平軍分十隊從集賢關出擊,陳玉成親臨前線指揮,猛攻安慶外圍清軍營壘,一連三日,戰鬥十分激烈,但無力迴天。八月初一日,清軍佔領安慶。 [21] 
陳玉成就義紀念地 陳玉成就義紀念地
安慶失守之後,陳玉成面臨“兵不由將”“各有一心”“主又嚴責、革其職權”的困難處境,被迫退守廬州。 [22]  並先後派馬融和邱遠才和叔父陳得才賴文光等率隊遠征西北,以期“廣招兵馬,早復皖省”。 [23]  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1862年,清同治元年)二月,清軍進攻廬州,陳玉成部眾多已遠出河南、陝西,孤立無援。正在這時,曾被太平天國封為奏王的苗沛霖給他送來密信,勸他北去壽州,共攻開封。在安慶保衞戰期間,陳玉成曾和苗沛霖合作,後苗沛霖暗中降清,並試圖抓住陳玉成來邀功於清廷,但陳玉成信以為真,不顧部下殷燮卿等人的勸阻,於四月十五日從廬州突圍,兩天後到達苗沛霖所在的壽州,希望在那裏“鋪排一切,親帶陳得才、張落刑(張樂行)等分兵掃北”。 [24-25]  苗沛霖已預先在城內埋下伏兵,他派侄兒苗景開打開城門“迎接”。陳玉成和他的隨從二十餘人進城之後,苗沛霖馬上將吊橋拉起,緊閉城門,把大隊太平軍阻於城外。當陳玉成一行識破苗沛霖的奸計,準備衝出城外時,城內伏兵四起,陳玉成遂被生擒。隨後,苗沛霖把陳玉成解送穎州,交給欽差大臣勝保審訊。陳玉成在公堂上怒斥勝保,並慨嘆“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 [25]  “我死,我朝不振矣”。 [26]  隨後陳玉成被押解京師,清廷擔心途中生變(當時捻軍張樂行確實有劫囚的計劃),命令就地處決。因此陳玉成的檻車行至河南延津縣時接到清廷命令,在延津西較場被凌遲處死,首級傳示楚、皖各營,年僅二十六歲,時為1862年6月4日、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46]  、清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 [27] 

陳玉成主要影響

陳玉成軍事方面

陳玉成是太平天國的驍將之一,自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豐四年)武昌之役開始,他戎馬倥傯,常年在外征戰,轉戰湘、鄂、贛、皖、豫、蘇、浙各地,在浦口、三河、丹陽等戰役中取得大捷,參與兩破江北、江南大營之役,解除天京之圍,通過一系列軍事勝利確保太平天國政權的維持。
陳玉成在長期的征戰中,逐步形成一套“殺回馬槍”的戰術。他經常在戰前選擇地形,埋伏精兵,另以一支隊伍與清軍正面交鋒,戰至傍晚,即收兵後撤,誘敵深追,然後抓住戰機,出敵不意,突然回旗反擊,伏兵從後包抄,往往置敵人於進退維谷、一敗塗地的境地。所以,當時在湖北到處流傳“三十檢點回馬槍”的美談。時人論其“用兵如神,往來飄忽,如健鷹搏空,一瞬千里,敵莫測其所至。其識略實為諸王冠,每臨陣橫槊馬上,瞭覽山川脈絡,舉鞭示部將於某所設疑、某所誘故、某所設伏。及勝,卒如其言。或問其故,則亦不能盡道也。倘所謂天授者歟?” [56] 
陳玉成不僅善於用兵,而且也嚴於治軍。每行軍作戰,井然有序,軍紀也十分良好,嚴禁姦淫擄掠,不許士兵拿人民的東西而不付錢,違者嚴懲不貸。英國參贊巴夏禮曾在黃州親眼見過陳玉成的安民告示,以及他所斬首示眾的兩名搶掠民眾衣物的士兵的頭顱。
另一方面,陳玉成也曾犯過嚴重的戰略錯誤。在安慶保衞戰中,他先是輕信了巴夏禮的話,停止進攻武漢,其後不是從敵我雙方的實際出發、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來有效地打擊清軍,而是硬打硬拼到底。結果中了圍點打援之計,精華喪盡,安慶失守,保障天京安全的重要屏障被摧毀,給太平天國造成致命的損失。 [49] 

陳玉成政治方面

陳玉成在太平天國中的主要角色是在外征戰的軍事將領,但在政治方面也發揮過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
  • 制止報復:太平天國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豐六年)“天京事變”平息、北王韋昌輝伏誅後,東王楊秀清舊部欲盡殺“韋黨”以泄憤。身為冬官正丞相的陳玉成提出反對意見,説:“太平軍皆東、北二王舊部,如欲株連,非殺盡太平軍不可!”由此止住更大規模的報復性殺戮,保住了太平天國的命脈。 [50] 
  • 拒絕出走:太平天國丁巳七年(1857年,清咸豐七年),石達開引軍西征,曾動員陳玉成率所部同往。他婉言拒絕,且大力收容流散,重整軍旅,堅決與各方協作,戰鬥在天京外圍,以固根本。 [51] 
  • 推動立法:“天京事變”以後,太平天國內部紀律鬆弛,吏治腐敗,軍政權力不能統一。不少文臣武將“動以升遷為榮”,追求功名利祿,違背銓選制度。陳玉成對此憂心忡忡,認真地給“總理朝綱”的幹王洪仁玕寫信,“請定章程,以救時弊”,並提出了自己的具體意見。洪仁玕深為嘉許,以陳玉成的意見為基礎擬成章程,立即轉奏天王洪秀全,獲得批准,刻印頒行。 [52] 

陳玉成歷史評價

  • 洪仁玕:①眾將中唯陳玉成忠勇超羣。 [38]  ②自我軍兩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後,我軍確受重大損失。……此時我軍在疆場上有兩個好首領,即英、忠二王是也。後來不幸英王被人所賣,落在清軍之手,因而被殺。如英王不死,天京之圍必大不同,因為若彼能在江北活動,令我等常得交通之利,便可獲得仙女廟及其附近諸地之源源接濟也。英王一去,軍勢軍威同時墮落,全部瓦解,因此清軍便容易戰勝。 [18] 
  • 呤唎:英王年僅二十四歲,具有卓越的膽識,為太平天國中佔有最高地位的首領之一。……因為他用兵神速,足智多謀,在一切太平軍將領中,清軍最畏懼的是忠王,其次就是英王。 [35] 
  • 胡林翼:①賊勢較石逆為少,賊計較石逆為狡為悍。②賊中精鋭,只四眼狗一枝耳,他何足慮哉! [39] 
  • 薛福成:自楊秀清死,賊所仗以力抗官軍者,惟陳玉成、李秀成最強。玉成黠猾與秀成頡頑,而鷙勇慄鋭則過之。 [48] 
  • 張德堅:玉成舍死苦戰,攻城陷陣,趕捷先登,賊中之最為可恨者。 [40] 
  • 謝介鶴:陳丕成……年最幼,不滿二十歲。最亡命,得眾賊心,統下賊常千人。 [41] 
  • 方玉潤:賊酋成天豫陳玉成,綽號四眼狗,以其目下有二黑志[痣]也。年少英勇善戰……四眼賊之能戰,近世罕有其匹……陳逆素號能軍,今觀其佈置營壘,調遣隊伍,頗有法度,信非虛語。此賊不滅,兩湖未能安枕。 [42] 
  • 戴鶴齡(太平天國文人):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個好腳色。 [43] 
  • 黃某(太平天國官吏):(陳玉成)生平有三樣好處:第一愛讀書的人,第二愛百姓,第三不好色。 [44] 
  • 趙爾巽:玉成兇狠亞楊秀清,而戰略尤過之。 [45] 
  • 羅爾綱:玉成初名丕成,天王嘉他英勇,給他改名玉成。他的容貌極秀美,身材不過中人……平時言談極風雅,到打起仗來,卻馳電掣,膽雄萬夫。每當他騎着一匹雪白的駿馬,出現在萬馬奔騰的大軍中的時候,人們望見他雄姿英發,都不禁以一種膜拜的心情稱讚説:“始知英雄自有真也!”他治軍沒有一天不操練,沒有一隊兵不精壯,每決戰,無堅不摧。遇大敵則攻其所必救,以分其兵,疲其力,而後突然集合優勢的兵力予以殲滅。故攻城奪地,勢如破竹。兩軍臨陣,他“最善於反客為主”,爭取戰爭的主動權,而敵人往往匆忙應戰,致遭失敗。曾國藩、胡林翼很怕他這種戰術,稱為回馬槍,當他做檢點時湖北就已經遍傳“三十檢點回馬槍”的威名了。他尤其善用築壘包裹敵人後路和餉路的戰術。他的行動迅如閃電,一夜就築壘成幾十座營壘。敵人每被他築壘包裹起,就要全軍覆沒。所以敵軍巨魁悍將説到他這種戰術,沒有不擔戰心驚的。他的英雄勇善戰,人們論為“威名震天地”,就是敵人也不得不低頭承認“近世罕有其匹”。他又多謀善計,令人不測。廬州被圍愈來愈急時,他從東鄉調了兩班徽劇進城,對台角勝,敵將多隆阿驚懼,竟退地紮營。可惜英雄無雙,“並熟讀歷代兵史”,乃因有遠古人“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輕則寡謀”的教訓,致成千古恨,可痛極了! [46] 
  • 蘇雙碧:陳玉成是後期太平天國的擎天柱,忠於太平天國革命事業,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他東征西討,立下無數戰功……陳玉成的一生,和後期太平天國的安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陳玉成有着崇高的氣節和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陳玉成對太平天國事業忠心耿耿,對部下要求嚴格。他以身作則,衝鋒在前,享樂在後,用自己的英雄行為陶冶了一大批寧死不屈的部將。他的部下叛變投敵的比較少,大都為太平天國革命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當然,陳玉成和歷史上其他所有英雄人物一樣,也是有缺點的。他對叛徒苗沛霖失去警覺……結果自投羅網,給革命事業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但這些並不影響陳玉成一生的光輝。陳玉成是“太平天國英雄們”的傑出代表之一,永遠值得我們懷念,他的英名將永垂青冊,萬古流芳。 [57] 
  • 鍾文典:陳玉成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為了保衞國家的獨立,爭取民族的生存所發出的光和熱,卻是極其強烈的。在生死麪前,他維護了革命者的尊嚴,留下了浩然正氣。陳玉成——這個光榮,偉大的名字,應該永遠銘記在人民革命的史冊中。 [47] 

陳玉成軼事典故

陳玉成相貌氣質

關於陳玉成的相貌,勝保機要秘書張承濤之子張祖翼記載説“貌極秀美,長不逾中人”,而且“吐屬極風雅,熟讀歷代兵史”,在被清朝官吏問話時“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26]  趙烈文之弟趙子慎曾被太平軍俘虜,描述陳玉成“貌甚秀美,絕無殺氣”。 [34]  太平天國的“洋兄弟”英國人呤唎也形容陳玉成夫婦“在我所見到的中國人中間,他們倆人是最漂亮的”。 [35]  由於陳玉成雙眼下各有一顆黑痣,所以有“四眼狗”的綽號。 [26] 

陳玉成傳奇經歷

據呤唎記載,陳玉成早年在廣東上私塾,私塾中有洪秀全的親戚,由此接觸了拜上帝教。後來陳玉成應試不中,傾向拜上帝教,聽説洪仁玕從倫敦回來傳教就專門前去拜謁,並受洗為徒。當時洪仁玕的母親、妻子被清政府關押在廣州的監獄裏。陳玉成徒步到廣州,通過賄賂獄吏,見到了洪仁玕的母親,瞭解了情況。洪仁玕的哥哥有一女兒,年少貌美,也被關押在獄中,陳玉成一見鍾情,遂約定日期裏應外合,準備越獄。不料事情泄露,陳玉成也被逮入獄中,並被判處凌遲。在行刑前夕,廣州爆發搶米風潮,暴動者打開獄門,陳玉成等人趁機逃走,在香港與洪仁玕會合,其後洪仁玕扮作走方郎中,陳玉成扮作他的隨從,前往天京投靠洪秀全,陳玉成也與洪仁玕的侄女結為連理。不過這個傳奇故事並不為學者所採信。 [35] 

陳玉成大罵勝保

據張祖翼以及陳玉成麾下的一個叫趙雨村的文人記載,陳玉成被俘後,勝保盛陳儀仗,升堂審問,陳玉成拒絕下跪,並指着勝保破口大罵道:“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在天朝是開國元勳,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石山塌爾貳拾伍營,全軍覆沒,爾帶十餘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爾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罵罷鋪墊而坐。勝保非常尷尬,命令將他囚禁。 [26]  [36]  另有《陳玉成被擒記》有更詳細的記載,包括了勝保給陳玉成酒食勸降等細節,但學者認為這是民國文人根據張祖翼的記載添油加醋而成。 [37] 

陳玉成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陳朝禮
又作“紹漢”
母親
姚氏

族叔
封太平天國扶王
封太平天國然王
又名陳文紳,封太平天國佐天侯,捲入天京事變而被處死
陳承瑚
封太平天國凝天安
陳承璉
封太平天國頌天福
陳德風
封太平天國松王
陳德隆
封太平天國從王,與陳玉成一同被捕死難
陳得勝
封太平天國貴王
陳承發
封太平天國東殿吏部尚書
陳朝旺
封太平天國椹天義,廬州陷落後被清軍俘殺
陳學禮
封太平天國宏天義
族弟
陳安成
封太平天國虔天安
陳聚成
封太平天國統天義,與陳玉成一同被捕,但被釋放,升為成王,後下落不明
妻子
蔣桂娘
湖北麻城人,1860年結婚,住在天京,天京陷落後南逃,定居湖南資興,1926年去世,享年82歲
兒子
陳天寶
1861年生,天京陷落後隨母逃難於資興,後在縣城藥鋪當學徒,1906年去世
孫子
陳慎初
1902年生,1994年去世
以上參考資料 [31-32] 

陳玉成人物爭議

陳玉成籍貫爭議

關於陳玉成的籍貫,有以下三種説法:
  • 貴縣説。在《太平天國野史》中被提出,郭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莫一庸《廣西地理·鄉賢》亦採此説;
  • 藤縣説。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主張此説,所依據的是清朝檔案中發現的陳玉成、李秀成自述,鍾文典進一步考證陳玉成是藤縣大黎裏西岸村人。
  • 桂平説。民國九年《桂平縣誌》提出陳玉成是桂平宣一里尋線村人,後來有學者調查民間口述材料,指出陳玉成因元旦舞獅傷人而從桂平逃到藤縣。至於陳玉成自述稱自己是藤縣人,則可能是勝保編造或他為了避免連累族人而故意隱瞞原籍。
學界一般採用藤縣説,貴縣説因缺乏支持而遭到摒棄,但亦有部分學者支持桂平説。 [53] 

陳玉成陳李關係

史家一般認為陳玉成和李秀成關係非常好,是戰略合作同盟。但學者劉晨認為,陳李之間是有深刻矛盾的,如太平天國己未九年(1859年,清咸豐九年),韋俊(韋昌輝的弟弟)為了躲避東王楊秀清的義弟楊輔清楊宜清的追殺尋釁,由池州渡江,想要投靠李秀成,另尋地盤,結果引起陳玉成強烈不滿。按照清朝檔案記載,為支持韋俊,李秀成部與陳玉成部於和州地界展開殺戮,這場械鬥殺斃數千人,陳玉成和李秀成的矛盾走向了白熱化。攻克蘇州之後,李秀成有了自己的地盤。陳玉成不想放過江南這塊肥肉,於是專程由天京趕到蘇州,和李秀成商談瓜分江南地盤。陳玉成説自己在江南無立足之地,意欲提兵赴浙江上游一帶。浙江上游一帶包括嘉興為李秀成所控制,李秀成自然不同意。按照《蘇台麋鹿記》記載,陳李鬧得不可開交,迫使在天京的幹王洪仁玕親自跑到蘇州來調停,最終以陳玉成在蘇南獲得丹陽而告終,這是陳玉成在江南瓜分到的唯一地盤,由他的叔父然王陳時永駐守。 [54] 

陳玉成後世紀念

陳玉成英王府遺址

陳玉成的“英王府”位於安徽安慶,有任家坡和清節堂兩説,經過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認定,任家坡舊址被認為是英王府遺址。2004年10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將英王府和壁畫列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28-29] 

陳玉成陳玉成紀念館

河南新鄉市延津縣城內西南隅的陳玉成就義處建有陳玉成紀念館。據説陳玉成就義後,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屍,並築土修墓,數月焚香不止。為弘揚烈士業績,延津縣人民政府於1958年4月5日在陳玉成就義處豎起墓碑以作紀念,後指定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30] 

陳玉成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客家人與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鳳凰資訊[引用日期2012-07-21]
  • 2.    鍾文典:《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籍貫考》,《文物》1979年第7期,第67—73頁。
  • 3.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90頁
  • 4.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6—338頁
  • 5.    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編.《太平天國史料彙編》6:鳳凰出版社,2018年:第2570頁
  • 6.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9頁
  • 7.    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自廣西至江寧,未與軍事,以其稚也。
  • 8.    張德堅:《賊情彙纂》卷二:癸丑四月,封為左四軍正典聖糧,職同監軍。
  • 9.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0—341頁
  • 10.    汪堃:《盾壁見聞錄》卷二:(咸豐四年)閏七月十一日,塔齊布大敗賊眾,陣斬黃帽騎馬賊十餘人,兵丁黃明奎槍斃偽丞相曾天養一名,奪獲繡龍黃旗一杆,踹玻陸路賊營五座。曾侍郎湘勇水師沿江屯泊,偽英王陳玉成假裝營弁,率悍賊十八人,混入放火,焚燬大小船隻三百餘號。幸天雨風轉,陸路援兵趕至撲救,擊破賊船五十餘隻,賊揚帆下竄。
  • 11.    陳玉成:《殿右三十檢點陳玉成上燕王秦日綱報告軍情稟申》(太平天國甲寅四年九月初七日,農曆八月二十一日):水路有曾妖頭炮船下來,甚屬利害。旱路又有塔、楊二妖前來,十分作怪。小卑職所統帶後十三軍兵士水營前四軍兄弟,苦戰不能取勝,只得棄船下退,保守圻、黃,聞對江武嗆(昌)城內國宗大人及地官副丞相大人亦守不住,大約也要退守興國、大冶一帶。今聞燕王巡查河道,不日可到城所州田家鎮。小卑職欣幸之至,特此票申知國宗兄,齊會於田家鎮,庶可誅殺妖魔。
  • 12.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3—344頁
  • 13.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4—345頁
  • 14.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6—349頁
  • 15.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9—350頁
  • 16.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47頁
  • 17.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0—351頁
  • 18.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2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853頁
  • 19.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2頁
  • 20.    王崇武:《英國侵略者破壞太平天國革命的一段史料》,《歷史教學》1957年第4期,第32-34頁。
  • 21.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6—357頁
  • 22.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79頁
  • 23.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45頁
  • 2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太平天國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第203頁
  • 25.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67頁
  • 26.    張祖翼:《勝保事類記》,榮孟源、章伯鋒主編:《近代稗海》(第十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80頁。
  • 2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24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第368—369頁
  • 28.    百年省文物保護單位安慶英王府破敗如“城中村”(組圖)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21-04-22]
  • 29.    羅爾綱認定之“任家坡英王府”與史實不符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4-22]
  • 30.    圖説延津•名勝掠影  .經濟參考[引用日期2021-04-22]
  • 31.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8—369頁
  • 32.    黎開模:《太平天國英王嫡孫歷難記》,《文史春秋》2000年第2期,第64-66頁。
  • 33.    張興福.《太平軍在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6頁
  • 34.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7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25頁
  • 35.    呤唎著,王維周、王元化譯,.《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80—283頁
  • 36.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太平天國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第206頁
  • 37.    羅爾綱.《困學叢書》: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31—833頁
  • 38.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2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02頁
  • 39.    胡林翼.《胡林翼集》2:嶽麓書社,2008年:第409、790頁
  • 40.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3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66頁
  • 41.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太平天國》第4卷:神州國光社,1952年:第676頁
  • 42.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7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9、40頁
  • 4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太平天國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第196頁
  • 44.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太平天國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第206頁
  • 45.    《清史稿 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二百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22]
  • 46.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卷五十六 傳十五 陳玉成 劉昌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22]
  • 47.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7頁
  • 48.    薛福成.《薛福成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55頁
  • 49.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5、357、363—365頁
  • 50.    王文濡:《太平天國野史》卷十九,文明書局,1923年,第11頁。
  • 51.    鍾文典.《太平天國人物》: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6頁
  • 52.    羅爾綱、王慶成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 太平天國》第3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62頁
  • 53.    陳劍:《對陳玉成籍貫問題討論的幾種意見簡介》,《學術論壇》,1982年第5期,第88頁。
  • 54.    劉晨:《太平天國敗亡之謎——以李秀成為中心考察》,《領導科學論壇》2018年第6期,第62—63頁。
  • 55.    梁風:《高蘭村:我演洪秀全》,《中國廣播影視》2000年第15期,第27頁。
  • 56.    啁啾漫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7-14]
  • 57.    陳玉成.《太平天國人物論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6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