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春

(清朝將領)

鎖定
和春(?-1860年),赫舍里氏,字雨亭,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將領。 [4] 
和春於道光年間,歷任護軍參領、參將、副將等職。咸豐元年(1851年),隨向榮至廣西鎮壓太平軍,擢總兵,賞“鏗色巴圖魯”名號。次年,和春援桂林,力戰解圍,加提督銜。後追徵太平軍至湖南、湖北等省。次年。和春從向榮至江寧建立江南大營,擢江南提督。咸豐六年(1856年),和春進徵三合,鎮壓捻軍。後太平軍破江南大營,向榮敗死,和春受命任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4] 
咸豐八年(1858年),和春逼攻天京,建立江南大營於小水關。次年,糾合江南、江北清軍至雨花台,掘壕圍天京。後授為江寧將軍。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集中兵力擊破江南大營。和春逃往蘇州、無錫,在滸墅關自縊而死。 [4] 
雨亭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逝世日期
1860年
主要成就
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本    名
赫舍裏.和春
旗    籍
滿洲正黃旗
官    職
江南提督
爵    位
二等男
諡    號
忠壯

和春人物生平

1851年隨廣西提督向榮鎮壓太平軍,戰於武宣東鄉等要隘,擢總兵。
1852年4月救援桂林,加提督銜,後尾追太平軍至長沙,因嶽州(今岳陽)被太平軍攻佔,遭革職。1853年3月又隨向榮至天京,參與攻打天京(今南京),授江南提督。
1855年11月,攻陷廬州(今合肥)。
1856年9月任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在三河鎮擊敗太平軍。
1858年,逼攻天京,重建江南大營,授江寧將軍
1859年3月起節制江北軍務,糾合江南、江北清軍圍困天京。
1860年5月,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擊潰,逃至滸墅關(今蘇州)自殺(一説病死) [1] 

和春清史稿記載

[2]  和春,字雨亭,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由前鋒、藍翎長授整儀尉,累遷副護軍參領。出為湖南提標中軍參將,擢永綏協副將。
咸豐元年,從向榮赴廣西剿匪,戰武宣東鄉,賜花翎。破賊於中坪,進攻紫金山,奪雙髻山、豬仔峽要隘,功最,賜號鏗色巴圖魯。又奪風門坳,克古調村賊巢,擢綏靖鎮總兵。二年,援桂林,力戰解圍,加提督銜。追賊至全州,敗之。賊入湖南,迭戰於道州、桂陽,遂犯長沙,和春從向榮赴援,數出奇破賊。賊去陷嶽州,坐追剿遷延,褫職留軍。
三年春,會攻武昌。賊棄城東下,追至九江,遇賊,襲擊之。從向榮抵江寧,分軍攻通濟門外賊壘。尋偕總兵葉長春、吳全美等率舟師攻鎮江,破賊甘露寺下。駐金山扼江路,又掠鮎魚套,擊敗賊船。偕總兵瞿騰龍攻太平門,填壕逼城,殲賊甚眾。六月,提督鄧紹良師潰於鎮江,詔和春署江南提督,率所部廣東、湖南兵馳援。移軍丹徒鎮,進復京峴山舊壘。賊數千來爭,殲戮殆盡。賊鋭稍挫,兩軍相持,蘇、常得無事。尋實授提督。
是年冬,安徽軍事急,命和春分兵移防滁州,遂進援廬州。巡撫江忠源困守危城,陝甘總督舒興阿率援軍至,不敢戰,忠源疏言和春忠勇可恃,請命總督援軍,詔允之,而所部僅千人,請舒興阿分兵,不聽。未幾,廬州陷,忠源殉。軍事專屬和春,福濟繼任巡撫,為之副。
四年,疏言:“皖省軍情重大,兵勇雖有萬餘,多未經戰陣。請調鎮江舊部湖南兵,並撥金陵得力官兵三千,交總兵秦定三、鄭魁士率之來助剿。”時廬州屬縣皆陷,與安慶踞賊連絡一氣,城大賊眾,和春駐軍三里岡,屢率鄭魁士等進剿,賊抗拒不下。乃沿河築壘構橋,分三路更番攻擊。夏,知州茅念劬率民團克六安,秦定三破賊於三連橋,進攻舒城。賊由霍山撲六安,擊走之。紥筏載大炮轟廬州城,賊分出拒戰,迭敗之。別遣軍復英山、廬江,而和州、含山一路賊時窺伺,疏請飭袁甲三嚴防烏江,以斷賊援。冬,臧紆青、劉玉豹由廬南規桐城,連奪大關等隘,逼城下,而紆青戰歿,玉豹退保六安,和春為賊牽制不能救。秦定三攻舒城,亦久不下,迭詔切責。初,和春專剿廬州,袁甲三扼臨淮,軍事多相關,而意不合。
五年,偕福濟疏劾甲三,罷之,命和春遣員接統其軍。夏秋連擊敗援賊,督諸軍急攻廬州,至十月克之,城陷將兩年矣。詔嘉和春功能補過,賜黃馬褂,予騎都尉世職。
六年,復舒城,大破賊於三河,克之,再復廬江。會向榮卒於軍,命和春代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自向榮兵挫,退守丹陽,江寧賊益驕,內閧,自相殘殺,故榮歿後,張國樑等得以撫輯餘軍,規復東壩、高淳。和春至,餉械並絀,詔下各省接濟月餉四十萬兩,江蘇糧台不能時給,疏劾總督怡良、巡撫趙德轍,詔勉其和衷。溧水、句容為賊精鋭所聚,力攻數月,七年夏,先後克之,加太子少保。圍攻鎮江,賊數糾悍黨來援,督諸將迭破之。十一月,克鎮江,賜雙眼花翎。將軍德興阿督江北諸軍攻瓜洲,同日克復,軍聲大振。進攻江寧東北路,奪太平、神策兩門外賊壘。
八年春,賊迭出城,力鬥卻之。合水陸諸軍克秣陵關,加太子太保。又破賊三汊河,奪要隘,江寧之圍漸合。賊由皖南犯浙境,用以牽掣大軍。詔和春兼辦浙江軍務,先遣兵二千往援,命親往督師,以病未行。尋浙事緩,罷其行。賊復沿江來援,擊走,築長圍困之。七月,賊大舉出撲,張國樑破之城下。八月,陳玉成糾合捻匪犯江浦、浦口,德興阿兵潰,儀徵、揚州、六合先後陷。和春遣馮子材渡江赴援,復失利。張國樑繼往,力戰,復揚州、儀徵。九月,和春授江寧將軍。江寧賊乘間出撲,溧水亦陷,急調國樑回援。十月,復溧水,而上游賊犯黃池、灣沚,鄧紹良戰沒。
九年春,招降捻首薛之元,獻江浦城,復約李世忠破賊,復浦口。因劾德興阿縱寇狀,詔罷德興阿。江北不復置帥,諸軍並歸和春節制。提督鄭魁士亦克灣沚、黃池,進規蕪湖,軍事轉利。疏言:“揆察現勢,先盡力於金陵一路,絕其根株,則枝葉自萎。欲破金陵,必先斷浦口。請添募精鋭萬人,由張國樑統率,一面力攻,一面進紥營壘,斷賊糧路,兼卻外援。臣當相度事機,剋期蕆功。”詔允之。是年冬,陳玉成由六合犯揚州,分黨渡江窺秣陵關,欲抄大營後路,東壩、溧水皆告警。尋大舉犯江浦,提督周天培死之,遂陷浦口。張國樑、馮子材援剿獲勝,揚州解嚴,浦口仍為賊踞。
十年春,國樑督水陸軍攻九洑洲,大捷,破其老巢。九洑洲為江寧水陸咽喉,既得,已成合圍之勢,而賊復由皖南犯浙,遽陷杭州,蘇、常震動。詔和春仍兼辦浙江軍務,先後分兵萬餘,提督張玉良總統赴援,甫至,賊即棄杭州。閏三月,由廣德分犯建平、東壩、溧陽,遂窺常州,急調張玉良回援,賊已分路逕趨江寧。時賊酋陳玉成、李秀成、李侍賢、楊輔清,糾諸路眾十餘萬,力破長圍,城賊應之。大營軍心不固,惟恃張國樑力御。戰數晝夜,諸營同時火起。總兵黃靖、馬登富、吳天爵陣亡,全軍大潰,退守鎮江。和春坐褫職留軍。又退丹陽,賊踵至,張國樑死之。和春奪圍走常州,督兵迎敵,被重創,退至無錫,卒於軍。總督何桂清棄城走,常州、蘇州相繼陷。江南軍自向榮始任,凡歷七年,至是熸焉,蘇、浙遂糜爛。事聞,詔念和春前功,雖兵機屢挫,尚能血戰捐軀,復原官,依例賜卹,予騎都尉兼雲騎尉,合前世職併為二等男爵,諡忠壯,附祀江寧昭忠祠。子霍順武,候選參將,襲爵。

和春家族關係

兒子:霍順武,咸豐十一年(1861年)襲二等男。 [3] 
曾孫:霍順武之孫,光緒十五年(1889年)襲二等男。 [3] 
參考資料
  • 1.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1982:453
  • 2.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98年:卷401, 11844頁《和春傳》
  • 3.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8月:卷一百七十二.表十二.諸臣封爵世表五上
  • 4.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4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