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能時代

(社會科學概念)

鎖定
智能時代是社會科學概念,1999年,提出互聯網這個概念。同年中國科學院就啓動了傳感網的研究,建立了一些適用的傳感網。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過去在中國,物聯網被稱之為傳感網。
歐美及發達國家的時間跨度概念是從公元后1969年(1969AD)-未來我國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對信息時代指的是從公元后1984年(1976AD)-未來比歐美晚了15年。人們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產工具來代表一個歷史時期,人類文明的發展時代歷程:如石器時代,紅銅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黑暗時代,啓蒙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原子時代等。用這種思維模式來觀照20世紀,你會説,在近100多年裏,人類從電氣時代走向智能。
中文名
智能時代
出現時間
1999年
類    別
一段時間的總稱
載    體
網絡

智能時代代簡介

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過去在中國,物聯網被稱之為傳感網。

智能時代時代簡史

1999年,提出物聯網這個概念。同年中國科學院就啓動了傳感網的研究,並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適用的傳感網。
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峯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2009年,在中國國際通信展上,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提到,傳感網和物聯網其實是兩個名字一個概念,為方便交流宣傳,傳感網是官方用名,物聯網可作為
2009年1月28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羣在2009IBM論壇上公佈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2009年8月7日,温家寶總理在江蘇無錫調研時,對微納傳感器研發中心予以高度關注,提出了把傳感網絡中心設在無錫、輻射全國的想法。

智能時代物聯網優勢

物聯網熱浪為什麼在中國會迅速壯大呢?物聯網在中國迅速崛起得益於我國在物聯網方面的幾大優勢。
第一,我國早在1999年就啓動了物聯網核心傳感網技術研究,研發水平處於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傳感網領域,我國是標準主導國之一,專利擁有量高;第三,我國是能夠實現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之一;第四,我國無線通信網絡和寬帶覆蓋率高,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持;第五,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持物聯網發展。

智能時代未來展望

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
物聯網使物品和服務功能都發生了質的飛躍,這些新的功能將給使用者帶來進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於這些功能的新興產業。
物聯網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固話寬帶的普及是物聯網海量信息傳輸交互的基礎。依靠網絡技術,物聯網將生產要素和供應鏈進行深度重組,成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現實載體。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物聯網產業鏈就能創造1000億元左右的產值,它已經成為後3G時代最大的市場興奮點。
有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甦提供技術動力。加拿大、英國、德國、芬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同時,有專家認為,物聯網架構建立需要明確產業鏈的利益關係,建立新的商業模式。
物聯網的發展,也是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普適計算和泛在網絡發展的結果,帶動的不僅僅是技術進步,而是通過應用創新進一步帶動經濟社會形態、創新形態的變革,塑造了知識社會的流體特性,推動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形態的形成。移動及無線技術、物聯網的發展,使得創新更加關注用户體驗,用户體驗成為下一代創新的核心。開放創新、共同創新、大眾創新、用户創新成為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新特徵,技術更加展現其以人為本的一面,以人為本的創新隨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成為現實。

智能時代經濟增長

新科技革命最主要的產物
其首要表現是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跨國公司的生產總量已佔全球生產總量的1/3。在全球實力最強的100個經濟實體裏頭,跨國公司佔了51個。其次是國際經濟組織的成立並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成立;1947年,關税與貿易總協定成立,並於1995年改組成世界貿易組織。這三大機構分別活躍於國際貨幣、國際信貸和國際貿易領域,成為協調國際經濟關係的重要機構;
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1967年擴大為歐洲共同體,規模不斷擴大;1993年,歐共體宣佈建成歐洲統一大市場,建立歐洲中央銀行;1999年1月1日,歐洲統一貨幣歐元問世;
1975年,每年召開一次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後來擴大為八國,在對世界經濟進行干預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89年1月,第一屆亞太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在澳大利亞開會;1993年月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召開組織成員國首腦非正式會議,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合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新科技革命另一個重要產物是幾大經濟增長
1955年至1968年和1969年至1973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分別高達10.41和9.4%,其增速超過西方發達國家年均增幅的1倍,使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創造了戰後第一個經濟高速增長奇蹟;
60年代至80年代,韓國、新加坡與我國的台灣、香港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一躍成為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被人們稱為經濟奇蹟;稱之為亞洲四小龍。
1978年至1999年,中國經濟持續20年高速增長,創造了戰後第三個經濟增長奇蹟;2009中國經濟總體實力排名世界第二。
自1991年4月以來,美國經濟連續增長104個月。尤為令人驚奇的是:伴隨着經濟的快速增長,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卻連年下降,這不能不説是一個經濟奇蹟。 自從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經濟面臨巨大困境帶動世界經濟進入下滑。