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昌鳳

鎖定
陳昌鳳,女,中國,1964年生,1993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7]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 [1]  ,新聞研究中心主任,智媒研究中心主任, [2]  博士生導師 [3] 
現擔任清華大學教授。 [18] 
中文名
陳昌鳳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畢業院校
南京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12]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職    務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昌鳳工作履歷

曾任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2014-2019) [4] 
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 [5] 
教育部新聞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6]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7] 
中國記協常務理事,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8] 
亞太傳播學會聯盟(APCA)首任主席。 [9]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畢業後,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後轉入新聞與傳播學院,曾任副院長、新聞系主任 [10] 
2008年調入清華大學。 [11] 
2016年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2010—2016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13] 
2007 年至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001—2007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任副院長、新聞系主任。
2001—2001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訪問學者。
1996-2001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副教授。
1993―1996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博士生。
1991-1992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研修班。
1982―1993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
陳昌鳳

陳昌鳳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包括新聞傳播史、媒介倫理/智能媒體與算法倫理、大眾傳媒與社會變遷。 [11] 

陳昌鳳社會任職

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 [20] 

陳昌鳳社會活動

2022年1月17日,《傳媒茶話會》五週年,陳昌鳳表示道:“值此《傳媒茶話會》五歲生日之際,向茶話會的工作團隊致以誠摯的敬意!茶話會不僅不間斷捕捉和報告傳媒業界前沿信息,還在重要節點做原創性調研,成為業界和學界的重要橋樑紐帶。祝《傳媒茶話會》生日快樂!” [19] 

陳昌鳳獲得榮譽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14] 
陳昌鳳|學術交流

陳昌鳳主要貢獻

陳昌鳳主持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智能時代的信息價值觀引領研究” [8]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研究 [1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美國傳媒控制體系研究” [16]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項目智能時代的傳播倫理研究
教育部社科特別項目“網絡化生存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社科重大研究項目中國電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究
國家網信辦“網絡命運共同體研究”
國家網信辦特別議題的社交網絡輿情研究
國家廣電總局社管司項目“廣播影視行業協會中介組織調查”
國家廣電總局媒體融合發展司委託項目研究
國家漢辦委託項目研究
中央電視台國際傳播力研究
北京市屬媒體新業態調查報告
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智能時代的媒介價值觀引領研究”
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互聯網時代的媒介倫理研究:全球化視角”
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基金研究項目“傳媒社會學”
清華大學“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向拓展及教學體系重構”
北大項目“傳媒與中國社會變遷
其他橫向課題十數項 [14] 

陳昌鳳學術專著

智能傳播:理論、應用與治理》(編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12(出版中)
媒體融合:策略與案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19.12
《美國媒體規制》,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12
《網絡時代的盛世危言——互聯網與社會變遷》(陳昌鳳、虞鑫),北京出版社,2013.1
《新聞學前沿》(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中國新聞傳播史:傳媒社會學的視角》(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第一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中美新聞教育:傳承與流變》,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正在發生的歷史――中國當代新聞事業》(上、下冊),執行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魔鏡叢書》(媒介素養系列叢書,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香港報業縱橫》(當代香港報業史),法律出版社,1997。
《蜂飛蝶舞――舊中國著名的報紙副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大公報百年史》(當代部分撰稿),方漢奇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Michael Schudson著,《挖掘新聞:美國報業的社會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譯作,合譯者常江) [14] 

陳昌鳳發表論文

  • 智能媒體與算法倫理
陳昌鳳,仇筠茜.“信息繭房”在西方:似是而非的概念與算法的“破繭”求解[J].新聞大學,2020(01):1-14+124.
陳昌鳳,仇筠茜.“信息繭房”在中國:望文生義的概念與算法的破繭求解[J].新聞與寫作,2020(01):58-63.
陳昌鳳,師文.智能化新聞核查技術:算法、邏輯與侷限[J].新聞大學,2018(06):42-49+148.
陳昌鳳,虞鑫.智能時代的信息價值觀研究:技術屬性、媒介語境與價值範疇[J].編輯之友,2019(06):5-12. (《新華文摘》2019第15期轉載)
陳昌鳳,霍婕.權力遷移與人本精神:算法式新聞分發的技術倫理[J].新聞與寫作,2018(01):63-66.
陳昌鳳,霍婕.以人為本: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J].新聞與寫作,2018(08):54-59.
陳昌鳳,師文.個性化新聞推薦算法的技術解讀與價值探討[J].中國編輯,2018(10):9-14.
陳昌鳳,師文.智能算法運用於新聞策展的技術邏輯與倫理風險[J].新聞界,2019(01):20-26.
陳昌鳳.讓算法迴歸人類價值觀的本質[J].新聞與寫作,2018(09):1.
陳昌鳳.工具性兼人性:技術化時代的媒介倫理[J].新聞與寫作,2019(04):1.
陳昌鳳,林嘉琳.批判性思維與新冠疫情報道的倫理問題[J].新聞界,2020(05):19-27.
陳昌鳳,張夢.智能時代的媒介倫理:算法透明度的可行性及其路徑分析[J].新聞與寫作,2020(08):75-83.
陳昌鳳,宋雲天.算法時代的媒體策略:個性化新聞及其論爭[J].新聞與寫作,2019(08):54-58.
陳昌鳳、陳曉靜.改革開放以來信息價值觀研究及智能時代的新課題.中國編輯 2019.8:27-31
陳昌鳳,石澤.技術與價值的理性交往:人工智能時代信息傳播——算法推薦中工具理性價值理性的思考[J].新聞戰線,2017(17):71-74.
陳昌鳳,師文.準社會關係與社交投票中的意見形成機制——基於“知乎”的數據挖掘[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0(04):126-135.
仇筠茜,陳昌鳳.黑箱: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生產格局嬗變[J].新聞界,2018(01):28-34.
仇筠茜,陳昌鳳.基於人工智能與算法新聞透明度的“黑箱”打開方式選擇[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05):84-88+159.
師文,陳昌鳳.社交機器人在新聞擴散中的角色和行為模式研究——基於《紐約時報》“修例”風波報道在Twitter上擴散的分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0,27(05):5-20+126.
師文,陳昌鳳.議題凸顯與關聯構建:Twitter社交機器人對新冠疫情討論的建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10):50-57.
師文,陳昌鳳.分佈與互動模式:社交機器人操縱Twitter上的中國議題研究[J].國際新聞界,2020,42(05):61-80.
李凌,陳昌鳳.信息個人化轉向:算法傳播的範式革命和價值風險[J].南京社會科學,2020(10):101-109.
胡曙光,陳昌鳳.觀念與規範:人工智能時代媒介倫理困境及其引導[J].中國出版,2019(02):11-15.
師文,陳昌鳳.新聞專業性、算法與權力、信息價值觀:2018全球智能媒體研究綜述[J].全球傳媒學刊,2019,6(01):82-95.
師文,陳昌鳳.馴化、人機傳播與算法善用:2019年智能媒體研究[J].新聞界,2020(01):19-24+45. [14] 
陳昌鳳|智能媒體與算法倫理
  • 媒體融合
陳昌鳳,楊依軍.意識形態安全與黨管媒體原則——中國媒體融合政策之形成與體系建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11):26-33.
陳昌鳳,仇筠茜.技術可供性視角下優質IP的媒介邏輯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3(04):163-168+197.
陳昌鳳.以全媒體戰略構建新時代傳播體系[J].新聞戰線,2020(05):37-38.
陳昌鳳,胡曙光.讓用户自主講故事的互動新聞——從尼基·厄舍《互動新聞:黑客、數據與代碼》一書談起[J].新聞記者,2018(10):37-42.
陳昌鳳.媒體融合的核心:傳播關係轉型[J].中國記者,2014(03):7.
陳昌鳳,朱小妮,黃雅蘭.2014年國內新媒體研究綜述[J].全球傳媒學刊,2015,2(01):34-52.
陳昌鳳.斜槓身份與後真相 泛娛樂主義思潮的政治隱患[J].人民論壇,2018(06):30-32.
陳昌鳳.知識付費的多重屬性與本質特徵[J].人民論壇,2019(23):129-131.
陳昌鳳.未來的智能傳播:從“互聯網”到“人聯網”[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23):8-
陳昌鳳.央視頻:用“超電視化”思維入局短視頻[J].廣電時評,2019(23):45-46.
陳昌鳳.數據與智能時代的媒體融合創新[J].城市黨報研究,2019(11):22-24.
陳昌鳳.“耳朵經濟”:知識與資訊消費新形態[J].人民論壇,2020(05):92-94.
陳昌鳳.數據分析工具:驅動記者與用户的新型互動融合 新聞與寫作 2016.11
陳昌鳳.新聞客户端:信息聚合信息挖掘——從“澎湃新聞”、《紐約客》的實踐説起[J].新聞與寫作,2014(09):52-55.
陳昌鳳,王宇琦.傳統媒體的移動化:媒體客户端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廣播,2014(12):35-37.
劉霞,陳昌鳳.沉浸、在場與交互——混合現實技術下原創綜藝節目創新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11):69-72.
黃雅蘭,陳昌鳳.走向常態的融合新聞報道[J].中國記者,2014(12):45-47.
王方,陳昌鳳.全媒體時代國際傳播:智能化、平台化、故事化[J].電視研究,2020(03):65-67.
宋雲天,陳昌鳳.內容與技術互動中的視覺傳播力——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視頻類獲獎作品評析[J].新聞戰線,2019(21):69-71. [14] 
  • 互聯網治理(傳播)
陳昌鳳.商業性網絡水軍的全鏈條治理[J].人民論壇,2019(32):120-122
陳昌鳳,翟雨嘉.信息偏向與糾正:尋求智能化時代的價值理性.青年記者2018.5上:21-24
陳昌鳳 仇筠茜:泛娛樂主義思潮的政治隱患,《人民論壇》(C刊擴展)(學術前沿)2018年第2期(下)
陳昌鳳,錢憶親.網絡治理視角下的社交媒體政策與規制[J].全球傳媒學刊,2017,4(02):1-3.
陳昌鳳,張心蔚.信息個人化、信息偏向與技術性糾偏——新技術時代我們如何獲取信息[J].新聞與寫作,2017(08):42-45.
錢憶親,陳昌鳳,袁燁,戴佳.互聯網治理:一種綜合路徑的探索[J].全球傳媒學刊,2017,4(02):4-31.
王宇琦,陳昌鳳.社會化媒體時代政府的危機傳播與形象塑造:以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為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23(07):47-59+127.
陳昌鳳,如何報道與傳播自殺事件——“直播自殺”的傳播倫理問題,新聞與寫作2015.1
陳昌鳳,徐芳依.智能時代的“深度偽造”信息及其治理方式[J].新聞與寫作,2020(04):66-71.
陳昌鳳,陳凱寧.網絡視頻中的虛假信息偏向及其治理[J].新聞與寫作,2018(12):59-63.
林嘉琳,陳昌鳳.人工智能時代的輿論引導[J].中國記者,2019(09):38-41.
陳昌鳳.匿名信息源運用的專業性與規範問題,傳媒觀察,2018.10
陳昌鳳.網絡治理與未成年人保護——以日韓青少年網絡保護規制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5(11):50-53.
新聞教育
陳昌鳳.21世紀的新聞教育: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J].新聞大學,2020(09):10-21+119.
陳昌鳳.美國新聞與傳播教育的認證指標:設定價值取向教育目標[J].國際新聞界,2006(12):35-39+66.
陳昌鳳.技術創新與專業堅守:新聞傳播教育何去何從?[J].全球傳媒學刊,2017,4(04):1-10.
陳昌鳳,王宇琦.創新與堅守:美國經驗與新環境下國內新聞教育路徑探索[J].國際新聞界,2015,37(07):26-35.
陳昌鳳,葉鐵橋.美國新聞教育的傳統與現代之爭[J].中國記者,2005(06):28-29.
張小琴,陳昌鳳.後喻時代的新聞教育——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清新傳媒”實踐教學模式[J].國際新聞界,2014,36(04):150-157.
陳昌鳳:可有“三心”,絕不“二意”. 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鑑, 2017. 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5 [14] 
陳昌鳳|新聞教育
  • 新聞史與當代新聞生產
陳昌鳳.中國新聞史研究一百年.中國傳播學年鑑2017,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3-15
陳昌鳳.新聞史研究的社會學轉向.新聞春秋2016年第3期(人大書報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6年第11期
陳昌鳳.新聞史家方漢奇:亦師亦友,筆走千秋.人民日報2016.1.7,《新華文摘》2016.9:104-106
陳昌鳳.方門桃李滿天下,期頤堂前更種花,新聞愛好者2016年第11期
陳昌鳳.兩代記者穿越時空的精神對話——讀《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人民日報 2015.11.10
陳昌鳳.電傳新聞對中美新聞敍事結構的影響——1870~1920年代《申報》與《紐約時報》的敍事結構比較[J].國際新聞界,2009(01):99-103.
陳昌鳳 虞鑫.“家國”與擔當:中國特色新聞學的使命,青年記者,2017年9月上
陳昌鳳.衝突: 香港新聞史上兩起重大事件[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02):23-30+94.
陳昌鳳.過渡時期香港報紙的報道熱點[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01):64-71+96-97.
陳昌鳳.《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新論[J].國際政治研究,1999(03):116-125.
陳昌鳳.從《民生報》停刊看國民黨南京政府控制下的民營報業[J].新聞研究資料,1993(01):185-195.
陳昌鳳 霍婕.澳大利亞紙媒的數字化生存,新聞戰線2017年第3期
陳昌鳳. 日本報業:歷史神話與現實挑戰.新聞與寫作2016年第8期
師文 陳昌鳳.社交分發與算法分發融合:信息傳播新規則及其價值挑戰,當代傳播 2018年第6期
陳昌鳳 霍婕.權力遷移與關係重構:新聞媒體與社交平台的合作轉型. 新聞與寫作.2018.4
虞鑫,陳昌鳳.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生產邏輯與效果困境[J].新聞大學,2016(04):27-33+66+149.
虞鑫,陳昌鳳.政治性與自主性:作為專業權力新聞專業主義[J].新聞大學,2018(03):8-16+146.
陳昌鳳.社交時代傳播語態的再變革,新聞與寫作2017年第2期
陳昌鳳 王宇琦.新聞聚合語境下新聞生產、分發渠道與內容消費的變革,中國出版 2017年6月下。新華文摘2017第19期轉載
黃雅蘭,陳昌鳳.“目擊媒體”革新新聞生產與把關人角色——以谷歌新聞實驗室為例[J].新聞記者,2016(01):42-49.
劉健,陳昌鳳.中國當代媒體政策的範式變遷[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10):7-11+19.
陳昌鳳、馬越然:重視用户思維數據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對外傳播》2018年第1期
陳昌鳳、馬越然:連接、聯動、認同:公眾生產新聞的傳播路徑研究,《新聞與寫作》(C刊擴展)2018年第2期
陳昌鳳 王宇琦.公眾生產信息時代的新聞真實性研究,新聞與寫作2016.1
陳昌鳳、鮑涵:全員轉型與生產流程再造:傳統媒體的融合轉型分析,《新聞與寫作》2015.9
陳昌鳳.紐約時報公司經營模式探析[J].國際新聞界,2003(06):33-38.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