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玉麟

(中國清朝晚期軍事家、書畫家)

鎖定
彭玉麟(1817年1月30日 [70]  -1890年4月24日 [53]  ),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渣江),生於安徽省安慶府(今安徽安慶)。清朝晚期軍事家、書畫家,人稱“雪帥” [34] 
彭玉麟曾於道光末年參與鎮壓李沅發起事。後至耒陽為人經理典當,以典當資募勇虛張聲勢阻退逼近縣境之太平軍。復投曾國藩,分統湘軍水師,是湘軍水師的創建者。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記名。以後佐陸軍下九江安慶,改授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三年(1864年),督水師攻克九洑洲,進而截斷天京糧道。太平天國起義被平定後,定長江水師營制,每年巡閲長江。中法戰爭時往廣東督辦軍務,率部進駐虎門,上疏力阻和議。晚年累官至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光緒十四年(1888年),扶病再閲長江水師,以衰病開缺回籍。光緒十六年(1890年),彭玉麟病逝於衡州,享年七十五歲 [53]  。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剛直”。 [105] 
彭玉麟為人清廉剛直,不治私產、不御姬妾,以“不要命,不要錢,不要官”著名,一生六辭崇職,自稱“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 [87]  。他于軍事之暇,作畫吟詩,尤以畫梅聞名。所繪梅花“老幹繁枝,鱗鱗萬玉”,被曾國藩稱為“兵家梅花” [24]  。其“詩書皆超俗” [13]  ,詩文作品由友人俞樾整理,分為《彭剛直公奏稿》《彭剛直詩集》。今人輯為《彭玉麟集》。 [94] 
概述圖來源 [76] 
全    名
彭玉麟
別    名
雪帥
彭雪琴
雪琴
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
諡    號
剛直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徽布政使司安慶府懷寧縣三橋鎮 [75] 
出生日期
1817年1月30日 [68] 
逝世日期
1890年4月24日 [53] 
主要成就
創建湘軍水師,為中國近代海軍奠基
為清廷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建立功勳
主要作品
《墨梅圖》
《彭剛直公奏稿》
《彭剛直詩集》
最高官職
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贈)
爵    位
一等輕車都尉
祖    籍
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

彭玉麟人物生平

彭玉麟坎坷早年

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1817年1月30日)夜 [70]  ,彭玉麟生於安徽布政使司安慶府(今安徽安慶懷寧縣三橋鎮(也有説法認為是在梁園巡檢司署 [56]  ,但被考證為誤記 [75]  ),其父彭鳴九時任懷寧三橋鎮巡檢。他的籍貫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查江(湖南省今衡陽市衡陽縣渣江)。 [1]  先祖為江西太和縣人,明洪熙年間因彭顯明仕于衡州,故舉家遷居於此。 [55] 
道光十年(1830年),彭玉麟在家讀書。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六歲的彭玉麟隨父母回籍,為祖母胡氏奔喪。同年,他就學于衡州府城的石鼓書院。因彭鳴九久未歸鄉,其田產已被親黨霸佔,彭鳴九氣憤不已,於道光十三年(1833年)病發逝世。這時年僅十八歲的彭玉麟為免繼續遭鄉人欺凌,只得聽從母親王氏的建議,避居石鼓書院,後遊學四方。當時,他的生活頗為艱難,一度投衡州協標營充任司書,每月支餉,以此養家。 [1]  [73]  [75]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衡州知府高人鑑偶於客坐見到彭玉麟的文章,極為稱賞,招其入署讀書,次年(1843年)得隸諸生籍,並在不久後受到學使陳壇賞識,補附學生員,入衡州協標。 [1]  [75] 

彭玉麟諸生從戎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湖南爆發新寧李沅發起義,影響湖南、廣西各地。次年(1850年)二月,三十五歲的彭玉麟從衡州協標兵隨往鎮壓,渡湖南靖州神灘、過黃羆嶺,路至藕團、貴州黎平牙屯堡,又於下温擊敗起義軍,四月至金峯嶺,生擒李沅發。彭玉麟雖是文官,卻在此戰中嶄露頭角,受到協將的重視。戰後,彭玉麟被拔補為“臨武營外委”,賞戴藍翎。但他辭拒封賞,選擇去耒陽朋友經營的當鋪,做了管賬先生。 [1]  [73]  [75] 
咸豐二年(1852年)春,彭玉麟補博士弟子員,又替人管理質庫,居耒陽南關外。同年,在太平軍攻打長沙,逼近耒陽時,他變賣所有錢財,資助縣令招募丁勇抵禦。太平軍得知此縣有所防備,於是放棄進攻。事後,彭玉麟不求敍功,只請償還所借錢財,因此聲名遠揚。 [1]  七月,彭玉麟辭歸衡陽。八月,母親王氏去世。當年,湘軍首領曾國藩聽聞彭玉麟之名,力邀他加入湘軍。彭玉麟同意,在衡州與曾國藩創辦湘軍水師,購買洋炮,製造大船,制船制營制章程。 [2] 

彭玉麟湘水揚波

彭玉麟 彭玉麟 [78]
咸豐四年(1854年)初,湘軍衡州船廠畢工。是時,湘軍水師初具規模,有湘勇五千人,被編為十營,其中在湘潭的有四營,以褚汝航夏鑾等為營官;在衡州的有六營,以彭玉麟、楊嶽斌等為營官。當時其餘九營多為武員,奏事都要倚仗彭玉麟,於是彭玉麟成為了實際上的水師領導者,“草創規制多所贊畫”。 [2] 
不久後,曾國藩發佈《討粵匪檄》,督湘軍水師、陸師共計一萬七千餘人,自衡州啓程,開始北伐。不久後,太平軍石祥禎部擊敗曾國藩湘軍,再佔嶽州,湘軍水師往長沙撤退。與此同時,太平軍林紹璋部攻佔了湘潭,長沙也被圍困,湘軍大本營被威脅。曾國藩召集諸營官議戰守,推彭玉麟決策。彭玉麟支持左宗棠的觀點,力主以主力攻打湘潭。按照彭玉麟的規劃,曾國藩派褚汝航領湘軍水師五營馳赴湘潭,助塔齊布所率陸師攻打西征軍。但他違背彭玉麟事先的規劃,自督戰船四十艘、陸勇八百,合鄉團進攻靖港太平軍,水陸俱敗。曾國藩羞憤投水自殺,左右援救以出。不過就在靖港兵敗的同日,彭玉麟分領的一營水師進至近湘潭十里,偵知塔齊布陸師已大勝,於是相約水陸循城進攻,盡焚太平軍輜重。城中守軍倉卒無計而棄城逃跑。湘軍一舉收復湘潭,不僅解了長沙之圍,且使曾國藩重新拾回東征的信心。這是湘軍出師以來的首次告捷,使交戰雙方的攻守態勢從此開始改變,在十年後的《李秀成自述》中被李秀成指斥為“林紹璋在湘潭全軍敗盡”,是天朝十誤之一。這是彭玉麟的軍事才能、膽識謀略的初露鋒芒,他被朝廷敍功任為知縣 [92]  [98] 
六月,彭玉麟等率水師再攻嶽州,太平軍據守南津抵禦。彭玉麟與楊嶽斌分別埋伏在君山、雷公湖,派小舟引誘太平軍船隊出戰,然後伏兵四起,擊毀太平軍船隻一百餘艘,並多次擊退其反攻。之後,湘軍水師對擂鼓台發起進攻,彭玉麟與楊嶽斌各自乘着舢板衝入數量上遠超於己的太平軍船隊,燒其坐船,迫使太平軍救援坐船,被湘軍擊敗。此役中,彭玉麟手指受傷,流出的血染紅了襟袖,軍中都認可他與楊嶽斌的勇敢謀略。隨後,總兵陳輝龍等率廣東水師等新軍抵達,軍容強盛,彭玉麟“偕諸營從觀戰”。太平軍韋俊等部反攻嶽州,陳輝龍、褚汝航、夏鑾等率湘軍水師下駛抵禦,輕敵中伏。陳輝龍、褚汝航、夏鑾先後受傷落水身亡。彭玉麟、楊嶽斌駕駛舢板前往援救,奮力作戰,也兵敗退走。自此之後,湘軍水戰全靠彭玉麟、楊嶽斌。 [98] 

彭玉麟血戰湖北

咸豐四年(1854年),湘軍陸軍多次獲勝,水師於是隨同進發。八月,湘軍進屯沌口,準備攻取武昌。彭玉麟與各軍會同商議,決定先渡江攻克武昌城外的太平軍據點。沿江太平軍自塘角分佈至青山,在岸邊發砲轟擊湘軍水師,但湘軍水師穩步推進,保持了秩序。沿岸太平軍見狀,紛紛東退。武昌、漢陽同日被湘軍攻取。戰後,彭玉麟論功被升授同知 [3] 
在太平軍放棄武昌、漢陽動撤後,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命燕王秦日綱在湖北田家鎮嚴密佈防,依據有利地形,“連舟斷江”,設置鐵索相連,以竹木大放置大炮,列在船隊之後,再後佈設輜重。田家鎮太平軍的這一陣勢,“望之如大城”。十月十二日,彭玉麟、楊嶽斌在距敵營田家鎮僅九里的峯觜,與塔齊布、羅澤南共商水陸合攻田家鎮破江防鐵索之策,當晚即召集水師各營宣佈明日開戰,分戰船為四隊:第一隊專管斬斷太平軍戰船鐵索;第二隊專攻打太平軍炮船,掩護第一隊斬關斷索;第三隊待鐵索打開後立即衝關,直通下游,火燒太平軍戰船;第四營堅守老營,防守太平軍乘虛回攻上游。開戰後,湘軍水師孫昌凱等駕駛快船直達橫江鐵鏈前,椎斷鐵鈎,抽去承鏈之船,燒起火爐,將鐵鏈燒紅後,即用大斧斫斷。彭玉麟率舢板船猛攻太平軍炮船,掩護孫昌凱等人的行動。鐵鏈既斷,楊嶽斌率舢板小船順流直下,直達武穴,然後縱火而上,恰東南風大作,太平軍船無法下駛,“燒燬賊舟四千餘艘,奪獲五百餘艘”。為防止軍士“貪虜獲”而軍心渙散,彭玉麟縱火焚燬奪取的太平軍船隻船。次日,太平軍自焚營壘,棄田家鎮,東退黃梅。湘軍趁勝追擊,彭玉麟部進至九江府江面。田家鎮在武昌與黃石下游的長江北岸,是安徽的門户;隔江而立的半壁山臨江聳立,懸崖陡峭,是太平軍扎大營拱衞九江的天險要寨。故“田鎮已破,湘軍水師名天下”。 [92]  戰後,清廷賞彭玉麟巴圖魯名號,“以知府記名”,並“採其戰法”,頒下江南北諸水軍仿效。 [3] 
田家鎮戰後,為防止湘軍繼續東進,太平軍加強了石鐘山湖口九江的防守。咸豐五年(1855年)初,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部增援,坐鎮湖口,羅大綱部扼守對岸的梅家洲,林啓容據守九江,互為犄角。曾國藩親率一萬五千餘湘軍圍攻九江,死傷頗多,仍未能破城;彭玉麟率水師參與圍攻,雖一度在小池口、湖口獲勝,但隨後便被太平軍夜襲大營,損失了曾國藩駐紮的帥船。九江不下,曾國藩借水師優勢轉而攻撲梅家洲和湖口。彭玉麟部營官蕭捷三率一百二十多條觸板從長江衝入鄱陽湖,企圖殲滅太平軍水營,結果被太平軍封鎖入江通道,斷了後路。行動靈活的輕舟被困在湖內,與外江水師隔絕;而外江巨舟由於失去舢板掩護, “如鳥去翼,如蟲去足”,多次被太平軍夜襲,焚燬大半,曾國藩只得下令退師。彭玉麟救援不及,隨外江水師殘部返回武漢。自此,湘軍水師分為內湖和外江兩部分。 [92]  [3] 
之後,曾國藩命彭玉麟率尚存較好的七十餘艘戰船,以援鄂為名,駛赴沔陽州新堤修理。就在此時,武昌、漢陽再度被太平軍攻陷,彭玉麟則招募士卒、打造船隻,使外江水師恢復到三千人的規模,由他和楊嶽斌分別統領。在恢復一定的力量後,彭玉麟應湖北巡撫胡林翼之邀,水陸齊進,進攻漢口。彭玉麟自金口進軍,在鮎魚套破太平軍,並解救了被太平軍打敗的北岸陸軍,趁勢攻塘角,焚燬太平軍船隻二百餘艘。他因功被授為浙江金華知府。 [99] 
咸豐五年(1855年)七月,彭玉麟自沌口出發,攻克蔡店及其南北兩岸的石城。隨後,他在圍觀五顯廟不下的情況下,決心先擱置該處,深入虎穴,從太平軍船隊後發起攻擊,疾馳至襄河口,夜襲漢陽,擒獲太平軍將領酋蕭朝富、吳會元。在攻取漢陽後,他轉而攻陷五顯廟,摧毀晴川閣木城,並在葉家洲焚燬太平軍船隻二百餘艘。 [99] 
故宮博物院藏彭玉麟像,清人繪 故宮博物院藏彭玉麟像,清人繪 [15]
當初,湘軍水師由沙口還屯沌口途中遭遇太平軍炮擊。彭玉麟所乘戰船桅杆折斷,難以前進,形勢危急。此時,楊嶽斌乘戰船經過,彭玉麟急忙呼救,楊嶽斌假裝沒聽見,迅速離開。恰好彭玉麟部將成發翔駕駛舢板路過,彭玉麟跳進舢板,才逃過一劫。戰後,胡林翼上疏稱讚彭玉麟“忠勇冠軍”,膽識沉毅,清廷下詔嘉獎,“以道員記名”。 [99] 
此時,塔齊布去世,蕭捷三中炮陣亡,內湖水師羣龍無首,於是曾國籓札調彭玉麟前來江西統領內湖水師。彭玉麟之前告假回到長沙,曾國藩屢次催促他來江西統領內湖水師。但這時袁州、瑞州都被太平軍攻陷,自湖南往江西的道路阻塞,彭玉麟只得偽裝成遊學乞食者,敝衣徒步七百里,躲過沿途太平軍重重關卡的盤查,隻身趕到南昌的曾國藩大營。湘軍水師被隔為兩支之後,水師力量大減。彭玉麟接管內湖水師後,大加整頓,使內湖水師擴充到了“十營,船六百艘”的規模。 [92]  [100] 
咸豐六年(1856年),彭玉麟被擢升為廣東惠潮嘉道。他在樟樹鎮、臨江吳城、塗家埠等地多次擊敗太平軍,收復了南康 [101] 
咸豐七年(1857年),曾國藩回鄉處理父喪,彭玉麟與楊嶽斌共同代領曾國藩所部湘軍。九月初,湖軍與太平軍之間的膠着狀況出現新的變化,鄂東拉鋸戰結束,江西援軍畢集,湖北湘軍在攻佔池口後全師東下,第二次湖口戰役開始。彭玉麟約同楊嶽斌夾擊湖口,但內湖軍水師被太平軍阻遏石鐘山、梅家洲外。在這種情況下,彭玉麟率內湖水師分三隊,依次衝突出湖,楊嶽斌率湘軍外江水師至湖口,發炮聲援。湘軍內湖水師和外江水師,時隔兩年半後,重新會合,將士“歡聲雷動”。湘軍趁勢攻克湖口及對岸梅家洲。彭玉麟因功加按察使銜。 [102] 
咸豐八年(1858年),彭玉麟、楊嶽斌率湘軍水師接連拔除樅陽、大通、銅陵、峽口的太平軍據點,配合李續賓部湘軍陸師攻克九江府城。因克復九江之功,清廷賞加彭玉麟布政使銜。 [4] 

彭玉麟連戰克捷

咸豐十年(1860年),彭玉麟拔營與楊嶽斌合兵一處,並分兵援救被太平軍攻擊的彭澤、湖口,攻克都昌 [103] 
咸豐十一年(1861年)初,彭玉麟抵達下巴河,調度水師,成功阻止太平天國陳玉成部渡江南下。一個多月後,清廷以彭玉麟補授廣東按察使。其後,彭玉麟、李續宜率部水陸齊進,攻克湖北孝感、天門、應城、黃州、德安等地。清廷擢升他為安徽巡撫,命其幫辦欽差大臣袁甲三軍務,“潁、壽各軍悉歸調遣”。但彭玉麟認為已習於軍營而疏於民政,請朝廷勿棄長用短,於是一連三次辭謝。理由是。朝廷嘉獎他的誠懇,於是改任他為水師提督 [5]  [59] 
彭玉麟小像,取自吳友如繪《滿清將臣圖》 彭玉麟小像,取自吳友如繪《滿清將臣圖》 [15]
同治元年(1862年),彭玉麟被授為兵部右侍郎,奉詔節制鎮將。他擔心自己躍居楊嶽斌之上,會使他有不滿情緒,於是苦心調和,最終使二人相安無事。同時他還兼管新設立的太湖水師。同年,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配合曾國荃部陸師進攻江寧府(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湘軍先克安徽太平府,隨後水陸齊進,一路“克銅城閘,復巢縣、含山、和州,襲破雍家鎮、裕溪口,奪東西梁山,進攻採石”,又攻克長江天險金柱關。每次諸將衝鋒時,彭玉麟都乘坐小船督戰,命人舉紅旗作為標識,使將士不敢懈怠。有時,他也潛入陸軍查看作戰情況,往來飄忽不定,但凡他途經之地,軍民都不敢違法作亂。 [6]  之後,彭玉麟督部將王明山等會同曾國荃部攻陷江寧頭關。曾國荃駐師城南雨花台,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進抵江寧護城河口。太平軍自東壩拖出戰船數百艘,佈滿固城、南漪兩湖,彭玉麟率領湘軍水師小劃入湖作戰。
同治二年(1863年),彭玉麟、楊嶽斌率領湘軍水師,進襲江浦。駐守江浦的太平軍撤退。彭玉麟等分兵猛攻,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攻克天險九洑洲。從此以後,湘軍水師往來江寧上下,再無阻礙。隨後,他又率軍回解青陽之圍,與鮑超部水陸齊進,攻陷高淳東壩、溧水等地。至此,天京的所有物資補給線全部被切斷。清廷根據彭玉麟他立下的前後戰功,賜他黃馬褂。不久後,楊嶽斌趕赴江西督師,彭玉麟得以獨自統領湘軍水師。 [7] 
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克天京,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清廷論功行賞,因彭玉麟創立湘軍水師之功,賞加其太子少保銜,賜封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7]  [57] 

彭玉麟籌防江海

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帝命彭玉麟署任漕運總督,他再度疏辭,理由是自己不懂漕政,性情褊急、見識迂愚,不會與各方圓通相處。同治帝鑑於其言辭誠懇,只得作罷,但讓他與曾國藩等商議湘軍水師善後事宜。 [58]  [104] 
同治七年(1868年),彭玉麟會同曾國藩奏定長江水師營制。次年(1869年)春疏請終制回籍,得到允准,由長江水師提督黃翼升掌管長江水師事 [26]  [8-9]  [60] 
彭玉麟回鄉後,長江水師逐漸不守規制,崇尚奢靡,篙工、舵工竟不能駕船,以至於有人建議廢除長江水師。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國藩逝世,同治帝起復彭玉麟巡閲、整頓長江水師。他上奏清廷,詳酌長江水師事宜,認為將才宜慎選、積習宜力除、軍政宜實講、體制宜復舊。並認為長江水師不宜兼習弓箭。此外,他彈劾不稱職的將官一百餘人,還為黃翼升申請開缺回籍養病,推舉福建水師提督李成謀接替其任職 [26-27]  。經他整頓後,“長江水師又大振”。年底,彭玉麟入京覲見,在養心殿東暖閣接受同治帝及兩宮太后的召對。慈禧太后問及長江水師利弊、籌防江海等事宜,彭玉麟一一作答。隨後署任兵部右侍郎,獲賜“紫禁城騎馬”的榮譽。適逢同治帝大婚,他充任宮門彈壓大臣。隨後彭玉麟辭去朝中職務,仍回巡長江。 [10]  [61]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6日,彭玉麟行抵瓜洲江岸,與新任長江水師提督李成謀面晤,將長江水師應辦事宜商酌周妥,交代佈置一切。11月5日,彭玉麟巡閲長江完畢,回到衡州原籍。
光緒元年(1875年),彭玉麟上奏清廷,認為欲圖自強,需從清吏治、嚴軍政、端士習、蘇民困四個方面着手。 [63] 
光緒二年(1876年),彭玉麟由衡州出發,巡閲長江。
光緒七年(1881年),彭玉麟被署任為兩江總督,他接旨後即上疏請辭,隔日後又再次上辭疏 [64]  。清廷無奈,於是讓大學士左宗棠接替,但仍留彭玉麟督江防、海防。有朝臣建議長江提督應該駐於吳淞口外,彭玉麟上疏提議:“江南提督的職責在海防,請多添置兵輪(軍艦),使其獨立一軍於海上。長江提督職責在江防,請仍由臣督同巡閲,改駐吳淞,會同操練兵輪,以通江、海。” [44] 
光緒八年(1882年),彭玉麟在京察考核中得一等,次年(1883年)被擢升為兵部尚書,他仍推辭。 [44]  在之後的京察中,彭玉麟仍列一等,是罕見的“以既開缺之侍郎、未任事之尚書而三載考績與焉”的官員。 [64] 

彭玉麟復起抗法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彭玉麟奉旨赴廣東會同籌辦防務。他招募四千人隨行,駐軍大黃駪。派部將王之春、黃得勝防守瓊州欽州靈山婁雲慶、王永章等駐守沙角、大角,與粵軍聯合。同時增加士卒、設置堡壘,整編沙洲人家和漁舟,分派其把守內海港口。不過法軍最後沒有到來。 [43] 
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軍在鎮南關諒山一戰獲勝。不久後,清廷決定議和,停戰撤兵。彭玉麟疏請嚴備攻守之勢,以防後患,並陳述六條關於海防善後的建議。 [43]  光緒十二年(1886年),彭玉麟捐俸銀一萬二千兩,建船山書院

彭玉麟病重離世

《平定粵匪功臣像》中的彭玉麟像及文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平定粵匪功臣像》中的彭玉麟像及文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76]
彭玉麟之前在西湖時,已得偏癱之症。在廣東三年,被瘴癘侵蝕,舊病發作。等到自廣東北上時,已經不能飲食、言語,行走都需要四個人攙扶。他屢屢疏請致仕,均被清廷温言挽留。光緒十四年(1888年),彭玉麟扶病巡閲長江水師,這是他最後一次巡閲。當到安慶時,安慶巡撫陳彝見彭玉麟病勢沉重,將其病情奏報清廷。清廷這才允許他開缺回籍,仍保留巡閲差使 [42]  此後彭玉麟的病逝日趨沉重。 [54] 
光緒十六年三月初六日(1890年4月24日) [68]  ,彭玉麟病逝于衡州湘江東岸退省庵,享年七十五歲。據説其臨終前身邊僅有老兵數人 [40]  。四月壬寅日,光緒帝聞其遺疏,下詔褒獎彭玉麟,追贈太子太保銜,照尚書例賜卹,賜諡號“剛直”;又下詔于衡州原籍及其立功省份為他建專祠,將彭玉麟生平的戰功事蹟宣付國史館立傳;擢升彭玉麟之孫、候選員外郎彭見紳為郎中,彭見綬、彭見粹也得到吏部引見。 [11]  [53]  十一月,葬于衡陽章木寺附近。 [66] 

彭玉麟主要影響

彭玉麟軍事

彭玉麟在與太平天國的作戰中驍勇善戰,善於謀略,應變有方,擅長駕馭部眾,在湘軍中有很高威望。 [105] 
咸豐三年(1853年),在曾國藩的授意支持下,彭玉麟購買洋炮,製造大船,訓練將士,為創建和領導湘軍水師做出了貢獻。次年率湘軍水師於湘潭敗太平軍,後隨軍陷嶽州,在武漢、田家鎮連敗太平軍水師。後來率湘軍水師在湖口被石達開打敗。於是整頓水師,配合陸軍於大敗太平軍於樟樹鎮、臨江等地。接着,率湘軍水師攻佔湖口、九江、安慶。在攻佔天京(今南京)的戰役中,親率水師策應曾國荃陸師沿長江東下,堵截天京護城河口。第二年他攻下江浦、九洑洲、浦口,斷絕了天京糧道,是攻陷天京的功臣。 [65] 
在平定太平天國後,他一心撲在清軍長江水師的建設中,會同曾國藩參與了湘軍水師的改制工作,將其改組創建為長江水師,成為清廷經制之師。在長江水師弊端叢生之際,他不顧年老體衰,巡閲長江水師多年,革除長江水師弊端,懲治不法水師官兵,為長江水師的發展延續作出一定貢獻,同時受自身學識和湘軍身份所限,他固守舊式治軍方法和武器裝備,又限制阻礙了長江水師的向近代化方向的轉變。 [65]  後來長江水師被李鴻章全盤接收,成為北洋水師最主要力量。彭玉麟也被視為近現代中國海軍的創始人。

彭玉麟書畫

  • 繪畫
彭玉麟多才多藝,詩書畫俱佳,他一生畫了上萬幅梅花圖,在每幅梅花圖都題上以梅花寄情的詠梅詩。這些號稱“梅花百韻”的詠梅詩,寄託了彭玉麟一生對梅姑的思戀、愧恨。他筆下的梅花線條質樸,筆墨蒼渾,意隨筆至,筆隨氣行,畫成後只見老幹虯枝,全樹滿花,觀者只覺得淋漓墨氣撲面而來 [25]  。後人評價其梅“老幹繁枝,鱗鱗萬玉,其勁挺處似童鈺”,曾國藩稱之為“兵家梅花” [24] 
彭玉麟的《墨梅圖》是一幅畫梅傑作,入選“衡陽民間國寶”,與鄭板橋的墨竹齊名,被稱為“清代書畫二絕”。該畫以水墨繪一老梅蜿蜒橫斜,上不見結頂,下不見根底,主幹鐵骨挺拔,周身蒼皮蘚苔,枯眼斑斑。虯枝曲折盤環,枝蕊參伍交錯,給人以老樹繁花、生機勃勃的感覺。畫上題詩,讓人更能體悟到“兒女心腸,英雄肝膽”的意境。 [12] 
  • 書法
彭玉麟的書法超倫拔萃,字體非顏非歐,氣格亦豪亦秀,頗為一時士大夫所稱道。 [28]  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評彭玉麟的書法為:“書能觀人,信不虛矣。” [74] 
書畫圖冊部分參考資料 [39] 

彭玉麟文學

彭玉麟在文學方面頗有造詣,一生作詩近百首,主要見其好友俞樾整理編成的《彭剛直公詩集》。俞樾曾對彭玉麟的詩文水平曾作出評價:“和章行雲流水,隨筆抒寫,風韻神味,無一不勝,真天才也!” [73] 
彭玉麟平生的詩歌內容和風格是不斷變化的。他早期的文風被王闓運概括為“清雅”二字,如在《遊語溪》詩中,他善用“小橋”“苔蘚”“細雨”等樸素的自然景物,營造出清新脱俗的環境,展現其對自然的細緻體悟,也同時反映出早期的彭玉麟身上就已經具有了淡雅的“寒士”氣質。 [73] 
不過,彭玉麟自稱學詩“五古則規摩《文選》;七古則祖述昌黎(韓愈);五七律喜讀杜(甫)作,兼求蘇(軾)、黃(庭堅)”。正因對韓愈的推崇,彭玉麟大部分詩歌的風格更偏向壯闊綺麗。他“剛介絕俗,素厭文法”,不講求古韻,不刻意雕琢,偏好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直抒胸臆。如在《秋日車中漫興》詩中,他以“垂楊”“菊花”“秋柳”等平常的景物,與征戰後的疲乏形成自然的呼應。作詩之人雖然身心俱累,但又未曾拖沓延緩,短暫的停留之後,又再次踏上征途。大漠美景皆留在身後。即使是在平淡的描述中,也能透露出彭玉麟不畏艱險,心憂天下的豪邁氣質。總之,不管是用詞的斟酌還是整體風格的打磨,彭玉麟都遵循著“自然”二字,以韓為師,描繪自然綺麗之景,抒發豪放雄渾之情。 [73] 
除卻文學風格上的綺麗,彭玉麟的詩歌中也含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尤其是《從徵草》《巡江草》《北征草》三個部分,主要記錄了彭玉麟出征作戰的路線和過程,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73] 

彭玉麟史學

在史學方面,彭玉麟十分重視書籍編纂工作,親身參與了《衡陽縣圖志》《衡陽縣誌》《希賢錄》《國朝柔遠記》等書的編撰。 [73] 

彭玉麟歷史評價

  • 書生從戎,膽氣過於宿將,激昂慷慨,有烈士風。 [16] 
  • 若論天下英雄,當數彭玉麟、李鴻章。 [17] 
  • 查彭玉麟帶兵十餘年,治軍極嚴,士心畏愛,皆由於廉以率下,不名一錢。今因軍餉支絀,願將養廉銀兩,悉數報捐,由各該省提充軍餉,不敢迎邀議敍,實屬淡於榮利,公而忘私。 [30] 
  • 烈士肝腸名士膽,殺人手段救人心。 [31] 
曾國葆:“是二君(指彭玉麟、楊嶽斌)者,吾觀其部分諸事,皆大將才,非從人俯仰者也。” [77] 
胡林翼:“忠勇冠軍,膽識沉毅。” [20] 
  • 論治軍之嚴肅,彭(玉麟)視楊(嶽斌)為優。 [21] 
  • 出處進退緩急,罔不心安理得,求之古大臣中,尚不多見,何論今人? [31] 
  • 邸鈔,(彭玉麟)已劾治多人,嚴正之概,謀慮之忠,足式百僚,敬慰敬慰! [32] 
  • 老彭有許多把戲。 [50] 
  • 不榮官府,不樂室家,百戰功高,此身終以江湖老。無忝史書,無慚廟食,千秋名在,餘事猶能詩畫傳。 [22] 
李孝笙:“元老壯猷重擁節(指彭玉麟在中法戰爭中在廣東抗法),令人卻憶武安君。” [81] 
光緒帝:“前兵部尚書彭玉麟,忠清亮直,卓著勳勤。以諸生從戎,轉戰東南各省,所向有功。會同原任大學士曾國藩,創立長江水師,籌畫精詳,規模悉備。歷受先朝知遇,由知府薦擢封圻,內陟卿貳。……十餘年來,力疾從公,不辭勞怨。……方冀調理就痊,長資倚畀。茲聞溘逝,悼惜殊深。” [23] 
曾國荃:“下為河嶽,上應日星,一旅起衡湘,志量不居三代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大勳垂宇宙,忠清無愧九重褒。” [22] 
  • 彭剛直公以豐功偉略、亮節清風,由諸生起家而登八座,負海內重望者垂三十年,雖窮海絕徼無不震懾其威名,雖丘裏細氓亦知倚之以為重。咸豐、同治以來諸勳臣中,始終饜服人心,無賢不肖交口稱之而無毫髮遺憾者,公一人而已。 [19] 
  • 勳業在天下,聲名在柱下……。 [22] 
  • 公性豪邁,善飲;喜讌客,而自奉至薄。不御肥甘,旁無姬侍,惟一、二老兵給事其旁。遇部下舊將,若布衣昆弟;而紀律極嚴。 [52] 
  • 人之生直,其為氣剛,剛則近仁,直大以方。明明天子,知公特詳,錫此二字,紀於太常。公之故舊,私讓其旁,情性似笑,功業未彰。凱知功業,非公獨長,即在當時,並稱彭楊,至於情性,日月爭光,睥睨宇宙,笑傲侯王,直如笑箭,剛若劍鋩。同時元老,令名孔臧,曾曰文正,左曰文襄,歷觀史策,後先相望,公曰剛直,自古未嘗。皇朝溢法,稽之舊章,曰剛曰直,莫克兼當,惟帝知公,特筆衰揚,傳千百世,久而彌芳。朝野共識,婦豎不忘,闢除魑魅,激發忠良,剛直之澤,永永無疆。 [14]  [52] 
  • 千古兩梅妻,公幾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獨以功名終。 [51] 
  • 偉哉,斯真河嶽精靈乎,自壯年請纓投筆,佐曾文正創建師船,青幡一片直下長江,向賊巢奪轉小孤山去,東防歙婺,西障湓潯,日日爭命於鋒鏑叢中,百戰功高,仍是書生本色,外授疆臣,內授廷臣又辭,強林泉猿鶴,作霄漢夔龍,尚書劍履,迴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飛舞遠臨海瀅,虎門開絕壁,巖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載後過大角炮台尋求遺蹟,見者猶肅然動容,謂規模宏闊,佈置謹嚴,中國誠知有人在。 [18] 
  • 詩酒自名家,看勳業爛然,長增畫苑梅花色;樓船又橫海,嘆英雄至矣,忍説江南血戰功。 [47] 
  • 愛起孤幼,有志功名。及履崇高,超然富貴。然其遭際,世所難堪。始則升斗無資,終則雌房慎影。但恥於宅條,一從豪宅。吳音楚服,燜然冰映。其用兵也,眾所疑議,飄然赴之;其辭官也,人所趑趄,修然去之。常患咯血,乃維縱酒。孤行畸意,寓之詩畫。客或過其扁舟,窺其虛榻,蕭寥獨旦,終身羈旅而已。不知者羨其厚福,其知者傷其薄命,由君子觀之,可謂獨立不懼者也。 [66] 
郭嵩燾:“收吳楚六千里,肅清江路之功,水師創立書生手;開國家三百年,馳騁名揚之局,亮節能邀聖主知。” [22] 
陳士傑:“同儕只幾輩僅存,那堪霧暗星沉,南嶽又驚奇士殞;隔歲向三潭小住,際此風和日麗,西湖應盼主人回。” [22] 
  • 加官不拜,久騎湖上之驢;奉詔即行,誓翦海中之鱷。 [31] 
  • 五年前瘴海同袍,艱危竟奠重溟浪;二千里長江如鏡,掃蕩難忘百戰人。 [31] 
  • 神州貫長江,其南際漲海。江海幸息浪,砥柱今安在。持危望同心,事棘公不待。回憶越祲昏,炎方門户殆。天降江神尊,氣吞海若倍。軍離終成睦,民恐頓忘餒。雪濤擁虎門,兩角高崔嵬。孤軍壁其外,免冑不披鎧。共苦感士卒,任難服僚寀。我亦受危任,同臭若蘭茝。論奏出腐儒,謬謂謀可採。王師入龍編,虜肉不足醢。搗虛勢已成,行成逞欺紿。返旆三軍呿,撞鬥老夫唉。天鑑剛且直,戇言宥不罪。兩年棲庵閭,擇地斥爽塏。霧潦看墜鳶,浸淫中肩腿。爛爛紫石稜,疏髯蒼繞頦。扶掖始下牀,英姿終不改。九州服威風,所至絕奸賄。燦爛婦孺口,張惶及瑣嵬。畫梅遍人間,自吐冰霜蕾。北歸未過衡,一面至今悔。急難不尸位,此意空千載。袍澤入魂夢,孤憤結磊磈。鯨牙日鋒厲,箕尾失光彩。羣嵩豈任柱,雨泣問真宰。 [82] 
李篁仙:“長江數千裏之間,論荊楚將才,慘淡功名全在水;危崖百十尋以上,對梅花片石,輪囷肝膽尚思。” [22] 
周崇傅:“曾侯之正,左傅之剛,惟公鼎足其間,中興大業三人傑;宏景無才,長源無識,折我私心所仰,南嶽諸峯一老臣。” [67] 
李瀚章:“得祖豫州(祖逖)之直,得劉幷州(劉琨)之剛,每思擊楫中流,慨舊雨凋零,江左功名成一慟;於曾文正則師,於左文襄則友,總是昔時同澤,望衡雲黯談,中興人物並千秋。” [96] 
沈秉成:“天上將軍,比伏波戰艦,下瀨戈船,晚年緩帶輕裘,猶為九邊鎮羣牧;山中宰相,想衡嶽瞻雲,聖湖泛月,此後啼猿唳鶴,空傳十賚在人間。” [22] 
  • 五年前、漳海同袍,艱危竟奠重溟浪;二千里、長江如鏡,掃蕩難忘百戰人。 [93] 
  • 江湖遙領老尚書,為從古、上將元勳,別開生面;天壤如公真國士,贊中丞、平夷蕩寇,特立長城。 [93] 
  • 帝命重巡江,五千裏浪靜波平,更播威名到南海;臣心如止水,十二橋月明風談,長留灝氣在西湖。馮唐易老雍齒且侯,三字故將軍,匹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處士,蘆簾紙閣夜談龍。 [18] 
  • 偉哉!斯真河嶽英靈乎。以諸生請纓投筆,佐曾文正創建師船,青幡一片,直下長江,向賊巢奪轉小姑山去。東防歙婺,西障湓潯,日日爭命於鋒鏑叢中,百戰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辭,內授廷臣又辭,強林泉猿鶴,作霄漢夔龍。尚書劍履,迴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飛舞遠臨海澨,虎門開絕壁,巖崖突兀,力拒重洋。千載後過大角炮台,尋求故跡,見者猶肅然動容,謂規模宏壯,佈置謹嚴,中國誠知有人在。 [89] 
許振禕:“江湖遙領老尚書,灑淚飛騰為從古,上將元勳,別開生面。天壤如公真國士,忠清剛毅贊中興,平夷蕩寇,特立長城。” [22] 
陳彝:“何以吊孤忠,有正氣一歌、出師二表。斯人竟千古,剩西湖水碧、南嶽峯青。” [22] 
陳寶箴:“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是公生平得力語,萬古氣節功名,都從此出;癖於詩,癖於畫,癖於遊,他日蒼茫墮淚處,絕好湖山亭榭,更待誰來。” [97] 
黃體芳:“於要官、要錢、要命中,斬斷葛藤,千年試問幾人比;從文正(曾國藩)、文襄(左宗棠)、文忠(胡林翼)後,開先壁壘,三老相逢一笑雲。” [22] 
王之春:“潔清方文靖,勞瘁似武鄉,高尚紹鄴侯,豐裁超忠介,使車持節,猶是布衣。當年爵祿頻辭,豈忘天下樂憂、民間疾苦。藎臣捐性命,自甘劍浙矛炊,迨至國狗全殲,狂鯨永息,東南奠定,中外安攘,置酒方歌風,何遽大地隕星,又弱一個;偉業著鄱湖,芳蹤留浙水,勳名垂粵嶠,遺愛遍長江,兵法傳薪,實難負擔。疇昔戎機參贊,曾以干城屬寄、國士相期。知己感生成,願倚泰山北斗,誰料災纏二豎,夢兆兩楹,甲馬辰飛,酉雞夜變,無緣再立雪,愧未於場築室,獨居三年。” [90] 
吳熙:“先聲震朔漠炎荒,疆寄雖辭,邊防終賴,誰敢當江海樓船,持節任優遊,於今古名臣列傳中,創格獨新,要不外退省為懷,戰戰兢兢無墜志;餘力闢東洲講舍,十年樹木,萬卷藏書,已非復關山戎馬,騎箕猶眷戀,原二三豪傑為時出,通經致用,以仰答愛才如命,勤勤懇懇之深心。” [88] 
高鵬年:“南嶽西泠,大地茅廬兩個;吳頭楚尾,中流砥柱一人。” [71] 
徐琪:
  • 半生血戰,助恢廓中原,至今江表威名,婦孺皆呼老宮保;九陛恩綸,識忠清盛德,他日專祠遺像,鬚眉猶是舊詩人。 [22] 
  • 酌水勵清操,殷勤千里廉泉,猶助春波潤蓬液。故鄉留勝蹟,惆悵三潭夜月,更無仙夢到梅花。 [71] 
奎斌:“能讓高位,聞危事則不辭,完一世功名,是謂真廉兼大勇;最愛蒼生,遇奸人則必剪,問後身因果,若非菩薩便金剛。” [22] 
蘇元春:“是衡嶽間氣所鍾,百戰餘生,依舊馳驅勞國事當海上虜氛未靖,九原遺憾,還應慷慨策邊防。” [22] 
丁義方:“公比武鄉侯,討賊籌邊,贏得大名垂宇宙。我事文中子,感恩知己,難禁老淚灑江濱。” [22] 
樊森:“大業著中興,是良將、是名臣,湘鄉以還,此為元老秀。才任天下,亦江湖、亦廊廟,希文(范仲淹)而後,僅見斯人。” [22] 
歐謙:“紫光閣毛髮一新,問凌煙功臣,可有此癯仙面目。黃龍府淚痕猶在,只西湖明月,還照著鐵石心腸。” [22] 
柳均煦:“品似範希文,當為秀才時,即任天下。心同嶽少保,行到黃龍府,痛飲諸君。” [22] 
盛元音:“肝膽英雄,書畫寄餘閒,一顆圖章留本色;根柢秀才,勳猷元老,河山資保障,千秋史筆有靈光。” [22] 
張志尚:“國家可均,爵祿可辭,白刃可蹈,君子人與,君子人也;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吾聞其語,吾見其人。” [22] 
劉思訓:“起家殺賊,垂老籌邊,三十年林下尚書,望楊柳旌旗,留得清風動江渚;冰鐵鬚眉,神仙標格,一萬幅人間圖畫,問梅花消息,頓驚明月冷孤山。” [22] 
惲炳孫:“其為氣至剛,從孟氏得來,斯稱善養;人之生也直,經孔門論定,不慚古愚。” [22] 
唐家豐:“公歿沒存,在天為日星,在地為河嶽;我生憾晚,深未見江漢,高未見華嵩。” [22] 
  • 每寇方鳴銷,終軍能請纓。三湘飛羽檄,一鼓下名城。乍報重湖失,旋聞漢水清。長風吹醫浪,並作凱歌聲。 [84] 
  • 岌岌田家鎮,堂堂上將臨。長江詎為險?鐵鎖至今沉。心與滄洲遠,功同赤壁深。重巖勒銘處,寂寞野猿吟。 [84] 
  • 煙塵犯湖口,鼓角莽山隅。羣盜焰何熾,重圍勢亦孤。乘流方苦戰,破竹忽歡呼。豔絕吳人語:彭郎奪小姑。 [84] 
  • 十年勞汗馬,百戰定驚魂。始息豺狼鬥,長令社稷尊。青山閒欲卧,黃屋屢承恩。萬樹梅花下,孤懷誰與論? [84] 
  • 病骨從憔悴,雄心未肯銷。江湖淹日月,舟楫飽風潮。故壘聲猶肅,豪門氣不驕。往來誰復識?蹤跡類漁樵。 [84] 
  • 碧海乘槎日,朱陵攬勝時。山僧陪杖履,水鳥導旌旗。寧復知官大?惟嫌得句遲。高風千載上,應與鄴侯期。 [84] 
  • 忽下天門詔,秋屯粵海營。徒聞馬尾戰,敢近虎門行。鐵艦隨風遠,金戈耀日明。籌邊空畫策,恨未斬長鯨。 [84] 
  • 一代中興將,三朝直諫臣。哀時心未已,看劍淚沾巾。忍看長城壞,難留大樹春。千古遺疏在,猶望靖邊塵。 [84] 
  • 彭雪琴貌清癯,如閒雲野鶴,出語聲微細,至不可辨,然每盛怒,則見之者不寒而慄。 [41] 
  • 彭雪琴力崇儉樸,偶微服出,狀如村夫子。 [48] 
黃節:“中興祠廟滿西湖,衡嶽尚書早退居。未可白衣呼李泌,也隨青笠學髯蘇。風流頓盡東西泠,名跡何如大小姑。博得瀛洲分一席,江山如此再來無。” [83] 
  • 從此孤山鶴不孤,有人南嶽夢西湖。年年雪後江春渡,豔説彭郎奪小姑。 [85] 
  • 月下梅花雪裏琴,難傳豐格少知音。可憐一鶴天涯老,猶見寒香鐵石心。 [85] 
葛存虛:“然雪琴天資忠孝,功業爛然,稱中興名臣,足以慰節母地下矣。雪琴以諸生從戎,在軍中二十年,戰功卓犖,中外共見。然其人實温温儒雅,善畫墨梅。” [46] 
趙爾巽等:
  • 玉麟剛介絕俗,素厭文法,治事輒得法外意。不通權貴,而坦易直亮,無傾軋倨傲之心。歷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於左宗棠、劉坤一塗宗瀛、張樹聲等,皆主持公道,務存大體,亦不為溪刻。每出巡,偵官吏不法輒劾懲,甚者以軍法斬之然後聞,故所至官吏皆危慄。民有枉,往往盼彭公來。朝廷傾心聽之,不居位而京察屢加褒獎,倚畀蓋過於疆吏。生平奏牘皆手裁,每出,為世傳誦。好畫梅,詩書皆超俗,文采風流亦不沫雲。 [13] 
  • 彭玉麟、楊嶽斌佐曾國籓創立水師,為滅賊根本。兩人勳績,頡頏相併。……玉麟終身不任官職,巡閲長江,為國家紓東顧之憂。其疏論古人晚節之失,由於不能自藏其短,且惜朝廷不善全其長,洵至言也。後盛昱劾其辭尚書之命,乃謂抗詔鳴高,殆淺之乎測玉麟矣。 [13] 
郭則澐:“惜同時將帥如剛直者,曾不多觀。” [81] 
唐浩明:“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求官、跑官、鑽官、買官,又有多少人為了升官,什麼卑鄙無恥的事都幹得出,還有多少人或顢頇無能,或老邁病弱,卻依舊佔着一個職位不放。像彭玉麟這樣一生辭謝六項崇職要缺,甘願做苦役實事,甘於做普通百姓的人,衡之古今官場,實在是鳳毛麟角,難尋難覓。” [72] 

彭玉麟軼事典故

彭玉麟字號別名

彭玉麟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根據其字,時人多稱為“彭雪琴”,如左宗棠 [32]  ,曾國藩曾稱之為“雪琴仁弟” [36]  ;又有人摘其字中“雪”字,單稱為“雪帥”,如曾國藩 [36]  劉坤一 [35] 郭嵩燾 [37]  及李鴻章 [38]  等,沈葆楨稱之為“雪帥仁兄大人” [34]  ;因其位加保傅,也有“彭宮保”之稱 [33] 

彭玉麟鐵血寒梅

彭玉麟繪梅,取自《湘人俊傑畫傳》 彭玉麟繪梅,取自《湘人俊傑畫傳》 [29]
彭玉麟以畫梅名世,據稱是思念梅姑之愛情之物,“老幹繁枝,鱗鱗萬玉,其勁挺處似童鈺”。學者羅爾綱考證,梅姑名為王竹賓,本是彭玉麟外祖母的養女竹賓,以輩分而言,可以説是彭玉麟的阿姨,較他年長几歲,人稱梅姑,據説彭玉麟稱她“姑姑”。彭玉麟童年時,在安慶與舅父王家同居,與年紀相近的梅姑“少小相親意氣投”,成為青梅竹馬,而彭玉麟自少“玉貌風流,丰姿俊雅”,與梅姑情愫漸生,至私許終身。十七歲,彭玉麟跟父母回到他的家鄉衡陽來。過了十二年,舅父死了,把外祖母和梅姑接來衡陽。這時候,他已經娶妻鄒氏。梅姑到衡陽後不久後便出嫁別家姚氏。在梅姑出嫁前,他和梅姑曾有一種“非常的圖謀”,只因“決斷遲”了,便把時機錯過。四年後,梅姑因難產而亡。彭玉麟聞訊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併發誓要用餘生畫十萬梅花以紀念兩人之情。他每畫成一幅,必蓋一章曰“傷心人別有懷抱”“一生知己是梅花”。 [45]  [95]  彭玉麟説到做到,他畫了整整四十年,才完成了以萬幅梅花紀念梅姑的承諾,喪妻後終生未娶。他畫的梅花:幹如鐵,枝如鋼,花如淚。辭官隱居期間,一是在湖口水師昭忠祠旁邊建廳,遍栽梅花,號稱“梅花塢”;二是在家鄉築“退省庵”,在庵裏吟詩作畫。
與此同時,彭玉麟的家庭生活卻是十分的不幸。他曾在上皇帝的奏摺中直陳“臣無家室之歡”,大概與夫人鄒氏相處不睦。 [94] 

彭玉麟廉潔奉公

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不御姬妾。雖六辭高官,卻在國家危難之時,抱着年邁多病之軀,臨危受命。如他自述:“臣素無聲色之好,室家之樂,性猶不耽安逸,治軍十餘年,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傷,積勞多疾,未嘗請一日之假回籍調治。終年風濤矢石之中,雖甚病未嘗一日移居岸上”,“臣以寒士始,願以寒士歸”。 [60]  [87] 
彭玉麟平生崇尚簡樸,顯貴後偶爾微服出行,也是穿戴布衣草履,一幅村夫打扮。他巡閲長江時,每次前往營官駐地視察,營官都急忙將廳中陳設的古玩及奢華的裝飾一律撤去,才敢迎接他入門。曾經有一名副將花費千金購置一尊玉鍾,聽到彭玉麟來到的消息,慌忙捧着玉鍾躲避,結果不幸將玉鍾打碎在地。已經入廳的彭玉麟見到,只是微笑道:“真是可惜了!”副將大驚失色,伏在地上,不敢仰視他。一次,彭玉麟在友人家中宴飲,見珍饌滿席,皺眉不悦,始終難以下箸。在飲食習慣方面,他僅愛吃辣椒和豆醬而已。彭玉麟晚年退居西湖退省庵時,曾有客拜謁,見他“衣繭綢袍,加羊皮外褂,已裂數處,冠纓作黃色”,雖陳舊而不改。其屋內除筆硯外,只有兩個竹。不到一會兒,彭玉麟招待客人用餐,桌上是自家栽種的蔬菜,桌中只有一盤肉而已。 [48] 
早在咸豐四年(1854年)冬,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配合陸師攻陷了田家鎮後,清廷獎勵4000兩白銀,他卻轉而用於救濟家鄉。他在給叔父的信中説:“想家鄉多苦百姓、苦親戚,正好將此銀子行些方便,亦一樂也。”還要求他叔父從中拿出一些銀兩在家鄉辦所學堂,期望為家鄉“造就幾個人才”。對自己和家人卻甚為嚴苛。當他得知兒子花費2000串銅錢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後,即去信嚴辭斥責:“何以浩費若斯,深為駭嘆。”説他一貫將“起屋買田視作仕宦之惡習,己身誓不為之。不料汝並不來信告示於我,遽興土木;既興土木之後,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謂吾反常,不能實踐,則將何顏見人!” [86]  其實,他兒子修葺後的老屋也不過是三間土牆瓦屋而已。
同治三年(1864年),他曾説:“顧十餘年來,任知府,擢巡撫,由提督,補侍郎,未嘗一日居其任。應領收之俸給銀兩,從未領納絲毫。……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以庇妻子。”彭玉麟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按清朝制度,凡文武官員於正式薪俸之外,由國家另行發給養廉金一份,於離職之日一次發給,以獎官守,並杜絕貪污。據此計算,彭玉麟自咸豐五年(1855年)至同治元年(1861年)間,應得養廉銀二萬一千五百餘兩,但他分文不取,全數上交國庫充作軍餉。彭玉麟考慮到他一個人這樣做可能使人懷疑他沽名釣譽,因而又請求曾國藩出面向朝廷説明。彭玉麟在去世前,將為官幾十年的官俸、養廉、經費等等加起來上百萬兩的收入全部捐出來做了軍費。 [87] 

彭玉麟剛強疾惡

彭玉麟為官秉公辦事,疾惡如仇。清廷也知曉彭玉麟的廉直奉公,對其委以重任。如言官彈劾兩江總督左宗棠、劉坤一,湖廣總督塗宗瀛、兩廣總督張樹聲時,清廷都命彭玉麟負責審查。彭玉麟公平裁決,務求真實,受到輿論稱許。 [62] 
曾國荃是曾國藩親弟,彭玉麟發現曾國荃部綱紀廢弛,還抓住了曾國荃兩名吸鴉片的戰將。曾國藩是彭玉麟恩師,但彭玉麟卻不顧師生情誼,毅然提筆三次彈劾曾國荃,致使曾國藩大怒,寫信給他責問自己弟弟到底哪裏得罪了他。曾國荃也曾向其兄抱怨彭玉麟“拒人於千里之外”。 [87] 
在彭玉麟卸掉實職後,清廷委託他每年巡閲長江水師一次。在巡閲使一職上,彭玉麟“以長江巡閲自任” [80]  ,更充分體現他嫉惡如仇、執法峻厲的為官特色。同治八年(1869年),彭玉麟首次巡閲長江水師,便會同當地督撫特參庸劣總兵副將等將弁一百一十六名,長江沿岸千里為之一震。光緒三年(1877年)巡閲時,他又將誘劫友妻、謀殺其友、淫惡藐法的湖北忠義副營營官副將譚祖綸就地處決,又上奏請將有失察之責的提督劉維楨交部嚴議。光緒四年(1878年)巡閲時,他又奏請將年近七旬精力衰弱的嶽州鎮總兵彭昌禧開缺回籍。光緒十年(1884年)巡閲時,又奏請將江西水師統領萬重暄、江西南贛鎮總兵王永勝等人革職永不敍用,同時又建議將江蘇候補道朱麟成等七人一併革職,以儆官邪而肅吏治。接下來,他又參劾江南軍需局道員趙繼元恃勢攬權妄自尊大。光緒八年(1882年),參劾提督蕭泰來私購房產用兵丁當工役等事,請降其為副將以示薄懲。同時又奏請革除攬權納賄之道員王詩正、知縣柳葆元。彭玉麟的這些剛正嚴明的參劾,令長江水師及兩岸府縣那些不法文武官員提心吊膽,生怕一朝落到他的手裏。 [87] 
此外,彭玉麟常乘小舟,穿戴“草笠短褐”出巡,無人識得 [84]  。遭遇遊勇會黨不法擾民時,他即刻將其刻斬首示眾。他曾經同時上疏劾提督以下的官員達一百九十餘人。在彭玉麟的努力下,長江沿岸治安得到保障,有“江路頓肅”之譽。 [80]  此外,彭玉麟的一個外甥曾任知府,由於貽誤軍機也被彭玉麟處死。他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民間流傳下一句佳話:“彭公一出,江湖肅然。”
彭玉麟晚年罹患風疾,口齒不清,每次要發出一封奏摺,都先在腹中成稿,然後口授他人。旁人有時猝然之下無法理解其意,彭玉麟便會發怒,用手敲擊桌案,或者在哂嘲一番之後才告訴他。 [19] 

彭玉麟彭俞交往

《彭玉麟奏稿》中題寫的“曲園俞樾署檢” 《彭玉麟奏稿》中題寫的“曲園俞樾署檢”
同治八年(1869年),彭玉麟到杭州養病,住在學者俞樾提供的孤山南麓“詁經精舍”的第一樓(俞樾時為“詁經精舍”山長),因此相識相知。俞樾趁此要彭玉麟畫梅花,彭玉麟應命,除畫梅以外,還回詩稱:“畫梅一幅當房租。”光緒三年(1877年),彭玉麟巡視長江,路過蘇州,俞樾帶着十歲的孫子俞陛雲去看望,彭玉麟看中了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孩,決定將長孫女彭見貞許配給他,於是彭、俞二人成了親家。兩人互有詩詞互贈,來往頻繁,相交甚歡。 [25]  彭玉麟去世後,俞樾為其撰寫神道碑,並整理其遺著,相繼刊印了《彭玉麟奏稿》《彭剛直公詩集》。 [52] 

彭玉麟八大生員

同治、光緒年間,有八位讀書人未曾參加科舉考試,而以軍功進身,最終官至尚書、督撫級大員,被時人稱為八大生員。這八人是:兩江總督曾國荃優貢)、兵部尚書彭玉麟(附生)、兩江總督劉坤一(附生)、雲貴總督劉長佑拔貢)、兩廣總督張樹聲廩生)、兩廣總督李瀚章(拔貢)、陝西巡撫劉蓉(廩生)、安徽巡撫李續宜(附生)。 [79] 

彭玉麟人際關係

彭玉麟親屬

彭玉磷親屬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彭才昱
——
祖父
彭啓象
——
祖母
胡氏
——
父親
官至安徽合肥縣梁園巡檢,有“循吏”之稱。早逝。
母親
王氏(1786-1852)
山陰人。為人“賢明有識監”,獨自撫養彭玉麟長大,備嘗艱辛。
弟弟
彭玉麒(1821-?)
——
妻子
鄒氏
先於彭玉麟去世。
兒子
彭永釗(1846-1878)
官至奉直大夫員外郎銜刑部主事。先於彭玉麟去世。
孫子
彭見綏
過繼於麒玉麒。
長孫女
彭見貞
嫁學者俞樾之孫俞陛雲
表格參考資料 [13]  [46]  [52]  [75] 

彭玉麟友人

俞樾(見“軼事典故-彭俞交往”) [52] 
張之洞:與彭玉麟因中法戰爭而成為同僚,彼此相處融洽,共同抗敵,成為忘年交,張之洞曾有師事彭玉麟的願望。 [49] 

彭玉麟主要作品

彭玉麟雖以戰功聞名,但亦擅於文墨。他自為官以來,“幕無僚友”,上到朝廷章奏,下到與朋友的書札,都是自己親手撰稿,不假手於他人。 [19]  彭玉麟死後,由友人兼親家俞樾整理奏疏、詩,結集付梓,分題為《彭剛直公奏稿》與《彭剛直詩集》(各8卷,詩集收錄詩作500餘首)。彭玉麟著作結集刊行於世的,除此兩種以外,尚有光緒年間湘陰郭巉站堂摹刻本《彭大司馬手札》一冊,收集了彭玉麟致郭崑燾手札16通。2003年8月,嶽麓書社整理出版《彭玉麟集》,2008年再版重印。 [94] 

彭玉麟後世紀念

彭玉麟庵祠

主詞條:退省庵
退省庵,又名彭玉麟故居,位於湖南省衡陽市江東文化風光帶。清同治八年(1869年)春,彭玉麟回衡州後,“以渣江舊居久荒圮,於府城東岸作草樓三重自居”,亦號“退省庵”(今杭州西湖亦築有退省庵),“皆自建,不煩公費”。彭玉麟逝世後,後人以退省庵之右作為彭公祠。辛亥革命後,彭公祠被改為浙江先賢祠,祀黃宗羲齊周華呂留良杭世駿四人。 [18] 
彭玉麟晚年居住的衡陽退省庵

彭玉麟紀念活動

2017年1月11日,由中共衡陽市委宣傳部、衡陽師範學院主辦,衡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衡陽師範學院期刊社承辦的“紀念彭玉麟誕辰200週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91] 

彭玉麟影視形象

2017年電影《龍之戰》:李子雄飾演彭玉麟。 [69] 

彭玉麟史料索引

俞樾《彭剛直公神道碑文》 [52] 
王闓運《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世襲一等輕車都尉剛直彭公墓誌銘》 [66]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 [13]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陽人。父鳴九,官安徽合肥梁園巡檢。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奪其田產,避居郡城,為協標書識以養母。知府高人鑑見其文,奇之,招入署讀書,為附生。新寧匪亂,從協標剿捕。敍功,大吏誤以為武生,拔補臨武營外委,不就。至耒陽,佐當商理事。粵匪至,罄所有資助縣令募勇籌防。賊知有備,不來攻,城獲全。玉麟不原敍功,但乞償所假錢,以是知名。
  • 2.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咸豐三年,曾國籓治水師,成十營,闢領一營。其九營多武員,白事悉倚玉麟,隱主全軍,草創規制多所贊畫。
  • 3.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時陸軍累捷,賊退走,水師並進。八月,屯沌口,規武昌。玉麟與諸軍議,請渡江先破城外賊屯。賊自塘角至青山,緣岸列炮,丸發如雨。將士皆露立舢板,棹船徐進,無一俯側避炮者。賊望見奪氣,沿江賊屯盡潰,悉燒屯壘及其舟。武昌、漢陽同日皆復,論功擢同知。羣賊麕聚田家鎮,夾江為五屯,依半壁山,連舟斷江,纜以鐵索,布竹木為大筏,施大炮。筏外護以舟,後列輜重,望之如大城。武昌既克,水師欲下攻,而為蘄州江岸賊所撓。玉麟掠江直下,十月,進逼田家鎮。與楊嶽斌議分四隊,約陸師同時合擊。頭隊皆小船,具爐備椎斧,融炭以待。順流急趨,至筏下,斷鎖纜得隙,擠而過,後者從之。大呼曰:“鐵鎖開矣!”賊驚噪,爭走相踐墮水。玉麟率二隊順流而下,嶽斌率三隊乘風而上,風起火烈,燒燬賊舟四千餘艘,奪獲五百餘艘。玉麟慮軍士互爭,盡焚之。捷入,以知府記名。詔採其戰法頒下江南北諸水軍。遂會諸軍進攻九江,連破賊於小池口、湖口。賊於九江夜襲水師大營,帥舟被燔,曾國籓移駐陸軍。玉麟部將蕭捷三追賊入鄱陽湖,賊斷湖口。玉麟往救不利,乃還新堤籌濟師。
  • 4.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八年,連破樅陽、大通、銅陵、峽口賊屯,合圍九江,克之,晉布政使銜。楊嶽斌進軍黃石磯,自九江至武昌,置十二屯。
  • 5.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十一年,授廣東按察使。賊犯蘄、黃、德安,玉麟會陸軍克孝感、天門、應城、黃州、德安,擢安徽巡撫。命幫辦袁甲三軍務,潁、壽各軍悉歸調遣,累疏固辭,謂:“久居戰艦,草衣短笠,日與水勇、舵工馳逐於巨風惡浪之中。一旦身膺疆寄,進退百僚,問錢穀不知,問刑名不知,勉強負荷,貽誤國家。”又謂:“從軍八年,專帶水師,棄舟而陸,無一旅一將供其指揮,倉猝召募,必致僨事。”詔嘉其不欺,以李續宜代之,改職水師提督。
  • 6.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節制鎮將。軍中重文輕武,玉麟與楊嶽斌威望久埒,一旦名位超越,而相處終始無間,論者謂其苦心協和不可及。別立太湖水師十營,並歸統轄。曾國荃由安慶進規江寧,水師助之。克銅城閘,復巢縣、含山、和州,襲破雍家鎮、裕溪口,奪東西梁山,進攻採石,又克金柱關。諸將衝鋒,玉麟每乘小船督戰,以紅旗為識,或前或後,將士皆惴惴盡力。間入陸軍察戰狀,往來飄忽無定蹤,所經行軍民莫敢為奸宄。
  • 7.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二年,與楊嶽斌合兵攻九洑洲。賊於洲築壘數十,外作大城,眾舟環之,與江寧相犄角;而攔江磯、草鞋峽、七里洲、燕子磯、中關、下關皆賊屯。玉麟列舟上流,南隊向下關,北隊向草鞋峽,嶽斌攻燕子磯,破之。陸軍亦分三隊,掘洲埂攻中關,舢板環洲而陣。賊以槍炮相持,不能進。玉麟督諸軍更番夜攻,下令曰:“洲不破,不收隊。”選死士從火叢登岸,噪曰:“洲破矣!”諸軍歡呼,騰踔而上,立破洲邊屯舟,賊爭潰走。自田家鎮以來,是戰為最烈。於是賊黨由江西犯池州,謀撓官軍。玉麟還救青陽,解其圍,復高淳,克東壩,並論九洑洲功,賜黃馬褂。會楊嶽斌赴江西督師,自是玉麟專統水師。三年,江寧復,論功,以創立水師為首,加太子少保,予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 8.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七年,會同曾國藩奏定長江水師營制,自荊州至崇明五千餘裏,設提督一員、總兵五員,以六標分汛;營、哨官七百九十八員,兵丁一萬二千人,歲餉六十餘萬兩,以長江釐税供支,不煩户部。初,軍事未定,軍餉奇絀,而淮鹽積滯。玉麟議定捆鹽自賣,供水師月餉。及江路大通,曾國籓設三省督銷局,招商領票,水師鹽票大小數百,至是軍餉有額支的款。餘銀及票本鉅萬,玉麟一不私取,以五之一取息,助水師公費,且備外患倉猝之需。餘分解雲、貴助餉二十萬,甘肅助餉二十萬,以十萬廣本縣學額,而以鹽票犒諸將有大功者。
  • 9.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事既竣,疏請回籍補行終制,略曰:“臣墨絰從戎,創立水師,治軍十餘年,未嘗營一瓦之覆,一畝之殖;受傷積勞,未嘗請一日之假;終年風濤矢石之中,未嘗移居岸上求一日之安。誠以親服未終,而出從戎旅,既難免不孝之罪,豈敢復為身家之圖乎?臣嘗聞士大夫出處進退,關係風俗之盛衰。臣之從戎,志在滅賊,賊己滅而不歸,近於貪位;長江既設提鎮,臣猶在軍,近於戀權;改易初心,貪戀權位,則前此辭官,疑是作偽;三年之制,賢愚所同,軍事已終,仍不補行終制,久留於外,涉於忘親。四者有一,皆足以傷風敗俗。夫天下之亂,不徒在盜賊之未平,而在士大夫之進無禮,退無義。伏惟皇上中興大業,正宜扶樹名教,整肅紀綱,以振起人心。況人之才力聰明,用久則竭,若不善藏其短,必致轉失所長。古來臣子,往往初年頗有建樹,而晚節末路隕越錯謬,固由才庸,亦其精氣竭也。臣每讀史至此,竊嘆其人不能善藏其短,又惜當日朝廷不知善全其長。知進而不知退,聖人於易深戒之,固有由矣。臣本無經濟之學,而性情褊躁,思慮憂傷。月積年累,怔忡眴暈,精力日衰,心氣日耗。若再不調理,必致貽誤國事。懇請天恩開臣兵部侍郎本缺,回籍補行終制。報國之日正長,斷不敢永圖安逸也。”優詔從之。
  • 10.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八年春,還衡陽,作草樓三重,布衣青鞋,時往母墓,廬居三年不出。自設長江水師,東南無事,將士漸耽安逸,事多廢弛。十一年,詔起玉麟簡閲,疏陳整頓事宜,諷提督黃翼升自退,薦李成謀、彭楚漢二人,即以成謀代之,劾罷營哨官百數十人。入覲,命署兵部侍郎,復陳請開缺,仍命巡閲長江,專摺奏事。別飭兩江、湖廣為籌經費,玉效力辭不受。自築別業於杭州西湖,曰退省庵。每巡閲下游,事畢,居之。自是水師皆整肅,沿江盜蹤斂戢,安堵者數十年。朝廷有大政,及疆吏重案,輒諮詢,命按治。
  • 11.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會法、越構兵,命赴廣東會籌防務。玉麟募四千人從行,駐大黃。遣部將王之春、黃得勝等防瓊州、欽州、靈山,婁雲慶、王永章等駐沙角、大角,與粵軍聯合。增兵設壘,編沙户漁舟,分守內沙港汊。法兵竟不至。十一年春,粵軍大捷於鎮南關,進攻諒山。和議旋成,停戰撤兵。玉麟疏請嚴備戰守,以毖後患,陳海防善後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詔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閲。至安慶,巡撫陳彝見其病篤,以聞,詔允開缺回籍,仍留巡閲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卹,建專祠立功地,諡剛直。
  • 12.    羅爾綱《彭玉麟畫梅本事考》
  • 13.    《清史稿·卷四百一十·列傳一百九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2-29]
  • 14.    徐凌霄,徐一士 著.凌霄一士隨筆 5: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07:1719
  • 15.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5-14]
  • 16.    曾國藩 著.曾國藩全集 奏稿 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09:57,63
  • 17.    關山遠.為官要學彭玉麟.黨員文摘,2017.04:37.
  • 18.    蔡見吾 著.西湖楹聯集:西泠印社,2000-12:155-157
  • 19.    彭玉麟 著.彭玉麟集 1:嶽麓書社,2008-11:482
  • 20.    胡林翼 撰;胡漸逵,胡遂,鄧立勳 校點.胡林翼集 1:嶽麓書社,2008-11:31
  • 21.    左宗棠 著.左宗棠全集 書信一:嶽麓書社,1996-07:130
  • 22.    谷向陽 主編.中國楹聯大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01:304-305,310,320-321,323-326,330-331,337,339
  • 23.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八十四 光緒十六年 四月 三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1-09-09]
  • 24.    任東華 著.衡嶽作家羣研究 上:湘潭大學出版社,2016-10:34
  • 25.    沈昱 主編.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叢書 文化名人 俞樾:西泠印社,2010-11:59-60
  • 26.    《清史稿》卷415《黃翼升傳》:長江水師營制定,仍以翼升為提督。彭玉麟終制回籍,長江事宜悉付翼升主之。十一年,詔起玉麟巡閲,劾不職將弁百餘人。翼升以傷病請代奏乞退,詔斥馭軍不嚴,濫收候補將弁二百餘人之多,念前功,從寬免議,許其開缺回籍養痾。
  • 27.    《清史稿》卷415《李成謀傳》:十一年,彭玉麟整頓長江水師,罷提督黃翼升,薦成謀樸誠堪膺重任,即以代之。
  • 28.    馬輝,於立文 編著.中國書法家大辭典 第2卷: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10:906
  • 29.    康移風 編繪.蒼茫大地:湘人俊傑畫傳: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05:37
  • 30.    曾國藩 著.曾國藩全集 奏稿 下: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09:186
  • 31.    劉緒義 著.後門觀史:嶽麓書社出版社,2017-06:247
  • 32.    左宗棠 撰;劉泱泱 校點.左宗棠全集 書信二:嶽麓書社,2014-08:294
  • 33.    李翰章 編輯.曾國藩文集 4:九洲圖書出版社,1997-08:151
  • 34.    王慶元,王道成.沈葆楨信札考注:巴蜀書社,2014-10:524
  • 35.    劉坤一《復李中堂》:遞經密告雪帥、厚帥預為綢繆,且飭營務處工程局會同營員,將沿江炮台及炮位分別佈置,要未審有無把握耳(劉坤一著;陳代湘校點,劉坤一集 第4冊,嶽麓書社,2018.04,第301頁)。
  • 36.    曾國藩《致彭玉麟彭毓橘》:雪琴仁弟、杏南表弟左右:昨日復雪帥一信,不知何時可到。(曾國藩著;殷紹基等整理,曾國藩全集 書信 1,嶽麓書社,1990.06,第3636頁)
  • 37.    郭嵩燾《復李元度》:又數日復奉雪帥緘,言之益詳,而於尊緘所敍數事,不能無疑,亦以見公於洋務終未有明也。(郭嵩燾撰;梁小進主編,郭嵩燾全集 13,嶽麓書社,2018.01,第407頁)
  • 38.    李鴻章《寄粵督張振帥》:能否商請雪帥所部移瓊,聯絡吳全美師船設防,商定即電達總署。(李鴻章著;龐淑華,楊豔梅主編,李鴻章全集 1-12冊,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07,第5059頁)
  • 39.    鄭志宏 主編.翰墨飄香 錦州市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錄: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06:147
  • 40.    蕭艾 著.王湘綺評傳:嶽麓書社,1997-12:218
  • 41.    《新世説》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11-26]
  • 42.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十四年,扶病巡閲。至安慶,巡撫陳彝見其病篤,以聞,詔允開缺回籍,仍留巡閲差使。
  • 43.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會法、越構兵,命赴廣東會籌防務。玉麟募四千人從行,駐大黃駪。遣部將王之春、黃得勝等防瓊州、欽州、靈山,婁雲慶、王永章等駐沙角、大角,與粵軍聯合。增兵設壘,編沙户漁舟,分守內沙港汊。法兵竟不至。十一年春,粵軍大捷於鎮南關,進攻諒山。和議旋成,停戰撤兵。玉麟疏請嚴備戰守,以毖後患,陳海防善後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詔慰留。
  • 44.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光緒七年,命署兩江總督,再疏力辭,乃以左宗棠代之。留督江、海防如故。言者議長江提督宜駐吳淞口外,玉麟疏言:“江南提督責在海防,請多畀兵輪,使立一軍於海上。長江提督責在江防,請仍由臣督同巡閲,改駐吳淞,會操兵輪,以通江、海。”九年,擢兵部尚書,以衰病辭。
  • 45.    《清代名人軼事》“彭雪琴軼事”:湘陰彭雪琴宮保玉麟幼時,玉貌風流,丰姿俊雅。鄰女梅仙見而悦之,託嫗致意,願委身以從。宮保感其意,頗首肯。後格於勢,事遂寢。女因而致死,宮保傷之,誓願畫梅花十萬幅以報。故其題《採石磯太白樓》詩云:“詩境重新太白樓,青山明月正當頭。三生石上因緣在,結得梅花當蹇修。”“到此何嘗敢作詩,翠螺山擁謫仙祠。頹然一醉狂無賴,亂寫梅花十萬枝。”“姑熟溪邊憶故人,玉台冰徹絕纖塵。一枝留得江南信,頻寄相思秋復春。”“太平鼓角靜無譁,直北旌旗望眼賒。無補時艱深愧我,一腔心事託梅花。”或謂此事未確,可以不必流傳,然兒女英雄,多情一轍,無庸為賢者諱也。
  • 46.    《清代名人軼事》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1-13]
  • 47.    鄧華,陳建華 編著.歷史與楹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316
  • 48.    易宗夔 著;張國寧 點校.新世説: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07:440
  • 49.    李志茗.中法戰爭中的張之洞與彭玉麟[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139-147.
  • 50.    《異辭錄》卷2:李文忠在曾軍時,頗受湘人排擠,畢生心中,不免有芥蒂。致先文莊書,於左文襄則曰:“湘人胸有鱗甲。”於彭剛直則曰:“老彭有許多把戲。”“把戲”二字,即歐美政客手段。猶惜剛直生於彼時,且生平未辦外交,不曾精研而一試之。論其本指,直道而行,尚是湘軍初起。講學宗風。查復劉忠誠被參“多妾吸鴉片煙”一摺,言多妾因無子,吸鴉片煙因治病。忠誠見之,愠曰:“是代我認罪矣。”剛直與忠誠,鄉誼友誼兼而有之,而猶如此,何況其他乎!
  • 51.    《對聯話·卷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2-21]
  • 52.    續碑傳選集(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2-21]
  • 53.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光緒十有六年三月乙亥,前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衡陽彭公薨於裏第。四月壬寅,遺疏聞,天子震悼。以公忠清亮直、卓着勳勞,贈太子太保銜,加恩予諡,立功所在許建專祠;擢其孫候選員外郎見紳為郎中,見綬、見粹均由吏部引見。已而內閣擬諡以請,御筆用“剛直”二字,賜祭葬皆如律令。蓋朝廷眷公之厚、知公之深如此。……公卒,年七十有五。
  • 54.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公前在西湖,得偏枯之病;在粵三年,感受瘴癘,宿疾大發。自粵北歸,至不能飲食、言語,行步須四人扶掖。連疏乞休,皆慰留。至十四年,始允開兵部尚書缺,俟病痊仍巡閲長江如故;而公病已不可為矣。
  • 55.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公諱玉麟,字雪琴,彭氏。其先,江西太和縣人;明洪熙時,有顯明者官于衡,因家焉,遂為湖南衡陽縣人。所居,曰查江。
  • 56.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嘉慶二十一年,公生於梁園巡檢司署。
  • 57.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三年,江寧復,大功成;賞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加太子少保銜。
  • 58.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四年,命署漕運總督;再疏辭,言“臣本寒儒,傭書養母。咸豐三年丁母憂,曾國藩謬採虛聲,強令入營。初見,即自誓不求保舉、不受官職。十餘年來,自知府至巡撫、由提督改侍郎,並未嘗一日居位;歷任廉俸及軍營例支官品銀,從未具領分毫。恩雖實授,官猶虛寄。若責臣以必赴,惟有負罪而再辭”。上監其誠,從之。
  • 59.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十一年,授廣東按察使。時文正弟忠襄公國荃攻圍安慶,賊陳玉成率悍賊三萬來援營於,菱湖;公創立飛劃營,抬划船入湖,合陸軍大戰,毀其壘,遂克安慶:是為肅清東南之始。俄授公安徽巡撫;公上疏三辭,於是改公提督。又以武職望輕,改以兵部侍郎候補;旋補右侍郎。
  • 60.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乃與曾文正奏定長江水師之制:自荊、嶽二州至崇明縣五千餘里,設提督一員、總兵五員,以六標分汛營哨官七百九十八員、兵萬二千人;月餉及雜費銀皆取給長江釐税,不煩户部。公在軍垂二十年,初時軍餉奇絀,公商於鹽政,捆鹽自賣以供一軍之餉。至是,軍餉有額支實款,公以所領鹽票犒諸將領之有功者;而歷年餘存鹽銀無慮六十萬,諮明兩湖、兩江督撫發南北兩鹽道生息,存為長江水師公費,且以備外患,一無所私。公疏言:“臣以寒士來,願以寒士歸”。又言:“士大夫出處、進退,關係風俗之盛衰。臣墨絰從戎,志在滅賊;賊已滅而不歸,近於貪位。長江既設提、鎮,責有攸司;臣猶在軍,近於戀權。改易初心貪戀權位,則前此辭官疑於作偽。三年之制,賢愚所同;軍志已終,不仍補行終制,涉於忘親。四者有一焉,皆足以傷敗風俗。天下之亂不徒在盜賊,而在士大夫進無禮、退無義;臣豈敢稍犯不韙,以傷朝廷之雅化。古來,臣子往往始有建豎、末路隕越,由精氣竭也;臣每嘆其人不能善藏其短,又當日朝廷不能善全其長。知進而不知退,聖人深戒之。乞開臣兵部侍郎本缺,回籍終制”。疏入,報可,旋命公滿百日即出。
  • 61.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而自公之歸,長江水師規制浸弛,以侈靡相尚,篙、舵工有不能操舟者;眾論至謂“水師無益,可廢”。十一年,曾文正薨,詔復起公視師。公一出,劾罷營哨官八十餘人;於是,長江水師又大振。公入覲,命署兵部右侍郎,賜紫禁城騎馬。大婚,充宮門彈壓大臣。恩命稠疊,卿貳清閒,或謂公可無辭矣;公始終一轍,再疏力辭,始許。
  • 62.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朝廷知公廉直,凡有大事,輒以屬公。如兩江總督左公宗棠、劉公坤一、湖廣總督塗公宗瀛、兩廣總督張公樹聲皆朝廷倚重大臣,而一經言官劾奏,皆命公察核。公平心論斷,務得其實;眾論韙之。
  • 63.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時朝廷以洋務為重,巡江之外,又命出海會操各省兵輪船;公則以清吏治、嚴軍政、端士習、蘇民困為自強要策,制船、造器皆為末務。
  • 64.    《續碑傳集》卷14《彭剛直公神道碑文》:七年,詔公署兩江總督,辭。八年,京察一等。九年,補兵部尚書,辭;不允。其後,京察又列一等;以既開缺之侍郎、未任事之尚書而三載考績與焉,異數也。
  • 65.    楊濤.彭玉麟與晚清水師[D].鄭州大學,2016:Ⅰ.
  • 66.    王闓運 撰;馬積高 主編.湖湘文庫 湘綺樓詩文集 1:嶽麓書社,2008-11:203-204
  • 67.    《對聯話·卷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2-21]
  • 68.    劉珈羽.彭玉麟年譜[D].貴州大學,2021:290.
  • 69.    龍之戰(“演員表”彭玉麟飾演者見01:44:46左右)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3-02-22]
  • 70.    《衡西何隆彭氏族譜》卷2《王太夫人行狀》有:先母王太夫人,浙江紹興山陰人。……越二載,生玉麟。維時十有二月,風雪嚴寒,產□日不下,兩日不食,舉家惶懼。十四夜半,……□暈絕而玉麟生。
  • 71.    解維漢 編選.中國祠廟陵墓楹聯精選: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01:68
  • 72.    散文海外版編輯部選 編.世間最美麗的眼睛 2005-2006年散文精品: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01:492
  • 73.    劉珈羽.彭玉麟年譜[D].貴州大學,2021:4-5,13-17.
  • 74.    馬宗霍 編.書林記事 書林藻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334
  • 75.    劉珈羽.彭玉麟年譜[D].貴州大學,2021:23,27-39.
  • 76.    [清]佚名:《平定粵匪功臣像 彭玉麟像》。館藏地: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圖檔編號:P3K021295N002
  • 77.    楊嶽斌 撰.楊嶽斌集(評價取自王先謙《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陝甘總督世襲一等輕車都尉楊勇愨公神道碑銘》):嶽麓書社,2012-08:22
  • 78.    高佔祥 主編;盧李麗 著.彭玉麟傳: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01:前言頁1頁
  • 79.    《萇楚齋隨筆》卷3:同光之間,不由科第而致身通顯者,當時之人,目為八大生員:曾忠襄公國荃,以優貢官兩江總督。彭剛直公玉麟,以附生官兵部尚書。劉忠誠公坤一,以附生官兩江總督,當時官江西巡撫,且有妾巡撫之稱,其故可思矣。劉武慎公長佑,以拔貢官雲桂總督。張靖達公樹聲,以廩生官兩廣總督。李勤恪公瀚章,以拔貢官兩廣總督。劉霞軒中丞蓉,以廩生官陝西巡撫。李勇毅公續宜,以附生官安徽巡撫。
  • 80.    《十朝詩乘》卷21:彭剛直性廉退,功成乞休,迭授少司馬、大司馬,皆力辭,而獨以長江巡閲自任。所至輕舠微服,遇遊勇會匪不法擾民,立斬以徇。嘗同時疏劾提督以下一百九十餘員。賴其鋒厲,江路頓肅。
  • 81.    《十朝詩乘·卷二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05-19]
  • 82.    趙壽強 校注.張之洞詩稿詳註 下: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11:520-521
  • 83.    談風梁 主編.文教資料 1989年 第1期 總第181期: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文教資料》編輯部,1989:61
  • 84.    釋敬安 著;梅季點 輯.八指頭陀詩文集:嶽麓書社,1984-09:173-174
  • 85.    文學知識圖譜 人物 彭玉麟  .搜韻[引用日期2023-05-19]
  • 86.    王競成 主編.中國曆代名人家書 第5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09:1621
  • 87.    唐浩明.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摺:華夏出版社,2009-01:274-275
  • 88.    詩詞 吳熙 挽彭玉麟聯  .搜韻[引用日期2023-05-20]
  • 89.    陳家銓 選注.歷代名人楹聯:巴蜀書社,1989-09:107
  • 90.    賈穗南 編著.宋城懷古 續卷 人物春秋: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06:274
  • 91.    我社承辦“紀念彭玉麟誕辰200週年學術研討會”[J].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7(02):1.
  • 92.    夏劍欽.《石鐘山楚軍水師昭忠祠記》的水軍思想與史料價值[J].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7(02):47-50.
  • 93.    白啓寰 編著.安徽名勝楹聯輯注大全 上:安慶市楹聯協會 無為縣楹聯協會合,1997:879
  • 94.    彭玉麟 著.彭玉麟集 1.長沙:嶽麓書社,2008-11:前言頁3-4頁
  • 95.    羅爾綱 著.生涯六記: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11:190
  • 96.    詩詞 李瀚章 挽彭玉麟聯  .搜韻[引用日期2023-05-21]
  • 97.    詩詞 陳寶箴 挽彭玉麟聯  .搜韻[引用日期2023-05-21]
  • 98.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四年,初出師規嶽州,不利,退長沙。玉麟偕楊嶽斌援湘潭,會塔齊布陸師夾攻,賊舟連檣十里,分三隊合擊,同時縱火焚其輜重皆盡。賊棄城走,復湘潭,敍功以知縣選用。六月,再進嶽州,賊據南津以拒。玉麟伏君山,嶽斌伏雷公湖,遣小舟挑戰,賊舟爭出,兩翼鈔之,毀百餘艘,賊來,迭敗之。進攻擂鼓台,賊舟多於官軍十倍。玉麟偕嶽斌各乘舢板冒炮煙衝入,燒其坐船,賊還救,陣亂,大破之,玉麟傷指,血染襟袖,軍中推二人勇略為冠。既而總兵陳輝龍至,率新軍出戰,軍容甚盛,玉麟偕諸營從觀戰,拕罟膠淺,為賊所乘,急往救,水急風利,陷賊屯中,遂大敗。輝龍等戰歿,玉麟單舸退,自是水師專任彭、楊。
  • 99.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五年,武、漢復陷,玉麟更募士造船,立新軍,合三千人,與楊嶽斌分統之。胡林翼約同攻漢口,玉麟自金口進,敗賊鮎魚套;北岸陸軍為賊所挫,玉麟率眾登岸截擊,破之,攻塘角,焚賊船二百餘。授浙江金華知府。七月,自沌口進拔蔡店,及南北兩岸石城。五顯廟者,賊堅巢也。阻湖而屯,玉麟攻之不下,曰:“已入虎穴,非血戰不能成功。”張兩翼急槳而進,衝賊船尾,摧其卡,奪其船。復督隊徑越賊船,循兩岸包鈔。出襄河口,斷鐵鎖浮橋,毀北岸火藥庫,仍入襄河。乘夜撲漢陽,擒賊酋蕭朝富、吳會元。麾軍攻拔五顯廟,毀晴川閣木城,又破之葉家洲,燒賊船二百餘。初由沙口移軍沌口,過經賊壘,砲如雨下,所乘船桅折覆水。玉麟援橫枚漂江中流,楊嶽斌舟掠過,掉舢板拯之還。胡林翼疏陳稱其忠勇冠軍,膽識沉毅,詔以道員記名。
  • 100.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時曾國籓在江西,水軍頻挫,迭召往助。玉麟乞假回長沙,急赴之。袁、瑞兩郡並陷賊,水陸道絕,易衣裝為賈客,徒步數百里達南昌。重整內湖水師為十營,船六百艘。
  • 101.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六年,擢廣東惠潮嘉道。敗賊樟樹鎮,又連破之於臨江吳城、塗家埠,克南康。
  • 102.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七年,國籓還籍治父喪,玉麟與楊嶽斌同領其軍。其秋,武、漢再克,水陸並下,圍九江。玉麟約嶽斌夾攻湖口,賊扼石鐘山、梅家洲,力遏內湖軍不得出。玉麟分軍為三以進,賊穴山腹置巨砲,直船衝,舢板先出,前鋒中砲,後船繼進,傷十餘艘。玉麟憤曰:“此險不破,萬不令將士獨死,亦不使怯者獨生!”鼓棹急赴,賊砲忽裂,船銜尾下,與外江水師合,歡聲雷動。陸軍由城背山下應之,賊大奔,乘勝奪小孤山,加按察使銜。
  • 103.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十年,玉麟移營與合屯。賊覆上犯彭澤、湖口,分兵赴援,克都昌。
  • 104.    《清史稿》卷410《彭玉麟傳》:四年,命署漕運總督,再疏辭,允之,命籌商水師善後事宜。
  • 105.    彭玉麟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7-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